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余姚中学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2024-01-05·9页·796.1 K

余姚中学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任亚萍 审题:汪高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杭州亚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琮琮”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尤

其是其头部造型别致的装饰纹样——“饕餮纹”,乃是取自良渚古城遗址

出土的标志性器物玉琮上的图案。该设计

A. 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 B. 体现了旧石器时代文明成就

C. 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D. 说明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2.《易经》中《乾卦》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 奋

力进取;《坤卦》云: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 厚德载

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3.西汉学者贾谊评价战国时期某诸侯国:“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

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该诸侯国位于

下图中的

A. B. C. D.

第 1 页 共 8 页

4.《云梦县睡虎地秦简》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在保存粮食方面的律令规定:仓房门

扇不紧密,谷物能从里面漏出,成例均应罚缴一副铠甲;仓库出现老鼠洞,要按照

鼠洞的数目进行惩罚,如有鼠洞三个以上应罚一盾。这表明秦律

A.条文过于细致繁复 B.为后世粮食储备安全提供经验

C.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过于严苛最终导致了政权灭亡

5.有学者认为:“汉武帝的主要贡献在于,把秦始皇创建、汉高祖重建的中央集权

体制进一步强化、完善,建立起空前强大的统一 的中央集权大帝国。”下列能论证

这一论点的是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刺史班宣,周行郡国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A. B. C. D.

6.下表是秦汉两朝政府推行的大规模移民措施,这些移民措施旨在

时间 移民措施

秦始皇 33 年(公元前 214 年) 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郡,以 50 万人谪戍之

秦始皇 35 年(公元前 212 年) “徙五万家于云阳(今陕西淳化)”

元朔二年(公元前 127 年) 卫青逐走匈奴收复河南地,“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元狩四年(公元前 119 年) “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

A.增加财政收入 B. 维护郡县制度

C. 巩 固 国 家 统 一 D. 促进边疆开发

7.魏晋时期佛教盛行,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曾说,在家而慕佛法者,首先应该事奉双亲、 礼

敬君王;而想脱俗出世的人,必须得到君亲的同意而行动。如果君亲不同意,就应该暂

时搁置自己的想法,等待君亲的觉悟。由此可见佛教

A. 与道教思想实现融合 B. 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 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 主张出世是唯一修行途径

8.《晋书.段灼传》记载:“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下列对该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首创于东晋与南朝时期 B. 加强提升中央的选官权力

C. 采用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D. 成为维护庶族特权的工具

9.史载:“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

之。”这一制度的实施

A. 推动了租庸调制继续实行 B. 杜绝了土地兼并的问题

C. 加重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10.史载唐中宗李显因为私情,常不经两省(中书省、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

究竞心虚难为情,所以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

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人讥讽为“墨敕斜封”。这反映了

A. 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B. 三省之间相互制约

C. 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 D. 科举制度已被废除

11. 宋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变化莫过于改道为路,每一路各设四个监司官,称为帅、漕、

宪、仓,分别掌管军政、财赋和刺举、邢狱、常平仓和农田水利等诸多事务。诸司互不

统属、互异互补、互申互察。这一设置在当时

第 2 页 共 8 页

A. 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形成 B. 出现了权力失衡的现象

C. 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 D. 造成了运行机制的迟缓

12.一位理学家认为:“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

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据此判断该学者

A. 倡导致良知 B. 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

C. 主张格物致知 D. 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13.下图所示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铜版图。上方标明:“济南刘家功夫针铺”,

中间是白兔捣药的图案,于图案左右标注“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方则刻有说明商品

质地和销售办法的广告文字:“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

别有加饶,请记白。”铜版图文并茂,文字简练,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出现商标的广

告。据此可知宋代

雇佣关系盛行 北方棉纺织业繁荣

民间贸易活跃 雕版印刷技艺高超

A. B. C. D.

14.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

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

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截弯取直 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实行行省制度 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 B. C. D.

15.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互相依存,互相

学习,共同推动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下列措施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是

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本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 ”

朝中统一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鼓励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A.党项族 契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B.契丹族 党项族 鲜卑族 女真族

C.鲜卑族 女真族 党项族 契丹族

D.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鲜卑族

第 3 页 共 8 页

16.阅读从西汉、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户)的比例表,分析造成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人口户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A.生产关系的发展 B.国家控制的松弛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全国市场的形成

17.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

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下列科技文献属于宋代的是

A.《齐民要术》 B.《千金方》 C.《梦溪笔谈》 D.《农政全书》

18.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信中道:“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

下之,右者左之, 成者毁之,弃者取之,矻矻焉(辛勤劳作的样子)穷日力,继之

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

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这主要反映了

A.司马光是赞成王安石变法 B.变法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C.变法加强国家对各领域的管控 D.变法引起社会各阶层不安

19. 明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一生专注“致良知”,认为“良知”是隐藏在

每个人心中的“天理”,需要重新发现和践行,这样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良知良

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据此可知,王阳明

A. 提倡个性自由 B.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C. 抨击君主专制 D. 主张工商皆本

20.1405 年至 1433 年的 28 年间,郑和奉朝廷之命,率领船队七次使西洋诸国。首次下西洋

于永乐三年六月十日(1405 年 7 月 11 日),从江苏太仓刘家港(今浏河镇)出发,使团共

有 27800 多人。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表述正确的是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

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欧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A. B. C. D.

21.《廿二史札记》载:“有明代宦官之祸,视唐虽稍轻,然至刘瑾、魏忠贤,亦不减东汉末

造矣。”下列机构中,属于明代宦官负责或控制的有

内阁 东厂 锦衣卫 司礼监

A. B. C. D.

22.中国古代君主专制集权的政治体制,至“康乾盛世 ”时期达到巅峰,下列能够说明这

一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是

皇帝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不加过问

思想文化上加强控制,频繁制造文字狱,摧残文化

形成了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的奏折制

军机处官员在阁臣的直接监督下工作,仅处理文书

A. B. C. D.

第 4 页 共 8 页

23.1793 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他们向清政府提出以下要求:准英商在舟山、宁波、

天津贸易;准英商在北京设货栈;于舟山附近指定一小岛,为英商停泊、居留、存放货物之……

粤海关除正税外悉免其他一切税收,中国应公布关税额例,以便遵行。乾隆以所请与“天朝

不合”一一驳回。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借此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B.乾隆的回复体现外交平等原则

C.英国迫切地要对华输出资本 D.闭关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5.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下图是中日甲午战争形势图,结合所学判断,北洋舰队覆灭于图中的

A. B. C. D.

26.清朝道光以前,总督用汉人的很少,兵权全在满族手里;而到了 1864 年,10 名总督中

汉人占 9 名,15 名巡抚则全部由汉人担任。引起这样变化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保路运动

27.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 1300 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下表中科举制的

发展变化

时间 科举制发展变化表现

隋朝 始建进士科

唐朝 增加考试科目,扩大取士人数,提高考试地位

宋朝 扩大科举规模,对北方考生单独分配录取名额

元朝 将儒家经书作为考试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

明清 考试主要内容是八股文,从儒家经书中命题作文

A. 受当时政治与经济状况影响 B. 不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C. 体现选官依据是家世与才能 D. 不断提高官员的执政能力

第 5 页 共 8 页

28.近代某文献记载:“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今全国人民心理,

多倾向共……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据此判

断,该文献是

A .《民报》发刊词 B.《钦定宪法大纲》

C.《清帝逊位诏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9、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

原因有

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 B. C. D.

30.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据清朝官方公开的档案记载,光

绪皇帝是正常病逝。但一些私家记载则给出了不同的说法。如陪侍光绪的起居注官恽毓鼎在

1913年所写的日记中就直言光绪皇帝为慈禧太后谋害,而曾在宫中生活多年、陪侍慈禧太后

的德龄也认为光绪皇帝是在慈禧的默许下被人谋害。20世纪初,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重大学术

研究专项课题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光绪遗体的头发、遗骨和衣服中检测到大量砒霜,得

出了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的结论。这一结论也得到戴逸等著名历史学家的高度认可。对此

认识正确的是

A.历史真相会因时代发展而不断改变

B.官方档案的可信度不如民间记载

C.二重证据法是解开历史疑案的关键

D.科技手段有助于发现历史的真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东周时期, 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

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

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第 6 页 共 8 页

材料二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

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

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

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材料三

在对技艺的推敲、对规律的总结、对民生的眷念中,中华民族展现出非凡的创新精神与

创造伟力。四大发明,耕作蚕织,制瓷铸铁,建筑园林,茶叶医药,天文地理………各项科

学技术成就,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尽精微以求新知、致广大以惠亿民的探索精神。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汇格物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

出的政治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两例唐朝时期“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

话”的具体表现,并简析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和工艺学相关知识

的著作名称,并概括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所呈现的新特征。(4 分)

32.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

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赵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军队编为中央军队一禁军。派人做一些木人

发给各地方作标准,凡是体格符合标准的壮丁,都编入禁军。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疾,

编为厢军,他们只能修桥补路,要造反也造不起来。此外,地方自唐以来,一个大州管几个

小州,叫支郡。宋代取消支郡,一个州就只能管一个州。把州郡的财政也收归中央,又规定

以文人知州郡,这样,即使一个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力就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

局面。

——邓广铭等《中国古代史讲座(下》

材料二

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 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行省,成为地

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

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

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制,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

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形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

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第 7 页 共 8 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为削弱地方势力而采取的措施,分析这些措施产生

的消极影响。(7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5 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1840 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轰破了国人几千年“天朝上国”

的迷梦。至 19 世纪 70 年代,清政府既要面对“发逆”之患,还要应对“洋人”之灾,困顿

之势,尤若重病之躯,举步维艰。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材料三

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

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需改变国

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举步维艰”的原因。(2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主要探索。(3 分)

(3)据材料三概括人们发动这场“思想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概述其主要内容。(5 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国人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趋势。(2 分)

第 8 页 共 8 页

余姚中学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B D C B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A D C C D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D A D A A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31.(16分)

(1)儒家:孟子提倡“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2分,任答1个即可)

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2分)

影响: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2分)

(2)具体表现:玄奘去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新罗等国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

唐都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日本、新罗两国向唐朝派遣使节和

留学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定居。(4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2分)

(3)医药学:《本草纲目》;工艺学:《天工开物》。(2分)

特征: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2 分)

32.(12分)

(1)举措: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取消支郡;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派文

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4分)

消极影响: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造成了严重的边防压

力与财政危机。(3分)

(2)主要特征:军政大权集中;受中央的严格约束。(或“大而不专”也可,2分)

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了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

重大变革。(3分,任答3点即可)

33.(12 分)

(1)原因:列强入侵;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2 分)

(2)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3分)

(3)原因:辛亥革命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2分)

内容:拥护“民主”(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拥护“科学”(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拥护“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

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或答学习聚焦中“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

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也可,3分)

(4)趋势: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2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