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分数:150 分,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诗歌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基础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每一个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诗人
总是成为感知时代的先锋,诗歌总是成为时代的号角和第一声春雷。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
新时代,一直充当着时代先行者、价值引领者的诗人何为?诗歌何为?
伟大的诗歌产生于伟大的社会实践,古今中外皆然。盛唐诗歌最具代表性,其中又以唐代边塞诗
最为典型。《全唐诗》近五万首,边塞诗只有两千余首,却被认为是唐诗中最具思想性、想象力与艺
术性的诗篇。所谓诗歌的“盛唐气象”,主要是由边塞诗表现出来的。盛唐的美学形象也主要是由边
塞诗建构起来的。边塞诗充分展现了一种自由的、积极的、开放的精神,以及浪漫主义、英雄主义、
理想主义的色彩。到西域去,到边疆去,开疆拓土,建功立业,是当时有志之士的共同心声,也是一
种伟大的社会实践。边塞诗因为反映普遍社会情绪和理想生活样貌,所以脍炙人口,让人震撼。
当代社会正在进行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
的雄心。这里说的雄心既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一种思想准备。在新时代,诗歌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时代诗歌,要解决好个人性与人民性的问题,传承、开放与创新的问题,还有如何书写时代与现实
的问题,以及如何表现出现代诗歌美学和生活意义的问题。
新时代诗歌应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新时期文学就是从确立主体意识开始的,但那是
一种以个人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新时期文学曾对人性的解放、人道的弘扬起过积极作用,但过于强调
自我,导致后来解构主义思潮泛滥,否定传统,贬低英雄,反对崇高,直至解构一切宏大叙事,最终
走向了历史虚无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本身就包含了个体意识和民族意识,是建立在个体
和民族基础之上又超越具体的个人和民族的。我们要走向一种自我发现、自我肯定和自我创造的建构
主义,不断走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历史性转折,正是时代最具诗意之处,提供了发挥自由创
造的无限空间。兼具思想能力、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优秀诗人,最终会将人民的、国家的、民族
的主体性和个人的主体性融为一体,加以不断肯定、不断强化和不断超越,提炼出新时代的核心价值,
建构出强大的主体性精神力量,打动人心,改变风气,影响社会。
新时代诗歌还应该创造新意象、新形象。诗歌是一种塑造形象的艺术,艺术以形象感人,只有典
型形象才能深入人心,永久流传。我们这个时代恰恰是一个新意象、新形象不断被创造出来的时代。
经验、感受与视野,都和以往大不相同,并以一种加速度的形式产生着。自然山河、人文网络、社会
和谐,都将给诗人带来新的灵感和冲击力,激起诗性的书写愿望。而复兴征程、模范英雄、高速高铁、
青山绿水……都可以成为抒写对象,成为诗歌典型,都可以既有时代典范性,又具有艺术价值。此外,
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9 页
全球化、“一带一路”、海洋世纪、航天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将加快人类前进的步伐,
放大人们的想象力,激发新的理想信念、奋斗精神和创造力,进而催生出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带来新的美学观念和美学形式。这将是一个新的美学开疆拓土的时代,既葆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根底,
又具有全球的开阔视野和胸怀。这是一个将创造出全新美学方式与生活意义的新时代。
诗歌一直肩负着倡扬新的美学原则和生活方式的重任。在新时代,诗歌也应该充当文学变革的先
锋,开拓新的感受方式和美学形式,创造新的价值,站到时代的前列。
(摘编自李少君《诗歌要有开新时代风气之先的气魄》)
材料二
主持人:“让最好的诗歌走近更多人”,其实是在期许诗歌重建、加强与读者的联系。重建与读
者、与时代社会的有机联系,对诗歌来说为什么重要?
谢冕:回到新诗源头来看,新诗诞生在国家内忧外患、整个社会要求自强自立的大背景下,从最
初发起就是要和社会现实、人民生活状态产生联系,所以当时明确提出“为人生”的主张。新诗以言
文相谐的语言之新,以新思想、新观念等现代潮流顺利融入诗中的思想之新,与大众建立紧密联系。
可以说,“诗言志”这一中国诗歌传统,并没有因白话新诗出现而中断,相反,在郭沫若、艾青等诗
人那里获得了英气勃发的现代更新。这里的“志”是为民生、为社会、为国家自立自强、为民族振兴
的大志向,一百年来我们都在这样奋争。这是诗与读者之间最内在最深刻的联系。
主持人:几乎所有文艺都有基于个体、面向大众的问题,但诗歌表现得尤为明显。诗歌一方面极
为强调独特的个人体验,一方面又最容易引起广泛共情、共鸣,来“撬动”社会现实和大众情感。
吉狄马加:真正一流的诗人首先一定是思想家,有对时代主流和时代本质的深刻认识,其次还得
是融合个人情感、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进行艺术呈现的高手。屈原的爱国主义思想为人称道,他
对人民的热爱、对社会历史的责任是和他的浪漫主义美学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身处战争和革命年
代的诗人艾青、马雅可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等,他们的作品不仅记录时代,而且不是一般性记录,
而是真正高水平艺术地记录:他们在个人生活、个体生命经验和时代经验、社会现实以及民族精神、
人类精神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谢冕:现在一些诗人表现小小的悲欢、小小的愿望、小小的心境,把大众遗忘了,把更大的关怀
遗忘了。诗歌通过表达自我通向大众,如若不能引起大众共鸣,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常常说,第一是
境界,而后才是艺术。没有境界,再好的艺术也没有用。什么是境界?就是为广大民众表达心声,就
是家国情怀,就是社会兴衰匹夫有责。这不是标语口号,大诗人莫不如此。
(摘编自胡妍妍、谢冕、吉狄马加、范致行《奋进时代呼唤诗词创造》)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新时代诗歌只有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并创造新形象,才能成为时代先行者、价值引领者。
B.新时代诗歌要重建与读者、社会的有机联系,关键是要抒写为民生社会、为国家民族的大志向。
C.材料一第四段中提到的“优秀诗人”与材料二提到的“真正一流的诗人”,两者内涵本质相同。
D.材料二中谢冕关于新诗源头的言论可以佐证材料一“当代社会正在进行伟大的实践”的中心论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如果我们要写作题为“谈盛唐气象的文学表现”的论文,盛唐边塞诗应该是重要研究资料。
B.只有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的形象、反映时代精神与价值的诗歌,才称得上是新时代优秀诗歌。
C.只有深刻认识时代主流和时代本质,达到社会兴衰匹夫有责的境界,才能艺术呈现个人情感。
D.吉狄马加认为,诗人要高水平艺术地记录时代,其实质是必须处理好个人性和人民性的问题。
3.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谢冕的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B.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朱光潜《无言之美》)
C.杜甫一生的思想,是存在于儒家所提出的对社会的义务关系之中,这关系是安定社会的基本因素。
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9 页
(闻一多《唐诗杂论》)
D.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王国维《人间词话》)
4.从论证的严密性来看,材料一第二段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分析。(4 分)
5.如果以“民族的怒吼”为题给光未然的《黄河颂》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4
分)
……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1939 年
(节选自光未然《黄河颂》)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毛利先生
[日]芥川龙之介
初见毛利先生,是在他就任当日下午。走廊里传来脚步声,前所未有的肃静。开门进来的是个矮
个子,令人联想起节日里杂耍的小丑:光溜溜的秃头与教科书上画的鸵鸟蛋毫无二致;古怪的晨礼服
名副其实古色苍然,几乎令人忘却曾经是黑色的;有点脏的翻领下面,竟郑重其事地系着一条极其鲜
艳的紫色领带。
从各个角落发出强忍住笑的声音。然而,先生和善而苍白的圆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诸位!”
我们从未享受过“诸位”的待遇,屏息等待长篇大论。然而毛利先生环顾了一下教室,什么也没说,
嘴角神经质地颤动,那有点像家畜的兴奋的目光不时流露出烦躁不安的神情,似乎有所恳求。
“今后由我来教诸位选读课。”
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9 页
开场白结束得如此突然,令我们非常失望。先生点了一个同学的名字,并称他为“君”。那学生
站起来,以东京中学生所特有的机灵劲儿译读了一节。误译不消说,就连发音上的一些细微毛病先生
都仔细加以纠正。他的发音格外做作,可大致正确清晰。
然而,当先生开始译读时,失笑声此起彼伏。他的日语词汇竟少得令人难以相信他是日本人:“鲁
滨孙终于决定饲养……什么呢?就是……动物园多得很……对,是猴子。”
连猴子都这样,碰到稍复杂些的句子,不兜几个圈子,简直就找不到恰当的译词。先生频频把手
放到领口,迷惘地抬起头,慌慌张张地瞥我们一眼,立刻又两手摁住秃脑袋,把脸深深地埋在桌子上。
本就矮小的身子,犹如一只泄了气的气球,窝窝囊囊地缩成一团。笑声越发肆无忌惮,连最前排的学
生也公然哄笑起来。
课间号起,我们哄堂大笑,故意模仿先生的姿态和声调,甚至连身为班长的我,也由五六名同学
簇拥着,扬扬得意地指点先生的误译之处。
“今早我坐电车,看见先生坐在正中间。可是临近换车的地方,他却高声叫唤‘售票员,售票
员!’,我觉得又好笑又难为情。”
“听说他一到雨天就身着西装,脚穿木屐来上班。”“老是挂在腰下的白手绢包儿,八成是盒饭
吧?”“听说有人在电车上看见他抓住把手时,毛线手套上全是窟窿。”
有天早晨,毛利先生像往常一样,扯起尖嗓子热情地讲授《人生颂》。没有人认真听讲,邻座的
一个柔道选手竟在课本下面摊开武侠小说。正讲着,先生忽然大谈起人生问题来了:“诸位还不了解
人生,唯其如此,诸位是幸福的。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对人生洞若观火,但苦恼的事也多。就拿我来
说,有两个孩子,于是就得送他们上学。一上学……嗯……学费怎么办……”大家又窃笑起来。邻座
的柔道选手突然撂下小说,气势汹汹地起身质问:“先生,我们是来学英语的,如果您还继续这样讲
下去,我立刻到操场上去。”说完,他竭力绷着脸,怒不可遏地坐回座位上。
我从未见过那般难堪的表情,像遭了雷击,半张着嘴,家畜般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低三下四的神情。
他用手正了正紫色领带:
“是我错了,郑重道歉。的确,诸位是为学英语来上课的。我错了,好吗?”
似哭的笑容,再三重复着同样的话,上衣的肩部和腰部的磨损处,更加显眼了。每低一下头,他
的秃脑袋越发像鸵鸟蛋。柔道选手回头瞥了我一眼,露出狡黠的微笑,即刻又读起藏在下面的小说来
了。
先生比平日更加语无伦次地专心翻译那朗费罗的诗句。“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气色
很坏的圆脸上冒着虚汗,像是不停地哀求着什么。然而,像我这样无所顾忌地打哈欠的人也不在少数。
矮小的先生不停地挥舞着教科书,声嘶力竭地喊道:
“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
一学期过去,再未见到毛利先生的身影,我们甚至连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连先生存在本身,都忘
记得一干二净。
大学毕业的那年秋天,我不经意地走进一家咖啡馆品尝着咖啡,漫不经心地打量眼前那面镜子。
镜中一位顾客让我吃了一惊。虽只是侧脸,但那鸵鸟蛋似的秃头,古色古香的晨礼服,永是紫色
的领带……
尖嗓门依然如故,忙不迭地给服务员们讲解着什么。“这个形容词管着这个名词,知道了吧?”
桌上摊放着一本书。毛利先生不停地用手指戳着那一页,不厌其烦地讲解着。服务员们挤在一起,
个个聚精会神。
“什么?关系名词?没有所谓的关系名词。是关系代词吗?对,对……”
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温情,悄然起身,那气色很坏的圆脸向这边转过来,家畜般的眼神同我的目
光在镜中相遇。然而,先生的目光里未浮现故旧相遇的表情,有的只是那恳求什么似的可怜神情。我
默默走到账房去付款。
“那边有人在教英语,是咖啡馆请来的吧?”
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9 页
“哪里是请来的,不过是每天晚上过来教教。听说是个老朽的英语先生,哪儿也不聘他,大概是
来消磨时间的吧。要杯咖啡,就在这儿耗一晚,我们并不欢迎他呢。”
我好像现在才理解先生。刹那间,不知该哭还是笑。我竖起大衣领子,匆匆离开咖啡馆。先生在
亮得使人心寒的灯光下,依旧扯着尖嗓门。
“因为这个词代替名词,所以叫代词。代词,懂了吗?”
(刘光宇译,有删改)
【相关链接】
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
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
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摘自鲁迅《孔乙己》)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对毛利先生衣着外貌的描写贯穿始终且没有变化,这凸显了毛利先生生存状况的窘迫和对教
育的坚守。
B.毛利先生课上以自己的人生为例,想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歌《人生颂》。
C.“柔道选手”指责毛利先生时怒不可遏的样子只是恶劣的伪装,他有此行为并不是因为担忧学业。
D.《毛利先生》与鲁迅《孔乙己》都以人物为标题,但与“毛利先生”不一样,“孔乙己”是别人
随意给他取的绰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我”的视角展开对毛利先生的描写,主要从叙述者自身眼光直接观察,同时加入周围人
物的反应、见闻等间接刻画,主人公形象丰富饱满。
B.小说抓住典型细节,并以复现的方式突出人物个性,“家畜般的眼神”在不同场景下反映出兴奋、
乞求、悲伤的情绪,但都突出了目光的呆滞无神。
C.小说将笔墨集中在初识先生、讲授《人生颂》、咖啡馆重逢三个场景上,这既是作品的重要节点,
又是“我”认识人物的节点,选材精当,要言不烦。
D.学生的嘲弄是毛利先生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人生是真实的,人生是诚挚的”,写出毛利先生
遭到学生质问后的惊慌失措,也暗含了先生的自我剖白。
8.小说结尾说“我好像现在才理解先生”,“我”之前与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有哪些不同?请简要
加以概括。(6 分)
9.有研究者考证,鲁迅《孔乙己》的创作曾受到本文启发。试比较两部作品的结尾,同为年轻人的
“我”,对主人公——一个底层知识分子的态度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请结合作品内
容作简要分析。(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
“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
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
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9 页
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
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
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
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
“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
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节选自《唐才子传卷六白居易》,有删节)
【注】勋庸:功勋。王功曰勋,民功曰庸。此处指功臣权贵。科头:不戴帽子,裸
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 分)
居易母 A 堕井 B 死 C 而赋 D 新井篇 E 言 F 既浮华 G 行 H 不可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居,指居住,与《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居”词义相同。
B.闻,指传闻,与《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人之耳者”中的“闻”词义不同。
C.致仕,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古代官员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
D.艰难,指作诗或文章时用语艰涩难懂,与现在所说的“艰难困苦”并不一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为人性格耿直,曾揭露权贵不合时宜的行为,却因此触怒了奸党,导致志向受挫。
C.白居易酷爱神佛之事,他与僧侣成立净社,也曾裸着发髻盘坐着谈论佛理,十分清静安闲。
D.白居易作诗平易晓畅,后人评价其诗歌就像百姓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河朔乱,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4 分)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4 分)
14.结合文本分析导致白居易入仕之情“索寞”的事件有哪些。(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草书屏风
韩偓
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以问句突起,见到屏风那一瞬间的惊喜之态溢于言外。诗人能一眼断定这是怀素的书法作品,
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9 页
充分说明他十分熟悉怀素作品的风格。
B.颔联正面描写屏风上的整幅墨迹,采用映衬手法,用“尘色染”来反衬“墨痕浓”,以此突出怀
素作品笔酣墨畅、痛快淋漓的特点。
C.颈联具体描绘了屏风之上的画面,将“怪石”“秋涧”“寒藤”“古松”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
成一幅“寒山秋涧”图,传递出苍劲古朴的意境之美。
D.诗歌起笔点题,进而承“怀素踪”一词,对怀素作品展开由浅转深、由粗转精的描写,最后用独
特的方式亮明诗人的情感,收束全诗。整首诗结构谨严,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16.《书论选读》这样评价此诗:“(该诗)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极其深刻地描述了怀素作品的
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请结合诗歌的颈联和尾联,就此评价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 , ”,也就是飞
行的极致了。
(2)在《离骚》中,作者不愿意违背原则取悦他人,这使他陷入了失意与困窘之中,他用
“ , ”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孤独烦闷。
(3)《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宫中、府中官员应该是一个整体,因此在赏罚的原则上要做到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与人体内腓肽效应有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它能让人平静;当运动
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此外,长期充满压力的
生活易引起生理、心理疲劳,而 ,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
运动还可以促进身体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分泌更多, ,提高幸福感,增强人的注意力,改
善行为多动、记忆力不佳以及自身行为控制比较差等状态。有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快速提高人们的活
力和情绪,但是几个小时后情绪和活力可能会回到原来的水平,所以,我们只要坚持运动,改善情绪的效
果就可以保持得更久;故而长期坚持运动的人都会身体健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19.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改正。(5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对于青岛的樱花,我久已听人讲究过;既然今年有看着的机会,一定不去未免显着自己太别扭;虽然
我经验过的对风景名胜和类似樱花这路玩艺的失望使我并不十分热心。太阳刚给嫩树叶油上一层绿银光,
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9 页
我就动身向公园走去,心里说:早点走,省得把看花的精神移到看人上去。这个主意果然不错,差不多除
了几位清道夫,就只有我自己。我在那条樱花路上来回蹓跶,远观近玩的细细的看了一番樱花。
樱花说不上有什么出奇的地方,它艳丽不如桃花,玲珑不如海棠,清素不如梨花,简直没有什么香味。
它的好处在乎“盛”:每一丛有十多朵,每一枝有许多丛;再加上一株挨着一株,看过去是一团团的白雪,
微染着朝阳在雪上映出的一点浅粉。来一阵微风,樱树没有海棠那样的轻动多姿,而是整团的雪全体摆动;
隔着松墙看过去,不见树身,只见一片雪海轻移,倒还不错。设若有下判断的必要,我只能说樱花的好处
是使人痛快,它多、它白、它亮,它使人觉得春忽然发了疯,若是以一朵或一株而论,我简直不能给它六
十分以上。
无论怎说吧,我算是看过了樱花。不算冤,可也不想再看,就带着这点心情我由花径中往回走,朝阳
射着我的背。
20.请用否定句概括出作者对青岛樱花“不十分热心”的原因。(5 分)
21.请简要分析加点词“发了疯”的含意。(5 分)
22.请将下面的内容(含标点符号)抄写在答题卷的方框内,要求准确规范、整洁美观。(2 分)
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
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路遥《平凡的世界》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9 页
2023-2024 学年(上)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
高三语文答案
(分数:150 分,时间:150 分钟)
1.A
2.C
3.C
4.论证不充分,缺少“今”与“外”的事例支撑。逻辑推理不严密。该段最后一句,仅从边塞诗
内容角度不能得出边塞诗“脍炙人口,让人震撼”的结论。
5.内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易引发共情共鸣;塑造了具有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的“黄河”坚强
的形象,引领时代价值,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意识(或“是诗人个人情感、
个体生命体验与时代精神融合的艺术呈现”)。
6.A
7.B
8.之前对毛利先生认识:老朽寒酸,滑稽可笑;窝囊懦弱,低三下四;教学水平低下,教书只是
为了谋生。现在对毛利先生的认识:操守严谨,孤独寂寞,不为世人所理解;尊重学生,认真负
责;不计回报,以教书为生命的意义。
9.不同:《孔乙己》里的“我面对孔乙己的不幸只是做冷冰冰的事实陈述,态度冷漠;《毛利先生》
中的“我”目睹了先生的不厌其和服务员们的聚精会神,产生了温情,理解了先生。原因:《毛利
先生》中的“我”现在的所见和感受与当年的场景形成鲜明反差,从而认识到自己先前行为与认识的
错误;心生愧疚,表现出人物的成长、反思;《孔乙己》中的“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嘲笑孔乙己的
环境里,逐渐被同化为麻木冷漠的庸众一员,寄寓了作者对社会深刻批判。
10.CEG
11.A
12.B
13.(1)河北发生暴乱,(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任命为杭州太守。
(2)(白居易)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14.因上疏进谏宰相武元衡被刺杀一事,惹怒权贵,招致怨恨。因传言其母落井致死,但他却不
知避讳写下《新井篇》一事,遭到贬谪。河北发生暴乱,白居易向朝廷进谏不被采纳。被重新任用
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
15.C
16.颈联使用比喻。用“怪石”“秋涧”“寒藤”“古松”等比喻怀素草书的点、竖和弧钩的笔画,
形象表现了其古朴苍劲、灵活飞动、富于变化的特征。尾联采用虚写的手法。意为如果把屏风放在
水边,屏风上的字迹都会化作蛟龙游走。想象奇特,突显草书笔势的迅疾、笔画的盘曲和气韵的生动。
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用字精炼,富有表现力。如“怪”字写出草书运笔的狂放不羁、富有个性,“奔”“挂”则写出笔画
之间流淌的气韵以及用墨的饱满劲健、酣畅淋漓。
17.(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18.运动可以缓解压力运动能使刺激强度变换这种物质可以改善情绪
19.说明:把必要条件错误理解为充分条件改正:运动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只有长期坚持运动
的人,身体才会健康。
20.听人讲究过没有好奇心;看过的风景名胜没有给作者好的体验。
21.“发了疯”的本意是指失去常态(失去控制/反常),在句中写出了春天的樱花开得热烈肆意,表
达了作者对樱花开得过于繁盛反而适得其反的遗憾。
22.略
23.
审题: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漫画中两位家长牵着自家的孩子,正在教育孩子,而图中正在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显然是两位家长
教育孩子的素材。图 1 中右边的家长指着环卫工人一脸严肃地告诫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努力学习,
你的结果就会和他一样。”从家长的话语中能够看出,她是把环卫工人当成社会底层的代表,让孩子
引以为戒,她的教育目的是希望孩子脱离社会底层,出人头地。而图 2 中左边的家长则对孩子说:“如
果你好好学习,你将能够为他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同样是把环卫工人视为社会底层人物,同样是
渴望孩子变得更好,但这位家长的教育目的却是希望孩子能给他人创造美好,引导孩子造福社会,改
变世界。
总的来说,这个题目让我们思考教育的真谛,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去实践这个真谛。在审题立意时,
我们应该关注这个题目想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即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从这个
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改善世界;
教育应该以鼓励为主,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每个人都应该尊重自己
的工作和他人,不论职业高低,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
的言行来影响孩子,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写作时,我们可以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比如可以采用摆现象、析原因、挖危害、指办法的层进式结构来写。关于危害的部分可以采用对比手
法论证,将不同的教育方法产生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论述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才是正确做法。指办
法部分应从不同主体角度,多层次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如家长、学校、社会各自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共同打造良好氛围,引导青年成长等。
立意:
1.教育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2.用正确方式教育,培养孩子正确三观。
3.教育者必须时刻注意教育方式。
语文答案 第 2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