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 分)
(一) 1.B 2.A(咏史诗三种传统是相对独立的,不存在为二者带来机遇的问题) 3.B
4.评价:欧诗值得赞誉,王诗应该受到批评。(2 分) 目的:为了证明咏史翻案诗不一定是
“以议论为诗”的主流,咏史翻案诗是中晚唐出现的独特的创作现象。(2 分) 5.挖掘咏
史翻案现象在中晚唐集中出现的思想根源(原因),提出咏史翻案现象集中出现首先归因于
思想领域的解放;和近代咏史诗翻案现象出现的第二次高潮进行类比、解说,申明咏史翻
案现象的集中出现主要与思想领域的异动有关。(每点 3 分,每条的第一句 2 分,第二句 1
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6.A 7.D 8.大刘开车去的时候和返回的时候不是同一条路。暗示了大刘不想
让锁爷记住来回的路。乡下人和农家大院有与之不匹配的大保险柜。暗示了事情有些蹊跷,
不是普通的开锁。开锁之后大刘不让锁爷配钥匙。暗示这个保险柜有可能是非正常使用。
闻到保险箱里扑面而来的泥土味儿、古铜锈味儿,锁爷判断里面应该有刚出土的古器。暗
示出大刘可能与有关文物的非法事件有关。 (评分标准:答对一条得 2 分,答出两条给满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锁爷是一个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他从
事的职业、职业操守、正义磊落的襟怀,都突出地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审美。闲体现
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感知与体悟。如文中用《说文解字》解说锁爷的名字、对各种锁的类型和
种类的罗列,看似闲笔,却散发着密集的文化讯息。文字简洁、有张力。如第 7 小题的 A、
C、D 都可以体现出来。 评分标准:毎点 2 分,共 6 分;从人物对话、心理描写方面选择
任意一个方面作答都可以。
二、(35 分)
(一)10. B、D、E 11.B 12.A 13.(1)古人兴办学校的做法,我无法再看到,但
他们办学的法度我不能不遵循。 评分标准:所以,用来……方法;为学,兴办学校;毋循,
不遵循。一处 1 分,句意 1 分。 (2)教育可以使风俗淳美,即使这样,也一定要经过很
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 评分标准:美,使动用法;虽然,即使这样;善,美好的
境界。一处 1 分,句意 1 分。 14.(1)意义:有助于政治教化。学子在学校所学的知识
可以很快地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有助于民风的教化(或者:美风俗;使风俗淳美等)。兴
办学校,招收学生,选择合适的人做老师,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2 分) (2)困
难:因为官吏有任期的限制(或不能长久),所以坚持办学难以得到保障。(1 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国家不可以一天没有政治教化,所以不可以一天没有学校。
古时候用井田制来管理天下的田地,而乡里的学校、县里的学校、国家的学校的制度在这基
础上建立了起来。这样,士大夫们早晚看到的听到的,都是些用来治理国家的方法。他们的
行为习惯必定符合仁义,所学的知识必定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如果)有一天被选作公
卿、大夫等各级官员的备选,那么他们的才能、品行都已经是事先确定了的。那些被选作后
备官员的人,他们施展的也都是平时的所见所闻罢了,不用等到训练演习后才能够做好。
后世没有实行井田制,而学校也有的保存下来有的废弃了。大概治理国家的人,不再都从学
校中产生。那些所谓的学者,在群居、族处中,作为老师或学生,也只是谈些文字、讲讲章
法而已。等到学校废弃得久了,四方的学校逐渐废弃修为庙宇,来在各处祭祀孔子。大概庙
宇的兴建缘于学校被废弃,近代的情况也是这样吧。
现在皇帝在位多年了,他很重视整顿法纪,并且改变了近些年来那些不正确的做法。在这个
时候,学校渐渐地在全国各地兴办了起来。不过,还是规定一个州的学生满两百人才能够办
学校。在这个时候,慈溪的士人还不能在学校读书,还像过去那样修建孔庙。随后,孔庙又
被毁坏了,没有被修复。县令刘在中向州官说,让百姓出钱,打算修复孔庙,但没来得及办
这件事就离任了。
之后,林肇来到此地,就说:“古人如何办学,我无法再看到,如今的法度我也不能不遵守。
虽然这样,我的百姓在这里不可以没有教育。”于是就利用百姓的钱兴建了孔子庙,并且整
理庙宇四周修建校舍讲堂,带领全县的子弟,请杜醇先生担任他们的老师,兴办学校。
林先生本来是贤能的县令,慈溪是个小地方,没有珍贵的物产、奢侈工巧的物品吸引各地游
民商贩来此;田地、桑树这些东西,可以自给自足,没有水灾旱灾的忧患。没有游民商贩,
所以这里的风俗单纯而不芜杂;能够自给自足,所以人们不会轻易触犯刑律而容易治理。我
看到的这里的士人,也大多英俊有才华,容易成功。杜先生,是越地的隐士,他的学识与品
行均可做人们的老师。凭借一个小县城,得到贤明的县令,又得到适合担任人们教师的人做
学校的老师,来纯化容易治理的风俗,从而培养英俊有才华的容易成才的学子,虽然受到法
律的制约、形势的限制,不能够完全像古代那样去做,但我坚信,这里的教育一定会成功,
良好的社会风气一定能够形成。教育可以使风俗淳美,即使这样,也一定要经过很长的时间
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如今的官吏有任期限制,现在的县令难以长期坚持。我虽为林肇升迁
而感到高兴,又担心继任者不能继续这项事业,因此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后来者。
(二)15.C 16.(1)《乡村四月》的“情”:抒发的是对田野风光的喜爱之情和对农民辛勤
劳动的赞美之情。(2)《插秧偈》的“理”:“手把青秧插满田”,指种下善念、希望、善
因之类的意思。“低头见天”,低头便能欣赏蓝天。低调谦虚,便可眼界开阔。“六根
清净”,摒弃杂念,才可消除烦恼忧虑,获得真正的生活之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形象
地说明了以退为进的哲理。 评分标准:“情”2 分,“理趣”任意选两点即可,每点 2 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17.(1)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2)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3)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人生得意须
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注:本小题多写、少写、错写均不
得分。
三、(20 分)
(一)18.(1)这一现象遭到部分人的批评/质疑 (2)也无法与原作相比/也比不上原
作。 评分标准:每空 2 分。 19.(1)第句,可修改为:复制世界名画确实有助于推广、
普及艺术。 (2)第句,可修改为:名画复制品与原作之间的差别也变得越来越细微。 (3)
第句,可修改为:虽然没能看到原画的真容。 评分标准:每处序号正确 1 分,修改 1
分;注:答题卡上考生答案只是出现词语的修改或调整,一律不给分。
(二)20.形成舒缓绵长的音乐美(增强语言的律动感、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2 分)。 从声音的角度(或者:听觉)(1 分)写出了雨的特点(轻重、连绵、细密),
(1 分) 如考生答:“强化了听雨带来的美感”也可给 1 分。 寄托了作者对雨声的喜爱
之情;(2 分)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考生如分开作答不能得分。 21.
答案示例:久远的箫,那舒舒缓缓的节奏,韵律里自有一种悠扬与深情。 评分标准:符合
情境,1 分;句式大体一致,1 分。答案中出现“雨”不得分。 22.通过停顿,舒缓语
气,(1 分);与整个语段诗意的风格相称;(1 分)。丰富了语言的韵律和节奏;(2 分)。
写出雨声的柔婉、亲切,(1 分);透露作者对雨的喜爱;(1 分)。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给满分 4 分。
四、(60 分)
23.命题分析
这是一道单则材料作文。材料围绕“讨好式社交”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入人们对“讨好式社
交”的普遍看法,以激发学生对“讨好式社交”深入且辩证性的思考。
第一句,“当下,某综艺节目对“讨好式社交”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争辩。”依据材料第一句
中“争辩”二字,应意识到“讨好式社交”是一个有争辩性、思辨力的话题,不可简单地对
其进行全盘否定或肯定。
第二句,可紧扣材料第二句中 “普遍看法”“满足他人”“快速拉近”几个词语。
“普遍看法”一词,是人们对“讨好式社交”的大众化的认识,写作时应谈出自己在“普
遍看法”基础上更全面、理性、客观的认识。
“满足他人”一词,是指在社交情境中可以适度合理地考虑他人需求,顾及他人的感受,
这也是尊重他人的礼貌之举,但“满足”不等同于“迎合”,真正的社交绝不是对他人一味
地讨好,盲目地迎合他人,“捧杀”他人的同时也失去真实的自我。
“快速拉近”一词,是指交往距离的迅速拉近,“讨好式社交”貌似可以大大提高交往
效率,但并不一定能真正缩短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在社交时
“急功近利”的心态——更在意社交目的能否快速达成。真正的社交即使很难一见如故,一
见倾心,但也应该建立在开放、真诚的交流基础上,追寻心灵层面的共鸣和相互认可。
类似话题的讨论在今年 2024 高考甲卷试题中也有体现:“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
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不同的是,甲卷的题目更具体地提到了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避免冲突与坦诚交流
的重要性,侧重于沟通方式和相处策略的探讨。
阅卷参考
审题:首先,考生需要将题目中“讨好式社交”关键词进行思辨性讨论。
立意:立意应围绕“讨好式社交”的真正内涵展开,对大众的普遍看法有针对地进行思辨性
讨论,可以肯定适度合理的“满足他人需求”是开展社交的前提,但是,必须对一味且盲目
地“讨好式社交”等现象进行批判,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危害。
标题:标题应简洁明了,能够精准概括文章的主旨。
阅卷标准
建议 45 分起评,立意紧紧围绕着“讨好式社交”展开。
一类文:60—51 分
(1)审题精准:紧扣“讨好式社交”关键词,不旁逸,概念理解准确、深刻。
(2)思想内容深刻:对观点的分析透彻、有深度,辩证的看待“讨好式社交”,深入挖掘“一
味迎合讨好他人”的原因、危害,有现实意义,论证充分、有力;素材使用、名言引用规范、
恰当,能有力证明观点。
(3)表达形式好: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有恰当的衔接与过渡。语言流畅,说服力强。
二类文:50—42 分
(1)50—46 分:审题准确,立意不够深刻,扣着“讨好式社交”写,对“讨好式社交”的
界定相对浅显,不够全面,一味地否定“讨好式社交”,相应的原因和危害分析虽为重点但
深度相对较浅。论证结构整体清晰、材料比较丰富,表达整体较好。
(2)45—42 分:虽谈“讨好式社交”,但不是主体,或与其他概念如“关照他人”“顾及他
人”等交织并列,有部分游离,抑或是重点探讨“如何快速拉近与他人的距离”,论证结构
逻辑不够清晰,论据较少或较陈旧、不准确,表达不够丰富、准确。
三类文:41—36 分
立意有偏颇,全面肯定大众的普遍看法,重点谈的是“讨好式社交”的好处和意义;表达形
式方面,逻辑思路一般,语言表达文采欠缺,句子不够流畅等。
四类文:35—20 分
有跑题现象,不能围绕材料进行分析和论述,文章脉络不清,中心不明确。
五类文及以下 19-0 分
完全跑题,胡编乱造;或者抄袭前面材料。
扣分项:
1.错别字:错一个字扣 1 分,上不封顶。
2.书写:潦草,扣 2 分;难看,扣 3 分。
3.题目:没有题目,扣 2 分。
4.字数:不足 400 字,20 分以下;不足 600 字,30 分以下;满 600 字、不足 800 字,
每少 50 字扣 1 分。
5.抄袭:抄袭阅读内容的,视轻重程度,研究扣分,比如抄袭 400 字的,20 分以下;
抄袭 600 字的,10 分以下;抄袭 800 字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