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下图为“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
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 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 B. 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
C. 人口仅在小城镇间流动 D. 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
2. 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
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 B. C. D.
甘肃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实现区域
的协调发展,甘肃将全省划分为 3 个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图 1)。
图 2 示意 2021 年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关联关系图(节点的大小表示在网络关系中的重要程度,节点间线的
长度和粗细表示联系的频繁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1页/共 7页
3. 甲、乙、丙分别表示( )
A. 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B. 城镇化发展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
C. 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
D.
4. 关于甘肃省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陇中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最小
陇东南地区碳中和压力最大
河西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县域间碳排放网络空间联系弱
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紧密度由中小县域向周边县域递减
A. B. C. D.
5. 关于城关区的发展方向,下列规划合理的是( )
第 2页/共 7页
A. 积极推进农创产业及新型农业发展
B. 积极创新推动低碳试点,发挥低碳引领导向
C.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
D.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风和水是干旱地区的两种主要作用力。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一级支流,自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流域地处极端干旱区,以流动沙丘为主。西辽河为辽河南支主流,自西向东穿过科尔沁沙地,流域地处半
干旱地区,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沙丘景观丰富度反映风沙地貌景观的多样性。下图示意和田河和西
辽河流域沙丘景观丰富度随距河道凝篱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距河道近的地方沙丘景观丰富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沙丘发育经历了( )
A. 冬季的流水侵蚀和夏季的流水沉积交替作用
B. 冬季的风力沉积和夏季的流水沉积交替作用
C. 冬季的风力侵蚀和夏季的风力沉积交替作用
D. 冬季的风力沉积和夏季的流水侵蚀交替作用
7. 两条河流对沙丘类型也具有影响,具体表现在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 )
西辽河流域固定沙丘比例增加西辽河流域流动沙丘比例增加
和田河流域流动沙丘比例减小和田河流域固定沙丘比例减小
A. B. C. D.
受全球变暖影响,季节性冻土变化明显。甘肃陇东地区位于黄土高原腹地,黄土层平均厚度超过 100m,
多季节性冻土。下图为甘肃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及最低气温变化特征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 3页/共 7页
8. 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发育与最低气温的关系是( )
A. 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B. 基本呈正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C. 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D. 基本呈负相关,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
9. 受全球变暖影响,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 )
A. 冻结厚度变厚 B. 冻结时间推迟 C. 消融时间推迟 D. 冻结期延长
10. 陇东地区季节性冻土诱发的地质灾害多发于( )
A. 1112 月 B. 12 月 C. 34 月 D. 67 月
地名是区域文化在地表的凝结与保留。沅江流域是黔东南、湘西地区通往长江的重要通道,主要交通
线有沅江干支流航道、湘黔古道、湘川古道,其地名见证了流域演变的历史。下图示意沅江区域地名用字
类型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1. 交通运输线路为( )
第 4页/共 7页
A. 沅江干流航道 B. 沅江支流航道 C. 湘川古道 D. 湘黔古道
与乙处相比,甲处( )
12.
A. 地势崎岖 B. 降水丰富 C. 河流交汇 D. 土壤贫瘠
13. 研究发现甲处聚落地名稳定性强,这主要是因为( )
区位条件好,经济波动较小 地形闭塞,受外界影响小
A. B.
C. 运输需求大,交通线路密集 D. 人口稠密,地方意识薄弱
冀东沿海地区一年四季均有海陆风。下图为“不同时节冀东地区海风深入陆地的位置示意图”。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
14. 以下天气系统影响该地时,较易观测到海陆风的是( )
A. 准静止锋 B. 温带气旋 C. 强冷锋 D. 弱高压
15. 海风深入甲位置的时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下列四图为 6 月秦皇岛 2、8、14 与 20 时的近五年海陆风风向频率图,其中代表 14 时的是( )
A. B.
C. D.
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
第 5页/共 7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干旱半干旱区,由于生物和非生物过程共同作用,会导致冠下土壤养分的差异。土壤养分逐渐流向
冠肉,造成冠肉土壤养分显著高于冠外,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一种养分汇集现象,称为冠下“肥岛效应”。
融雪漏斗是指积雪在消融时,先从植物的主干周围融化,并以植物主干为核心,形成不规则的漏斗状融洞。
融雪漏斗的形成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关,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壤的保温能力也随之提高。图 2
示意新疆艾比湖(图 1)湿地中某胡杨的林冠地表形状,图 3 示意该胡杨融雪漏斗地表形状(单位:cm)。
(1)指出胡杨林下融雪漏斗距离树干较近的方位并说明原因。
(2)简述早春季节,融雪漏斗的形成对胡杨树主干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
(3)分析艾比湖湿地胡杨林冠下“肥岛效应”形成的原理。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产业可细分为基础层、技术层和应
用层等环节。基础层是支撑人工智能应用的前提,包括专用芯片和软硬件开发制造等;技术层依托基础层
进行识别与机器学习;应用层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在不同场景的应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人工智能
产业集聚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涌现和集聚的热点区域。下图示意 2020 年长
三角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核密度强度(数值越大,表示单位面积内企业数量越多)。
第 6页/共 7页
(1)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涌现和集聚的热点区域,推测其主要原因。
(2)概括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总体分布特征。
(3)指出长三角地区,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在产业集聚中心数量和集聚规模方面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4)为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逐年来,全球变暖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还导
致了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通常把大气中二氧
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
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下图分别示意北极局部
地区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 7页/共 7页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 2025 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地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时量 75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下图为“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
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的
1. 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 特点是( )
A. 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 B. 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
C. 人口仅在小城镇间流动 D. 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
2. 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 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
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A. B. C. D.
【答案】1. D 2. C
【解析】
【1 题详解】
由题图可知,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A 错误;多核心阶段出现次级引力范
围,说明在多核心阶段,由于受到次级城市的吸引,人口除了向核心城市迁移外,还向次级城市迁移,与
第 1页/共 15页
主要向核心城市迁移的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迁移的范围、规模更大,B 错误;在多核心阶段,人
口迁移既存在小城镇向核心城市的迁移,也存在向中心城市的迁移,C 错误;在多核心阶段,经济发展水
平较高,人口迁移的规模大、迁移通道较多,使得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D 正确。故选 D。
【2 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使得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减少了人口向核心城
市迁移的数量,这有效疏导了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因此正确;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由题图可知,核心城市主要迁移至次级城市,而非小
城镇及农村迁移,故不会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所以错误,AB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方
向的改变不会影响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因此错误;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技术、
产业等要素的迁移,有利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因此正确,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点睛】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主要原
因是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自然化倾向的追求、大城市工业向外寻找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以及交通和信息
技术的发达。
甘肃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规范国土空间开发,实现区域
的协调发展,甘肃将全省划分为 3 个主体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图 1)。
图 2 示意 2021 年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关联关系图(节点的大小表示在网络关系中的重要程度,节点间线的
长度和粗细表示联系的频繁程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 2页/共 15页
3. 甲、乙、丙分别表示( )
A. 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
B. 城镇化发展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
C. 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
D. 重点生态功能区、城镇化发展区、农产品主产区
4. 关于甘肃省碳排放的说法,正确的是( )
陇中地区的碳排放强度最小
陇东南地区碳中和压力最大
河西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县域间碳排放网络空间联系弱
县域碳排放网络空间紧密度由中小县域向周边县域递减
A. B. C. D.
5. 关于城关区的发展方向,下列规划合理的是( )
A. 积极推进农创产业及新型农业发展
B. 积极创新推动低碳试点,发挥低碳引领导向
C. 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
D. 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停止高耗能产业的发展
【答案】3. A 4. D 5. B
【解析】
【3 题详解】
由材料“甘肃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可知,甘肃西部地区(河西地
区)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图例丙),根据选项,只有 A 正确,排除 BCD。故选 A。
第 3页/共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