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为进一步发挥新时代科普在我国创新发展中的作用,迫切需要构建具有前沿性和科学性的高质量科普体系。新时代
高质量科普的框架体系具有“全周期、多主体、强支撑”的特点,从时间、主体、环境三个维度发力,侧重生态文化、
人才、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撑和相关目标实现。
在时间维度上强调终身科普。法国成人教育学家保罗郎格郎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
结束,而是应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根据科普的分阶段特性,结合终身教育理念,可将身科普体系概括为三个子系统,
即校园科普、社会科普和网络科普。网络科普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并且逐渐成为主流的一种科普方式,是终
身科普体系中最重要、最广泛、最多样的方式。通过构建终身科普体系,保证公众科普的常态化和终身供给。
在主体维度上,强调跨学科、多主体、广覆盖、融产业的特征。就多主体特征而言,新时代科普需要构建政府、企
业、个人协同运营的体系。事实上,政府在坚持科普社会公益事业属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他主体在科普方面的重要作
用。如鼓励企业出资建设科技场馆、展厅设施等,在宣传展示企业科技实力和企业文化的同时,参与和支持科学技术知
识的教育与普及工作。对于个人主体则要调动行业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能动性,鼓励个人在科普领域自由创作、形
成影响。
在环境营造上,需全面完善生态体系,营造文化氛围,储备人才队伍,完善成果转化体系。生态体系上,科普作为
科技创新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信息的传导,并通过改变人的认识层面,促进科技创新。文化氛围上,科普
已经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有专家认为,科普在形式上是一种社会教育活动,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和持
续性,这也赋予了科普文化活动的属性。科普工作要针对这种属性,不失时机地广泛渗透到各种社会活动中,才能形成
规模宏大、富有生机、社会化的大科普。人才队伍上,科研人员是科普链条的前端,也是整个链条里的关键。广大科技
工作者应积极投身科普写作、科普讲座、科普评选等科普活动之中。成果转化上,科技成果科普化可以将科技资源转化
为科普资源,还可以提高公众对科技成果的接受度,使科技成果获得更多技术转移的市场机会。
(摘编自刘润达、胡睿《新时代高质量科普发展体系探讨》)
材料二:
最初,科学家为了分析实验数据而创建可视化形式的图表,在视觉表达的过程中发现科学可视化创作富有惊人的美
感。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科学图像逐渐成为了科学传播的符号阐释载体。借助科学可视化,将艺术符号与科学研究
成果结合,构建与受众之间的感性交流空间。随着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的融合发展,科学可视化不再局限于科研领域,
集合科学、艺术与技术三者的优势,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造出了视觉、听觉及触觉的多感官媒体交互体验。
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湖大学联手合作举办了“交集之域”卓越硕博跨年展览,这是西湖大学第一次举办的大型艺术
展,也是两校研究生首度尝试组队进行的艺术创作展,开放命题和跨界征集造就了不少惊喜之作。艺术与科学的交集之
域,闪耀着智慧与思想碰撞的火花。参展作品“Be Seen”在墙上展示了“生命的一千种可能”,主创团队将或大或小的
“生命”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复述细胞、菌落、神经纤维的模样,这个“皿”空间承载着生命走向成长、丰富、变
异和消失。创作者希望在有限的时空里去表达无限的生命,欢迎观众参与互动去创造他们眼里的“生命”。
科学可视化作为一种新颖的科普表达方式,将科学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传播内容能被受众理解。大众对可视化
的内容感兴趣,因其符合时下人们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美丽化学》系列是近十年来打破传统科普传播形态的新兴影像创
作形式,区别于以往传统的科教式科普纪录片,以短视频的传播方式,将枯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与视觉艺术有机结合,改变
了大众对化学的刻板印象,在唯美的配乐光影中挖掘化学之美,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但如能在视频中呈现更全面
深入的化学原理分析,面向高中生年龄段以上的受众群体,可能会有更好的知识传播效果。
此外,微电影是跨学科融合的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破圈创作的《有机师姐》系列,实现
了科普微电影由硬科普到软科普的内容叙述转变,将化学知识自然地融入到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引导观众理解相关知识,
并了解化学科研人员的生活面貌。这种兼具艺术性和科学性的主动科普模式在近年来难得一见,值得同行们借鉴。
化学科普创作者借助科学可视化,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达到了有效的科学传播效果。因为科普不仅要针对青少
年,更要面对社会大众,所以科普创作者还需要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的需求和认知差异,采用相对应的创作表达方
式和传播方式,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多元化教育的创新模式。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机构重视科普研究和创
作,培养更多具有跨学科思维和研究能力的高端科普人才。
(摘编自何绮婷《化学科普创作的多元化艺术表达》)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时代高质量科普的框架体系具有“全周期、多主体、强支撑”的特点,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科普在我国创新发
展中的作用。
B. 网络科普随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较之校园科普与社会科普,该方式更重要、广泛、多样,正逐渐成为科普
方式的主流。
C.微电影《有机师姐》是数字媒体时代下硬科普的优秀之作,可让观众在理解化学知识时,得到视觉、听觉及触
觉的多重体验。
D.因为科普的受众群体较广泛,科普创作者就要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受众群体的特点,采用相对应的创作表达和传播
方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政府在坚持科普公益性的同时,还必须要求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科普,因此政府在推动科普发展方面作用最
重要。
B.参展作品“Be Seen”是艺术与科学交集之域的惊喜之作,说明离开了艺术化的表达方式,科学之美就难以得到
呈现。
C.当下人们习惯于碎片化阅读,因而对可视化的内容感兴趣,科学可视化未来会成为最主要、最常态的科普方
式。
D.要实现科普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多元化教育的创新模式,就需要大力培养具有跨学科思维和研究能力的高端科
普人才。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如科技部曾举办的“浦江创新论坛”围绕“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展开了深人
讨论。
B.地方科技部门在社区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布置科普宣传展板,广泛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居民群众的科学素
养。
C.多位老科学家积极投身科普活动,通过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云科普”,让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受年轻人喜
爱。
D.高新技术企业开展产品营销,通过产品的不断升级,培育和扩大目标消费群体,在同类竞争中争取更高的市场份
额。
4.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图表中主体维度和时间维度纵横交织构成内圈环境营造构成外圈,内外结合,共同构成了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
展体系。
B.从主体维度可以看出,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主体需要全过程的合作,并且这些主体都要进行终身科普的跨学科
探索。
C.时间维度指向知识的迭代更新,实现从在校学习到踏入社会的全过程科普,保证公众科普的常态化和终身供给。
D.科普生态系统构建、科普文化氛围营造、科普成果转化推进、科普人才体系完善四个方面,成支撑科普良性发
展的整体环境。
5.材料一和材料二围绕科普进行了相关介绍,两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花草诀
聂鑫森
安于山,来是乡下培花育草的花匠,十年前创办了这家私营企业——湘楚花木公司。他脑瓜子活,吃苦耐劳,又是
知花识草的行家里手,在春秋更替中,让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他也成了这个行业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当初租赁
的这一大片荒山野岭,姹紫嫣红,嫩绿鹅黄,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安于山的公司有健全的机构,苗圃部、花木部、营销部、后勤部、接待部、党支部、工会,员工竟达五百之众。总
部是一个竹篱小院,在芳草萋萋的土坪上立着一栋三层青砖小楼,各个部门都有单独的办公室。
在一场大病后,安于山突然有了莫名的疲劳感,他觉得,自己该急流勇退了。好在儿子很听他的调派,先读林学院的
园林系,毕业后老老实实到公司来当普通员工,在苗圃部、花木部、营销部、后勤部各干了两年,为人低调,做事踏
实,还入了党,从上到下赢得了好口碑。
“晓林,爹当总经理已经力不从心了,你来干吧。”
身高体健的儿子连忙说:“爹,我经验不足,您得先扶我上马,再送我一程。”
安于山微微一笑:“你还有话没说出来,担心我‘干政’!放心,我不会。你怎么安排领导人选,怎么开展业务,我一
概不管。”
安晓林大声说:“行!我可以走马上任了。”
令安于山诧异的是,儿子从二月上任后,公司的一切都按原程序运行。新官上任,调换各部门领导人选是个常例,儿子
居然没有任何动作。
安晓林只是在召集各部门领导开会时,说:“我们是花木公司,总部大院里不能不摆放几盆花草,这是脸面啊。你们
每人去挑自己喜欢的一盆花草,花盆外壁贴上写了自己姓名的标签,搁在花架上吧。”
安于山虽不在现场,但早有老部下悄悄打手机告诉了他。他又喜又叹:不调换领导班子,应该是为了大家情绪的稳
定,好;在总部多摆放花草,不过是世俗的面子工程,是不在紧要处做工作,唉。不过,安于山没有当面告诉儿子自己的想
法,尽管还没成家的儿子,隔三岔五都会回家来探望父母。
元旦快到了。每天都是大雪飘飘,寒气砭骨,
安于山屈指算了算,儿子上任十个月了。这十个月的业务报表复印件,儿子总是随意地放在家中客厅的圆桌上,业
务量、利润都是平稳中略有增长。安于山知道当下的市场状况,能这样就很不容易了。
这天晚饭后,安晓林说:“妈,不影响你看电视,我和爹去楼上的小客厅聊天。”
安于山有些意外,他马上说:“好。聊什么?’
“我知道爹一直想问,为什么让各部门领导领养一盆花?’
“对。我想听听你这是什么花草诀?”
楼上的小客厅,墙上挂着几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字画,红木小圆桌上摆着一壶热好的黄酒和两个浅口小瓷碗。
安晓林给瓷碗斟上酒,说:“爹,我敬你,你喝一小口,我全干了!”
安于山说:“黄酒度数低,我也干了。”
两只瓷碗轻轻碰了一下,然后父子两人仰头喝了个底朝天。
“爹,元旦后,我要调整领导班子了,当然,是部分调整。您在位时,一人拉琴一人唱,不设副总经理,我现在要设一个
了。”
“谁?”
“营销部主任古文玉。”
“理由呢?”
“我先说领养花草的事。古文玉当初选了一盆荼蘼花,枝叶长得很鲜活,开花却要到晚春。古诗说‘开到荼蘼花事
了’,它开花时,春天就快结束了;古人又说‘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
“我记得他的年纪,一入夏,就满六十了。”
“对。虽然他快退休了,但这盆花却依旧被侍弄得很好,到暮春时,白色的花开得又多又美。那天,他找我办退休手
续,打算按月领退休金。我说想留用他,原职原薪,他同意了。不过,他不肯要原薪,说只需补全退休工资不足的部分就行
了。然后他又告诉我,要换养一盆晚香玉,白色的有香气的喇叭状花,可以从6 月开到 11 月。他想出了不少营销新招:端
午节前夕,他推介应节的龙船花;阳节快到时,他向老人推介万寿菊;迎接教师节,他和教育局联合举办活动,邀请企业家赞
助,向全市的名、老教师馈赠绿叶红果的万年青,一下子就销售了上千盆!”
“古主任是个人物!但你表姐刘艳,在花木部当主任也有年头了,才四十多岁 .听说她领养的是
月季花,又叫月月红,花开得红艳艳的。”
“爹,你的消息很灵通。不过,为她的花浇水施肥的,是总部大院的一个女清洁工,她自己从来没动过手。表姐常自
夸,她的月季花是艳压群芳的。她还常常不在办公室,听说是逛商场、看电影去了。她也不喜欢到花木部的基地去,谁也
不敢说她,她是‘皇亲国戚’嘛。”
“可她的业绩不错呀。’
“爹在位时,是爹暗中帮忙筹划。我上任后,是我委托苗圃部的主任江天流去安排生产,她仍然受之无愧。江天流只
比我大两岁,上有老母,下有两个孩子,妻子是个小学老师,从不因家事耽误公事。他一明一暗领导着两个部,轻轻松松
的。他领养的是一盆飞燕草,用心又用情,开花时节,淡蓝的花像一只只燕子毫不张扬地衔泥筑巢,很让人感动。”
“表姐毕竟是咱自家人,你要手下留情。”
安晓林给自己倒了一碗酒,咕咚咚喝了下去,然后说:“爹。花木部和苗圃部,是公司发展的主要部门,得用贤人、
能人,表姐必须让位!”
“那让她去干什么?”
“去接待部,不是当主任,是当一般的接待员,得八个小时坐在办公室,接待来访的客户。”
“她要是不愿意去呢?’
“可以回家去逍遥,工资照发。不过,工资不由公司发,由我私人支付。爹如果不同意,我把总经理的宝座奉还。”安
于山说:“我没说不同意 .花木部的主任谁当呢?”
安晓林说:“我建议,把苗圃部、花木部合并成一个部,叫花木苗圃部,由江天流当主任。古文玉当副总经理,兼管营
销部。其他各部门的领导,一概不动。从他们领养的花草上,我认识了他们,这就是我的花草诀。过了元旦,我准备开个大
会,我先从认养花草谈到干部的调换,再谈公司发展的长远计划。”
安于山猛地仰头大笑,说:“儿子,这个花草诀说明你有眼力,也有胆气,好!你怎么认定就怎么干,我不干涉,哈哈。”
楼下忽然传来响亮的叫喊声:“你们快下楼,和我一起到院子里去闻闻梅花香!’
安于山回应一声“好嘞 ”,然后悄声对儿子说:“你妈老来疯啦,召唤我们去踏雪赏梅。她知道我们会谈些什么,她
这么高兴,我也放心了。”
安晓林说:“妈是个明白人!”
(有删改)
6.下列关于“花草诀”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草诀”在文中含有通过花草判断他人生活和工作态度的意思,小说以此为题,饶有兴味。
B.安父对儿子上任后的表现“又喜又叹”,他并未完全理解儿子,为下文揭开“花草诀”蓄势。
C.文中的花草具有象征意蕴,荼蘼花“寂寞开最晚”,象征着古文玉会在退休时得到认可,担当重任。
D.从安母召唤大家踏雪赏梅可知她对儿子的“花草诀”也有所领悟,呼应了结尾的“妈是个明白人”。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中“姹紫嫣红”“嫩绿鹅黄”两个词语,从颜色入手写花木公司的兴旺,直观形象,符合背景设定。
B.句写晓林总是随意地将公司业务报表复印件放在客厅,不作说明,体现出他性情洒脱的个性特点。
C.句省略号处语意未尽,根据后文“又叫月月红,花开得红艳艳的”推测,安于山有提拔表姐之意。
D.句中晓林说话前“咕咚咚”喝酒,既表现此时他想敞开了说的心理,又体现出他对自己原则的坚持。
8.小说第二段介绍安于山的公司,看似闲笔,实则闲笔不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5分)
9.这篇小说选自组文《风雅二题》,“风雅”一词可指人物的举止风度。那么,文中人物的“风雅”体现在哪些方
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卫出公使人问孔子曰:“寡人之任臣,无大小,一一自言问观察之,犹复失人,何故?”答曰:“如君之言,此即所以失之
也。人既难知,非言问所及,观察所尽。且人君之虑者多,多虑则意不精。以不精之意察难知之人,宜其有失也。君未之闻
乎?昔者舜臣尧,官才任士,尧一从之。左右曰:‘人君用士,当自任耳目,而取信于人,无乃不可乎?’尧曰:‘吾之举舜,
已耳目之矣。今舜所举人,吾又耳目之,是则耳目人终无已已也。君苟付可付,则已不劳而贤才不失矣。”
(节选自《孔丛子记义》)
材料二: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
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
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
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廛,无夫里之
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率其子弟,攻其父母,自生民以来,未有
能济者也。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
[注]廛:指公家所建供商人租用的货仓,也指百姓住宅。夫里之布:指夫布和里布。因故不能服徭役者,需出钱
雇役,雇役钱叫作夫布;宅有空地而不种植桑麻,由国家抽取惩罚性的地税,叫作里布。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无敌 A 于天下者 B 天吏也 C 然而 D 不王者 E 未之 F 有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文中指当然,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的“宜”意思相同。
B.苟,文中指如果,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苟”意思相同。
C.比,文中指比较,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比”意思相同。
D.济,文中指成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回答卫出公的使者,人很难被认清,因此君主在选拔任用人才时,不能仅凭个人观察和简单的问答来做决定。
B.孔子举例,在舜帝时期,按照才能授予官职,任用士人,舜都听从尧的选任,说明君主在任用人才时必须信任他们。
C.孟子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齐宣王深入思考如何对待臣民,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和治理建议。
D.孟子回复齐宣王,若尊贤使能、市场免税、关卡不征、农耕不税、居住无额外费用,最终就能成就王道理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人君用士,当自任耳目,而取信于人,无乃不可乎?
(2)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14.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在任用人才方面所持观点的异同。(3分)
石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
[宋]苏轼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浅滩。
清池上几案,碎月落杯盘。
老去怀三友,平生困一箪。
坚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
好去髯卿舍,凭将道眼看。
东坡最后供,霜雪照人寒。
[注]怪石石斛:石斛为草本植物,常生于岩石边。诗人将石斛栽植在怪石之上,赠送友人。鲁元翰:苏轼好友,当时
因事获罪遭贬。下文“髯卿”亦指鲁元翰。道眼:指能洞察一切、辨别真妄的眼力。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写石斛怪石的来历,石斛来自山中岩石,怪石拾于江边浅滩。
B.三、四句一“上”一“落”,写石斛受清水滋养、明月照拂,意境幽雅,用语生动。
C.“一箪”源于《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借典故道出诗人物质生活的清贫。
D.尾句一“寒”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因仕途不顺而心寒意冷的情感。
16.诗人向友人寄送怪石石斛有什么用意?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若在栽种树木时做到“ ”,栽种完成后做到
“ ”,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不会丧失了。
(2)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女子思念男子
的诗句,借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求。
(3)小刚在游览古战场遗迹时,看见战旗飘扬,想到与“旗”有关的军事题材的古诗文,如
“ , ”不禁浮想联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斑纹无处不在。比如老虎、斑马的花纹,瓷器上的裂纹,蛋卵上的斑点,面包上的菌斑。
甚至大地也是有斑纹的。翻耕的犁铧激起一行行土浪,上升到地表的土壤形成整齐而粗大的线条,这些斑纹,是即将
受孕的标记。大大小小几何形的麦田将原野均匀分割,种粒的全部能量转化为垄间破土而出的禾苗;它们将在秋天成熟,连
绵不绝,设下朴素的宴席-握住镰柄的农民融入麦芒闪耀的金光里,积年劳作使他们的掌心磨砺出粗厚的老茧。镰刀的弧光
闪过,庄稼留下短小尖利的根茬--这就是丰收,意味着麦子把茎秆交给刀锋,子实交给牙。
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隐藏起来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空气中隐形的设计者用透
明手指在窗户上描绘出童话般美丽的冰花,我呵气,融化一角冰凌,透过湿润的玻璃遥望那种辽阔的白我知道,看似无痕的
雪地上其实有着细碎的纹饰:觅食禽鸟的小爪痕,拱开冰雪寻找草根的羊和野兔的足迹,还有还乡人凹陷的很快又会被雪
重新填满的脚印。河流冻结,主干和支系组成丰富的叶脉,覆盖在如一片厚重落叶的大地上。然后是等待。冰雪融化,春天
的斑纹将再次浮现,象征秩序,以及新的循环。
18.关于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激”本指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用在此处形容犁铧翻耕的力度。
B. 破土而出”指种子发芽幼苗钻出地面,与“拔地而起”相似,适用对象一致。
C. 闪过”生动地写出了农民收割时动作的娴熟、迅速,体现其内心的愉悦之情。
D. 而”字作为连词,紧承前文,从描写秋天的丰收,转向描写冬天大地的情状。
19.画横线的句子描述了河流从结冰到解冻的过程,其中两处句号的使用颇具匠心。请对此作简要分析。(3 分)
20.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丰收意味着人们割下麦子的茎秆,享用麦子的子实”,表意效果没有原句好,为什么?(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手机解锁、超市支付、银行取款、远程打卡 “刷脸”即可完成。人脸识别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更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比如技术精度不足导致用户身份被假冒,人脸信息的处理、存储、收集等步骤欠缺规范。
于是,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应运而生。科研人员正致力于把它变为一面坚盾,以阻挠随磅礴信息流而来的危机。
人脸活体检测技术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采集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进行识别。首先要判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
人脸,则得出每张脸的大小和各主要面部器官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进三步提取每个人脸中所蕴含的身份特征,将
其与已知的人脸进行比对, A 。
除了能够准确识人,精准判断捕捉到的人脸是真实的也至关重要。人脸识别最大的隐患就是造假者可以使用各种“假
脸”蒙骗系统。近年来,造假者已经不再是利用简单的照片,而是将照片合成带有眨眼、张嘴等动作的视频,看起来惟妙惟
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B 而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将颜色系统图像与三维深度摄像头相结合,算法的准确率可达99.99%
以上,能帮助用户有效甄别造假欺诈行为。目前研究人员仍在持续优化这一技术,以期最大程度上保障公众权利。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分)
22.文中第一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很多同学认为青春应当奋力拼搏,不留遗憾,没有遗憾的青春才完美;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无遗憾不青春,遗憾才是青
年继续前行的动力。
这段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