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3-12-06·10页·42.9 K

天津市第一百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一、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3题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扬州的水自然养育着扬州的人。上善若水,( ),是扬州人血液里的来性。水是扬州的脸蛋和瞳仁,又是扬州的骨血和生命。大长江、古运河、瘦西湖,还有纵横交错的小水巷,都在以无处不在的水色深情款款地顾盼你、拥抱你、款待你。我们先不说天赐的长江是怎样丰润扬州,单说人工开掘的古运河和瘦西湖是怎样哺育扬州。因了水,扬州交通便利、( ),可以通江通海;因了水土,地不再焦渴,庄稼得以欣欣向荣、生生不息。天南海北的商贾来这里进货发货,安家发家,成为一个个富商、一个个大户;一个个水码头就这样起来了、繁忙了:一个个小村庄就这样变大了、繁盛了。有的成了小城,有的成了小镇,一路下来,这些城镇就连成了一个大大的扬州,成为( )的人文财富与风景。东关街、瓜州镇、湾头镇等都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下列填入以上文本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善如流 千帆过尽 旷世B.从善如登 千帆竞发 旷阔C.从善如流 千帆竞发 旷世D.从善如登 千帆过尽 旷阔2.以下适合填入文段末尾横线处的一项是( )A.扬州古运河,自然成了不可分割的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B.扬州古运河,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自然的一部分,而且这一部分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C.扬州古运河,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自然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D.扬州古运河,自然成了京杭大运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古老厚重、颇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部分。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既“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也可以让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选自《诗经周南》中的《芣苢》就是描写人们采摘车前草场景的作品。B.《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历史散文,全文形象鲜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C.《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名作,作者借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向统治者发出警告,他在作品中大声疾呼“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可谓振聋发聩。D.《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代表作品,作者蒲松龄通过主人公成名从悲到喜、喜极生悲、悲极复喜,祸福转化的奇特故事情节,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制度本身的黑暗和腐朽性。二、阅读以下文字,完成4—6题我们可以将小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两种。扁平人物也称为类型人物,有时也叫漫画人物。其最纯粹的形式是基于某种单一的观念或品质塑造而成的;当其中包含的要素超过一种时,我们得到的就是一条趋向圆形的弧线了。真正的扁平人物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比如:“我永远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说这话的是密考伯太太——她说她绝不会抛弃密考伯先生;她说到做到。当小说中其他的因素跟她发生碰撞时,她所拥有的这种人生就会从边缘、从因碰撞产生的火花中发射出道道光芒。扁平人物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不论他们何时登场,都极易辨识——被读者的情感之眼认出,视觉的眼睛只不过注意到一个特定名字的再次出现。当作者想集中全部力量于一击时他们最是便当,扁平人物对他会非常有用,因为他们从不需浪费笔墨再做介绍,他们从不会跑掉,不必被大家关注着做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一出场就能带出他们特有的气氛——他们是些事先定制的发光的小圆盘,随便放在哪儿都成,绝对令人满意。第二大优势是,他们事后很容易被读者记牢。他们能一成不变地留在读者的记忆中,因为他们绝不会因环境的不同而更易,这使他们在回顾中具有了一种令人舒心的特质,甚至使他们在创造他们的小说已然湮没无闻后仍被人牢记不忘。我们都希望书本能经久长存,成为我们的庇护所,希望书中的居民经久不变,而扁平人物正是因此取得了他们的合法性。不过,眼睛一直严厉地盯着日常生活的批评家们一一对于这种表现生活的方式却很不耐烦。他们认为,如果维多利亚女王没办法概括在一句话里,那密考伯太太凭什么就可以这么做?然而一部复杂的小说经常既需要圆形人物,也缺不得扁平人物,这两者相互磨合的结果会更加接近真实的人生。狄更斯的人物几乎全都扁平,每个人物几乎都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可结果却给人一种深度人性的绝妙感觉。我们必须承认,扁平人物在自身成就上是无法与圆形人物匹敌的,让我们转到圆形人物身上来吧,我们先去一趟《曼斯菲尔德庄园》,看一看跟巴儿狗一道坐在沙发上的伯特伦夫人。她的套话是“我脾气虽好,可是绝对经不得劳累”,而且对这一原则一直坚守不渝。可一场祸事在结尾处不期而至。她两个女儿都处境堪虞——朱丽亚私奔了;玛利亚因为婚姻不幸福也跟着情人跑了。伯特伦夫人该如何自处?“伯特伦夫人没有深刻的思想”,这正是她的一贯作为。“但是在托马斯爵士的引导下,(她)对一切重要的方面都形成了正确的看法。”托马斯爵士的指导推动着这位贵妇人获得了独立和并非出自本愿的道德感。“因此她明白这件事的严重程度。”这正是道德的最强音——非常斩截,水到渠成。后来又跟上一个巧妙无比的渐弱音,通过否定的形式出现。她“既不要求芬妮劝解,也不想自欺欺人,掩饰它的罪愁和耻辱”。那句套话再次显形,因为她一直以来确实照她一贯的原则尽量对麻烦视而不见,也确实要求芬妮劝解她该如何自处;十年以来芬妮的全部职责也就在此了。作者的措词虽以否定的形式出之,却提醒我们想到肯定的方面,她惯常的精神状态亦由此再次历历在目,单凭一个简单的句子,她就先是被吹成一个圆形人物,然后又打回扁平的原形。简奥斯丁的笔法何等神妙!寥寥数语,她就大大拓展了伯特伦夫人的形象。简奥斯丁尽管给她的人物贴上“理智”“傲慢”“情感”“偏见”的标签,可他们绝不局限于这些品性限定的范围。检验一个人物是否圆形的标准,是看它能否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让我们感到意外。如果它从不让我们感到意外,它就是扁的。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自然是限定在书页中的生活。小说家有时单独利用它们,更经常的则是结合以其他种类的人物,来成就其实现真实生活的抱负,并使作品中的人类与作品的其他方面和谐共处。(摘编自B.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有删改)4.下列关于“扁平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扁平人物”又称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他们是从单一的观念、品质出发塑造出来的,其特点常常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B.“扁平人物”会因与小说中其他因素的碰撞而发出道道光芒,并让读者在回顾他们时感到愉悦,久久不忘。C.一些批评家以日常生活为比照来审视小说中的“扁平人物”,认为他们既非真实可信,也难以理想地表现生活。D.狄更斯是利用“扁平人物”的高手,在复杂小说中用“扁平人物”就能再现真实人生,让读者产生深度人性的艺术感受。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福斯特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伯伦特夫人的例证说明,“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B.“扁平人物”能吸引读者的情感之眼,圆形人物的生活宽广无限、变化多端:两者相互磨合,更接近真实人生。C.“圆形人物”性格的丰满变化远胜于“扁平人物”,但作家不必要将所有人物都塑造成“圆形”。D.“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都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有了这两类人物,就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6.下列更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A.普鲁斯特笔下的帕尔玛公爵夫人能以一句话概括出来,那就是:“我必须特别小心待人友善。”她除了特别小心之外什么都不做。B.《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就像摩尔弗兰德斯一样拥有一本专门讲她的小说,其形象可以得到进一步拓展,可以无拘无束地爱干嘛干嘛。C.把对《伊万哈灵顿》中的伯爵夫人与蓓基的记忆作比较,我们只记得伯爵夫人的外形及围绕这个形象的那个公式,她是个典型的扁平人物,蓓基却是圆的。D.《兰默摩尔的新娘》中的凯莱布巴尔德斯通,不论做什么,去哪里,不论说了什么谎,打破了什么样的盘子,一切的目的都在于隐瞒他主人家的贫困。三、阅读以下文言语段,完成7—11题材料一: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警献曲,史献书,师箴,嗖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替、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整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彘之乱,宣王在邵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曰:“昔吾骤谏王,王不从,是以及此难。”(选自《国语邵公谏厉王弭谤》,有删改)材料二:厉王说荣夷公,芮良夫曰:“王室其将卑乎!夫荣公好专利而不知大难。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所怒甚多,不备大难,荣公以是教王,王能久乎?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而今王学专利,其可乎?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荣公若用,周必败。”既,荣公为卿士,诸侯不享,王流于彘。(选自《国语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有删改)【注】宣王:历王之子。享:献贡。7.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能弭谤矣弭:消除B.善败于是乎兴兴:显现C.昔吾骤谏王骤:曾经D.王室其将卑乎卑:衰微8.下列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德何如则可以王乎B.犹土之有山川也又试之鸡,果如成言C.王室其将卑乎其皆出于此乎D.王流于彘人习于苟且非一日9.下列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B.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C.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D.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10.以下各项全都不属于善政主张的是(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A.B.C.D.11.下列对材料一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妙语传神。“厉王虐,国人谤王”,寥寥七字,胜于千言。一边是厉王虑,一边是国人谤,谤由虐起,事出必然,引出邵公苦谏的缘由。B.为了谏厉王弭谤,邵公给为政者展现了一幅广开言路、政通人和的景象。从公卿列士到百工庶人,广开言路,而后经天子斟酌,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C.文章结尾部分“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愤怒、反抗、暴动,作者全都略去,只写了“三年乃流王于彘”七个字,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深深的思考。D.本文以记事为重点,邵公所谏之言,句句精警,前后都是比喻。深刻的历史教训,昭示古往今来的当政者,必须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民言不可阻,民意不可挡。第卷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两则材料都记载了“王流于彘”的结局,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16题题故将军庄李端曾将数骑过桑干,追对单于饬马鞍。塞北征儿谙用剑,关西宿将许登坛。田因芜没归耕晚,弓箭开离出猎难。唯有老身如刻画,犹期圣主解衣看。【注】刻画:三国吴将周泰为救孙权,身受十二创,肤如刻画。孙权亲为解衣探视,委以重任。14.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写将军年少时率领数骑迎战敌人、直面单于而镇定自若的情景,突出其英勇豪气。B.颔联叙写将军毕生征战的经历,他本是边塞征儿,武艺高强,虽然年老但也期望能受命出征。C.颈联写将军年迈体疲、无力开弓、出征困难的窘境,表达他对晚年归隐田园终老的渴望。D.本诗紧扣“故”字展开抒写,对仗工整,音律响亮,于沧桑情调中蕴含几分顿挫之意。15.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默写(8分)(1)加之以师旅,________________。(2)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4)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5)_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6)________________,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7)《阿房宫赋》中,杜牧感慨秦国搜刮时不放过一丝一毫,挥霍时却使其为粪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阅读以下文段,完成17—21题把栏杆拍遍梁衡(1)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2)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永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3)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4)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5)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的心情,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6)辛弃疾名弃疾,但他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他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7)他得的是心郁之病啊。他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永遇乐》)(8)你看“艰辛”“辛酸”“悲辛”“辛辣”,真是五内具焚。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他呢?他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的被调动。1179年,他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他送行时他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这便是那首著名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9)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梁启超评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门事”,是指汉武帝的陈皇后遭忌被打入长门宫里。辛以此典相比,一片忠心、痴情和着那许多辛酸、辛苦、辛辣,真是打翻了五味坛子。今天我们读时,每一个字都让人一惊,直让你觉得就是一滴血,或者是一行泪。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10)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他闲置了20年。20年的时间让他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辛在他的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辛与柳不同,你想,他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报国无门,他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11)这回可真的应了他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12)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辙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愁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13)有人说辛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14)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15)我常想,要是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终于他被修炼得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说到底,才能和思想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像石缝里的一棵小树,虽然被扭曲、挤压,成不了旗杆,却也可成一条道劲的龙头拐杖,别是一种价值。但这前提,你必须是一棵树,而不是一苗草。他的成名,要有时代的运动,像地球大板块的冲撞那样,他时而被夹其间感受折磨,时而又被甩在一旁被迫冷静思考。所以集三百年北宋南宋之动荡,才产生了一个辛弃疾。(有删改)17.下列字形与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磅(png)礡蛾()眉磨(m)盘凛(ln)然杀气B.螺髻(j)脉(m)脉煎熬(o)马革裹(gu)尸C.媲(p)美纯粹(cu)谗(chn)言五内具焚(fn)D.金瓯(u)赣(gn)南地壳(k)浅尝辙(zh)止18.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是因为他是以武起事,最终以文为业并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唯一一人。B.作者引用《永遇乐》是为了表达辛弃疾因金瓯缺而郁积心中的悲辛情感,引用《摸鱼儿》是为了表达辛弃疾写惜春之情与常人表达方式不同。C.作者开篇不久以“军事辞典”喻辛弃疾诗词,写他的诗词充满了金戈之声,而篇末以“龙头拐杖”喻辛弃疾其人,则突出了他特殊而重要的价值。D.作者认为辛弃疾的婉约词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同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词相比,各有千秋。E.本文按照人物生平和时间顺序逐一写来,思路清晰,有一气呵成、淋漓酣畅之势。19.本文第4段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衬托,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第12段中“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一句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题目“把栏杆拍遍”富有意蕴,综观全文,你认为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以下题目,完成22题22.阅读下面《红楼梦》中某一人物的判词,请写出其涉及的人物姓名,并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该人物的性格特点。(110字以内)(7分)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人物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60分)23.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高三期中答案1.答案:C从善如流:听从好的意见就像流水一样迅速而自然,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意见。从善如登:学习好的东西就像登山一样困难。指学好困难学坏容易。千帆竞发:像无数船只竞相出发一样,形容事物欣欣向荣,蓬勃向前发展。千帆过尽:比喻经历过很多事情。旷世:当世没人比得上:当代所没有的。旷调:空旷开阔2.答案:D3.答案:C4.答案:D“在复杂小说中用‘扁平人物’就能再现真实人生”错,据文,狄更斯善于用“扁平人物”表现深度人性,而非再现真实人生。5.答案:D“有了这两类人物,就构成了完整的小说世界”错,文章结尾说要“使作品中的人类与作品的其他方面和谐共处”,可见仅有人物而缺少“其他方面”,并不能构成“完整的小说世界”。6.C.第二段的核心观点是“扁平人物的第二大优势,他们事后很容易被读者记牢”。A.引述的帕尔玛公爵夫人强调人物性格的单一,适于印证原文第一段的核心观点扁平人物“极易辨识”。B.对包法利夫人的分析说明她是圆形人物,只适宜用于印证第三、四段的观点。C.中说“我们只记得伯爵夫人的外形及围绕这个形象的那个公式”,有力印证了这一观点。D.引述的凯莱布巴尔德斯通两个例证,强调人物性格的单一,适于印证原文第一段的核心观点扁平人物“极易辨识”。7.答案:C骤:多次8.答案:C9.答案:D10.答案:A 2.5属于善政主张11.答案:D以叙事为重点12.答案:(1)百姓在心中思虑之后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这样做(说)了,怎么可以堵呢?如果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又能有几个呢?(状语后置 壅 与 几何)(2)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养育而成(或承载)的,假如有的人想要独占它,那么危害(或怨恨)就会很多。(判断 载 而 专)1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堵嘉言路,终将自食其果。(统治者要善于纳谏,从善如流。)统治者要以民为本,不能独占资源,要推行善政。14.答案:C15.答案:尾联用典。化用了三国吴将周泰为救主而身受重创,而后孙权亲为解衣探视委以重任的典故。诗人借此表达了归田之后唯余满身创伤的沧桑无奈之感。同时表达了虽身处窘境,仍忠于朝廷,渴望得到明君重用的期待。16.17.答案:B磅礴 五内俱焚 地壳 浅尝辄止18.答案:BEB项“引用《摸鱼儿》是为了表达辛弃疾写惜春之情与常人表达方式不同”理解有错误,作者引用这首词是为了表达他政治上的失意。E项本文不是按照人物生平和时间顺序写的19.答案:《破阵子》可与岳飞的《满江红》相媲美,衬托出《破阵子》是金戈之声的力作,赞颂之情可见一斑。将杜甫、卢纶等人的作品与辛弃疾的作品相对比,杜甫、卢纶等人作品,只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而辛弃疾是对亲自参战经历的描述和感悟。用屈原的仰问苍天,共工的怒撞不周来衬托辛弃疾的悲愤之情。(每点中指出对比、衬托构成1分,效果1分)20.答案:辛弃疾是一位词人,但他曾经叱咤疆场,志在杀敌,是一位亲临战阵、勇猛无敌的将军。同时,他又饱含参政的热情,虽然屡遭排挤、志不得伸,但他始终不改初衷,他的人生是随政局起伏跌宕的人生,是政人的人生。21.答案:“把栏杆拍遍”传达出辛弃疾内心郁积的悲愤无奈之深重。“拍”字有力度气势,遍”字表现拍的次数多,是其内心情感的外化。揭示了词人报国无门被抛弃的痛苦悲剧的一生,突出其家国情怀。揭示了辛弃疾成名的原因,他内心备受时代带来的煎熬,终将一身才华、满腔郁愤化作诗词而成就了其唯一性。22.王熙凤 分析(略)参考译文: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材料一:周历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材料二:周历王非常宠信荣夷公,芮良夫忧心忡忡地说:“王室将要衰落了!那个荣夷公喜好独占财利却不懂得这样会有大难。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养育而成的,假如一心想要独占它,那么所带来的怨恨就会很多。天地万物,人人都可以去取用,怎么可以独占呢?长此以往,触怒的人太多而不知道去防备大难,用这样的观念去引导陛下,陛下还能长治久安吗?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把开通利途所得到的益处都分配给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百姓以及世间万物,无不得到其中最多的那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时常恐惧警惕,担心会招来民众的怨恨呢。所以《颂》诗中说:‘文德郁盛的后稷啊,功堪比天:立下基业使百姓得以生存,无不受到最大的惠恩。’《大雅》中说:‘广泛地施德赏赐,奠定了周朝。’这不正是布施恩惠仍不忘记怀有戒惧之心吗?正因如此,所以能奠定周朝王业并且能够延续至今。现在君王要效法荣夷公独占财利,您想想这样可以吗?那些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而身为君王却也去做同样的事。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会减少了。这个荣夷公若被君王重用,周朝就一定会败亡。”不久,荣夷公被厉王任命为卿士,引起各路诸侯极度不满而都不来朝见献享了,后来,厉王果真败落,最终被放逐到了荒远的彘地。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