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稳派高三二轮复习验收考试-语文+答案

2024-05-01·12页·4.5 M

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高三二轮复习验收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试卷共8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

我们接受事物的形象用感官,领会事物的关系条理用理智。感官所得的是具体意象,理智所运用的是

抽象概念。一个人在幼稚时代,一个民族在原始时代,运用感官都多于运用理智,具体意象的力量都大于

抽象概念。拿成年人和开化民族说,象仍先于理,知觉仍先于思想。因此,要人明“理”,最好的方法是

让他先认识“象”,所以古人有“象教”的主张。

哲学科学侧重理,文艺侧重象。这当然没有哲学科学不要象、文艺不要理的涵义。理本寓于象,哲学

科学的探求止于理,有时也要依于象;文艺的探求止于象,但也永不能违理。在哲学科学中,理是从水中

提炼出来的盐,可以独立;在文艺中,理是盐所溶解的水,即水即盐,不能分开。文艺是一种“象教”,

它诉诸人类最基本、最原始而也最普遍的感官机能,所以它的力量与影响永远比哲学科学深厚广大。

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如果它是完全抽象的,它就失去文艺的特质而变为哲学科

学。因此,我们写作时就须尽量避免抽象而求具体。“他与士卒同甘苦”是抽象的写法,“他在战场上受

伤,口渴得厉害,卫兵找来一杯水给他喝,他看见旁边躺着一个受伤发热的兵,就把水传过去给那伤兵

喝”,这才是具体的写法。凡是完美的诗、小说或戏剧,里面所写的人物故事和心境,如果抽象地说,都

可以用三言两语总括起来,可是作者却要把它“演”成长篇大作。这并非不知道爱惜笔墨,而是他要把人

物化成有血有肉的人物,把情境化成有声有色的情境,使读者看到如在眼前。从前人作寿序、墓志铭,把

赞扬人的话都堆积起来,一样话在任何场合都拿来应用,千篇一律,毛病就在不具体。你尽管惊叹“那多

么美丽啊!”“人生多么悲哀哟!”“我真爱你!”读者却不稀罕听这种空洞的话,他要你拿出证据来。

文章的作用不外乎说理、言情、叙事、状物四种。事与物本来就是具体的,所以叙事文与状物文比较

容易具体。情感虽有具体的表现,有迹象可寻,但也常苦其游离飘忽,不易捉摸。加以情随境迁,哀乐尽

管大致相同,而个别经历悬殊,这个人的哀乐和那个人的哀乐,这一境的哀乐和另一境的哀乐,终必有微

妙的分别。文学不但要抓住类型,尤其紧要的是抓住个性。在实际中哀可以一哭表现,乐可以一笑表现,

但是在文学作品中,哀只言哭,乐只言笑,就绝不能打动人,因为言哭言笑还是太抽象。要读者深刻感觉

到某人在某境中哀如何哀,乐如何乐,就必须把它所伴的具体情境烘托出来。因此,言情常须假道于叙事

状物。

文学所用的四类材料之中,理最为抽象。它无形无声无臭,只能用理智领悟。理愈高深抽象,就愈难

被一般人了解欣赏。世间有许多高深的思想都埋没在艰晦的文字里,这对于文学与文化都是很大的损失。

有些思想家知道这一点,虽写说理文,也写得和文学作品一样具体。古代的柏拉图和庄子,近代的柏格森

和詹姆斯,都是好例。他们通常用两种方法:一是举例证,拿具体的个别事件说明抽象的普遍原理,有如

律师辩护,博引有关事实,使听者觉其证据确凿可凭;一是多用譬喻,即用类似的具体事物来打比方。

“人相忘乎道术”颇不易懂,“鱼相忘乎江湖”却是众人皆知的,《庄子》多用寓言,寓言多是譬喻。

用譬喻来说理,尽管是最有效的办法,却不是最简截的办法。分明只有一个道理,不直接说出,却要

找一个陪衬把它烘托出来,不免是绕弯子。但是人类心智都要由具体达到抽象,这是无可如何的事。大凡

具体的写法都比抽象的写法较费笔墨,不独譬喻如此。抽象的写法有如记总账,画轮廓,悬牌宣布戏单;

具体的写法有如陈列账上所记的货物,填颜色画出整个形体,生旦净丑穿上全副戏装出台扮演。前者虽简

赅而不免空洞,后者有时须不避繁琐才能生动逼真。文学在能简赅而又生动时,取简赅;在简赅而不能生

动时,则无宁取生动。

要写得具体,也并非堆砌具体意象就可以了事。貌似具体的作品还可以说是太“抽象”,主要是因为

它陈腐、肤泛、空洞。广告商标的图画非无具体意象,可是从艺术眼光看,我们不能说它具体,它千篇一

律,没有个性和生气。作文使用意象,颇非易事。我们脑中积着许多陈腐词藻,一动笔就拥挤上来。一提

到美人就是“沉鱼落雁”,一提到变化无常就是“桑田沧海”。这其实和绘广告商标没有分别。我们所提倡

的“具体”不仅是要用感官接受的意象,而且是要把这种意象通过创造的想象,熔成一种独到的新鲜的境

界或是一个有特殊生命的性格。情境写得像《水浒传》里的武松打虎或《史记》里的鸿门宴,人物写得像

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或曹雪芹的刘姥姥,我们说那才不愧为“具体的”。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所经历的人物

情境还没有那么具体,那么真实。就这一个意义说,我们才承认文艺所创造的世界是理想化的世界。

(摘编自朱光潜《具体与抽象》)

材料二: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

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

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

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

洋缎窄根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

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感官的运用对孩童来说非常重要,但人们成年之后大多运用理智,此时感官也就显得无足轻重。

B.虽然哲学科学和文艺对理和象各有侧重,但不管在哲学科学还是文艺中,理和象都不可偏废。

C.把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事情写成长篇大作,就能够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创设有声有色的情境。

D.材料一最后所说的“理想化的世界”是指,文艺作品中经作者加工展现出来的超尘脱俗的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学教科书中配有插画,教师要重视这些插画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这符合古人“象教”的主张。

B.“少见多怪”是抽象写法,而“见骆驼,言马肿背”是具体写法,它为人们描摹了具体新鲜的情境。

C.理往往高深抽象,但古今中外也有一些思想家通过叙事状物把高深抽象的理写得具体易懂。

D.进行文学创作时,应避免使用套语滥调,因为套语滥调没有个性和生气,难以使作品写得具体。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文学使思想充满肉和血,它比哲学或科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

B.作为小说家,其使命并不在于叙述伟大的事件,而是使细小的事件变得引人入胜。

C.诗言志也,志人人殊,诗亦人人殊,各有天分,各有出笔,如云之行,水之流,未可以格律拘也。

D.文学就像炉中的火一样,我们从人家借得火来,把自己点燃,而后传给别人,为大家所共用。

4.结合材料一,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曹雪芹对王熙凤的刻画栩栩如生,符合材料一中“文艺的表现必定是具体的,诉诸感官的”的观点。

B.曹雪芹以黛玉视角写出了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类似于材料一所说的用具体情境来烘托。

C.曹雪芹对王熙凤服饰、肖像的描写,体现了材料一中“文学在能简赅而又生动时,取简赅”的观点。

D.许多人写作时总是以“沉鱼落雁”来形容美人,而曹雪芹描写王熙凤之美则避免了这种陈腐的写法。

5.材料一阐述了作者对文艺创作尤其是文学创作的看法,其观点是抽象的,但作者却写得非常具体,作

者是如何做到的?请举例简要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 题。

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

毕淑敏

基纬斯特是美国本土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东西长约 5.5 公里,南北宽约 2.5 公里。像一条胖而舒适的

卧蚕,睡在蔚蓝的海中。战争年代,由于基纬斯特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选择到基纬斯特一游,不是因为战争。或者说,也是因为战争——一位擅长描写战争的伟大作家曾

在这里生活过,他就是欧内斯特海明威。

半个多世纪以前,名声初起的海明威,厌倦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于是来到了佛罗里达州的小岛基纬

斯特,这个岛距离美国大陆比距离古巴还要远。地处墨西哥湾和大西洋交汇的水域,岛上长满了红树林、

棕榈、胡椒、椰子、番石榴……天空飞翔着蓝色和白色的海鸟,云彩堆积着,巍峨得好像奇异的山峦。海

水由于深邃和清澈,变得近乎紫色,赤红色的水母遨游着,和天边的霞光呼应,构成了诡异的光柱。岛上

居住着西班牙和古巴的渔民,是早年捕鲸人的后代,民风淳朴。海明威欣喜若狂地说:“这是我到过的地

方中最好的一个。我一点也不留恋大城市的生活。纽约的作家,那都是装在一个瓶子里面的蚯蚓,挤在一

起,我想躲开他们。”

基纬斯特岛的确非常美丽,让人沉醉。但我想不通,在如此妖媚的阳光下,海明威哪里来的心境去描

写流血的战争?我总觉得作品是某种时空的产物,就像野菊花是旷野和秋天的合谋。可能为了迅速纠正我

的谬误,夜里,就让我见识到了一场加勒比海骇人的风暴。暴烈的阴云和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狂雨让我明白

了这里的天空和海洋,可以比拟任何惨烈的战争。海明威在这个小岛上,写下了《永别了,武器》《午后

之死》《胜利者无所获》《非常青山》《有的和没有的》《第五纵队》《西班牙的土地》以及《丧钟为谁而

鸣》的一部分……这些小说,凿成一级级花岗岩阶梯,送海明威到达了不朽的山巅。

海明威来到基纬斯特定居以后,先是住在西蒙通街,后来搬到了怀特理德街 907 号,现在对游人开放

的就是 907 号故居。它坐落在一条短短的安静的小街上。宽大的庭院,一栋白色的二层楼房。绿得不可思

议的树和曲折的小径。走进故居,首先接触到的是无数只猫以豹子般勇敢的身姿,在你脚下乱箭般窜动。

别看这些猫其貌不扬,但它们的血统来自海明威当年豢养过的猫,个个是正牌后裔。它们气定神闲,为所

欲为,赋予海明威故居以勃勃生机。它们大智若愚,对所有的访客不屑一顾,心知肚明自己的祖上才是这

厢真正的主人。

我在海明威的故居内轻轻地呼吸。

这套房子是海明威的第二任妻子波琳的叔父于 1931 年送给波琳的礼物,海明威在这里生活了8 年。

原先是座西班牙风格的古典建筑,年久失修,门槛腐朽,墙皮脱落,房顶和窗户也有很多破损。海明威着

手组织工匠把房子从里到外来了个大改造。

现在看起来,这是一套舒适而井然有序的房子。我原来以为海明威的写作间是阔大的,室内的陈设是

凌乱的。但是,我错了。工作间异常整洁,面积也不算很大。铺着黄色的木质地板,白色书架靠在墙边,

圆形写字台摆在中央,阳光充足得让人想打喷嚏。在介绍海明威的书籍里,写着海明威习惯站着写作,他

常常把打字机放在书架的最上一层。但在海明威的故居中,我看到的打字机还是规规矩矩地放在写字台

上。海明威还有一个我觉得很女性化的小习惯,就是爱收藏小动物玩具。比如铁乌龟,背后插着钥匙的玩

具熊,小猴子和长颈鹿造型的小工艺品……我在一些名人故居看到的经常是名贵的收藏品,显示着主人的

身份。但是,海明威不是这样的,他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大作家的率性。

海明威的庭院里,有一座露天游泳池。出门就是天然浴场的岛屿,从咸水的怀抱里掏出一座淡水游泳

池,即使在今天,也是奢侈。更不消说,海明威是在半个世纪以前,一举完成此项工程。那时,这颗淡绿

色的葡萄,是整座岛上的唯一。

在更衣室和游泳池之间的水泥地上,有一块灰暗的玻璃,落满了尘土。解说员将浮尘拭去,让游客看

到一枚硬币镶嵌在水泥中央。由于年代久远,币面显出苍老的棕绿。这就是那著名的一分钱了。在观光手

册上写着:“海明威曾用两万美元修建这座全岛唯一的淡水游泳池。他说过,要用尽最后一分钱来建造。

他做到了,于是在完工的时候,就把自己的最后一分钱镶嵌在了水泥地上。”

浪漫而奢华的故事。海明威一掷千金为博红颜一笑,有点帅哥的味道。我却多少有些不明白。既然是

求奢华享受,就不要这样捉襟见肘。就算捉襟见肘,也不要公告天下。就算要公告天下,也要做得好看一

些。这枚锈绿的硬币,歪斜着,尴尬着,好像一张肿了的苦脸。

我把自己的想法对解说员谈了。那是一个被热带阳光晒出一身麦黄肤色的青年。他说,自己祖居基纬

斯特,对海明威很了解。

一分钱的真相是这样的。他陷入了沉思。

海明威的妻子波琳执意要建造岛上第一座淡水游泳池。在她,这不但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地位和财

富的象征。海明威出于爱,答应了这个请求。家中当时并非富有,两万美元不是一个小数字,海明威抖空

了钱袋的缝隙,把最后一分钱都榨了出来,才艰难地完成了这座划时代的游泳池。为了表达这份艰窘,海

明威把一枚硬币镶嵌在这里。

海水拍打着珊瑚礁。往事已经湮灭在不息的浪花之中。我不知道在众多的海明威传记当中,还有没有

更权威更确切的说法,关于这一分钱,关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游泳池。

从故居走出,我想,我愿意相信解说员的解释。从依然明亮的瓷砖到早已暗淡的游泳池,我在那座葱

绿的院子里,除了记住了海明威的才华,还感受着他的个性。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不是因为战争。或者说,也是因为战争”这看似矛盾的表述,表明了“我”选择到基纬斯特

岛一游的真正原因。

B.基纬斯特岛对海明威而言意义重大,他在这里远离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创作了许多著名的具有影响

力的作品。

C.“这颗淡绿色的葡萄,是整座岛上的唯一”的意思是,海明威所修建的淡水游泳池在当时是基纬斯特岛

上唯一的淡水游泳池。

D.关于一分钱的真相,“我”愿意相信解说员的解释,是因为“我”不知道在海明威传记中是否还有更权

威更确切的说法。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运用倒叙写了“我”在基纬斯特岛海明威故居的所见所闻所想,娓娓道来,带领读者走进了海明

威丰富的内心世界。

B.文章先写“我”想不通海明威在美丽的环境中怎么会有心境描写残酷的战争,紧接着又回答了这个问

题,行文起伏有致。

C.“我在海明威的故居内轻轻地呼吸”一句,“轻轻地”通过细节描写,写出“我”在海明威故居内举止

的慎微。

D.和一般的山水游记不同,文章并没有把描写基纬斯特岛的自然风光作为重点,这体现了文章选材和立

意方面的独特。

8.文章以“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为题,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5 分)

9.学校文学社要组织一次主题为“海明威——硬汉作家的另一面”的专题讨论会,请你根据这篇文章的

相关内容,拟写一个发言提纲。要求:观点鲜明,并作简要说明。(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使民务于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务于农则朴,朴则

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务于农则重,重则少私议,少私议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务于农则其产

丰,其产丰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

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

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籍田,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

蚕于郊,桑于公田,以力妇教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故敬时爱日,非

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节选自《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则国

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于农;国大民众,不淫于言,则民朴。民朴,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不可

巧取,则奸不生。奸不生,则主不惑。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进则

曲主,退则虑私,所以实其私,然则卖权矣。夫曲主虑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也;卖权,非

忠臣也,而为之者,以逐利也。然则下官之冀迁者皆曰:“我不以货事上而求迁者,必不冀矣,则我焉得

无下动众取货以事上而以求迁乎?”百姓曰:“我疾农,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

安国也。仓虚,主卑,家贫,然则不如索官!”于是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

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

(节选自《商君书农战第三》)

【注】籍田:古代供帝王举行亲耕仪式的田地。农战:农业和军事。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今A民B 求官爵C 皆不以D 农战E 而以巧言F 虚道G 则国H 必无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是,文中指正确的,与《石钟山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的“是”意思不同。

B.劝,文中指劝说、规劝,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劝”意思相同。

C.故,文中指所以、因此,与《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中的“故”意思不同。

D.冀,文中指希望,与李密《陈情表》“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中的“冀”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材料一认为,民众致力于农耕就会家产富足,家产富足就会安土重迁,这有利于国家统治;反之,则

不利于国家统治。

B.材料一认为,天子率诸侯耕种籍田,后妃率妃嫔养蚕采桑,他们身体力行,是为了给民众做表率,引

导民众致力于农事。

C.材料二认为,农业和军事都非常重要,是国家兴盛的保障;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即使国家不缺粮

食,也不会放松农耕。

D.材料二认为,如果为官者曲意逢迎,考虑一己之私利,玩弄权术,就会遭致民众唾弃,民众就会奋起

反抗,危及国家统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4 分)

(2)我疾农,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为上忘生而战,以尊主安国也。(4 分)

14.材料一、材料二都论及培养民众质朴的品性,但用以培养民众质朴品性的方法并不相同,请简要说

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 1516 题。

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

王守仁

怅望沙头成久坐,江洲春树何青青。

烟霞故国虚梦想,风雨客途真惯经。

白璧屡投终自信,朱弦一绝好谁听?

扁舟心事沧浪旧,从与渔人笑独醒。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谪途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春天来临,江边树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诗人以乐景反衬哀情,更增其悲愁之情。

B.诗人以“白璧屡投”写出了自己的处境,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对自己的才能依然自信。

C.尾联化用《屈原列传》中屈原与渔父对话的典故,表明诗人遭贬谪而不气馁的心志。

D.诗歌的语言既典雅又质朴,典雅如“朱弦一绝好谁听”,质朴如“江洲春树何青青”。

16.诗人开篇说“怅望沙头成久坐”,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惆怅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认为,君王“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的原因是:他们取天下时,

“__________________”;成功之后,“__________________”。

(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采用比兴手法,以水流方向的不一来喻指人生穷达各殊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文中常出现“朝”和“夕”二字,或表示时间早晚,或表示时光飞逝,比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自 18 岁离开故乡沈阳,至今已经快 40 年。40 年中,我时常忆起的,是小时候经常“光顾”的沈阳老

城。

我小时候经常在沈阳故宫的庭院里奔跑玩耍,那时候来此的游客寥寥无几,它的历史也不在一个孩童

的理解范围之内。沈阳故宫对那时的我的意义,仅在于大政殿前的巨大庭院可供我纵情奔跑。故宫的庭院

里,寄存了我大量的童年时光。

除了沈阳故宫,中街也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这条街从清代到民国再到新中国都是沈阳的商业中

心,各种店铺应有尽有,像百货店、珠宝店、钟表店、玩具店、茶叶店、点心铺、钱庄、果品行、估衣行

等,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鳞次栉比,仿佛华美的修辞,密集地堆砌。妈妈喜欢逛商店,就拉着我在各种各

样的店铺里穿梭。那时生活贫寒,手头没有余钱,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望洋兴叹,但是能过眼瘾,心

里就很高兴。我不喜欢逛商店,中街最吸引我的去处,是冷食宫。那时的冷食品种就十分丰富,有点像饭

馆,有菜单可以点,对孩子来说无异于天堂。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用括号内的成语替换后,符合原意的一项是(3 分)( )

A.那时候来此的游客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B.各种店铺应有尽有……(无所不包)

C.中西合璧的民国建筑鳞次栉比……(美轮美奂)

D.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只能望洋兴叹……(望尘莫及)

19.把抽象概念当作物来写,是修辞手法拟物的一种表达形式。如文中“故宫的庭院里,寄存了我大量的

童年时光”一句,把“童年时光”当作可以“寄存”的具体物品来写,形象生动。请另选话题,仿照这种

拟物形式另写一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相同,不超过 20 个字。(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春分,是一年中昼夜等长的两天之一。所谓“分”,指昼夜平分。春分之前,夜长于昼;春分之后,

昼长于夜。时入春分,昼日渐长,阳气渐盛,宣示着大地 A ,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人们对“春分”的认识,也蕴含在汉字“春”“分”的形体中。“春”在早期古文字中,主要构件有中

(像草木初生)、木、日与屯(像嫩芽长出地面)。竞相勃发的草木与温暖明朗的太阳,正是春天带给人们

最直观的信息。因此古人造字时,把这些要素都纳入“春”的形体中。小篆将两个“中”并为“舛”(即

“草”)。《说文》:“春,推也。”在阳光的拂照下,草木像被推出来一般,蓬勃生长。楷书的“春”字是隶

变的结果,上半部分笔画粘连变形, B ,彰显着春与太阳的高度联系。“分”是从八、从刀的会意

字,意思是“区分”。春分之“分”,既是对昼夜的平分,也是对凄冷与温暖的区分。 C ,人们就告

别凄冷的冬天,真正步入了温暖的春日。

万象盎然的春分,正是春耕的好时节。春回大地,万物阜盛,农人们忙碌了起来。中国南北各地

多有春分当天送春牛图的习俗。所谓春牛图,是一种绘有黄牛耕田图样的日历。人们将春牛图贴在家

中,摩拳擦掌,期待用春日的耕耘开启一年的收获。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21.“二月惊蛰并春分,耕田种作乱纷纷。”这两句民谣出现在文中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A.B.C.D.

22.下面是小篆中“春”的写法,请根据文段内容,说明小篆中“春”的字形构成及含义。要求:说明顺

序清晰,语言准确简明,不超过 65 个字。(4 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追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追根究底地问”。在现实生活中,“追问”通常产生于得到初步回答

或问题初步解决之后,它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不断求知和探索的过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