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实验中学2024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二)-历史+答案

2024-03-16·12页·1.9 M

绝密使用前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二)

高 三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00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共二大题,20 小题,共6页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保税区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商品展示等功能,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1992 年 5 月,

继在上海、天津、深圳设立保税区之后,中央决定兴建大连、广州保税区。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也开始筹建保

税区。这些举措反映出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 B.关税自主权得以恢复

C.加入 WTO 后贸易快速发展 D.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2.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

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

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表明

A.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马克思揭露资本家剥削秘密

C.唯物史观已经创立 D.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3.元朝之前的王朝对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而元朝时“皆赋役

之,比于内地”,还在吐蕃进行了清查户口、设置驿传等工作。这说明元朝( )

A.财政收入得到有力保障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C.确立了空前辽阔的疆域 D.实现了行省制度的一体化

4.198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进一步开放农户之间土地耕种权的出让。理论上来说,一家农

户获得两三户或更多户乡邻的责任田耕种权的情形不是不可能的。这表明

A.土地所有权变更频繁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式提出

C.农民经营自主权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提出

5.在埃及古王国时期,出现了买卖活动和转移财产的文契,此类文契记录了交易中的宣誓,但文契只是一种记录

副本,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交易是否能成功完全取决于一方当事人是否愿意接受对方所提供的货物,并通过

以物易物来实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A.商业发展水平有限 B.私有财产缺乏法律保护

C.契约意识尚未形成 D.交易过程尊重个体价值

6.1990 年 12 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

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邓小平意在( )

A.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 B.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高三历史 第 1 页

C.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7.据统计,1978 年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的 53.5%,工业制成品占 46.5%。而到 2018 年则分别变

为 5.4%和 94.6%。这一变化表明我国( )

A.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B.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

C.外贸竞争力大为提升 D.市场经济已基本建成

8.春秋时期楚国贵族伍子胥被迫奔吴“而耕于鄙”,吴国贵族寿梦子季札拒不从政“而耕于野”,楚国贵族狂人接舆

“躬耕以食”。据此可知当时

A.贵族阶层基本没落 B.新生产关系在滋长

C.井田制度完全瓦解 D.土地私有制被确认

9.古雅典实行公民兵制度,一、二等级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但也得负担昂贵的骑兵装备,他们往往需要准备

三匹马,一匹是战马,一匹驮运物资,还有一匹给奴隶骑。行军时,奴隶伺候主人,打仗时,奴隶在后面观看,

该制度

A.有助于稳定雅典的公民团体 B.有利于提升奴隶地位

C.强化了传统贵族的政治特权 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10.1989 年,在湖北云梦龙岗六号秦墓出土了一批秦代简牍,其内容多与秦人法律相关,以《禁苑》类律令最为

详备,如,其体现出《秦律》

A.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本质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立法严密但不缺乏灵活性

D.法律严苛激化了社会矛盾

11.根据中英《天津条约》,汉口于 1861 年 3 月正式对外开放。1900 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

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材料体现了清政府

( )

A.传统宗藩关系的解体 B.闭关自守的放弃

C.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D.中央权力的下移

12.陈独秀在比较东方和西方民族思想后指出,“东洋民族,自游牧社会,进而为宗法社会,至今无以异焉。宗法

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以致“视公共之安危,不关己身之喜戚”。据此,陈独秀意在

A.批判传统宗法社会 B.塑造现代国民意识

C.宣扬公民权利观念 D.主张国家至上理念

13.如表所示为宋代出口商品的种类。这说明宋代( )

纺织品,有绢、帛、锦缎、五色茸(丝线)等蚕丝产品,还有蕉布、葛布、生苎布等麻织品

陶瓷品,有碗、坛、瓮,罐、盆、钵等。为了扩大瓷器外销,福建泉州地区的瓷窑还专门生产特种瓷器以

应外国需要

金属及其制品,如铜钱、铁块(条)及铜器、金银饰品等

日用品,有漆器、绢扇、针、梳、伞、席以及笔、墨、书籍等

高三历史 第 2 页

粮食(主要是稻米)和副食品,如茶叶、糖、酒

A.长途贩运兴起 B.抑商政策松弛 C.生产技术发达 D.南北经济平衡

14.美国《独立宣言》初稿中有一句话:“他(英王)侵犯了一个遥远民族的人民最神圣的生命权和自由权。他们

被捕获,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废除了奴隶贸易

B.《独立宣言》否定了天赋人权的观念

C.北美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存在分歧

D.北美黑人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法律承认

15.表中国际组织的出现,反映出( )

成立时间 名称

1967 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3 年 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

1975 年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1975 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 年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A.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开始进入世界体系

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C.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一体化有了重大进展

D.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

16.下图是一组邮票,其主题分别是《挖煤工人的手》《纺织儿童的手》《清扫烟囱的儿童的手》《带枷锁妇女的

手》,根据邮票主题推测,该主题最早时间可能是在

A.17 世纪初 B.18 世纪末 C.19 世纪末 D.20 世纪初

高三历史 第 3 页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

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

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英国是一个稳重的民族,它注重实际而不耽于空想,长于宽容而不爱走极端,在世界历史的长剧中,属于

英国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着实不多见。但正是这个不爱走极端的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至少是西方世界)奠定了

好几块基石。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中的图 1 和图 2,提取两幅图所反映出的历史变迁的信息。

(2)结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对材料二中的“变动”与“不变”的内涵加以解读。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主要表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 世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1872 年,爱迪生建

立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到 1913 年美国著名的工业实验室已发展到 65 个,吸收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工

作。1901 年,美国 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颁发给公司,1932 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

一半。二战后,科学研究出现“大科学”模式。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大问题。“大科学”

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织。到 1965 年,美

高三历史 第 4 页

国国民收入的 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 3/4 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

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二 1956 年,中共中央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确立“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 规划中确

定了包括发展原子能和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控技术等项目。五六十年代在极端困难情况下, 我国科技工作者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科技成果,大大缩小了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的差距……1986 年 3

月,中共中央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1988 年,国务院批准实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

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经过三十年的不断发展,中国在高温超导、纳米科技、干细胞研究、人类基因组测序等

基础科学、高性能云计算、载人航天、量子通讯卫星、北斗导航、 高速铁路等先进技术方面已经位居世界领先水

平。科技进步为我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摘编自樊春良《新中国 70 年科技规划的创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9 世纪晚期以来科学研究主体的变化,并分析“大科学”研究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科研及成就与五六十年代相比的重大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专制国王、文学巨匠、革命主角、科学之父……活跃在 17 世纪历史舞台上的这些人物,见证了英国

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发展。显然,17 世纪在英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没有这一时期的奠基,

就没有英国后来的地位与辉煌。就在英国发生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

高潮阶段。这两大革命由此构成了一副 17 世纪“双元革命”的奇观。……17 世纪双元革命的综合效果主要是启动了

启蒙运动——一场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而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标准价值观的锻造也是在这个运动中

完成的。

——马克圭《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人们已经厌倦了战争,因为战争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必然要以某种方式来

解决。当时,不论君主专制者或主张议会主权者都不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因而,不经过暴力而经过妥协来解决

国王与议会间的矛盾是唯一可能的道路。

——许大华《论“光荣革命”对英国的历史影响》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说出活跃在 17 世纪英国历史舞台上文学巨匠和革命主角的代表人物,指出科学革命在

英国达到高潮的表现,以洛克为例简要说明英国对启蒙运动的主要贡献。

(2)简述“光荣革命”后的英国是怎样经过妥协来解决国王与议会间矛盾的。

高三历史 第 5 页

20.

材料 1918 年,广州市政公所发布告:“西人称公园为都市之肺腑,盖市民借公园以救济健康。”第一所公园于 1920

年在清代抚署故址开辟兴建,原称第一公园,1925 年改称中央公园。至 1934 年,广州共有八所公园。广州公园起初不

要门票,后来改为收费,但价格仍非常低廉,因此一经开辟就成为广州普通民众最乐意光顾的公共空间。广州市民经常

到公园跳舞游乐,“三号那晚,闻说国民花园开幕……到八点钟,已经没有地方了。来的人还是源源不绝,广州人的跳舞

热,可算是厉害”。公园还要“增进群众合作之精神,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如中央公园曾举办多种音乐演奏会,以普通百

姓喜闻乐见的京剧与粤曲作为演奏曲目,还举办赛花会,广聚各种奇异花卉与名石书画。政府还在公园举办纪念活动,

如 1924 年 3 月 8 日,广州妇女界首次在第一公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北伐胜利后,广州市民在第一公园开祝捷大

会。

——摘编自 黄柏莉《近代广州的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 1900-1938)——以公园 、茶楼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广州公园的主要功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广州公园得以兴建的原因。

高三历史 第 6 页

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高考适应性测试(二)

历史参考答案(含解析)

1.D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由“1992 年 5 月,继在上海、天津、深圳设立保税区……也开始筹建保税区”可

得出保税区数量的增加,这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D 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排除 A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并没有丧失关税自主权,不存在“得以恢复”,排除 B 项;

中国加入 WTO 是在 2001 年,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B

【详解】根据材料“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马克思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提出了剩余价值的理论,B 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

排除 A 项;通过材料无法得出唯物史观已经确立的结论,排除 C 项;材料并未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之前的王朝对少数民族采用羁縻政策,这一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

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而元朝“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B 项正确;材料仅仅以“赋

役之”并不能得出财政收入得到有力保障的结论,A 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只是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情

况,无法得出元朝疆域广阔,排除 C 项;西藏地区归属宣政院管辖,并未实行行省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4.C

【详解】开放农户之间土地耕种权的出让,进一步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自主性,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农民经营

自主权,C 项正确;土地所有权并未发生改变,依然属于集体,排除 A 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正式提出是在

1987 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1 日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B 项;1992

年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A

【详解】根据材料“文契只是一种记录副本,不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交易是否能成功……接受对方所提供的货

物……以物易物来实现”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买卖交易缺乏制度性规范且无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易媒介,处于物

物交换的初始阶段,这表明商业有所发展,但是水平有限,A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交易文契没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未提及法律对交易的规定,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出交易中是否遵循诚信精神等契约意识,排除 C 项;D 项不是

材料论述的重点,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C

【详解】根据材料中“1990 年 12 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主张经济建设中发挥市场的机制,意在摆脱传统

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C 项正确;材料强调邓小平意在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AD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AD

项;材料未体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内容,排除 B 项。故选 C 项。

答案第1 页,共6页

7.C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由占 46.5%上升到 94.6%,说明我国工业制造能力提升,对外贸易

的竞争力也在加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工业制成品出口增加背后的国家制造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强调对外

开放力度,排除 A 项;基本实现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 B 项;材料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没有必然的联

系,排除 D 项。故选 C。

8.B

【详解】春秋时期,伴随着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出现,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封建依

附关系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不但有一部分奴隶和平民自己垦荒种地,获得了小块土地的所有权,成为自耕农,还

要部分贵族由于种种原因也转化为自耕农,如材料所述,这种自耕农,随着奴隶制的瓦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新的

生产关系在滋长,B 项正确;A 项表述绝对,排除 A 项;C 项表述绝对,排除 C 项;材料未涉及到土地私有制被确

认,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9.A

【详解】公民兵制度下,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但是其同时负担高昂的骑兵装备,而且在战时需要

冲锋陷阵,说明当时雅典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这样有助于维护稳定的公民团体,A 正确;奴隶在雅典并没

有地位,而且在战时其并不冲锋陷阵,因此这一制度不能提高奴隶地位,B 排除;题干涉及的是整个雅典时期,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雅典民主制的完善,贵族逐渐丧失了特权,排除 C;这一制度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

而且仅仅在公民的一、二等级中实行,并不会激化矛盾,排除 D。

10.C

【详解】简文大意为:对禁苑中的一些破坏力比较大的野兽,如豺狼等允许百姓猎杀;百姓的犬不慎跑入禁苑中,

如果没有捕猎小兽就不能猎杀。这些律令根据现实的不同需求赋予执法者一定的灵活性.便于法律的推行实施,C 项

正确;其它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C 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00 年,清政府决定自开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界内土地永租权,取消外国人对界内

的行政管理权,外国人只有纳税义务而无权征税”可知,清政府自行开辟湖北武昌为通商口岸,取消了外国人一系

列特权,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C 项正确;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未涉及传统宗藩关系,

排除 A 项;1840 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就已逐渐放弃闭关自守,排除 B 项;材料表明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

未体现中央权力的下移,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B

【详解】材料中陈独秀认为中国人从游牧社会进入宗法社会后,强调家族本位而缺乏国家、民族的意识,因此将国

家危亡视作无关紧要,而这种思想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无疑是巨大的打击,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因此他主张从思想上唤醒人民的国民意识,认识到家国己任,B 项正确;问题问的是目的,批判宗法社会是现象,

是内容,排除 A 项;陈独秀宣扬的更倾向于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非强调个人权力的实现,排除 C 项;陈独秀

答案第2 页,共6页

的主要目的是拯救当时的中国,国家至上的观念形成是拯救国家的一种手段,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13.C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出口商品的种类:纺织品,有绢、帛、锦缎、五色茸(丝线)等......陶瓷品,有碗、坛、瓮,

罐、盆、钵等......还专门生产特种瓷器以应外国需要......”可得知宋代生产技术发达,C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长途

贩运兴起,排除 A 项;材料不能体现抑商政策松弛,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对比,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据材料“‘他们被捕获,

贩卖到另一个半球,乃至惨死途中’这句话最终被删除,没有出现在定稿中”,可知在初稿中对英国在北美地区的奴

隶贸易,进行了批判和抨击,但是最终没有出现在定稿中,说明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革命者对奴隶贸易问题没有形

成统一的认识,存在分歧,C 项正确;1807 年,英国宣布废止奴隶贸易,而美国《独立宣言》的时间是 1776 年,

时间不符,排除 A 项;《独立宣言》并没有否定天赋人权观念,而是宣扬天赋人权,排除 B 项;1866 年宪法修正案

中,美国第一次承认黑人享有公民权,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20 世界 60--80 年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20 世纪 60—80 年代,发展中国家先后成立了一些地区性经济合作组织,

说明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取得了新的进展,C 项正确;19 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工业革命后西方国

家的殖民扩张,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被卷入世界体系,排除 A 项;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主导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排除 B 项;材料现象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但是否迅速发展由材料无法判断,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B

【详解】根据“《挖煤工人的手》《纺织儿童的手》《清扫烟囱的儿童的手》《带枷锁妇女的手》”可得出这些都与工

业革命有关,其开展的时间是 18 世纪 60 年代,B 项正确,排除 ACD。

17.(1)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

(2)变动: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为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调整。如:为加强中央集权,

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在君主专制的演进过程中,出现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在选官制度

上,发展为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不变:不变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施目的及其调整趋势。

目的不变: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总趋势不变: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不断加强。

(3)政治上: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或议会制度、责任内阁制);

经济上:开展工业革命,建立工厂制度,使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文明时代;

思想上:启蒙运动兴起,倡导科学和理性。

【详解】试题解析:(1)由图片可知图 1 为当时的周朝,由图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分封制,图 2 是秦朝,

答案第3 页,共6页

当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同时依据两幅图片的信息可知第二幅图比第一幅图的版图范围更大,由此可以得出

统治方式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统治区域扩大,由北方向南方扩展

(2)材料中所说的制度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依据所学生产关系必须不

断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可知历朝历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了不断的

改革,所以材料中所说的变化即为历代改革。依据所学中国古代历代虽然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总体没有变,历朝历代都在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古代政治制度不便的是其目

的和发展趋势。

(3)结合材料所述为英国的发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回答,

政治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开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先河;经济上率先进行

工业革命,带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霍布斯率先兴起了启蒙运动,掀起了西

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演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

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18.(1)变化:19 世纪晚期,企业逐步取代个人成为科研主体;二战后科研主体由企业上升到国家层面。

背景: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科学与生产直接结合;国家鼓励科学研究;二战后,美苏冷战客观上推动

科学研究规模扩大;科学研究的发展,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相联系,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

(2)发展:高精尖科技快速发展,“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批准实施高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为

宗旨的“火炬计划”;在基础科学及高性能云计算、载人航天等先进技术方面位居世界领先水平。

(3)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要与时俱进;坚持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政府应为科技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

支持;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 19 世纪晚期以来的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

1901 年,美国 82%的专利颁发给个人,18% 颁发给公司,1932 年,公司所获专利数超过国家颁发专利总数的

一半”“1965 年,美国国民收入的 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 3/4 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似”可归纳出 19 世纪

晚期,企业逐步取代个人成为科研主体;二战后科研主体由企业上升到国家层面。第二小问背景,据材料一“19 世

纪晚期,西方科技发展出现新趋势,许多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可得出大型企业建立了科学技术实验室,

科学与生产直接结合;据材料一“工业实验室已发展到 65 个,吸收近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从事研究工作”可得出大

量的科研人才;据材料一“到 1965 年,美国国民收入的 3%用于科学研发,科研资金的 3/4 来自政府,苏联也大致类

似”可得出国家鼓励科学研究;据材料一“二战以来,美苏在众多领域,尤其是军用领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可得出

二战后,美苏冷战客观上推动科学研究规模扩大;据材料一“ 它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联系起来,以解决重

大问题。‘大科学’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远超普通企业的承受能力,只能由大型企业或政府资助和组

织。”可得出科学研究的发展,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尖端工程相联系,对资金、设备和跨学科要求更高。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据材料二“中共中央批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

答案第4 页,共6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