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联盟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12 月联考
历史试卷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
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贴条形码区”。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外服是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西周实行分封制,外围则主
要通过封授王族子弟实行控制。与商相比,西周
A.国家治理由松散走向强化B. 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制度
C.社会发展由部落进入国家D. 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2.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五年,针对地方隐匿耕地数字、私占人口的行为,推行“度田”,即令
地方丈量耕地、核实户口,但未能严格执行,其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遭到破坏B. 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
C.地方官僚督办不力D. 建国基础是豪强地主
3.贞观四年(630年 ),唐朝利用东突厥内讧之机,派大军平定其属地,东突厥汗国灭亡,
后来唐太宗将东突厥降众安置在沿长城地段的羁縻府州。但682年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
重新建立后突厥政权,并带动东北的契丹和奚人骚扰唐朝东北边境,吐蕃也在西北和西
域与唐朝展开拉锯战,这从根本上说明
A.中原王朝的羁縻府州治理体制的无功效性
B.中原王朝对内陆边疆地区控制的不稳定性
C.中原王朝农耕区对各种资源掌控的有限性
D.契丹辽朝的南、北面官制度设置的合理性
4.宋朝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 40%,到 1072 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 30%。北宋客户比率变
化的客观因素是
A.户籍管理失控B. 贫富差距缩小
C.商品经济发展D. 门第观念淡化
5.下列有关“良知”内容的阐述,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传统儒家思想一脉相承B. 儒家思想的创新性发展
C.阳明心学衍生出思想解放D. 李贽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6.1839 年,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时,主持将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著作《万国法》
当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翻译,其中包括和禁烟有关的战争、封锁、扣船部分的内容,也
包括强调国家主权的重要性的相关内容,林则徐翻译国际法的举措
A.标志西方国际法正式传入中国B. 实现启蒙国人思想的社会价值
C.是林则徐禁烟工作的应急所需D. 目的是论证海禁政策的合法性
7.下图是 1908 年的漫画《嫁接》,图中文字为“立宪”“专制”,图中反映的事件
A.主要因为革命爆发而失败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C.使清政府摆脱了统治困境D. 有利于中国政治的近代化
8.1930 年,毛泽东总结各地红军、游击队和根据地建设的经验,指出执行“单纯的流动
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必须采取“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
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由下向上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
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此思想
A.是对马列武装夺取政权学说的全面继承
B.是理论上对中国革命道路做的初步说明
C.经历了抗战敌后战场的实践孕育和检验
D.认为中国革命最重要的是武装夺取政权
9.1941年 6 月苏德战争爆发,为集中力量对德作战以取得战争胜利,苏联将自己布置在
远东地区原用于防范日本的数十万兵力调回西线,日本在此时没有趁机进攻东线防守松
弛的苏联,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本陷入中国战场巨大泥潭无力抽身B. 日本对苏联心存畏惧感不愿此时进攻
C.日本担心受到反法西斯同盟军事阻挠D. 日本在中国正面战场遭受到沉重打击
10.下图为 1963 年与 1980 年某几个省份的工业总产值指数对比,带来这一变化主要是因
为
A.国民经济的调整B. 三线建设的开展
C.苏联的工业援助D. 改革开放的试验
11.公元前6 世纪,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一世统一币制和度量衡,向全国征税,发展经济;
为政令通达,方便军队调动,保证境内的物资流通,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
制度,在全国修建驿道;建立强大的军队,迅速扩张波斯帝国。这反映出波斯帝国
A.治理体系最终形成B. 统治方式影响深远
C.中央权力走向强化D. 君主专制受到挑战
12.下表是中世纪世界主要文明圈的一些发展情况,表格说明
A.文化交往伴随着物质交往B. 各文明圈内具有同一性
C.商业在各文明圈缓慢发展D. 世界性商贸体系已形成
13.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金银通过西班牙进入欧洲西北部,使这些地方最终成为欧
洲最发达的经济中心,包括低地国家、法国西北部和英国东南部。“低地”曾经是意大利
和汉萨同盟的商业交会之地,法国西北部和英国东南部有诺曼底、伦敦重要商业城市。
这意在指出新航路开辟后
A.贸易中心的转移有其历史渊源B. 荷兰已经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北部的经济优势更加凸显D.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
14.随着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加剧,欧洲“白人”向世界各地扩散,形成了许多新的“白人家
园”以及“白人殖民地”。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用强大的工业力量征服世界,逐渐产生
强烈的优越感,并热衷于把西方的统治强加给其他地区,迫使世界按照资本主义的面貌
改造自己。这体现殖民主义
A.扭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局面B. 推动了工业文明在全世界的扩展
C.促使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D. 改变文明的地理分布和相互关系
15.20世纪 50 年代,苏联《消息报》社论称,苏联有将近 50 万妇女当选为地方苏维埃
代表,有 1700 个妇女当选为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代表,有 277个妇
女当选为全苏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在美国,以 1954 年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为起点,
种族隔离制度在社会各方面被逐渐废止;6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终结
了种族隔离制度。这反映出
A.美国社会对黑人的歧视被瓦解B. 平权运动在美苏两国得到发展
C.冷战使两大阵营间的斗争加剧D. 苏联女性地位得到实质性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5 分。
16.【赋税制度与国家治理】赋税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
材料一
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迭,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乃盗起兵
兴,财用益绌,而租庸调税法,乃陷于败坏。
——引自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
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定税之数,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往者纳绢
一匹,当钱三千二三百文;今者纳绢一匹,当钱一千五六百文。往输其一,今过于二。
——摘编自陆贽《翰苑集》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
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摘编自《白居易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均田制无法维持的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两税法的推行产生的问题,并结合所学评价其利弊。(8分 )
17.【文化交融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促进了世界文
明的发展,展示出文化交流融合的世界意义。(14分 )
材料一
作为启蒙思想核心信条的自由、平等观念,的确有其欧洲本土的历史渊源,但我们
也不能无视一个基本的历史事实,这时的西欧人对域外文明的考察了解不仅极为广泛,
而且相当精细,表现出一种非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研究兴趣。他们有一个重中之重的关
注中心,这就是中国的儒家文明。18 世纪出现席卷法国的著名的“中国热”,儒学对整个
西方近代经济思想的奠基具有重要意义,以法国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虽然以主张重
农主义的经济学说而著名,实际上却是以启蒙运动的自然法理论为指导,对《易经》中
天道自然的思想甚为佩服,英国的斯密也通过“重农学派”吸收了重农的思想,出版了
《国富论》,抨击欧洲当时流行的重商主义。……事实表明,如果没有受到中国文化的启
迪,法国启蒙运动对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文化原则的提倡的力度无疑要大打折扣,
因而中国文明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政治文化特性的影响,自然也就不容抹杀了——尽管这
种影响的大小、深浅,还是一个有待于探讨的史学课题。
——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之中法文化在法国大革命问题上
的历史性互动》
材料二
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中国的先进分子受到十月革命的鼓舞,从十月革
命的胜利看到了中国的新出路,于是由向西方学习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
思列宁主义,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来观察中国的问题。这样,就使 1915 年开始发
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发生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引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文化如何参与塑造西方近代经济思想和政治文化的
特性。(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的原因。(8分 )
18.【知识生产与知识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
材料一
15—16 世纪,在个别王室成员和贵族的私人庇护下,英国有识之士开始质疑教会垄
断的经院哲学和神学体系,研究文学、艺术和历史等世俗学问,以业余或兼职方式传播
“新学”。16 世纪,英国教区牧师收入锐减,传统教育表落,引发知识危机,在早期资产
者的资助下,“新学”群体组织了“古物学会”和“格雷欣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以推动各
种新知识的生产和传播。
——摘编自张乃和《英国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形成》
材料二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的“知识危机”,又被称为“实证主义反叛”,最迅速发生在哲学领域,
新的哲学理论在 1914 年之后焕发了前所未有的吸引力。物理是对正统理论颠覆最显著
的领域,无论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形成于 1927年 )正确与否,但已经在更广泛的意义
上重创了确定性。在一个接一个领域里,自认客观的声明逐一遭受怀疑,对普遍规律和
使用方法的信任也遇到相同的危机。历史学和社会学里也有相似的辩论,探讨自身学科
领域的科学性。
——摘编自【英】彼得伯克《知识社会史(下卷):从百科全书到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 15—16 世纪英国知识生产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
对英国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 20 世纪上半叶西方“知识危机”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当时诱发“知识危机”的原因。(9分 )
19.【中国式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梦想和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冲击下被迫卷入现代化浪潮,
之后经历了应激性模仿现代化模式、党的一大以来自主性探寻现代化模式、党的十二大
以来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拓展性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四个历史阶段。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实现了现代
化普遍性规律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缩短了现代文明在中国和平性发展的进程,创造了
发展与治理同步推进的现代化模式。
——摘编自康凤云、麦中坚《中国式现代化:探索历程、基本特征和实践要求》
根据材料对中国式现代化历史阶段的分期,任选一个阶段,结合百年党史,自拟标题展
开论述,并说明从中得到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腾云联盟 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
十二月联考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2345678
答案ADCCBCD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ABCAADB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 55 分。
16.(14 分)
(1)原因:唐代中期以后户籍制度的松懈与错乱;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人口增长,政府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安史之乱等各种因素相互叠加;唐政府的财政危
机加剧。(土地兼并必答,其余任答2 点,3 点共6 分)
(2)说明:国家把具有敛财目的税法当做国家不变的法规;户税以钱定数,钱币流通
不足,钱重物轻,百姓实际负担加重;执行不力,制度废弛,百姓负担更重。(每点2
分,任答2 点共4 分)
评价:利:首先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其次为了均衡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弊:税外加征,百姓负担逐渐加重;加剧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利弊各2 分,
各答1 点即可,共4 分)
17.(14 分)
(1) 《易经》的天道自然的思想,儒家不与民争利的经济思想契合了启蒙运动的自然
法理论,启发了法国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又通过重农学派和斯密学说的关联,参
与塑造了西方近代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答到《易经》、重农学派和斯密三者的
关联给3 分,缺1 点扣1 分)
西方近代政治文化的特性是自由、平等、博爱。伏尔泰们推崇中国的宗教宽容,看到自
由精神;中国开明专制君主不持偏见,科举取士,社会阶层流动大,看到平等;儒家“仁”
的理念,看到博爱。(自由、平等、博爱三点各1 分,其他合理答案同等给分,共3 分)
(2)理论本身: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翻身解放
的理论体系,是实现救亡,通向社会主义的理论源泉;
思想: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新的救国方案提供了
充分的选择与比较的机会;
经济与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
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
外部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
知识分子: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
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
传统文化:中国人几千年来对美好社会和大同理想的追求,为近代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
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传统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 点必答,其他任答2
点4 分,共8 分。能抓住关键词构造即可得分,关键词句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
学性”“新文化运动中各种新思潮的竞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
队伍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大同理想的追求”)
18.(15 分)
(1)变化:内容上,从神学到世俗学问;主体上,从教会到私人资助的学术群体(机
构)。(共2 分,每点1 分)
影响:有利于打破神学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思想障碍;助力科学和技术研究,
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提升。(共4 分,每点2 分,答出2 点即可)
(2)主要特征:对学科知识科学性的怀疑(或对确定性、客观性、普遍性规律及使用
方法的怀疑)。(共2 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原因:经济因素: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
济
大危机的影响。
政治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思想因素:知识界对现代文明(或学科知识)的主动反思。
社会因素:工业化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反传统、反理性;虚无主义等)。(共7 分,3
点6 分,4点 7 分)
19.(12 分)
示例1 :
标题:中共一大成立以来进行自主性探寻现代化模式,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2 分)
现代化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共党人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建立了新中国,为实现由新民主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即走上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从“苏联模式”到“四个现代化”的转化。一五计划很成功,但“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即政治上权力的过分集中和经济上的发展失衡。有鉴于此,中国共产党开启立足本国国
情探索工业化的历程,“四个现代化”思想逐步形成。(只要能就一大以来2 个主要史实
展开阐述得8 分)
启示:(只要答到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即得1 分,能展开论述得2 分)
现代化被误读为西方化,但中共一大以来的探寻说明,必须根据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探索
现代化道路。历史证明,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由之路。
示例2 :
标题:中共十二大以来创造性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并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
就。(2 分)
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在考察西方现代化发展成就、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之后,
在 1982 年中国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92 年十四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剥离了计划和
市场的制度属性,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逐步构筑起多层次对外开放新
格局,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全面融入世界发展大潮。(只要能就十二大以来2 个主要史
实展开阐述得8 分)
启示:(只要答到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即得1 分,能展开论述得2 分)
现代化被误读为西方化,必须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但中共十二大以来的探索说
明,要根据中国国情来自主探索,中国不仅摆脱了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的束缚,又借鉴资
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优点,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兴之路。
示例3 :
标题:中共十八大以来拓展性发展了中国式的现代化,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
时代。(2 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科学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以“四个
全面”战略布局勠力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解决了“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并以新发展理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模式更新,以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转型。
中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新时
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将人民至上作为
价值理念,引领各项政策的制定、评价各项工作的成效。(只要能就十八大以来2 个主
要史实展开阐述得8 分)
启示:(只要答到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即得1 分,能展开论述得2 分)
现代化被误读为西方化,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西方式竞争性的选举民主政治、资本主
义市场经济和民族国家。但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以单一的民族国家来框中国,
就会割裂、曲解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中共团结人民,结合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现实国情,
创造性地建立了全过程的协商式的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
践总结创造中国式的人文社科话语体系,才不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