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 2024 届高三级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答案

2023-11-20·9页·2 M

广东省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级第一次阶段考试

生物

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

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C.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2.茶叶生产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信阳毛尖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

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盛名传播国内外。下列关于茶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采摘的新鲜茶叶的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H2O

B.茶叶和人体所含元素种类大致相同,但含量有差异

C.制好的成品茶相比新鲜茶叶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低

D.新鲜茶叶的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绿色荧光蛋白简称GFP,最初是从发光水母中分离出来的由链状多肽组成的结构蛋白。

其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据图可推测该蛋白质含有2条肽链,R基上的氨基有15个

B.该肽链水解时,水中氢的去向是形成氨基

C.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中至少含有378个密码子

D.GFP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加工并由高尔基体分泌的

4.人类和小鼠的软骨细胞中富含“miR140’’分子,这是一种微型单链核糖核酸。与正常小

鼠比较,不含“miR140’’分子的实验鼠软骨的损伤程度要严重得多。下列关于“miR140”

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miR140’’分子中一定有糖类物质参与构成

B.“miR140’’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miR140’’分子对小鼠软骨的形态或功能有重要作用

D.“miR140’’一分子不是人和小鼠的遗传物质

5.在分别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标记的人、小鼠细胞融合实验中,当两种荧光分布均匀后

继续观察,会发现荧光重新排布,聚集在细胞表面的某些部位(成斑现象)。在细胞中加入

阻断细胞骨架形成的药物细胞松弛素,膜蛋白流动性大大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降低实验温度,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混合均匀所用的时间可能会延长

1

B.细胞骨架对维持细胞的形态有重要作用

C.成斑现象进一步证明了膜蛋白的流动性

D.膜蛋白与细胞骨架结合导致流动性增强

6.完整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下图为真核细胞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装配

及运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亚基在细胞核中装配完成后由核孔运出

B.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于rDNA中

C.核仁是合成rRNA和核糖体蛋白的场所

D.上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7.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会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

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

13

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CO2,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

13

否含有CO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幽门螺旋杆菌适宜在胃中的酸性条件下生存

B.幽门螺旋杆菌的同化作用类型与酵母菌相同

C.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脲酶依赖于核糖体、内质网等各种细胞器的密切配合

13

D.若受试者吹出的气体中含有CO2,说明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风险较高

8.如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

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他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3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很可能死亡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9.M蛋白参与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它们有两种状态,结合GTP的活跃状态和结合GDP的

不活跃状态。GTP和ATP的结构和性质相似,仅碱基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TP需丢失1个Pi后可参与RNA的合成

B.M蛋白由活跃状态转化为不活跃状态需要消耗能量

C.M蛋白所参与的蛋白质囊泡运输过程并不消耗能量

D.M蛋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后可能导致细胞内运输分泌蛋白的囊泡不能形成

2

10.下图为液泡膜上离子跨膜运输机制示意图,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A.Ca2+逆浓度梯度从细胞液进入细胞质基质

B.有氧呼吸的增强可促进Ca2+进入液泡

C.Na+进入液泡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D.细胞液中的pH环境比细胞质基质中低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甲、乙、丙三种微生物体内同一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根据

实验结果绘制如下曲线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效率最高的是微生物甲中的酶

B.在30条件下竞争能力最强的一定是微生物丙

C.对温度适应范围最广的最可能是微生物乙中的酶

D.若将温度改为pH,则所得实验结果曲线与图示结果相同

12.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对4种实验材料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表实验现象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材料实验现象

A用苏丹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

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的紫色洋葱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

B

鳞片叶外表皮装片

C用甲紫染液染色的洋葱根尖装片染色体在细胞中移动并平均分配到两极

D用台盼蓝染液染色的酵母菌涂片部分酵母菌被染成蓝色

13.呼吸底物不是糖时或有无氧呼吸存在时,细胞呼吸所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

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

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

耗量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

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1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CO2与C5结合后被RuBP羧化酶(Rubisco)催化生成1分子不稳

定的C6化合物,并立即分解为2分子C3化合物。Rubisco在催化反应前必须被激活,CO2

可与Rubisco的活性中心结合使其与Mg2+结合而被活化,光照时叶绿体基质中的H+和Mg2+

3

农度升高也可调节Rubisco的活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CO2既是Rubisco的底物,又是活性调节物,低浓度CO2可使C5含量增多

B.适当增强光照时,叶绿体基质中Rubisco活性增强,催化C3合成速率加快

C.激活的Rubisco催化合成不稳定C6的过程需光反应提供ATP和NADPH

D.对正常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停止光照后,C3的消耗速率将会降低

15.黑白瓶法可用于研究赛里木湖中浮游植物生产量,所用白瓶完全透光,黑瓶不透光。用

若干个黑白瓶,装入某湖泊一定水层的1L湖水后密闭,进行实验测试,结果如图所示。下

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a光照强度下自瓶24小时后的溶解氧为浮游植物的总生产量

B.瓶中生物24小时呼吸消耗氧气量为7mg

C.a光照下不能满足瓶中生物对氧气所需量

D.a光照下白瓶中生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7mg

16.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多处于不同的细胞周期(G1、S、G2、M期分别为DNA合成前

期、DNA复制期、DNA合成后期、细胞裂期)时相中,DNA合成阻断法可实现细胞周期

的同步化。TdR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将过量的TdR加入连续增殖的细胞培养液中,处

于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将TdR洗脱后更换培养液,阻

断于S期的细胞开始沿细胞周期正常运行。叙述正确的是()

A.要实现丙图状态,需要在第一次洗脱后培养时长<(G1+M+G2)时加入TdR

B.第一次将过量的TdR加入细胞培养液中培养(G1+G2+M)时长后,细胞处于乙状态

C.为了实现培养液中所有细胞的同步化,需要3次加入TdR

D.第一次更换培养液后,S<培养时长<(G1+M+G2)时,细胞处于甲状态

二、非选择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7.(11分)

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

黑暗、无菌、培养液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

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4

(1)大豆种子萌发初期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情况是(填“增加”或“减少”),在观

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发生这种变化关系时需要从外界

吸收元素。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中三种曲线最终变化趋势是。

(4)蛋白酶可水解多肽链中某些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大豆种子富含蛋白质譬经煮熟后由

动物摄入体内更易消化,其原因是。

18.(7分)

植物内的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甘蓝梗中是否

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l%焦性没食甘蓝梗提取煮沸冷却后的甘

2%H2O2/ML缓冲液/mL

编号子酸/mL液/mL蓝梗提取液/mL

l222

2222

3222

注:表中“”表示没有添加。

(1)1、2号试管中,试管是对照组,若只分析试管l和2,则实验的自变量是。

(2)2号试管显橙红色,并不能证明甘蓝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可在试管l的基础上增设

一组,该组的与试管l的不同是。

(3)若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其原因是。

(4)已知白菜梗内也含过氧化物酶,经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

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

19.(15分)

研究发现,真核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或短肽),可以精准运送到

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等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一般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等细胞器

的参与。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膜的。

(2)科学家推测,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游离核糖体最初合成的一段氨基酸序列作

为信号肽,被位于细胞质基质中的信号识别颗粒(SRP)识别,肽链合成暂停。携带着肽链与

核糖体的SRP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DP)结合,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上,继续合成肽链。

这就是信号肽假说,如下图所示。

5

科学家构建了体外的反应体系,证明了该假说。实验分组见表,据材料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组别核糖体信号识别颗粒(SRP)内质网实验结果

l+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多一段

2++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少一段

3+++合成的肽链与正常肽链一致

注:“+’’和“’’分别代表反应体系中存在或不存在该结构

假设在合成新生肽链阶段切除了信号肽,游离的桉糖体(填“能”或“不能’’)

附着到内质网上。

推测组别l的实验结果: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链长的原因是。

组别2中的肽链(填“含有”或“不含有’’)信号序列。其合成的肽链比正常肽

链短的原因是________。

对比组别2和3的结果,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只有结合了信号序列的SRP与内质网

上的识别并结合后,肽链的延伸才会继续。

(3)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在细胞中有相对稳定的空间分布,如内质网蛋白质A一般只在内

质网膜上,细胞质基质蛋白质B一般只在细胞质基质中。研究者推测,内质网蛋白质A因

起始端含有一段定位信号肽,而分布在内质网上;细胞质基质蛋白质B因无该定位信号肽,

而分布在细胞质基质重。研究者用适宜的方法对多肽链进行剪接,证实了该猜测。请简要写

出研究者的实验设计思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20.(16分)

下图l为某些原核细胞鞭毛(可摆动使个体运动)附近发生的有氧呼吸过程,膜结构2

为细胞壁中以类脂A所组成的膜结构;图l过程中,通过电子传递链的运输,周质空间中H+

浓度高于细胞内。图2为某些原核细胞发生的生理过程,过程中产生的NADH被复合体I

氧化后产生的电子经过一系列复合体传递给复合体,最终将O2还原(即途径一,原核细

胞无途径二),该过程同时向膜外运输H+,H+顺浓度梯度运输驱动ATP合酶合成ATP。

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6

(1)图l过程中,通过电子传递链的运输,周质空间中H+浓度高于细胞内,而后H+化学

势能转化为能,进而使个体运动,还给过程供能,同时还转化为ATP中

的化学能。

(2)图l中膜结构l为原核生物的(填细胞结构),图示功能可以验证内共生学

说中线粒体(填内膜或外膜)来自原核生物。

(3)某些植物细胞的生物膜上存在交替氧化酶(AOX),该酶能直接利用复合体I传递的电

+

子催化O2的还原,即途径二。途径一和二虽然都将电子传递给O2并与H生成了H2O,但

与途径一相比,途径二的主要区别是,所以途径可将更多的能量转移到ATP

中。含有途径二的图2细胞的生物膜为。

(4)复合体IV向膜外运输H+的方式是。据图分析,复合体IV与ATP合酶的

作用有哪些共同点?(至少答出两点)。

21.(11分)

研究者为探究氮肥施用量对大麦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将试验田中的大麦分成A、B、

C、D共4组,在4组大麦生长的拔节期(主茎基部第一节间露出地面达2cm时)分别施用

0、90、180、270kghm2的氮肥,在大麦开花后的不同阶段测得相关数据,部分数据如下

表所示。

开花后不同天数叶片的平均净光合速率(molm2s1)

组别

7天14天21天28天35天

A23.622.118.612.04.5

B24.523.220.515.35.3

C26.525.021.215.66.3

D30.527.224.319.57.5

回答下列问题。

(l)大麦从氮肥中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填写2种小分子物质),它们直接参

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开花后的10天左右,大麦籽粒开始沉积淀粉粒,进入“灌浆期”,籽粒中淀粉主要来

源于(器官)。分析表中数据毒大麦开花后天数越多,叶片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

导致其下降的原因是。

(4)研究人员发现,D组的大麦产量低于C组,推测是施氮量过多使大麦在生长期内将

更大比例的能量用于营养生长(主要为秸秆的生长),减少了用于生殖生长(主要为籽粒的

生长)所导致。研究人员进一步测定了籽粒和秸秆的干重,若,则上述推测正确。

7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2题,每题2分;1316题,每题4分,共40分)

15:DCABD610:ACBDA1116:CCCCBA

二、非选择题

17.(11分)(1)增加(1分)先增加,然后保持相对稳定(2分)

(2)糖类可转化为蛋白质(2分)N(2分)

(3)均下降(2分)

(4)蛋白质变性后使肽键暴露(肽链松散),肽键易于蛋白酶接触,使蛋白质更易水解

(2分)

18.(7分)(1)l号(1分)甘蓝梗提取液的有无(1分)

(2)将试管l中的缓冲液换成了2mL过氧化物酶(2分)

(3)高温使甘蓝梗提取液中的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2分)

(4)两种植物提取液中过氧化物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或种类、数目、多肽空间结构不

同)(1分)

19.(15分)(1)线粒体(1分)流动(1分)

(2)不能(1分)

无SRP,肽链可继续合成,但无法进入内质网切除信号肽(2分)

含有(2分)无内质网,SRP不能与DP结合,导致肽链无法继续合成(2分)

DP(2分)

(3)甲组:将A蛋白的定位信号序列切除,并将其导入到细胞内,一段时间后检测A蛋白的

出现位置。

乙组:将定位信号序列连接至B蛋白起始端,并将其导入到细胞内,一段时间后检测B

蛋白的出现位置。(4分)

20.(16分)(1)鞭毛转动的动能(2分)物质运输(2分)

(2)细胞膜(1分)内膜(1分)

(3)途径二向膜外运输H+较少(2分)一(2分)线粒体内膜(2分)

(4)主动运输(2分)都能够运输H+,都可以作为酶起到催化作用(2分)

21.(11分)(1)ADP、NADP+、叶绿素(任2种)(2分)

(2)一定范围内,随氮肥施用量增大,大麦开花后平均净光合速率增加(2分)

(3)叶(2分)从叶片运输至大麦籽粒的有机物降低,在叶肉细胞中积累后抑制光合

作用,使其净光合速率降低(3分)

(4)D组的秸秆干重(秸秆干重+籽粒干重)的值大于C组(2分)

8

9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