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年度下期高2024届二诊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4-03-10·12页·1.2 M

成都石室中学2023-2024年度下期高 2024届二诊模拟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明是终极的人类部落,文明的冲突则是世界范围内的部落冲突。在正在显现的世界中,属于两个不

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为了对抗来自第三个文明的实体或者为了其他的共同目标,可能形成有限的、临时

的、策略上的联系和联盟,以推进它们的利益。然而,不同文明集团之间的关系几乎从来就不是紧密的,

它们通常是冷淡的并且常常是充满敌意的。不同文明国家之间从历史上继承的联系,例如冷战时期的军事

联盟,可能减弱或消失。建立紧密的文明间“伙伴关系”的愿望,如俄罗斯和美国领导人曾经明确表达的

那种愿望,是不会实现的。正在形成的文明间的关系通常有从淡漠疏远到暴力对抗,大多数则可能是处于

两者之间。

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可能接近鲍里斯叶利钦所警告的:俄罗斯和西方未来的关系可能出现“冷和

平”。其他文明间的关系可能接近一种“冷战”状态。13 世纪的西班牙人在形容他们与地中海区域穆斯林

的“不安宁共处”状态时,创造出 la guerra fria(即“冷战”)一词。20 世纪 90 年代,许多人看到,

在伊斯兰和西方之间又在形成一种“文明冷战”。在各种文明组成的世界里,这种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关

系。冷和平、冷战、贸易战、准战争、不稳定的和平、困难的关系、紧张的对抗、竞争共存、军备竞赛,

所有这些说法,或许最恰当地描述了不同文明实体之间的关系。信任和友谊将是罕见的。

(摘自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材料二:

近二三百年来,西方思想在世界学术界起着主导作用,但在面对全球问题的时候,西方的一些基本思

路,出现了很大的局限性,在解决某些问题的同时,又引发出一些新的矛盾。比如,近百年来,随着西方

强势文化的扩张,“自我中心主义”在一些人的头脑里大大地膨胀起来,“西方至上主义”、“殖民主义”、“极端

国家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等思潮,成了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催化剂,也是造成很多国际性问题的重

要原因。时至今日,世界上极端主义和以暴制暴所造成的种种事端,依然摆脱不掉“以我为中心”的影子。

因此,我觉得要更好地理解今天世界上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全球化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就必须

超越现有的一些思路,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构建自我文明和他人文明的认识,只有当不同族群、民

第1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族、国家以及各种不同文明,达到了某些新的共识,世界才可能出现一个相对安定祥和的局面,这是全球

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挑战。

要认真深入地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必然会碰到诸如文化、文明、人性、族群性等基本概念,会涉及

到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更高层次的问题。比如在探讨文化交流时,常会牵扯到对文化的基本定义;在对各

种文明基础和特质进行研究时,也要谈到关于“人”、“人性”这些更基本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文学科的研

究,比如人类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理解;社会学对社会群体结构的理论;民族学对族群性的解释等等,都

可为我们提供很好的思路,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我提及这方面的话题,并不是说我已经有了某种结论,而是希望我们在探讨、研究问题时,要把眼光

放开、放远一些;思路变得灵活、广泛一些,不要总局限在一些常识性的、常规性的和偏狭的框框里。在

探索关系人类文明这样一个宏大的、长远的课题时,我们的思想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博大的包容性和历史

的纵深感;要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智慧,发挥多学科、跨学科的优势来进行研究。

人类每逢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所谓“圣贤”,其实,这些“圣贤”就是那个时代所需

要的,具有博大、深邃、广阔的新思路和新人文理念的代表人物。我曾经把当今的世界局势比作一个新的

战国时代,这个时代又在呼唤具有孔子那样思想境界的人物。我确实已经“听”到了这种时代的呼唤。当

然,今天的“圣贤”,不大可能是由某一种文明或某一个人物来担当,他应该,而且必然是各种文明交流融

合的结晶,是全体人类“合力”的体现。

近年来,在讨论全球化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它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这种“和而不同”的状态,是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它是人们的理想。但

是要让地球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族群的亿万民众,都能认同和贯彻这个理想,决不是一件轻而易举

的事。为此,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我还提出了“文化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简单地说,就是每个文明中的人对自己的文明进行反省,

做到有“自知之明”。这样,人们就会更理智一些,从而摆脱各种无意义的冲动和盲目的举动。

第2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后来,我又进一步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几句话表达了我对未

来的理想,同时也说出了要实现这一理想的手段。我认为,如果人们真的做到“美美与共”,也就是在欣赏

本民族文明的同时,也能欣赏、尊重其他民族的文明,那么,地球上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

就达到了一种和谐,就会出现持久而稳定的“和而不同”。

(摘自费孝通《“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亨廷顿认为,未来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相互友好、淡漠疏远和暴力对抗三种基本状态。

B.“自我中心主义”引发诸多思潮,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世界大战爆发,是很多国际问题的重要原因。

C.解决全球化与不同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文化、文明、人性、族群性等基本概念。

D.我们只有认同欣赏本民族的文明,并对其他文明给予欣赏与尊重,才能真正做到“美美与共”。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列举 13 世纪的西班牙人与穆斯林相处的例子,旨在论述不同文明间的关系可能接近“冷

战”。

B.材料一认为冷和平、贸易战、对抗、竞争共存、军备竞赛等,都是不同文明实体间难信任的缩影。

C.材料二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有效的论证方法,使全文论证具有严密性特征。

D.材料二层层递进,采用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结构,说理清晰明白。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思考,符合文中“文化自觉”做法的一项是(3 分)

A.端午节临近,美食一条街的商家们围绕“粽”主题装点门面,并制作用于赠送的传统文化产品。

B.学习《拿来主义》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读《弟子规》,进行判断取舍,整理适合幼儿阅读内容。

C.“卧冰求鲤”讲述王祥赤身卧冰,为继母化冰求鱼的故事。国学讲师非常推崇,希望大家学习。

D.为推行传统孝道,学校开展感恩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在操场为父母洗脚,培养孝顺感恩之心。

4.亨廷顿与费孝通对不同文明间相处的认识有何不同?请你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的观点。(4 分)

5.石室中学的“模拟联合国大会”邀请你以“文明的冲突与纾解”为主题发表演讲,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

二的具体内容,从现象、原因、策略等方面入手,列出演讲提纲。(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封信

老舍

亢德兄:

由家出来已四个月了。我怎样不放心家小,是你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你现在也把眷属放在了

孤岛上,而独自出来挣扎。我的唯一武器是我这枝笔,我不肯教它休息。你的心血是全费在你的刊

物上,你当然不肯教它停顿。

这四个月来,最难过的时候是每晚十时左右。你知道,我素日生活最有规律,夜间十点前后,

必须去睡。可是,一见表针指到该就寝的时刻,我不由得便难过起来。不错,我差不多是连星期日

第3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也不肯停笔,零七八碎的真赶出不少的东西来;但是,这到底有多大用处呢?笔在手里的时节,偶

尔得到一两句满意的文章,我的确感到快乐,并且渺茫地想到这一两句也许能在我的读众心中发生

一些好的作用;及至一放下笔,再看纸上那些字,这点自慰与自傲便立时变为失望与惭愧。眼看着

院内的黑影或月光,我仿佛听见了前线的炮声,仿佛看见了火影与血光。多少健儿,今晚丧掉了

生命!此刻有多少家庭都拆散,多少城市被轰平!全民族都在血腥里,炮火下,到处有最辛酸的患

难,与最悲壮的牺牲。我,我只能写一些字!这种难过,是我以前所未曾有过的。我简直怕见天黑

了,黄昏的暮色晚烟,使我心中凝成一个黑团!我不知怎样才好,而日月轮还,黑夜又绝对不能变

成白天!不管我是怎样的想努力,我到底不能不放下笔去睡,把心神交与若续若断的恶梦!

身体太坏,有心无力,勇气是支持不住肉体的疲惫的。在这大家都当拼命卖力气,共赴国难的

期间,便越发使人苦恼。于此,我特别要诚恳地对年轻的文艺界朋友们说——或者不惜用“警告”

这个字:要成个以笔为武器的战士,可先别忽略了战士应有的钢筋铁臂啊。“白面”书生是含有些轻

视的形容。深夜里狂吸着纸烟,或由激愤而过着浪漫的生活,以致减低了写作的能力,这岂但有欠

严肃,而且近乎自杀呀!日本军人每日在各处整批地屠杀我们,我们还要自杀么?我们应当反抗!

战士,我们既是战士,便应当敏捷矫健,生龙活虎地冲锋陷阵。我们强壮的身体支持着我们坚定的

意志。笔粗拳头大,气足心才热烈。我们都该自爱自惜。成为铁血文人,在这到处是血腥与炮火的

时候,我们才能发出怒吼。惭愧,我到时候非去休息不可,因为身体弱;我是怎样地期待着那大时

代锻炼出来的文艺生力军,以严肃的生活、雄美的体格,把“白面”与“文弱”等等可耻的形容词从此扫

刷了去,而以粗莽英武的姿态为新中国高唱前进的战歌呢!浪漫,为什么不可以呢?!然而我们的

浪漫必是上马杀敌、下马为文的那种磊落豪放的气概与心胸,必是坚苦卓绝,以牺牲为荣,为正义

而战的那种伟大的英雄主义。以玫瑰色的背心,或披及肩颈的卷发,为浪漫的象征,是死与无心肝

的象征啊。

第4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自恨使我睡不熟,不由得便想起了妻儿。当学校初一停课,学生来告别的时候,我的泪几乎

终日在眼圈里转。“先生!我们去流亡!”出自那些年轻的朋友之口,多么痛心呢!有家,归去不得。

学校,难以存身。家在北,而身向南,前途茫茫,确切可靠的事只有沿途都有敌人的轰炸与扫射!

啊,不久便轮到了我,我也必得走出来呀!妻小没法出来,我得向她们告别!我是家长,现在得把

她们交给命运。我自己呢,谁知道能走到哪里去呢!

我没法不狠心。我不能把自己关在亡城里。妻明白这个,她也明白,跟我出来,即使可能,也

是我的累赘。我照应她们,便不能尽量做我所能与所要做的事。她也狠了心。只有狠心才能互相割

舍,只有狠心才见出互相谅解。她不是非与丈夫揽臂而行不可的那种妇女,她平日就不以领着我去

看电影为荣,所以今天可以放了我,使我在这四个月间还能勤苦地动我的笔。

我想念我的妻与儿女,我觉得太对不起她们,可是在无可奈何之中,我感谢她,我必须拼命地

去做事,好对得起她。由悬念而自励,一个有欠摩登的妇人,是怎样的能帮助像我这样的人哪!

严肃的生活,来自男女彼此间的彻底谅解,互助互成。国难期间,男女间的关系,是含泪相誓,各

自珍重,为国效劳。男儿是兵,女子也是兵,都须把最崇高的情绪生活献给这血雨刀山的大时代。

夫不属于妻,妻不属于夫,他与她都属于国家。香艳温柔的生活只足以对得起好莱坞的苦心,只足

以使汉口香港畸形的繁荣;而真正的汉奸所期望的也并不与这个相差甚远吧?

现在,又十点钟了!空袭警报刚解除不久。在探射灯的交插处,我看见八架,六架,银色的铁

鹰;远处起了火!我必须去睡。谁知道明日见得着太阳与否呢?但是今天我必做完今天的事,明天

再做明天的事。生与死都不算什么,只求生便生在,死便死在,各尽其力,民族必能于复兴的信念

中。今天或者不再难以入梦了,我的忧思感触已写在了这里一些;对老友谈心,或者能有定心静气

的功效的。假若你以为这封信被别人看到,也能有些好处,那就不妨把它发表吧。

1938年3月15日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第5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A.“一两句满意的文章”虽然能够让我快意一时,却因无法对风雨飘摇的祖国产生作用而让我失落。

B.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于真正的战士而言,具备刚强矫健的身体和拥有为国捐躯的勇气同样重要。

C.新中国文人当追求“为正义而战”的浪漫,而非“玫瑰色的背心,或披及肩颈的卷发”式的浪漫。

D.国难当头,追求好莱坞式的香艳温柔以及汉口香港的畸形繁荣,便近乎将自己置身于汉奸的境地。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没有直接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通过虚写来展现当时紧张的战局,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B.句子中的引号表强调,既突出了对年轻文艺界朋友应有坚强意志的告诫,又暗含了作者对其的担忧。

C.句子“我睡不熟”的状态与前后文相互照应,使得本文虽然是至情至性的书信,却仍然结构严谨。

D.句子中“有欠摩登”是不够时尚的意思,与鲁迅《拿来主义》中“太不‘摩登’”的情感色彩相同。

8.作者在给友人的书信中几次提到“每晚十时左右”“夜间十点前后”“十点钟了”等,含有哪些意味?请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 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关键词:国家;乙组提出关键词:书生战士。

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非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

曰:“胡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

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

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

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

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第三十七》)

材料二:

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

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

良人。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

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

仁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

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

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

福佑。”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

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

(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第三十二》)

【注】“或”,此处系韩非子。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天下愚A 人者多B智C 人者D少E 智者不肯为F恶G愚H 人好犯宪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宿,意为留,指不立即实行,与《逍遥游》“宿舂粮”中的“宿”字意思不同。

B.安,表反问,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安”用法相同。

C.四海,意为天下,与《论语》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四海”意思相同。

第6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D.修,涵养,与《兰亭集序》中“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修”字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齐桓公醉酒后不慎遗失冠冕,他深以为耻,以致多日不理朝政,管仲趁机勉励他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齐桓公欣然接受。

B.齐桓公推出“赐贫穷”“出薄罪”的举措,百姓以歌咏的方式表明其拥护的态度,但长于冷静审辨的

韩非子却不以为然。

C.太宗追溯史上治乱兴衰,在对照中揭示出谨慎处理赦宥的重要性,并以此解释自己坐拥天下以来绝不

放赦的良苦用心。

D.长孙皇后病情危重,太子建议她奏请太宗赦免囚犯,并超度一些人入道,以求得这些入道者的福佑,

结果却被她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

(2)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

14.材料一、二均有反对赦免罪犯的主张,其相同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文本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满庭芳

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

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

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纷纷烟霭”亦景亦情,虚实兼顾,表现了词人对蓬莱仙境的向往。

B.“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白描写景,用语平实,意境极美,让人神驰情往,如入画中。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与上片的“帐饮”相呼应,借“酒醒”设问,倍增惆怅。

D.秦观、柳永两位词人都是婉约词的代表人物,多写儿女之情,工于遣词酌句,词作深婉绵密。

16.这两首词都是送别之作,并且在抒发离愁别绪的方法上也有诸多相同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

(2)“猿啼”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如郦道元《三峡》中引自渔歌的“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中的“__________”。

(3)古人在欢乐之余,往往会慨叹人生短暂,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句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第7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听那丁零零的下课铃声送来十分钟,来吧,来吧,来吧,大家都来轻松轻松。” 课桌舞、小小贪吃

蛇、指令跳跃……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林小学以“集体游戏”为抓手,增强课间活动趣味性,让学生玩

得不亦乐乎。“感觉心情特别愉悦,烦恼都抛到______去了。”一名学生告诉记者。在浙江省温州市实

验小学,班级教室设置游戏角,飞行棋、自制古诗卡等益智类小游戏多种多样;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云

海学校,教学楼每层都布置了科学互动角,“发电轮”“音乐喷泉”等十几个交互式科技项目在课间对同

学们开放。

空间有限,课间活动如何开展?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新迎第二小学占地不足9 亩,是当地有名的“麻

雀小学”,仅有两个篮球场大小的操场是学校唯一的运动场地。校长武截斌说,学校场地小,他们就

______,选择对场地要求不高的跳绳作为学生的主要运动项目。

充满欢声笑语的课间活动,是不少人的温暖回忆。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少学校更加

重视学生课间活动,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保障课间休息和活动的时间,既是尊重教

育教学规律的体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______的课间活动,帮助学生们在紧张专注的课

堂学习之后,更好地投入下一节课的学习中,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在运动游戏中锻炼身体、愉悦精神,

在谈天说地中发现自我、了解社会,在自由玩耍中培养默契、增进友情,课间短短的十分钟,给了孩子们

释放天性、强健体魄、结交朋友和探索世界的宝贵机会。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中的“温暖”也可以换为“温馨”。

B.句中的“教育改革”之前应添加“随着”。

C.句中的“体现”和“要求”可互换位置。

D.句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应移至“缓解疲劳”之后。

20.句中画横线的语句,如果改写成“课间短短的十分钟,可以让学生锻炼身体、愉悦精神,发现自我、

了解社会,培养默契、增进友情”, 二者语意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从炙热的沙漠到冷峭的冰川,再到全球各地纷繁复杂的生态环境,几乎所有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点——

有生命。你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即使在一些最奇怪、最恶劣、似乎最不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中,

为了生存,所有生物都 ,包括水(或某些溶剂)、能量来源和基本的生物分子,

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等。如果缺少这些基本需求,生物体就没有足够的资源来生长或缺少

产生维持生存的能量。但这还不是全部!为了更有利于生长,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生物往往会形成一些

独特的生存策略。

比如生活在世界最寒冷大陆上的企鹅,为了适应寒冷的环境,它们的身体天然就有神奇的保温功能。

它们的静脉缠绕在动脉上,使动脉内的血液保持略微温暖。当它们潜入寒冷的海水中捕猎时,心率会降低

第8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15, ,而这些能量又可以用来使身体产生更多的热量。甚至它们身上的羽毛也是密密

麻麻地重叠在一起,保护它们免受刺骨的寒风和冰冷海水的侵袭。

21.下列句子中的“可能”和文中加点处的“可能”,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你和他从小一块长大的,可能会不知道他的为人?

B.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

C.战士的脚步也显得摇晃不定,似乎随时都有被大风吹倒的可能。

D.而今只怕他不能忘情,还要追踪而来。夫人可能救我?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

字。(6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I 提到,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曾出现过具有博大、深邃、广阔的新

思路和新人文理念的“圣贤”,他们响应了时代的呼唤,推动了文明的发展。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物才

能称为“圣贤”?新技术革命的当下需要怎样的“圣贤”?“圣贤”与“普通人”谁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主要力量呢?……

请以“圣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第9 页,共7页

命题、审题:成都石室中学高 2024 届语文备课组(北湖校区)

成都石室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下期高 2024 届二诊模拟

参考答案

1.A (曲解文意。正在形成的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主要有淡漠疏远、暴力对抗和介于淡漠疏远与暴力对抗

之间多种状态。)

2.C (“对比论证”错,材料二有道理论证“我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有举例论证“比如人类学者对文化、传统的理解;社会学对社会

群体结构的理论;民族学对族群性的解释等等”,没有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

3.B (文中的“文化自觉”要求反思自己的文明,理性地看待自身文化,进行批判吸收,做到有“自知之

明”。B 项教师借用《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做法,让学生反思《弟子规》的问题,对传统进行反

省,符合“文化自觉”的要求。A 项是商家行为,目的是借文化赚取利益,并非是对文化的反思。C 项面

对传统文化,一味接受,提倡愚孝,没有反思,不是文化自觉。D 项将传统文化教育表面化,未曾反思孝

道,甚至连孝道内涵也理解有误。)

4.亨廷顿认为不同文明相处,其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信任与友谊在不同文明之间很难实现。费孝通认

为不同文明间可以通过文化自觉、相互欣赏,达到和谐状态。(或: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进而

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状态)(每点2 分)

5.现象: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伊斯兰和西方之间形成的“文明冷战”;世界上极端主义和以暴制暴所造

成的种种事端。原因:世界存在多种不同的文明,历史上文明之间长期处于既冲突又融合的状态;西方

强势文化扩张,“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不同文明间缺乏充分的信任与良好的友谊。策略:以“和而不

同”作为理想境界;提倡文化自觉,反思自我文明,做到有“自知之明”;进而“各美其美”,欣赏不同文

明之美,即“美人之美”,最后实现“美美与共”。(每点2 分)

6.A (“无法对风雨飘摇的祖国产生作用”错,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战士相比较,

力量是弱小的、间接的,但并没有完全否定文字的力量。)

7.D (文中的“有欠摩登”语含褒义,是对妻子能够严肃生活,并能支持我工作的赞美;而《拿来主义》

中的“太不‘摩登’”语含贬义,是对“送去主义”的讽刺。)

8.“每晚十点左右”是我规律的睡眠时间,我认为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夜间十点

前后”也是我工作结束的时间,国难当头,让我不得不省思自己每天工作的意义,以及国家的现状与未来

命运;几次提到十点这一时刻,将个人的忧思感触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强化了情感。(答对一

点给1 分,答对两点给3 分,答对三点给5 分。)

9.参考答案一:这封书信写作时“国”正处于炮火连天的危难时刻,到处都充斥着患难与牺牲;无数

“家”庭因战争而前路茫然,战火之下,人们有“家”难归,承受着四处流离、亲人分离之苦;国和家

有怎样的关系?“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家”就不可能安宁顺遂,国难当头,当为“国”舍“家”,

“国”安方可“家”宁。(前两个要点,答对一点给1 分,答对两点给3 分,能清晰阐释两个关键词的关

系再给2 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二:“书生”的使命是充分发挥文字的精神力量,以文字唤醒激励民众、用文字指点江山;

“战士”的使命是以血肉之躯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为国家尊严、民族复兴而战;书生与战士有怎样的

关系?战争年代,“书生”不能只做白面书生,而应当割舍个人情感,以天下为己任,做拥有矫健的身

躯、钢铁般的意志、以笔为武器、以牺牲为荣、为正义而战的铁血“战士”。(前两个要点,答对一点给1

分,答对两点给3 分,能清晰阐释两个关键词的关系再给2 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E、G

11.B(“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安”译作“如何”,表示一般疑问。)

12.D(“求得这些入道者的福佑”理解有误,文中太子希望通过善举以求得“上天”的福佑,而非“入道

者”的福佑。)

1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