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质量评估语文参考答案
1.C(A 项,“就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有误;B 项,“全面转变”有误;D 项,“教育和
社会生产没有本质区别”有误)
2.D(原文为“有些大学”,此外因果关系有误)
3.A
4.使用准确的修饰限定词,如“迟早”“空前”等,表达严谨;使用“当然”“但是”
等关联词,使逻辑更严密。运用反问、设问等修辞,如“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靠
的是什么”等,强化观点,引发思考,增强说服力。(每点 2 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5.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将其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推动科技进步与经
济发展深度融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改革。(每点 2 分。意
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D(“对现代乡村变迁的忧虑”有误)
7.C(这些农作物的晾晒只是反映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并非体现富足与安逸)
8.乡间的屋檐给与生命温暖和安全,屋檐下的人家善良好客,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作者怀念这种温情;屋檐下的生活充满趣味,作者儿时天真烂漫,充满幻想,他怀念那种
生活滋味。(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远处是层层叠叠的瓦房,屋檐错落有致,雨丝细密地落下,形成一层朦胧的薄雾。
在乡间,每一片屋檐下都藏着温暖的故事。风雨中,一杯热茶,一份关怀,让旅人的心找
到了归宿。(每点 3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0.BCF
11.C(两个“之”用法不同,前者是主谓之间,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12.D(“直接反对”有误)
13.( 1)把钱借给百姓,本来是为了救济百姓,但是在钱款出入的时候,官吏趁机作奸,
即使有法令也无法禁止。(“贷”“缘”各 1 分,大意 2 分) (2)物价低时就买进,物价高
时就卖出,因此全国就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弊病。(“籴”“病”各 1 分,大意 2 分)
14.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官员腐败;百姓不好好利用青苗钱;到期后不按时归
还。(答出一点给 1 分,两点给 3 分,三点给 5 分。意思对即可)
15.D(“对往昔的追忆”有误,结尾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空想)
16.诗人在表达军事才能的自信、收复中原的乐观以及描写军队威武的军容时,气势
豪迈,格调激昂,诗风雄奇奔放。诗人在表达晚年不得不归隐的痛苦和北伐希望落空的愤
激时,感情深沉蕴藉,沉郁悲凉。两种风格浑然天成,折射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深
刻而丰富。(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对即可)
17.( 1)绛皓驳色 而皆若偻 (2)有善始者实繁 能克终者盖寡 (3)斜阳草
树 / 但寒烟衰草凝绿 / 朱雀桥边野草花 / 江雨霏霏江草齐 / 吴宫花草埋幽径
18.A.源远流长 B.叹为观止/赞不绝口 (若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9.A(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0.应加上主语“花朵”;应改为“与此同时,该作品将超然物外的田园生活表现
得淋漓尽致”。(每改对一处 2 分)
21.甲:白菜有着很深的文化寓意 乙:更要“一清二白”(每处 2 分,意思对即可)
1
22.( 1)“鱼”谐音“余”,寓意“年年有余”,年画、窗花中的鲤鱼跃龙门等图案,象
征人们对富足生活的向往。(2)蝙蝠的“蝠”谐音“福”,玉雕中蝙蝠环绕着寿桃等图案表
达了福寿双全的美好寓意。(3)“葫芦”谐音“福禄”,家居饰品葫芦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追求。(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23.参考立意:(1)答案诚可贵,问题价更高;(2)人贵有疑,疑则有进;(3)于问
题中求进,在思考中成长;(4)以问题意识为导, 探索人生真知。
参考译文
材料一:当初,陕西转运使李参因为辖区内驻军多而粮食储备不足,就命令百姓自己预
估麦粟的盈余,先借钱给他们,等到谷物成熟后再还给官府,这种方法被称为“青苗钱”。
经过几年,粮仓里就有了剩余的粮食。到这时,条例司建议:“将各路常平仓、广惠仓的钱
粮,按照陕西青苗钱的办法,百姓愿意预借的就借给他们,让他们出二分利息,随夏、秋两
税一起交纳,愿意交钱的就听他们的便。如果遇到灾害,允许延期到丰收之年再交。这样做
不仅能够防备凶年饥荒的忧患,而且百姓既然已经接受了贷款,那些试图兼并土地的豪强就
不能趁着新陈不接的时候来要求加倍的利息了。另外,常平仓、广惠仓的粮食,收藏积压,
一定要等到年成不好、物价昂贵的时候,然后才拿出来卖,这样受益的只不过是城市里那些
游手好闲的人。现在让一路之内互通有无,物价贵的时候就卖出,物价贱的时候就买进,以
此来扩充积蓄,平定物价,使农民能够有钱去按时做事,而那些试图兼并土地的豪强就不能
趁着他们急需的时候来要求加倍的利息了。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百姓,而官府并没有从中获得
什么利益,这也是先王向百姓施加恩惠,用来补助耕作的收获的意思。仍然先从河北、京东、
淮南三路实行,等到有了成效,再推广到各路。”皇帝下诏说:“可以。”于是就拿出内库
的钱一百万缗,买进河北常平仓的粮食,而常平仓、广惠仓的办法就变为青苗法了。
当初,王安石已经和吕惠卿商议决定,就拿出来给苏辙等人看,说:“这就是青苗法,
如果有不方便的地方,请告诉我,不要有所顾虑。”苏辙说:“把钱借给百姓,本来是为了
救济百姓,但是在钱款出入的时候,官吏趁机作奸,即使有法令也无法禁止。钱到了百姓手
里,即使是好百姓也免不了胡乱使用;等到他们交钱的时候,即使是富人也免不了超过期限。
这样一来就恐怕要用鞭打,州县的事情就麻烦了。唐朝的刘晏掌管国家财政,从来没有过借
贷,然而各地的丰收歉收、谷价的贵贱,从来都能及时知道。物价贱就一定买进,物价贵就
一定卖出,因此各地没有物价过高或过低的弊病。现在这个办法还在,只是担心没有实行,
您如果确实有意为百姓做事,就推行它,那么刘晏的功绩就可以立即实现了。”王安石说:
“您说的话确实有道理,应当慢慢思考。”恰好京东转运使王广渊说:“春天农事开始,而
百姓苦于缺乏资金,兼并之家就趁机要他们出高利息。请求留下本道的钱五十万,借给贫民,
一年可以获得利息二十五万。”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这件事和青苗法相合,王安石开始认
为青苗法可以实行。
材料二:“常平”之法,本是利民的好策略,但后世没有能够实行它的。宋朝人模仿它,
却最终演变为了“青苗法”。所以说:不是法难以实行,而是人难以做到。夏、商、周三代
是封建的天下,诸侯各有自己的国家,他们的地盘狭小,民众稀少,事务简单,那么想要实
行“常平”之法就容易了。然而却没有实行的,因为让百姓自己谋划生计,在有余的时候让
百姓宽松些,百姓自己就能调节安排,不必朝廷来为他们谋划。朝廷来为他们谋划,百姓就
会把它看作法规;把它看作法规,就会害怕而不乐于实行,而那些狡猾的人又会趁机借此来
2
施展他们的奸计。所以三代的制度,是让百姓富裕而让他们自己谋划生计。即使是拥有万户
人口的国家,也不能总计算几十年的丰收与歉收而早早地为此制定制度。在郡县制的天下,
财赋广泛,而各地的民情又各不相同,怎么能用统一的治理方法来治理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