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一)-生物试题

2024-10-04·11页·791.4 K

生物学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5月,我国军事科学院医学研究院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篇论文,证实左T8-T13背根神经节的痛觉感受神经沿着血管广泛分布于脾脏,通过CGRP-CALCRL/RAMP1轴延伸到B细胞区并向其传递信号,进而促进体液免疫应答和宿主防御。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受到刺激到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B.B细胞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在胸腺中成熟C.B细胞分泌的抗体是一种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D.该项研究提供了一种通过靶向激活痛觉神经来增强人体免疫能力的有效方法2.免疫衰老与肿瘤恶性演进发展关系密切,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有许多相关的新发现。NET(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由组蛋白、抗菌蛋白和DNA组成,该结构本是中性粒细胞用来应对病原体感染的网状结构,但衰老的中性粒细胞释放NET,可以与肿瘤细胞结合,协助肿瘤细胞免受免疫攻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中性粒细胞应对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功能中的免疫防御B.肿瘤细胞分泌的NET可能为自己提供了非常适合附着和生长的微环境,有助于促进迁移、侵袭C.NET由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D.放疗、化疗方法可诱导癌细胞突变成正常细胞,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3.某同学在进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绘制了如图1所示曲线,但他忘记标记温度数值。根据图示曲线分析,甲、乙、丙三组实验对应温度的数值大小不可能为图1A.乙>丙>甲B.甲>乙>丙C.丙>乙>甲D.丙>甲>乙4.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为信号肽序列,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新生肽与SRP结合后,停止蛋白质的合成。DP(SRP的受体)是存在于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引导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信号肽假说。为探究SRP、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某科研团队分离出胰岛B细胞中的相关物质或结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实验,胰岛素合成加工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2编码前胰岛素原的mRNAXSRP内质网高尔基体实验产物1组++---Y2组+++--合成信号肽后,很快就停止延伸3组++++-Z4组+++++胰岛素注:mRNA可以指导合成相关蛋白,“+”表示有,“-”表示没有。A.SRP受体缺陷的细胞无法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B.表格中X、Y和Z分别是核糖体、信号肽序列和胰岛素原C.游离核糖体和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无法相互转换D.据2组、3组的结果可知,结合了信号肽序列的SRP与内质网上的DP识别后,肽链的延伸才会继续5.光合产物蔗糖从叶肉细胞到SE-CC的运输(图3甲)可以分为3个阶段:叶肉细胞中的蔗糖通过胞间连丝运输到韧皮薄壁细胞;韧皮薄壁细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单向载体W顺浓度梯度转运到SE—CC附近的细胞外空间(包括细胞壁)中;蔗糖从细胞外空间进入SE—CC中,如图乙所示。SE-CC的质膜上有“蔗糖-H+共运输载体”(SU载体),SU载体与H+泵相伴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3A.蔗糖经W载体由韧皮薄壁细胞运输到细胞外空间的方式属于易化扩散B.胞间连丝既可作为物质运输的通道,也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C.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叶片,蔗糖进入SE-CC的速率不受影响D.用SU载体抑制剂处理SE-CC后,细胞外空间pH下降6.1894年,科学家提出了“锁钥”学说,认为酶具有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结构。1958年,又有科学家提出“诱导契合”学说,认为在与底物结合之前,酶的空间结构不完全与底物互补,在底物的作用下,可诱导酶出现与底物相结合的互补空间结构,继而完成酶促反应。为验证上述两种学说,科研人员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S酶)进行研究。S酶可催化两种结构不同的底物CTH和CU,且与两者结合的催化中心位置相同,研究结果如图4所示(图中SCTH表示催化CTH反应后的S酶,SCU表示催化CU反应后的S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图4A.S酶可催化CTH和CU,但催化CU的活性更高B.实验结果支持“诱导契合”学说,S酶结合中心的结构发生变化一般不会断裂肽键C.若增加SCU+CU组,与图甲曲线相比,反应产物相对量的最大值不变D.图乙中曲线没有变化的原因可能是SCTH出现空间结构的固化7.面对极端的环境变化,生物种群若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在遗传上发生适应性的改变,这称为“进化拯救”。图5为某种群由温和环境转变为胁迫环境过程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圆圈中不同形状的点表示种群中不同个体的表型,点的个数表示种群数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图5A.种群A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是同一物种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B.由种群A演变为种群B的过程中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C.若种群B的数量少于维持种群延续的最小数量,则种群B可能灭绝D.由种群C演变为种群D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发生了突变8.Ca2+泵是一种跨膜蛋白,分布在动植物细胞质膜、线粒体内膜、肌肉细胞肌质网膜及植物叶绿体膜等膜结构上,Ca2+泵实质是Ca2+激活的ATP酶,每水解一个ATP转运两个Ca2+到细胞外,形成Ca2+浓度梯度。当细胞外Ca2+浓度增高时,使阈电位(阈电位是能触发动作电位引起兴奋的临界膜电位值)升高;细胞外Ca2+浓度降低时,可使阈电位下降,向静息电位水平靠近。如图6所示,阈电位比静息电位高,任何刺激只要能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去极化上升到阈电位,便能触发动作电位,引起兴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6A.由于Ca2+泵的存在,保证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Ca2+浓度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B.阈电位属于动作电位的一种,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C.当细胞处于动作电位峰值时,细胞内的Na+浓度大于胞外的Na+浓度D.胞外Ca2+浓度增加时,阈电位与静息电位差值的绝对值变大,使神经兴奋性降低9.“淀粉一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当植物根尖处于竖直状态时,根尖不弯曲,根尖处于水平状态时,根尖弯向地面生长。科学家利用玉米幼苗的根尖进行实验,建立了如图7所示的模型以解释相关现象的作用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注:箭头粗细代表含量不同图7A.根冠处IAA的来源包括自身合成和其他部分合成后运输而来B.根冠处IAA向伸长区运输会使伸长区细胞的体积发生变化C.根尖水平放置时,平衡石中的淀粉体将重力信号转变为IAA的合成信号D.根尖处于垂直状态时,IAA可通过主动运输由根尖的根冠向伸长区运输10.植物入侵后存在两种途径,如图8甲所示。薇甘菊是世界公认的恶性杂草之一,它对邻近的植物具有强烈的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而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的现象),使其他植物死亡而成为单一优势种。研究者利用薇甘菊挥发油处理不同植物,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图8A.入侵植物不一定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B.薇甘菊最可能通过途径II影响当地生态系统C.薇甘菊挥发油对不同作物的影响表现为抑制D.薇甘菊入侵后可能导致当地群落发生次生演替11.科学研究者利用某细菌合成赖氨酸的途径如图9所示,当苏氨酸和赖氨酸二者的含量在细胞内积累过多时会抑制酶a的活性,使赖氨酸的合成量减少;当这两种氨基酸含量降低时,酶a的活性恢复,合成量又可以提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9A.上述酶a活性的调节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B.利用人工诱变选育高活性酶c的菌种可以大量生产苏氨酸C.利用蛋白质工程原理提高赖氨酸产量的最合理方式是改造酶e的结构D.用一定手段增大该菌种细胞膜的通透性,可能提高赖氨酸的生产量12.干扰素(W)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图10甲、乙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为使目的基因连接方向正确,对W基因和质粒都分别用两种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然后拼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10A.选用HindIII和BamHI切割质粒B.选用BamHI和Sau3AI切割含W基因的DNA片段C.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选择引物A和引物DD.若受体细胞表现出X抗生素抗性和Y抗生素抗性,表明重组质粒成功导入受体细胞13.韭菜植株的叶形宽叶和窄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灰霉病的抗性受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研究小组用纯合的宽叶抗病、窄叶不抗病韭菜进行正反交实验,结果F1全为宽叶不抗病个体,F1的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宽叶抗病、宽叶不抗病、窄叶不抗病个体数量比约为1:2:1,F1及F2的每种性状中均雌雄各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与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B.基因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C.只考虑叶形和灰霉病抗性基因,若不发生变异,则一个F1个体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D.若F2中出现窄叶抗病个体,则可能是配子形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互换14.微RNA(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图11表示线虫细胞中微RNA(lin-4)调控基因lin-14表达的相关作用机制,最终微RNA(lin-4)与mRNA形成双链,从而使翻译被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图11A.过程A和B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过程B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a向bC.图中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只有A、B、CD.lin-4基因只在线虫体内特定组织中表达,说明基因的表达具有选择性15.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对洋葱根尖进行一定时间的处理后,制成装片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得到下表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药物浓度有丝分(mol/L)裂指数(%)处理时间(d)0520501003天9.95.85.34.82.35天9.54.63.22.01.5说明: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A.光镜下可以看到根尖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B.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可以比较各分裂时期时长C.对照组有丝分裂指数低于10%,主要原因是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比分裂期长D.药物X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DNA分子的复制来降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1分)重庆城口、巫溪盛产蕙兰,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野外调查发现,蕙兰一般分布在海拔7003000米,透光率55%85%的荫蔽林下。科研人员以蕙兰成年盆栽植株为材料,通过黑色尼龙网遮阴设置不同透光率(10%、20%、55%和100%自然光照),处理四个月后测定蕙兰的相关指标,结果如下表所示。透光率光饱和点/molm-2-s-1光补偿点/mol.m-2s-1净光合速率/molm2-s-1气孔导度/molm-2-s-1胞间CO2浓度/mol。mol-1叶绿素总量/mgg-1株高/cm最大叶长/cm10%5372.581.250.043541.72152.5820%5423.313.850.062951.515.255.7755%4473.872.650.022000.9813.673.87100%4075.771.670.032650.48123.31注:光饱和点是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光补偿点是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所需的光照强度。(1)与10%透光率相比,20%透光率的净光合速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增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表分析,20%透光率下气孔导度增大,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反而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3)测定10%透光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时,应控制___(答出两点即可)等外界因素相同且适宜,并设置不同的___测定净光合速率,绘制相关曲线。(4)由表可知,光补偿点随着透光率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主要原因是随着透光率的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表中数据不足以说明20%透光率下蕙兰的生长效果最好,在该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实验,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7.(10分)群落交错区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如图12甲所示,该区域内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均增加。图乙圆圈处为放养的山鸡,养殖人员通过增加边缘长度和过渡区域面积的方法来提高山鸡的产量和品质。回答下列问题:图12(1)大耳鼠以草籽或作物种子为食,其同化的能量除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以外还可用于_____。欲比较草地、庄稼一草地交错区、庄稼三个区域的大耳鼠的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2)过度放牧可能导致草地逐渐荒漠化,出现草地一荒漠交错区。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群落层面的问题。群落交错区的植被变化,可作为气候变化的预警,当森林一草原交错区的草本植物越来越占优势时,说明气候越趋于_____(填“干旱”或“湿润”)。(3)现存在一种害虫,对灌木和森林均会造成损害,但对灌木一森林交错区的影响比灌木群落的影响较低,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4)为了提高山鸡的产量,养殖人员最好将山鸡放养在图乙中_______(填序号)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8.(11分)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面的受体PD-1结合,能抑制CTL的免疫活性,导致肿瘤免疫逃逸,如图13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3(1)恶性肿瘤细胞容易扩散的原因是_____。与正常组织细胞相比,人癌细胞中的核糖体数量会___________。(2)PD-1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为了阻断如图13所示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可以研发与癌细胞的_________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作为治疗肿瘤的药物,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达到治疗的目的,称为免疫检查点疗法。(3)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研究者以肿瘤模型小鼠为材料,开展免疫检查点疗法与化疗的联合治疗研究,部分结果如图14甲、乙所示。图14据图分析,___________疗法的治疗效果最佳,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19.(12分)图15I表示利用番茄2n=24植株培育新品种的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5(1)与途径1相比,途径2培育新品种的优点是_________。途径2和途径3的培养过程都利用了_________技术,品种B和C杂交后代的体细胞中有_______条染色体。(2)经途径4获得了一株高产番茄,对其DNA序列进行检测后发现,基因S的一个碱基缺失,导致S蛋白无法合成。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II所示,碱基出现缺失的是_____(填“a链”或“b链”)。(3)为了获得稳定高产的番茄植株,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A、B、E导入到染色体上,三种基因都表达才表现为高产,否则为低产。其中存在图III所示甲、乙两个植株,二者杂交,子一代中高产:低产=_______。另有一株导入A、B、E三个基因的高产植株丙,欲探究A、B、E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让该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请写出预测结果及结论:若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则该转基因植株的A、B、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若子一代全为低产,则该转基因植株的基因A、B、E位于_____(填“一对”“两对”或“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若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则该转基因植株的基因A、B、E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有两个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高产:低产=1:7,则该转基因植株的基因A、B、E位于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20.(11分)某科研小组发现某种植物(M)耐盐碱,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另一种植物(N)高产氰化物,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科研小组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对培育耐盐碱高产氰化物植物进行了课题立项,研究思路如图16(序号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6(1)图中过程常用_________去除细胞壁。甲细胞通过过程得到愈伤组织,该过程所用培养基除了加入基本的营养物质外,还需添加一定比例的_______。通过PCR技术发现,甲细胞含有耐盐碱基因,而部分愈伤组织细胞中没有检测到耐盐碱基因,从细胞分裂时基因分配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2)对处理后的M、N两种原生质体分别制成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液,进行密度检测并等比例混合后,用PEG诱导融合。如果融合时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一定时间后混合细胞悬液中的原生质体最多有_____种。当原生质体融合到一定程度时,在混合悬液中加入过量的培养液可以阻止原生质体融合,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需要移栽到___的环境中才可以筛选出目的植株。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