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周初,“天下未集”。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A. 燕地B. 鲁地C. 宋地D. 楚地【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分封同姓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商朝旧贵族微子启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宋地,故C正确;燕地、鲁地是西周分封的同姓子弟,不符合题意,排除AB;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建立楚国,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联系所学西周分封的主要诸侯国的知识分析解答。2.出土文物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下列出土文物,按其所属时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属于商朝的甲骨文,山西夏县发现半个蚕茧表明中国丝绸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5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图中的牛尊带有鼻环,可以判断出此时应已出现牛耕。我国最早使用牛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河北定州的竹简《论语》是西汉时期的,故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故选C。3.敦煌出土的唐宋诗有云:“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桑下种粟麦,四时供父娘。”“妇即客春持,夫即客扶梨。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这反映出A. 中国北方常受饥谨的威胁B. 中国农村耕者无其田的现象C. 耕作技术没有革命性进步D. 耕织结构下农户贫困的情状【答案】D【解析】【详解】“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该诗以深切同情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处境,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北方”,排除A;B不符合“贫儿二亩地”,排除B;唐朝出现曲辕犁,耕作技术有了重大进步,C错误,并且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黄昏到家里,无米复无柴。男女空饿肚,状似一食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4.黄宗羲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其“思想的最精彩处”在于A. 认为工商皆本B. 批判君主专制C. 主张“众治”D. 抨击“孤秦”“陋宋”【答案】B【解析】【详解】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原君》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是黄宗羲思想的最精彩之处,故B正确;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但这不是其“思想的最精彩处”,排除A;C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C;D是王夫之的主张,不是黄宗羲的主张,排除。5.1872年创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1873年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进行生产。上述企业所反映的民族工业产生路径包括外商投资洋务派创办商人投资手工工场转型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外商投资的企业属于外商企业,不属于民族工业,排除;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属于民族工业,正确;继昌隆缫丝厂是商人投资,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正确;上海轮船招商局和继昌隆缫丝厂都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的近代企业,不是在手工工场基础上的转型,排除;故C正确。6.1895年,上海有多达三十份的报纸和杂志;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下列项中,属于“为推动改革而鼓呼”的是A.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D.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答案】A【解析】【详解】严复翻译《天演论》,运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宣传进行变法、救亡图存的得必要性,故A正确;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国闻报》、《湘报》和《湘学报》都是维新派的报刊,排除B;“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办学思想,排除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97年,天津刊发了《国闻报》,湖南刊发了《湘报》和《湘学报》等,这些报纸和杂志都为推动改革而鼓呼”,联系所学维新思想的内容分析解答。7.“事不孤起,必有其邻”。武昌起义之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911年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这些省区包括浙江湖北直隶江苏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武昌起义之后,浙江、湖北、江苏等十余省纷纷响应,直隶是清政府的政府控制比较严的心脏地区,所以没有响应武昌起义,故正确,排除,故选B。8.在一次会议上,孙中山指出,国民党主张的民权,应该是“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这次会议A. 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B. 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C. 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D. 唤醒了国民参政议政的热情【答案】B【解析】【详解】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指出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故B正确;中国民主革命在鸦片战争后即已开始,A错误;中共二大通过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C;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涉及民权、选举等,D表述不准确,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联系所学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国民党一大的意义分析解答。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电令:“由于国际情势的变动,我国西南国际交通被截断,国内困难增加”“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这次“积极行动”是指组织A. 徐州会战B. 太原会战C. 百团大战D. 枣宜会战【答案】C【解析】【详解】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即八路军,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枣宜会战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会战,不符合八路军,排除ABD;“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说明战役在华北地区,结合所学,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故C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联系所学百团大战的史实分析解答。10.毛泽东在著作中写道:“现在的中国,在日本占领区,是殖民地社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基本上也还是一个半殖民地社会;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该著作是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 《新民主主义论》C. 《井冈山的斗争》D.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1940 年毛泽东在 《新民主主义论》 一文中明确地说:“而不论在日本占领区还是国民党统治区,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优势的社会。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故B正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在井冈山的著作,不可能有“日本占领区”,AC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提出以来在国际上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一外交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有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缓步推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在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时提出的,提出时是本着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现在它已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1953年7月朝鲜停战,1953年国内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符合题意;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从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上来判断各选项,排除时间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即可。1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这一年A. 海峡两岸实现了30年来的真正停火B. 中国首次阐明统一后的对台基本政策C.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 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故A正确;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进一步阐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表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排除B;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排除C;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是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一年”,联系所学1979年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实分析解答。13.1983年中共中央一号文明确:“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A. 分田单干B. 集体经营C. 包产到组D. 包干到户【答案】D【解析】【详解】“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主要经营方式是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故D正确,C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并不是分田单干,排除A;集体经营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经营方式,排除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3年”“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联系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分析解答。14.有学生整理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事业的部分标志性成果。下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与图中位置形成对应关系的是甲: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乙: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丙: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丁: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D【解析】【详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A错误;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B错误;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在湖南培育成功,C错误;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在西昌发射成功,故D正确。15.宣传画能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特征,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宣传画,它能够反映A. 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B. 一批新青年开始反对包办婚姻C. 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D. 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答案】C【解析】【详解】由20世纪80年代的宣传画看出,男青年穿牛仔裤,女青年传高跟鞋,这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中国服饰受到港台、欧美文化影响,人们由穿的暖向穿的美转变,故C正确;A是建国初期我国服饰的特点,排除;从宣传画看不出“反对包办婚姻”的信息,排除B;从宣传画中的个例无法得出握手开始成为常见的社交礼节,排除D。16.美国学者约翰赞恩在《法律的故事》一书中讲道:“罗马的法律机器得以完善地运行,得益于程序完备的罗马法庭和专业律师阶层的出现……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该学者意在A. 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B. 分析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C. 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D. 指出自然法是罗马法的哲学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可知,该学者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具有重大意义,强调罗马法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故C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探究罗马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源,排除A;材料强调罗马法对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的影响,并非罗马法于帝国巩固之作用,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自然法,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所有这些贡献为现代世界的法律制度构造了近于完善的框架”,紧扣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罗马法的意义分析解答。17.有学者感叹,“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试图改变中世纪的道德思想,使之适应喧嚣的城市社会的需要。”“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是A. 薄伽丘B. 苏格拉底C. 莎士比亚D. 卢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他们把古典而非中世纪的文学视作典范”,结合所学,文艺复兴以恢复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他们”应该是文艺复兴的代表,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故A正确;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思想家,卢梭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不符合题意,排除BD;莎士比亚是英国的剧作家,是文艺复兴扩展到英国,出现的著名代表,他没有借助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排除C。18.下图直接反映A. 价格革命B. 商业革命C. 工业革命D. 交通革命【答案】A【解析】【详解】物价指数是一个衡量市场上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物价总水平上升则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反之,物价总水平下降意味着通货紧缩,从英国1500-1557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表看出,物价总水平逐渐上升,这意味着发生了通货膨胀,这是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的影响,故A正确;商业革命指16世纪在欧洲商业上发生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欧洲资本的流通范围和海外贸易的地域急剧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种类、数量和贸易额迅速增加,以及由此导致了商业的性质和经营方式的改变,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信息与交通革命无关,排除D。19.“作为斯图亚特家族的成员之一,玛丽赋予新制度以连续性的外观。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这段文字反映了A. 光荣革命前国王与议会的关系B. 英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 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D.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原则的确立【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威廉懂得,在政治生活中,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威廉和议会有某些不同看法是难免的……议会的力量更大了”可知,国王的权力逐渐削弱了,议会的权力扩大了,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故C正确;光荣革命前国王掌握实际权力,不可能出现“通过争辩达到信服比排斥更为有利”“议会的力量更大了”,排除A;威廉和玛丽是光荣革命后登上王位的,此时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英国国王是逐渐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的,B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司法权独立的问题,排除D。20.有学者指出:“启蒙时代的知识分子们醉心于牛顿式的世界机器的宏大设计,以至于他们确信,只要遵循牛顿的推理方法,人类就能发现那主导政治、经济、正义、宗教、艺术等的自然规律。”由此推论,牛顿为启蒙运动提供的思想武器是A. 理性精神B. 天赋人权C. 自由平等D. 主权在民【答案】A【解析】【详解】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受到牛顿成就的巨大鼓舞,用牛顿提供的武器--理性--去破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过程,故A正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不是牛顿为启蒙运动提供的思想武器,排除BCD。21.某一时期,非洲、美洲、亚洲和澳大利亚提供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英国、欧洲和美国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带动了海上运输和陆地运输的发展。人类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而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一时期是A. 新航路开辟时期B.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C. 早期殖民扩张时期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北美洲和日本都积极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故D正确;西班牙、葡萄牙开辟了新航路,不能产生“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的效果,排除A;材料反映这一时期促进了国际分工和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B;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可能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排除C。22.罗斯福上台后,定期用“炉边谈话”的形式向人民解释新政。在谈话中,他不可能倡导的是A. 所有银行停业整顿,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 成立农业调整署,向增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价格C. 国家干预、调节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为企业复兴创造条件D. 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帮助各州进行直接救济或者以工代赈【答案】B【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对农业进行调整,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防止农产品过剩,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23.本特利认为:“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促成这一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变化的因素,包括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欧洲联盟的成立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国家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正确;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中国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正确; 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24.克林顿总统曾在国情咨文中宣布他的经济振兴计划,“计划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以扩大就业机会;二是增加投资和削减联邦财政赤字,为美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克林顿经济振兴计划的重要目标不包括A. 平衡预算B. 偿还国债C. 消灭赤字D. 缩减开支【答案】D【解析】【详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故ABC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克林顿政府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因此,缩减开支是克林顿政府解决赤字问题的措施,而非振兴经济的目标,D符合题意,故选D。25.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环境污染、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影响着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共20分)26.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发展的一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职权的分配如下: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经过画敕成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达门下省。门下省对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权,如果门下省不同意副署,中书省的命令就不能下达。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送到尚书省执行。尚书省是最高权力执行机关,总揽六部。这样,在最高决策权和最高行政权之间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摘编自王小甫等《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 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赏他的字。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朝廷选官时,“书法遒美”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摘编自陈少峰等《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1)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简介唐代三省制的运作程序,并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优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书法名家辈出的社会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的主要原因。【答案】(1)运作程序: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优点: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三省相互制衡,防范率相擅权;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弥补政务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条件:皇帝好书法;书法家的继承与创新;朝廷重视,书法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良好的社会氛围。原因: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解析】【详解】(1)运作程序:根据“中书省主管命令的拟定”得出中书草拟,根据“诏书经过门下审核以后”得出门下审核,根据“尚书省执行”得出尚书执行。优点:根据“形成了一种较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省六部制的积极影响即可。(2)条件:根据“唐代的皇帝多好书法”得出皇帝好书法;根据“欧阳询初学王羲之的书法,后渐渐变体,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欧体”得出书法家的继承与创新;根据“李渊在登基之前,便已认识欧阳询,很欣赏他的字”“后世在科举取士中,常以欧体作为考卷的标准书体”得出朝廷重视,书法成为选官的重要标准;根据“练字成了读书人的必修课,书法名家辈出”得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原因:结合所学欧体即楷书的特点回答,即字形方正,规矩严整。27.工业革命引发人类社会出现诸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众所周知,机器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机器……当纺织、制钉、刀具这些行业早早实行机械化时,多数行业却仍然保持手工操作,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 19世纪前半期,与工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空想社会主义,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政治理论家或知识分子的产物,他们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他们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他们认为,通过取缔这些东西,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将能够获得一种更好的环境。——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世界文明简史》(1)列举工业革命中“人造动力”运用的范例,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提炼空想社会主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1)范例:蒸汽机车、汽船等。变化:工厂化。影响: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2)主张:强调平等;提倡合作;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物:欧文。【解析】【详解】(1)范例:结合所学,蒸汽机车、汽船等都是采用蒸汽为动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影响:根据“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得出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根据“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得出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2)主张:根据“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得出强调平等,提倡合作;根据“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得出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根据“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得出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物:结合所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是欧文。
2019年浙江省高考历史【1月】(含解析版)
2024-06-19·16页·255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