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届中国中学生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题2 试卷+答题卡+答案

2024-06-18·10页·2.6 M

38化学竞赛初赛模拟试题分享 2

第 1 题(17 分,占 11%)水钠锰矿

将 5.50 g 高锰酸钾溶于 100 ml 超纯水中,从中取出 10 ml 溶液,往其中加入 1.8 ml 1 g/ml

的 Mn(NO3)2、3.9 ml 15.2 mol/L 的 KOH 和 21.2 ml 超纯水,在 110下微波水热反应可制得

A(反应 1)。研究发现,形成 A 的过程如下:反应初期先得到一种白色固体 B,B 和高锰

酸钾迅速反应得到绿色溶液 C 和浅红色固体 D(反应 2);然后 B 继续和 C 反应,产生更多

的 D,且溶液逐渐转化为蓝色溶液 E(反应 3);最后蓝色溶液 E 和 D 反应,逐渐转化为黑

褐色的固体 A(反应 4)。

A 是一种被称为水钠锰矿的物质,其理想结构为分立的层状结构。每一个分立的层中,

氧原子形成两层密置层,锰填入所有的八面体空隙,分立的层之间可填入钾离子。已知 A

中 Mn(III):Mn(IV)=1:1。

1-1 写出 A~E 的化学式。

A: KMn2O4 B: Mn(OH)2 C: K2MnO4 D: MnO(OH) E: K3MnO4

(5 分,各 1 分)

1-2 请写出反应 2~反应 4 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并基于反应历程写出总反应方程式(反应 1)。

+ - - 3-

反应 1:4K + 6Mn(OH)2 + 3MnO4 + 4OH 4KMn2O4 + MnO4 + 8H2O

- - 2-

反应 2:Mn(OH)2 + MnO4 + OH MnO(OH) + MnO4 + H2O

2- - 3-

反应 3:Mn(OH)2 + MnO4 + OH MnO(OH) + MnO4 + H2O

3- + -

反应 4:3MnO(OH) + MnO4 + 2K 2KMn2O4 + OH + H2O

(8 分,各 2 分)

1-3 该反应要求体系有足够的碱性,若碱性不足,则 D 与 B 将以 2:1 发生副反应,产生稳

定的黑色固体 F。请写出 F 的化学式。

F: Mn3O4(2 分)

第 2 题(11 分,占 8%)分子容器

受自然界中酶优异催化性能的启发,人们构建了具有明确空腔和活性位点的“分子容器”,

并用于催化独特的化学转化。在这种人工容器中,特别是协调驱动的组装金属有机笼

(MOCs),由于其容纳客体分子和实现化学转化的能力而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基于其相

对刚性的中心腔,研究人员提供了一种仿生的方法来模拟酶袋和活性位点的环境。

2-1 我们以 Zn-1 的合成为例:

2-1-1 已知 Zn-1 的结构中含有 14 个 Zn2+,且 Zn2+有两种化学环境,每种化学环境的 Zn2+

有着不同的配位数,但均为 Zn2+的常见配位数。已知 Zn-1 的结构具有很高的对称性,画出

Zn-1 的结构示意图(配体可作适当简化)。

第 1 页 共 11 页

(4 分)

2-1-2 已知 Zn-1 可以将如下小分子吸收进入空腔,答出 Zn-1 与小分子之间存在的作用力。

Zn-1 内部存在疏水空腔,与小分子存在很强的疏水作用,且小分子中的氮原子可以与 Zn2+

配位,故易被吸入。(2 分,每点 1 分)

2-2 类似的,分子容器 X 可以催化酰基转移反应的进行,首先小分子被吸入空腔,再按照特

定的排列方式互相接触并且反应,形成中间体 A,随后反应得到产物,最终脱离空腔。

2-2-1 为什么空腔中小分子能够采取特定的排列方式?采取特定排列方式为什么能够使反

应更容易进行?

因为小分子中的氮原子可以与 Cu 配位,使得分子垂直于铜所在平面。采取特定排列方式能

够减少反应所需的活化熵,使反应位点更易互相接触。(2 分)

2-2-2 画出反应的关键中间体 A(须体现分子容器的作用,结构可作适当简化)。

(3 分,若中间体为质子转移后的结构仅得 1 分)

第 2 页 共 11 页

第 3 题(13 分,占 9%)羽蛇神

矿石 A 在世界各地储量较为丰富,并广泛作为宝石流通。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像曾

使用 A 作眼睛,而来自墨西哥的 Aztec 人则使用 A 创作出具代表性的双头蛇,以象征其信

奉的羽蛇神 Quetzalcoatl。

在干燥地区,富含 M1 的地下水与含磷,M2 的矿物质发生作用,则可以生成矿石 A。

动态空气气氛条件下,利用热重-差热分析(TGDSC)可知,A 在 200C 至 300C 失重 8.86%,

在 300C 至 550C 继续失重 8.86%。红外光谱(IR)以及 X-射线衍射(XRD)的信息表明,

第二步失重以后结构也被破坏,进入非晶相,而在 1100C 左右结晶出 M2 的简单磷酸盐 B。

若 A 中的磷元素全部以 B 的形式结晶出,则析出物质占总质量的 59.97%。整个过程,体系

由蓝绿逐渐变成黄色以及棕褐色。

已知 M1 是过渡金属,在 A 中的质量分数为 7.81%。M2 是短周期金属元素。A 是一种

碱式磷酸盐。题中所有百分数均为相对于 A 的质量分数,且 A 中各原子系数均为正整数。

3-1 通过计算分析,推断 M1 和 M2 的元素符号。

200C 至 300C 失重易知为 H2O。而两次失重质量百分数相同,表明失去相同数量的

H2O。

第二次失重后结构被破坏,暗示第一步失去的是结晶 H2O,而题中给出 A 为碱式磷酸

盐,故失去的是 OH 中的 H2O。

B 是短周期金属的简单磷酸盐,且 n(P):n(H2O)为整数比。分别假设 M2 为 Li、Na、

Be、Mg、Al仅当 M2 为 Al 时符合题意。且 n(P):n(结晶 H2O)=1(3 分)

分别假设结晶水的数量为 1,2,3...,因为(M1)=7.81%,所以 M(M1)总=M(结晶 H2O)

8.86% 7.81%仅当存在 4 个结晶水时,M(M1)=63.5,对应为 Cu。(3 分)

3-2 根据你第一问的推断,直接写出 A 的化学式。

3- -

由上问,A 中存在 1 个 Cu,4 个 PO4 ,4 个结晶 H2O,8 个 OH 以及至少 4 个 Al,尚

不明确是否还有其它元素。

利用质量分数可知,A 的摩尔质量为 813.4g/mol,减去上述已知物种后 M=53.9g/mol

恰为两个 Al,结合化合价,Cu 为+2 价,Al 为+3 价,与条件自洽,因此推断合理。

所以 A:CuAl6(OH)8(PO4)44H2O(5 分)

3-3 结合离子颜色的相关知识,简要解释为什么 A 常显蓝色。并据此指出 Fe3+掺杂对颜色的

影响。

因为铜离子发生 d-d 跃迁,产生蓝色。(1 分)Fe3+掺杂后为绿色。(1 分)

第 4 题(18 分,占 12%)热重分析

某绿色含水盐物 A 在氧气氛围中热重分析如下:

A 在 333K 时失重 19.44%生成 B, B 在 393K 时失重 19.44%生成 C, C 在 563K 时失

重 3.60%生成 D,D 在 823K 失重 28.80%生成 E,之后恒重。此金属的一种复盐因有较强还

原性被广泛用于分析化学。

4-1 请推出 A-F 化学式

A:FeSO47H2O B: FeSO44H2O C: FeSO4H2O D:Fe2O(SO4)2 E: Fe2O3 (各 2 分)

4-2 写出生成 E 的化学方程式。

Fe2O(SO4)2=Fe2O3+2SO2+O2(2 分)

然而在进行热重反应时若增加水的分压会有一些有趣的产物生成。在大于 563K 时,B 会失

重 24.58%(相对于 B)生成 F,继续升高温度 F 会转化为 D。

4-3 通过计算写出 F 的化学式以及生成 F 的方程式

F: Fe(OH)SO4 方程式为 4FeSO44H2O+O2 = 4Fe(OH)SO4+14H2O (各 2 分)

第 3 页 共 11 页

4-4 写出升高温度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2Fe(OH)SO4=Fe2O(SO4)2+H2O(2 分)

第 5 题(16 分,占 11%)简单的晶体

已知某晶体的晶胞参数 a = 6.960 ,c = 7.083 ,此时晶胞沿不同方向的投影图如下,

其中图 2 为沿 c 轴投影图,图 3 为沿 a 轴投影图,图中小球大小并不代表实际粒子大小,其

中深色大球代表 A,深色小球代表 B,浅色小球代表 C,其中 A1 的坐标为(0.5, 0, 0.074),

B1 的坐标为(0.313, 0.347, 0.165)

图 1 图 2 图 3

5-1 请写出该晶体的化学式

A3CB4 (1 分)

5-2 请问 A, B, C 分别有多少种化学环境?

A:2 种 B:1 种 C:1 种 (各 1 分,共 3 分)

5-3 该晶体属于什么晶系?什么点阵?结构基元是什么?具体的特征对称元素是什么?

四方晶系,简单四方,2A3CB4,四重反轴 (各 0.5 分,共 2 分)

5-4 请问 A, C 原子的 B 配位数分别是多少?B 的 A 配位数是多少?B 的 C 配位数是多少?

(配位数仅考虑最短距离)

A:4 C:4 (各 0.5 分,共 1 分)

B 的 A 配位数:3 B 的 C 配位数:1 (各 0.5 分,共 1 分)

5-5 请求出与上下底面的 C 距离最近的所有 B 的坐标。

(0.653, 0.313, 0.835),(0.347, 0.687, 0.835),(0.687, 0.653, 0.165),(0.313, 0.347, 0.165)

(各 0.5 分,共 2 分)

5-6 请求出所有 A 的坐标。

(0.000, 0.000, 0.000),(0.500, 0.500, 0.500),(0.000, 0.500, 0.926)

(0.500, 0.000, 0.574),(0.000, 0.500, 0.426),(0.500, 0.000, 0.074)

(各 0.5 分,共 3 分)

5-7 已知该晶体仅由短周期元素构成,其在电池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密度 ,

请结合其晶体结构特点,通过计算推导出该晶体的化学式。 3

= 2.209 g/cm

23 2 30

2.209 6.022+ 10 3- 696.0 708.3 10

根据晶体结=构可以看=出该晶体为 A 和 CB4 组成的,而这些元素均为短= 周22期8.2元g素/m,o结l 合价态

2

可知 A 可能为 Li 或 Na,B 可能为 O 或 S,C 为 P

再结合分子量可知该晶体为 Na3PS4

(算出分子量 1 分,推出化学式 2 分,共 3 分,没有过程不得分)

第 4 页 共 11 页

第 6 题(20 分,占 13%)NO 的还原及光诱导转化

-

含硼吡唑配体 X 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可简写为 HBpz3 。利用 X 作为反应配体,可以

实现 NO 的还原及光诱导转化。将[Ru2(CH3COO)4Cl]与 K[HBpz3]按 1:2 的比例溶于 30 ml

未除水的甲醇,室温下搅拌 12 小时(反应 1),于 95%的乙醇中重结晶,分离得到 A 的晶

体,A 中的金属离子为八面体配位,且仅有一种价态,Ru 的质量分数为 26.52%,O 的质量

分数为 10.49%。将 A 与过量的吡唑和过量的 LiOH 在乙醇中回流 27 小时可以得到 B(反应

2),B 中金属离子仍为八面体配位,Ru 的质量分数为 25.98%。

A 也可以由[Ru(MeCO2)(HBpz3)(CH3CN)2]与氧气反应制得(反应 3)。一定条件下 B 可

以发生如下转化(已知 E 为 H2O):

6-1 请标出 X 作为配体时参与配位的原子。

(2 分)

6-2 画出 A, B, C, D, E, F 的结构。

A: B:

CDEF: (各 2 分)

6-3 请写出 A, B, C, D 的电子组态(均用 dn 的方式表示)

AB 为 d5, CD 为 d6 (各 1 分)

6-4 写出制备 A, B 的三个反应方程式,并写出 B 转化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

2[Ru2(AcO)4Cl]+4K[HBpz3]+4H2O=2[Ru2(AcO)2O(HBpz3)2]+2KOAc+2HOAc+2KCl+H2

[Ru2(CH3COO)2O(HBpz3)2]+2C3N2H4+2LiOH=[Ru2(pz)2O(HBpz3)2]+2LiOAc+2H2O

4[Ru(MeCO2)(HBpz3)(CH3CN)2]+O2=[Ru2(CH3COO)2O(HBpz3)2]+8CH3CN

+

2NO+2H +2e=N2O+H2O(各 1 分)

第 5 页 共 11 页

第 7 题(18 分,占 13%)基础概念

7-1 请比较以下两个化合物羰基氢的酸性强弱,并解释为什么?

A B

对于开链体系的 A,烯醇负离子的构象中,至少有一个位置会产生 1,3-烯丙基张力。削弱了

负离子的稳定性。(1 分)

而 B 中不存在此种排斥,故 B 的阴离子稳定。(1 分)

严格来说,A 的底物中 Me 的位置不固定,而一部分构象电离后会产生新的 1,3-烯丙基张力。

故电离不利,且存在异头效应与 1,3-烯丙基张力的竞争。

若解释为 N 的孤对电子对烯醇负共轭稳定,结论为 A 酸性强不给分,原因一方面是碳负成

分,另一方面是显著的 1,3-烯丙基张力。

答 A 中有构象存在孤对与碳负排斥,可考虑得 1 分友情分。

7-2 如下烯烃发生硼氢化-氧化过程,在不同温度下会得到不同的产物,请结合机理解释。

因为烯烃的硼氢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在反应的初期,硼与位阻较小的双键碳结合得到

如下中间产物。

低温下主要得到此产物,若进一步用过氧化氢氧化则得到如下产物。

(1 分)

温度较高时,上述中间产物会发生硼氢化的逆反应,此时可以得到部分如下的烯烃

(1 分)

此烯烃再经过硼氢化,可得到 C-B 键移位的产物

反复多次,则可得到硼在端位的产物,此时用过氧化氢氧化,则得到如下产物

(1 分)

第 6 页 共 11 页

7-3 已知取代环丙烷易通过电开环机理发生重排。

7-3-1 请问 2电开环在加热条件下是顺旋还是对旋?

对旋 (1 分)

7-3-2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一个关键中间体。

(1 分)

7-3-3 根据以上反应,请比较下列物质溶剂解反应的速率,并解释为什么。

A B

B 更快,因为 B 向外顺旋开环能够让三元环的碳碳键电子进入 C-O 键的反键轨道,甲

基之间可以避开排斥,有利于反应的进行。(1 分)而 A 若想让三元环的碳碳键电子进入 C-O

键的反键轨道则需要甲基向内顺旋,存在较大排斥,故不利。(1 分)

7-4 请画出以下反应的两个关键中间体,并解释产物中双键的顺反构型

(各 1 分)

TMS 在构象变化过程中倾向于以最快的方式与碳正离子的 p 轨道形成超共轭效应,如

此形成的双键构型如产物所示。(1 分)

第 8 题(19 分,占 11%)NHC 与 Stetter 反应(本题不要求立体化学)

NHC 是一类具有亲核性的卡宾,在有机合成和配位化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催化

安息香缩合。

第 7 页 共 11 页

8-1 请问 NHC 为单线态卡宾还是三线态卡宾?请结合共振式说明为什么 NHC 作为卡宾却

具有亲核性?

单线态卡宾。(1 分) (1 分)

从共振式可以看出 NHC 存在 芳香体系,N 带有正的形式电荷,而 C 带有负的形式电

荷,其缺电子性得到了很好的稳定。6 而碳的 sp2 杂化轨道上的孤对电子具有亲核性。(1 分)

5

8-2 NHC 可以催化 Stetter 反应,请写出以下反应的三个关键中间体。

(各 2 分,其它质子转移的形态也得分)

8-3 Stetter 反应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衍生,用于合成一些杂环分子

8-3-1 该反应还生成一种小分子副产物,请问可能是什么?

甲醛或水,任意一个即可(1 分)

8-3-2 请写出该反应的关键中间体。

(各 1 分,其它质子转移的形态也得分)

8-4 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如下反应的产物 A 与 B(X 可以理解为一种 Lewis 酸,已知 A

中仅含两个六元环)。

第 8 页 共 11 页

A: B:

(各 2 分)

第 9 题(16 分,占 12%)氮插入反应

后期官能化的快速发展,使有机合成的结构多样性得以提升,避免了从衍生物库从头合

成的耗时。2021 年报道的“氮删除”反应实现了在分子骨架中移除 1 个 N 原子的过程。而在

2022 年 9 月,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很巧的是,其也是 2023 年 55th IChO 的主办方)的研

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氮插入”反应,实现了吲哚环烯向喹咛环系的高效转化。

9-1 从 TBDPS 保护的吲哚出发,历经三个带正电的关键中间体,可以高产率得到喹唑啉。

试根据提示,画出中间体的结构。(已知 H2NCO2NH4 与 PIFA 首先以 1:2 发生反应,再与

+ +

底物作用;A 的化学式为 C30H30N2SiI,且 A 中存在 I=N 双键; B 中存在三元环与 I=N 双键;

且 B+到 C+发生了扩环反应。)

A+: B+: C+: (各 2 分)

9-2 实验表明,N 上的保护基对于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保护基,不仅无法高产率地

获得产物,甚至会引起底物骨架的碎裂。而这一切归因于 D 的生成。试画出 D (C8H6N2)的

结构。

D: (2 分)

9-3 该方法合成的喹唑啉结构,是许多医药,农用品分子中的重要结构单元,有广泛的应用

前景。依照反应模式,画出以下产物的结构。

第 9 页 共 11 页

E: F:

(各 2 分)

9-4 当底物存在更多并环结构时,产物会不同。

已知:G 仍为并环结构但 H 中存在桥环。生成 G 和 H 的过程中均历经了与 A+相似的中间

体。思考反应机理,画出 G, H 的结构。(H 的化学式为 C14H18N2O)

G: H: (各 2 分)

第 10 页 共 11 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