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3-2024学年(上)11月月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一、选择题1.《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掌管天文历象官员),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观测天体运行),敬授民时。”这说明当时()A.形成成熟官僚体系B.王权具有神秘色彩C.原始农业初步发展D.早期民本思想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早期文明时期。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敬授民时”指的是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材料说明的当时编制历法指导农业生产,由此可得出原始农业初步发展的结论,C项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原始农业得到初步发展,并不能说明形成成熟的官僚体系和王权具有神秘色彩,排除AB项;民本思想指的是重视民众,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指导农业生产,而不是早期民本思想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2.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士的竹简,大部分是秦的法律条文和相关解释。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这些法律法规()A.反映了秦的暴政延伸到手工业部门B.提高了工匠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C.表明秦创立了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D.规范了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其中有关于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工律》、工阮劳动定额的《工人程》、工匠劳动调度的《均工律》、考核工匠的《佚名律》,‘工有不当,必行其罪,必究其情’”可知,秦简中有关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方面的法律,通过法律法规规范了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组织管理,D项正确。材料未反映了秦的暴政,排除A项;工匠的生产积极性不能因此得到提高,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C项。故选D项。3.马长寿先生在《碑铭所见前秦至隋初的关中部族》中论及:“北周一朝除了朝廷的皇帝和将相是鲜卑和杂胡成分外,各州刺史、各县县令以及带领军队的都督、统军、别将,甚至宗教的官秩,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这一论述意在说明北周()A.集权政治受到威胁B.民族大交融的现象C.民族成份多样复杂D.地方行政管理混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周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周时期的政府官员,大多数也是由鲜卑和杂胡充当的,说明的是当时民族呈现融合的趋势,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集权政治受到威胁的说法,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族融合,非民族成份多样复杂和民族成份多样复杂,排除CD项。故选B项。4.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朝中期,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为此开始推行两税法,以缓和财政紧张,两税法是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C项正确;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施行,致使租庸调制无法实行,才推行两税法,排除A项;摊丁入亩废除了中国持续2000年的人头税,排除B项;两税法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D项。故选C项。5.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下列能体现“宋其三变”的是()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有所减弱传统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衰落A.B.C.D.【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三变指的是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和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有所减弱,符合题意,A项正确;传统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衰落是在鸦片战争后,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6.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已卯,清高宗在一道敕谕中写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勿谓言之不豫也!”关于这道敕谕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这道敕谕表明清高宗时期中国的实力比“外夷”更为强大这道敕谕体现了清朝皇帝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满足这道敕谕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这道敕谕的背景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全面禁止中外贸易A.B.C.D.【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中国清朝乾隆时期。敕谕内容属于乾隆皇帝对中国和西方的主观评价,并不能说明清高宗时期中国的实力比“外夷”更为强大,根据史实,中国当时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错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体现清朝皇帝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满足,正确;“定当立时驱逐出洋……勿谓言之不豫也”反映了闭关自守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此举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正确。根据史实,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全面禁止中外贸易,例如开放“广州十三行”,错误。正确,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7.1869年,时任湖北学政的张之洞建立经心书院,书院的课程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强调学有根柢,反对空谈心性的理学。1898年他又规定,经心书院分习外政、天文、格致、制造四门,诸生于四门皆须兼通,四门分年轮习,无论所习何门,均兼算学。这说明,经心书院()A.为洋务新政培养实用人才B.意欲弱化儒学的影响力C.秉承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D.注意借鉴西方教育模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可知,经心书院在1869年建立时,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和基础性;1898年,张之洞规定经心书院的课程包括外政、天文、格致、制造等,并强调学生必须兼学算学,这进一步体现了经心书院注重实用性和实践性,这说明经心书院是秉承经世致用的办学宗旨,C项正确;1898年洋务运动已经失败,排除A项;根据材料中的课程名称“经解”“格致”可知,这些名称带有强烈的儒家色彩,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西方教育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8.1898年1月,康有为给光绪帝上书,建议在中央设立制度局,负责“审定全规,重立典法”,甚至“酌定宪法”;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康有为此举意在()A.建立代议制机构B.增强改革派的实力C.裁撤旧官僚机构D.寻求社会各界支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最终由皇帝裁决。”及所学可知,维新派代表人物向光绪皇帝提出的建议体现了维护皇帝权威的特点,意在赢得光绪皇帝对变法的支持,从而增强维新力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设立制度局,议事结果最终由皇帝裁决,这不符合代议制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裁撤旧官僚机构的信息,这属于戊戌变法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者,他意在寻求光绪皇帝的支持,选项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9.读如图,图中文字为:“广东之北伐队现已陆续开至上海,均系广东之潮兵。现在苏浙民军已均调至。广东潮兵来上海者约万余人,现正预备军士皮衣,以备议和不成即日北上云。”这折射出当时()A.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B.督抚推进“东南互保”C.辛亥革命各方力量胶着D.国共两党合作准备北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中提到“广东至北伐队”、“苏浙民军”、“上海”、“议和不成”等信息,据此可判断,辛亥革命后,各地军阀陆续到达上海,等待南北议和的结果,以备议和不成,为北上做准备,体现了当时各派力量之间的胶着,C项正确;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是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A项;“东南互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排除B项;国共两党合作准备北伐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排除D项。故选C项。10.1924年,孙中山在农民运动讲习所演讲时指出,“要联络全体的农民来同政府合作,慢慢商量来解决农民同地主的办法。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和平解决”。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A.深入持久地开展土地革命B.建立工农联盟政权C.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D.确立政治协商机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年的中国。根据“让农民可以得利益,地主不受损失”可知孙中山意图找到农民和地主都不受损失的方案,说明他是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得到社会不同阶层的支持,从而巩固政治革命的社会基础,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他并没有提出开展土地革命,也没有主张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B项;孙中山提出的方案并不是要确立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1943年一位学者说: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事变后颇趋重实用,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讲《日知录》,亦欲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可见,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个人学术的旨趣B.优秀的史学传统C.社会环境的变迁D.理论研究的突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从前专重考证,事变后颇趋重实用,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以后,此学者提倡有意义的史学,为的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之下,发挥学者的力量,即“盖时势为之”,体现了社会环境的变迁影响了史学研究方向,C项正确;个人学术的旨趣并不是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而不是优秀的史学传统对史学研究方向的影响,排除B项;理论研究的突破与材料所述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因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发表宣言,提出三个条件: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此宣言意在()A.继续北伐战争,完成国家统一B.开展土地革命,巩固革命政权C.停止国共内战,抗击日本侵略D.转移工作重心,夺取革命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1月17日,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和副主席项英、张国焘、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一起联名发表宣言,宣布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华北,愿在3个条件下与全国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停战协定,材料中的三个条件即是宣言内容,C项正确;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北伐,讨伐张作霖,与材料内容信息无关,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是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且材料未涉及相关问题,排除B项;1949年春,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与材料中相关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在发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周恩来此举()A.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B.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C.使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D.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体现了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尊重,欢迎其他国家到中国参观体现出了中国的坦诚,有助于打破中国的外交僵局,A项正确;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推动大会的成功召开不等于中国成为主要的反帝力量,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不能推知中国已经走出了外交低谷,排除D项。故选A项。14.1980年,四川第一棉纺印染厂、成都电线厂等5家国有企业实行改革,将原来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税。由在成本中列支的职工工资改在企业留利中支付,福利基金和奖励基金同企业留利挂钩。这一改革()A.缘于对外开放的时代要求B.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C.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D.推动经济结构的深入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0年(中国)。将原来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和固定资产税,而税是有一定标准的,这就等于鼓励企业去追求利润。同时将职工的工资和福利奖金与企业的利润挂钩,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企业的竞争力,C项正确;材料是对国企改革的描述,没有涉及对外开放,排除A项;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D项。故选C项。15.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中央军委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新的格局。这一新的格局是()A.人才强军、绝对忠诚、聚焦备战B.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C.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D.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强军战略,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强调,要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因此材料所述这一新的格局是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主席指出,着力构建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全面实施“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新体制,排除A项;“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是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提出的我国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排除C项;“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是中国军人一直以来的精神信条,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16.敦煌石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随着岁月的流转,因长期受风沙等自然原因的影响,敦煌石窟正在以“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鉴于此,让文物在数字档案中永生的构想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摘编自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高宇飞《人类敦煌:敦煌文化特色与形态》、胡珊《数字档案“让敦煌永生”》等(1)依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2)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价值。结合敦煌莫高窟数字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特点:石窟开凿数量多、水平高;纹样内容丰富、富于变化;体现西域、中原、中亚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性;原因:隋唐政治统一;社会经济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三教并行、佛教的发展;历代传承。(2)史料价值:石窟保留下了丰富的实物、图像、文献史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生动地传达历史信息,可对传世文献提供印证与补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石窟的内容反映了北朝至宋元时期的一些社会状况,可用于研究这些时期的建筑、艺术、宗教、文学、经济、民族交融等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认识:敦煌石窟的数字档案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来保存、传承敦煌千年文化,扩大了敦煌文化的影响力,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时期的莫高窟。第一问特点,由材料“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可得出石窟开凿数量多、水平高;由材料“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可得出纹样内容丰富、富于变化;由材料“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可得出体现西域、中原、中亚文化特征,具有多元性。第二问原因,由材料“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及所学可得出隋唐政治统一,社会经济发展;由材料“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及所学可得出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活跃,三教并行、佛教的发展;由材料“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可得出历代传承。【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第一问史料价值,由材料“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可得出石窟保留下了丰富的实物、图像、文献史料;由材料“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可知,莫高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观生动地传达历史信息,可对传世文献提供印证与补充,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由材料“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可得出石窟的内容反映了北朝至宋元时期的一些社会状况,可用于研究这些时期的建筑、艺术、宗教、文学、经济、民族交融等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发展的见证。认识:由材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可得出敦煌石窟的数字档案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来保存、传承敦煌千年文化,扩大了敦煌文化的影响力,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全人类的共同财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18年,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的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柯兰特出现,意思是有多条新闻组成、共同描述特定时间特定事件的出版物,这种印刷品在当时获得了成功。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出现众多的党派报刊。面对迅速增长的小册子,1662年议会通过《出版许可法》严厉限制报刊的出版自由。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摘编自张英明《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报刊与政治运动(17801850)》材料二:当传教士将西方媒介传入中国时,造成了对专治以及官报的挑战,马礼逊刚到中国时曾说,“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1833年后,报纸逐步“由外而内生根发芽”,大批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其中《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为中国新闻史上外报的发展提供了先例,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摘编自蒋好著《在场与追忆:中国近代报刊起源与流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报纸发展演变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国人创办报纸的影响。(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报刊与政治关系。【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印刷技术进步;人们了解外部信息的渴望;英国革命期间的良好发展环境;资产阶级掌权后政府政策放宽。(2)特点:经历了由西方人办报到国人办报的历程;同国内政治运动紧密相连;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影响: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2、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的开展3、有利于更新社会风气4、丰富了民众日常文化生活。(3)关系:政治家通过报刊鼓动民众参与政治斗争,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报刊的舆论报道也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而开始代表不同阶层群体;政府为控制社会舆论,有时会限制打压报刊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原因:根据材料一“三十年战争爆发,随着民众对于欧洲局势了解渴望,新的形式的印刷品一柯兰特出现”可得出,人们了解外部信息的渴望;根据材料一:“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中保皇派与国会派之间的争论为党派报刊小册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可得出,英国革命期间的良好发展环境;根据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备受压制的新闻出版产业重新复苏,1694年,议会正式废除《出版许可法》后,出现了众多新创办的报刊”可得出,资产阶级掌权后政府政策放宽。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社会经济发展和印刷技术进步两个知识点。【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二“1833年后..大批由外国传教于创办的中文报刊打开中国国门,19世纪90年代中期国人办报达到了高潮”可得出,经历了由西方人办报到国人办报的历程;根据材料二“这与社会的变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可得出同国内政治运动紧密相连;根据材料二“其传达的内容以在场的形式影响着时代,是报刊发展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的直接表现”可得出由东南沿海不断向内陆地区扩散。影响:根据材料二“《蜜蜂华报》《广州记录报》等报刊的实践疏通了中西方的信息交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根据材料二“‘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推动了政治改革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更新社会风气、丰富了民众日常文化生活。【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中国)。根据材料一“1640年英国革命期间,革命派与保王派唇枪舌战引发了火热的舆论攻势造就了更多的小册子”,和材料二“‘文化救国’‘文化强国’的声音越演越烈,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报业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多元化报业发展模式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政治家通过报刊鼓动民众参与政治斗争,为政治运动制造舆论;根据材料一“但是严厉的出版制度对于国内新闻的报道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只能报道国外新闻。”和材料二“余等在中国之传教及印刷业,均受当局所限”,可得出政府为控制社会舆论,有时会限制打压报刊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报刊的舆论报道也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而开始代表不同阶层群体。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共和国长子”挑起制造业大梁长春被誉为“车轮子上的城市”,建设了新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1953年6月,毛主席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年轻的共和国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培育出一汽这个“共和国长子”。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3年奠基,1956年建成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命名为解放牌CA-10,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生产汽车的历史。1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用第一夯实着“第一汽车”的基业。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到80年代初,解放牌汽车一直没有改头换面,销量持续下滑,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1986年2月14日,第一汽车厂召开转型换产万人誓师动员大会。1987年解放CA141正式投产,一汽“不停产、不减产、垂直转型”成功,创造了中国汽车发展史的奇迹。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公司成立。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丰田正式签署合资合作协议。2006年一汽进行自主创新,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当年5月18日推出奔腾轿车。而今,一汽进一步打造民族汽车品牌,走出新时代汽车强国之路。一汽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工业发展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答案】五十年代,一汽建成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开启汽车工业的发展。这反映了建国初期国家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通过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六七十年代,一汽逐步陷入困境,发展缓慢。这反映了工业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曲折中前进。改革开放后,一汽进行转型换产,与外资企业合作,建立股份制企业,自主研发民族品牌,走出现代化汽车工业的新路。此时,中国工业发展步入新时期,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重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总之,一汽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也反映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现代的中国。本题要求根据“一汽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国工业发展史”,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加以说明。本题属于开放型题,需要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根据材料要求与所学知识,可以通过以时间为尺度,结合中国工业的发展进行说明。根据材料的“1953年6月,毛主席亲自签发《中共中央关于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指示》,年轻的共和国通过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结合五十年代的“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五十年代,一汽建成投产,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卡车、第一辆轿车,开启汽车工业的发展。这反映了建国初期国家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道路的探索,通过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根据材料的“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下线到80年代初,解放牌汽车一直没有改头换面,销量持续下滑,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结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六七十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挫折,一汽逐步陷入困境,发展缓慢。这反映了工业发展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左倾错误的影响,在曲折中前进。根据材料“1986年2月14日,第一汽车厂召开转型换产万人誓师动员大会。1987年解放CA141正式投产,一汽“不停产、不减产、垂直转型”成功,创造了中国汽车发展史的奇迹”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一汽进行转型换产,与外资企业合作,建立股份制企业,自主研发民族品牌,走出现代化汽车工业的新路。根据材料的“1991年2月6日,一汽大众公司成立。2002年,与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联合重组;与丰田正式签署合资合作协议”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工业发展步入新时期,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再根据材料“2006年一汽进行自主创新,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当年5月18日推出奔腾轿车。而今,一汽进一步打造民族汽车品牌,走出新时代汽车强国之路”结合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可知,随着2003年中国加入世贸,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汽车工业更加重视科技的发展和创新能力。最后,根据以上证明过程,进行总结与归纳:一汽是中国工业发展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也反映了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3-11-20·13页·353.3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