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24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答案

2024-05-16·19页·1.2 M

毕节市2024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世官制盛行,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军功制和养士制渐成社会

主流。这一变化( )

A. 与诸侯战争的频繁关联较大 B. 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

C. 说明选贤任能获各阶层认可 D. 促进了士族阶层的崛起

2. 《秦律》规定了极为残酷的刑罚,仅死刑的名目就有多种,但对于犯法的官员和地主,《秦律》又展示

出了它的仁慈与宽厚,不仅规定了减轻罪责、逃避制裁的种种条款,还有以钱赎刑等办法帮助他们摆脱法

网。材料表明《秦律》( )

A. 融入了儒家仁政思想 B. 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C. 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 具有轻罪重罚特点

3.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

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 )

A. 体现灵活务实的统治理念 B. 说明唐王朝重视基层治理

C. 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4. 在宋代武将创作的诗词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

捣”“风霆”“断弦离柱”“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这说明( )

A. 军旅生活是宋词主要题材 B. 政治局势影响文学创作

C. 宋代诗词世俗化特征明显 D. 理学兴盛推动文风转变

5. 1684 年,清胡在台湾设府,随后多次组织人员纂修《台湾府志》。如表是《台湾府志》中的部分记载,

从中可以看出( )

《 覆 制 军 台 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

疆经理书》 之众,延表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 安 海 诗 四十年来休养生息,衍沃富饶,顾土著鲜少,火耨草辟,多闽

序》 粤子弟。

《 送 黄 侍 御

台湾鲜土著之民,耕凿流落多闽粤子弟,土广而民杂,至难治

巡 按 台 湾

也。

序》

A. 闽粤台地区社会发展迅速 B. 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传播

C. 闽粤台地区文化交流频繁 D. 人口流动加速台湾开发

6. 1863 年,清廷向各省督抚发出谕旨,要求地方官员学习洋人制造火器之法。1864 年.李鸿章致函总理衙

门说:列强“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稍有衅端,动辄胁制,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由此可知( )

A. 清廷对中西差距有根本认识 B. 练兵制器成为清廷共识

C. 清廷努力寻求国家自强之道 D. 师夷长技方面成就凸显

7. 某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官不经国会;大总统召

集立法院,宣告开会、停会、闭会:设立由大总统任命参政组成的参政院;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

法院行之。该法发布于( )

A.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8. 1947 年 2 月,中共中央下达《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揭示了正在形成的统一战线的特点,并

指出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人员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

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该统一战线的形成( )

A. 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要求 B. 加速了和平民主建国的进程

C. 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顺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

9. 20 世纪 60 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带领下,历

时 30 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 9400 米,地跨 3 个村的“生命渠”,结

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此水利工程的兴修( )

A. 落实了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 B. 贯彻了八字方针的工作要求

C. 得益于基层政府的组织能力 D. 彰显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10. 如表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标准的演变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个大所得税免征标准的 演变情

时间

个人所得税开征,免征额 800

1980 年

2006 年 免征额提高到 1600 元

2008 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 2000 元

2011 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 3500 元

2018 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 5000 元

A. 税收征收标准更加合理 B.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 国家税收制度逐渐完善 D. 国民收入稳步增长

11. 《汉谟拉比法典》第 282 条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

的奴隶,而后主人得割其耳。”第 15、16、17 条规定,凡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的都要处

以死刑。这些规定( )

A. 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B. 满足了亚述帝国的统治需求

C. 体现了法典内容全面且残酷 D. 保留了同态复仇的传统陋习

12. 公元 7 世纪末,新罗人薛聪利用汉字作音符,发明了被称为“吏读”的 朝鲜文字。公元 8—9 世纪时,

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学者吉备真备和空海分别利用汉字的偏旁与草体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从此

日本有了自己的文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朝鲜和日本的文化源头在中国 B. 朝鲜和日本的制度建设效仿中国

C. 中华文化传承具有鲜明地域性 D. 中华文化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发展

13. 如表是英国茶叶进口统计表,据表可推知,当时英国( )

时间(年) 进口(单位:磅) 年均进口(单位:磅)

1664—1684 5697 271

1685—1704 517988 25889.4

1705—1724 6494196 324709.8

1725—1744 22769047 1138452.35

1745—1759 35766760 2384450.7

A. 茶叶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B. 在世界茶叶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

C. 茶叶消费群体日益壮大 D. 生产方式因茶叶贸易而发生改变

14. 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在 1881 年的 “谕告”中指出,工人因工伤事故、伤残和年老而出现经济困难时有

权得到政府的救济。帝国政府于 1883 年颁布《疾病保险法》,1884 年实行《医疗保险法》和《工伤事故保

险法》,1889 年又出台《养老和伤残保险法》。与上述举措直接相关的是( )

A. 工人运动发展 B. 民主政治建立 C. 完成国家统一 D. 贫富差距扩大

15. 1905—1908 年间,印度爆发了一场以抵制英国货、提倡国货为主要内容的司瓦德西运动。运动期间,

英国布、英国烟被堆放在街上焚烧示众,收入微薄的下层群众宁肯多花钱买国产布,也不穿廉价的洋布。

该运动( )

A. 表明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 有助于印度民族工业的 发展

C. 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D. 继承了甘地土布运动的精神

16. 1972 年,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签署了《关于限制反导弹系统条约》和《关于限制进攻性武器的某些措

施的临时协定》。1987 年,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签署了《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 年,

美苏又签订了《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这反映出美苏两国( )

A. 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B. 意识形态分歧减弱

C. 力图避免军事对抗 D. 存在利益的一致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个小题,共 52 分。

17.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贵州建省以后,明朝政府在采取各种措施重点培养和教育土司子弟之外,还大力创办社学,发

展初等教育。自永乐以后,明廷严督贵州各属长官司于衙门附近及少数民族聚居区创办社学,令少数民族

蒙童入学,读书习礼、接受儒学文化。明朝统治者为普及社学教育,一再提高社学的社会地位。明英宗正

统元年(1436 年)规定,社学中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各级儒学校学习,语令社学中“有俊秀向学者,许

补儒学生员”把社学与府、州、县儒学在学制上衔接起来,调动了地方创办社学和民间子弟踊跃入学的积

极性。弘治十七年(1504 年),再次重申,要求全国各地抓紧创办社学,是年;“令府、州、县建立社学,

选择明师,民间幼童十五岁以下者送入读书”.在中央政府的三令五申下,贵州出现大办社学的热潮。自弘

治年间贵州按察使钱钺带头创办社学以后,各级地方官吏、社会贤达及民间有识之士纷纷出资也出力创办

社学。据明代贵州各地方志书记载,明政府在各府州县治地、土司辖区与土流并治地区广泛设立的社学约

有 200 所。未见于记载者肯定还有很多,可见当时社学的发达。

——摘编自张羽琼《贵州古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贵州社学教育发展的作用。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品货币经济刺激下欧洲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享有许多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独立阶

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既不像农民那样被束缚于土地,又不像骑士与教士那样受传统与教规的制约,

这些都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社会现金流增多刺激下的社会世俗化和娱

乐化转向,则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流行和兴盛提供了外部条件。市民体育在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

承和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地摒弃了骑士体育和民俗活动中的宗教规则。于是,市民们在城市有限的环境中

进行了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

——摘编自王梓宇等《中古盛期欧洲城镇化背景下市民体育之兴盛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14 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欧洲体育复苏的大门,接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

社会变革推动着人们身体观和体育观的解放,从而为体育的复兴扫清了道路;同时,市民阶层体育需求的

增长和绅士阶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着体育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宏大的社会因素和体育自身

的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进程。体育事业的现代转型反作用于城市发展,

最终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摘编自张爱红等《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盛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1940 年,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奋斗,旨在建立一个新中国,包括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

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942 年 5 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

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

1944 年 10 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

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

1945 年,毛泽东又在党的七大强调,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包括着民族文化

的灾难。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1949 年 9 月,毛泽东在杜论《六评白皮书》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

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

完结了。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革命文化的意义,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文明兴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

兴。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

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鳞后诞生的

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文明

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

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

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毕节市 2024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时期,世官制盛行,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春秋战国时期,尚贤思想兴起,军功制和养士制渐成社会

主流。这一变化( )

A. 与诸侯战争的频繁关联较大 B. 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发展

C. 说明选贤任能获各阶层认可 D. 促进了士族阶层的崛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西周和春秋

战国时期。根据材料,西周时期的世官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军功制和养士制变化,有利于打破贵族对官职

的垄断,推动官僚政治的发展,B 项正确;选官制度和战争关系不大,排除项;“各阶层”过于绝对,排

除项;材料和士阶层崛起无关,排除项。故选项。

2. 《秦律》规定了极为残酷的刑罚,仅死刑的名目就有多种,但对于犯法的官员和地主,《秦律》又展示

出了它的仁慈与宽厚,不仅规定了减轻罪责、逃避制裁的种种条款,还有以钱赎刑等办法帮助他们摆脱法

网。材料表明《秦律》( )

A. 融入了儒家仁政思想 B. 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C. 带有浓厚的阶级色彩 D. 具有轻罪重罚特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朝时期。根据材料

“对于犯法的官员和地主,《秦律》又展示出了它的仁慈与宽厚,不仅规定了减轻罪责、逃避制裁的种种

条款,还有以钱赎刑等办法帮助他们摆脱法网”可知,《秦律》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封建基础,维护统一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经济制度,维护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政治压迫。“犯法的官员和地主”具有减

轻罪责、逃避制裁的办法,说明《秦律》是封建地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C 项正确;《秦律》以先秦法

家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以重刑主义为其指导思想,规定了殊多种类的犯罪和相当严酷的刑罚,并未融入

儒家的仁政思想,排除 A 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 B 项;《秦律》具有轻罪重罚的特

点,与题意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3.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

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羁縻府州制度的确立( )

A. 体现灵活务实的统治理念 B. 说明唐王朝重视基层治理

C. 有效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 实现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为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羁縻府、

都护府等制度,有效地加强了对中央集权,体现灵活务实的统治理念,A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对少数民

族的管理,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 B 项;加强君主专制主要是指加强皇权与削弱相权,与材料不符,排除

C 项;材料只说明对边疆民族的管理,并未涉及少数民族的变化,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4. 在宋代武将创作的诗词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长驱”“直

捣”“风霆”“断弦离柱”“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这说明( )

A. 军旅生活是宋词主要题材 B. 政治局势影响文学创作

C. 宋代诗词世俗化特征明显 D. 理学兴盛推动文风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宋代武将创作的诗词中,经常出现‘龙虎’‘宝剑’‘血’等军事意象,常连用

‘长驱’‘直捣’‘风霆’‘断弦离柱’‘铁骑’等气势雄壮的词语以彰显其豪情壮志”,这与当时宋朝积贫积弱,军事

上处于劣势有关,说明政治局势影响文学创作,B 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到宋代诗词,不能说明军旅生活是

宋词主要题材,排除 A 项;材料中只涉及宋代武将创作的诗词,不能说明宋代诗词世俗化特征明显,排除

C 项;材料中未涉及理学兴盛推动文风转变,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1684 年,清胡在台湾设府,随后多次组织人员纂修《台湾府志》。如表是《台湾府志》中的部分记载,

从中可以看出( )

《 覆 制 军 台 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余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

疆经理书》 之众,延表二千余里,糖谷之利甲天下。

《 安 海 诗 四十年来休养生息,衍沃富饶,顾土著鲜少,火耨草辟,多闽

序》 粤子弟。

《 送 黄 侍 御

台湾鲜土著之民,耕凿流落多闽粤子弟,土广而民杂,至难治

巡 按 台 湾

也。

序》

A. 闽粤台地区社会发展迅速 B. 人口迁移促进文化传播

C. 闽粤台地区文化交流频繁 D. 人口流动加速台湾开发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684 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朝于 1684 年在台湾设府,闽粤地区的人前

往台湾并对台湾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因此人口流动加速台湾开发,D 项正确;材料强调台湾地区经济发

展是由于闽粤地区人口的流入,没有涉及闽粤地区社会发展迅速,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人口迁移促进文

化传播,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闽粤台地区文化交流频繁,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6. 1863 年,清廷向各省督抚发出谕旨,要求地方官员学习洋人制造火器之法。1864 年.李鸿章致函总理衙

门说:列强“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稍有衅端,动辄胁制,中国一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

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由此可知( )

A. 清廷对中西差距有根本认识 B. 练兵制器成为清廷共识

C. 清廷努力寻求国家自强之道 D. 师夷长技方面成就凸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 世纪 60 年代(中国)。据材料“列强藐视中国,非可以口舌争,稍有衅端,动辄胁制,中国一

无足恃,未可轻言抵御,则须以求洋法习洋器为自立张本”可知,李鸿章认为列强藐视中国,中国要自

强,必须学习西方技术,这说明清廷努力追求国家自强之法,C 项正确;材料强调清廷努力寻求国家自强

之道,是通过学习西方技术,没有体现清廷对中西差距有根本认识,排除 A 项;“练兵制器成为清廷共识”

说法错误,排除 B 项;材料并未体现师夷长技方面的成就,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某法规定,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任免文武职官不经国会;大总统召

集立法院,宣告开会、停会、闭会:设立由大总统任命参政组成的参政院;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

法院行之。该法发布于( )

A. 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总统统领一切,说明此时是袁世凯统治下的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B 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主张三权分立,总统权力受到限制,排除 A 项;材料讲述的

是袁世凯统治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属于蒋介石统治,排除 C 项;1924——1927

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又叫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与材料所述时间不一致,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8. 1947 年 2 月,中共中央下达《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揭示了正在形成的统一战线的特点,并

指出这个统一战线的组成人员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

子、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该统一战线的形成( )

A. 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要求 B. 加速了和平民主建国的进程

C. 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顺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47 年(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指示中提到的统一战线组成人员来看,它确实涵盖了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多个阶层,这与新民主主义理论所倡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

理念相吻合,A 项正确;1947 年,中国正处于内战阶段,而非和平建国阶段,排除 B 项;在解放战争基本

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才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 C 项;此时是解放战争时期,不是民族战争时期,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 20 世纪 60 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民在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的带领下,历

时 30 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 9400 米,地跨 3 个村的“生命渠”,结

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此水利工程的兴修( )

A. 落实了三线建设的战略部署 B. 贯彻了八字方针的工作要求

C. 得益于基层政府的组织能力 D. 彰显了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答案】D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