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
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头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
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说美人是美的,
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
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
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 调还是F 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
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
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
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
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
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
你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表现“爱”
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
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
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
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
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
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
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
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
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
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
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
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
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
美的可能性。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材料二:
文学没有画面限制,可以描述更大更多的东西。壮丽山川、巍峨宫殿、辽阔土地、万千生民,都可置
于笔下,汉赋正是这样。尽管是那样堆砌、重复、拙笨、呆板,但是江山的宏伟、城市的繁盛、商业的发
达、物产的丰饶、宫殿的魏峨、服饰的奢侈、鸟兽的奇异、人物的气派、狩猎的惊险、歌舞的欢快……,在
赋中无不刻意描写,着意夸扬。它们所力图展示的,不仍然是这样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
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么?尽管呆板堆砌,但它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却确
乎为后代文艺所再未达到。它表明中华民族进入发达的文明社会后,对世界的直接征服和胜利,这种胜利
使史学和艺术也不断要求全面地肯定、歌颂和玩味自己存在的自然环境、山岳江川、宫殿房屋、百土百物
以至各种动物对象。所有这些对象都作为人的生活的直接或间接的对象化存在于艺术中。人这时不是在其
自身的精神世界中,而究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汉代文艺
尽管粗重拙笨,却如此之心胸开阔,气派雄沉,其根本道理就在这里。汉赋也应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才能
正确估计它作为一代文学正宗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摘编自李泽厚《琳琅满目的世界》)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但这种普遍的见解有很大难点,不被哲学家接受。
B.康德认为,美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而是源于主观、普遍的美感判断,
C.一个小土墩不能像战眉山一样让人觉得庄严、厚重,说明了人不能凭心灵创造出美。
D.同是一棵古松,每个人见到的形象却不尽相同,不同形象表现了各个人不同的情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鲜花、明星一类事物是美的,而犀牛和癞蛤蟆则不可能是美的。
B.美并非是无中生有的,被创造出美的“物”也需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
C.汉赋尽管呆板堆砌,但其在描述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都达到巅峰。
D.汉赋将人的生活对象化,这些对象存在于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中。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持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贾谊《吊屈原赋》)
B.饰华榱与璧珰,流景曜之韡晔。(张衡《西京赋》)
C.留一穗之灵长,慰半生之萧瑟。(袁枚《秋兰赋》)
D.雷殷殷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司马相如《长门赋》)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盛行,但其暴露出的同质化、低俗化的问题一直为人诟病。假如你
是一位网络小说作家,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应该如何在网络小说创作中展现文学之“美”。(6
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早晨(节选)
王愿坚
这是座不大的二层族,看样子是修茸过了,青灰抹过的砖缝,整整齐齐的,窗棂上也刷上了崭新的乳
白色。但还是看出来了,不错,是它!看,从左数第二个窗子旁边,约有一尺见方的地方,砖是新补上的;
原来那里被敌人打穿做了枪眼,一捉美造机枪的枪管就从那里伸出来。正门两侧窗枢上的砖块参差不齐,
像被谁用刀砍了一阵似的,那是被我们的机枪扫的,因为那里一挺汤姆式正封锁着突击道路……我漫步向
楼上走着、看着,就是这些特征,把我引进一个深深的回忆里去了。
那也是这么一个晴朗的早晨。我们班连着向这座楼突了两次都没有奏效,最后只好用爆破了。就在机
枪压住了敌人的火力,爆破员挟着炸药冲向楼门的一瞬间,楼里一降乱,传来了敌兵的咒骂声和孩子惊乍
乍的哭喊声。接着呼啦一下子,楼上几个窗子全打开来,五六个敌兵。每人手里抓住一个五六岁的孩子,
把他们狠狠地按在窗台上。孩子们哭喊着,挣扎着,两手悬空乱抓。拼命地踢蹬着小腿……就在这些娇嫩
的小腿中同,一支支鸟黑的枪管伸出来,向着我们瞄准、射击了。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班长咬着牙向机枪射手挥了挥手,大声喊道:“伴止,停止爆破!“
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孩子的哭声显得更凄惨、更揪心。窗上的
孩子大部分数离开了,但还有两个敌兵仍然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一面大着胆子把脑袋
从孩子身边伸出来,阴阳怪气地叫道:“炸呀!有种的来炸呀!”
没有比这再急人的了。望着敌兵那狰狞的面孔和那一条条乱踢乱蹬的小腿,我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
心尖子仿佛被那些小腿蹬着,麻沙沙的疼。“怎么办呢?”我们的眼都转向班长了。班长还像冲锋前那样,
单腿跪在窗前,脸频紧贴着窗边的墙壁。汗,像小河一样流若,把墙皮湿了一大片。他眼里布满了血丝,
凶得怕人,从和他相识以来,我就没有见到他的眼这么凶过。他就这么呆呆地望着,手正在扭动老胸前的
衣扣,一个衣扣碎成两半,脱落了,又揪住了另一个...募地,他把揪在手里的一个扣子一扔,压低了声音
命令道:“上刺刀!”
我和班长热着梯子向楼房奔去。当敌人弄清了我们的行动,开始还击时,班长已经攀着窗口跳进楼里。
我紧跟着他攀上窗口,他已把赶上前来的一个敌兵戳翻了。另一敌兵正一手抓着个孩子的衣领、一子提枪
向窗口奔来,一见班长进来,竞举起孩子,恶狠狠地向他砸过来。就在这紧急的当口,只见班长把枪往臂
弯里一挂,摊开双手,猛地接住了孩子。随着向后趔趄的劲儿,身子一侧歪,把孩子挡在胸前。可就在他
这一转身的工夫,身体的侧面暴露给了敌人,敌人一个前进刺,刺刀戳进了他的肋下,他倒下了……
那场肉搏战结束了以后,因为我胳膊上受了伤,在继续向前进攻的时候,副班长要我留下来照顾班长,
顺便收容一下那些孩子。我把孩子们哄到一个房子里以后,找了好大一会儿,才在这小屋里找到了班长,
原来卫生员为了担架走动方便,把他背下来了。
我迸房的时候,班长紧闭着眼睛,躺在水泥地上,正急促地喘息着,血,随着呼气,不停地冒肴血泡,
从伤口里涌出来。在他身边趴着个小女孩儿,我认出,她就是拼刺刀时班长用手接住的那个孩子。她趴在
班长的肩膀上,正叉开小手扒着他的跟皮,一面轻轻地叫道:“叔叔,你说,我长大了能找到我的爹妈吗?
你说呀……”看见我进来了,慌忙停住了嘴。
“能,一定能……”半天,班长才应了声,随着睁开了眼睛。一看到我,指了指孩子说:“看,这孩
子非要跟着我不行。知道么,这里是个孤儿院呀!唉,没爹没娘的……可那些狗东西……”他痛苦地咬住了
牙,眉头皱起一个大疙瘩。每逢谈到敌人,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他喘息了一阵,又伸手抚摸着孩子的头,问道:“珍珍,你长大了,除了找你爹妈,还干什么?”
“我就走!”孩子说,脸上流露出一种果决的神情,“我走了,嬷嬷块就再也捞不着打我啦!”
这话说得真揪心。班长长抽了口气说:“看,孩子的心眼都给堵得死死的了。对于将来,这孩子要求
得太低啦!”他抱着孩子的脑袋,仔细看了一阵,忽然脸色舒展开了,眼睛变得乌
亮——每逢谈到顺心的事,他就是这个样子的。他向着我动情地说:“老刘啊,要是将来胜利了,再到这
里来看看,那有多好啊!”
就在这时,卫生员带着担架来了,我们正要扶他上去,谁知他的伤势突然恶化了,喘息得更急了,血
大口大口地涌上来。他竭力地压着喘息,向我望了一眼,仲手指了指口袋。他的意思成明白,是想找点什
么留给孩子。但是,在一个突击班的战士身上能找到什么呢?我翻遍了他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小笔记
本。他闭上眼听,攒了攒力气,然后对着孩子说:“好孩子,记住!长大了以后,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为了
将来的、是为了人民的,就应读下劲去做!哪管是一星半点……”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孩子怔怔地听着,还在一股劲地揉着班长的胳膊:“叔叔,你说呀!……”
但是,这位叔叔的话已经说究了,他永远不能再对她说什么了。
我知道,要让这么小个孩子慢得这个道理是困难的,但是,这是一个战士心里的声音,一个战士留下
的遗嘱啊!我掏出钢笔,把这句话端端正正地写到小本子上,交给了孩子……
1959年9月9日
(有别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敌兵卡着孩子的腰,故意在窗口上晃来晃去,还阴阳怪气地叫喊着挑衅的话语,这肆无忌惮的暴行显示
出他们的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B.“枪声暂时停止了,战场上顿时静下来。这种寂静是难耐的。”描绘了战场上突然的安静,突出了这种
寂静带来的压抑感和紧张感。
C.被班长接住的女孩,在班长受伤、紧闭双眼以及临终前都说过一句话“叔叔,你说”这两句话含义相同,
都表达了女孩对父母的思念。
D.小说中的班长和《百合花》中的小通讯员都是普通的革命战士形象,他们虽然性格不同,但是都不怕牺
牲,对革命和人民无限忠诚。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砖块有的“是新补上的”,有的“参差不齐”,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们的军队曾经
在这里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B.本篇小说既有对班长的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也有对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等情节的设计,
体现了文学艺术的合理真实。
C.本篇小说和《百合花》叙述顺序不同,但在叙事风格上都同样细腻,善于通过紧凑的情节和紧张的氛围
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D.本篇小说叙述节奏较快,叙事性较强,而其另一篇《党费》在记叙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的描写和抒情,叙
述节奏较为舒缓。
8.文艺评论家侯金镜评价王愿坚写人物,“不着力写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捕捉性格?出耀眼光
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者捕捉“人物哪些“那一刹
那,那一瞬间”,展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4分)
答:
9.文中很多地方都用了“班长”这一称呼,本可以用“他”代替,而不用“他”,坚持大量使用“班长”这
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盲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贞观十四年,太宗以高昌平,召侍臣赐宴于两仪殿,谓房玄龄曰:“高昌若不失臣礼,岂至灭亡?朕
平此一国,甚怀危惧,惟当戒骄逸以自防,纳忠謇以自正。黜邪佞,用贤良,不以小人之言而议君子,以
此慎守,庶几于获安也。”魏征进曰:“臣观古来帝王拨乱创业,必自戒慎,采刍荛之议,从忠谠之言。
天下既安则恣情肆欲甘乐谄谀恶闻正谏。张子房,汉王计画之臣,及高祖为天子,将废嫡立庶,子房曰:‘今
日之事,非口舌所能争也。’终不敢复有开说。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之,彼不足准。即位十有五年,
圣德光被,今又平殄高昌。屡以安危系意,方欲纳用忠良,开直言之路,天下幸甚。昔齐桓公与管仲、鲍
叔牙、宁戚四人饮,桓公谓叔牙曰:‘盍起为寡人寿乎?’叔牙奉觞而起曰:‘愿公无忘出在莒时,使管
仲无忘束缚于鲁时,使宁戚无忘饭牛车下时。’桓公避席而谢曰:‘寡人与二大夫能无忘夫子之言,则社
稷不危矣!’”太宗谓征曰:“朕必不敢忘布衣时,公不得忘叔牙之为人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尧清
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赵高,以成望
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
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侍郎王珪曰:“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
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
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
(节选自《道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天下A 既安B 则恣情C 肆欲D 甘乐E 谄谀F恶G向H 正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诏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避席而谢”中的“谢”字与《孔雀东南飞》中的“多谢后世人”中的“谢”字意思不同。
B.“则社稷不危矣”中的“危”与《赤能赋》中“正襟危坐而问客”中的“危”意思相同。
C.“避席”是古代一种表示尊敬的行为,当今通常的离座起立以表敬意的礼节就是古代避席之礼的转化。
成语“萧曹避席”的意思也与之相同。
D.“黄门侍郎”秦代初置,即给事于宫门之内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诏令,汉代以后沿用此官职,
明清时为从二品官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太宗认为能够平定高昌,是因为高昌失掉了作为臣子的礼节,也由此得出了自己在今后治理国家方面
的一些心得体会,
B.魏征认为古代帝王在创业之时能做到谦言慎行,察纳雅言,等到天下安定后,则忘乎所以,恣意妄为,
C.魏征引用齐桓公和鲍叔牙的对话,是希望唐太宗谨记平民时期的忧患意识,不厌恶逆耳忠言,并施行仁
政,关爱百姓。
D.魏征在回答“何为明,何为暗“时,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反面举例论证,最后作出总结,结构严谨,论
证充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况陛下功德之盛,以汉祖方之。彼不足准。(4分)
译文:
(2)炀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4分)
译文:
14.联系两则材料。请你思考作为仁君,如何做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水调歌头醉吟
辛弃疾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鸿雁初飞江上,蟋蟀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曾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注: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竞逐钻营。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词上阅调动视觉、听觉,用春草、鸣禽、鸿雁、蟋蟀四种不同事物来描绘四季变迁。
B.“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表达了词人将政务抛之脑后,纵情山水,亭受人生的愉悦之情,
C.辛词下阕“白发”两句与杜甫《春望》中的“白头搔更短,深欲不胜簪”有相似情感。
D.苏词上片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重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环境。
16.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同是醉酒后诗篇,相较于辛词的“豪”,
《临江仙夜归临皋》则体现苏词的“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新时代的广大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勇担强国梦的重大资任,正如《<论语>十二章》
中曾子所说“ , ”。
(2)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就是守住民心。《阿房宫赋》中用“ , ”,对秦王
朝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挥金如土的奢靡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3)老师讲课时提到,“州”在古代是一种行政区划,后多用于地名;而“洲”则指水中的陆地,小明想到
古诗词中,“ ”中的“州”为前者之意,“ ”中的“洲”符合后者之意。
三、语盲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 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红换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不胜枚举,内容_ 。不仅曹雪芹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
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议社,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将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也将
其悲剧性雕刻到了极致。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
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为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戕
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不能想象,《红焕梦》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会是怎样一副苍白面孔!林妹妹不会是那个 ___的林妹
妹,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
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诗杜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
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从而表现了他
的人生感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深冬时节,天气转凉,大家都在添衣保暖, ,因为精密复杂的航天器同样怕冻,航天器们也有自
己的“冬季衣柜”。他们会身着“帅得掉渣”的羽绒服。为什么有的时候火箭发射会“掉渣”?这些“渣”
其实是火箭发射前覆盖在整流罩上的保温层,整流罩中的设备都特别的“娇贵”,既不能太热、更不能太冷。
所以科研人员为航天器专门设计了薄薄的一层“羽绒服”,中间填充的不是绒毛而是低密度保温泡沫塑料,
可以隔绝外界水汽,帮航天器保温。因为这层“羽绒服”自重很轻,所以发射时就会化成“渣”掉落,顺
便帮火箭减负了。
那既然这层羽绒服上太空的时候要脱掉,是不是说, ?错!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在太阳光线
直射下,宇宙中的航天器表面温度最高可达 150以上,而当航天器运行到背阳面时,温度最低可达-100
以下。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太空环境中,为保证航天器正常工作,除了在发射时会脱掉的“羽绒服”
外,航天器还会穿一层带到太空上去的“外衣”。航天器“外衣”面料的选择大有讲究,都是根据科学原
理精心设计的,不同特点的面料适应了航天器的不同需要。天舟四号的货物舱和推进舱的“外衣”,就分别
被设计为灰色和白色两种不同的颜色。货物舱需要提供适宜航天员生活的温度,相对较高, ,能够多吸
收太阳光热量。而推进舱中主要是设备,需要更低的环境温度,因此给它穿上白色“外衣”,多反射太阳光
热量。
在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时,航天器的部分防热措施会逐渐被烧蚀掉,当航天器内搭载有重要设备或者
科研样品时,在落地后还要赶快穿上一件用多层隔热材料制成的防寒服。毕竟,谁还不是个宝宝呢!
20.下列句子中双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双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
B.疫苗从“孕育”到“出生”,要经过六大步骤。
C.李白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写出了蜀道之“难”。
D.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
字。(6分)
答:
22.本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语言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特征对其做简要赏析。(4分)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而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庄子达生》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纪渻子为周宣王训练斗鸡。十天后宣王来问:“鸡
训练好了吗?“纪渻子回答:“没有,仍虚浮骄矜,自恃意气。”十天后又问,回答说:“还没有,对其他
鸡的声响和影子还有反应。”十天后再问。回答说:“仍没有,还整日目光锐利,心气旺盛。”十天后再
来问,回答说:“差不多了,虽然听见别的鸡叫,却已毫无反应。”宣王去看斗鸡情况,果然,看上去就
像一只木鸡,它的德性已经完善了,其他的鸡见了也不敢应战,掉头就跑。
以上材料中纪渻子训练斗鸡的过程对当代青年自我提升与成长颇具启发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
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参考答案
1.D(A.曲解文意,由“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可知“不被哲学家
接受”错误;B.张冠李戴,“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
的”:C.说法过于绝对,“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2.A(由“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虾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可知这是文中提到的一般人的观点,并非作者的观点。“犀牛和獭虾蟆则不可能是美的”说法过于绝
对。)
3.C(袁枚为清朝文人,其创作的《秋兰赋》不属于材料二论述的“汉赋”概念范畴。同时,“留一穗之灵
长,慰半生之萧瑟”更侧重于通过描写外物来表达作者内在的心理感受,与材料二中“人这时不是在其自
身的精神世界中,而完全溶化在外在生活和环境世界中,在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中”的观点相违
背。)
4首先提出了一般人“美是物所固有的”的观点。
接着指出“美本在物”之说的不妥。
进一步分析“美是心的产品”观点的不足。
总结全文,得出“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这一结论。(每点1分)
另:从“破立”的角度分析也可。“先破”:依次介绍“美是物所固有的”和“美是心的产品”两种不同
观点,分别指出这两种观点的不合理之处,并加以反驳;“后立”:提出“美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这
一观点,并以欣赏古松为例,从“物”与“我”两个角度进行说明。(每点2分)
5.文学之“美”要有物理,作家在创作网络小说时,应注重对写作对象的选择,所描写的对象应该符合
美学特征,刻画的人物应展现人性之美;文学之“美”要有人情,作家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避免作
品的同质化、低俗化,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学创作氛围;网络文学要展现繁荣富强、充满活力与自信的内
容,作家应该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力求在作品中构建琳琅满目的文学世界。(每点2 分,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C(第一句隐含着女孩对父母的思念之情。第二句话是在班长临终前,女孩希望班长能够给她留下一些宝
贵的话语或者嘱托。)
7.B(本文并没有设计突击队队员在困境中相互救助的情节,而是重点突出了突击队队员关心孩子、英勇战
斗的情节。)
8.在敌人挟持孩子射击的紧要关头,班长果断决策,刺刀作战,展现了一个刚毅果断、勇敢无畏的勇士
形象。在冲进楼房肉搏的当口,班长直接用身体护住孩子,惨遭刺伤,展现了一个奋不顾身、无私忘我
的英雄形象。在生命垂危之际,班长不顾自己的伤痛,一心想着留给孩子更多些嘱托,展现了一个关爱
后代、胸怀博大的长聚形象。(答出2 点得满分)
9.有利于人物塑造: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突出了班长的身份和领导作用,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
解他的决策和行动背后的意义。
有助于情感表达: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战士们对班长的敬
仰和感激之情,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和感染力。
保持叙事的连贯性:使用特定的称呼来指代特定的人物,避免使用“他”时可能产生的混淆和中断,使
故事的叙述更加流畅。
突出小说的主题:通过大量使用“班长”这一称呼,有助于突出班长作为革命战士的责任感、使命感和
奉献精神。(答出3 点得满分)
10.BDF
11.B(“则社稷不危矣”中的“危”为危险:“正襟危坐而问客”中的“危”为“端正”。)
12.D(“再反面举例论证”错,原文是“正反两面举例论证”。)
13.(1)况且陛下目前功德这样卓著,与汉高祖相比,他不足以与您媲美。(得分点:方,比:准,等同:句
意2 分。)
(2)隋炀帝依仗国家富饶,奢侈之心从没有满足的时候,终于导致王朝灭亡。(得分点:恃,依仗:厌,满
足:句意2 分。)
14.严于律己,戒骄戒躁。纳用忠良,广开直言。牢记出身,不忘初心。兼昕广纳,下情上通,(答
出3 点即可得满分,其他角度酌情给分)
译文: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因为平定了高吕,在两仪殿招待各位大臣。席间,唐太宗对房玄龄说:“高
昌如果不丧失作为臣子的礼节,怎么会至于灭亡呢?我平定了这个国家,是心怀畏惧的,现在我只能戒掉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