2016年浙江省高考历史【10月】(含解析版)

2024-06-19·24页·1.4 M

201610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2016.10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世官制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 B. C.D.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12. 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A. B. C. D.13.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14.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 B. C. D. 15.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右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16.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17. 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18.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19.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的一次“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意调查中,牛顿被认为更具影响力。牛顿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A.英国圈地运动早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D.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20.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3)权力制衡制度(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21.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22. 右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2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是A.炉边谈话 B.国会演说C.拟订法案 D.自由放任24.右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A.消除关税壁垒 B.稳定国际汇总C.促进自由贸易 D.与贫困作斗争26.【加试题】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27.【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28.【加试题】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 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 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29.【加试题】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30.【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B.C.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6分)33.【加试题】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 ——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l)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 (4分) 34.【加试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西斯廷小教堂的两幅壁画: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l)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中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15CCBADDBDBCADBB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CABCCBABBBDCCB31.(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分)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分)(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分)《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任答1点即得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2.(1)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分)(2)《权利法案》。(分)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分,任答2点即得满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3.(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分)实际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分)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分)(2)侧重解读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分)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分)侧重解读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分)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4.(1)图1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的故事;图2源于《圣经》故事。(分)图1表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图2表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追求。(分)(2)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分)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浙江省2016年10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世官制【考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的建立【解析】分封制会导致诸侯混战,有叛国现象发生,故A项错误;宗法制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郡县制下,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实行的是官僚政治,取代了以前的贵族政治,“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肯定的是郡县制,能够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答案】C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A. B. C. D.【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解析】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家庭农业,是家庭纺织业,都体现了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水排,水力鼓风装置,用于冶铁的;反映的是汉画像石“讲经图”,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所以应选C。【答案】C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 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考点】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解析】孟子和荀子都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所以A时间错误;孟子提出“得其心,斯得民矣”,荀子提出“平政爱民”,因此两人都主张施政为民、得民心,所以选B。二者都没有涉及到对法在治国中的作用的评判,当时被诸侯国君采纳的是法家思想,所以C、D都是错误的。【答案】B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考点】汉代儒学——太学的创建【解析】太学里主要就是教授儒学,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本身就反映了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学,所以B项错误;综合西汉、东汉太学的发展,题目主旨不是反映太学的出现问题,理解偏差,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答案】A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唐代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解析】“城中东西市”表明“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A项正确;“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表明商人结交长安权贵,官商勾结,B项正确;“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表明估客很受欢迎和重视,是位财力雄厚的大商人,C项正确;唐代依然是重农抑商,商人的地位没有提高,商人结交长安权贵,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政治上没有地位,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 D.知行合一【考点】宋明理学——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解析】根据所学,对照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他所说的“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论述了知行关系,即知行合一,故D项正确。【答案】D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考点】中国的古代艺术——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解析】根据教材所学,对照主要书体的不同特点,可知小篆的特点是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故B项正确。【答案】B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海禁”政策及其影响【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海禁”政策的影响,在牢固掌握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辅之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可知作者主要是在阐述“海禁”带来的消极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 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 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解析】“此现象反映了”,注意这种设问方式,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是“现象”本身,而现在问的是此“现象”反映了什么,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它反映的是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B项正确。【答案】B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 D.20世纪中期【考点】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解析】此题就是考查无线电报技术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属于基础的识记,无线电通信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答案】C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对教材基础内容的识记,中华民国建立之后,南京临时政府采取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明确规定了废止缠足的内容。而且题干中有时间限定“开始改变”,综合以上判断,应该选A。【答案】A12.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A. B. C. 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及其意义【解析】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影响,故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故正确;土地革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故错误;长征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故正确;所以应选D。【答案】D13.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枣宜会战【考点】伟大的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解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如果只看时间(1937)、开战以来“最大”等限定语,似乎可以考虑C;但注意到题目中“第一次”、“我党的主张正确”、“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等信息,只能是中共领导的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斗,平型关大捷是太原会战中八路军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所以B项正确。【答案】B14.取消农业户口,目前已在多个省市展开,有学者誉称这是中国社会改革的里程碑。回顾建国后农村工作中的相关举措,依时序排列是()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A. B. C. D.【考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农业合作化是1953—1956年,人民公社化从195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从1978年开始,“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是从1960年开始,这样依时序排列就是,所以应选B。【答案】B15.漫画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右图所折射的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资源配置问题,在下列哪次会议中明确提出了解决的基本框架()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考点】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解析】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和政府计划干预两种方式,在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前,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通过政府干预配置资源,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但没有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具体实施框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故C项正确。【答案】C16.2016年9月15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托举着“天宫二号”直刺苍穹,见证了中华民族航天史上的又一次壮美腾飞。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是在()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考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解析】根据教材,我国在1984年先后发射了实验性通信卫星和实用性广播通信卫星,然后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又进入了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中间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和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根据前后时间综合判断,我国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应该是在80年代,故C项正确。【答案】C17.有学者注意到,罗马的扩张,自共和国起,从无停息,耗费了自己的国民人口资源。罗马人不够了,伊特拉斯坎人不够了,意大利人不够了。“公民权”一次又一次不断扩大,一批又一批的异族进入了罗马,也改换了“罗马”的性质。此后,“罗马”实施了()A.习惯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考点】罗马人的法律——万民法【解析】习惯法是在罗马成文法之前罗马使用的法律,随着罗马的扩张,使用的是万民法,故A项错误;公民法适用的是罗马公民,不适用异族、外邦人,故B项错误;随着罗马扩张,大量的外邦人被纳入罗马的统治范围之内,为了更好地统治,法律的适用范围也要扩大,由适用于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法到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的万民法,故C项正确;自然法是法律观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答案】C18.发现美洲以来,许多诞生于动荡之中的宝藏就在新大陆和传统的欧洲大陆之间穿梭。美洲品种多样的植物更是别具一格。由印第安人培植的,对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起重要作用的作物是()A.马铃薯、玉米 B.小麦、甘薯 C.玉米、水稻 D.烟草、可可【考点】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解析】由美洲印第安人培植、产量比较高、能够缓解世界粮食供应紧张,促进人口快速增长,根据教材,综合判断,只能选A。【答案】A19.2005年,英国皇家学会进行的一次“谁是科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民意调查中,牛顿被认为更具影响力。牛顿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其经典力学体系初步建立于()A.英国圈地运动早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C.英国工业革命时期 D.英国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考点】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牛顿和经典力学【解析】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的标志,是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时间是1640年到1688年,所以应选B。【答案】B20.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解析】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没有总统;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最高统治者是世袭的皇帝;法国有选举产生的总统,但不是联邦制国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有选举产生的总统,三权分立,权力相互制衡,所以选C。【答案】C21.19世纪最后二十五年,铁路在全球的达到顶峰,其后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投向的资金开始往柏油马路转移。这种现象是由于()A.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 B.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C.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 D.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考点】走向整体的世界——现代汽车的发明【解析】人类开始逐步进入航空时代,是在20世纪初,故A项错误;人类隔绝的状态开始打破是新航路的开辟,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汽车的发明,近代交通工具大量投入使用,公路交通开始发展,故C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加剧与公路交通的发展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22.右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考点】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解析】有几分史实(信息)说几分话,此题不涉及生活质量,也无法看出欧美国家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这一变化,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英国。题目只体现出了美、德两国工业(制造业)上的迅猛发展,所以应选B。【答案】B2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他采用一种独特的形式向国民解释新政,争取支持。这种形式是()A.炉边谈话 B.国会演说C.拟订法案 D.自由放任【考点】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目的【解析】根据教材,20世纪30年代,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缓解萧条,美国总统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25295.htm \t _blank 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他的谈话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故A项正确。【答案】A24.右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解析】右图的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于1941年12月,《大西洋宪章》发表于1941年8月,故A项错误;珍珠港事件发生后,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故B项正确;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是1943年德黑兰会议的内容,故C项错误;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是1945年7月召开的波茨坦会议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B25.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A.消除关税壁垒 B.稳定国际汇兑 C.促进自由贸易 D.与贫困作斗争【考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解析】稳定国际汇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与提升人民币地位,人民币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样的举动相一致,故B项正确;消除关税壁垒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故A项错误;促进自由贸易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使命,故C项错误;与贫困作斗争,发展援助是世界银行的宗旨,故D项错误。【答案】B26.【加试题】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考点】史学常识【解析】问题意识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表明历史学者对历史的理解,受时事的影响,抗战时期和两宋交替时期有相似之处,历史与现实相关,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故B项正确;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受现实的影响能够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是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故C项错误;历史学者受现实影响,“不为现实厉害所扰”错误,故D项错误。【答案】B27.【加试题】清末,有外国人描述洋务企业:“每部门都有一些衣服华丽而懒惰的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我们向英籍经理询问,才知道他们是主管官吏们的朋友;虽然对于工作一无所知……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上述现象说明()A.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极力渗入洋务企业的管理B.士子面临读经科考和参与洋务的两难选择C.“中体西用”思想因士绅抵制而难以落实D.官办经营体制导致洋务企业弊病丛生【考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解析】洋务企业中的军事工业主要是官办的,“但是他们都领薪水,当监督、稽察和上司”,可知他们是士绅,“各处偃息,或专心钻研经书……对于工作一无所知”、 “机器没有人看护,坏了没有人管”表明当时管办的洋务企业弊病丛生,应选D,其他的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28.【加试题】1905年,《民报》第一号刊载了四幅人物画,目录标题分别是“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墨翟”。《民报》此举的根本目的是()A.以中西杰出人物为标杆树立人生新坐标B.考订黄帝、墨翟、卢梭、华盛顿的历史地位C.利用报刊媒介进行民主革命的舆论动员D.立足三民主义理论评价中西历史人物【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解析】《民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机关报,对黄帝、卢梭、华盛顿、墨翟的介绍都定位在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的角度,显然是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现实需要,是为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非为了树立人生新坐标,或是仅仅为了确立历史人物的地位、品评历史人物。所以应选C。【答案】C29.【加试题】下图为19世纪后期以来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示意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考点】19世纪后期巴尔干半岛形势变化【解析】1867年奥地利和匈牙利联合成奥匈帝国,直到1918年一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帝国在一战之后解体、分裂、重新组建了多个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 HYPERLINK http://baike.baidu.com/view/327712.htm \t _blank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在1929年易名为南斯拉夫王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解体是在1993年,按照先后时间顺序排列是,所以应择C。【答案】C30.【加试题】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A. B. C. D.【考点】走向世界大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前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解析】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是1942年6月至1943年2月,1942年10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处于胶着之际,故正确;“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表明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故正确;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表明英法苏已经达成谅解,有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故错误;“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表明肯定苏联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正确,所以应选B。【答案】B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网点遍布全市,密度和广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商业行业应有尽有,无所不包,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根据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据《新青年》调查,上海开办的工厂数量逐年上升,到1919年,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达18.1485万人,加上从事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人11.625万人,上海工人总数已近30万人,而同期全国工人总数约56万人。 ——据《上海通史》等整理材料二 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1)上海是近代崛起的工商业城市,其经济举足轻重。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的特点。(4分)(2)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6分)【考点】(1)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一大”【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辛亥革命后的十年间,……成为中外闻名的‘万商之海’”,可见上海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根据材料一中“从1912年到1921年,上海的进出口净值从3.6亿关两增至6亿关两,十年间的平均比重占同期全国总额的40%以上”可知上海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2)第二问的要求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原因。据材料一提供的数据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而且在五四运动中发挥过主力军作用,上海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据材料二上海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成为马克思主义者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的阵地;据材料二上海还是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地方,为中共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答案】(1)特点:工商业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2)原因: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成为工人运动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麦考莱认为,在17世纪开启之际,王权事实上占据着决定性的主宰地位;17世纪结束之际……国王拥有立法权,不过他绝无胆量运用这一特权。国王有权任命大臣,不过下院的一通演说就可以随时迫使国王放弃任命,国王有宣战权,不过若没有议会的支持,战争恐怕一天都维持不下去。 ——摘自林国荣《历史上的人权》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形成一种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没有这个宽松的环境,工业革命不会出现……如果社会是压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创造都会被扼杀在萌芽阶段——萌芽没有了,树也不会有,所以社会和政治环境非常重要。 ——摘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麦考莱所认识的英国王权变化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光荣革命后造成英国“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法律保障及其主要内容,并指出助推工业革命发生的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什么。(6分)【考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解析】(1)麦考莱认为17世纪英国国王由绝对的主宰地位到受议会的多方面制约,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国王的权力来自于议会、受议会的制约,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第一小问法律保障及其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是要回答《权利法案》及其内容,指的是《权利法案》的内容,内容涉及到: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等。第二小问涉及对工业革命背景条件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是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答案】(1)原因: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的来源不再是神而是议会;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保障:《权利法案》。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必须定期召开议会。动力和保障: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3.(10分)【加试题】古语云:温故知新。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恩格斯曾经指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战国时代北边诸国的长城整合为“万里长城”。蜿蜒如带的长城横亘在今天的北中国地区,长城以南,“其人耕稼以食”;大漠之间,“畜牧畋渔以食”。西汉之时,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史谓“凿空”。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00年,历20余年,沿河西走廊,曾多次大修长城。有意味的是,唐朝是少数没有大规模修筑过长城的王朝之一,有大臣曾建议唐太宗修复长城,太宗曰:“安用劳民”,一笑置之。——据《说中国》、《历史》选修教材等整理材料二 关于长城,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一个值得玩味的现象是,长城的线路,几乎与400毫米等降水线相重合。长城的兴与修,取决于实际的社会政治状况。 ——摘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等(1)阅读材料一,按照“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思路,分析并概括秦汉修筑长城行动的预期目的及实际产生的结果。(6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解读哪一种认识?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侧重解读,请结合所学,以唐朝为例,从内政外交两个层面分析指出唐太宗对修复长城建议“一笑置之”的理由。 (4分) 【考点】(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秦汉长城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解析】(1)第一小问预期目的,结合所学,可知秦汉修筑长城的目的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当时主要是匈奴)的侵扰;第二小问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的修筑,不但保护了内地免遭游牧民族的侵扰,保护了长城以南的农业生产和农耕文化,而且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形成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2)选择解读,需要说明长城客观上是一道地理分界线,是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连接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重要纽带;选择解读,就需要从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存百姓”的施政理念,以及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等方面解释相关原因。【答案】(1)预期目的: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南下侵扰。结果:保护了内地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沿着长城西进的轨迹,形成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2)侧重解读长城地处北部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长城是联结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纽带。侧重解读内政:贞观之治,民族团结政策。 外交:积极友好和开放的对外政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4.(10分)【加试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斯廷小教堂的两幅壁画: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1)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6分)【考点】(1)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西斯廷小教堂中的著名壁画作品(2)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解析】(1)第一小问故事,结合所学,图1《雅典学院》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数学家等人的故事,图2源于《圣经》里的故事;第二小问人文主义理念,结合所学,图1和图2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雅典学院》更侧重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突出人类的理性;《创世纪》则重点表现了人的力量、人的作用、地位和价值。(2)结合所学,第一小问的贡献,主要是从社会层面和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把西欧人从基督教的神权统治中解放了出来,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第二小问诉求,其实就是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概念含义,肯定人、提倡人性,把人和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注重人的追求、人的地位、价值和作用,追求现世的幸福,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答案】(1)故事:图1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等的故事;图2源于《圣经》故事; 追求:图1表现了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图2表现了人类创造世界的追求。(2)贡献: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的人文主义,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启蒙运动的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诉求: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