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豫名校联考2023年12月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语文试题+答案

2023-12-21·12页·1.1 M

绝密启用前

湘豫名校联考

2023 年 12 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2 页。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试卷指定位置,并将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认真核对条

形码上的信息,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

答题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在经典文学史中,对初唐诗的论述多集中于王杨卢骆等“在野”诗人身上,将其作为此阶段诗歌成就的

代表。事实上,宫廷诗不仅是初唐诗坛的主流,亦是连接六朝与盛唐的桥梁,深刻影响着唐诗的发展。学界

公认,初唐宫廷诗中南朝风气极重,但其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有清晰阐述。

初唐宫廷宴集诗创作频密,这些诗歌中有相当多音乐活动的写实性描述,如太宗《三层阁上置音声》:

“隔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声流三处管,响乱一重弦。”杜正伦《玄武门侍宴》:“开轩临禁籞,藉野列芳

筵。参差歌管飏,容裔羽旗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里的宫廷乐,来自南陈、用吴楚之音的清乐尤受重

视。隋文帝已承认其为“华夏正声”,专置清商署以掌之。唐初君主接收了陈、隋的宫廷音乐系统,也沿袭了

相似的音乐品味。当然,太宗也采取了一系列正礼乐的举措。不过李世民认为“悲欢之情,在于人心,非由

乐也”,这种通达与开明营造了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得作为前朝旧乐的清商乐能够继续流行。

在唐代,以诗入乐是极为常见的现象。音乐欣赏与诗歌的创作、品析是在相同场合,同一群体中进行的。

《唐诗纪事》记载了一个著名故事:中宗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其中沈佺期、宋之问之诗“工力

悉敌”,经权衡,终选中宋之问的作品,并点评了二诗优劣,申明选择的缘由。这正是初唐宫廷以诗入乐的真

实历史情境,音乐与诗歌贯彻着类似的艺术风格、审美趣味。音乐对诗歌的强烈影响,在歌辞中体现得最直

接、鲜明。如《大酺乐》,乃是朝堂燕飨用乐,然而《乐府诗集》记其所配之辞却作:“泪滴珠难尽,容残玉

易销。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这实际反映了当时一种现象,即清商乐对“哀”这一审美格调的爱尚已经

形成了强势的文化氛围。

《隋书文学传序》概括前代“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以达“文质彬

彬,尽善尽美”的理想,指示了唐诗的发展方向。然而,这仅是理论层面的认识,尚缺乏明晰的实践路径。

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对于诗歌的美感往往有着共同的体认,并努力实现这种美感。当时诗坛上,虞世南、褚

亮、许敬宗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但此三人在前朝就受过严格的写作训练,技术成熟,自我沿袭性很强。与

他们相比,李世民是一个更适宜的考察对象,原因有三:首先,李世民是宫廷文学活动的倡导者、组织者与

中心人物,创作活跃,存诗亦多;其次,从生活经历看,李世民没有像虞、褚、许那样在早期就接种了“南

朝基因”,更能反映出时代风气的影响;再次,馆阁之臣的宫廷制作大多受到应制、唱和既定程式的限制,而

李世民以帝王之尊,创作自由度大得多。

太宗有一首《咏风》:“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

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全唐诗诗人小传》评曰:“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帝实有以启之焉。”诗

中流露出一代雄主强烈的自我意识,这在不见性情的唐初诗坛,确然可贵。但是,此诗的首尾两联与颔联、

颈联完全是分裂的,梗概多气与清绮浮靡被生硬地嵌合到一起,颔、颈两联的描写性对句带有强烈的南方气

质,无法与首句领起的风格、末句抒发的情致统一,共同建构起和谐的艺术境界。就诗歌创作而言,《咏风》

可以说是一首失败之作,但这恰使得它成为一个绝佳样本,显示出对当代诗歌美感认同的强烈回应:欣赏清

绮、纤弱之美,具体的技术手法是在颔联、颈联中以精美的赋法体物,呈现为巧妙的、形成偶对的意象组

合。

初唐是律诗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诗歌美感的体认,以及如何经营这种美感的技术磨炼,深刻地

影响了唐诗的发展。在更有创造力、更具灵性的诗人手中,从虞世南到沈佺期、宋之问,再到王维,它被发

扬光大,成为一种审美范式和文学传统,形成了唐诗中“雅诗”一路。

初唐沿袭南朝诗风的内在机制,在于其诗歌创作是嵌合在一套更大的艺术体系之中的,文学仅是其中的

一个组成部分。诗与乐互相嵌合,建构为稳固的艺术体系,朝代改易,两者却未曾剥离。这套艺术系统源自

南朝,经过隋的整合加工,被初唐宫廷比较完整地接收下来。初唐宫廷诗的创作活动,就是在这一体系中运

行的。由此,清商乐独具特色的审美风格渗透到了诗歌创作中,引导了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在唐诗发展的最

初数十年,仍以沿袭南朝风气为主,有其必然性。这也解释了为何初唐诗歌最重大的新变,不是在宫廷内部

产生,而是在这套系统之外的四杰等“在野”诗人的手中完成的。

(摘编自张之为《南方音乐与初唐宫廷诗的艺术建构》)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于初唐诗歌,人们常重视王杨卢骆等诗人,忽略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主流地位,忽视宫廷诗对出现盛

唐诗歌繁荣局面的积极影响。

B.唐初宫廷宴会中,常是赏乐与赏诗并行,二者是同一活动的两个方面,这时出现了音乐与诗歌艺术风

格、审美趣味类似的情况。

C.李世民受南北朝和隋代文学影响不大,单单从这一角度来看,研究李世民的诗歌创作,就能更清晰地看

到时代风气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D.经过南朝、隋代,初唐宫廷诗由于清商乐审美风格的渗透形成了它的艺术风格。受此影响,初唐诗歌的

最重大新变没发生在宫廷内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隋时清乐已被认为是“华夏正声”,唐初采取了正礼乐的举措,太宗的通达与开明又使得清商乐继续流

行,在宫廷宴会上使用。

B.隋代已认识到南北词人文学创作上的差异,提出取长补短的主张,借南乐以达到理想境界,这为初唐诗

歌发展扫清了障碍。

C.从李世民等人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到清商乐的审美格调已经形成强势的文化氛围,这在作品中表现为

清绮、纤弱之美。

D.初唐宫廷诗在诗歌美感上不断探索,着力平仄骈偶等,在语言技巧上有着新建树,对诗歌向格律诗发展

有着一定作用。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

A.《雅》诗句子整齐,词语典雅,《风》诗句子轻灵活泼,语言通俗,这种语言形式上的区别,音乐所起的

作用不容置疑。

B.唐初,对绮丽柔靡诗风的反感引发诗风革新,内容、风格等发生转变,出现一批生命力鲜活、思想意义

深刻的作品。

C.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使作品更具

艺术的震撼张力。

D.黑格尔在《美学》中认为,音乐与诗的关系,表面上看,两者都使用声音,只是前者表现更为复杂,后

者相对简单一些。

4.初唐宫廷诗中南朝风气极重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4 分)

5.作者是如何论证南方音乐对初唐宫廷诗的影响的?请根据文本概括。(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千里江山图(节选)

孙甘露

腊月十五,离除夕也就十来天。

大约九点三十五分,卫达夫走到浙江大戏院门前,对面就是四马路菜场。

工部局允许车主在浙江路这一段停放车辆,平时这里总是拥挤不堪。今天有点异样,菜场入口两侧秩序

井然,虽然路边照旧停着一排汽车,但那些独轮推车、把纤绳勒在肩膀上拉的板车,这会儿都不见了踪影,

就好像有人躲在街角拦住了他们。

他观察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可能是神经过敏。巡捕们心血来潮,突然跑到街上起劲地驱赶闲杂人等,在

租界里也是常有的事情。他想,这段时间自己可能太紧张了。

上午九点四十分,世界大旅社屋顶花园。

易君年走到花园一角,站在护墙边朝外看,马路对面的大楼,底下两层是菜场。

易君年原地站了一会儿,菜场入口周围看不出有什么动静。老方告诉过他,会议十分机密。他又把视线

转向另一边。

菜场二楼,这会儿早市正热闹。崔文泰原想喝碗豆浆、啃块大饼了事,可跑到这儿一看,忽然起意,

满心想喝一碗猪杂汤。四马路菜场卖的猪内脏,整个上海最新鲜、最有名。每天早上用木船从苏州河运来,

卸船时筐里都还冒着热气。

他是租车行司机。今天早上他特地接了个单子,送客人到码头。他算算时间,正好能准时赶到菜场。在

上海做秘密工作,有时很需要一辆汽车,因此组织上特意把他安排进了租车行。

汤里有几片番茄,他撒了很多胡椒,再来两块烧饼。一碗又香又辣、稍微有些烫的猪杂汤下肚,他顿时

觉得心里踏实多了。喝完汤,看了看怀表,九点五十分还没到,他慢悠悠站起身,朝电梯口望去。

接近十点,一辆汽车停到菜场斜对面的街角。有人急急穿过马路跑到车旁,游天啸看到来人,连忙推门

下车,听了报告,回头对跟着下车的姚探长说:“你那位手下,早上没抓到,果然要坏事。”

“怎么回事?”

游天啸有点想骂人,但这事不怪人,等任务分派下去,才传来消息说巡捕房有内奸,恰好就在参加行动

的捕房人员中间。可他为什么不赶紧逃命,却要跑到这儿来呢?

十点左右,来参加会议的人陆续进入房间。房间正中放了一张长桌。每个人都从口袋里摸出几只骨牌,

放在桌上。

易君年站在桌前,把骨牌码齐,看了看说:“人还没有到齐——”他抬头把房间里面的人端详了一番,

没看到老方。老方紧急通知大家开会,为什么自己却没有出现?易君年突然心神不安,觉得今天有可能要出

事。

他看看手表,已经十点一刻。卫达夫忽然说:“有什么事赶紧说吧,说完就散。”

游天啸又有手下来报信,说是菜场里面已经动手了。一个人如果不要命,那可真是无孔不入。先是跟不

知内情的捕房同僚套近乎,混进了设在菜场侧门的封锁线。进不了客梯,就硬往里闯,打伤了一名侦缉队便

衣,上了四楼。

游天啸点上一支烟,想起来又递了一支给姚探长。他吸了几口,把半截香烟扔在地上:“不能等他们开

会了,直接抓人吧。”

走廊里远远传来两声闷响。又一动静从天花板上传来。现在每个人都确定那是枪声。哐啷一声,先从四

楼掉下一扇钢窗,然后是一个人,坠落地面时发出一声闷响。

这人选择从这里跳楼,难道是为了发出警报?不容多想,易君年压低声音对大家说:“快走,从后

门!”

“记住!”易君年又提醒大家,“下楼不要急着冲上街,先混进菜场的人群中。”

卫达夫抢先出门。他跑出走廊,撞开防火门,几步冲下楼梯,身后跟着几个一起开会的人。其他人还没

来得及奔到楼梯口,从走廊另一头拥入的巡捕就朝这里射了一排子弹。

通往楼梯间的门被封锁了,易君年带领大家转身跑向前门的走廊,可是走廊尽头的门大开着,门口站着

几个荷枪实弹的巡捕。

易君年回到房间,坐在那副牌九前。桌上多出了一对骰子,他把骰子拿起来,放进口袋,定定神,刚想

开口说话,房门被撞开了。

“嚯——人不少啊,躲在这里做什么呢?”

游天啸大步走进房间,径直来到长桌旁,拍了拍手。巡捕冲了进来,每人手里端着一支步枪,把房间里

的人团团围住。几名便衣懒洋洋地散在门旁,那是龙华侦缉队的人。

易君年冷冷地看着这个神气活现的家伙,然后把视线转到桌面上,忽然微笑着说:“阵仗那么大,我们

不过在玩钱。”

“在玩钱?”游天啸走到易君年面前,从口袋里摸出一对骰子,对齐两个六点,并排放到桌上的牌九旁,

“跟我们走吧,换个地方玩。”

看到游天啸摸出一对骰子,大家都愣住了。易君年心里一荡,这是约定的接头方式,上级派来传达任

务的人会拿出一对骰子,可这个人怎么会知道呢?

“都给我带走!”游天啸命令道。

崔文泰先前跑在卫达夫后面,后来看见了电梯,便冲了进去。出来却是底楼冷库。他顺手抓了片麻袋披

到肩上,扛起一爿猪肉。

门外停着巡捕房的黑色警车,一群巡捕盯着出口。崔文泰把脸埋在生猪肉下面,混在人堆里跑出了菜

场。

刚转过街角,迎面又来了一辆警车,他连忙避进一条弄堂,背上却被人拍了一掌。崔文泰心里咯噔了一

下,没等他扭头,便被拽进了暗处。

“老方!”崔文泰从惊吓中缓过神来。

“其他人呢?”

“都跑散了!”崔文泰气喘吁吁。

老方观察了一下马路上的情形,一些巡捕开始封锁路口:“这条弄堂通后面的马路,分开走!”他戴

上手中的帽子,闪出弄堂,随着四散的人群侧身往远处退去,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崔文泰随即朝弄堂深处跑去,他得绕回去取车。跑到弄底时忽然想到,老方不会以为我趁乱顺走了一爿

猪肉吧?

(有删改)

【注】《千里江山图》,故事主要发生在上海,描绘出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一代理想主义者浴血奋斗、追寻

光明的精神图谱。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篇写卫达夫出自地下工作者的本能,细致观察周围环境,描写人物错觉,表现白色恐怖环境下卫

达夫的警觉性。

B.作者描写上海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如猪杂汤、建筑内部结构等,是对上海历史情境的还原,给人如临

其境之感。

C.侦缉队长游天啸带人计划拘捕参加会议的人员,准确包围会议室,还带有一对骰子,这些表明地下党内

部出了叛徒。

D.小说花费笔墨塑造了一个无名氏的形象,他为了挽救参加会议的同志,奋不顾身跳楼报信,揭示了信仰

和精神的强大力量。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句子为下文内容做铺垫,和易君年提醒大家要“先混进菜场的人群中”相呼应。

B.句子虽是疑问句,表达的却是肯定的意思,语气强烈,表达出受到的强烈震撼。

C.句子,“可这个人怎么会知道呢”在一定程度上可排除这次会议消息是易君年透露的。

D.句子的“闪”字表现出迅疾,“随着”“消失不见”写出老练的地下工作者的形象。

8.这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4 分)

9.原文情节发展表明易君年是国民党“王牌特工”,崔文泰是有着物欲索求的内奸。请参照这个结果审视选

文叙事风格,围绕“在冷静练达的叙事中栩栩如生,让人沉浸其中又回味无穷”这个评价,写出你的短评思

路。(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人生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忿,忿而无度量则争,争则乱。先王恶其乱,故制礼义以养人之欲,给人

之求,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二者相待而长。故礼者养也。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辨也。所谓辨者,

贵贱有等,长少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也。

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怠惰之为安,若者必危;情胜之为安,若者必灭。

故圣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失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失之

者也。是儒墨之分。

凡礼始乎脱,成乎文,终乎税。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太一。天地以

合,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

太史公曰: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天下从之者治,不从者乱;从之者安,不从者

危。

(节选自《史记礼书》)

材料二

礼义也者,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

道,顺人情【注】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

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

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

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

以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

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

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人情:指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礼记礼运》中认为,圣人要想疏导人的七情,维

护人际关系准则,崇尚谦让,避免争夺,除了礼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分)

为义而不讲之 A 以学 B 犹种 C 而弗耨也 D 讲之以学 E 而不合之 F 以仁 G 犹耨 H 而弗获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太一,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也指神名、星名。

B.节,指节操,与《苏武传》“单于壮其节”中的“节”意思相同。

C.正,指匡正、端正,与《谏太宗十思疏》“则思正身以黜恶”中的“正”意思相同。

D.诸侯,指天子所分封的各国君主,也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本文取前者义。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虽然人会产生欲望,从而爆发祸乱,不过君子不会对欲望无所求,君子的欲望也需要得到滋养而满足,

不同的是君子的欲望要受到“辨”的限制。

B.礼不能停留在简略疏脱的地步,还需要加上文采,但不能文胜于情,或者情胜于文,这才算得上是

“礼”,至于完备之极的礼,必须情文并茂。

C.礼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为礼是贯彻天理、理顺人情的重要渠道,就此我们可以说,凡是国亡家破身败

的人,首先是由于没有按照礼的要求去做。

D.在礼、义、仁的关系中,礼是义的制度化,义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圣王必须用好礼、义,施行

仁爱,才会被人尊敬,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至矣哉!立隆以为极,而天下莫之能益损也。

(2)礼义也者,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

14.对待人的情性,儒、墨两家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司马迁为什么赞同儒家观点?请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扬州叙游

贺铸

迷藏九曲属樵耕,野草闲花故有情。

废苑春风遽如许,隔江山色可怜生。

新声度曲复谁道,古井酌泉聊独清。

杜紫微灵定相笑,青楼薄幸不知名。

【注】迷藏:退隐。酌泉:在离广州二十里地的石门,有一泓清澄明澈的泉水,名为“贪泉”。当地传

说,即使清廉之士饮此水,也会变成贪得无厌之人。杜紫微,指杜牧。杜牧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

军事,但在扬州等地做幕僚,颇感不得意,有“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青楼薄幸名”“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等诗句。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诗歌开篇即写对樵耕生活的喜爱,“野草闲花”表达了诗人闲逸的情致。

B.颔联以春风吹拂废弃的苑囿、山色的可爱写诗人心志,颇有一番生气。

C.颈联所说的“新声度曲”“酌泉”体现出的是生命体验,含蓄蕴藉。

D.全诗结构大开大合,后两联突然翻转前面内容,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绪。

16.这首诗的颈联、尾联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凝练的语言概括了士大夫之族轻视师道、拒绝从

师学习的心理。

(2)李白《蜀道难》中,以拟人和比喻手法表现水石相激、山谷轰鸣场景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3)唐宋诗词常用“烟”的意象为抒情渲染某种相应的气氛,反映出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如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在电影创作上,中国电影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比如,我们制作的特殊道具精度已经达到世界先进

水平,在电影视效层面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当然,道具和视效只是技术层面,属于“细枝末节”,可电影就是

A 。比如,《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后,有观众提出:地下城市怎么解决排水问题?没有阳光会不会影响

人类生活?……这些看似“吹毛求疵”,其实是砥砺电影创作不断精进的金玉良言:好电影一定是在无数细节

的推敲修改中打磨出来的。

拍摄《流浪地球》电影续集时,中国科学院多个院所的科学家参与联合攻关。比如电影中有一个“地球

停止自转”的假定。我们的时间和历法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变化。通过科学家测算,指出了这种情况下

一天是 60 个小时,这样时钟显示的时间就可能是 35 点 20 分……创作人员在前期构思过程中花费大量时

间和精力,以百科全书方式进行的电影世界观设定,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部分着手,按照图书馆

分类学撰写词条,涵盖人类生活和空间探索的方方面面,内容达十几万字。

我们需要想象力,更需要把想象力转化为作品的具体方法。上述内容涉及完备的电影工业体系建设——

不光是设备和技术,更是流程和标准。 B ,电影人就更容易在前人经验基础上创作出优秀作品,制作

水平和生产效率就会更有保障。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

字。(4 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杜竹斋表示了极端让步似的说了一句:“且过几天,看清了市面再做罢;你那样性急!”

“不能等过几天呀!投机事业就和出兵打仗一般,要抓得准,干得快!”

吴荪甫很暴躁地回答,脸上的小疱一个一个都红而且亮起来。杜竹斋的脸色却一刻比一刻苍白。似乎他

全身的血都滚到他心里,镇压着,不使他的心动摇。实在他亦只用小半个心去听吴荪甫的话,另有一些事占

住了他的大半个心:这是些自身利害的筹划,复杂而且轮廓模糊,可是一点一点强有力,渐渐那些杂念集中

为一点:他有二十万元的资本“放”在益中公司,他上了当了。那么乘这公司还没露出败相的时候就把资本

抽出来罢,不管他们的八个厂将来有多少好处,总之是“一身不入是非门”罢!伤了感情?顾不得许多了!

——可是荪甫却还刺刺不休强聒着什么公债!不错,公债方面亏了两万元,但那是益中公司名义做的,四股

分摊,每人不过五千……杜竹斋微笑起来,他决定了,白丢五千元总比天天提心吊胆那十九万五千元要上算

得多呀!他慢慢地摸着下巴,怔怔地看着吴荪甫那张很兴奋的脸。

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他心里打架,吴荪甫的神气叫人看了有点怕;如果他知道了杜竹斋此时心里的决定,

那他的神气大概还要难看些。

20.文中“一个一个、一刻比一刻、一点一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 分)

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请逐一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叹号、问号的表现力。(4 分)

22.请分析文中加点词语“似的”和“似乎”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把科学精神的内涵明确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实事求是”,体现

了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行为准则的统一,与加强理性质疑、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建

设一脉相承。

科学精神对每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求学途中的莘莘学子。科学精神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及人生

规划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呢?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湘豫名校联考

2023 年 12 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三)

语文参考答案

题序 1 2 3 6 7 10 11 12 15

答案 C B B A B BDG B D D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C 项,“李世民受南北朝和隋代文学影响不

大”错误,“南北朝和隋代”表述不准确,文中认为“从生活经历看,李世民没有像虞、褚、许那样在早期就

接种了‘南朝基因’”;“单单从这一角度”错,文中阐述了三方面的原因。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根据文本内容作出合理推论的能力。B 项,“借南乐以达到理想境

界,这为初唐诗歌发展扫清了障碍”错误,文中认为“尚缺乏明晰的实践路径”,且“为初唐诗歌发展扫清了

障碍”无中生有。

3.B【解析】本题考查综合利用信息进行实证的能力。B 项,可以作为论据来论证第四段的中心论点“同一

个时代的诗人对于诗歌的美感往往有着共同的体认,并努力实现这种美感”。A 项,主要阐述音乐对《雅》

《风》语言特点形成的作用。C 项,谈李贺诗作的艺术成就。D 项,谈音乐与诗的关系。

4.【答案】唐初君主接收了陈、隋的宫廷音乐系统,也沿袭了相似的音乐品味;李世民的通达与开明营

造了比较宽松的文化环境,使来自南陈的清商乐继续流行;唐初的优秀诗人在前朝就受过严格的写作训

练,技术成熟,自我沿袭性很强。(4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分析、归纳、整合文中信息和内容要点的能力。

5.【答案】举例论证,直接证明南方音乐对初唐宫廷诗的影响。道理论证,从唐初宫廷音乐的源头来论

证。因果论证,从唐初宫廷对诗与乐建构成的稳固的艺术体系接收的角度证明。(6 分。每点 2 分。若有其

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和准确理解、分析文本材料并概括归纳的能力。

6.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A 项,“描写人物错觉,表现白色恐怖环境下卫达夫的警

觉性”错误,这里是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为全文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从后文看,这并不是错觉。

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中的语言的能力。B 项,“虽是疑问句,表达的却是肯定的意思,语气强

烈,表达出受到的强烈震撼”错误。句是反问句。

8.【答案】多线行文。将敌我齐头推进,拓展了容量。时空集中。使叙述更加紧凑,减少了枝蔓。顺

叙记事。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结构浑然一体。(4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回答“视角转换、伏笔

照应”也可得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分析情节发展、作品结构的能力。

9.【答案】语言平易,情节不动声色地推进,但静水流深,表现的却是生死博弈与惊心动魄的故事。形

象无脸谱化,如易君年,读到后文再反思前面,揣摩其心理,体味更深。言行合乎逻辑,如崔文泰的行为

颇合人物心理,寓意丰富,耐人寻味。(6 分。每点 2 分。第二点回答“叙述语言冷静客观,人物描写无明显

情感倾向”也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10.BD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语意和句子结构,特别是上下文句式断

句。从语意上看,“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的意思是有了义而不进行讲解教育,“犹种而弗耨也”的意思是就好

比下种却不除草。这是一个比喻句。“为义而不讲之以学”较长,做主语,“以学”是介词短语后置,应在

“以学”后断开。“讲之以学而不合之以仁”的意思是有了讲解教育而不和仁爱结合,“犹耨而弗获也”的意

思是就好比虽然除草了却不去收获,句式结构和“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一样。应在 G 后断

开。此题如结合上下文“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

以乐,犹获而弗食也”的意思、句式考虑,更容易做出判断。此题提醒考生答题时要注意语境。

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包括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 项,“节,指节操”“意思相同”错误,“好恶以节”中的“节”是“节制”的意思,《苏武传》“单于壮其

节”中的“节”是“节操”的意思,二者词义不相同。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项,“义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错误,根据材料二中

的“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可知,仁是义的基础,又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谁能做

到仁谁就会被人尊敬。

13.【答案】(1)完美极了!树立隆盛完备的礼作为人道的最高准则,天下无人能有所增加减少。(“至”

“极”“益损”三个关键词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

不给分)

(2)礼义,是用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就像巩固人的肌肤会合、筋骨相连一样。(“所以”“讲信修睦”

“固”三个关键词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大意从宽,关键词从严。关键词中出现错别字,该关键词不给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至,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极,准则;益损,增减。(2)所以,用来……的;讲信修睦,讲究信用,维持和睦;固,牢固,坚固,巩

固。

14.【答案】墨家主张要任情尽性,儒家主张人欲按等级加以节制。司马迁认为,按儒家观点去做能够获生避

死、近利远害、居安离危,事事得两全其美。(3 分。不同主张各 1 分,原因 1 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酌情给分)

【考查目标】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参考译文】

材料一

人生而有欲望,欲望达不到则不能没有怨愤,愤而不止就要争斗,争斗就生祸乱。古代帝王讨厌这种祸

乱,因此制定礼义来满足人的需求,使欲望不致因物不足而受抑制,物也不致因欲望太大而枯竭,物、欲二

者互相依靠而得到滋长。所以,礼就是养的意思。君子欲望既得到滋养而满足,又愿受到“辨”的限制。所

谓辨,就是辨别贵贱使有等级,长幼使有差别,贫富轻重都能得到相称的待遇。

人若一意苟且求生,如此必死;一意苟且图利,如此必受害;安于懈怠、懒惰的必危险,固执惰性的必

亡。因此,圣人一概处之以礼义,(就能获生避死、近利远害、居安离危)事事得两全其美了。若一概任情尽

性,就会两者齐失。而儒者的学说使人两全其美,墨家学说使人两皆有失。这是儒墨两家的分别。

凡礼都始于简略疏脱,加上文采,最后才和悦人情。所以,完备之极的礼,是情文并茂的;次一等的是

文胜于情,或者情胜于文,二者具其一;最下等的混混沌沌,情又回复到了太一原始的状态。(完备的礼能

使)天地和谐,日月光明,四时有秩序,星辰运行,江河流动,万物昌盛,好恶有所节制,喜怒无不适当。

太史公说:完美极了!树立隆盛完备的礼作为人道的最高准则,天下无人能有所增加减少。天下遵从就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