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3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清华简《傅说之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
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其中篇有“故我先王灭夏”之句。这可以说明
A. 春秋之世东西二大国无不信禹为古之帝王,且先汤而有天下
B. 夏代是周人代商过程中,为了构建自己的合法性,杜撰而来
C. 河南洛阳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是夏文化的遗存
D. 夏代在商时期已存在于商人的历史观念中
2. 周公吸取商朝亡国的教训,认为“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强调谨慎用刑,
提出“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主张,是中国历史上“德法共治”之首倡。下
列各项中符合这一主张的儒家观点是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C.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D.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3. 从孔子时代起,多数哲学家都是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而法家是
先秦最后的主要的一家,对于这种历史观,却是鲜明的例外。这种观念的变化对法
家而言,它
A. 反映了东周时期的社会转型
B. 确立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C. 彰显了厚古薄今的思想特质
D. 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制度基础
4. 学者王莲常论称:始皇帝散纵而成一统,立制以仪百王,虽享国日浅,而后之称
皇称帝者,皆阳斥而实阴祖之,莫能外也。其善者,则犹肖子肖孙;其不善者,则
不肖之子若孙也,则谓其未尝亡可也。该学者意在强调秦朝
A,统一天下的历史功绩 B.二世而亡的惨痛教训
C.称帝建制的深远影响 D.阳儒阴法的统治策略
io月日号i式题弟1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5.下表为西汉皇帝扶助弱势群体次数统计表:
皇帝 在为期间颁布的扶助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诏令的次数
汉文帝 2次
汉景帝 1次
汉武帝 8次
汉昭帝 1次
汉宣帝 9次
汉元帝 7次
汉成帝 4次
汉哀帝 1次
汉平帝 1次
据上表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A. 西汉庶民阶层十分重视社会福利政策及其宣传
B. 西汉统治者以抚弱加强了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
C. 抚弱诏令颁布次数越多意味着在位皇帝越贤明
D. 抚弱诏令体现了西汉时期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
6. 三国时期,孙吴有支谦、康僧会等人专门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他们在东汉末年
支娄迦谶译的《般若道行品经》的基础上,译出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经》,译文
模仿《老子》、《庄子》的文体。据此推知
A.佛教自东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 B.三国时期佛教在孙吴发展最快
C.佛教己经在中国社会广泛普及 D.佛教传播时吸收中国本土思想
7. 唐代租庸调法规定:一年中每一个丁口向国家缴纳租粟两石;随乡土所产纳调绢
6. 7米,绵150克;不产丝的地方,纳布8. 3米,麻1.5公斤,每丁还要服徭役20
日,闰月加2日,加纳绢(布)代役,每日折绢约1米(布3尺7寸5分),称庸。
政府如额外加役,15日免调,30日租调全免。额外加役不超过30日。据此推知,
唐代租庸调制
A.混淆了役期及以庸代役的办法 B.使农民有较少的时间从事生产
C.其存在的前提是有大量自耕农 D.保证了唐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
8. 文天祥认为:“宋惩五季之乱,削藩镇,建郡邑,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
亦以寝弱,故敌至一州则一州破,至i县则1县残,中原陆沉,痛悔何及。其意
在强调宋代
A.加强集权削弱了地方战力 B.借鉴教训维护了政权稳定
C,崇文抑武导致了国家败亡 D.因循保守降低了行政效率
'页共5页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9. 南宋周去非所著《岭外代答》…书记载了三四十个海外国家的特产及方位,南末
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成书时间比《岭外代答》略迟一些,记载了海外/i. IJL个国
家。南宋人海外知识激增的直接原因包括
海港繁荣理学兴起舶商增多外贸扩大
A. B.
C. D.
10. 以下文字为某朝大臣对其君主的谏言:
大臣甲:不可,上都(京)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大臣乙: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义之所,郎主可迁都。北番上都,黄沙之
地,非帝居也。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朝君主”最终采纳了大臣甲的谏言
B. “某朝”迁都是北京成为王朝都城之始
C. “某朝”迁都与地理环境因素完全无关
D. “某朝”征伐最终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11. 唐宋以前的大运河以中原为中心,呈多枝形发展,而元明清运河的南北向线性布
局仅仅是将北京和基本经济区江南连接到了一起,这表明该时期的大运河
A. 调剂了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
B. 呈现出东西互通的运输格局
C. 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进程
D. 折射出维护统治的设计导向
12. 在古代中国,冕旅的数量是区分贵贱尊卑的重要标志,它与佩戴者的身份和地位
紧密相关。明世宗在不更改冕廉数量的同时对冕服制度做了较大修改,形成了明代
冕服的最终款式,一直延续到明末。其款式对冕的规定中有“冠为圆匡,冒以乌纱,
上为桐木质^板”等文字。以下复原的明朝服饰图,从左至右序号依次为,-
其中最接近明后期皇帝冕服的是
A. B. C. D.
10 I] )] 号试题第2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13. 16世纪无锡巨商邹望身故之后,两个儿子为争夺财产连年诉讼,争执不休,邹氏
家族也因此分为两派,终于落得百万家产“断送衙门”的下场。清代有人分析说,
这是邹望二个儿子未好好读书,不明事理所致。另一商人华麟祥,则“捆载而归,
训二子读书”。这表明在明清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重农抑商观念牢固
C.商人存在改业趋向 D.四民秩序等级森严
14. 咸丰七年,曾国藩向清文宗奕泞申诉:“臣前后所奉援鄂、援皖、筹备船炮、肃
渭江面诸谕,皆系接奉廷寄,未经明降谕旨。外间时有讥议,或谓臣系自请出任,
不应支领官饷;或谓臣未奉明诏,不应称'钦差'字样。”曾国藩主要是在抱怨
A.机密的廷寄制度 B.落后的船炮装备
C.推诿的官僚作风 D.内江的太平天国
15. 《点石斋画报》是近代上海出版的一种带有很强新闻色彩的画报,如下图即为其
中的一张画报,其标题是《基隆惩寇》,描述的是发生于1884年的一则战事。下图
左上角的文字中有这样的叙述:“上命刘省三爵帅驰防台湾……法以索费不遂,遽
于十五日朝八点钟寇犯斯土。经刘爵帅饬台湾镇章总戎率队由后包抄,毙寇百数十
名,生擒酋目一名,夺获法炮四尊,旗帜帐篷等物甚多。余俱逃入兵船退出海口……
设非我圣朝大度包容,则欲其靡有孑遗,直指顾之间事耳。螳臂当车,殆哉岌岌乎!”
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才寺-
A.图中战事发生时台湾尚未建省 B.文中的“刘爵帅”即刘铭传
C.战事中的中国指挥官部署得当 D.文字作者叙述清晰议论中肯
16.西方经济学家沃森提出 “后发劣势”的分析框架,即缺乏制度改造的技术模仿固
然会让后发国家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但极容易让这些地方产生莫名其妙的“制度优
越感”,为后续发展留下巨大隐患。这一分析框架可以用来分析以下哪两则历史概
念之间的联系
A.闭关自守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D.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页共5页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17. 钱耕森指出,慈禧太后在内忧外患面前,大清国的屡屡失败再三地教训了她,为
『维护皇权,她必须始终依靠矢忠于她的顽固派与保守派。但在领导权以外的各项
事业中,则必须依靠新人去办,因为原有的老臣勋旧虽有忠心,但却无办事能力,
于事无补。而新的人才,旧办法是培养不出来的,只有改用新办法。这一观点可以
用来解释慈禧
A.囚禁光绪皇帝的理由 B. “招抚”义和团的初衷
C.保留京师大学堂的原因 D.铲除义和团的思虑
18. 倾向革命的宋教仁加入中国同盟会,在1908年前后写成《间岛问题》一书,揭
露日本人对中国东三省领土的觊觎。但其不急于出版,而是托人转交给清廷军机大
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宋教仁这一做法可用来说明
A.日本侵略东北蓄谋己久 B,清廷立宪影响革命意识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 D.改良道路可以挽救国家
19. 一战期间,日本宣布对德作战,进攻青岛,德国在青岛修筑了防止敌人从海上袭
击的炮台,但日军没有像德国设想的那样从海上进攻,而是绕到芝果,从龙口登陆,
由陆路向青岛推进。下列史实能对日军确定上述进军路线直接构成历史解释的是
A.黄海海战 B.旅顺大屠杀 C.威海卫战役 D.德国强占胶州湾
20. 据统计,中国面粉的进出口贸易从1915年开始由大量入超变为出超,1915-1921
年年均出超量为100多万担,远销到英国、俄国及南洋各国。这一变化
A.使官僚资本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 B.未受到国际金融和物价变动的影响
C.与此起彼伏的反帝爱国运动相关 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
21. 林纾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右翼。他认为:“知腊丁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亦
自有其不宜废者。吾识其理,乃不能道其所以然,此则嗜古者之痼也。”这一认识
说明林纾
A.反对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没有正视传统文化的价值
C.否认了民族语言的承续性 D.缺乏对西方文化史的了解
22. 金冲及认为,五四运动被认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五四爱国运动。广
义的是指从1915年开始的初期新文化运动到192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就广义
的五四运动来说,可分为前后一脉相承而性质并不相同的两个阶段,1919年的五四
爱国运动可以成为“两个阶段”的分水岭。对五四运动上述两个阶段论述合理的有
第一阶段的初期新文化运动,指导思想仍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
第二阶段,原先的进步思想界发生分化,马克思主义逐步在先进知识分子中成为
主流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第…阶段中的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进入第二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A. B. C. D.
io IJ H号试题笫3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23.下表为毛泽东大事年表(1924-1927)(部分)
1924 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
1925 年 10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2月5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1926 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5月至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 年 在武汉参加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由此可知当时毛泽东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发展农民运动宣传革命思想
影响了国民党意识形态宣传
承担“训政”的责任和义务
A.
B.
C. (5
D.
24. 谢觉哉写道:“井冈山啊!你是个灯塔,照亮着亿万人民前进的道路……井冈山
啊!你又是一颗珍珠,你蕴蓄着无穷的财富……井冈山啊!祝贺你以前是中国的第
一山,今后永远是中国的第一山。”谢觉哉认为井冈山是“中国第一山”是基于井
为 ijj
农村革命根据地首创意义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首创意义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坚定信念、矢志不移、依靠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价值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价值
A. B. C. D.
25.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一位参会人员在做报告时,
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包括
国民党反动派军事力量过于强大,还有帝国主义经济援助和军事顾问的帮助;
中央苏区物质条件不好;
白区反帝反蒋运动没有显著进步;
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和游击战争薄弱;
各苏区相互配合不够紧密。
其中是主要原因。该报告的观点
页共5页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A.挽救了中共、红军和中国革命 B.有利于解决军事以及组织问题
C.堪称实事求是,比较全面系统 D.认为失败原因主要是客观原因
26. 《群众》周刊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创办的唯一党刊。1937年
12月周刊创刊号发表社论痛斥民族失败主义,呼吁广大民众与之斗争。1938年4
月,周刊刊文指出,中国面对的敌人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加倍细心,战
战兢兢的踏着实地,握住胜利的原因,巩固胜利的基础。这反映出此时《群众》周
刊
A.质疑“中国必亡论” B.支持“中国速胜论”
C.深受毛泽东《论持久战》演讲启发 D.对抗战前途具有理性认识
27. 日本帝国主义曾炮制出“中国社会停滞论”等所谓的史学理论。对此,马克思主
义史学家进行了坚决的批判。吕振羽撰写了《关于中国社会史的诸问题》,李达发
表了《中国发展迟滞的原因》,吴泽发表了《中国社会历史是“停滞”、“倒退”
的吗?》,华岗发表了《评侵略主义的中国历史观》等等,这表明
A. 文化抗战是全面抗战的重要方面
B. 日本帝国主义重视历史学术研究
C.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观点完全一致
D. 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包围中
28. 1942年1月8日,英国伦敦《每日电讯报》发表社论称:“日军猛攻长沙,己
被中国军队击退,功绩之大,自不待言”“籍此远东阴雾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云彩
确见光彩夺目”。1月15 0,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长沙一役或为对日战
争的转折点,日军假如占领长沙,即可获一军略胜利,故华军此次大捷,重要性不
可漠视。”以上材料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A.标志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B,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积极影响
C.日军轻敌冒进是其失败主因 D.激发了国内外舆论高度评价
29.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将山地作为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首选,但也不放弃平原根
据地。对山地或平原的利用或改造,都可以促进自身军事目的的实现。山地和平原
并不是互相割裂,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这表明
A. 山地地形优势有利于降低日军现代化武器的威力
B. 可以用地道战等方式改变平原地形劣势
C. 中共善用地形特点推动根据地发展
D. 游击战从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
30. 学者胡素珊认为,国民党从抗I」战争中获得的民族主义者的信赖和累积的声望,
由于在战后无法满足大众的渴求,迅速消耗。这些渴求包括:对和平的渴求,对经
济重建的渴求和对一定形式有求必应的政府的渴求。能为此观点提供部分佐证的史
实是
io月月考试题第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A. 国民党在战后打出“和平建国”旗号
B. 国共双方代表签署“双十协定”
C. 1946年由国共等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D.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召开
31. 叶剑英指出,毛泽东之所以选择东北战场作为国共两党战略决战的起点,是因为
东北战场是全国战局发展的关键,据此分析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的胜利有利于
A.粉碎国民党战略扩张企图 B.以东北工业支援其他战场
C.东北解放区开启土地改革 D,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32. 1948年4月25日,邓小平在豫陕皖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说:“像鲁山街上这
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一万人失掉生计。……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
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
问题。”这一主张
A. 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B. 有利于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C. 比较全面地贯彻了全国土地会议精神
D. 说明中共对官僚资本的政策有所调整
I页共5页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小题20分,34小题12分,35小题20分,共
52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蒙古汗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非常重视商业往来。还把通往中亚的商路视为“黄
金绳索。中亚、西亚地区,自古以来以黄金和白银作为价值标准。与中亚、西亚
商业往来的需要,加上金代使用白银的现实情况,使得蒙古人也很早就将白银当作
货币。当时民间社会广泛使用白银作为支付、交换手段的景象,在元代盛行的杂剧
里比比皆是。忽必烈在诏书里不得不承认,“金银系民间通用之物。之所以加“不
得不”三字,是因为在许多时间里纸币是唯一的法定货币。元朝滥发纸钞,带来恶
性通货膨胀,财政破产导致的民怨沸腾,亦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一大诱因。
材料二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首先推行铜币,并于洪武八年(1375)开始印造纸钞,
从此明朝的货币制度变成了钱、钞兼用。不过,朱元璋规定纸钞一贯可以兑换白银
一两,可到了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却要用2000贯纸钞才抵得上一两白银。
“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的现象在正统年间(1436-1449)已经出现。隆庆
元年(1567),明朝正式承认白银货币地位,进而解决“银荒问题,成为当时世
界白银的终极密窖,以平衡自己几乎永远保持的出口贸易。货币白银化对明朝
后期制度、财政、经济、国运产生了重要影响。
— 摘编自《白银时代》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元朝、明朝货币使用的相同点。(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能解决“银荒”的原因及“货币白银化”
产生的影响。(14分)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个特定的时代都会出现一批对当时和后世产生
深远影响的学术著作,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名著。历
代名著以其丰富的内涵、睿智的思想和深刻的启示,不但给世人提供了行为龟鉴,
而且影响到历史发展的进程。惟其如此,关于名著的汇编与刊刻,历代层出不穷,
成为我国学术发展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仅以20世纪为例,30年代商务印书馆出
版“严译名著丛刊”,影响颇大。从50年代开始,商务印书馆又组织翻译、出版“汉
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无与伦比。21世纪,
某出版社决定出版一套“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丛书,其第一辑拟遴选写成于19
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中国学术名著加以评注、整理。已知有《四洲志》《海国图
志》《瀛寰志略》等书目入选。
io月月考试题第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
请为该套丛书第一辑写一篇序言。序言内容须写明本套本辑丛书涉及时代的总
体特征,阐释出版本套本辑丛书的意义,简要介绍主要书目,围绕本套本辑丛书,
提出补充书目建议及理由,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3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正式成立。
这所学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旨在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以俾武装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彻底完成中国的国民大革命。黄埔军校的创办,标志着
中国军事教育的现代化。黄埔军校重视的不再是军事学术的“技艺之新,而是意
识形态上的思想之新。军校刊物上“怕受苦的不要来!想做官的不要来!怕死的更
不要来”的热情,随着前期学生寄往家乡的信件而传播。1927年8月1日,周恩来、
贺龙率部发动南昌起义,黄埔军校学生承担重要角色。秋收起义与黄埔军校学生更
是渊源甚深。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延安,八路军中的黄埔军校学生组成了黄埔军
校同学会延安分会,徐向前、林彪等人担任理事。1984年,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在
北京成立。2024年4月13日,马英九访问黄埔军校旧址,在校史馆参观时,曾为
黄埔学员的赵一曼写给幼子的信令马英九为之动容,信中有一句话这样写道:“在
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2024年6月16日,
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
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勉励黄埔军校同学会继续弘扬黄埔精神,为
同心共圆中国梦广泛凝心聚力。
— 摘编向《黄埔军校百年》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10分)
(2)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赵一曼为国牺牲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概括黄埔精神的内涵。
(10 分)
页共5页
{#{QQABIQqUggiAQpAAAQhCQwUYCACQkBEACQgOgBAAsAIBiQ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