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 2022 级
10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 年 10 月 24 日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所谓建筑的外部空间,就是建筑外墙以外建筑群之间的空间,如果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
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
中国人有特别强势的群体观念,很早就发展了群体构图的概念:建筑群以院落的形式横向伸
展,占据很大一片面积。中国建筑通过多样化的院落方式,把各个构图因素有机组织起来,包括
各单体之间的烘托对比、院庭的流通变化、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映、室内外空间的交融过渡,形
成总体上量的壮丽和形的丰富,渲染出强烈的气氛,给人以深刻感受。因此,欣赏中国建筑,不
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欣赏它的体、面、线的变化,欣赏内部空间所营造的气氛以及装
饰的运用,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包括单座在群中的作用,单
座与单座的关系等。可以说,“美在关系”这句话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最为鲜明。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见的,可
以说是全世界的最高典范。西方建筑的出发点是面,完成的是团块状的体,具有强烈的体积感。
欣赏西方建筑,就像是欣赏雕刻,它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人们围绕在它的周围,其外界面就是供
人玩味的对象。在外界面上开着门窗,它是外向的、放射的,欣赏方式重在“可望”。
中国建筑的出发点是线,完成的是铺开成面的群。以绘画作比,群里的廊、墙、殿、台、
亭、阁以及池岸、曲栏、小河、道路等,无非都是些粗细、浓淡、长短不同的“线”。中国的建
筑群就是一幅“画”,其外界面是围墙,只相当于画框,没有什么表现力,对于如此之大的“画
面”来说,人们必须置身于其中,才能见到它的面貌,所以不是人围绕建筑,而是建筑围绕人。
中国的建筑是内向的、收敛的,其欣赏方式不在静态的“可望”,而在动态的“可游”。人们漫
游在“画面”中,步移景异,情随境迁,玩味各种“线”的疏密、浓淡、断续的交织,体察
“线”和“线”以外的空白(庭院)的虚实交映中所展现的全“画”的神韵。
就像中国画中任何一条单独的线,如果离开了全画就毫无意义一样,中国建筑的建筑单体一
旦离开了群,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根据。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
只有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
中国建筑的空间美,不如说主要存在于室外空间的变化之中。就建筑单体而言,室外空间是
外部空间,但就整个建筑群而言,它又是内部空间。但这个空间只有一个量度——它是露天的。
而且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以通过空廊、半空廊、檐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他内外空
间,它的大小和形状都是“绘画”性的,没有绝对明确的体形和绝对确定的体积。这种既存在又
不确定,似静止而又流动的渗透性空间,就是所谓“灰空间”,好像国画中的虚白和虚白边缘的
晕染,空灵俊秀,具有无穷美妙的意境——“即其笔墨所未到,亦有灵气空中行”(高日甫《论
画歌》),“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画筌》)。艺术家匠心所在,常常正是此
无笔墨处。
(摘编自萧默《建筑的意境》)
材料二:
中国建筑以单体建筑为出发点,先是构成一个具有组合功能的封闭的庭院空间,然后以庭院
空间为基本单元,向纵横两个方向,尤其是向纵向(南北方向)加以发展,从而构成一个更大的
闭合空间。一般较大的建筑群,如宫殿、寺庙等,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甚至民宅也采用了这种庭
院空间的方式,北方的四合院就是典型代表。有的民宅,虽然是较小的单体建筑,但也会在其前
后围护一个简单的庭院空间。所以,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是以外部空间的组织为基本线索
的,这一特征十分明显。中国建筑艺术空间表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从其中心点(往往是主体建
筑)出发,向外扩展,形成丰富的外部空间。
一般的庭院是在民宅中常见的四合院形式。即把各种有着不同功能的单体建筑组织为一个闭
合的庭院空间。它往往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沿轴线布置主要建筑,两侧以及其对面则为次
要的建筑,然后再用围墙或者廊庑构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闭合空间。
一般大型建筑往往由多重庭院空间组成一个更大的闭合空间。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城市就
是一个放大了的庭院空间,这个闭合的空间是由众多较小的庭院空间组成,而城市的主体建筑以
及道路又把它们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严格的轴线对称和条块分割,使整个空间的分割有着
明晰的序列性。
(摘编自余东升《中西建筑美学比较研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欣赏中国建筑之美,不应欣赏单体建筑,而应欣赏建筑群整体,把握单体建筑与建筑群、
其他单体建筑的关系。
B.与中国建筑不同,西方建筑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不会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欣赏西方建筑
重在从外界面欣赏。
C.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是以外部空间的组织为基本线索的,相对于单体建筑的内部空
间,中国建筑更加关注单体建筑的外部空间。
D.在中国,无论是一般的民宅还是城市大都很强调对称,庭院或城市往往有一条中轴线贯
穿,其主体建筑便沿线布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开放的,材料二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封闭的。
B.材料一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绘画作比,以“线”“画”等物形象地论述了中国建筑
群的特点。
C.材料一中引用了与画有关的句子,指明了中国建筑的空间美存在于空间营造的意境中。
D.材料二对中国建筑美学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指出庭院空间是中国建筑的基本单位。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中国建筑“灰空间”之美的一项是( )(3 分)
A.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唐王维)
B.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清叶令仪)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唐刘禹锡)
D.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徘徊。(《正月崇让宅》唐李商隐)
4.两则材料都论述了中国建筑与其外部空间的关系,二者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
括。
(4 分)
5.《项脊轩志》中,归有光曾以“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
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描述自己对项脊轩及周围环境的改
造。请结合材料一分析这种改造是如何体现中国建筑“美在关系”这一鲜明特点的。
(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喜神
汪曾祺
喜神即画像,这大概是宋朝人的说法。钱大昕《竹汀先生日记钞》:“读宋伯仁《梅花喜神
谱》……凡百图,图后五言绝一首,题曰‘喜神’,盖宋时俗语,以写像为喜神也。”钱说未必准
确。喜神我们那里现在还有这说法。伯仁画梅,只是取其神韵,“喜神”是诗意化了的说法,是
从人像移用的。除了宋伯仁,也没有听说过称花卉画为喜神的。
作为人像的喜神图有两种。一种是生活像,即行乐图。袁枚《随园诗话》谓:“古无小照,
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行乐图与武梁祠画像,恐怕
没有直接关系,袁枚盖亦揣测之词。自画或请人画小像,当起于唐宋,苏东坡即有小像。明清以
后始盛行。“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是对的。我的外祖父即有一行乐图,是一横披。既是
“行乐”,大都画得很闲适,外祖父的行乐图就是这样。他坐在一丛竹子前面的石头上,手执一
卷书,样子很潇洒,其实我的外祖父是个很古板严厉的人,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坐在丛竹前的石
头上,并且他从来不看一本书。
比行乐图更多见的喜神是遗像,北京人叫做“影”。画遗像的是专门的画匠,他们有一套特
殊的技法。病人垂危,家里人就会把画匠请来。画匠端详着病人,用一张纸勾出他的脸形粗略的
轮廓线条。回家在一张挖出一个椭圆的宣纸的椭圆处,用淡墨画出像主的头像的初稿。照例要拿
了初稿到“本家”去征求死者亲属的意见。意见总是有的,额头窄了、颧骨高了、人中长了……
最挑剔的大都是姑奶奶。画匠把初稿拿回去,换一张新纸,勾了墨色较深的单线,敷出淡淡的肤
色,“喜神”的头部就算完成。中国的传真画像的匠师有一套秘传的“百脸图”,把人的面部经
过分析,定出一百种类型,画像时选定一种,对着真人,斟酌加减,画出来总是相当像的。我们
县城里画像画得最好的是管又萍,他的画价也最贵。
“开脸”之后,画穿戴。男的都是补褂朝珠,颜色是一样的,只有顶子不能乱画。大红顶
子、金顶子,不能乱来。常见的喜神上的顶子多半是蓝顶子、水晶顶子,因为这是不大的功名。
女的则一律是凤冠霞帔。这有点奇怪,男女时代不同。喜神上的老爷是清装——袍套,太太则是
明代的服装——凤冠霞帔是明代服装。据说这跟洪承畴的母亲有关。洪母忠于明室,死后顺治特
许以明代命妇服装盛殓。以后就将此制度延续了下来。顺治开国,为了笼络人心,所颁圣谕或者
可信。
画穿戴是很费工的,要画得很细致。曾见过一篇谈齐白石的文章,说他画的像能透过纱套,
看得见里面袍子上的团龙。其实这是所有的画匠都做得到的,只要不怕麻烦。
管又萍画像只管“开脸”,画穿戴都交给了徒弟。他有两个徒弟,都是哑巴。他们也能“开
脸”,只是不那么传神。
管又萍病重,自知不起,他叫两个徒弟给他画一张像。徒弟画好了,他看了看,叫徒弟拿一
面镜子、一枝笔,他对着镜子看了看,在徒弟画的像上加了两笔。传神阿堵,颊上三毫,这张像
立刻栩栩如生,神气活现。
管又萍放下画笔,咽了气。
文本二
一个人的风格是和他的气质有关系的。布封说过:“风格即人。”中国也有“文如其人”的
说法。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取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
沉郁。
要形成个人的风格,就得读和自己气质相近的书。也就是说,读自己喜欢的书、对自己口味
的书。
一个作家读很多书,但是真正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往往只有不多的作家,不多的作品。有人
问我受哪些作家影响比较深,我想了想:古人里是归有光,中国现代作家是鲁迅、沈从文、废
名。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道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归有光自称他的文章出于
欧阳修。读《泷冈阡表》,可以知道《先妣事略》这样的文章的渊源。但是归有光比欧阳修写得
更平易,更自然。他真是做到“无意为文”,写得像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随意曲折”,若无
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吾妻
归宁,述诸小妹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话没有说完,就写到这里。想来归有光
的夫人还要向小妹解释何谓阁子的,然而,不写了。写出了,有何意味?写了半句,而闺阁姊妹
之间闲话神情遂如画出。这种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是很值得我们今天写小说时参考的。我觉得
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同,最有现代味儿的中国古代作家。
(摘编自汪曾祺《谈风格》)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中的“我”认为,喜神行乐图起源于汉代的古贤烈女之像,后来发展为庸夫俗子皆有
的行乐图,例如“我”的祖父就有一幅。
B.小说中的外祖父虽是个很古板严厉的人,但在其行乐图中却潇洒地手执书卷坐在丛竹前的
石头上,因为这才符合行乐图闲适的要求。
C.画遗像时需拿了初稿到“本家”去征求死者亲属的意见,其中姑奶奶们往往是最挑剔的,
这也说明对传真画像的匠师技能要求比较高。
D.管又萍经对镜自照后,在徒弟画的像上加了两笔,画像立刻栩栩如生,神气活现,这表明
管又萍在传真画像方面技艺高超。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本一在介绍喜神图类型时就带了一笔“我们县城里画像画得最好的是管又萍,他的画价
也最贵”,这句话为后文表现管又萍的高超技艺作了铺垫。
B.文本一写齐白石“画的像能透过纱套,看得见里面袍子上的团龙”,衬托出齐白石是画喜
神图画得最好的画师,画得极其细致。
C.文本二中作者认为归有光“半句传神”很有意味,这一观点在《喜神》中也有体现,如写
到“管又萍放下画笔,咽了气”就结束。
D.文本一的风格应是与汪曾祺个人气质有关系的,而这一风格的形成受他所喜欢的归有光、
鲁迅、沈从文等作家作品的影响。
8.文本一是一篇小说,为什么却用了较多笔墨介绍喜神图类型及画法?请简要分析。(4
分)
9.作者认为“归有光是和现代创作方法最能相同,最有现代味儿的中国古代作家”,其
创作也深受归有光的影响。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战,所谓守者,知己者也。知己未有可胜之理,则我且固守,待敌可破之时,则出兵以攻
之,无有不胜。法曰:“知不可胜,则守。”汉景帝时,吴、楚七国反,以周亚夫为太尉,东击
吴、楚七国。因自请于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计利以听。又曰:“绝其
食道,乃可制也。”上许之。亚夫至,会兵荥阳。梁处郊野,吴方攻梁,梁急,请救于亚夫。亚
夫率兵东北走昌邑,坚壁而守。梁王使使请亚夫,亚夫守便宜,不往救。梁上书于景帝,帝诏亚
夫救梁。亚夫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弓高侯等将轻骑绝吴楚兵后食道。吴、楚兵乏粮,饥,欲退,
数挑战,终不出。夜,亚夫军中惊乱,自相攻击至于帐下。亚夫坚卧不起,顷之,自定。吴奔壁
东南陬,亚夫使备西北。已而,吴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楚兵饥,乃引兵退。亚夫出精兵追
击,大破之。吴王濞弃其军,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汉兵因乘胜追击,尽获之。亚
夫下令曰:“有得吴王者,赏千金。”月余,越人斩首以告。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悉平。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吴王之初发也,吴臣田禄伯为大将军。田禄伯曰:“兵屯聚而西,无他奇道,徒钝兵挫锐
尔,难以立功。臣愿得五万人别循江淮而上,收淮南、长沙,入武关与大王会。此亦一奇也。”
吴王太子谏曰:“王以反为名,此兵难以藉人,人亦且反,王奈何?且擅兵而别,多他利害,徒
自损耳。”吴王即不许田禄伯。吴少将桓将军说王曰:“吴多步兵,步兵利险,善缘山截岭;汉
多车骑,车骑利平地。愿大王所过城不下,直去,疾西据洛阳武库,食敖仓粟,阻山河之险,以
令诸侯。虽无入关,天下固已定矣。大王徐行,留下城邑,汉军车骑至,驰入梁、楚之郊,事败
矣。”吴王问吴老将,老将曰:“此年少摧锋可耳,安知大虑?”于是王不用桓将军计。
(节选自《十七史百将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 分)
亚夫不奉 A 诏 B 坚壁不出 C 而使弓高侯等 D 将轻骑 E 绝吴楚 F 兵后食道。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便宜,本与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的意思相同,此处指有利的地理位置。
B.壁,文中指营垒,与成语“作壁上观”中的“壁”意义和用法相同。
C.藉,借给,与李斯《谏逐客书》“藉寇兵而赍盗粮”中“藉”意思相同。
D.缘,文中指攀爬、攀登,与成语“缘木求鱼”中的“缘”意义和用法相同,与杜甫《客
至》“花径不曾缘客扫”的“缘”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周亚夫以太尉身份领兵平定吴、楚反叛,对战事有清醒认识,出兵之前就向君王提出了
自己的策略,并得到了允许。
B.周亚夫违背君王诏书拒绝救梁,面对自己军营中的叛乱按兵不动,面对敌军挑战坚守不
出,体现了战争中的坚守策略。
C.吴王不顾步兵不利平原作战的事实,选择主动击梁,周亚夫选择坚守策略,既避其锋
芒,也使吴王陷入被汉军切断后方运粮道路的绝境。
D.桓将军认为在平原作战,吴军如果进攻缓慢,把城邑留下不攻,汉军进入平原,将会招
致失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计利以听。(4 分)
(2)且擅兵而别,多他利害,徒自损耳。(3 分)
14.明人冯梦龙《智囊》评价“亚夫之功,赵涉与吴王分半,而后世第功亚夫,竟无理田、桓二
将军之言者,悲夫!”,吴王为“亚夫之功”有哪些“助力”?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代民谣,完成 15—16 题。
神鸡童谣
唐佚名
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
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
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车。
【注】神鸡童:唐玄宗时受宠的驯鸡小儿贾昌的绰号。当时世风奢靡,玄宗也酷爱斗
鸡,许多擅长斗鸡之人都受到宠幸。金距:公鸡斗架时,爪子上装着金属的套子,叫“金
距”。软舆:即轿子。
15.下面对这首童谣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先交代了神鸡童生活的时代背景,正如“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
样,是愤激之词,也是一种反常的社会心理的写照。
B.“能令金距期胜负”运用借代手法写出贾昌能够号令群鸡,预判胜负,表现他技艺的高
超。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使用了此种手法。
C.最后两句极言贾昌无德,忙于斗鸡邀宠,连父亲死了都没有守孝治丧,只派差夫替他沿
途扶柩车。
D.本诗语言浅白,通俗易懂,或议论辛辣嘲讽,或描写画面感极强,形象生动,体现了民
谣的特色。
16.《神鸡童谣》和蒲松龄的《促织》都有对封建官僚和统治者的批判与讽刺,试分析二者在表
现这一主题上有哪些不同。(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列子汤问》中“匏巴鼓琴而鸟舞鱼跃”借动物的动作来写音乐之美妙,与之类似的
还有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和苏轼《赤壁赋》中的
“ ”。
(2)《唐诗解》“戍既久,室家相望之情极矣”,评价的是高适《燕歌行》中的诗句
“ , ”。
(3)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为废妃甄嬛回宫拟定了“熹”作为封号,并释义“往事暗
沉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灿烂”。这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4)君子敬“小”而慎微,如司马迁《屈原列传》“ ”,表明“小”
可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指出“小”也会
酿成大的祸患。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其中“平
等”“公正”思想、“诚信”“友善”观念分别可以从《礼记 礼 运 》 中 的
“ ,
”找到源头。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一)课内文言文知识考查(本题共 3 小题,9 分)
18.下列选项中词类活用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击空明兮溯流光 明道德之广崇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驼业种树 引以为流觞曲水 人君当神器之重
兄之不慈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栗深林兮惊层巅
故亏父而自利 猥以微贱 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A.////
B.////
C.////
D.////
19.下列选项中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洎牧以谗诛 秦人不暇自哀
焚拜如前人 燕王吾所立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为击破沛公军 崖限当道者 若属皆且为所虏
臣未之闻也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振之以威怒
此亡秦之续耳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A.//////
B.//////
C.//////
D.//////
20.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举酒属客
B.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
C.悔相道之不察兮/ 会不相从许
D.求之靡途/靡室劳矣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一到冰雪季节,很多人就想去滑雪场一展身手,但美丽雪景也可能成为眼睛“杀手”,让人
患上“雪盲症”。
雪盲症又称“雪光性眼炎”,是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而引发的一种急性眼病。虽然“雪盲
症”的名字会让人感觉这种眼病 A ,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强光环境都有可能引发雪盲症,如
日光下宽阔的大海、广袤的沙漠。在这些环境中,海面、沙面均会反射紫外线。相较而
言,紫外线对雪地的反射率最高,直视雪地就如同直视太阳。紫外线在经过反射进入人眼
后,眼角膜和结膜的细胞会全损、坏死、脱落,从而让人视物模糊乃至失明。
防病甚于治病。雪盲症的预防很简单——只需要戴上一副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墨镜,就能有
效地降低患病的机率。如果不小心患上雪盲症, B ,减少用眼,适当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药
膏。如果两次患病,再次接触强光时应更加注意,因为多次患雪盲症会对人眼造成不可逆的损
伤,严重的甚至会永久失明。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处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传统的煮茶,贵在火候调和,火候把握适度了,滋味也就深了;马拉松比赛,贵在呼吸、速
度等各种因素的科学调适,行稳方能致远。但是,吐鲁番的葡萄因经历了极限的光照和巨大的昼
夜温差,才成为饱满味甜的珍品;翡翠因经历了地壳运动的极限高压,才拥有了价值连城的美
誉。
对此,你是怎样看的?请结合人生和社会的实际,谈谈你的体会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 800 字。
高三10 月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D A.“欣赏中国建筑之美,不应欣赏单体建筑”曲解文意,材料一第 2 段说的是
“欣赏中国建筑,不仅要欣赏某座建筑单体的造型……而且要以更宏大的目光,着眼
于欣赏建筑群的整体处理”,是“不仅要”,即需要,不是“不应”。B.“西方建筑
本身是独立自足的,不会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一第 3 段中的
“像紫禁城这样巨大、复杂而表现出极高水平的建筑群体构图,在别的国家是极为少
见的”,可推知西方建筑并不是没有建筑群的形式,只是比较少。C.“相对于单体建
筑的内部空间,中国建筑更加关注单体建筑的外部空间”无中生有,材料主要论述了
建筑的外部空间,但并没有说与内部空间相比,外部空间更重要。
2.A A.“材料一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是开放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 1 段中的“如果
有包围整个建筑群的围墙,一般就指围墙以内的范围。如果没有围墙,那就指从视觉
而言建筑群的影响范围”,可知材料一认为建筑的外部空间可以是封闭的,也可以是
开放的。
3.D 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灰空间”之美源于室外空间通过空廊、半空廊、檐
廊、亭子和门窗渗透到其他内外空间。A 项意为“隔着窗户云雾沾染在衣服上,卷起
幔帐,山泉映在镜中”。B 项意为“窗外的帆影仿佛从窗隙中穿过,溪水映照在镜子
中”。A 项和 B 项描绘的是窗外之景进入室内,室外空间通过窗户向内空间渗透。C
项意为“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
的是外面的草色映入帘中,室外空间通过帘子向内空间渗透。A、B、C 三项似静止而
又流动,具有无穷美妙的意境,均体现了“灰空间”之美;D 项只是写院门深锁,院
子中长满绿苔,游廊幽曲,小阁萦回,诗人独自寂寞地徘徊,没有体现室外空间向其
他内外空间的渗透。
4.材料一强调建筑与其外部空间是一体的,中国的建筑和外部空间共同构成一幅
“画”。
材料二强调建筑主体是外部空间的中心,中国建筑往往以主体建筑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
外部空间。(每点 2 分)
5.归有光在项脊轩前开窗并建起围墙,让日光通过墙壁反射进屋内,这一改造使得项
脊轩的室内空间和外部空间产生交融,获得建筑美感。归有光在庭院中种植兰花、
桂树和竹木使旧时的栏杆焕发光彩,这一改造使得自然景观和建筑空间这两个元素相
互映衬、对比烘托,获得建筑美感。归有光建墙、种植之举,使项脊轩的系列景观
呈现出线面结合的特点,形上更加丰富,渲染出强烈氛围,获得建筑美感。(每点 2
分)
6.A A.“小说中的‘我’认为,喜神行乐图起源于汉代的古贤烈女之像”错误,由“袁
枚《随园诗话》谓:‘古无小照,起于汉武梁祠画古贤烈女之像’”可知,这是袁枚的认
知,不是我认为。
7.B B.“衬托出齐白石是画喜神图画得最好的画师”错误,由“画穿戴是很费工的,
要画得很细致。曾见过一篇谈齐白石的文章,……其实这是所有的画匠都做得到的,
只要不怕麻烦”可知,这里要表达的是画穿戴很费工,要很细致。
8.从标题来看,小说标题是“喜神”,意味着“喜神”是小说的重要内容,所以文本
开端用了较多笔墨介绍了喜神的来历、类型和画法,更好地照应了标题。从人物来
看,小说刻画了一位喜神画家管又萍,需要用喜神的文化常识来烘托。从情节来
看,开头对“喜神”的描写为后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铺垫。从主题来看,喜
神图类型、行乐图的历史,画遗像等内容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使小说体现出
传统文化的风俗之美。作者的创作理念是“照生活那样去写生活”,开头对于喜神
来历、类型的叙述带有很浓厚的生活色彩,显得随意自然。(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
可)
9.选材上多“写平常的人事”。汪曾祺在《喜神》的选材上,注重写凡人小事。作者
通过写这样的凡人小事,让人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风俗美、人情美。语言多
“清淡的文笔”。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注重生活化,接近口语,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例如写外祖父古板严厉,却有一幅“坐在一丛竹子前面的石头上,手执一卷书,样子
很潇洒”的行乐图;管又萍生前替别人画遗像,临死前为自己画遗像,这些简约的笔
墨,却刻画出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结构上注重“随意曲折”。小说中对“喜神”
绘制的过程穿插在对外祖父的行乐图和画匠管又萍相关情节的叙述中,看似信笔而
来,实则详略得当,可以看出汪曾祺小说安排自然合理,结构随意曲折的特点。(每
点 2 分)
10.BCE 句意:亚夫拒不奉命,坚守壁垒而不出兵,却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
骑,切断了吴、楚军后方的运粮道路。 “亚夫不奉诏”,主谓宾结构,句意完
整,宾语“诏”后 B 处断开;“而”,转折连词,放在句首引出后面内容,其前 C
处断开;“将轻骑”,动宾结构,宾语“轻骑”后 E 处断开。
11.A A.“便宜”本指有利的、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也可指因利乘便、见机行
事。“此处指有利的地理位置”错误,此指有利的策略。句意:亚夫认为采取坚守
不出的战略是有利的。 B.正确。句意:吴军奔袭亚夫军营的东南角。/作壁上
观:双方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旁观。C. 正确。句意:在这种情形之下军队很难
借给他人。/句意:武器借给了贼兵,把粮食送给了盗匪。D.正确。句意:步兵擅
长在险地作战,擅长攀爬高山越过山岭。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错
误或行为违背客观规律,不可能达到目的。贬义。缘:攀援。/缘:介词,由于,
因为。句意: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
12.D D.“吴军如果进攻缓慢,把城邑留下不攻,汉军进入平原,将会招致失败”
错误,原文“留下城邑”是“停下来夺取城邑”的意思。
13.(1)“楚国军队凶悍轻捷,一时难以与它正面交锋。我打算暂时把梁国舍弃给他
们。”计策有利并被采纳。(“剽”:凶悍;“轻”:轻捷。争锋:争夺胜利;交
兵作战。“委”:舍弃。“计利以听”:无标志被动句。“听”:被采纳。)(4
分)
(2)况且让他人全权指挥一支军队走另外一条路,容易产生其他利害问题,白白地削弱了
自己的力量罢了。(“擅兵”:独揽兵权,全权指挥军队。“徒”:白白地。“损”:削弱。
“自损”:宾语前置。)(3 分) 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14.冯梦龙认为周亚夫平乱的事功,吴王要占一半的功劳,主要因为他没有听取手下田
禄伯和桓将军的谏言。
吴王的“助力”:未听取田禄伯分兵牵制敌人的奇策,导致吴军疲惫,士气受挫;
未听取桓将军的建议,在江淮平原作战,未发挥步兵优势;
一路征战,陷入对方坚守的陷阱。(每点 1 分)
(冯梦龙的意思是:周亚夫平乱的事功,严格说来,赵涉和吴王都要占一半的功劳,但是后
世仅只推崇周亚夫,却遗漏了田禄伯和桓将军的谏言,令人感到遗憾,真是可悲啊!可根据田禄
伯和桓将军的谏言反向概括吴王的“助力”——失误即可。第功:评定功劳等次。)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防守,是指在了解了己方情况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了解到自己没有可以
战胜敌人的条件,我就暂且坚守不与敌人交战,等到敌人出现可以被战胜的时机,就出兵进攻
它,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了解到自己不能战胜敌人时,就要采取防守策略。”西汉景帝
时期,吴、楚等七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景帝命令周亚夫为太尉,率军向东进击吴、楚等七国叛
军。周亚夫因此而亲自请示景帝说:“楚国军队凶悍轻捷,一时难以与它正面交锋。我打算暂时
把梁国舍弃给他们。”计策有利并被采纳。又说:“但要派兵断绝他们的运粮道路,才可以制服
它。”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周亚夫到任后,聚集部队在荥阳作战。梁国地处平原,吴国正在进
攻梁国,梁国危急,就向周亚夫请求援救。周亚夫却率军进至东北方向的昌邑,修筑壁垒坚守不
出战。梁王派遣使者前往请求亚夫出援,亚夫认为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是有利的,不肯前往救援
梁国。梁王上书景帝,景帝诏令周亚夫救援梁国。亚夫拒不奉命,坚守壁垒而不出兵,却派遣弓
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切断了吴、楚军后方的运粮道路。吴、楚军由于缺粮饥饿,想要退
兵,并多次向亚夫部队挑战,但亚夫始终坚守壁垒而不出兵应战。一天夜里,亚夫军营突然惊
乱,互相攻扰,竟至闹到亚夫帐前,但他却不动声色地静卧不起身,不一会,部队自然重新稳定
下来。吴军奔袭亚夫军营的东南角,周亚夫却令部队防备西北角。不久,吴军精锐主力果然奔向
西北角,但却无法攻入。吴、楚军实在饥饿难耐,便引兵撤退了。周亚夫乘机出动精锐部队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