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
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
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银川这座塞上古
城历史悠久,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
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西夏王陵
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
表。它位于银川市的西部,内部分布着9座帝王陵以及200多座王侯勋贵的陪葬墓,规模十分宏大,占地面
积达20.9平方千米。作为皇家陵寝,西夏王陵设计紧密,布局严谨,总体以传统的南北中轴、左右对称的
格局排列,呈长方形的陵墓坐北朝南,集唐风宋韵、西夏特色于一体,自成风格,别具匠心,被誉为“东
方金字塔”。
(摘编自王学典主编《100古城畅游通(美丽中国系列)》)
材料二:
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墓园营造布
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
第一,受中原文化影响,强调伦理等级制。帝陵级别最高,陵园建有宫殿式建筑群,有阙台、角台、碑
亭、月城、陵城、陵塔等,陵塔是标志性建筑。王侯、勋戚、高官墓等级次之,亦有墓城、碑亭等建筑,
其中象征身份和地位的各类型高台是标志性建筑。高僧墓的标志则是平地起建覆钵形塔。地方官员一般为
火葬墓,没有夯土台,葬俗受佛教影响。党项望族大姓的墓虽无墓园建筑,但以碑亭建筑为标志。从中不
难看出民族传统、佛教在墓葬制度中的影响。
第二,阴宅建筑简单,表现在墓道和墓室建筑上。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墓道斜坡式,土洞式墓室,体现了草
原游牧民族薄葬的特征。
第三,夯土建筑遗存多。陵墓园内筑夯土高台和夯土墙,地面的木构架建筑消失了,但夯土高台仍在,反
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
第四,墓葬渗透佛教文化元素。无论建筑装饰还是墓的形制,体现佛教文化。帝陵中有陵塔,王侯墓中的
陪葬物有经幢,一般官员墓火葬并有塔式灵匣,高僧塔葬,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
第五,西夏墓的建筑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地面殿、阙、城墙等建筑承中原形制,月城及其内在石象生
布列反映北方草原都城特点;建筑装饰构件更多地融合中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反映了多元文化
的交流和建筑文化的民族大融合。
(摘编自陈育宁、汤晓芳、雷润泽《西夏建筑研究》)
材料三:
西夏陵出土的文物数以千计,其中以建筑材料数量最多,而以汉夏文残碑最为珍贵。建筑材料则主要以陶
质材料为大宗,琉璃制品占一定比例,瓷质材料次之,石质构件数量较少。随葬品有大型器皿、装饰品、
武器及部分瓷片、丝织品残片等。此外墓室内还发现有大量动物骨骼。出土瓷器主要有白、青、酱三种釉
色,以白瓷为多,素面为主。器形中以碗、盘居多,瓶、钵、豆等器数量次之。另外,还有泥塑残块、钱
币、铜器、陶棋子等,种类繁多,为后人研究西夏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975年,在西夏王陵三号陵中出土了六座男性人像碑座石雕,长高宽均为70厘米左右,石雕造型为男性人
体全身跪姿,轮廓浑圆,颧骨高突,粗眉上翘,双目圆睁,下腭置于胸前,肩与头齐,双乳拖腹,双手或
拉膝、或上托,下肢跪曲,腹脐清晰凹现,力度极强。这种线条粗犷,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西夏民族英
武豪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被外国研究者称为“东方维纳斯”。
西夏三号陵墓出土的重达188公斤的鎏金铜牛,工艺精湛,造型生动逼真,代表着西夏时期高超的冶炼工
艺,属“国宝”级文物。
曾经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西夏王陵,如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一片荒芜与
凄凉。明代诗人的《古冢谣》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低犹如浮水沤。道逢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
侯。”
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和被破解,神秘王朝的面纱正逐渐被揭开,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
谜。一、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王陵下的地面绿草如茵,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二、王陵上为什么不落
鸟?当地多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落脚,却从不落在王陵之上。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
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这些王陵最晚的也
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
(摘编自陈海波《西夏简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银川因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古称宁夏城,其历史最远可以向前追溯至汉成帝阳朔年间。
B.西夏墓建筑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高僧塔葬、阴宅简单、用经幢陪葬等方
面。
C.西夏王陵因为其陵墓建筑的地域条件,虽然已历经七八百年,但夯土高台犹在,保存完好。
D.西夏王陵出土文物众多,包括建筑材料、随葬品等多种品类,为西夏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
料。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先赞美银川为“塞上明珠”,又称誉西夏王陵为“东方金字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B.材料二依次介绍了西夏陵建筑强调伦理等级、阴宅建筑简单、夯土建筑遗存多等特征,条理清晰。
C.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使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跃然纸
上。
D.材料一和材料三都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介绍了西夏王陵的规模和出土文物的规格等
内容。
3.下列诗词中,最适合替换材料三《古冢谣》的一项是(3分)
A.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B.杀气凛冽贺兰卷,西风白马啸天冲。今宵月上怀雄主,泪洒林间断剑吟。
C.野利去后字不传,千载谁识夏王陵。王图霸业今何在,大漠风沙断征人。
D.诈降河曲懈战意,焦土贺兰虏辽王。定都庆洲成三国,宋辽西夏各一方。
4.有关部门正在征集“关于西夏陵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西夏
陵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4分)
5.假如你的家乡也入选了《100古城畅游通》,请参照材料一介绍银川的思路为家乡写一段120字以内
的介绍文字。(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旧寨的叛逃
雷平阳
细雨里,旧寨古道一带是凌乱的。两边青色的峰丛、杂树、蚕桑和荒草,似乎很久没有看见过人了,全都
沉浸在个体的迷狂之中。峰丛本应有着清晰的层次、蓬勃的生长力和饱满的天际线,但它们纷纷收身于薄
雾,并将细瘦而又直抵天穹的桉树,纳入到自己的色系与场域,两者组成了旧山水图卷中那些写意的没完
没了的局部。
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是从两座圆锥形的峰丛之间升起来的。它们不是自然的白雾,更不是我想象中或记忆
中的炊烟,极有可能是某个山中人在细雨里整饬山地,将地上的枯枝败叶集在一块儿,点燃了,却因为细
雨的浇淋而无法痛痛快快地燃烧,应有的火焰变成了烟雾。当烟雾一再地扩大、升高,变化出不同的形
象,继而在一点一点地生成又一点一点地消失的过程中,呈现出寂灭的本相时,我坐到了川山镇旧屯村一
座古老的石桥上。
这座石桥不知建于何时,它横卧在一条我不知道名字的溪水上。有别于那些精雕细刻或立着各种河神的石
桥,它只是用一些粗糙的青石条,很随意地砌筑而成,并高出地面七个台阶。青石条与青石条之间,几乎
都有着手掌厚度一样的缝隙,里面都是草窝子,年复一年地枯朽,又在枯朽中伸出绿色的条茎和细叶。因
此,这石桥让人觉得它不是人工建设的,而是一群山中的石头某一天突然活了过来,站起身子,一路走到
这儿,便纷纷躺了下来。石桥上长满了荒草,溪水里同样长着荒草和细高的藤状植物,从百米开外看过
去,满眼全是草木。石桥是隐身的,石桥、溪流和草木已经是一个巨大峰丛背影下小小的共和国。由于草
木作为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并极其强势,我在石桥上抽烟和发呆的样子,类似于一只苍鹭在此停歇一会儿,
完全改变不了草木天生的格局,甚至我也委身于草木了,乃是草木中细碎的一叶。令人凭空生出欢喜心
的,是流水。按照常理,石桥是因为流水而现身的,可是,坐在石桥上,我没有看见流水的身影,尽管听
见了草木丛里响着的流水的脚步声。我走下石桥,想扒开草木走向流水,殊不知草木一再地坐化或寂灭,
每一根草的下面,都有着腐烂了的只有菩萨才能计数的草,它们所形成的尘土渊薮,已经是人世的陷阱。
我退步回来,又坐到了石桥上,又抽了一支烟,这才走上了旧寨古道上的一条岔路。
古道的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上面看不到一个人影。石桥边的草木共和国美则美矣,但缺了几声鸟啼,而
且花朵尚未绽放,蝴蝶和蜜蜂还在另一个世界奔波,季节的错置和某个时间点上景物的错位造成的缺憾在
我这儿成为永久的遗憾。一个人走在这条岔路上,我领受的山川信息和我在这些信息中呈现出来的状态,
使我顿时觉得自己走到了地球的边上。我说“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这纯粹出自我的想象,实际情况是
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的,那一刻,我只想
从结伴采风的队伍里叛逃,从广西叛逃,从地球上叛逃。我觉得,这条路之所以从天边的峰丛之间伸到我
的面前,就是为了来接引我的,而且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它弯曲时的弧度,路面上的尘土,两边长
着的灌木丛,无一不是精心预设的。就连草丛里有多少个土丘,丛林里布谷鸟鸣叫多少声,哪几棵桉树可
以长得像赶路的道士……都有着精确的数据和完美的安排,每一个细节都与我的灵魂尺寸相等。
这条分岔而出的道路两边,坡地或者沟壑上,还多出了太多的喷泉一样的竹林。行走在里面,多年以来,
我终于又发现,在某个特殊的时刻,在特殊的环境里,地球上果然只存在一种声音,那就是自己心跳的声
音。不是因为激动,而是基于幽篁里才有的寂静。这真是一些生长在世界反面的竹子,该怎么长就怎么
长,笔直向上争夺阳光者有之,斜刺而出插向灌木丛者有之,伏在地面上与荒草为伍者有之。它们活着活
着就死了,枯朽在亲人的怀里,也有的活得满身黑垢或苔藓仍然兴致勃勃,一阵春风吹过,便一身的叶片
儿都在鼓掌。特别是那些与栗树和桤木杂生在一起的竹子,有意无意,它们都会在杂乱并低俗的枝叶中挺
身而出,在鲜有人迹的山水长卷里抢下自己想要的空间。给我的感觉,身在荒野,它们也长出了人心,有
了人的灵魂。不过,应该这么说才对,因为我的到来,因为我内心藏着人间乱象,它们因为我对它们的端
详与细分而蒙了羞耻,得了俗命。真实的景象何至如此呢?环江县野地里的这些竹子,它们有别于公园里
和私人后院中的那些人工竹类,它们本就不是人类的眼中之竹或胸中之竹,自生,自灭,整个过程从不象
征什么,竹子始终存在于竹子的形体中,竹子从来都是竹子本身。它们的命运甚至不指向竹笛、竹排、竹
篙、竹箱、竹楼、竹椅和打狗棍,悄悄地活一场,就为了悄悄地死去,抑或什么也不为,不知生,亦不知
死。
在岔路上叛逃,一个小时,我视其为一生时光凝结而成的舍利子,当然也可以说是滚滚浊流中蒙恩的一次
走神。所以,当我原路返回,站立在木论景区停车场边一根写有“你已进入监控区”字样的电线杆下,我
发现自己的确还不适应人世间的生活,走在人群中,自己的步伐变形了,左脚总是踢着右脚。乘车返回环
江县城的路上,心还在地老天荒的旧寨古道一带游荡。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说“旧寨古道是凌乱的”,第四段又说“无一不是精心预设的”,两者并不矛盾,表
现了作者体悟的进一步深入。
B.作者在第三段中突出了石桥与草木、溪水融为一体的特点,把这些景物塑造成了和谐共处的生
灵,充满诗意。
C.作者渴望在旧寨古道的岔路上一直走下去,却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何处,流露出其内心的迷
茫和忧伤。
D.作者认为,在自然面前人如“一只苍鹭”或“细碎的一叶”那样渺小,人要懂得尊重自然、感
恩自然。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中作者展开联想,从两座峰丛间升起来的烟雾想到山中人在细雨里整饬山地,由此及
彼,虚实相生。
B.第四段中作者表达季节错置、景物错位带给自己的感受时,能从普通人的日常体验出发,通俗
易懂。
C.第五段“基于幽篁里才有的寂静”中的“幽篁”一词,让人联想到王维“独坐幽篁里”的诗
句,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的传承。
D.文章结尾电线杆上“你已进入监控区”几个字形象地折射出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能引起读者共
鸣。
8.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画线句“这真是一些生长在世界反面的竹子”的理解。(4分)
9.读书小组要求从“语言的特色”角度,为本文撰写语言札记。请分条列出你的写作要点和依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经曰:“羞用五事。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
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艾,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貌之不恭,是谓不肃。肃,敬也。内曰恭,外曰敬。人君行己,体貌不恭,怠慢骄蹇,则不能敬万事,失
在狂易,故其咎狂也。
史记成公十六年,公会诸侯于周,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告公曰:“晋将有乱。”鲁侯曰:“敢问天
道也?抑人故也?”对曰:“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吾见晋君之容殆必祸者也。夫君子目以定体,足以从之,
是以观其容而知其心矣。目以处谊,足以步目。晋侯视远而足高,目不在体,而足不步目,其心必异矣。
目、体不相从,何以能久?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故国将无咎,其君在会,步、言、
视、听必皆无谪,则可以知德矣。视远,曰绝其谊;足高,曰弃其德;言爽,曰反其信;听淫,曰离其
名。夫目以处谊,足以践德,口以庇信,耳以听名者也,故不可不慎。偏丧有咎;既丧,则国从之。晋侯
爽二,吾是以云。”后二年,晋人杀厉公。凡此属,皆貌不恭之咎云。
(节选自《汉书志五行志中之上》)
材料二:
晋人杀厉公,边人以告,成公在朝。公曰:“臣杀其君,谁之过也?”大夫莫对,里革曰:“君之过也。
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且夫君也者,将牧民而正其邪者也,若君纵私回而弃民
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至于殄灭而莫之恤
也,将安用之?桀奔南巢,纣踣于京,厉流于彘,幽灭于戏,皆是术也。夫君也者,民之川泽也。行而从
之,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
(节选自《国语鲁语里革论君之过》)
【注】五事:指古人修身的貌、言、视、听、思五件事。艾:治理得好。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瞽A史B焉C知天道D吾见晋E君之容F殆G必祸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其咎狂也”中的“咎”指过错,“故国将无咎”中的“咎”指灾祸,两者词义不同。
B.抑,指或者、还是。与《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抑”词义相同。
C.爽,指违背。与《诗经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中的“爽”词义不同。
D.牧,指修养。与《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认为修身只有重视貌、言、视、听、思五事,才能做到庄重严肃、耳聪目明、善治善谋、
为人圣明。
B.单襄公从晋厉公视远步高中判断出晋国不久将有动乱。后来,晋厉公被杀的事实应验了他的预
测。
C.夏桀、商纣王、周厉王和周幽王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们由于过错太多而失掉威严,最终
身死国灭。
D.君主是舟,百姓是承载舟的川泽,水流的方向决定了舟的航向,百姓的美恶是君主行动的缘
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于是乎观存亡。(4分)
(2)君人者,其威大矣,失威而至于杀,其过多矣。(4分)
14.成公君臣讨论晋厉公被大臣杀害一事时,里革指出了晋厉公哪些过错?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丁巳中秋
宋刘克庄
说与行云,且撋就、嫦娥今夕。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
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
湘妃远,谁鸣瑟。桓伊去,谁横笛。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倩何
人、天外挽冰轮,应留得。
【注】撋就:温存体贴。金蛇:比喻雷电之光。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作上阕,写中秋之夜由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到行云消散、月色皎洁的天气变化。
B.“想天寒”三句,将视线由阔大之景转移到眼前飘香的桂树,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C.下阕借用湘妃和桓伊两个典故,既写出了词人的现实处境,又丰富了词作的内涵。
D.古代诗人对月有着特殊的情结,本词中“嫦娥”“玉蟾”“冰轮”都是月亮的美称。
16.本词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都是借月抒怀,两者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两句化用了《诗经》中的诗句,以此来表
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2)苏洵在《六国论》中认为六国破灭主要原因是“”,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
者“”,不要被当时辽国的威势胁迫。
(3)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2024年《故宫日历》就选用了93件故宫馆藏龙文物的图片作为插图。龙
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诗文多有出现,比如:
“,”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他走起来十分地不得力,若不是十分地加着小心,他就要跌倒了。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跌倒了是不
很好的,把馒头箱子跌翻了,馒头从箱底一个一个地跑了出来。旁边若有人看见,趁着老头子倒下一时还
爬不起来的时候,就拾了几个一边吃着就走了。等老头子挣扎起来,连馒头带冰雪一起捡到箱子去,一
数,不对数。他明白了。他向着那走得不太远的吃他馒头的人说:
“好冷的天,地皮冻裂了,吞了我的馒头了。”
行路人听了这话都笑了。他背起箱子来再往前走,那脚下的冰溜,似乎是越结越高,使他越走越困难,于
是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挂越多,而且因为呼吸的关系,把破皮帽子的帽耳朵和帽前
遮都挂了霜了。这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
的。
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了一样。
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
来,一推门,竟推不开了。
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像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的
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分别填入恰当的四字成语,且成语构成方式为AABB式。(2分)
19.下列句子中的“就”和“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中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你就算送来,我也是坚决不要的。
B.就本质而言,一切都是永恒的。
C.你越不让我干,我就越要干!
D.工具就在房里,你自己找吧!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小狗好像脚爪被冻木了似的夜夜地叫唤”,语义基本相同,但
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