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24届新高考基地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12-31·20页·5.4 M

2024 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三次大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包含选择题(第1 题第 16 题)、非选择题(第 17 题第 20 题,共4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

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黑色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须用黑色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

效。作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16 题,每题3 分,共计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春秋中后期,楚大夫申叔时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太子时,强调应让太子掌握《春秋》《诗》、礼、乐等方面

内容。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谈到“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

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楚国( )

A. 霸主地位获得诸侯认可 B. 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C. 私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D. 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2. 睡虎地秦简《语书》记载:“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有(又)廉絜(洁)敦慤(诚实)而好佐

上”。秦简《为吏之道》开篇有言:“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据此可知秦朝( )

A. 倡导礼法结合 B. 重在整顿社会风俗

C. 注重吏治建设 D. 强化地方监察体制

3. 下表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唐朝( )

七至九世纪涉及唐代的 部分外国著作(简介)

作者是阿拉伯人伊本考尔大贝。该书介绍了唐代广

《道程及郡国志》

州、扬州的物产及海外交通情况。

作者真人元开,描写了鉴真等人东渡日本的 事迹,

《唐大和上东征传》 并对当时唐代东南沿海地区的物产及贸易情况作了介

绍。

这是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宾贡及第”,入仕唐廷之

《桂苑笔耕集》 后,用汉文写成的有关“表、状、书、启”的汇集,

共 20 卷。

第1页/共6页

A. 成为欧亚文明中心 B.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 制度文明辐射东亚 D. 对外交流交往兴盛

4. 宋朝规定:“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无论边陲还是内地,诸镇置于“人烟繁盛

处,设监管,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些规定说明,宋朝镇的设置( )

A. 凸显经济管理职能 B. 缓解了朝廷的 边防压力

C. 推动人口迅速增长 D. 迎合了榷场贸易的需求

5. 明代士人在宣讲太祖圣谕时,经常呼吁人们依“高皇帝六言”,成就“极好的风俗”。为此高攀龙等士人

宣讲时说:“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长上,人人随分尊敬他:人人有乡里,大家要和气

些,人人做自家该做的事。”由此可知,明代士人的圣谕宣讲( )

A. 强化了等级观念 B. 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 倾注了儒家理想 D. 注重结合法律法规

6. 1860 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员。他们重组地方政权,将辖区内布政

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

A. 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B. 内忧外患局势缓和

C. 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 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7. 1904 年梁启超观察时局感慨:“近数年来中国之言论,复杂不可殚数。若革命论者,可谓其最有力之一

种也已矣。”在他看来,学界从“骇变法”到“骇民权”,从“骇民权”到“骇革命”,从“骇革命”到竞

谈革命,每一次“升级” 的周期均不过一两年。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民众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B. 清末新政推动思想解放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8.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河北某地的土地买卖数量统计(单位:亩)。表格中所反映的该地区的土地买卖现

象应发生于( )

土地买卖数量统计(单位:亩)

雇 贫 中

阶层 富农 地主

农 农 农

买土 119

102 670 113 35

地数 2

卖土

7 492 765 1061 1320

地数

第2页/共6页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后期

9. 新中国成立初,东北许多厂矿企业开展劳动竞赛,工人们以“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作为战斗

口号,竞相参加爱国增产节约运动。这场运动很快便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广泛展开。这场运动( )

A. 促使全国物价稳定 B. 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

C. 助推社会主义改造 D. 加速了三线建设进程

10. 图为记者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所拍摄的一件展品,将其作为展品的价

值在于( )

A. 揭示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 B. 再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反映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 展示经济特区建设成效

11. 在公元前 5000—2000 年期间,两河流域出现了城市国家和楔形文字,尼罗河地区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国

家和象形文字,墨西哥地区的人们开始种植玉米、走向定居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城市祭台和礼

器。这些现象共同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专制王权普遍出现 B.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 农耕文明得到扩展 D. 世界文明多元一体

12. 因侨居广州的商人太多,唐政府曾经任命穆斯林法官来管理。879 年,黄巢起义军攻占广州,中国的

对外贸易一度停顿,波斯湾沿岸的许多商人因此破产。上述现象可用于佐证( )

A. 西亚人民生活依赖中国商品 B. 奥斯曼帝国垄断东方商品贸易

C. 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 D. 阿拉伯和中国存在大规模贸易

13. 法国贵族利用外国势力支持路易十六复辟后,法国的革命领导者成立了由全体国民投票产生的国民公

会。国民公会废除了君主制,宣布法国为共和国,并通过大规模征税和征兵,集中人力、物力资源抵抗外

来侵略。此时的法国国民公会( )

A. 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 B. 增强了法兰西民族的凝聚力

第3页/共6页

C. 最终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D. 具备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性质

14. 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工业城市兴起后,仍由治安法官和教区等旧式机构治理,由于管理松弛,导致了

环境污染、社会秩序混乱等问题。这些问题( )

A. 源于社会的贫富分化 B. 暴露了文官制度的弊端

C. 促使英国颁布济贫法 D. 催生了近代自治市制度

15. 图为一幅收藏于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的海报,这幅海报的政治寓意是( )

B.B.兹沃雷金《红骑士与黑暗力量的斗争》,1919 年

A. 俄罗斯打败拿破仑入侵 B. 工农联合保卫苏维埃

C. 人民奋起推翻沙皇统治 D. 军民一心抵抗法西斯

16. 传统海洋法将沿海国家的领海限定在 3 海里范围。20 世纪中后期,海洋资源被日益重视,在众多拉美

临海国家的倡导下,1982 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将领海延伸至 12 海里范围内。这一变化表明

( )

A. 新兴国家利益得到保护 B. 国际法的领域得到拓展

C. 世界殖民体系受到冲击 D.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重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4 题,共计 52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4页/共6页

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和连绵不断的战乱,引发了一股股气势磅礴的移民运动。

西晋末年,逃生的中原人民大多迁到江左定居,与当地人民同耕共织。原居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则大量涌向

中原地区。淝水之战以后,拓跋珪建立北魏,定都平城,推行一系列仿效汉族封建制度的政策。平城成为

吸附与容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民族与文化的大熔炉,一直传续到孝文帝统治时期。孝文帝改革使融汇于平城

的文明潮流随之涌向洛阳。在江左的东晋、宋、齐各朝发扬的典章制度与学术文化,也随着南北士人的交

往而互传,从而形成南北文化不断地交流融汇的生动态势。

——摘编自李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运动与中华文明的整体升华》

(1)根据材料,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运动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提取图中的三个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要求:明确列出三个

信息,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在 18 世纪以前海上交通比内陆交通发达,海外市场也比国内市场活跃。19 世纪初期,英

国的一些矿区铺设了铁道,让马拉着有轮的车厢在轨道上行走,从而增加货运量。不久后,许多人尝试用

蒸汽机带动车厢,“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 1837 年,议会批准了 98 条铁路修筑计划。1845—1847 年

第5页/共6页

间,又有 576 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 8731 英里。至此,铁路成为英国国内最重要的运输方式。过

去一两百英里是一个遥远的地方,现在则近在咫尺。人们突然感到空间和时间都缩小了,于是生活的节奏

也就加快,悠闲的时代已经过去,时间就是金钱。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尤其重视经济落后地区的铁路建设,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成渝铁路于 1952 年全线通车。1962 年通车的兰新铁路则成了陇海铁路向西的延长线,这既是中国贯穿

东、中、西部地区的铁路干线,也成了中国至荷兰鹿特丹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中西部地

区,中国的北部、东部地区还新建了秦沈、京九、鹰厦等铁路干线。到 2015 年底,全国建成了四通八

达、交通便利的铁路网,其中高铁运营里程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铁路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了大批铁路

职工和工程技术人员,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不断被非洲、欧洲、亚洲与美洲地区引进,中国铁路标准也日

益成为国际标准。

——摘编自潘健《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建国方略〉的践行——以新中国铁路建设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英两国铁路交通发展的影响。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初期,美国试图利用西欧来增强遏制苏联这一主要对手的力量。此外,美国大量军事订

货的消失和士兵大退伍,使国内生产力过剩,大量积压的商品、资金急需寻找新的市场。由此美国在 1947

年前后逐步形成了支持西欧复兴与联合的政策。随后,美欧之间结成了大西洋联盟。与此同时,英国首相

艾德礼承认“(欧洲)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抵御苏联”。戴高乐也表示,“恐怕没有比美国的帮助是更需要和

有益的了”。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末,美欧同盟关系出现分化。欧共体成立后的十年间,形成了统一的关税同

盟和市场,成为了美国强有力的经济对手。此外,欧共体还在对苏政策和中东问题上与美国唱反调。196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上台后提出重建美欧伙伴合作关系,承认英法拥有独立核力量。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用

美元兑换黄金后,西欧各国迫使美国同意改革国际货币制度。70、80 年代美欧关系有所改善,但随着国际

局势的变化,矛盾的暴露更加充分。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欧之间结成大西洋联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欧同盟关系分化的影响。

第6页/共6页

2024 届新高考基地学校第三次大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 页,包含选择题(第1 题第 16 题)、非选择题(第 17 题第 20 题,共4

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

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黑色 0.5 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非选择题须用黑色 0.5 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

效。作答选择题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

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部分包括 16 题,每题3 分,共计 48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春秋中后期,楚大夫申叔时在被问及如何培养太子时,强调应让太子掌握《春秋》《诗》、礼、乐等方面

内容。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在《楚辞天问》中谈到“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

裔”。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的楚国( )

A. 霸主地位获得诸侯认可 B. 神权政治色彩浓厚

C. 私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D. 华夏认同观念强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中后期(楚

国)。据本题材料“我的先祖祝融乃高阳帝(即黄帝玄孙颛顼)的苗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中后期至

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学习礼乐文化,自认为自己是中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楚国对中原文化的认同,这

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D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诸侯争霸的相关内容,排除 A 项;材料未体现神权

对政治的影响,排除 B 项;材料涉及人物属于楚国贵族,未体现民间私学发展状况,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睡虎地秦简《语书》记载:“凡良吏明法律令,事无不能也,有(又)廉絜(洁)敦慤(诚实)而好佐

上”。秦简《为吏之道》开篇有言:“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据此可知秦朝( )

A. 倡导礼法结合 B. 重在整顿社会风俗

C. 注重吏治建设 D. 强化地方监察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有(又)廉絜(洁)敦慤(诚实)而好佐上”“凡为吏之道,必精絜

第1页/共 14页

(洁)正直”可知,秦简的记载中强调了管理的品德,如廉洁、诚实、正直等,这体现了秦朝对吏治建设

的重视,C 项正确;秦朝奉行法家思想,并不倡导礼法结合,且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吏治建设,没有涉及礼

法结合,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吏治建设,而非对社会风俗的整顿,排除B 项;材料反映的是秦朝对吏

治建设的重视,没有涉及对地方的监察,排除D 项。故选C 项。

3. 下表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唐朝( )

七至九世纪涉及唐代的部分外国著作(简介)

作者是阿拉伯人伊本考尔大贝。该书介绍了唐代广

《道程及郡国志》

州、扬州的物产及海外交通情况。

作者真人元开,描写了鉴真等人东渡日本的 事迹,

《唐大和上东征传》 并对当时唐代东南沿海地区的物产及贸易情况作了介

绍。

这是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宾贡及第”,入仕唐廷之

《桂苑笔耕集》 后,用汉文写成的有关“表、状、书、启”的汇集,

共 20 卷。

A. 成为欧亚文明中心 B.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C. 制度文明辐射东亚 D. 对外交流交往兴盛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材料中“七至九世纪涉及唐代的部分外国著作”均未外国人所作,这些著作中反

映了唐朝的海外贸易、文化交流等,体现了唐朝开明对外政策下中外交流的兴盛,D 项正确;材料只体现

了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情况,不能反映中国成为欧亚中心,排除A 项;材料没有涉及佛教、道教的情况,

没有涉及三教并行,排除B 项;材料除了涉及东亚的日本和新罗外,还涉及阿拉伯人对中国海外贸易的介

绍,C 项不能完全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 项。故选D 项。

4. 宋朝规定:“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无论边陲还是内地,诸镇置于“人烟繁盛

处,设监管,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这些规定说明,宋朝镇的设置( )

A. 凸显经济管理职能 B. 缓解了朝廷的边防压力

C. 推动人口迅速增长 D. 迎合了榷场贸易的需求

【答案】A

第2页/共 14页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人烟繁盛处,设监

管,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可知,宋朝在一些商业较为繁荣的地区设置镇专门管理经济事务,体现了镇的

经济管理职能,A 项正确;镇主要是经济管理职能,与边防压力的缓解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 项;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经济结构中以农业为主,商业所占比例较低,其对推动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排除

C 项;榷场是设在边境地区与少数民族进行贸易的场所,镇在边陲和内地都有,排除D 项。故选A 项。

5. 明代士人在宣讲太祖圣谕时,经常呼吁人们依“高皇帝六言”,成就“极好的风俗”。为此高攀龙等士人

宣讲时说:“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长上,人人随分尊敬他:人人有乡里,大家要和气

些,人人做自家该做的事。”由此可知,明代士人的圣谕宣讲( )

A. 强化了等级观念 B. 旨在加强中央集权

C. 倾注了儒家理想 D. 注重结合法律法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长上,人人随分尊敬他”可知,

这些宣讲体现了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现了三纲五常的内容,据此可知,明代士人的圣谕宣讲倾注了儒

家思想,C 项正确;“人人有父母,人人随分孝顺他”“人人有乡里,大家要和气些,人人做自家该做的

事”强调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乡里和睦,没有涉及等级观念,排除A 项;明代士人的宣扬更多的是为了

加强基层教化,并非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 项;材料强调的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教化,没有涉

及对法律法规的结合,排除D 项。故选C 项。

6. 1860 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员。他们重组地方政权,将辖区内布政

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这一变化表明清朝( )

A. 选官制度发生变革 B. 内忧外患局势缓和

C. 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D. 大力推进洋务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1860 年以后,湘、淮集团的首脑人物担任了战区各省的督、抚大

员”“将辖区内布政使、按察使两司降为督抚属官,由其部将担任”及所学知识可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

动中,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地主迅速崛起,改变了清政府的权力结构,中央权力逐渐下移,C 项正确;

第3页/共 14页

此时清朝时期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并未发生变革,排除A 项;此时期清政府面临内部的农民起义和列强

对中国的侵略,内忧外患并未缓和,排除B 项;材料没有涉及学习西方的科技,不能反映清朝大力推进洋

务运动,排除D 项。故选C 项。

7. 1904 年梁启超观察时局感慨:“近数年来中国之言论,复杂不可殚数。若革命论者,可谓其最有力之一

种也已矣。”在他看来,学界从“骇变法”到“骇民权”,从“骇民权”到“骇革命”,从“骇革命”到竞

谈革命,每一次“升级”的周期均不过一两年。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民众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B. 清末新政推动思想解放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国人救亡图存意识增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近数年来中国之言论,复杂不可殚数。若革命论者,可谓其最有力之一

种也已矣”“学界从‘骇变法’到‘骇民权’,从‘骇民权’到‘骇革命’,从‘骇革命’到竞谈革命,每

一次‘升级’的周期均不过一两年”及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晚清时期中国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经历了变

法、民权到革命的转变,主要原因是伴随着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不断加深,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人救亡图

存意识增强,不断探索挽救民族危机的道路和方式,D 项正确;晚清时期民众仍旧被封建思想束缚,民众

参政热情并没有空前高涨,排除A 项;清末新政没有影响学界从“‘骇变法’到‘骇民权’”,排除B

项;晚清时期民主共和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排除C 项。故选D 项。

8. 下表为民主革命时期河北某地的土地买卖数量统计(单位:亩)。表格中所反映的该地区的土地买卖现

象应发生于( )

土地买卖数量统计(单位:亩)

雇 贫 中

阶层 富农 地主

农 农 农

买土 119

102 670 113 35

地数 2

卖土

7 492 765 1061 1320

地数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第4页/共 14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