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新石器时代如果按考古学文化的特征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划分为许多较小的文
化区,它们的范围虽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动,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最著名的是中原文化区,它以渭河流域和晋陕豫三省邻接地区为中心,范围几乎遍
及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全境。根据古史传说,这一带曾是黄帝和炎帝为代表的部落
集团活动的地域,以后在这里形成华夏各族。
黄土高原西头的甘肃和青海东北部地区,这里的新石器文化应是往后戎羌各族的史
前文化。山东丘陵及其附近的平原地区,是传说中以太吴和少吴为代表的两吴部落集团
活动的区域。那里较早为北辛文化,继之而起的大汶口文化在分布范围上有相当的扩大,
大汶口文化以后发展为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应是东夷诸族的史前文化。
辽河和大凌河流域较早有兴隆洼文化,继之而起的有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其后在这
个地区兴起的早期青铜文化是夏家店下层文化,一般认为它与燕文化虽有距离,但也有
可能是其一个重要渊源。
中国南方也可分为若干文化区。长江中游即是重要的一个。根据古史传说,那里曾
是三苗部落活动的地区,著名的楚文化应是从这里孕育起来的。长江下游也是一个文化
区,那里较早有河姆渡文化,其后有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这些都应是古越族的史前
文化。
这五个文化区都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五个文化区是花
瓣,而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各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有不同程度的联系,中原
文化区更起着联系各文化区的核心作用。
假如我们把中原文化区看成是第一个层次,它周围的五个文化区是第二个层次,那
么最外层也还有许多别的文化区,可以算作第三个层次。它们同第二个层次的关系较同
第 1 页 共 13 页
第一个层次更为直接也更为密切,好像是第二重的花瓣。而整个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就像
一个巨大的重瓣花朵。
(此为作者参加 1986 年 6 月在美国弗吉尼亚州艾尔莱召开的“中国古代史与社会科
学一般法则”国际讨论会时提交并宣读的论文)
(摘编自严文明《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材料二:
2023 年 7 月 14 日上午,纪录片《何以中国》主创组来到北京,对纪录片总顾问、考
古学泰斗严文明先生进行采访,提问者干超为纪录片总导演。
干超:严先生,有关“最早的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去理解?
严文明:最早的中国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现在从考古来看,
可能尧都就在山西的陶寺。尧老了要找个继承人,找谁呢?他要传给舜。舜在哪里呢?
在河南。舜要到尧都去,也就是说到陶唐氏那去,那要从南面往北面跑。传说中,舜到
尧那儿去,叫“至中国”,这是最早有“中国”两个字出现的时候,是“中国”最早的
记录。
晚一些到西周的时候,出来一个青铜器叫何尊。何尊上面正儿八经就有“中国”两
个字。后来一般认为“中国”应该是在洛阳。西周东迁到了成周,成周是天下之中,那
就是洛阳。但是不管怎样转来转去,山西、陕西、河南交界的地方,就是“中国”的中
心。
中国有那么一个大中心,然后又有几个大的文化区。山东就是东边了,就是齐、鲁。
河北和东北的南部,就是燕国。南方就是楚国。陕西在周以后就是秦。山西就是晋,晋
文公很厉害啊。所以春秋时候,“五霸”就是中国的五个中心地方。
那么我研究新石器时代,也是有个中心,然后有五个文化区围绕这个大中心,从新
石器时代开始就这样了。为什么?这与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地理环境
就是有中心、有主体、有外围。外围,西北和西南都是高山,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北
面是沙漠;南面也是一些山;东边就是大海。所以中国的周围,是一个很大的地理单元。
你把世界地图拿起来看,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第二个文明像中国这样持续发展、生
生不息。为什么?因为跟中国这个地理环境有关系。
那么文化本身,也是有中心、有主体、有外围,它就是非常稳固地发展,没有任何
外力可以把中国文明推倒,不可能。所以中国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到后面,包
括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始皇大统一,然后汉武帝统一中国,一直下来就没有中断。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是这样的。我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出来,这是实实在在的,不是想
象出来的,与中国的环境和中国文化本身的特质都很有关系。为什么孔子的儒家学说传
第 2 页 共 13 页
下来以后,一直就没有中断?我们中国人讲家国情怀,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有这样的。
干超:严先生,您讲那个重瓣花朵理论,文明有一个花心,这个花心是以中原为中
心。中华文明在这样的地理空间当中诞生孕育,它保持一种持续发展的态势。不过,在
这个空间当中,它仍然有南方和北方的区别。按照南北方,或者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来
分的话,您觉得它们各自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和差异呢?
严文明:黄河流域主要是旱地农业,主要种小米。旱地农业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
这个地方长了一段时间以后,地里肥力递减了,他就必须换一个地方。所以在黄河流域,
聚落搬迁得比较频繁。但在长江流域主要是水稻。水田旱了你要灌溉,水多了你又要排,
所以就必须有一块一块的田块。好不容易弄出一块田块来,就不容易搬迁,所以长江流
域史前的居民是很稳定的。黄河流域再往北,就是游牧民族。到了冬季缺草,牲畜没得
吃了,那怎么办呢?他就往南跑,抢黄河流域的农业民族。黄河流域的农业民族抵不住
北方的游牧民族,就再往南跑,长江流域的农业比较发达。再往南,还有广东、广西。
长江流域有的人也往南迁。南迁以后,那边的人往哪跑呢?往海上跑。所以中国的华南
地区是百越民族,百越民族是海上民族。
中国就是这么联系到一起,使得内部的变化比较大,但是整体来讲却很稳定,发展
到后面一个朝代一个朝代下来。我不是为讲历史而讲历史,是要古为今用,要为我们民
族的发展,找出究竟往哪儿去。
干超:严先生,我们的片子名称叫《何以中国》,中国考古的根本使命,是不是就
在探索这个命题?
严文明:对对对。中国何以成为中国,对对对对。
我是讲考古,讲历史,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中国人认识了自己的历史,应该
对下面的持续发展充满信心。文化的自信是有一个深厚的来源的,它不是空中楼阁,也
不是古人写的神话故事,它是通过考古能够实实在在看到的,对,实实在在的。
干超:我们这部纪录片《何以中国》,从新石器一直讲到夏商周秦汉,从一开始这
个脚本和分集就是您亲自把关的,两年多以后,我们终于快拍完了。
严文明:节目的文本我看了,写得非常好,我改了一些地方,供你们参考。你们是
做了一件好事,立了一功啊。这样,让考古的成果可以普及到老百姓,他们都可以看。
我们挖出来的,一般人哪看得见呢?你们这样做,老百姓都可以看得出来,看得出我们
的中国确实有悠久的历史,有高度发达的文化,这样对于建设现代的中国就会更加增强
信心。我觉得意义就是这个。
( 有 删 改 )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第 3 页 共 13 页
A. 从两则材料可以看出,考古学家严文明教授的研究重点是新石器时代,突出理论成
就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重瓣花朵”理论。
B. 材料一划横线的“这五个文化区”指的是中国南方的若干文化区,包括长江中游文
化、长江下游文化等,紧邻和围绕着中原文化区。
C. 材料二中,严文明教授谈对“中国”的理解时,考证尧都可能的位置,提到叫“何
尊”的青铜器,都体现出考古学的专业角度。
D. 材料二中,黄河流域的农业民族南迁,根本原因是黄河流域主要是旱地农业,旱地
农业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新石器时代如果按考古学文化的特征进行综合考察,可以划分为许多较小的
文化区”,意味着以不同标准还能有其它区域划分。
B. 由于中原地区处在核心位置,易于受到周围文化的激荡和影响,能够从各方面吸收
有利于本身发展的先进因素,因而有条件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C. 一般认为,夏家店下层文化是在辽河和大凌河流域这个地区兴起的早期青铜文化,
它与燕文化虽有距离,但很有可能发源于燕文化。
D.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中原核心结构,为文明时期发展成以华夏族为主体,同周围许多
民族、部族或部落保持不同程度关系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明“重瓣花朵”论断本身就是一个美妙且富有诗意的理论,反映
了提出者为了清晰说明观点,在表达上下的功夫。
B. 材料二提问者开门见山,抓住负责拍摄的纪录片主题关键词“中国”提问,从简单
问题入手,使被访问者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C. 材料二访谈中,严文明教授从地理环境特点角度谈“中国”的中心时,用了对比论
证的方式,言谈中满含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D. 在论述第一层文化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时,材料一重在突出各文化区之间的联系和变
动,材料二重在展现各文化区的独立和相对稳定。
4. 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严文明教授都阐述了他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重瓣花朵”理论,
但论说风格有差异,请分析原因。(4 分)
5.由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
源工程”)最新进展成果发布会将要举行,如果你是主持人,你会怎么介绍此次考古成
第 4 页 共 13 页
果发布会的意义?请根据材料二思考概括,拟写发言要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捉不住的鼬鼠
——时间片论
周涛
我一出世就沉没在时间里了,时间如水我如鱼。
那是烟、雾、空气的包围,浑然不觉如影相随,我几乎不能明确是我拥有了它还是
我正被它裹挟。
它是那样直接、迫近、强大地面临着所有的生命,但是为什么却最容易被忽略?
风无形,可是柳枝拂动、树弯腰,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力量;空气无状,可是在阳光
透射下,可以看到尘埃浮动、地气上升,目击它模糊的形态。
但是时间呢?
谁感受到它的力量、目击过它的形状?
有过一位诗人妄图正视它,结果那位诗人哭了。他突然发现了一种强大力量的隔离,
感到面对一圈无形的墙壁无法穿越的痛苦。
还有一位也是诗人,曾经试图接近它,结果他反而给推得更远了。他在江边痴想,
人是什么时候开始见到月亮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开始见到人的?这个问题是世界柔软的
腹部,谁的拳头打向这里,谁就会因扑空而迷惘。
时间是空的。
它大到无边无际、无始无终,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灵惟一裁判,如神;它小到无
影无踪、无孔不入,它甚至规矩渺小到了可以被任何一位钟表匠囚禁于方寸之间,如奴
隶。
它操纵着生命而又似乎被人操纵。
它掌管了生杀予夺大权而又隐形无声。
处处有它而无它,处处无它而有它。
它是谁?
它是钟表里的刻度,是太阳和月亮的约会;是由黄转绿暗暗托出春天的一只看不见
的手,是淹没着宇宙万物的滔滔洪流;是神秘的意志,神秘的脸,是一切生命的杀手和
产婆。
谁能画出它的肖像呢?
第 5 页 共 13 页
在我们的想象力的铁路修不到的年代里,一个东方农耕民族,因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认识了它,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季”。“季”是以四种容颜出现的,循环往复,互
相衔接,从未有过一次失误。
当然还是东方,一些狩猎民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因而他们看到的也主要是黑
白两色,白天是白的,黑夜是黑的,他们把它叫“日子”。
另外是游牧者,他们很容易把它叫做“纪元”,漫长的动辄千里的迁徙和转移,使
他们随着或逆着它移动,也使他们看到了它更真实的茫茫无声的面容。
漏、晷、钟、表……
这些都是人类妄图捕捉住它而设的夹子和陷阱。人们以为捉住了它,紧密地把它关
在里面,非常珍惜,仿佛里面关了一只规矩而又准确的小鼬鼠。
在这种儿童游戏面前,它是宽容的。它不愿意拆穿这种幼稚的错觉。
人们经常爱问的一句话就是:“你有没有时间?”
我们怎么能够有或者没有时间呢?因为我们的一切都是它赐予的,都为它拥有,就
像我们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天空一样。
它给了我们那么多时日,让我们饮食男女、劳动思考,让我们创造,它多么伟大仁
慈!我们每每看到太阳饱满金红地升起,就把太阳想象为它的脸,心里流露出一个生命
对它的崇拜和感激。
然而也许人们总的来说是让它失望的,人们不珍惜生命,人们不仅挥霍而且极其藐
视时间,人们把它给予的一生随便地混过去……
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
在您的忍耐和仁慈之下,我们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们无所事事,没有目标;因为空
虚,我们互相勾心斗角;因为无聊,我们把对同类的践踏当作平生乐事。
我们还崇拜金钱,就像小孩崇拜自己屙出来的屎一样。
我们不珍惜生命,但我们却贪生怕死。
这些,当然你都看见了。
极度的灵活,超自然的伸缩性,不可思议的变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肢、细
长柔韧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头,双眼凝注而有神采。
无处不可穿越,无处不可逃遁。
闪电的一击,比一切猛兽凶猛。
它象征着“短暂”的残酷力量,而这正是时间的另一属性。在这寒冷的、毫无商量
余地的时光匕首面前,谁也没有能力躲闪。这位快捷的剑客,它的暗杀从来没有落空过。
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
第 6 页 共 13 页
对排队的人,它磨蹭着;对有急事的人,它拖延着。
对“找时间”的人,它躲闪着;对“赶时间”的人,它飞跑着。
对没办法打发时间的人,它恶意地空洞着。
对美妙幸福的事,它吝啬着。
对辛酸痛苦屈辱的事,它挥霍放纵着。
它就是这样生性荒诞无稽、常常捉弄人。
其实它根本就没有理睬过我们,既不关心也不评判,就像鱼在水中争吵并不与水有
关,也像鸟在天上厮斗并不于天有碍。它静默地坐在一切之上,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同时它又有细致灵巧的手指,猫的无声脚步……悄然移行。
我是多么渴望看到那些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再现!
这一切都是可能的吗?
在时间的尽头,在幽暗的内脏,在呈现着虚无假象的背面,在意识的深不可测的井
底,那神秘的、那玄妙的、那不可洞察的创造万物之手——是什么?
文本二:
周涛散文的特点,可一言以蔽之:把散文当诗写。换句话说,其语言如诗一般节奏
鲜明、简洁精练,具有音乐的美感;其情感无论含蓄还是直率,都较之于一般散文更强
烈而直接。这种长时间以来归属于诗歌的艺术特征被周涛巧妙地调用于散文创作中,构
成了他的写作风格。在一次访谈中,周涛说:“我不擅长纤细的描写,更不擅长叙事,
我对一部重大作品的构架才能也很差,我缺乏小说干。我的思想方法较为接近于
诗……我的‘这一套’是经过写诗的多年练习逐步形成的,我十分感谢诗对我的养育。”
这明显是周涛对散文写作的一番诚实的自审与判别。
他的散文的气质,首先在于他那博大雄浑的气度。他的一些散文,让人读罢颇为感
动,沉浸于所造的情境之中。回想一下,却记不住什么事情,那大抵是文章的气韵在起
作用。而他的另一些散文,却重在对事物、对生命的深入理解和发现,这该是更高层次
的诗质对散文的介入。
(摘编自邵寅虎《周涛散文有哪些特点》)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持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中“时间从来就没有公正过”一句,强调的是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不公平
的,人们无论用怎样的方式对待时间都无济于事。
B.“时间啊,我们最对不起的就是您了”,用“您”来称代时间,就把时间当成了人
看待,强化了因浪费时间而产生的愧疚之情。
第 7 页 共 13 页
C.作者以“柳枝拂动、树儿弯腰”写风之可见,以“尘埃浮动、地气上升”写空气之
可睹,在与时间的对比中反衬出时间的无影无形。
D.本文结构乍看松散,实则层次分明,它围绕“时间是什么”“我们怎么对待时间”
“时间怎么对待我们”展开,井然有序。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周涛构思、写作散文,就是把诗歌的艺术特征赋予散文,力争把散文写成诗歌,所
以他的散文虽然不是诗,却颇有诗的特性。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自毛泽东的诗《七律送瘟神》,作者引
用这两句诗表现了时间推移之悄然无声。
C.文章把“漏、晷、钟、表”等古今计时工具比作捕兽的夹子和陷阱,形象地表现了
人类捕捉时间的方法之巧、效能之高。
D.作者化用了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
人?”的诗句,表达对时间的追问与思考。
8.文本一以“捉不住的鼬鼠”为主标题,以“时间片论”为副标题,两者相得益彰。请
对此作简要分析。(4 分)
9.请依据文本二,简要分析《捉不住的鼬鼠》的诗性特色。(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
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
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
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
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
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
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
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
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
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
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第 8 页 共 13 页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文
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
木,贤者也。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
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
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注】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地:指地位、权势。量: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夫文侯 A 名 B 过 C 齐桓公者 D 盖能尊 E 段干木 F 敬 G 卜子夏 H 友 I 田子方 J 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相,解释为“让……做相国”,和《鸿门宴》中“使子婴为相”中的“相”用法不
同。
B.以为,解释为“认为”,和《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为”词义不
同。
C.责,解释为“要求”,和“求全责备”中的“责”词义不同。
D.布衣,指粗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常用来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个平民百姓。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魏文侯听从车夫的建议,请段干木做国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给段干
木优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前往看望他,此举受到国人的称赞。
B.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勇拼杀、一争高下,使
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挽救国家之亡、国君之死。
C.魏文侯对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对翟璜却傲慢无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段干木是个
看轻官位、俸禄的贤者,而翟璜却要官得官,要俸禄得俸禄。
D.魏文侯认为,段干木虽隐处穷巷,却声名远扬,而自己虽然地位显赫,富有财富,
但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2)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14. 君子用兵,为什么能够做到“莫见其形,而攻已成”?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第 9 页 共 13 页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此诗为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所作。蓬
莱文章:蓬莱,海中神山,传言里面经典书籍无数,这里借指李云的文章之多、之好。
小谢:指谢朓,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称为大谢、小谢,这里作者用以自
喻才华出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开篇直抒郁结,道出烦忧,再以万里秋空渲染烘托这种情感,可谓别具一格。
B.“蓬莱”两句既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又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高度自信。
C.诗歌虽然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显得低沉阴郁,其音调激越高昂,风格慷慨豪迈。
D.李白大胆追求理想世界,在这一点上本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16.作为一首送别诗,李白也写了“烦忧”,写了“愁更愁”,写了“不称意”,然而
林庚先生却以这首诗为例来阐述“盛唐气象”,那么这首诗展现了“盛唐气象”的哪些
气质精神?(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氓》中,“ , ”两句使用了比兴手
法,由此转向了对女主人公婚后不幸生活的描写。
(2)习近平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演讲时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两句话“ ,
”强调,我们要让中墨两国人民友情汇聚成浩瀚的大海,让中墨友好合作的
大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
(3)中华民族素来热情好客,孔子《论语学而》中有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后世诗文中也多有对这种传统的描写,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 10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