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上学期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17·13页·567.1 K

启用前注意保密

2024大湾普通高中毕业年级联合模拟考试(一)

语 文

本卷共 10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

上。

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

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 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5 小题,共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 题。

西汉长安城在秦都咸阳渭南宫室及上林苑的基础上修建起来,后来陆续建设了七座具有卫

星城性质之陵邑,汉长安城也成为横跨渭河南北的大都市。汉长安城大体以安门大街为中轴线

。据考古学者秦建明勘察测量,通过安门大街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子午谷口,向北延伸至汉高

祖长陵两座封土中点、清峪河(也称“清河”)大回转,直至天井岸村天齐祠遗址,总长 74 千米

。这条基线与真子午线的夹角误差仅为1 度,与我国大地原点仅相差2 分经度左右。

隋都大兴城平面近方形, 单边城墙约九公里,规模巨大; 东西南三面城墙均设三门。在

城市形态与“旁三门”等方面基本符合《考工记》,同时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

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大兴城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城组成,宫城在都城北部正中,东有东宫,

西有掖庭宫,如同双翼东西护卫。皇城位于宫城南面,是宗庙和军政机构所在地, 其中太庙

与太社位居东南与西南, 以符“左祖右社”之制。郭城正中为朱雀大街, 宽达 150 米,是当

时世界城市中最长的中轴线,又称“天街”。朱雀门东西各有五条街道, 沿街的里坊数目东

西基本相等。又分别建设有一个商业区, 而且位置对称,被称为东市和西市。

元明清三朝首都的北京城经过元代开创、明代改建与清朝传承,基本实现了《考工记》的

理想设计,为中国古典都城建筑的集大成者。这可从北京中轴线的功能上来直接体现。北京中

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的对称轴,诸多重要建

筑位于此轴线之上或者对称布设在轴线两旁。传统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过正阳门、天安门

、午门、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乾清宫、神武门、景山最高点万春亭、 鼓楼,直抵钟

楼的中心点, 串连着四重城,即外城、 内城、 皇城和紫禁城, 全长 7.86 公里。北京城基本

以此轴线为中心, 形成了东西对称的格局, 比如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的“左祖右社”

。北京传统中轴线对于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等都产生了巨大影

响。

《荀子大略》说: “欲近四方,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 ”是说都

城选址的核心原则为“天下之中”。 而我们认为, 中国古代都城最佳选址追求的“天下之中

”,就体现在寻找中原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游牧文化的区域中心点。

中国最早的“天下之中”是洛阳, 《史记周本纪》记周公复营洛邑的原因为: “此

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这是指经济地理上的得天独厚, 与后来的“陶为天下之中”

基本相似。西周王国领有的“天下”主要在中原地区,与后来秦汉北逐匈奴、开辟西域所有的

“天下”有所差异。北京后来被认为是“天下之中”,也就是说帝之所居为中。金海陵王迁都

燕京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上京临潢府僻在一隅……不如都燕,以应天地之中”。明人陈敬宗《

北京赋》认为: “圣皇之建北京也……均万国兮会同,而适居天下之中央也。 ” 《清通志

》也说: “今之京师实又居天下之中。 ”

中原内地汉族农耕文化与西北边疆骑马民族游牧文化的差异构成了中华内部并立互补的主

旋律, 而其统一与对立的焦点地区在历史上也有变化,早期秦汉隋唐时代的主角主要是匈奴

与突厥, 交流的主要区域在西北;宋元明清变成了蒙古、契丹与女真, 交流的主要地区在北

方与白山黑水的东北, 向东北有一定的转移。从“内制外拓”两方面来看,西安与北京因为

面对着中国历史前半期与后半期军事斗争的焦点与重点区域,又便于控制中原,从而成为各自

时期首都的相对理想选择。中国古代都城史被有的学者划分为西安时代与北京时代,道理就在

于此。作为国都,维护国内统治和融通对外关系是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面对来自中国北

疆的压力,作为位于边疆和内地结合部的都城, 中国史前半期西安是最合适的,后半期北京

则是最合适的。都城的具体规划布局理念上,主要体现在上节所述《周礼考工记》的“中轴

对称”。都城从“择中建都”到“择中建宫” 再到“择中建殿”,在都城建设中以宫庙为中

心。这种具体建筑“宫殿居中”与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共同构成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天地

之中”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李令福《天地之中: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与布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根据现代学者的勘查测量,西汉长安城中轴线与现代技术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误差不大

,说明汉代人的建筑勘察测量技术之高超。

B. 隋都大兴城以南北向朱雀大街为轴线,具有“中轴对称”的布局特点,其他建筑的布局

与形制则符合古籍《考工记》的要求。

C. 作者认为都城选址的“天下之中”,与都城建设中的“择中建宫”、 “择中建殿”等

观念,共同构成了古代都城营建的基本原则。

D. 材料多处引用古代文献,一方面增加了论证的说服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古代都城

选址布局思想一脉相承的文化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隋都大兴城形状和布局来看,可以推断《考工记》关于都城的基本规制为方形城市形

态,城墙设三门,都城要素对称布设。

B. 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文化、地理位置这几个方

面的条件来考虑其都城的选址和营建的。

C. 根据第3 段内容可以知道,天安门广场及周边建筑的布设、奥林匹克公园等场所基本都

会体现传统的“中轴对称”建筑理念。

D. 从材料可以推断,北京作元明清三朝首都,较好地体现了《考工记》中的“中轴对称”

和“内制外拓”的设计理想。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适合支持“天地之中”原则的一项是(3分)

A. 《吕氏春秋慎势》曰: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

之中而立庙。”这是“择中”原则的具体化。

B.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

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 ”

C. 南朝时期的建康(今南京)在皇城南北分散布置南市、西口市、盐市和北市,外城中里坊

采取了非棋盘式的街巷布局。

D. 明清时期的北京以皇城为中心,皇城内南端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

四方建天坛、地坛、 日坛、月坛四坛。

4. 请简要说明西安、北京作为古代都城是如何体现“天下之中”的营建理念的? (4分)

5. 梁思成在《中国建筑的特征》一文中指出, “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

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我们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

法。”结合材料,简析中国古人在营造都城时遵循了哪些“文法”? (6分)

(二) 现代文阅读(本题 4 小题, 共 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那位在楼梯拐角水泥地上午休的父亲睡着了。

八月的北京, 与全国许多省市一样,无可奈何地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 月末那几天

,官方预报达到摄氏三十二三度;人们说实际气温还要高一两度。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

,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必然如此。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

拿房中, 片刻便会出汗,会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着。医生们频频出现

在电视中,提醒民众做好防暑降温的自我保护。

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过程挺复杂——搭脚手架、罩防

尘网、 刮墙皮、 抹水泥、 固定保温的泡沫块; 一幢楼改造结束, 差不多十几道工序。

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头道

门也开着(进入室内的第一道门)。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起

码心理上会觉得凉快点儿。

“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儿……住户屋里

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声小你听不清嘛……”

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今年我有点儿耳背了,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

。不过楼上楼下都是三口之家, 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 两家亦无老人, 不至于扰邻。

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

,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那

儿, 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 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头枕一块泡沫,一

手拿手机, 一手扇风凉,一小片扇形的纸板, 分明是从身上那块大纸板上撕下来的。他那同

样脏兮兮的裤子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他支起着他的膝,双脚放胶

鞋上。他躺着的地方原本是有窗的,窗扇已被连框拆去,窗口赫然。在那日,在那个中午,那

儿的确是稍微凉快点儿的地方。或者,更正确的说法是——能使他躲避一下如蒸笼般的地方。

而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上午有工人钻过孔,工作尚未结束,下午还得接着干,没有清扫的

必要。他一边的额角贴着创可贴,不是那种窄窄的小长条形的,而是有三四个那么宽的方形

的。

我缩回头, 关了电视, 继续吃饭。

“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这什么话?

老天爷听你的?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是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

啰嗦了!我也想家行了吧?想家不包括想你吗?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我又不是第一次外

出打工!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好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 老爸的心情都是幸福地(他学小品演员的口吻,将‘地’

说出搞怪的腔调) !还不能返校?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习这事,靠的就是自觉。不是为老

师学的,也别当成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的人生反正就这样了,一切为你着想我们心甘情愿

。可你刚高一,人生还长呢,文凭含金量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

。 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 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 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

了。不许!别改视频!我不许!又不是几年没见了,视的什么频呢!你非视频我可关机了啊!

聊会儿就行。认真听着,老爸得嘱咐你几句。你妈也在上班, 你要心疼她,有空儿,屋里屋

外的活多干点儿,就当替老爸干了。我这儿一切都好, 别牵挂我。我们工人按要求每天做一

次,严格着呢。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呗。我们有临时工棚嘛。怎么可能每人一张

床,你想得太美了,没那么好的条件。但有通铺,铺的新凉席,每人都有睡的地方。还有大风

扇,凉快得很, 特解乏……”

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

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

样子吃惊不小,呆住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

楼啊,叔叔是热的。 ”

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 “见笑见笑。”

姗姗妈说: “理解, 有什么可见笑的呀。 ”

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

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栖惶极了。

我关上门正漱口, 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 见是那男人。

我问: “有事儿? ”

他语无伦次地说: “没事儿,可也有事儿。就是拜托您替我向那位女同志表示一下歉意

,刚才我那样子是违反纪律的,求她千万别向施工办公室举报我,举报了会扣我工资的……

”我笑道: “彻底放心,她不会的, 我也不会。 ”

“多谢多谢,这天真是的, 热得人没处躲没处藏的,水泥地不是凉快嘛。”他窘窘地退

下了楼梯。

我就又敞着门洗起餐具来。洗罢一转身,见小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

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

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

我也小声说: “那你送过去呀。 ”

她细声细气地说: “叔叔睡着了, 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 ”

我扭头看去, 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卷着双腿, 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

在身下了,不知怎么一来, 被他弄成一团搂在怀里了。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

“爷爷您轻点儿关门。 ”

小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

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

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

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

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本第2 段插入介绍北京天气状况,极言其热,既交代了时令,也为下文人物形象的塑

造和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B. “父亲”被上楼的姗姗母女看见而感到“牺惶极了”,是因为他担心她们去施工办公

室举报他的衣着举止违反工作纪律。

C. 文本中提到了“网课” “每天做一次”暗示了时处疫情防控时期,点明了故事发生的

背景,提供了鲜活的社会环境。

D. 姗姗心思非常细腻,她说话和走路很小声,而且怕自己吵醒了熟睡的民工,所以请求“

我”代劳,并提醒“我”轻声关门。

7. 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子写“我”因病开窗开门, 既呼应上文天气炎热,也使后文“我”看见“父亲”

合情合理。

B. 句子运用了细节描写,创可贴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父亲”工作条件艰苦且劳动艰辛。

C. 句子写出了姗姗妈突然见到“父亲”时的惊讶,显示出她对闯入者的高度戒备心理。

D. 句子中的“好邻居”既指富有爱心的邻居姗姗母女,也指临时成为“我”邻居的民工

8. 文中详细描写了“父亲”与老婆和女儿通电话的场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9. 班级拟围绕此文开展一次“致敬劳动者”的讨论交流,提出了一组关键词:体面尊严

荣光。请你根据本文,围绕关键词写出发言提纲。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5 小题,共 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 文以缵治,武以棱威。饰忠于已诈之心,延安于将危之命

。观其雄略内断, 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 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既而拥众西举, 与诸葛相持。闭军固垒, 莫敢争锋, 生怯实而未前, 死疑虚而犹遁。 良

将之道,失在斯乎!

文帝之世,辅翼权重,许昌同萧何之委, 崇华甚霍光之寄。 当谓竭诚尽节,伊傅可齐。

及明帝将终, 栋梁是属, 受遗二主, 佐命三朝, 既承忍死之托, 曾无殉生之报。天子在外

,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贞臣之体,宁若此乎!尽善之方, 以斯为惑。

夫征讨之策, 岂东智而西愚?辅佐之心,何前忠而后乱?故晋明掩面,耻欺伪以成功;石

勒肆言, 笑奸回以定业。古人有云: “积善三年, 知之者少, 为恶一日, 闻于天下。 ”

可不谓然乎!虽自隐过当年, 而终见嗤后代。亦犹窃钟掩耳, 以众人为不闻;锐意盗金, 谓

市中为莫睹。

故知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若不损己以益人,则当祸人而福己。顺理而举易

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况以未成之晋基,逼有余之魏祚?虽复道格区宇,德被苍生, 而天未

启时,宝位犹阻,非可以智竟不可以力争虽则庆流后昆而身终于北面矣。

(节选自《晋书宣帝纪》)

材料二:

今人将曹操、 司马懿并称。及观司马懿临终之语,而懿之与操则有别矣。操之事,皆懿

之子为之,而懿则终其身未敢为操之事也。操之忌先主,是欲除宗室之贤者;懿之谋曹爽,是

特杀宗室之不贤者。至于弑主后, 害皇嗣,僭皇号,受九锡,但见之于操, 而未见之于懿。

故君子于懿有恕辞焉。

(节选自清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非可以智[A]竞[B]不可[C]以力[D]争[E]虽则庆流[F]后昆[G]而身[H]终于北面矣

1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举,指兴、兴起,文中指兴兵。 “举天下之豪杰”的“举”表示全部,二者语义不同

B. 委, 指推举,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的“委”词义不同。

C. 掩面, 指遮住面孔, 羞惭貌。文中晋明帝对先祖得天下的方式感到惭愧, 所以掩面

D. 被, 原意是覆体的被子,文中指覆盖。与“被甲执锐”中的“被”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司马懿在内务和外事上颇有谋断,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战果,但是在和诸葛亮作战时却

坚守不战,心生胆怯,算不得良将。

B. 魏文帝和魏明帝两朝都格外器重司马懿,授以重权厚望,并且临死托付重任,可是后

来司马懿却辜负了皇帝的嘱托。

C. 材料一认为贪求短期利益反而会损害长远利益,顺从天命容易成事,违背时运则难以

成功,以此批评司马懿见利忘义,违背天命。

D. 材料二提到曹操的事情都是由司马懿儿子操作的,而且司马懿终生都没有做弑杀皇后

、迫害皇嗣等不轨行为,不应将二人并称。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天子在外, 内起甲兵,陵土未干,遽相诛戮。 (4分)

(2)虽自隐过当年,而终见嗤后代。 (4分)

14.试从文献性质的角度分析两则材料中作者对司马懿的态度不同的原因。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 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题。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柿蒂: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一八说: “杭土产绫曰柿蒂、狗脚,……皆花

纹特起,色样织造不一。”梨花:酒名。作者原注云: “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

,号为‘梨花春’ 。 ”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前两联聚焦望海楼、护江堤、伍元庙、苏小家等杭州典型景点,点面结合,描写独到

B. 颔联“入” “藏”二字用语极巧妙,联想奇特,声色交织,超越时空,给人以审美愉

悦。

C. 颈联描写杭州风俗特产,运用比喻和双关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杭州的风物之美。

D. 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与白居易另一名篇《钱塘湖春行》比较接近。

16.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与本诗尾联的构思有

一致的地方,但也有差异。请结合本诗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1 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述齐国不曾贿赂秦国却仍灭亡的原因是“ ”。赵

国多次击退秦国却自毁长城, 作者感叹道“ ”。

(2)晋代潘安在《悼亡诗》中以“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两句表达对亡妻的沉痛悼念,苏

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 ”也

有类似的意象和情感。

(3)湖南洞庭湖风景名胜区拟举办摄影大赛,小张的作品展现了湖面的浩淼无涯,他想在照片

上写两句诗,张老师认为不妨直接引用唐诗,比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2 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8~19题。

蚊子在整个美洲大陆繁衍生息,感染了病毒的蚊子能轻易把病毒传播给数百万人。另外

,从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到美洲内陆地区的飞机和船只络绎不绝,病毒携带者也会不断把病毒

带到新的区域,爆发新的流行病毒只是时间问题。

抵达美洲后,西尼罗河病毒和其他虫媒病毒的发展前景甚为“乐观”。这是一片温暖潮

湿的大陆。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让美国的平均温度不断爬升。气候科学家预测,未来几

十年,这里的气温将继续上升, ,同时迎来更多暴风雨等极端天气。有研究人员

对 2001年至 2005 年发生的 1.6 万例西尼罗河病毒感染进行了回顾,同时关注了每次疫情爆发

时的天气情况。他们发现,降雨量较大、湿度和温度较高时,疫情更容易爆发。温暖、多雨

和闷热的天气让蚊子繁殖得更快,也使其繁殖季节加长。 另 方面, 。看来,

西尼罗河病毒已经在这片新大陆安家,而我们的“努力”也在让这个家变得更为舒适。

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 (4分)

19.请简要分析文中第2 段两处引号的用法。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3 小题,共 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题。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

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的看到

那迎婚送亲的喜轿, 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过不久,那一伙人来了,两个吹唢呐的,

四个强壮乡下汉子,一顶空花轿,一个穿新衣的团总儿子模样的青年,另外还有两只羊,一个

牵羊的孩子,一坛酒,一盒糍粑,一个担礼物的人。一伙人上了渡船后, 翠翠同祖父也上了

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

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规矩,祖父再不能说

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

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皆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

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

自己身边来。

20.文中第处画横线句子使用了很多的数量词,请分析其作用。 (4分)

21. 比较第处画横线句子和“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姓什么,多大年纪,都弄明白

了”,请简要说明哪一种表达效果更好。 (4分)

22. 请指出并赏析“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

回到自己身边来”一句中的修辞手法。 (4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一书中曾说: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

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

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这段话充满智慧,启迪人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史铁生话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写成诗歌,不少于 800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