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枣庄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4-01-26·8页·12.9 M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题

2024.0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早期考古学家总结出来“文明三要素”,即文字、金属、城市,一处遗址只要有这“三要素”存在,就可以

证明是国家了。按照此标准,下列与良渚文明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佐证良渚时期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

态的是( )

A.遗址出土高等级的墓葬与玉制礼器

B.陶器上有 600 多种不同的刻画符号

C.发现动物骨头 40 余种,其中猪占 80%且大部分为家养

D.发掘出人工堆筑营建的大型宫殿、古河道和四面城墙

2.下表为西汉至五代后周时期的户口变动表,这一变动体现了( )

朝代 年度 公元纪年 户数 口数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233062 59594978

隋 炀帝大业五年 609 8907000 46019956

唐 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唐 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五代后周 世宗显德六年 959 2309812 — _

A.经济衰颓的时代景象 B.政局影响人口的变迁

C.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D.社会治理的渐趋松弛

3.南宋思想家吕祖谦认为:“大抵田制虽商鞅乱之于战国,而租税犹有历代之典制……田制不定,纵得薄敛

如汉文帝之复田租,荀悦论豪民收民之资,惟能惠有田之民,不能惠无田之民。”这表明吕祖谦主张( )

A.恢复井田制度 B.民为邦本的治国思想

C.完善土地制度 D.健全社会公平的机制

4.元代中后期,界画盛行一时,其内容多以刻画宫苑楼阁等建筑为主,而出现的宫苑楼阁皆为汉式建筑,并

有多位画家因向皇帝进献这种表现汉式建筑的界画而得到嘉赏和授官。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B.统治者寻求政治认同的需要

C.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D.汉王朝政治文明的高度成熟

5.1897 年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叶圣陶先生曾回忆道:商务的编译所是

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早期留美、留日回来的很多先生都在商务的编译所工作过。后来创办的几家出版业中的

骨干大多是从商务出来的,还有许多印刷厂装订厂,情形也大多相同。上述材料表明商务印书馆( )

A.培养了大批出版业技术力量 B.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众化

C.推动了近代翻译活动的开展 D.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1926 年1 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决议案规定了图1 所示的基本

原则:

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

规定女子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严禁买卖人口,保护女性和儿童;

反对多妻制和童养媳;

根据同工同酬,保护女性及童工的原则,制定妇女劳动法。

上述材料见证了( )

A.国民政府时期女权运动的发展 B.妇女解放路径的探索

C.经济发展推动思想进一步解放 D.社会主流观念的质变

7.下表展示了陕甘宁边区《新中华报》中诗歌的内容及数量情况,这些诗歌( )

内容 号召民众积极抗日 对抗战形势的时评 边区生产生活 歌颂类诗歌 其他

数量 17 12 20 6 13

比例 25% 17.65% 29.41% 8.82% 19.12%

A.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注重边区政权建设 D.适应敌后根据地文化发展的需要

8.1951 年,中共中央把“发起订立爱国公约”作为当前爱国运动的中心之一,在工业、农业、商业、交通等

各条战线开展生产竞赛和增产节约活动。在这一活动的号召下,工人们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

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的口号。上述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剿匪镇反 B.解放战争后期作战

C.抗美援朝 D.“一五”计划的实施

9.1978年2 月,邓小平在听取四川省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指出:“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

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 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 农村政策、城市政策,中

央要清理,各地也要清理一下,零碎地解决不行,要统一考虑。”这一论述(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B.直接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扩大了地方经济自主权 D.表明了对旧有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意向

10.两河流域古文明沿两河由南往北单线溯流而上,阶梯性发展;埃及古文明沿尼罗河由南往北顺流而下,也

是阶梯性发展;爱琴海流域的古文明也是由其南端的海中岛国,即克里特文明,越海向北发展为伯罗奔尼撒岛

上的迈锡尼文明,再往北影响了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古希腊文明。由此可知,这些古文明( )

A.发展模式受社会性质的影响 B.扩展方向受地理条件的限制

C.具备了早期世界帝国的特征 D.呈现出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11.图中的内容是一位学者对 17-18 世纪世界发展形势的描述。他意在说明( )

海域将欧洲的能量从内陆吸引到它的西海岸,发展了海军和殖民力量,加强了海洋国家内的这两者,并且最终

将它们集中于欧洲西岸外的(英伦)海岛。

A.英国世界霸权取得的过程 B.欧洲商业革命发生的原因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现实 D.世界权势转移的历史趋势

12.下图是某学者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社会状况论文的一部分。据此可推知该学者的论题是( )

法英德三国人口增长对照表(单位:人)

1871年 1914 年 19 世纪 60 年代末法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

法国 36102000 39601000 为世界第二强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法

国没有能维持工业优势,经济增长缓慢,被美、

英国 26100000 40800000

德新牌资本主义国家超过。

德国 41000000 67400000

A.人力资源不足影响了法国的发展 B.普法战争是阻碍法国发展的根源

C.人口问题决定了国际格局的演变 D.各国向其殖民地移民政策的后果

13.尼赫鲁把 1927 年出访苏联之行称为“俄国的发现”,他说:“在我看来,民族主义似乎过于狭窄,不能解

决问题。政治自由和独立当然十分重要,不过它们只是朝着正确方向走的步骤而已。没有社会自由,社会和国

家没有社会主义机构,无论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这意味着( )

A.尼赫鲁已从民族主义者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被其领导层质疑

C.科学社会主义对印度独立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

D.苏联模式得到了亚非拉地区领导人的普遍认可

14.1947 年 3 月起,美国要求联合国讨论希腊局势,被苏联否决。9 月份,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份决议,暂不

受理希腊问题。下图是针对这一事件的漫画,作者力图说明( )

A.欧洲急需美国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 B.希腊问题需要由国际社会集体协商解决

C.冷战已使国际秩序陷于崩溃的状态 D.美苏对峙影响联合国对重大问题的解决

15.20 世纪 50 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

世纪 80-90 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 世纪初,“全

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 B.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C.全球化浪潮冲毁了各区域集团组织 D.国际社会彻底抛弃了“欧洲中心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第 16 题 14 分,第 17 题 13 分,第 18 题 12 分,第 19 题

16分,共55分。

16.(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景德镇——时代变迁的缩影

材料一 明代后期,景德镇民窑业快速发展,外来劳工不断增加,城市人口也随着发展膨胀。嘉靖年间,

景德镇人口已是“主客无虑十万余人”,他们以“窑业佣工为生”。到清代,景德镇“烟火逾十万,陶户与市肆

当十之七八,土著居民十之二三”,景德镇社会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各种矛盾也日益凸显。

表 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表

时间 事件纪要 资料来源

嘉靖十九年 因水灾后饥荒,浮梁县窑户遣逐乐平县雇工,乐平县工人 《明世宗实录》

1540年 遂行劫夺,终致浮、乐二县民众聚众互相仇杀。

乾隆元年 1736 坯户吴以恒、胡万正欲增银色,与窑户万美生争闹停工。 《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

年 反抗斗争资料》

御厂脱胎画坯工人王子贞领导的“毛银改纹银运动”。毛银

乾隆、嘉庆间约 是散银,成色不好。坯厂发工资,原以纹银发给,后改成

《景德镇陶瓷史稿》

1796年 毛银,使用时较纹银要贬价。所以工人们要求改纹银,举

行罢工,遭官府镇压。

嘉庆、道光间约 以蒋知四为首,争取每名工人每月十二两肉,举行罢工, 《景德镇陶瓷史稿》

1821 年 称“知四肉”运动。

—据刘朝晖《明清以来景德镇瓷业与社会》整理

材料二

图 1 明清景德镇瓷器国内主要销售,点和市场 图 2 明清景德镇瓷器至国内沿海港口路线示意图

(1)明清景德镇瓷业冲突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起的? (4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体现的时代特征。(10 分)

17.(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湖南少年歌》

1903 年,在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感召与影响下,杨度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湖南少年歌》,引发

巨大影响。以下是摘自《湖南少年歌》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洪、杨当日聚群少,天父天兄假西号。湖南排外性最强,曾侯以此相呼召。尽募民间侠少年,誓翦妖民屏

西教。蚌鹬相持渔民利,湘粤纷争满人笑……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 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

颜事洋鬼。 国事伤心不可知,曾、洪曲直谁当理。

片段二

中国如今是希腊,湖南当作斯巴达,中国将为德意志,湖南当作普鲁士。 诸君诸君慎如此,莫言事急空

流涕。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埃及波兰岂足论,慈悲印度非吾比。

片段三

地球道里凭空缩,铁道轮船竞相逐。五洲四入白人囊,复执长鞭趋亚陆……邮航电线工兵队,工厂矿山辎

重续……救世谁为华盛翁,每忧同种一书空。群雄此日争追鹿,大地何年起卧龙。

片段四

惟恃同胞赤血鲜,染将十丈龙旗色。……破釜沉舟期一战,求生死地成孤掷。诸君尽作国民兵,小子当为

旗下卒。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少年的呐喊与探索”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

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12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63 计划——高新技术发展的摇篮

1983 年3月 23 日夜,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著名的“星球大战计划”电视演说,试图通过这一计划,促进

国防科技发展,带动高新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以确保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抢占 21

世纪战略制高点。这个计划一出笼,立即在世界掀起了狂涛巨澜。

上书邓小平

敬爱的小平、耀邦同志:

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

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

研究外国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察阅裁夺。

我们四人的现任职务分别是:

王淦昌 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陈芳允 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专职委员

杨嘉墀 航天部空间技术院科技委副主任

王大珩 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王大珩敬上

一九八六年三月三日

邓小平批示

这个建议十分重要,请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一九八六年三月五日

计划出台

1986 年 1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863 计划),并正式作出决定:拨

款 100 个亿。选择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等7 个高技术领域作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科

技发展计划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和新中国科技史上还是第一次。

——据张神根、张倔《细节中的新中国史》整理

围绕 863 计划出台始末,运用所学知识为其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其相关的事件展开,解说全面,

逻辑清晰。)

19.(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国经济

材料一 表 4 英国和世界的船舶运载量(1780-1913 年)

英国 世界

帆船(千吨) 蒸汽轮船(千吨)运载量合计(帆帆船(千吨) 蒸汽轮船(千吨)运载量合计(帆

船当量) 船当量)

1780年 1000 0 1000 3950 0 3950

1820 年 2436 3 2448 5800 20 5880

1850年 3397 168 4069 11400 800 14600

1900年 2096 7208 30928 6500 22400 96100

1913 年 843 11273 45935 4200 41700 171000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整理

材料二

—据袁伟华《权力转移、国家意志与国际秩序变迁》整理

材料三

到 1914 年为止,世界上很多国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设在伦敦,伦敦每日成交股票金额总数在全球金融交易

中占比 31%以上,是当时美国纽约与日本东京成交额之和,在全球高居榜首。1850—1880 年,英国自身的海外

投资从两亿英镑增加到 10 亿英镑,1905 年上升到 20 亿英镑,1914 年达到 40 亿英镑,占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

外投资的一半。

——据蒋海玲《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研究——基于演化金融地理学视角》等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经济状况进行合理解读。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5分)

1.D 2.B 3.C 4.B 5.A 6.B 7.A 8.C 9.D 10.B 11.D 12.A 13.C 14.D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矛盾主要三方面(4 分)

雇工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土著和客籍之间的矛盾;手工业者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任答两个方面得4 分)

(2)时代特征需从以下角度作答:

从明清商品经济的崛起、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人、长途贸易发展、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等

角度作答。(6 分)

从明清社会结构逐渐多元化,工匠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从明清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工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统

治秩序的冲击等角度作答。(4 分)

17.一、信息提取及历史阐释(11 分)

1.提取时空信息,对发表的历史背景进行历史阐释。(4 分)

从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分析,如《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从各

种救亡探索运动失败的角度分析,如戊戌变法失败;从向西方学习的角度分析,如西方科技、思想的传入。(任

答两个角度得4 分)

2.从《湖南少年歌》内容中提取信息,进行历史阐释。(5 分)

从《湖南少年歌》中反思近代救国道路探索教训的角度分析,如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反思等。

从《湖南少年歌》中探索国家出路的角度分析,如学习世界近代史上德国、美国崛起的经验,学习西方技术等。

3.提取整体信息,进行总结。(2 分)

从时代与社会、个人关系的角度作答,如号召少年救国,唤起国人的奋发精神、担当精神、牺牲精神、忧患意

识等。

二、表述层次(2 分)

1.表述不成文,逻辑不清晰不得分。

2.表述成文,立论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得2 分。

18.1.从事件背景的角度进行解说。(4 分)

国际背景:可从二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两极对峙格局下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等方面分析。

国内背景:可从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科学技术做支撑等方面分析。

2.从事件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说。(4 分)

事件概述:863 计划是由科学家倡议,中央领导的支持,政府的主导,计划的内容等。

家国情怀:科学家对科技发展潮流的敏锐性和爱国心,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3.从事件影响的角度进行解说。(4 分)

促进科技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升综合国力。

19.一、信息提取(4 分)

从海上航运与贸易看,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占优势;20 世纪初,英国的国际占比严重下降。从制

造业的看,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占优势;20 世纪初,英国已经被美国、德国超过。从金融业看,从 19 世纪中

后期到 20 世纪初,英国金融业一直发展,金融中心的地位加强;英国的海外投资巨大等。(如果从其他角度,

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历史解释(12 分)

1.分析英国发展优势出现的原因。(6 分)

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角度作答。如,新航路开辟后,海洋时代来临,欧洲商业革命,贸易和商路中心转

移,英国依靠有利地理位置,发展海洋贸易;英国海外扩张,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等。

从工业革命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18 世纪中后期起,英国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逐渐形成以

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金本位制度等。

2.分析 20 世纪初英国国际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及影响。(6 分)

从原因的角度进行分析。英国方面:依靠殖民地,科技创新能力相对降低;金融投资过于投往海外,降低了国

内工业等投资。国际方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及其一批新兴工业国家崛起,冲击了英国的优势地

位。

从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削弱了英国世界霸权的基础;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格局。(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能史论

结合,条理清晰即可得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