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题+答案

2023-11-29·21页·3 M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 6000 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

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

A. 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 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 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

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3.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

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 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 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 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 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4.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

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

现象表明当时( )

A. 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 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 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5. 1749 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

‘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

未留心。”此谕意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维护国家一统 C. 调整民族关系 D. 规范文书体例

6.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

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

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

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第1页/共7页

A. B. C. D.

7. 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 )

A. 1841-1868年 B. 1868-1895年 C. 1895-1922年 D. 1922-1949年

8. 下面为 1919 年 12 月《少年社会》的创刊宣言。这表明该刊编者认识到( )

少年社会有两个意思:(一)少年的社会。(二)社会的少年。

少年的社会,是有少年精神气象的社会——进步的社会。

社会的少年,是有社会生活情感的少年——协助的少年。……

怎样使现在少年变成社会的少年,现在社会变成少年的社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A. 互助协作是挽救危亡的主要手段 B. 人的解放和社会改造是时代使命

C. 青年学生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主力军 D. 理性觉醒和教育革新是革命的前提

9. 1944 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 31 名,劳动英雄

39 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 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

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

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根据地为 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 B. C. D.

1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 15 年漫长历程。1986 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

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 10 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世界两极格局的 瓦解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 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第2页/共7页

11. 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

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

该史诗产生于( )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希腊 C. 古代埃及 D. 古巴比伦

12. 中古时期,西欧司法审判中盛行“决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 世纪初,随着西欧城市的兴起,城

市中的商人开始选出仲裁人,并依据“萌芽性的商法”进行审判,逐渐形成了市民法庭。这反映出

( )

A. 城市崛起促进王权加强 B. 自由主义打破封建束缚

C. 新兴阶层冲击教会特权 D. 商业发展推动司法进步

13. 在 16 世纪的新教地区,每个面包匠和烛台制造师都能拥有一本《圣经》。他们可以在工棚里独自研究

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不必担心在火刑柱上被烧死。这现象揭示出当时( )

A. 贵族失去宗教特权 B. 传统的惩戒方式已被废除

C. 平民引领宗教改革 D. 天主教会思想专制遭削弱

14. 19 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加以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

1906 年之前的 20 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

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 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 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 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15. 17 世纪,欧洲贵族男性穿着华美、妆容精致,且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从 19 世纪中叶开始,工业

资产阶级引领服装潮流,男装简洁而实用。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

A. 科技进步提高生活水平 B. 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C. 工业革命促进社会变迁 D. 新阶级力量决定流行风尚

16. 有学者认为,巴黎公社工人制造了一个断裂,历史的连贯性步伐在这里戛然而止。它宣告了工人阶级

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来缔造一个新的世界。这里的“断裂”是指( )

A. 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则被颠覆 B. 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人们生活

C. 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尝试 D. 封建保守势力复辟梦想破灭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

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 30 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

第3页/共7页

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

中国沿海。1633 年,明军约 150 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 60 艘战舰激战,获

得胜利。

——据《中国军事通史》等

材料二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确定了优先建设北洋海军的方针。到 1888 年,清廷共买进大小舰船数

十艘,另有少量自建舰船。1888年 12 月,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

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

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要“有计划地逐步地建设支强大的海军”,这支海军能“保

卫沿海沿江”。1979 年,邓小平提出要建立“顶用”“精”“真正现代化”的海军。21 世纪以来,我国已

先后派出多批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一批新型驱逐舰、护卫舰、登陆舰等陆

续入列,2019 年,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配套、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入列。中国海军已经建成海陆

空潜、岸基海基相结合、多兵种合成的海上综合作战体系。

——摘编自彭克慧《新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海军实力从晚清到现代的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海军实力的主要因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绘画中的“透视法”,最基本的视觉效果是近大远小。(见图一)

图一:利用透视法画出的铁轨与车站

远古时期人们还没有掌握透视法,绘画以记录内容为主,景物无论大小远近,并排放置,古希腊和古

罗马时期,透视法在绘画中的运用完成了从无到萌发的转折。有的画作已能看出一定的透视效果。这符合

古典时代崇尚真实”的思想与风气。欧几里得的《光学》和托勒密的研究,为绘画透视法提供了一定的理

论基础。

在中古大部分时期,又几乎看不到透视法的运用了。画作主要服务于表现宗教故事或传达宗教信仰。

第4页/共7页

可见,绘画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技艺发展史,也是观念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史。

14—17 世纪,在欧洲画坛上,透视法转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前人光学研究成果和艺术家实践经验基础

上,意大利的阿尔贝蒂把定点透视理论纳入“绘画三要素”。随后越来越多的画作追求呈现日常生活的真实

感和自然感,融透视表现方法与人文主义精神为一体。(见图二)

图二:拉斐尔《雅典学院》

18—19 世纪,透视法仍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尊崇,不断丰富和发展。随着 19 世纪摄影技术的发明和改

进,通过绘画还原现实的任务逐渐让位于照相机。此后出现了一些体现新的追求和理念的绘画流派,开辟

了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1)绘画透视法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四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历史背

景。

(2)通过《绘画透视法发展小史》一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哪些写作“小史”的方法。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 世纪初到 20 世纪中期,伦敦长期以来被雾霾所笼罩,导致呼吸道疾病骤增。16 世纪以来,木材市

场的木炭价格几乎是煤炭的3 倍,随着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压力,伦敦市民倾向于选择煤炭作为家庭燃料。

1952 年,面对伦敦烟雾事件,英国下令成立比佛委员会,负责调查成因。1956 年,《清洁空气法》颁布,

其中包括禁止排放黑烟,卫生部的努力和防治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对治污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比佛委员会《比佛报告》等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大气污染问题同时凸显,尤其是京津冀环渤海地区、长三

角、珠三角等地区。2013 年,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所有城市 PM2.5和 PM10 年均浓度全

部超标。同年9 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 年)》,按照该计划有关要求成立了京

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2017 年,环保部等相关部委及地方政府联合制定了《京津冀及周

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治理主要任务为: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

重污染天气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

第5页/共7页

——摘编自环保部(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某学者认为,工业化的不同是中英两国环境治理不同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工业化不

同的具体原因,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第6页/共7页

第7页/共7页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质量调查(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 6000 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

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

A. 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 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 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约 6000

年新石器时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 6000 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

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

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 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城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材料没有

体现最早,排除 A 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 C 项;材料中提到的信息是没办法判断该遗址出现阶级分

化的,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

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

A. “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体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

家学派代表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出自荀子的《性恶》,意为

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

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荀子主张礼

法并用思想,治国理政要“隆礼”“重罚”,要求统治者要抓住这一根本问题,“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

禁之”,以此达到天下有序、社会稳定的目的,所以A 项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A 项正确;

第1页/共 14页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出自孟子《孟子离娄上》,意为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以

仁政为法度,也就不能治理好天下,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 B 项;“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出

自孔子《论语为政》,意为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

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与材料

设问不符,排除 C 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意为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

盗贼也就没有了,与材料设问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

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 )

A. 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 B. 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

C. 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 D. 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唐中后期

(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

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 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

排除B 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 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 项。故选A

项。

4. 有学者认为,宋代的识字率相对较高。真定府的一处摩崖石刻显示,山区牧羊人也有能读会写者;南方

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如建州“耕且读者十家而五六”,邵武军的许多村落“皆聚徒教授”。这一

现象表明当时( )

A. 书院制度日趋完备 B. 雕版印刷相当普及

C. 崇文兴教渐成风尚 D. 文化重心已经南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宋代识字率较高,即便是农村地区的村落,文化风气依然浓厚,因此可

以推断宋代整个社会形成崇文风气,C 项正确;材料仅显示宋代形成崇文风气,材料没有讲明是因书院制

第2页/共 14页

度完备而形成的,排除 A 项;B 项表述符合史实,据材料无法得出宋代雕版印刷术相当普及,排除 B 项;

D 项表述基本符合史实,材料中虽然有“南方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高于北方”的信息,但是材料重点不是强

调宋代南方文化重心南移,材料整体上突出宋代崇文的社会风气,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1749 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

‘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

未留心。”此谕意在(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维护国家一统 C. 调整民族关系 D. 规范文书体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是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

族,而应称“蒙古”“内地”,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其意在维护国

家一统,B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 项;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

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排除C 项;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D 项。故

选B 项。

6. 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

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

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 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 区别

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 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战争完全归因于于自由贸

易,是不科学的,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正确;根据材料可知,该学者将鸦片贸易和一般商品等同,混

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正确;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的本质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而对中

国进行的侵略,而该学者没有看到英国侵略中国的本质,完全归因于自由贸易,正确;根据材料可知,

该学者认为自由贸易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就算不是鸦片,英国还会以别的理由打开中国的市场,因

此该学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必然的而非偶然时间,排除。综上,A 项正确,排除 BCD 项。

第3页/共 14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