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调研考试(一模)-历史+答案

2024-04-24·22页·1.4 M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问。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题3 分,共45 分。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两部

分。

单项选择题1:1~13 题,每题3 分,共39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

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

映出周代( )

A. 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 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 青铜铸造业的 变迁 D. 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2. 2002 年出土近3 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

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

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 )

A. 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 B. 《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

C. 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 D. 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

3. 下表是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表中数据显示,宋代( )

类别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其中:两浙路

绢 37.39 48.48 23.28

租 税

丝绵 35.55 52.64 21.71

38.06 50.42 25.01

上 供 绢 27.11 72.16 30. 79

第1页/共7页

额 丝绵 5.12 94. 88 68.17

18.32 81.21 26.46

(计量单位:“丝绵”为“万两”,其他为“万匹”)

A. 手工业分工细致 B. 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 丝织业技术高超 D. 丝织重心已经南移

4. 元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大明一统志图叙》则称元朝“内立中书

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时人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对此理

解准确的是( )

A. 元代行省具有双重性质 B. 行省本质上是中央机构

C. 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 D. 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

5. 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内阁大学士刘一燝执奏: “诏等议诛久,无

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结果“帝不得己,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 “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

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魏忠贤一时也无可奈何。材料表明当时( )

A. 内阁成员清廉公正严明 B. 专制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

C. 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 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6. 下表是 1933 年山东地区华商和日商火柴厂主要指标统计,这说明当时山东地区民族工业( )

家数 资本(元) 工人 产量(箱)

华厂 27 1929400 5121 254590

日厂 4 1005000 855 84800

A. 发展极为迅猛 B. 面临列强打击 C. 产品销量不广 D. 轻工业成就大

7. 英国《泰晤士报》曾在一篇报道中写到:“红军主力……的剩余部队据说正在与他们在贵州和四川及其

附近地区的同盟军建立联系,并向西、向更偏远的地区移动。”这篇报道从侧面反映了( )

A. 英国主流媒体同情中国革命 B. 工农红军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C. 中央红军军事战略发生改变 D. 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根据地的开辟

8. 刘伯承回忆:以十几万大军远离根据地,到敌人的深远后方去作战,这种独特的进攻村式,是史无前例。

不难设想,要实现这样的伟大战略计划,绝不是轻而易举的。材料中的“伟大战略计划”是指人民解放军

第2页/共7页

( )

A. 粉碎重点进攻 B. 开展战略反攻 C. 准备战略决战 D. 进行渡江战役

9. 1960 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泽东告诉他:“我们对戴高乐有两方面的感觉,一是他还不错,这是

因为他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另一方面他的缺点很大。他把他的军队的一半放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战争。”

会谈中,毛泽东还询问道:“有没有这种可能,英、法、苏、中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

一会谈反映了中国政府( )

A. 释放出与欧洲缓和的信号 B. 要积极推动与英国建交

C. 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D. 团结欧洲各国孤立美国

10. 7 世纪初,拜占庭帝国发行了金币索里得,正面图案是皇帝与其长子的并排胸像,前者居左,后者较小。

该类型金币深受突厥统治者的欢迎,被大量仿制。在仿制时,拜占庭钱币上的人物形象得以保留,但其形

象已改用大宽脸,一大一小两个人物也调换了左右位置。这反映了( )

A. 拜占庭文化的开放包容性 B. 不同文化之间相互融合

C. 希腊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D. 丝绸之路促进地区贸易

11. 1533 年,英国通过《禁止上诉法案》,断绝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并停止了英国对教

廷的纳贡。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它的权力来自于上帝,不

受任何外国君主和权势人物的控制。这一法案( )

A. 推动了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B.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C. 标志着英国宗教改革的完成 D. 促进英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

12. 国际联盟建立之时,美国的 GDP 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军费开支也最多。1920 年,各大国占据世界财

富的相对份额分别为:美国 62%,英国 16%,德国 14%,法国 5%,日本 2%,苏俄 1%,意大利 1%。据此推知,

国际联盟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英法两国间存在尖锐矛盾 B. 德意日对外侵略违反盟约

C. 战胜国对德制裁太过严苛 D. 多数大国缺少对国联认同

13. 从 1975 年开始,美国、英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每年召开一次“七国首脑会

议”。1983 年以前,会议焦点主要集中在能源问题和通货膨胀问题上。材料反映“七国首脑会议”当时的首

要目标是( )

A. 加强协调应对经济危机 B. 共同合作稳定国际汇率

C. 缓和矛盾对抗苏联威胁 D. 总结经验改革福利制度

单项选择题II:14~15 题,每题3 分,共6 分。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为3 分,有两个选项

各为1 分,错误项为0 分。选出最佳项,多选不得分。

第3页/共7页

14. 唐代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在武则天支持下修建。大卢舍那佛雄居该龛群像中高屋建瓴的统率地位,

佛像体态端庄典雅,目光文静含蓄,宛如一位正襟危坐的圣母。此后,龙门唐窟中女性化的菩萨造像日渐

增加,造像服饰虽然多依域外旧轨,但充分发挥了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线条造型的特长。这反映了唐代( )

A. 佛教服务于政治 B. 民族交往的盛况 C. 佛教艺术世俗化 D. 石窟造像民族化

15. 18 世纪中期以来,带殖民地色彩的近代国际分工体系得以确立,世界市场的范围和容量进一步扩大,国

际贸易额急剧增长,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数以亿万计的人口大迁移。这些现象表明( )

A. 列强对外侵略矛盾重重 B. 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

C. 全球化取得了实质进展 D. 列强加紧侵略落后地区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徽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的营造法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徽州聚落营建的各个层面均不例外。

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且以宗族核心建筑为凝聚点,祠堂被放在整个

村落最核心位置。在西递村落中,以本始堂为宗祠,以敬爱堂和常春堂为总支祠,形成总祠——总支祠——

支祠——家祠的等级格局,每个支系再以祠堂为核心进行建屋设堂。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整体布局中,北

房也称为北堂,一直都是整个族中最尊贵长者居住的地方;长子和次子分别居住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参见图

1)。传统民居的装饰,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精美工艺作品相结合。如,不论是在砖雕、木雕或石雕,还

是在牌坊和區额楹联中,“忠孝节义”题材,在徽州村落中随处可见。这种徽州传统民居空间的装饰具有

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明清时期徽州艺术创作的巅峰。

——摘编自陈金康刘仁义《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探析》

(1)据材料,分析徽州传统聚落和建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文化成因。

第4页/共7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徽州传统聚落蕴含的儒家思想特征,并分析其社会影响。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国人的华夏中心主义心态解体。甲午战争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包括近代民族主义思想也大量输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形成,并呈现

出多元化的趋势。当时,“排满”思潮即小民族主义高涨,“排满维新”“排满革命”相继成为民族主义

的基本口号。但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合族”反帝的大民族主义成为主流。民族主义完成了由“辛

亥型”到“全民性反抗强权”的“五四型”的转型。与此相联系,在近代各类民族主义中,政治民族主义

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它以国家政权、政治主权为认同符号,将建立民族国家视为中心内容。革命派、改

良派都表达了这一思想。20 世纪初政治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潮较多地与反清、解决内政问题联系在一起,

而民国时期出现的政治民族主义第二波高潮、第三波高潮则主要是与反帝、与抗击外国殖民侵略相结合。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现代民族主义思潮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主要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先进国人践行政治民族主义的重大事件,并分析中国现代民族主

义的主要内涵。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 要

I 文献 相关历史事件

作者

A.《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中 共 社会主义建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 中央 中共十一届六

看》 邓 小 中全会

C.《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 平 中华人民共和

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 中 宣 国成立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 部

传提纲》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中共八届九中

的决议》 中 共 全会

E.《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 中 央 中共十一届三

制数字的报告》 国 家 中全会

F.《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 计 委 加强精神文明

第5页/共7页

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江 泽 建设

更大胜利》 民

G.《论人民民主专政》 社会主义制度

H.《论十大关系》 毛 确立

泽 中共十四大

(1)从表中的[栏中选出三项信息与II 栏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正确配对。(参照示例如:A——,示例不

得作为答案)

(2)从已配对的三组信息中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

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 1701~1751 年间仅增长了 5%,其中的 20~30 年代甚至出现负增长。从 18 世纪

80 年代开始,英国人口年增长率达到 1.45%,1811~1821 年间,增加到 1.8%,1681~1821年,英国人口增长

133%。其中,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1801 年时 915.6 万,1831 年达 1405 万。这种前所未有增长速度被称为

英国“人口革命”。在此期间,英国农牧业得到发展。政府又逐步在全国推行斯品汉姆兰法,此法规定按

人口和物价状况领取救济金,这使儿童实际上成为一种收入的来源,因而刺激了人口出生率增长。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口的增长,反映了英国人口的重心由东南向西北转移。1701 年,西北部人口占人口

的 20.3%,伦敦和南部占 56.5%,到 1831 年,西北部占 28.3%,伦敦和南部 50.1%。就人口的流向看,据统

计,1701 年和 1831 年的人口,农业区,分别是 194.9 万、369万:工商业区,分别是 195.4 万、631.8 万。1750

年城市人口占全国的比例是 1/4,1801 年上升到 33.8%,185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城市人口上升到 50.2%。

人口重心的转移,使原来落后但矿产资源丰富的北部和西北部地区得以开发.这样就形成了分布较广、

各具特色的多个经济发展中心。如,1861 年时,东南部的伦敦人口 280 万,仍居英国首位,其次是西北部

的利物浦人口 44 万、曼彻斯特 36 万,都为棉纺织中心。

一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 18 世纪~19 世纪 30 年代英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说明其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

第6页/共7页

影响。

第7页/共7页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问。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题3 分,共45 分。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两部

分。

单项选择题1:1~13 题,每题3 分,共39 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周人青铜器铭文内容中最有特色、最多见的是“颂扬”。西周中期以后的铭文中曾大量出现臣下对君主

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多见于册命赏赐。但后来,这种因册命赏赐而发的颂扬逐渐消失。材料反

映出周代( )

A. 礼乐制度逐渐消亡 B. 王权由强盛到衰落

C. 青铜铸造业的变迁 D. 敬天保民思想丢失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周代(中国)。根据材料中青铜铭文

的变化可知,西周青铜其中的铭文由中期多臣下对君主的颂扬以及属下对上司的颂扬到晚期因册命赏赐而

发的颂扬逐渐消失,可以反映出西周王权权威逐渐衰落,王的影响力下降,B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礼

乐制,排除A 项;材料强调的是青铜其中铭文的内容,而非青铜业的发展变迁,排除C 项;材料中并未涉

及思想演变,排除D 项,故选B 项。

2. 2002 年出土近3 万枚湘西里耶秦简,涉及秦朝当时政治、经济、邮传等各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都认

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但里耶秦简的记载证明当时不存在“黔中郡”,湘西地区是由“庭郡”

管理的,《汉书》记载亦佐证了这一结论。材料说明( )

A. 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 B. 《汉书》内容更具史料价值

C. 考古成就利于探寻历史真相 D. 秦朝的原有认知不具科学性

【答案】C

【解析】

第1页/共 15页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里耶秦简和《汉书》记载共同证实了秦朝管辖湘西地

区是由“庭郡”管理的,不存在“黔中郡”,否定了人们认为秦朝管辖湘西地区的是“黔中郡”这一看

法,据此说明考古发掘作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更高,且与文献史料互证,有利于寻找历史真相,C 项正

确;“实物史料决定史学研究结论”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 项;《汉书》属于文献史料,是二手史料,相

比秦简,秦简是一手史料,秦简比《汉书》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排除B 项;材料体现的是秦简和《汉

书》记载共同证实了秦朝管辖湘西地区是由“庭郡”管理的,并未涉及对秦朝的原有认知的评判,排除D

项。故选C 项。

3. 下表是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表中数据显示,宋代( )

类别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其中:两浙路

绢 37.39 48.48 23.28

租 税

丝绵 35.55 52.64 21.71

38.06 50.42 25.01

绢 27.11 72.16 30.79

上 供

丝绵 5.12 94.88 68.17

18.32 81.21 26.46

(计量单位:“丝绵”为“万两”,其他为“万匹”)

A. 手工业分工细致 B. 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C. 丝织业技术高超 D. 丝织重心已经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

“宋神宗元丰年间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可知,长江流域的丝织品和丝绵的租税额和上供额均多

于黄河流域,说明此时北宋的丝织业重心已经南移,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丝织业分工细致的相关信息,

排除A 项;材料仅涉及丝绵和丝织品产量的地域分布情况,无法得出农民赋税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B

项;材料未涉及丝织技术水平高低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故选D 项。

4. 元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大明一统志图叙》则称元朝“内立中书

第2页/共 15页

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时人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对此理

解准确的是( )

A. 元代行省具有双重性质 B. 行省本质上是 中央机构

C. 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 D. 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与“内立中书省一,以

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行省制度确实具有双重性

质,既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A 项正确;行省本质上是地方机构,

不是中央机构,排除B 项;中书省直接有效统治范围为“腹里”地区,主要包括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

北等地,“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与史实不符,排除 C 项;“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5. 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内阁大学士刘一燝执奏: “诏等议诛久,无

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结果“帝不得己,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 “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

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魏忠贤一时也无可奈何。材料表明当时( )

A. 内阁成员清廉公正严明 B. 专制集权遭到了严重削弱

C. 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 D.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皇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本题

材料信息可得出宦官魏忠贤借皇帝名义下令免刘朝、田诏死,后因内阁“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

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可见该诏令因违背程序被内阁封还,说明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内阁的

制约,D 项正确;根据材料不能得出内阁成员清廉公正,排除A 项;宦官借皇帝名义下令是皇权强化的表

现,内阁的地位和权势同样来自皇权,不能说明皇权被削弱,排除B 项;材料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

属于社会矛盾,排除C 项。故选D 项。

6. 下表是 1933 年山东地区华商和日商火柴厂主要指标统计,这说明当时山东地区民族工业( )

家数 资本(元) 工人 产量(箱)

华厂 27 1929400 5121 254590

第3页/共 15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