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广西高三模拟考试-语文+答案

2024-04-23·14页·12.1 M

2024年4月广西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检索提取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归纳整

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诗歌美刺理论的先导起源

于孔、孟,孔子肯定诗歌美刺的职能”这一理解不准确,曲解原文语意。从材料一所述看,“它

的先导可以上溯到孔、孟。在孔、孟的时候”,“上溯”并非“起源于”;另外,材料中说“但当时的

孔子是肯定诗歌刺的职能的”,并未述及孔子肯定诗歌“美”的职能。

2.D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材料主要信息、分析复杂信息中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并判断其推论

是否合理的能力。D 项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3.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观点并对材料与观点的关系做出合理推断以及综合利用信息进行

实证的能力。A 项着重阐述“风雅”产生的动机,指出为情而造文的道理,偏重“讽”;C 项强调诗

的本教在于“刺”;D 项阐述“诗”“情”“境”的关系,对诗的“刺”的单一职能提出疑问。这三项与

材料一中诗的美刺职能的关联欠紧密;而B 项论及诗的“美”“刺”两种职能,相较前三者,它最适

合作为支撑材料一关于诗歌的职能的观点的论据。

4.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语言和论证的色彩以及论证的观点的能力。“相

反,材料二却指出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错,材料二没有信息表明统治者喜欢诗歌的美刺。

5.《静女》一诗表现的是古代男女之间纯真浪漫的爱情,是一首清新的爱情诗,与政治、卫君并

无什么关联,谈不上“刺时”、劝君。(3分)这种理解体现了《诗序》对诗歌“美刺”职能的推

崇,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忽略诗歌作为文学的特点。此类解诗往往因为机械

套用美刺理论,而导致对诗歌文本原意的曲解或误读。(3分)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文本、筛选整合文中关键信息和对文本材料准确理解、分析、综

合并最终进行概括归纳的能力,强调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

性思维能力。题干采用关联设问的方式, 一是关联材料中的《诗序》,二是关联统编高中语文

教材附录古诗词诵读篇目《静女》(见于必修上册附录古诗词诵读第一篇),强调试题与现行教

材内容的对接,体现教学考的一致性。题干中这句引语是对《静女》的解读,体现了《诗序》的

“美刺”说。如何评判这种解诗?立足《静女》这一文本,显然,该诗是一首抒发男女恋情的诗,

与“卫君无道,夫人无德”并无任何关联。由此可见,“美刺”说制约下的解诗未必都合情合理,

有的则是穿凿附会。《诗序》对《静女》的“卫君无道,夫人无德”的这种解读,是对“美刺”理论

的机械套用,它片面强调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而无视诗歌文本本身的内涵。

6.D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情节、人物、背景等多方面内容的梳理与理解的能力。A

项中“渲染安谧沉寂的氛围”“欲扬先抑”这些理解不正确,从开头第一至五段的内容来看,这

氛围并非“安谧沉寂”;从开头部分与下文的关联来看,也并非“欲扬先抑”。B 项中“后来发现

放枪比吹号痛快,就扛起枪来”这一理解歪曲原文语意,原文是说“因为当时流行一种对号兵

不利的谣言”,他才扛起枪来。C 项中“因此他幡然悔悟,不再参加敢死队”这一理解不正确,

原文是说“反省和风气逐渐把狡诈传给了他”。

7.B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文本的精彩细节、环境、语言等多方面描写进行鉴赏、分析与品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1页(共6页)】 24-427C

的能力。B 项中“烘托了王汤元内心逐渐趋于平静的心境”这一分析不正确,从小说文本的整

体语境看,应是“烘托王汤元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心境”。

8.小说叙写田狗熊其人的打趣言行和对王汤元的劝阻,以及王汤元的回应。(1分)这样写,更

加充分、具体地揭示了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2分)烘托王汤元不甘

受奴役、想要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塑造与表达效果进行鉴赏分析的能力。考生应先从文中筛选出

两处有关田狗熊其人其事的叙述内容,先是插叙、虚写,即借助王汤元入睡前对田狗熊的回想

来交代两人的关系;再是顺叙、实写,叙述王汤元被雄壮的歌声和鞭炮声振奋斗志,最终下定

出征上前线的决心时田狗熊的阻拦。然后解说这样写的作用,要分别指出这两处叙述、描写

的意图,即更加充分、具体地揭示了王汤元是否要上前线的激烈的心理斗争过程;从侧面烘托

王汤元想要参加抗战的坚定决心,使得主人公形象更丰满、真实。

9.选材:《出征》选取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响应号召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选取抗战

相持阶段白洋淀地区军民协作抗击日寇的故事。结构:《出征》以主人公王汤元出征前夜是

否上前线抗敌的心理态度变化为线索来叙事;《荷花淀》以水生嫂们的成长为线索来组织情

节,依次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人物塑造:《出征》以老兵王汤元为

主人公,主要展现其出征前线、抗击日寇的思想斗争与觉悟过程,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

争的坚定斗志;《荷花淀》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勇敢自信、积极向上的农村

劳动妇女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的爱国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

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分析小说文本的选材、结构与人物塑造的能力,兼考比较鉴赏分析的能

力。题干将《出征》与《荷花淀》做比较,要求考生指出它们在选材、结构与人物塑造三方面的

不同点。解答此题,须立足两个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逐一概括分析。从选材看,《出征》反映

的是抗战初期国统区义勇壮丁出征前线的故事,《荷花淀》反映的是抗战相持阶段冀中抗日根

据地的白洋淀一带军民协作抗日杀敌的故事。从结构看,《出征》主要以主人公老兵王汤元是

否上前线的激烈思想斗争为线索展开叙事,《荷花淀》则以水生嫂们的觉悟、成长为线索展开

叙事,叙述了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歼敌的过程。从人物塑造看,《出征》着重展现了老兵

王汤元是否上前线抗敌的思想斗争与态度变化,表现其不甘受奴役、奋勇抗争的坚毅精神;

《荷花淀》塑造的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英雄群像,展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奋发向上、勇敢自信

的精神风貌,赞美其爱国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0.BEF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句读的能力。“久患”是“边人”的谓语,应在“久患”后断

开;“修障塞”和“饬烽燧”内容相关,句式一致,中间断开;“故”后面内容是前面内容的结果,

应在“故”之前断开。原句加上标点为: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

烽燧。

11.A 【解析】本题考查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古代文化常识与文言字词的能力。《烛之武退秦师》

中“越国以鄙远”的“鄙”为意动用法,译为“把……当作边境”。

12.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皇上决定派儒生一起去讨伐匈

奴”错,与原文内容不符。原文的意思是儒生不愿意去讨伐匈奴,却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

法,扰乱边防费用,破坏讨伐匈奴的军事战略,这是不对的。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2页(共6页)】 24-427C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