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试题+答案

2024-01-12·8页·995 K

2024沈阳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一)

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1至5 页,第II 卷第5至

8 页。本试卷共 20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

定区域。

2.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 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书

写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 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礼记》记载,孔子在谈到先代贤王时说:“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

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庄子》《吕氏春秋》《管子》以及《申子》都表达了相同

或相似的意思。这反映了先秦诸子

A.探究“礼崩乐坏”的根源

B.认同“民贵君轻”的观念

C.继承“天人合一”的思想

D.推崇“天下为公”的理念

2.汉初,列侯属军功食邑贵族,仅有“食邑”而无“侯国”。随着诸吕之乱的平定,列侯在中央

的势力进一步膨胀,汉文帝二年始创侯国制度,并借“诸侯治民”原则让列侯前往侯国就封。

该措施

A.埋下了汉王朝统治的隐患

B.旨在提升列侯政治地位

C.逐步完善了军功食邑制度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3.随着军事进展和空间扩张,在政治隔绝数十年之后,东晋士人重新目睹或获闻巴蜀、关中、

洛阳及黄河下游地区等华夏旧土的现状,这激发了东晋士人重新“发现”故国风土的意识。

这种意识

A.得益于世家大族的倡导

B.体现了南方政治文化的优势

C.加速了东晋统一的进程

D.有利于提升东晋政治凝聚力

4.宋代土地法规定:“凡典卖物业,先问房亲,不买,次问四邻。其邻以东、南为上,西、

北次之,上邻不买,递问次邻。四邻俱不售,乃外召钱主。” 亲邻如不愿买,必须在相关

文书上画押声明,宋人谓之“批退”。之后业主可以另找他人交易。这反映了宋朝

A.注重社会治理精细化

B.重农抑商政策已废弛

C.宗法制影响商品交易

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5.清代,关公戏在宫廷和民间的舞台上纷繁热闹上演。宫廷大戏《鼎峙春秋》10本 240 出中,

关公戏就有 55 出,涉及的剧目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云长义勇辞金》《华容释曹》

等,民间剧目更是繁多。这说明关公戏

A.促成了教化思想体系的形成

B.蕴含着统治者与民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C.发挥了治理国家的主要作用

D.成为民众价值判断的标准和理论依据

6.戊戌维新时期,学会林立、报馆与报刊蜂起。有学者认为,学会、报馆的存在不仅为各阶

层民众加强彼此间的相互联系与团结、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提供了多元化的组织渠道和广

阔的活动空间,也为他们参与社会和国家事务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实践机会和手段。该学者

意在强调学会、报馆

A.发挥了社会整合功能

B.宣传了民主共和思想

C.得到了民众广泛支持

D.激发了民族意识觉醒

7. 1927年3 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针对农运中的“少数不良分子”

问题,只能在农会整顿纪律的口号下,对群众做宣传,对他们本人进行训练,把农会的纪

律整好,决不能随便派兵捉人,损害贫民阶层的威信,助长土豪劣绅的气势。这一主张

A.维护了民族统一战线

B.确保了土地革命开展

C.旨在夺取革命领导权

D.有利于民主革命发展

8.1936 年,符保卢代表中国出征柏林奧运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取得奥运会决赛权的运动员。

1937 年,他放弃富足美满的生活,毅然参加空军,并被派往美国接受飞行训练。归国后

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符保卢身份的转变源于

A.中日关系由缓和趋于紧张

B.沦陷区军民积极抗战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

D.抗日救亡的时代担当

9.1950年 11 月,中央针对严重的失业现象发出指示,要求各级政府利用财政拨款、征收救

济金等渠道筹措救济基金,并从失业人员中挑选年青又有培养前途的工人,让他们参加建

筑、机械、医药等专业的训练班。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失业治理

A.以自强不息的思想理念为指导

B.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失业问题

C.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D.彰显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10.图1 是《国际组织年鉴》中收录的总部在华的国际组织建立年份和数量分布图。据图中

信息可知

A.两极格局瓦解使国际组织数量猛增

B.国际组织入驻数量由外交政策决定

C.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程度逐步加深

D.中国在国际新秩序中彰显大国担当

11.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修建苏撒宫殿的诏书上写着:“这就是我建立的宫殿,其装饰材料

来自远方……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爱奥尼亚人和萨迪斯人。那些制造金器的金匠是米底

人和埃及…….那些制造砖坯的工匠是巴比伦人。”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A.注重建筑技术国际合作.

B.能够广泛动用帝国资源

C.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D.依靠战争不断扩大疆域

12. 12 世纪,法学在西欧复兴,形成了律师职业伦理理论:律师是“骑士兼教士”,即律师不

得违背良心而辩护的原则:律师是“法官的奴仆”即律师是帮助法官发现真相的工具。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强调了律师职业的社会责任

律师为被审判者辩护,维护被审判者利益

司法实践中应坚持程序公正

律师应当陈述真相,不得干扰法官的判断

A.B.C.D.

13. 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葡萄牙和英国等国先后提出“发现论”“无主地论”“无主领土论”

和“优先权论”,这些理论由完全否定到部分承认土著对土地事实上和法律上的占有,但都

宣告殖民地终归“文明国家”所有。这些理论

A.维护了土著土地所有权

B.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

C.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扩大了国际法适用范围

14.1789 年,法国国民议会里的多数派因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推崇,被同时代人嘲讽为“英国

迷”。“英国迷”试图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相融合,通过借鉴英国政制,革新法国政治制

度。“英国迷”的政治主张

A.表达了稳定政治秩序的诉求

B.推动了法国民众革命热情的高涨

C.助推了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

D.实现了英国经验与法国国情融合

15.图2是 1947 年发表的一幅漫画,名为《来自德里的黑马》。作者给漫画的配文是“有这个

马鞍盖在马身上,没人会关注其他事情的。”该漫画反映出

A.英国妥善解决殖民统治危机

B.印巴民族独立运动最终胜利

C.南亚地区已被埋下冲突隐患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16. 1945 年,联合国颁布的《国际法院规约》中使用了“文明各国”用语。近年来,联合国国

际法委员会进行反思,一致认为“文明国家”一词过时,不应再使用。2021 年该委员会拟

定的《一般法律原则》中以“国际社会”替代“文明各国”用语。这一变化体现了

A.文明观念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B.联合国尊重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

C.大国主导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D.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均为必做题,共 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20 世纪以来,西夏文献的出土发现可谓层出不穷。在众多富含研究价值的出土西夏文

献中,有一类用西夏文翻译的汉文典籍,学界简称“夏译汉籍”。

表1 汉文典籍与西夏译文对照表

——摘编自彭向前《试论“夏译汉籍”中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结合西夏译文与汉文的不同之处,说明其反映的西夏社会状况。(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译汉籍”的当代价值。(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84 年,国际经度会议将英国确定为零时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授时钟声从此成为全

球必须“共听”的中央声源,而中国在全球时区中则成为地方时。电报的辅助为将北京、上

海、天津等地的时钟与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各地的时钟网结成一致性的世界时创造可能,

进而促成中国各通商口岸城市的西式钟楼与居家生活中的时钟同步采用世界时。

进入民国后,中央政府力图通过改用西历、统一时政以彰显新的政治权威和与世界接轨

的决心。北京政府时期,由于政局动荡、专职时政机构缺失、技术水准不济,标准钟的装设

缓慢甚至停滞,最主要的报时装置是各地海关的大钟,以及由无线电关联起来的火车站、码

头、银行、机关等机构的标准钟。1928 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城市公共标准钟才步入大

规模装设的阶段。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子母电钟作为城市公共标准钟的技术已臻成熟,

并成为一股国际潮流。受此潮流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标准钟的装设迅速推进。

——摘编自封磊 《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标准钟发展的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标准钟使用的影响。(6 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

一战结束后,国际社会流行的观念是:中立“让(某个国家)逃避人类本应承受的负担”。

替代中立观念的是集体安全思想。美国总统威尔逊率先提倡集体安全,力主成立国联。国联

规定,战争应被视为对所有会员国的行为。二战后,在足以毁灭整个地球的核大战中没有参

战的中立国同样难以实现自保。20 世纪 50 年代初,杜鲁门逐步通过军售等方式瓦解瑞士和

瑞典的中立,使之配合华盛顿的冷战战略。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苏联.开始批评奧地

利和瑞士的永久中立以及瑞典的传统中立消极被动。

1953 年《朝鲜停战协定》规定,瑞士、瑞典等国组成中立国监察委员会,主要职责是

确保停战双方遵守协定。总的来看,此后数十年瑞士和瑞典的努力有助于维护《朝鮮停战协

定》的持续有效,也成为美国和朝鲜在危机时刻沟通的重要桥梁。20 世纪 70 年代初起,欧

洲中立国开始在第三世界事务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最典型的便是瑞典直言不讳地批评美

国的越战政策,瑞典成了一个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道义超级大国”。

——摘编自梁志《20 世纪中立危机新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中立面临的主要挑战。(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立在危机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适应性的原因。(7

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图3一图5 分别是 2001年、2011年和 2021 年世界各国工业增加值(现价美元)占世界

比重图。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

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

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从材料中提取一则有关世界各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比重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

以说明。(要求:说明需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