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二模)-语文+答案

2024-04-03·10页·1.4 M

河北省2024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这篇讲话的第一个主要论点是: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 56 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 56 个民族

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 56 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

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

情和道义。这个论点我引申为民族认同意识的多层次论。多元一体格局中,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

高层。

第二个论点是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

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由于他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这一体不再是汉族而

成了中华民族,一个高层次认同的民族。

第三个论点是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

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

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

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这几个论点是我从研究中国民族的现状和历史的实践中得到的。也可以说,经过了多年探索和思考得

到的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

(摘编自费孝通《民族研究——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与思考》1997 年年3月)

材料二

费孝通先生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的民族结构论,并不拘泥于把民族的结构只是局限于 56 个民族与一

个中华民族两个层次。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民族圈层”和“民族认同”等许多理论问题。他认为,

“现在所承认的 50 多个民族中,很多本身还各自包含更低一层次的‘民族集团’,在中华民族的统一体之

中存在着多层次的多元格局。各个层次的多元关系又存在着分分合合的动态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种

情状”。费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人人际关系的论基础述就是“多圈层”的“差序格局”理论,用

在形容不同的层面的民族也是很贴切的。在此认同,上的“民族认同”问题就不是僵化的或者是一成不变

的。事实上,人们的民族认同、地域乃至国家认同都有可能随着不同场景而发生改变。这对正确处理“民

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进而消除内在紧张或对立、建设多层次认同和谐共处的理论也有重

要的启发意义。

20 世纪是民族国家理论盛行的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结束后众多民族国家的纷纷建立,标志着民

族主义运动的高峰,但也暴露出西方“一族一国”的民族国家理论特别是极端民族主义主张的内在缺陷。

自古,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如今,全世界 2500 多个民族群体生活在 200 个左右的国家

实体之中。没有一个国家是由纯而又纯的单一民族组成的。先持别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经济全球化

导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日益打破传统“民族”封闭地及国家疆界的发展趋势下,民族国家理论有其“一

族一国”主张的空想性甚至危害性。事实上,多民族国家是常态,这也说明了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具有更广

泛的解释力和包容性,因而是更具生命力的民族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

会上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

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

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讲

话,不仅肯定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而且指明了中华民族从“多元”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

和发展机制。

(摘编自王延中《费孝通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0年7月)

材料三

民族学者何明认为:“进入新时代,民族学的时代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新时代的民族学知识体系,要从陈旧的、过时的、不适应时代的知识体系中脱离出来,随社会

的变化、时代需求的变化而转型,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费孝通对大瑶山

的访问与研究,始终秉持其“从实求知”的学术精神,将田野研究与国家民族发展具体过程、具体问题密

切结合,才会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论断,并影响至后辈学人对该地区的调研写作,他正

是顺应社会变化和时代需求而构筑新的民族学、社会学理论知识框架的先行者。

(摘编自彷慧宁《从田野调查点到理论起源地》2023年 12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费孝通“民族圈层”和“民族认同”等理论问题的提出,是以民族结构论为基础的。

B.民族国家纷纷建立后,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极端民族主义主张的内在缺陷。

C.与 56 个民族实体相比,中华民族这个复合体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

D.费孝通对大瑶山的研究成就斐然,为后辈学人构筑起新时代的民族学知识体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用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理论来形容中华民族统一体之中存在着的多层次的多元格局,也是很贴切

的。

B.在快速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基于“多民族国家是常态”的事实,“一族一国”理论应该退出历

史舞台。

C.费孝通先生能够把民族国家理论提炼升华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离不开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历史与现实。

D.中华文明之所以根深叶茂,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是因为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

族的历史。

3.下列选项,对“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认识和评价不恰当一项是(3分)

A.在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中,汉族作为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属于不二层次;中华民族

是 56 个民族的多元形成的一体,是高一层次认同的民族实体。

B.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不仅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政策意蕴,而且可以较好地解释世界上

大多数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的症结与根源,具有很强的普世价值。

C.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从实际出发,是对诸多西方民族国家理论的升华与超越,虽产生于中国,但不应局限

于中国,而应该成为世界民族问题研究的一种新流派。

D.多元一体格局理论避免了概念的繁琐论证,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也充分照顾了历史发展、认

知状况和不同群体的情感,是科学的、辩证的,也是包容的、高明的。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关于“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认同观”这一观点,材料二从哪些角度做

了阐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万物凝视(节选)

鲍尔吉原野

蝴蝶给波斯菊写信:

亲爱的波斯菊,你知道吗?主人阿拉木斯的两只小山羊恋爱了。阿拉木斯有 200 多只羊都是绵羊。每

天清早,阿拉木斯赶着这些绵羊去扎格斯台河西边的草场吃草,天黑了才回来。它们咩咩叫着往家跑,像

一片翻滚的白石头。

这两只小山羊是阿拉木斯的女儿葛根花从新疆买来的宠物。它俩跟绵羊不合群,也不去扎格斯台河边

的草场吃草。山羊吃菜叶子,吃主人丢掉的苹果核,站在房顶向远方瞭望。

这两只小山羊,一只叫莲花,一只叫珊瑚。天知道它们怎么会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我是蝴蝶,每天像

穿梭梦境一样飞来飞去,至今还没有名字。而你呢,波斯菊?你长得比阿拉木斯家的窗台还高。你有比韭

菜叶子还宽的花瓣,有鸡蛋黄那么大的花蕊。但仍然没有名字,这是太不公平了吧?

我接着说两只山羊的事。它俩来到阿拉木斯家一年多了。黑山羊莲花的皮毛像水獭一样光亮。它警

觉,用粉色的鼻子闻一闻破筐,闻一闻鸡食槽子,看有没有坏人下毒。白山羊珊瑚是公山羊,它性情温

和,经常站着回忆往事。睫毛垂下来像两把木梳。

它俩小时候打架,绕着牛车来回追。长大变得有些腼腆,好像在恋爱。你问我懂不懂恋爱?我当然

懂。在动物和昆虫里面,我最懂得恋爱。蝴蝶为什么不直直地往前飞?这样飞没品味。我们往东飞两下,

往西飞两下,主打缥缈,表示我们正在恋爱,有好多心事无法决断。只可惜,至今还没有哪只蝴蝶爱上

我。

早上,黑山羊莲花在阿拉木斯在院子种的胭粉豆花瓣上蹭蹭脸,表示洗过脸了。白山羊珊瑚模仿它,

也和胭粉豆花贴脸。然后,黑山羊领着白山羊来到房后的小河边。莲花用牙咬断一枝白色的野百合花,放

在白山羊面前。白山羊用牙咬断一朵红色的野草莓花放在黑山羊面前。它们互相赠送订婚礼物。当时我在

它们身后的天空跟踪,可能我翅膀扇动的风太大,莲花发现了我。它向珊瑚使了一个眼色,后退一步,气

势汹汹地用犄角顶我。当然它的犄角顶到了空气上。我有些羞愧,偷窥别人恋爱不是一件体面的事。我假

装往高处飞,飞到花楸树顶上,躲在白花后面,让花瓣挡着我,继续观看它们恋爱。

两只山羊来到河边。珊瑚的蹄子踩到一点点水就不敢动了。山羊不喜欢水。但是它们门发现这是一个

照镜子的好地方。莲花走过来,对着水面向左转转头,往右转转头,欣赏自己的仪态。一个山羊,如果不

恋爱不会这样自作多情。动物到河边,从来都是喝水。喝完水急匆匆走了,不在河边停留。它们可好,拿

河水当镜子照照一会儿,抬起头互相看看,低头继续照镜子。然后呢,它们伸出脖子,把头放在对方后背

上,像拥抱。

我把它们恋爱的秘密告诉了啄木鸟。啄木鸟好古板,说这不算恋爱。它说两个小山羊不过是一对好朋

友。啄木鸟的话让我很生气,我好不容易发现了恋爱的动物。为了盯梢它们,我花费了多少气力。啄木鸟

真无情。难怪它每天孤零零地敲树干,它不管怎么敲,也不会有另一只啄木鸟爱上它。

我想来想去,觉得你是最懂浪漫的花,于是给你写信。亲爱的波斯菊,你说两只小山羊是在恋爱吗?

我真希望它俩恋爱如果它俩仅仅是好朋友,不是情侣,让我非常伤心。呵呵,偌大的万度苏草原,竟然找

不到恋爱的动物,多无趣。牛不恋爱,马不恋爱,刺五加灌木不恋爱,唐松草不恋爱。连天上的云彩都不

恋爱,让人窒息。如果这里没有恋爱者,我选择离开。有爱情的地方。爱你的蝴蝶。

波斯菊的复信:

亲爱的蝴蝶,谢谢你给我写信。你知道我为什么在风中摇晃吗?我在等待有人给我写信。今天终于等

来了你的来信。我读了两遍,读到两只小山羊把下颌放到对方背上那一段,我几乎要落泪。我相信这就是

恋爱。你千万不能离开万度苏草原,继续给我写信。

亲爱的蝴蝶,我也喜欢恋爱,虽然我不懂恋爱是怎么回事。我先让自己的花朵鲜艳起来,然后在风中

摇摆,像跳水兵舞。我小口喝花瓣上的露水,假装这是醇香的美酒。乌鸦说谈恋爱要在月夜窃窃私语。所

以在夜里我用叶子蹭墙壁的砖头,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们知道我也在恋爱。你知道,恋爱很累。我在风

中舞蹈,不知不觉会睡着了。

牧民道贵龙家种了很多花,有木槿花、万寿菊、马鞭草、二月重,都很漂亮。你偏偏给我写信,证明

我最美丽,也证明你有高尚的审美趣味。有人说波斯菊是山野的草花,色彩太到鲜艳。他们完全不懂审

美。我如果像米粒一样开放,你能指望别人弯着腰观赏你吗?不踩死你就不错了。有人抱怨我们个头太

高,他们哪里懂得,长得高才能在风中显示腰肢。都说湖里的睡莲好看,莫奈画过它。但睡莲没有腰,像

一个紫盘子漂在水上。我看不出睡莲哪里好看。花的美丽一半在花瓣,另一半在腰肢,这是万古不易的警

句。昨天,有一只甲虫爬到窗台上质问我为什么叫波斯菊?它说波斯早不存在了,现在叫伊朗。甲虫太可

笑了,努鲁儿虎山的名字也很古老,你能因为它古老就改变它的名字吗?况且我还有其他名字。我又叫格

桑花,还叫扫帚梅。扫帚梅有点土,我一般不用。平时喜欢叫波斯菊。至于波斯改成了伊朗,我根本不关

心。

亲爱的蝴蝶,我希望你也有好多名字,就像有好几个化身。盼望继续看到你的来信。即使不说恋爱的

事,说别的事情也很开心。爱你的波斯菊。

(摘选自《十月》2024 年第1 期,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蝴蝶之所以主动给波斯菊写信,不仅因为波斯菊姿态美好,花朵鲜艳,还因为它觉得波斯菊是最懂浪漫

的花。

B.蝴蝶认为两只小山羊恋爱了,并发现它们互赠礼物、拿河水当镜子照、拥抱等证据,对此啄木鸟认为它

们只是好朋友。

C.波斯菊认可蝴蝶想要好名字的想法,它认为名字可以古老美好,也可以平凡通俗!好多名字就像有了好

几个化身。

D.蝴蝶和波斯菊表面在探讨恋爱的话题实际上关涉到人类生活中情感交流、审美欣赏、关心政治等多个层

面的问题。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文中使用了“扎格斯台河西边的草场”“万度苏草原”等词语,交代了蝴蝶和波斯菊生活的环

境。

B.作者通过蝴蝶与波斯菊的往来信件,具体展现了“去有爱情的地方”的现实问题,由物及人,构思自

然。

C.本文语言简洁、凝练、生动、典雅,体现着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认知,看似浅显稚嫩,实则韵味深

长。

D.本文叙事视角独特,类似童话和寓言,既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又寄托意味深正长的道理,给人启

示。

8.本文在写蝴蝶、小山羊和波斯菊时,还写到了野百合花、野草莓花、刺五加灌木、唐松草、木槿花、万

寿菊、马鞭草、二月董、睡莲,请具体分析这些花草在文中的作用。(5分)

9.这篇散文的题目是“万物凝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内涵。(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 10-14 题。

材料一

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已,

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已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

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

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

民。

(节选自《荀子君道》)

材料二

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者也。故先王分天

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

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

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

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隳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

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能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抑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奏之乱虽成于二世

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而使丕失职秦之六不至若此速也 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

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注]馘(x):脸。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秦之乱A 虽成于二世B 然使始皇知畏C 此四人者D 有以处之E 而使不失职F 秦之亡G 不至H 若此速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稷,代指国家。“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反映我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社会性质B.

胥,片刻。不胥时,即不待时。与《聊斋志异促织》“里胥猾黠”的“胥”意思不同。

C.之徒,这些人,与《师说》“郯子之徒”中“之徒”意思相同,此意还有“之伦”“之属”。

D.布褐,粗布短衣,形容贫穷的生活方式。“解褐”特指贫苦的平民连粗布短衣也穿不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想要军力强大国家稳固,想要求得安逸快乐,必须回到人民上来。

B.苏轼认为,正因为六国君主残害百姓的程度远不如秦始皇和秦二世严重,所以百姓无人起来叛乱。

C.秦始皇认为,依靠法律可以天下大治,官吏只要遵守大秦律法即可加以任用,有才无才并不重要。

D.苏轼《六国论》中优秀人才被弃置山野加速了秦朝灭亡的观点,与苏淘阐发的六国破灭的缘由完全不

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

(2)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

14.关干“君道”荀子和苏轼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 1516 题。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

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

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此词写于作者被主和派弹劾落职闲居带湖之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闲居无事,陶醉于带湖美景,想与鸥鹭结为好友,并嘱托它可带白鹤一起前来。

B.题目交代了事件,上阕“凡我同盟鸥鹭”和“今日既盟之后”两处都照应了题目。

C.本诗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排比等大量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语言的生动性。

D.本诗与黄庭坚《登快阁》中“此心吾与白鸥盟”的原因相同,都蕴含着归隐的主题。

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 , ”两句运用虚实结合手法,写出了前线战士成守边塞

的辛苦和家中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2)《过秦论》中,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军事和外交上采取的措施有:“ , ”。

(3)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校长引用古人的名句“ , ”,向同学们阐述了要

奋战到底,做事要有始有终的道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18-20 题。

她站住了,那琴声是从备斋里传出来的,徐缓、轻柔的绕过那白雪中的雕梁画栋,在雪中的清冷的空

气里, A 飘过来,向她飘过来,琴弓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泣,如

诉,如梦,如诗,从容不迫地讲述着东方一个古老的、生死不渝的故事……

她的心被俘虏了, B 地走过去,走过去,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一丝杂音,破坏了那纯净如

水的韵律。她又停下来,她不忍心去叩响那小小书斋的门,去打断那宁静的世界中的天籁之音……

她从备斋前走开了,踏着被白雪覆盖的小桥,沿着粉雕玉琢的石阶,走上湖心小岛,站在小亭的檐

下,静静地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回旋……

雪花 C 地飘落,岸边的博雅塔,水中的石舫,都披上了一身轻柔的白纱。垂柳,国槐,银

杏,红枫,树叶都早已落尽了,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

洁白的燕园,洁白的未名湖,洁白的小岛,漫天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叠词,三处叠词不能相同。(3分)

19.对文学作品来说,省略号的使用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五个段落都以省略号结尾,请任选两处,分析

省略号的使用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

20.“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

A.处 B.处 C.处 D.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 21-22 题。

语言是人类发展到智人时代才获取的“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人类曾经经历了没有有声语言的漫漫

长夜”。利用声波作为信号 ,但是把声波作为语言媒介物,只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类才能做

到。

从获取有声语言到因文字的产生出现书面语,这段时期是 。口语时代人类有各种伟大的进

步,可将其概括为三点:其一,获得了语言符号。这种强大的符号在于具有切分、组令功能,这种“切

分、组合”功能使语言可以用无限的符号表达有限的含义。其二,把一般生理器官改造为口语器官。口语

器官包括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口语处理器官。其中听觉器官的第一功能是听声音,第二功能是听语

音。 也是后来进化而成的。其三,创造了“原生口语文化”。口语时代的杰作是人类至今能够

听到或读到的古代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个

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做出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

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病逝,引发全网悼念,同时农夫山泉及其背后的掌门人钟睒睒被推上了风口

浪尖,扯出了系列负面新闻。网民列出娃哈哈的正面形象,其产品在全国被抢购一空,而农夫山泉官方旗

舰店5 天销量跌超 90%,农夫山泉股价连跌三天,市值蒸发近 300 亿。对于此次事件,有人关注到的是自

媒体在炒作整个事件并从中收割流量;有人关注到的是外部势力添油加醋,不同资本派系的彼此拉踩,想

搞乱中国市场的恶意;也有人关注到群众激烈情绪背后,对企业应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的诉求。

近期网上热点事件频出,面对大量的网络信息,对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该如何

选择?面对海量信息,是理性筛选鉴别、分析、评价,还是盲从、偏信、闭目塞听?

学校团委举办“拥抱网络时代,驾驭海量信息”主题征文比赛,请写一篇征文参与本次活动。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语文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成就斐然”以及“为后辈学人构筑起新时代的民族学知识体系”,都表述不当。从材料一可

见,费孝通先生自称“经过了多年探索和思考得到的一些不够全面的认识。”从材料三可见,“他正是顺应

社会变化和时代需求而构筑新的民族学、社会学理论知识框架的先行者。”

2.B【解析】“一族一国”理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表述不当。从材料二可见,“民族国家理论有其‘一族

一国’主张的空想性甚至危害性。”“事实上,多民族国家是常态,这也说明了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具有更广

泛的解释力和包容性,因而是更具生命力的民族理论。“材料仅就两种民族理论做了比较,并不能得出

“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结论。

3.A【解析】“汉族作为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分属不同的层次”错误。从材料二“多元

一体格局中,56 个民族是基层,中华民族是高层”“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可找到依据。

4.B【解析】材料一:“把多元结合成高层次认同民族”与原文“把多元结合成一体”相比,表述不严谨;

“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与“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完全不一致,表述错

误。

5.从民族结构论的角度看,多元一体格局理论认为 56 个民族结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有利于形成

正确的民族观。从“民族认同”角度看,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可以正确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

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认同观。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来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

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在当今时代更具包容性和生命力,有利于形成

正确的国家观。(一点2 分,三点6分)

6.D【解析】本文并未涉及“关心政治”层面的问题。原文虽然有“至于波斯改成了伊朗,我根本不关

心”的内容,但只说明波斯菊对自己这一古老名字的喜爱,并不涉及“关心政治”的话题。

7.C【解析】“凝练”“典雅”错误。本文语言质朴浅显,简洁生动,有点像孩子讲故事的口吻。

8.写“野百合花、野草莓花”,是蝴蝶在描述两只小山羊“互相赠送订婚礼物”的画面,用来证明“它

们恋爱了”的说法。写“刺五加灌木、唐松草”,是蝴蝶用来强调自己的观点—-没有爱情的万度苏草原

多无趣。写“木槿花万寿菊、马鞭草、二月董”,是为了突出波斯菊收到蝴蝶来信后的惊喜和兴奋。

写“睡莲”,是为了突出波斯菊的审美观点——花草有腰肢才会更美。作者使用大量花草的名字,为读

者展示了自然万物的丰富多彩,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万物的独特认知。(一点1 分,五点5分)

9.作者在凝视动物。它们各具特色:蝴蝶追求浪漫,小山羊活泼可爱,啄木鸟古板无情,乌鸦经验丰

富,甲虫热衷评论等等。作者在凝视植物。大量花草在我们身边,其中波斯菊追求浪漫,懂得审美,情

感丰富,有特殊的风采。作者凝视万物。远看草原碧波万顷,羊群点缀其中,近看波斯菊怒放争艳,蝴

蝶翩翩起舞,自然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万物需要被人类凝视。作者赋予花草虫鸟以人的情感和思考,

让动植物凝视自身的生存环境,旨在展现自然万物如此美好,人类应该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一点2

分,任意三点6 分,其他答案合理亦可得分。)

10.BDF【解析】断句应为:“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有以处之而使不失职,秦之亡

不至若此速也。”应重点辨析“知畏”“此四人者”之间的动宾关系。

11.D【解析】“解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指入仕做官。

12.B【解析】“远不如”错误,因果关系也不恰当。据材料二,“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

然当是时百姓无一人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可知,六国君主残害百姓,并不亚

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

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

13.(1)国家衰危、灭亡的情形全都在他这里积聚,却还想求得安逸快乐,这是狂妄无知的人。(危削,危

弱,衰危;举:全,都;是,这;一点1 分,句意1 分,共4 分。)

(2)吞并天下以后,他就认为客卿已无用处,于是便依靠法律而不再任用人才。(既:已经,……以后;

以……为,认为;任,凭借、依靠或任用、信任。一点1 分,句意1 分,共4 分。)

14.荀子认为,君主要爱护百姓,为百姓谋利,才能国家稳固,自身安逸。(1 分)苏轼认为,君主要

善加任用有智慧、有勇气、有辩才、有气力的人,(1 分)不可使他们弃置乡野,危害天下。(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君主,是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流水也清澈;源头混浊,流水也混浊。所以君主如果不能够爱护人

民,不能够使人民得利,而想要人民亲近发戴自己,那定不可能的。得不到人民的亲近爱戴,而想要人民

为自己所用,为自己牺牲,那是不可能的。人民不为自己所用、不为自己牺牲,而想要兵力强大、城防坚

固,那是不可能的。兵力不强大,城防不坚固,而想要敌人不来侵犯,那是不可能的。敌人来侵犯而想要

国家不衰危、不灭亡,那是不可能的。国家危弱、灭亡的情况全都积累在他这里,却还想要安逸快乐,这

是狂妄无知的人。狂妄无知的人,不用等多久就会衰败灭亡。所以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和安逸快乐,那么不

如回到人民上来。

(节选自《荀子君道》)

材料二

有智慧,有勇气,有辩才,有气力,这四种人都是人民中天生的优秀人才,大多不能用恶劣的衣食条

件去奉养,都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

有。这种人不失业,人民便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

并没有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民间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去职分。至

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即使想反叛,也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

就是六国之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没有立即灭亡的原因。

秦始皇当初想要驱逐客卿,后来采用李斯的建议才作罢。吞并天下以后,他就认为宾客已无用处,于

是便依靠法律而不任用人才;认为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认为官吏不必有才,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

了。所以毁坏了名城,杀害了豪杰。人民中优秀有才的人,被遣散回到乡野。从前就食于战国四公子和吕

不韦的那些人,都安心回去呢?不知道他们是能面黄肌瘦、老死于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

等待时机呢?秦朝的变乱虽在二世的时候形成,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敬畏这四种人,设法安置他们使

他们不失去职分,秦朝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快。把成百上万只虎狼放到山林里去,让它们饿着渴着,不

知道它们将来要吃人,世人认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信的。

(节选自苏轼《六国论》)

15.D【解析】“原因相同”错误。本诗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

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黄庭坚《登快阁》的结尾,借万里归船和与白鸥结盟来表达归隐之情。

16.此词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作者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

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4 分)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包含了抑郁和悲

愤的思想感情。(2 分第点,对带湖美景的喜爱、或与鸥鸟结盟(闲居生活)的快乐、或对人世悲欢的感

慨,任意一点2 分,但不超过4 分;第点,忧虑、叹惜、抑郁、悲愤,任意一点2 分。)

17.(1)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2)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3)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靡不有初鲜克能终/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8.A 慢慢B 轻轻C 静静【解析】慢慢,用来修饰“飘过来”,突出琴声旋律舒缓的特点。与前文“徐缓、

轻柔地绕过……”相照应;轻轻,用来强调“走过去”的动作十分轻微,与后文的“怕踩动脚下的雪发出

一丝杂音”相呼应;静静,用来修饰雪花的“飘落”,进一步突出了校园环境的寂静。

19.第一处和第三处的省略号用来标示声音的延续,突出了琴声悠扬,持续不断,使得“她”的心被俘

虏,如痴如醉,沉浸其中。第二处和第四、五处的省略号都用来标示余意未尽,第二处着意刻画“她”

不忍打断演奏者的小心翼翼,后两处着意描绘燕园的银装素裹和少女的悄然伫立,都有着“言有尽意无

穷”的文学感染力。

20.D【解析】这两句古诗,紧承前文“如今被白雪挂满了枝头”,衔接得当,语意连贯。

21.并非人类的专利;人类的口语时代;大脑的口语处理器官

22.这种符号的强大在于具有切分、组合功能,这种“切分、组合”功能使语言可以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无

限的含义【解析】重点在于“逻辑严密”,“这种符号的强大”与“具有切分、组合功能”之间的条件逻

辑,“有限的符号”与“无限的含义”之间的事理逻辑,都需要考生加以辨析。

23.立意参考

(1)理性筛选鉴别,拒绝跟风盲从(2)提高媒介素养,做信息时代主人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