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1.D(必须“‘请进来、走出去’”张冠李戴,“请进来、走出去”是“改革开放后”黄河流域同其他流域文化交流合作所采取的形式,而非“当今”;“而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不断创新传播途径”不合文义,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创新传播途径”只是其中一个方法,而非“最重要的方法”。故选D。)2.A(选项强加因果。材料一第2段相关表述为“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根植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被认为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和“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除具有根源性特征之外,还具有历时累积性特征和时代创新性特征,是当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过程中的重要载体”,选项将两句的内容杂糅到一起了。故选A。)3.C(C选项属于“请进来”,不属于“黄河文化“走出去’”。故选C。)4.(每点1分,共4分)黄河流域在旧石器时期就出现了早期人类的活动;中国古代城市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灌区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华夏民族由松散的政治实体逐步走向融合和统一;黄河流域在不同历史阶段均有彼时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成就;黄河流域在春秋时期就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碰撞,后来不断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社会主流思想体系。(材料一论述了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解答此题,可从材料一第2段的相关内容入手,对材料所列角度分条概括即可。)5.(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借助“一带一路”这一发展机遇,将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丝绸之路、大运河文化带保护等项目结合起来,努力把黄河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深入挖掘与整合黄河文化资源和时代价值,积极构建黄河文化品牌并大力对外推广:构建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框架体系;创新黄河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技术。(材料二第4、5两段重点论述了当前背景下如何传承好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解答此题,可从这两段内容入手,梳理概括相关措施并分点作答即可。)(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6.C(小说并非一直采用全知视角,而是在后半部分使用了有限视角,没有交代金环的身份以及梁队长说话口气变化的原因,制造了悬念。故选C。)7.B(“爆起了粗口”分析不当,且梁队长愤怒,还因为不知道特务要去做什么坏事,因此想要教训、吓唬他们。故选B。)8.梁队长:镇定、勇猛、威严,要以枪法震慑敌人。伪军:惊慌、胆小、怯懦,被梁队长威慑住。杨政委:称赞(佩服)梁队长枪法。(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2分,答出三点给4分。)(解答此题,须先梳理出段落中的人物:梁队长、伪军、杨政委。再结合对他们的相关描写,概括其特点。注意关键词作答要准确。)9.示例一:简笔写英雄。小说语言风格简练平易,读者容易理解;小说善于以外貌、语言、动作、细节描写英雄,多角度描绘梁队长的形象特点;小说善于以侧面烘托描写英雄,借同志、敌人的视角塑造梁队长这一形象;小说善于以对比、悬念写英雄,交代了梁队长威严勇猛、服帖谨慎的两种侧面,引起读者的好奇心。示例二:枪。枪是梁队长战士身份的标志,梁队长持枪震慑敌人,保护同志;精湛的枪法、警惕的心理,体现着梁队长这一形象的性格特点;梁队长开枪时的威严勇猛,又和最后服帖、不自然的神情形成对比,丰富人物性格。(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示例一侧重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可从语言风格来解释何为简笔,再依次总结小说中塑造英雄形象的不同方法。示例二侧重分析小说中的特色物象,以“枪”为切入点看梁队长的形象塑造。两个话题可人选,但答题时都要体现对人物形象及其塑造手法的把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EG(“且夫”为连词,表示下文更进一层的议论,“必有军事”指卿大夫在采邑内拥有军事管辖权,“是故”是表因果的连词,故C处应断开。“修车马”“比卒乘”句式结构相同,动宾结构完整,故E、G两处应断开。综上所述,应在C、E、G三处断开。原文加上标点为:且夫卿必有军事,是故修车马,比卒乘,以备戎事。)11.B(“不虞之誉”中的“虞”意为“意料”“预料”,与文中“有难则以备不虞”的“虞”词义相同。故选B。)12.C(根据材料二中的“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可知,楚昭王用象牙装饰安车,是想通过宰予赠送给孔子,并不是用来迎接孔子。故选C。)13.每句4分(1)爵禄和旗帜,是用来区别功劳的大小,区分贤与不贤的。(“所以”“异”“功伐”各1分,句意1分)(2)现在天下道德被搁置,夫子的志向就是想振兴礼义道德并推行它。(“寝息”“兴”各1分,句意2分)14.苗贲皇不赞成“献伯之俭”,他认为这是破坏晋国的政事,光耀私人的名声;(1分)宰予认可“孔子之俭”,他认为孔子不在乎俸禄和官位,而是贵义尚德,在乎的是能否弘扬道义仁德,如果能助君主“行其道”,孔子就算徒步上朝也心甘情愿。(2分)(根据材料一中的“今乱晋国之政,乏不虞之备,以成节,以絜私名,献伯之俭也可与?又何贺”可知,苗贲皇不赞成“献伯之俭”;根据材料二宰予对楚昭王说的话以及孔子对两位弟子的评价可知,宰予认可“孔子之俭”。)【参考译文】材料一:盂献伯被授予了晋国的上卿之位,叔向前往祝贺,盂献伯的门前停着车马,马吃的是带秸秆的谷物。叔向说:“你只有一辆车子一匹马,这是为什么?”盂献伯说:“我看国人还有饥饿的气色,所以不用谷物喂马;头发斑白的老人大多数还步行,所以不用两辆车子。”叔向说:“我开始的时候是祝贺你被封为上卿,现在要祝贺你的节俭了。”叔向出来,对苗贲皇说:“(你)帮我去祝贺盂献伯的节俭。”苗贲皇说:“这有什么可贺的?爵禄和旗帜,是用来区别功劳的大小,区分贤与不贤的。所以晋国的法制规定,上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八匹马,中大夫配备两辆车和四匹马,下大夫只配备一套车马,这是用来标明等级的。况且卿一定要掌管军事,因而要修整车马,训练步兵和战车,以防备战事发生。国家有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防备意外的发生,太平的时候可以用来供应上朝议事的需要。现在盂献伯扰乱晋国的政事,缺乏防备意外的手段,而成就他的节操,以便光耀他私人的名声,盂献伯的节俭可行吗?又有什么值得庆贺的?”材料二:孔子派宰予出使楚国,楚昭王用象牙装饰安车,想通过宰予赠送给孔子。宰予说:“夫子他老人家是不会坐这车的。”楚昭王问:“为什么?”宰予回答说:“我通过老师的日常用度,考虑老师的心思所在来观察,所以知道他不会用这辆车。”楚昭王说:“说说看。”宰予回答说:“自从我侍候夫子以来,私下里见他言语不离大道,行动不违背仁。重视义崇尚德,清正质朴喜好节俭。出仕享有俸禄,但是却不用来积累财富。不合于道义则离去,辞官的时候没有恋恋之心。妻子不穿华丽的衣服,妾也不穿丝制的衣服,车马器皿都不雕刻华丽的花纹,不把谷物等粮食给马吃。如果道可行则以治理国家为乐,道不行则以修身为乐,这就是夫子成为夫子的原因。假如是看起来外观华丽的东西,听起来淫邪的妖冶美女的歌声,夫子经过的时候不会去看,遇到的时候也不会去听。所以我知道夫子不会使用这辆华丽的安车。”楚昭王说:“既然这样,夫子的意愿是什么呢?”宰予回答说:“现在天下道德被搁置,夫子的志向就是想振兴礼义道德并推行它。天下确实如果有想治理的君主能够推行夫子之道,夫子即使是走着去上朝,也一定会乐意去,何必在远方使您这厚重的赏赐遭受辱没呢?”楚昭王说:“从今以后就知道夫子的道德是多么伟大了。”宰予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们认为宰予的话怎么样?”子贡说:“没有说尽老师道德的高美。夫子的道德与天一样高,与海一样深。像宰予所说的,不过是老师做事实在罢了。“孔子说:”言语贵在真实,才能使人相信,舍弃了真实还有什么可称赞的呢?所以子贡的浮华比不上宰予的真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D(“以乐结”和“展现了杜甫积极昂扬的情怀”赏析有误。结合“闻道松州已被围”分析可知,比起松州的外患,剑阁虽有内乱还能据守,情况还算好,可见“莫愁”是杜甫的自我安慰,表达了杜甫对国家遭受内忧外患的无尽担忧之情。故选D。)16.共6分同:都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担忧,展现了浓郁的忧国忧民情怀。(2分)异:《黄草》主要聚焦战争,写战争造成的人烟荒芜、亲人离散和诗人对内忧外患的担忧;(2分)《登高》主要突出个人,更多的是表达了对漂泊孤寂、自身疾病缠身,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功业无成的感慨。(2分)【诗意赏析】清杨伦《杜诗镜铨》:“此诗在夔遥慨蜀乱也。”首联前一句回忆途经黄草峡时的遭遇,“船不归”当是描写诗人所乘的船无法靠岸停泊的情形,表现了旅途之艰难和行船的惊险,此时最容易引发诗人的伤感情怀。首联后一句写途中所见,“行人稀”表明由于战乱阻隔,民夫被征,沿江一带变得萧条冷落,呈现出一派乱离景象。诗起头便把读者带入了一种凄婉落魄的情境中。颔联由写景转向关心朝廷的消息和蜀地战乱的是非争议。诗人虽然在逃难,但是依然心系国家大事。在地方“兵戈有是非”的时候,又得不到一点点来自朝廷的信息,诗人是极为担忧的。颈联写秋风吹锦水,寒气逼人,何况此风自“万里”之外而来,其肃杀寒气更加厉害。秋风万里,锦水生波,征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此时此际,闺人妇女则由于爱人被驱作战,生死未卜,疑惧惊恐,牵肠挂肚,亦不免泪湿衣裳。“谁家”二字含意灵活,犹言“几家”“几处”,暗指蜀中牵着战祸的人家甚多,随处可见。尾联说先别愁剑阁内乱,它毕竟终可据守,且听说松州已被兵围,外患可忧,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遭受内忧外患的无尽担忧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答案】(1)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云青青兮欲雨青冥浩荡不见底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18.前无古人才思敏捷(秀外慧中、下笔成文)不学无术(每处1分)[第处,根据“不仅在当时……在今天也后无来者”的语境可知,可填“前无古人”。第处,此处强调林黛玉的才华,可填“才思敏捷”“秀外慧中”或“下笔成文”。第处,此处说的是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宝玉会成为一个没学问的富家子弟,可填“不学无术”。]19.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两处语病,每改对一处给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其一,语序不当,“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语序不当,前后句主语一致,关联词“不仅”应移至“诗社的兴亡”之后;其二,搭配不当,“寓意着……破灭”搭配不当,“寓意”应改为“寓示”。]20.共4分修辞手法:使用了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每个修辞1分,共2分)表达效果(2分):引用:该句通过引用“芳心一点娇无力”等诗词,增强了文学性,富有感染力;(1分)//排比:该句使用三个“却……”的句式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1分)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21.C(A.正确。“也要人夸颜色好,也要清气满乾坤”化用王冕《墨梅》中的“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B.正确。乙处“好色”一词指的是选种要选“谷粒色泽金黄、青秆黄熟”“柱头外露、以诱惑别的花粉”的,贬词褒用,妙趣横生。C.错误。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三个“要……”作谓语,故丙处标点使用正确。D.正确。“拨弄”此处含“寻找”之意,找到之后还要“掂量”,两个词语有逻辑的先后关系,不能互换。故选C。)22.晚熟者苗长而耗技术方法众多感受宇宙射线和微重力(每处2分)(第处,根据前文“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可知,此处应是照应句,与上句“早熟者苗短而息”构成对比,故可补写“晚熟者苗长而耗”之类的语句。第处,此处是对下文“比如杂交育种、诱变技术、基因育种等”的总起,下文说的是水稻育种的众多方法,故可补写“技术方法众多”之类的语句。第处,根据前文“现在作物的种子也能去外太空走一圈”和后文“产生一些诱发变化”可补写出“感受宇宙射线和微重力”之类的语句。)四、作文(60分)23.审题:材料内容谈论的是哲学家尼采著名的“精神三变”。“三变”中,一变为“骆驼”,这一精神阶段的人跟骆驼一样,勤恳、隐忍、坚韧,但却是被动行事,没有主动性和反抗意识。这是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茫然地承受,庸碌地活着,挣不脱外在的限制和牵累,一生可能就这样无所作为。二变为“狮子”,这一精神阶段的人身上有狮子的行动力,主动、无畏、坚定,且思想独立、目标明确、积极进取。这是一个进取意识明确的精神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思想清醒,富有挑战意识,具有开创精神。三变为“婴儿”,这是人的精神的最高阶段,不受外在俗世的牵绊,内心澄明纯粹,简单而快乐地做回自己。综上可知,主动抗争,积极进取,打破外在的限制,“骆驼”可以变成“狮子”;经历世事,重新开始,摒弃俗世纷扰,回归本心,“狮子”可以变成“婴儿”。写作时首先可以对每个阶段的内涵进行解读,总结出这三个阶段的实质内涵;然后可以任选一个阶段进行立意,也可以综合三个阶段进行立意。比如,可以依据“狮子”这一目前最适合我们的精神阶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开创进取,成就自我;然后可结合前面“二变”中分析的角度设置文章分论点,举锐意进取的典型事例加以论证;再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联系时代,深化文章的主题。写作时要与生活实际、自我认知等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看法,切忌泛泛而谈。【参考立意】从“骆驼”到“狮子”,我的命运我做主。开创进取,成就自我。剪除烦扰,回归本心。
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 语文答案
2023-11-23·3页·41.1 K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