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关于文明起源的研究与探索,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而文字的产生和使用在文明起源的进程中,始终
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早期文明与文字关系的研究表明,世界上几个最早的古代文明,
都是伴随着其文字的发明而独立起源的。中外学者普遍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野所在。因
为它促成了人类的记忆方式,不再仅仅依靠个人的记忆和口耳相传,它记载智慧,传播思想,使得科学、
哲学和文学的发展成为可能,促进了思维方式的转变,使得思想更加抽象、普遍并具备逻辑的连贯性。可
以说,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并能记录、保存人类的文化活动,在社会发展与文明传承中起到
关键作用。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记录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汉字一脉相承,甲骨文是见证中华民族生生
不息的重要标识。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王室或贵族用于占卜记事而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
文字。商代晚期甲骨文的出现有其历史和社会原因:从新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了甲骨占卜的社会风气,在
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商代社会的人们更加迷信占卜,占卜之风更加盛行。“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不求神问卜。于是,占卜成
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占卜后,人们用刀子把占卜的内容和结果等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并作为
档案材料保存下来。这些记录占卜的刻辞叫做甲骨卜辞,这些记录刻辞所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在当时,
甲骨文字不仅可以联字成句,而且可以联句成文、联文成篇,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能自由运用的系统文
字。
中国甲骨文比起其他一些古代文明之文字(比如苏美尔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时间稍晚一些,
确属不争的事实。但中国汉字能够流传几千年延绵不断,至今不绝,这是其他古代文明中的早期文字都已
成为死文字的窘况难以与之相提并论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字正是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的亮点所在,殷
墟甲骨文作为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是研究上古文明和探源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也是研究中国古
代文明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和文化极其珍贵的第一手信史资料。
(摘编自朱彦民《从甲骨文溯源中华早期文明》)
材料二: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明密
码。
殷墟甲骨文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实证,它体现在文字系统层面的赓续不断和挖掘时间上跨度之久。
中国的汉字,从商代直到今天一直没有中断,成为世界上唯一存活到今天并仍在广泛使用的古文字系统。
殷墟甲骨文自 1899 年被发现至今,90 多年来挖掘持续不断,这为殷墟甲骨文的深入持续研究奠定了基
础。
殷墟甲骨文具有成熟的系统和完善的功能,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原创精神,每个字都蕴含着古代丰富的
文化信息和先民独特的创造智慧。除此之外,跨学科研究价值也充分体现了殷墟甲骨文的创新性。殷墟甲
骨文的研究不仅限于语言学和文字学,还涉及历史学、天文学、气象学、农学、医学、历史地理学、考古
学等多种学科。这种跨学科的研究催生了很多新方法、新成果,体现了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创新
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殷墟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殷墟甲骨文便具
有这种“维系”的功能。其一,跨文化沟通的统一性。汉字始终属于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具有跨文化沟
通功能,有着能够沟通方言、跨民族使用的特征,成为不同民族文化认同的纽带。其二,汉字构造与书写
风格的统一性。殷墟甲骨文中的文字大多遵循汉字的六书原则,体现了汉字构造的统一性。其三,其内容
主要围绕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方面展开,为我们研究商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
充足的资料,体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统一性。
殷墟甲骨文博采众长、海纳百川,吸纳了许多远古时期的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形成了内容丰富的甲
骨文系统,记录了当时人们包罗万象的生产生活状态。甲骨文文字形态多样,既有象形、指事、会意等原
始造字方法,也有形声、假借、转注等更为复杂的构字方式,这种多样性既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过程,
又体现了殷墟甲骨文对不同文字形态的包容和吸收。殷墟甲骨文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张力和文化魅力,表现
为在各方国部落交流交往交融的过程中,能够以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外来文化。
殷墟甲骨文主要用于记录商代的占卜活动,这些占卜活动往往与社会的和平、稳定息息相关。殷墟甲
骨文体现的和平性特征,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与交流,它所形成的汉字文化搭起了文化交流
的平台,成为各国人民和平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陈智勇《殷墟甲骨文蕴藏的中华文明密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古代文明与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息息相关,文字的产生对早期文明的独立起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B.甲骨文作为较为成熟且能自由运用的系统文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标识,它的发现证明中华
文明一脉相承。
C.陶器符号和岩画符号是研究上古文明和探源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是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
D.甲骨文的“维系”功能之一,是它作为以形表意的文字系统,能够连接不同方言、跨越不同民族使
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字突破了语言交际的时空局限,记录并保存文化活动,成为了文明社会与野蛮社会的分野。
B.殷商时产生了甲骨占卜的社会风气,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无不求神问卜。
C.甲骨文奠定的汉字系统是世界古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仍被继续使用的文字系统。
D.甲骨文造字方法灵活,文字形态多样,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精神和独特智慧的体现。
3.下列选项中,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甲骨文“商”字有一解释是凤,是商的图腾,下部的“冏”像穴居,象征殷
商先祖的居住地。
B.音乐之“龢”,饮食之“盉”,人声之“和”,和谐是它们共同的语义基因,后来都用“和”字表示。
C.甲骨文的“射”字,通过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射箭的基本工具和动作,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射箭技能的
重视。
D.1899 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派人抓药,检视药材时偶然发现刻写着文字的龟甲碎片,上面的文字便是甲
骨文。
4.结合材料二,概括殷墟甲骨文作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的突出特征。(4 分)
5.结合两则材料,你认为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有何积极意义。(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月亮挂在狐须上 敏奇才
雨瓢泼似的下了三天两夜,空气湿冷,带着一丝霉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赛里木踩着泥泞到院门外面望了无数回,就是不见小雌牛回来。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那天清晨,大雨仍然倾盆倒似的,根本出不了门。就是天上下刀子,也得出去寻找一下了。
赛里木穿上雨衣,顶着雨帘出了门。
老伴不放心,顶了一块塑料布站在门洞里,看着赛里木一瘸一拐地在雨雾里出门上山。
去年,也是这样一个雨天,小雌牛的母亲回来得迟了,赛里木等得心焦,也是顶着雨雾出门去找的。
赛里木去了山里,没把小雌牛的母亲找回来,倒是抱回来了一只瑟瑟发抖的野狐娃。
老伴见赛里木抱回一只野狐娃,心里就隐隐地涌起了一股子气。若干年前,不务农活儿、满山寻着野
生打猎的赛里木浑身就是一股子野狐的腥臊味,臊味大得让人近不了身。“老辈人常说,打死家禽不离
人,养死野生不恋家,你抱回来一只臭烘烘的野狐娃,算啥样事呢?纯粹是脑子没亮晶。”
赛里木不顾老伴的唠叨,在屋檐下给野狐娃钉了一个小木屋。野狐娃蜷缩在里面,用两只黝黑的眼睛
看着外面,见赛里木和老伴走来时,就不由得往后缩。
小木屋放在屋檐下,老伴有点儿嫌。赛里木讨好老伴:“我想这只野狐娃肯定是让老野狐抛弃了,或
者是老野狐都死了,狐族里就剩它一只野狐娃了。”
老伴不接他的话,心里却也不忍心把这只野狐娃送走——也是个生命,既然抱回来了,那就养着,权
当赛里木给他自己赎罪。
野狐娃喂养的时日久了,也就对赛里木和老伴依恋了。赛里木把野狐娃放出小木屋,它就围着赛里木
转,像条小狗似的。“谁说野生养死不恋家?那是养的人没有费心费劲养而已。”赛里木大声说给老伴听。
野狐娃慢慢长大,食量也大了许多,不但要吃奶,还要吃点儿肉食,这就让赛里木喂着有点儿吃劲
了。牛奶够它吃,但要给它喂肉食,那可是要赛里木的老命呢。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想攒点儿钱,以备头
疼脑热时有个花费。
老伴看着野狐娃贼溜溜的眼睛,笑着对赛里木说:“它想吃肉了到野山里吃去。养了几个月,养大它
了,它该走了。”
“是该放归山林了。”赛里木说。
赛里木当了半辈子猎手,牺牲在他手里的野生不计其数。早些时候,到了数九天,他家的檐柱上就挂
满了野狐筒子,火红火红的,很是耀眼。几十条野狐筒子挂在檐柱上,野狐的腥臊味就弥漫在院子里。檐
柱上不挂野狐筒子的时候,野狗野猫不时地翻过院墙,偷食存放在柴房里的野生肉,可自从檐柱上挂满了
野狐筒子,这些偷嘴的野生竟然避得远远的。那些年,赛里木一家人嘴上没受过穷,顿顿有野生肉吃。可
是老话说,害命的事情做久了,会生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有天下午,赛里木坐在院子里抱着枪擦
枪时,枪突然走火,击翻了在一旁玩耍的外甥。还好,枪子儿只是穿破了外甥小腿的肌肉,没有危及性
命,但这一下把赛里木吓得差点儿丢了老命——当晚他浑身发汗,大抖大颤,胡说乱喊。他喊着说睡梦里
有无数的野生和野禽张牙舞爪地朝他扑来,撕他的身体,咬他的脖子,啄他的眼睛。此后很长时间,他夜
夜点着灯盏,不敢闭眼睛睡觉。这时候,他知道,该歇手了。
他忏悔着。病好之后,他就狠了心,砸了枪托,让打猎的生涯成了历史。
那天清晨,赛里木把野狐装进一只背篼里,背到了很远的一处山林。赛里木把野狐娃放出背篼,可野
狐娃站在离赛里木不远的地方,不肯离去。赛里木拿起石头扔它,吓它,赶它,直至把它赶进了一处毛梢
林,赛里木才悄然下山,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赛里木听到了野狐娃像婴儿似的哭叫声,凄绝悲惨,一声声悲情的叫声传得很远很
远。
赛里木回到家里,望着曾经圈养野狐娃的小木屋,心里空荡荡的,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东西。老伴也
说,她心里空荡荡的,像丢了心肺似的。
雨雾拉得重重的,门洞外面的雨水像河一样淌着,淹过了老伴的鞋面。她就那样顶着塑料布,像木雕
或泥塑似的站着,等着。
赛里木趟着泥水,一步三滑,三步一倒,到处寻找小雌牛。
到傍晚时分,雨突然停了,乌云也渐渐飘散。哪儿有大坑,哪儿有山崖,哪儿的土坑里牛滑下去在雨
天爬不出来,赛里木都知道。他一路走,一路想,要是找完这些沟崖仍寻不着小雌牛,他就放弃寻找,回
家,不然,连他都回不了家。
他终于走到了那处巨大的天坑跟前,赛里木走到天坑边时,上弦月已经挂在了天边。他沿着天坑边的
草坡往下边望去,发现小雌牛就站在天坑里,朝他哞叫了几声。赛里木激动得舞足蹈,不小心脚下一滑,
像坐了冰车似的滑进了天坑。
赛里木觉得他是在一扬一簸中飞驰而下,身不由己。他顺手抓住了一把青草,青草却断了。他往下滑
得越来越快。到坑底时,他的头磕在了一块小石头上,眼前一花,啥也不知道了。
赛里木静静地躺在幽幽的月空下,梦见一弯月光擦拭着他的脸庞,又梦见几滴雨水落在了脸上,热乎
乎的。赛里木终于从梦境里醒了过来,他看见了一只火红的火狐狸,正用舌头舔着他的脸庞。
一弯月光清亮地照着,一闪一闪地挂在火狐狸银色的长须上,调皮,可爱,闪烁不定。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老伴后来同意赛里木养野狐,不仅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更是为了让赛里木赎罪。
B.赛里木擦枪走火后,决定不再打猎,表明他已经完全忏悔并决心保护野生动物。
C.野狐被放归山林时的不愿离开以及它凄绝悲惨的叫声,反映出它已经失去了野性。
D.喂养时日久了,野狐依恋老伴,所以当送走野狐时老伴恍然若失,说明她嘴硬心软。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开头描写瓢泼大雨,暗示了赛里木因小雌牛的丢失而感到透不过气,又自然而然地切入对去年雨中寻
牛的回忆。
B.“养死野生不恋家”体现了当地老人对野生动物的认识,这与后文野狐对赛里木一家的依恋形成了反
差。
C.写赛里木意外滑下天坑时,采用短句,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来表现人物下意识的反应和当时情形的危
急。
D.见到赛里木带回野狐,老伴想到他曾因打猎而身上一股腥臊味,并且耽误农活,因此心中感到不快。
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权当赛里木给他自己赎罪”,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赎罪”的理解。(4 分)
9.小说结尾写火狐狸舔舐天坑中的赛里木,有人认为不符合现实,也有人认为小说结尾处理得很好,请
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材料一:
李世勣尝得暴疾,方云“须灰可疗”,上自剪须,为之和药。世勣顿首出血泣谢。上曰:“为社稷,
非为卿也,何谢之有?”世勣尝侍宴,上从容谓曰:“我儿新登储贰,朕求群臣可托宫事及幼孤者,无以
逾公,公往不负李密,岂负朕哉!”世勣流涕辞谢,啮指出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信如此。
二十三年,太宗寝疾,谓太子曰:“李世勣才智有馀,然汝与之无恩,恐不能怀服。我今黜之,若其
即行,俟我死,汝于后用为仆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若徘徊顾望,当杀之耳。”五月,戊午,以同
中书门下三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世勣受诏,不至家而去。有顷,上崩。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九
月,乙卯,以李世勣为左仆射。
它日,李世勣入见,上问之曰:“朕欲立武昭仪为后,遂良固执以为不可。遂良既顾命大臣,事当且
已乎?”对曰:“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上意遂决。许敬宗宣言于朝曰:“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
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昭仪令左右以闻。庚午,贬遂良为潭州都督。麟
德初,东封泰山,诏勣为封禅大使,乃从驾。次滑州,其姊早寡,居勣旧闾,皇后亲自临问,赐以衣服,
仍封为东平郡君。又坠马伤足,上亲降问,以所乘赐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以利为恩者,见利而无不可为。故子之能孝者,必其不以亲之田庐为恩者也;臣之能忠者,必其不以
君之爵禄为恩者也。怀利以孝于亲、忠于君,利尽而去之若驰。利在他人,则弃君亲,背然诺,不旋踵
矣。此必然也。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
太宗迁李世勣为叠州都督,而敕高宗曰:“汝与之无恩,我死,汝用为仆射,以亲任之。”是已明知
世勣之唯利是怀,一夺予之间相形以成恩怨其为无赖之小人灼然见矣;而委之以相柔弱之嗣君,不亦愚
乎!长孙无忌之勋戚可依也,褚遂良之忠贞可托也,世勣何能为者?太宗不决而托以国政。利在高宗,则
为高宗用;利在武氏,则为武氏用。唯世勣之视利以为归,而操利以笼之,早已为世勣所窥见,以图于
利。“家事”一言,而社稷倾于武氏,所必然矣。若谓其才智有余,任之以边陲,锢之于叠州可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材料二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
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一夺予 A 之间 B 相形 C 以成恩怨 D 其为 E 无赖之小人 F 灼然 G 见矣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为,替、给,与《鸿门宴》“为击破沛公军”的“为”意思相同。
B.荷,蒙受,与《愚公移山》“子孙荷担者”的“荷”字意思不相同。
C.“东封泰山”的“封”与《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的“封”字意思相同。
D.“托以国政”与《归去来兮辞》“眄庭柯以怡颜”的“以”用法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唐太宗把朝廷之事和太子托付给李世勣,他认为在这件事上其他大臣都不如李世勣,王夫之认为这样
很愚蠢。
B.太宗为了让李世勣感恩高宗,将他降职,嘱托高宗以后再重用他为仆射,王夫之认为太宗早已了解李
世勣为人。
C.许敬宗扬言老百姓尚能换妻,对于高宗欲立武昭仪为皇后这件事,其他人不该随意发表言论。武昭仪
身边的人把这些话报告给她。
D.王夫之认为李世勣是为利而忠于君王,利尽就会背弃。如果他才智卓绝,把边陲重任委任给他,在叠
州禁锢他即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信如此。 (2)故慈父不以利畜其子,明君不以利饵其臣。
14.王夫之认为李世勣有所窥见,“以图于利”,若依此观点,材料一中有哪些事件可以作为实证?请简要
概括。(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广州都试刘克庄
自昔番禺统府雄,君恩暂许领元戎。
不羞短发垂肩白,且爱前旌照眼红。
笔久不灵妨草檄,臂新无力怯开弓。
即今超距多枭俊,安用辎车载此翁。
【注释】都试:汉代一种讲武习兵的考试制度。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开头两句表明,诗人蒙受君王的恩遇,君王刚刚任命他在军事重镇番禺统领军队。
B.本诗第四句与李贺《雁门太守行》“半卷红旗临易水”都选取军旗意象,反映军旅生活。
C.颈联中“妨”和“怯”二字,表明诗人已经年迈体衰,不能书写檄文,并且已经无力开弓。
D.诗人观照自身,看到考场上多是雄健英武的年轻人,欣喜之情和作者的身份契合。
16.本诗中“短发垂肩白”与陆游《书愤》中“衰鬓”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和陶渊明的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情感相似。
(2)人才对于国家的发展都极为重要,正如苏洵在《六国论》中提到,如果六国“以赂秦之地,
________________,以事秦之心,________________”,一起攻打秦国,秦国必定寝食难安。
(3)辛弃疾常用军事意象赋予宋词以积极豪迈、昂扬血性之美,如“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抬头看天,是一种极为简单且直接的身心放松术。它既不需要特定的场所,也不需要额外的装备,更
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在室内,只要有一扇小小的窗,便能轻松达到“人在屋中坐,心在天上飘”的美妙
境界。到户外,那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洁白似棉花糖般的云朵,亦或是偶尔轻盈掠过的飞鸟,皆能为人
们带来一种 A 的感觉。天空是一双轻盈的翅膀,迅速将人们从紧张忙碌的生活中带离。众多研究早已
证实,与自然环境亲密接触以及观赏开阔的环境,(甲)这种愉悦是物质享受无法取代的,对人们的心理
健康有着极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虽然我们抬头仰望同一片广袤无垠的天空,(乙),因为每个人的内心体验与感悟皆是独一无二的,就
如同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芬芳。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和心境之下,对天空的感知也会大不相同。
有时,天空会呈现出绚丽的色彩,仿若一幅 B 的画卷;有时,它又显得宁静深邃,似一位沉思的智
者。这些不同的感受往往伴随着人们对生活的新颖理解和心灵的深刻触动。
观赏天空能产生如此丰富多样的体验,是因为天空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与和谐的统一体。它完
美地结合了动态的云彩和静态的蓝天,引起了大宇宙与小个体的鲜明对比,同时也展示了变化无常与恒定
不变的循环往复。这种复杂而多元的特性,使得天空能够如一位宽容的母亲般包容每个人的心情和感
受。无论何时何地,它无论天空是晴朗如洗还是阴霾密布,都无条件地接纳我们,给予我们深深的慰藉
和宁静。这种接纳让人们能够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宁,也让人们在内心深处找到共鸣和力量。
天空,不再仅是自然的景象,而是心灵深处情感的寄托。
18.文中第一段用“翅膀”比喻“天空”,使用暗喻的修辞方法。请以“云”为本体写一个句子。要求:
语意完整,使用暗喻;暗喻贴切,表达流畅。(5 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 分)
20.文中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出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
原意。(4 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人认为“而是”改为“更是”表达效果更好。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
明理由。(3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生活中,人们需要和同伴团结合作,在思维碰撞时闪耀群体的智慧之光;也需要个体的独立思考,独
自的感受和体验往往使人看到很多平常忽略的东西。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豫西北教研联盟(许洛平)2024—2025 学年
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参考答案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3 分) C(“是汉字中的最早系统形态”有误)
2.(3 分) B(“殷商时产生了甲骨占卜的社会风气”有误)
3.(3 分) B B 选项表明了殷墟甲骨文和平性的特点。
4.(4 分) 连续性。 创新性。 统一性。 包容性。 和平性。(答出 4 点给满分,若答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 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中华文明的记录从甲骨文开始至现代汉字一脉相承,其发现和研究
为溯源中华早期文明提供了实证支持;
促进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跨学科研究方面催生了很多新方法和新成果。
促进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具有跨文化沟通的维系功能。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融合与交流,有利于维护和平稳定。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满分,若答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3 分) D 7.(3 分) A(“暗示了赛里木因小雌牛的丢失而感到透不过气”有误)
8.(4 分) 赛里木早年曾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在老伴看来是一种罪过。赎罪指赛里木现在不再打
猎、养护野狐来抵消罪过。(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
9.(6 分) 观点一:小说结尾不符合现实。理由:小说中“养死野生不恋家”是牧区人民长期生活
经验的积累,小说结尾却写野狐舔舐赛里木的脸庞,赋予狐狸人性特点,与生活经验不符;狐狸被送归
山林时间久、距离远,赛里木晕倒后,野狐却恰好能发现他不符合现实。(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
即可)
观点二:小说结尾这样处理很好。理由:野狐被赛里木夫妇养了几个月,对赛里木夫妇产生了很深的依
恋,被放归山林时不舍离开,野狐找到并舔舐赛里木的情节符合情理。小说的结尾朦胧、梦幻而又温
暖,人与动物相互救护,体现人与动物、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公众号:高中试卷君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10.(3 分) BDF(每涂对一处给 1 分,多涂不给分) 11.(3 分) C(“意思相同”有误)
12.(3 分) C(“武昭仪身边的人把这些话报告给她”有误)
13.(8 分)
(1)不久李世勣大醉,太宗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他被信任到了这种地步。(“解”“见”,各 1
分,句意 2 分)
(2)所以慈父不用利益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明君不用利益来引诱他的臣子。(“畜”“饵”,各 1 分,句意
2 分。注意:1.直译,字字落实。2.“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
14.(5 分) 得到太宗托付,李世勣拭泪辞谢,咬破指头,沾血为誓,太宗更加信任他。被太宗贬
职,不回家立即上任,得到高宗信任,任命为左仆射。高宗要立武昭仪为皇后,李世勣说是高宗家事,
不必问外人,高宗重用他。(答出一点 2 分,答出两点 3 分,答出三点 5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3 分) C(“不能书写檄文,且无力开弓”有误)
16.(6 分) 刘诗通过“短发垂肩白”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慨,带有对年迈的自嘲和毅然担当的坦
然心态。陆诗通过“衰鬓”表达了自己如今白发苍苍却功业未竟的悲凉心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壮志未酬
的悲愤和不甘。(每点 3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6 分)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封天下之谋臣 礼天下之奇才
(每空 1 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
(3)示例一: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示例二: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示例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每空 1 分,多字、漏字、错字均不得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18.(5 分) 例句:云是一支灵动的画笔,在广袤的天幕上勾勒出一幅巨大的画卷。
19.(2 分) A 心旷神怡 B 五彩缤纷
20.(4 分) “引起”改为“体现” “它”放在“都无条件地接纳我们”前
21.(4 分) 甲:能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
乙:但每个人都能看到独特的世界(但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特的)
22.(3 分) 示例一:我的看法是“而是”不改,效果更好。这里用“不再仅是……而是……”强调了
天空从单纯的风景变成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寄托,语气强烈,突出了天空对于人们的重要性和独特意义。
示例二:我的看法是“而是”改为“更是”,效果更好。这里用“不再仅是……更是……”的递进句式,
既表明天空本身是一种风景,又在作为风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其情感意义。
四、作文(60 分)
23.(60 分)
作文评分标准:略
(一)扣分项评定:略
(二)残篇评定:略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李世勣曾经得了重病,药方上说“胡须烧成灰可以治病”,太宗亲自剪下胡须,给他调制药物。世勣
叩头出血哭着拜谢。太宗说:“我是为了社稷,不是为了你,有什么值得谢的?”世勣曾经在宴会上陪侍
太宗,太宗从容对他说:“我儿刚刚登上储君之位,朕寻求可以托付朝廷之事和年幼太子的大臣,没有能
超过你的,你以前没有辜负李密,难道能辜负我吗!”世勋流泪谢恩,咬破指头,沾血(为誓),不久李
世勣大醉,太宗就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他身上,他被信任到了这种地步。
二十三年,太宗卧病,对太子说:“李世勣才智卓绝,然而你对他没有恩德,恐怕他不能够顺服你。
我现在将他降职,假如他即刻就走,等我死后,你以后可再重用他为仆射,他就会感激你的恩情,一定会
拼死效力;如果他徘徊不定,犹豫观望,应当杀掉他。”五月,戊午日,(太宗)任命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世
勣为叠州都督;李世勣接受诏令后,没有回家就前去上任。过了不久,太宗驾崩。六月初一,甲戌日,高
宗即位。九月,乙卯日,(高宗)任命李世勣为左仆射。
某天,李世勣入宫觐见,高宗问他说:“朕想要立武昭仪为皇后,褚遂良坚持自己的意见认为不可
以。褚遂良已是顾命大臣,那么事情就应该停止吗?”李世勣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再问外人
呢!”高宗的主意就定了下来。许敬宗在朝中扬言道:“庄稼汉多收了十斛麦子还想着要换个老婆呢,何
况天子要立一皇后?人们又何必管那么多事而随意发表言论呢!”武昭仪让身边的人将此话告诉高宗。庚
午日,高宗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麟德初年,高宗东行到泰山封禅,封李世勣为封禅大使,于是随驾前
行。途中在滑州住宿,李世勣的姐姐很早守寡,住在李世勣的旧宅,武皇后亲临她的住所慰问,赐给她衣
服,并且封她为东平郡君。李世勣又坠马伤脚,高宗亲自下问,把自己乘坐的马赐给他。
材料二:
把利益当作恩德的人,见到有利可图就没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了。所以能够孝顺父母的子女,必定不
会把父母给予的土地房屋等财产当作恩德;能够忠诚于君主的臣子,必定不会把君王赐予的爵禄当作恩
德。怀着图利之心去孝敬父母、忠于君王,利益一旦消耗完,这些人就会像驾车一样快速离开。如果别人
那里能提供利益,那他们会背弃君王和父母,违背诺言,比转动脚后跟还要快。这是必然的。所以慈父不
用利益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明君不用利益来引诱他的臣子。
唐太宗将李世勣贬为叠州都督,而告诫高宗说:“你对他没有恩情,我死后,你任命他为仆射,来亲
近信任他。”太宗这是早已明知李世勣唯利是图,一贬一赐之间,相比较就会产生感激或怨恨之情,他是
个无赖小人,这是清晰可见的;但却把辅佐柔弱的皇太子的重任托付给他,不是很愚蠢吗!长孙无忌作为
元勋重臣兼外戚是可以依赖的,褚遂良忠诚正直是值得托付的,李世勣能做些什么呢?太宗犹豫不决而将
国政托付给他。利益在高宗那里,则李世勣被高宗任用,利益在武则天那里,则被武则天任用。正因为李
世勣一心只贪图利益,而太宗拿利益来笼络他,这一点早就被李世勣所窥测到,来谋求更多利益。“家
事”那句话,使得社稷最终掌握在武则天手中,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说李世勣才智卓绝,把边陲大事委
任给他,在叠州禁锢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