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Ⅱ)生物答案

2023-12-09·22页·1.3 M

河北省2024 届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

生 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2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糖类和脂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分子由 C、H、O 三种元素构成

B. 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

C. 糖类和脂质均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

D. 糖类代谢障碍时,脂肪可以大量转化为 糖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

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

的二糖是乳糖。

【详解】A、糖类分子一般由 C、H、O 三种元素构成,此外几丁质还含有 N,A 错误;

B、植物脂肪大多含不饱和脂肪酸,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B 错误;

C、糖类和脂质均是细胞的重要结构成分:如多糖中的纤维素可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而脂质中的磷脂可

参与构成生物膜,C 正确;

D、糖类代谢障碍,糖供能不足时,脂肪能少量转化为糖类,D 错误。

故选 C。

2.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第1 页 /共 22页

B. T2 噬菌体增殖由大肠杆菌提供模板、原料

C. 肺炎支原体具有核糖体、拟核和细胞壁

D. 黑曲霉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的生物膜系统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其结构中只有蛋白质和核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

没有由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有: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遗传物质 DNA 等;原核生

物虽然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部分生物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详解】A、蓝细菌没有线粒体,但它能进行有氧呼吸,A 错误;

B、T2 噬菌体属于病毒,寄生于大肠杆菌中,则其增殖在大肠杆菌中进行,由大肠杆菌原料、酶及能量

等,模板是 T2 噬菌体自己的核酸,B 错误;

C、支原体不含细胞壁,C 错误;

D、黑曲霉是霉菌的一种,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构成的生物膜系统,D

正确。

故选 D。

3. 选择恰当的实验试剂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试剂正确的是( )

A.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选用无水乙醇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B. “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选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染色

C. “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选用碘液鉴定淀粉和蔗糖是否被水解

D. “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实验,选用 HCl、NaOH 溶液可分别创设酸性和碱性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因为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绿叶中色

素的分离实验用的试剂是层析液,因为绿叶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2、使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鉴定还原性糖,产生砖红色沉淀。

3、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

的哪个时期;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旧称龙胆紫溶液)着色。

【详解】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所使用的试剂是无水乙醇,色素的分离所使用的试剂是层析液,A 错误;

B、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甲紫可将染色体染为深色,便于观察,B 错误;

C、碘液可用于鉴定淀粉是否被水解,但不能鉴定蔗糖是否被水解。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还原性

第2 页 /共 22页

糖,应使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 错误;

D、在模拟生物体维持 pH 的稳定的实验中,可用 HCl、NaOH 溶液分别创设酸性和碱性环境,D 正确。

故选 D。

4. 在 3 个培养皿中分别培养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甲、乙、丙三组某种动物的体细胞(2n=16),每个培养

皿中均含有 DNA 复制所需原料 A,短时间培养后(培养时间远小于细胞周期的任一时期)测定每组细胞中 A

的含量和 DNA 总量,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示测定的细胞 DNA 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 1 个计量单位

A. 细胞甲的细胞核中有 32 个 DNA 分子

B. 细胞乙正在进行 DNA 分子的复制

C. 部分细胞丙处于前期,正发生联会

D. DNA 复制所需原料 A 可能是胸腺嘧啶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 DNA 总量以乙组细胞的平均值为 1 个计量单位,而丙组细胞的 DNA 总量在 2 左右,其

DNA 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 DNA 已经过复制;甲组细胞的 DNA 总量介于 1—2 之间,且其细胞

中 DNA 复制所需的原料 A 的含量远高于乙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 DNA 复制的 S 期,

而乙组为 G1 期或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DNA 未复制之前),丙组为 DNA 复制之后的 G2 期或 M 期。

【详解】A、甲组细胞的 DNA 总量介于 1—2 之间,且其细胞中 DNA 复制所需的原料 A 的含量远高于乙

组和丙组,推测甲组细胞应处于正在进行 DNA 复制的 S 期,还没完成复制,其 DNA 分子数小于 32,A

错误;

B、乙组细胞 DNA 总量的平均值为 1 个计量单位,为 G1 期或末期结束之后的状态(DNA 未复制之前),

此时无 DNA 分子复制,B 错误;

C、丙组细胞的 DNA 总量在 2 左右,其 DNA 含量是乙组的二倍,推测丙组的 DNA 已经过复制,处于 G2

期或 M 期,部分细胞丙可能处于前期,由题意可知该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第3 页 /共 22页

所以不可能发生联会,C 错误;

D、DNA 的单体之一是胸腺嘧啶,所以 DNA 复制所需原料 A 可能是胸腺嘧啶,D 正确。

故选 D。

5. 如图是眼虫的结构示意图。从进化的角度看,眼虫可能是与植物、动物的共同祖先很接近的生物。下列

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

A.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有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

C. 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D. 具有细胞膜,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眼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且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详解】A、眼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为真核生物,动植物也属于真核生物,与动植物相似,A 不符合

题意;

B、眼虫的眼点能感受光的刺激,表现出应激性,与动物类似,B 不符合题意;

C、眼虫细胞中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与植物细胞相似,C 不符合题意;

D、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该特征不能作为判断依据,D 符合题意。

故选 D。

6.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以蝗虫为实验材料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C.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实验证明了 DNA 分子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答案】D

第4 页 /共 22页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但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艾弗里提纯的 DNA 中

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其实验结论遭到后人的质疑。

【详解】A、萨顿只是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并未通过实验证明,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证明

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 错误;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提出了“转化因子”这一概念,但并未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错

误;

C、沃森和克里克没有通过实验证明 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而只是提出了半保留复制的假说,C 错

误;

D、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出来的蛋白质,不能使烟草感染病毒,但是,从这些病毒中提取出来的 RNA,

却能使烟草感染病毒,所以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D 正确。

故选 D。

7.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图中-1 和-2 进行婚前遗传咨询。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若-4 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1 患病的概率为 1/4

B. 若-4 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则建议生女儿

C. 若-4 的母亲患该遗传病,生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相同

D. 若-4 的母亲患该遗传病,-1 不患病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系谱图可知,I-3 和 I-4 正常,生出-3 号患病,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

遗传病,但无法判断是常染色体上还是 X 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

【详解】A、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 I-4 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

史,则 I-4 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由此可知应该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 a,则-2 基因型为

XAY,-1 的基因型为 XAXa。-1 患病的基因型为 XaY ,概率=1/21/2=1/4,A 正确;

B、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 I-4 生育前家系中无遗传病史,则 I-4

不携带该致病基因,由此可知应该是伴 X 隐性遗传病。假设致病基因为 a,则-2 基因型为 XAY,-1 的

基因型为 XAXa。致病基因型有:XaXa 和 XaY。由此可知生儿子有一半的概率会致病,生女儿一定不致

第5 页 /共 22页

病,所以建议生女儿,B 正确;

C、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 I-4 的母亲患该遗传病,但 I-4 正常,

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且 I-4 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假设致病基因为 a,则 I-3 和 I-4 基因型

均为 Aa,生男孩和生女孩的发病率相同,C 正确;

D、根据亲代正常,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 I-4 的母亲患该遗传病,但 I-4 正常,

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且 I-4 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假设致病基因为 a,I-3、I-4 和-1 基因

型均为 Aa,-2 的基因型 2/3Aa 和 1/3AA,则-1 的基因型概率有:AA=2/31/4+1/31/2=2/6,

Aa=2/31/2+1/31/2=3/6,aa=2/31/4=1/6,所以-1 不患病时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 3/5,D 错误。

故选 D。

8. 在多细胞生物中,DNA 甲基化多数发生在胞嘧啶碱基,甲基转移酶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胞嘧啶上,形

成 5—甲基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被甲基化后,其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B. 甲基化后的基因可以通过复制遗传给子代

C. 抑癌基因被甲基化后,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D. 甲基转移酶可以将 DNA 中的所有胞嘧啶甲基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 甲基化为 DNA 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

属于可遗传变异。

【详解】A、基因被甲基化后,其分子结构的外侧发生改变,A 正确;

B、甲基化基因可通过复制随配子遗传给子代,属于可遗传的变异,B 正确;

C、抑癌基因被甲基化后,会抑制该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使抑癌基因无法抑制该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可

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C 正确;

D、甲基转移酶将甲基选择性地添加到胞嘧啶上,而不能将 DNA 中的所有胞嘧啶甲基化,D 错误。

故选 D。

9. 由低海拔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多数人因缺氧引发代偿反应,身体逐步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成,

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少数人不能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出现气喘、下肢浮肿、全身软弱无力等高原病症状。

第6 页 /共 22页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 初入高海拔地区,人体血浆 pH 可能略有下降

C. 下肢浮肿可能是下肢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所致

D. 出现高原病症状时可以通过吸氧缓解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1)实质:体内化学成分及渗透压、温度、pH 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

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详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 错误;

B、初入高海拔地区,人体缺氧,细胞无氧呼吸加强,产生乳酸增多,短时间进入血浆的 乳酸量增多,超

过血浆缓冲物质的调节限度,使人体血浆 pH 可能略有下降,B 正确;

C、下肢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其它液体向组织方向流动增多,引起下肢浮肿,C 正确;

D、高原病症状是由缺氧导致,可能通过吸氧缓解症状,D 正确。

故选 A。

10. 跑步是大众喜爱的一种健身方式,每天坚持慢跑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 以下为跑步过程中人体的部分

生理反应及其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呼吸频率加快——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B. 胃肠蠕动减弱——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

C. 面色发红——皮肤毛细血管舒张

D. 排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2、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例如,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

第7 页 /共 22页

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

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

吸收。

3、体温调节的过程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热途径主要是细胞

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其以骨骼肌和肝脏的产热为主;散热途径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

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4、长跑过程中,体内失水过多,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详解】A、呼吸频率加快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A 正确;

B、胃肠蠕动减弱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的结果,B 错误;

C、面色发红是皮肤毛细血管舒张,C 正确;

D、排尿量减少是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D 正确。

故选 B。

11. 蝗灾会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随着持续干旱,准确预测低龄跳蝻和重点危害区域是做

好草原蝗灾预防的关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跳蝻的数量

B. 干旱属于影响蝗虫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C. 蝗虫密度低时采用放牧鸡啄食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 控制蝗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的密度

调查。由于跳蝻的个体较小,数量较多,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应该采用样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

度。

【详解】A、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数量,A 正确;

B、非密度制约因子对种群的影响不受种群密度本身的制约,因此干旱、缺水的环境属于影响蝗虫种群数

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B 正确;

C、利用天敌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因此利用牧鸡防治蝗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C 正确;

D、控制蝗灾可以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流动对人类对有益的方向,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

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D 错误。

故选 D。

第8 页 /共 22页

12. 酱油起源于我国,迄今已有 3000 多年的历史。 由于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酱油已成为我国饮食中

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制作时用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利用多种微生物发酵而成。酱油发酵的大致过程

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接种冷冻保存的酵母菌前要对其进行扩大培养

B. 发酵产生的多种代谢产物构成酱油独特的风味

C. 在加入酵母菌或乳酸菌前,需要对第一阶段的发酵产物进行灭菌处理

D. 酵母菌、乳酸菌的发酵产物以及食盐均能起到抑制杂菌、终止发酵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

纯等方面。

【详解】A、工业发酵罐的体积一般为几十到几百立方米,接入的菌种总体积需要几立方米到几十立方

米。所以,在发酵之前还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A 正确;

B、发酵酱油独特的风味是来自外界加入的辅料,而不是代谢产物,B 错误;

C、发酵工程中所用的菌种大多是单一菌种,一旦有杂菌污染,可能导致产量大大下降,因此,培养基和

发酵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C 正确;

D、盐水能具有抑制杂菌的生长作用,乳酸菌的发酵产物乳酸使环境呈酸性,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D 正

确。

故选 B。

13. 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人参皂苷。 目前可以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人参皂苷,大

致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9 页 /共 22页

A. 培养前对人参根切块要进行灭菌处理

B. 细胞分离过程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

C. 过程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D. 人参皂苷属于初级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1)幼嫩的组织脱分化较为容易,如茎尖、根尖、形成层细胞易脱分化,而植

物的茎、叶和成熟的组织则较难。(2)对外植体要进行消毒处理,而对各种器械要彻底灭菌。(3)植物组

织培养中用到的有机碳源一般为蔗糖,用葡萄糖也可以,但后者的成本高。(4)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

胚状体或丛芽及生根的过程中,要进行换瓶处理,以改变培养基中的激素配比及浓度。

【详解】A、培养前对人参根切块要进行消毒处理,但不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A 错误;

B、植物细胞分离细胞应该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分解细胞壁,B 错误;

C、过程悬浮培养细胞,原理是细胞增殖,C 正确;

D、人参皂苷属于次级代谢产物,D 错误。

故选 C。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

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1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 鲫鱼的骨骼肌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可以将丙酮酸转化为酒精,其他组织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够

通过循环系统被运输到骨骼肌细胞中转化为丙酮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均是细胞质基质

B. 乳酸在骨骼肌细胞转化为酒精过程中有 ATP 合成

C. 酒精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骨骼肌细胞

D. 骨骼肌细胞的生理机能可避免乳酸在体内积累导致酸中毒

【答案】AD

【解析】

【分析】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

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多数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

第 10页 /共 22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