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19分)(2023秋河北石家庄高三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一切民族的文化,都是对于愚昧的否定,都是不断变异和发展的,但是,各个民族的文化的形式,又都具有相当顽强的沿袭性,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每个民族都希望取得文化的进步,同时他们又都珍视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形式。在历史上,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面临着他民族的威胁的时候,他们往往都要为维护本民族文化传统起来作殊死的斗争。这种情况,不仅是合情的,而且也是合理的。因为每个民族都是按照自己特有的形式在否定着自己的愚昧,从而取得生存和发展的。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实际是和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希望联系在一起的。不过在民族之间,并不是不可有文化的交流,也不是不可有文化的融合。中国汉代的文化,就是由先秦的华夏族和夷狄族的文化融合而来的,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更是汉代汉人和各兄弟民族的文化长期融合的结果。这样融合起来的文化比先前的文化不仅水平大有提高,而且内容也更加丰富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实际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只要交流和融合是在平等和自愿的条件上进行的,这种交流和融合对于各有关民族否定自己的愚昧都有积极意义,当然也就不会是不可接受的了。(摘编自刘家和《略说文化》)材料二:正如毛泽东所说,“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在历史上,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有时或许会抛弃旧形式,采取新形式,但作为文化特质的民族心理结构、民族思维方式的变化却是极其缓慢的。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具有某种情性和保守性,某种对外来文化的排拒力,以维护自身的纯洁性。一切尚有生命力的文化大都有这种能力,这有类于生物机体中的抗体,是一种自卫的本能。但是,所有的文化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有另外一种更重要的功能,即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功能,能够把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通溶在自己的机体内,转化为自身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获得更加活跃的因子,使自身机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的功能。当一个民族积极地参与人类文化的创造活动的时候,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觉性不是被弱化,而是被强化了。可以预见,本来统一的人类文化恰恰应该是建立在文化的后一种功能基础上的,它不会是用一种文化模式取代所有其他文化,而是由各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未来的人类文化将具有更强的包容和消纳能力,而不是取消文化自身的多样性。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胚芽的时代,将会较多地受到作为它的背景的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影响,好像新生儿要较多地依赖父母的照料一样。然而文化机制确定之后,它就具有了自身的内在逻辑。这时,外部影响依然存在,却不能随意切断文化自身规律的作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影响最大的观念形态,莫过于儒家思想。只要是炎黄子孙,在深层意识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儒家思想的制约。儒家思想所反映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就整体构成来讲,在两千多年中的变化是微乎其微的。不过,儒家思想也曾多次改变自己的表现形式。孔子便被誉为“圣之时者”,善于“时中”,因时而变。以后重要的儒家思想家都遵循了这一传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外来文化成功输入的先例是有的,例如魏晋以后佛、儒、道合流和理学的产生。输入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外来文化能够被传统文化容纳,消化。满足不了这一条件,交流就会失败。从明末基督教传入,到清雍正全面被禁,重要的原因就是基督教的文化规范与祀天、祭祖、祭孔等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形式发生对抗,最终被挤出了中国的大门。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判断事物的准则,这是客观的存在。譬如同样是杀父,在中国与西方就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对于中国人,首先联想到的是忤逆、不孝,这是基于儒家伦常而发生的反应。西方人直接的反应则会是凡杀人都侵犯了他人的生存权利,杀害的是自己的父亲,则是次一步才考虑的。这么两种不同的反应最初可以说是下意识的,无需经过非常缜密的逻辑思维。这就说明文化的差别是作为既定的事实发生作用的,它是判断的前提和出发点,不必再对它本身进行任何怀疑。可见文化差别深深植根于人们心灵中,通过潜意识来影响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民族间的各种形式的来往和交流,为沟通不同文化提供了媒介。随着民族间了解的不断加深,文化趋同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文化的趋同绝不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完全被另外一个民族的文化同化。趋同只是一个民族对外来文化消纳能力的加强,对外来文化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经验表明,文化交流是以民族文化为基本立场和先决条件的。舍弃了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去接受外来文化,假如能够成功,只能表明自身文化已丧失了作为独立的文化个体的属性。况且,在接触外来文化时,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中介环节,即外来文化必须采取民族的语言,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所接受。在这一“翻译”过程中,民族文化已经渗透其间了。(摘编自于化民《关于文化问题的思索》)1.下列各项对材料一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民族进步和文化的否定精神B.民族文化的沿袭性和融合性C.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D.中华民族文化的来源和形成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特质,其变化是极其缓慢的。B.民族文化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并不会被弱化,反而会使自身机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C.如果传统文化不能容纳和消化某种外来文化,那么本地文化交流将不再发生。D.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采取越来越宽容的态度,正像鲁迅说的那样,要敢于拿来。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主要运用的是事实论据,第一段用概括性事例,而第二段则用具体事例。B.材料二第一段引毛泽东的话,增强权威性,巧妙引出民族文化形式问题的讨论。C.材料二从民族文化的功能、规律、价值取向、趋同性等方面论述,思路清晰。D.材料二第三段用“譬如”来引出例证,表明所举例子是确凿的事实,而非虚构。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修辞特色,并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强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重要性。新时代我们建设民族文化,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内容概括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16分)(2023秋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市第九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碣茅盾玉臂匠金大坚还没刻完半个字,忽地又是扑嗤一声的笑起来,抬头望他的秘密工作中的伙伴。“金二哥,又笑,怎的?”靠在太师椅上慢慢地摸胡子的圣手书生萧让轻声说。胡子,原来只有稀落落的几根,又很短,然而只要左手空闲着,萧让就总得去摸。“萧大哥,你真是活像智多星吴用了!再过几天,我就管你叫智多星罢!”玉臂匠金大坚简直的放下了刻字刀,双手按在石碣上呵呵大笑起来。萧让得意地摇着头,随即把脸色放得更庄严:“我说,金二哥,怨不得,吴军师,那样叮嘱我来。你只是心直口快!”玉臂匠呆了一下,他收起了笑容,拿过刻字刀,低着头便又干他的一点一画的工作。“慢着,金二哥,刚才,你又笑,到底为的甚么?”“想到你和我躲在这里干这个,就要笑。”“你真是!”萧让顿一顿。“呵,金二哥,不应该笑。我们这,是非同小可的大事,是水泊里的机密呀:全伙儿,一百单八位弟兄,就只有,你,我,吴军师,参预这机密。”从工作中再抬起头来的金大坚本已有一句话冲到口边:正因为恁地,更加逗的人要笑呵!可是望见萧让的那样庄重的脸色,便不好说出来,只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算是百分之几的抗议。这也瞒不过精明的萧让。料到这玉臂匠还有几分不了解吴军师的“策略”的奥妙,他萧让便觉得很有再切实叮嘱一番的必要。然而要把吴用的“策略”解释明白也颇困难,他偷眼看他的伙伴,刀尖落在石头上发出“滋拉,滋拉”的声音,仿佛是金大坚的暗笑;然而金大坚当真并没笑,他在那里认真地工作。这使得萧让心里略略安定一点。毕竞这位老朋友还可靠。摸着稀落落的几根短胡子,萧让再把军师吴用嘱咐过的话语想了一遍,然后轻声儿慢慢儿说:“金二哥,你看,玉麒麟比宋大哥如何?”“都是江湖上闻名的好汉呵!”玉臂匠头也不抬的回答了。“哦——金二哥;好歹,总有个,高下罢?”只有急促的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剥落剥落的声音代替了回答。“众多兄弟,都说,玉麒麟,仗义疏财,一身好武艺,心地又直爽;宋大哥兀自佩服。金二哥,看来遮莫是玉麒麟强些罢。”金大坚深觉得诧异,自己不是屡次承蒙他告诚莫要臧否水泊内的大头领么?今儿他自己亦犯了规么?和他的刻字技术同样地古朴的金大坚的心,忍不住暗笑;老没有机会发泄的几句话便脱口冲出来了:“人总是成群打伙的。和卢员外亲近的一伙儿自然说卢员外好哪。”“不,不,不!金二哥,是和卢员外出身相仿佛的人,才都说卢员外好。”玉臂匠不很了解似的定晴瞅着萧让。“金二哥,你总知道,我们一百单八人,不是一样的出身呀。如像白胜兄弟,他原是破落户泼皮;阮氏三兄弟,石碣村的渔民;孙二娘开黑店,公孙军师是游方道士,李俊、张横,做水面上的勾当:这算是一伙儿。五虎将的关胜、呼延绰,他们,原是朝廷命官,派来打梁山的;便是卢员外自己,先前何尝不是跟我们作对的?所以这是又一伙了。金二哥,现在,你该明白吴军师的妙计了罢?”有这石碣,两伙人便会合成一伙儿么?这样的意思也曾在金大坚心中一动。但是不失自知之明的他素来知道自己的嘴巴不济事,所以还是不出声,只睒着眼睛,用半个脸笑。突然萧让站起来,踅到房门口,在门缝里张望了一会儿,然后又回到金大坚身边,满脸庄重气象,凑着金大坚的耳朵急促地轻轻地说:“二哥,俺水泊里这两伙人,心思也不一样。二哥,依你说,该是谁来做山寨之主?”“哦!原来却是恁地!何不依了黑旋风的说法,爽爽快快排定了座位,却又来这套把戏,这石碣,害得俺像是做了私事,当着众兄弟面前,心里怪难受!”玉臂匠再也忍不住了,当的一下,把刻字刀掷在石碣上,大声叫将起来。这一爆发,真是圣手书生萧让所不料的。他往后退了一步,学着军师吴用的神气,只管摸胡子。“二哥,话虽如此说;事情,却不能如此办。也须叫人人心服呀。总得再找出些‘天意’来。这便是吴军师的神算妙计!“天意!天意渺茫,就叫我们来替‘天’行意?”萧让沉吟着踱方步。他时时把眼光往金大坚身上溜,没有什么异样。滋拉滋拉地又在那里刻字,一条好臂膊上的肌肉突起来像是些猾柚(短小的方木)儿。总算放下一半心,萧让再回到太师椅上时,猛听得金大坚又掷过来一个怪问题:“旁的不管,只是,萧大哥,我们算是哪一伙?”潇让愕然了。军师吴用从来不曾和他谈到这个。仓卒间他搬不出吴用的话语来应付。很想说是属于宋大哥那一伙,可是又觉得碍口。看见萧让也有对答不来的时候,金大坚却呵呵笑了。这笑像是一瓢冷水,浇得圣手书生毛发直竖。“我们,——我,既不是赵官儿的什么将军,教练,教头,也不曾偷鸡摸狗,开黑店,大江心里请客官吃板刀面。我们是靠手艺过活的。我刻东岳庙的神碑,也刻这替天行道的石碣。就是这们一回事。提起什么天呀道呀地呀,倒是怪羞人呢!”仿佛抖落了一口袋子的金钱似的,金大坚自己也不很相信竟会这样地滔滔发议论。他的拿着刻字刀的右手突在空中划一个圆圈,又兴奋地加了几句:“看来我们水泊里最厉害的家伙还是各人的私情——你称之为各人的出身;我们替‘天’行的就是这个‘道’呢!”潇让楞着眼暗,只能摸胡子。直到金大坚的刀尖和石头相触的声音再鼓动他的耳膜时,他这才醒过来似的率然问:“是机密呢!金二哥?”“我当作从前给人家私刻关防一样,决不走漏半个字!”【注释】本文是茅盾对《水浒传》的再创作,1930年发表在《小说月报》上。《水浒传》在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中描述,梁山泊英雄聚义后举办醮事,突然天门中开降下石碣,石碣上有“替天行道”字样及一百零八位好汉的座次。关防:旧时政府机关或军队用的印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撮起嘴唇做了一个怪相”,表现了金大坚对刻石碣这件事的抵触心态,他在内心深处不认同萧让所说的策略。B.萧让解释吴用的策略时,从说话“慢慢儿”到“急促地”,后来“沉吟着踱方步”,显现出萧让内心的矛盾纠结。C.萧让对金大坚的说辞,归根结底来自吴用,吴用虽然没有出现在现场,却在实际上主导着刻石碣这一件大事。D.金大坚对官员出身和绿林出身的好汉都不认同,因而对刻石碣就能使两伙人“合成一伙儿”的做法深感怀疑。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事简洁,情节貌似简单,但在人物交谈中呈现了复杂错综的内容,引发读者思考。B.小说以萧让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萧让的所见所思所感完成对“石碣”作用和意义的揭示。C.小说截取玉臂匠金大坚和圣手书生萧让秘刻石碣这一场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D.反复出现“刀尖落在石面上的声音”,表明金大坚对问题有自己的思考,刻画其复杂内心。8.金大坚的“笑”在整个谈话过程中多次出现,“笑”这一细节所蕴含的感情随着谈话不断发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简要分析。(4分)9.对于历史小说创作,茅盾认为“应当是那个特定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所可能产生的人和事”“应当符合于这个历史人物的性格发展的逻辑”,但同时又应“不为古事所拘,驰骋其想像吹进些现代的气息”。谤结合文本对茅盾这一创作理念阐述自己的理解。(6分)三、文言文阅读(20分)(2023秋浙江高三镇海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秦)游燕,岁余而后得见。说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虽不佃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无过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原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文侯曰:“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节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有删改)材料二: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节选自《战国策》)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今臣为足下A使B功存C危燕D足下E不听F臣者G人必有言H臣不信,伤臣于王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佃作,是指从事农业、从事耕作。古文中与之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耕耘、稼穑、拽耙扶犁等。B.从亲,即合纵相亲,指六国合纵结盟、共同抗秦的策略,与《屈原列传》中“齐与楚从亲”相同。C.素餐,与汉语成语“尸位素餐”中“素餐”一致,其中“素”指“空,有名无实或有实无名”。D.“所以自为也”中“所以”一词的理解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中的“所以”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秦在游说燕文侯时,巧用假设和对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国当时面临的周边形势,并且最终凭借自己的一番言辞成功说服燕文侯与赵国结盟。B.苏秦指出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而免除了战乱,秦国不会明计攻燕但难免暗中用计,联赵抗秦才是燕国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C.文本二中苏秦通过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参三个人物,表达了对其美德的尊崇,同时也表明自己想要学习他们,做“进取之臣”,不断自我完善。D.苏秦认为国家之间的政治活动不能用普通的仁义道德来评价,“三王代兴,五霸迭盛”,是因为他们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时,又能讲策略、求变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秦赵相毙,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2)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14.有人说,大凡有成就的纵横家,绝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辩,定还有其他过人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苏秦的“其他过人之处”。(3分)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2023秋福建福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韦少府李白西出苍龙门,南登白鹿原。欲寻商山皓【注】,犹恋汉皇恩。水国远行迈,仙经深讨论。洗心向溪月,清耳敬亭猿。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多君枉高驾,赠我以微言。交乃意气合,道因风雅存。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注】商山皓:即商山四皓,指秦末四位隐居于商山的信奉黄老之学的贤士。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苍龙”“白鹿”实指两个地名,但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辞别朝堂、寄身江湖之意。B.“向溪月”勾起诗人的思念之情,“敬亭猿”则叫声凄婉,这些都让诗人止步难前。C.“筑室在人境,闭门无世喧”,化自陶渊明的诗句,显示了诗人独立不群的人格。D.“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其中有别离时的不舍,也有别离后独自惆怅的忧伤。16.“欲寻商山皓,犹恋汉皇恩”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在对待“仕”与“隐”的态度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五、名句名篇默写(6分)17.(2023秋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 , ”两句概括了作者与友人寒冬登泰山途中的困难与艰辛。(2)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过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的两句是“ , ”。(3)辛弃疾在《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 , ”,以鸟鸣为主要描写对象,抒写了诗人暮色中沉郁苦闷的心情。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2023春湖北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刷屏”时代,“读书”何为?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入手。一方面,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知识的__________、规律的举一反三,藉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留白处的掩卷长思、声画落幕后的_________,都在一次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充盈着读者的精神家园。而以此为基础,阅读行为本身的另一种魅力也更加凸显: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这种魅力,正是______的快餐式阅读、_________的流量化内容所不能给予读者的独特馈赠。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融会贯通意味深长浮光掠影蜂拥而至B.融会贯通别有深意走马观花一拥而入C.触类旁通意味深长走马观花蜂拥而至D.触类旁通别有深意浮光掠影一拥而入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让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B.让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C.以思考的力量在笔墨世界中滋养情怀与气质,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D.以思考的力量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在笔墨世界中涵养情怀与气质20.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就象煤的形成,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形成的才是一点点。B.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C.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2023秋湖南邵阳高三湖南省邵东市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古籍留存至今,虫蛀、发霉、酸化、断线等‘伤病’是常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修复古籍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尹光华说, ,但实际操作较为繁杂,处处都是讲究。每拿到一本古籍,尹光华首先要查看并记录破损情况, ,再根据方案对古籍进行清洗、配纸、修补,锤平、去边、压实、装订……整个过程前后有几十道烦琐工序。“几十道工序,每一道都小心翼翼、屏息凝神。”尹光华笑言,一个喷嚏、一次深呼吸,都可能让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因此古籍修复 。“有些书再不修就灰飞烟灭了,我要尽可能地修复它,让它活得更久一点。”他告诉记者,全国约有5000万册古籍,至少有三分之一要修。尹光华说:“未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修复更多濒危古籍,进而为这些文化瑰宝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利用、薪火相传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请概述第二段中尹光华表达的意思,要求使用表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七、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朋友圈流传着一个“稻草定律”: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会,它永远只是一根稻草。但如果卖白菜的人用它捆绑白菜,它的价值就与白菜一样。卖螃蟹的人拿它去捆绑螃蟹,它就与螃蟹的价值一样了。于是有人认为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觉得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螃蟹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螃蟹,螃蟹的美味是稻草永远不会具有的,而稻草孕育的稻米的香味也是螃蟹所不具备的。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七省专用)(考试版)
2023-12-19·10页·46.9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