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

2024-01-05·12页·1.1 M

沈阳二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25 届)语文试卷

命题人:于非、王伟、白凇源

审校人: 于非、王伟、白凇源

说明:1.测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

第卷(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色彩观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中华民族早于西方一千多年形成了自己的色

彩体系,独特的“五色体系”成为民族文化基因中重要的文化因子。弘扬色彩文化,丰富

色彩的表现语言,有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五色体系”形成于两千年前的西周。《尚书》较早有关于“五色”文字的记载:“采

者,青、黄、赤、白、黑也;言施于缯帛也。”由此可知,所谓五色,即青、黄、赤、

白、黑五种颜色。五色中的青、黄、赤即现代色彩理论中的蓝、黄、红三原色;在有色物

质中,白与黑是通过其它任何颜色混合后难以得到的颜色,白与黑应归属为无彩色系的原

色。西周时又提出“正色”和“间色”的色彩概念,正色即原色,间色是正色混合的结

果。所谓“正色论”即“五原色论”,亦即赤、黄、青、黑、白五原色构成的“五色体

系”。统治者视五色为尊贵和权威的象征,用五色规范章服等级制度,服务于社会礼制,

对社会秩序进行了色彩美学装饰性的统一,形成独特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在世界色

彩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反映。

“五色体系”确立,红色被列为“正色”之首。周代章服中,以朱红服饰为尊贵。几

千年来,中国人延续了祖先尚红的喜好,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革命的代名词,办喜

事、过年节、庆丰收等都离不开红色。

“五色体系”成为统治阶级的行为规范,紫色不入五色之列,却是间色中地位最高

的。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以紫色为章服,大胆穿紫袍上朝,公然挑战五色礼制,以此显示

齐国的实力,色彩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孔子是“五色体系”的忠实捍卫者,他从“礼”

的规范出发,为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反对“以紫夺朱”。紫朱之争成为历史上重要的

政治事件,色彩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可见一斑。汉唐之后紫色被视为代表天帝居所

紫微星的色彩,天子所居之地皇宫则对应称为紫宫,明清皇宫称“紫禁城”由此而来。

“紫”天、“黄”地、“红”人的“天、地、人”的色彩象征从汉唐始一直影响后世。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集先秦五行之大成,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色彩自然也被对

应配属于其中。

在秦朝,黑色是最尊贵的颜色或说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但凡有重大的祭祀活动,皇帝

都要穿黑色的服装。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室的专用色彩,是皇权的象征色

彩,不可僭越。

(改编自陈向鸿《中国传统色彩美学观念探源》)

材料二:

中国色彩观尤其是“五色体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不仅促使了艺术风格的形成,也

广泛影响着当时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诸多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东方色彩

文化体系。几千年来,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一直贯穿

1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于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之中。在民族色彩文明史上,两家色彩观记录着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

发展过程。

儒家色彩观的一大特色是从“礼”的规范出发,最终实现“仁”的目的,极力维护周

朝时期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儒家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他色定为“间色”,并赋予

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臣、民上下等级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

不可颠倒。除了用色彩来规范“礼”这一特点之外,儒家色彩观亦推崇其斑斓绚烂的“纯

粹”美。两千年来,儒家色彩观对社会的影响不言而喻,山水画固然不能例外。古人寄情

山水,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人们

在江河、亭台、楼宇之中游玩、捕鱼、闲谈,展现出来的是一片平和的静态之美。

孔子极力提倡中庸哲学,中庸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儒家“中庸”观念在色彩上体现为

“文质彬彬”的适度的色彩装饰,体现了“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儒家色彩观的另

一主要特色是“比德”,即用色彩暗示人的品德,这一象征性手法在后世中国色彩艺术史

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中国戏剧脸谱色彩,以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寓意,暗示剧中人物性格

和品德,形成特有的用色程式: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

表示奸诈阴险。儒家色彩观把色彩美与“仁”“德”“善”融为一体,在当时是先进的理

念,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道家以黑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色高居于其他一切色彩之上。道家对黑色的选择

本质上是从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出发的,是“法自然”的色彩观。老子曰:“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玄即黑,是幽冥之色。天色为玄,因为“天”在道家思想中具有产生万

物的功能,显然玄(黑)色也自当有派生一切色彩并高于一切色彩的功能,所以道家的建

筑以及服饰多用黑色。道家对黑色的审美态度直接影响到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并奠

定了黑色在中国绘画中的造型地位。

《道德经》中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色令人眼花缭乱,而趋于无彩色——黑白、

玄素、水墨……中国文人画家大都政治失意,逃避社会现实,有的学道参禅,避居山林,

超然物外,对黑色更为崇拜,主张“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

光彩照人”,运用墨色之变化,在浓淡间实现超然的艺术境界,追求以墨造型,达到黑墨

虚白的艺术境界。唐代画家、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最先确认墨的正统地位——“运墨而五色

具”,五颜六色无需色料敷染,仅用水墨便可传神写意,因而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呈现深

邃却也荒寒淡远之境。中国水墨山水画色彩是哲学色彩观,在宇宙论的深处,飘然出尘、

静默如禅、空灵如水的中国画色彩开辟了中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

(改编自王志惠《论美轮美奂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起初,“五色体系”中的黄色并非皇家首选,宋以后,黄色象征帝王之位,成为皇

室专用色彩,不可僭越。

B.儒家色彩观和道家色彩观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礼”的规范出发,后者从“自然

天道”观出发。

C.中国水墨山水画整体显现深邃荒寒淡远之境,是画家心灵世界、运用墨色技巧、确

立墨正统地位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儒道两家色彩观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影响截然不同,前者期望在对自然的描绘中提

升人的修养,而后者追求在山水绘画中创造超现实的意境、形成思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儒家将五原色定为“正色”,将其他色定为“间色”,说明儒家既主张色彩有尊

卑,使用有等级,又追求色彩混合形成的斑斓绚烂。

B.黑分五色(即焦、浓、灰、淡、清)……不施丹青,光彩照人,体现了仅用水墨传

2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神写意,臻于黑墨虚白的艺术境界。

C.秦朝黑色最尊贵,为皇家专用,汉唐以后紫色变得尊贵,皇宫被称为紫宫,宋以后

黄色象征皇权,这些色彩象征一直持续到明清。

D.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自然界中的五方、五音、五德、五官等事物相配属,五色

(黄、红、紫、白、黑)自然也被对应配属于其中。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五色体系”理论的一项是( )( 3 分)

A.《周礼》:“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

B.《礼记》:“木盈,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黄圭。”

C.《布经》:“业染者云,青、黄、赤诸色随人而变,亦随天气燥湿、技手巧拙而

变。”

D.《宋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九品以上服青,流外官及庶人并衣

黄。”

4.中国色彩观对中华民族文化有哪些影响?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4 分)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郭靖、黄蓉的色彩观。(6 分)

只见数十丈外一叶扁舟停在湖中,一个渔人坐在船头垂钓,船尾有个小童。

黄蓉指着那渔舟道:“烟波浩渺,一竿独钓,真像是一幅水墨山水。”郭靖问道:

“什么叫水墨山水?”黄蓉道:“那便是只用黑墨、不着颜色的图画。”

郭靖放眼,但见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霞桃红,就只没有黑墨般的颜

色,摇了摇头,茫然不解其所指。

(金庸《射雕英雄传》第十三回)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断魂筑

蔡楠

自从荆轲死了之后,高渐离再也没有摸过我。他把我装进箱子里,悠悠地对我说,燕

国不保了,我们该离开这里了。我听见有东西噼里啪啦砸在箱子上。直到那东西顺着箱子

的缝隙滴在丝弦上濡湿了我的身体,我才知道那是高渐离汹涌的泪水。

果然,秦国大军旋风一样扫过燕国。他们的旋风是向北刮,我和高渐离是向南逃。他

带着我爬过他故乡范阳城的残垣断壁,涉过血水流淌的易水河,来到白洋淀边的秋风台。

那时,秋风台已经坍塌了半边。我感觉,高渐离的脚步在这里停顿了好久。往事如昨,高

渐离和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场面连我都记忆犹新。我发出的高亢悲壮的音律在这里曾经撼动

了那么多人。那是我迄今为止最痛快淋漓的呐喊。呐喊完了,我开始疲惫地歇在高渐离的

行李箱里。作为一把筑,我除了听命于高渐离的手指,发出不同的音律,我还能做什么

呢?

来到了宋子城,我们就听到了太子丹被他的父亲割掉头颅献给秦国的消息。高渐离拍

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嘶哑着嗓子说,燕王喜割掉的不仅是太子丹的头颅,他割

掉的也是他自己的头颅啊!高渐离的话很快就得到了应验。秦国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贵把燕

王喜从蓟城追到了辽东,硬是生生地把他的头颅揪了下来。太子丹的头颅掉了,喜的头颅

掉了,燕国天空的星辰也掉了。

我和高渐离不能再往南逃了。逃到哪里看到的都是秦国的星辰。我们在宋子居住了下

来。高渐离做了一家酒楼的酒保。他的名字改成了燕惜。

我被燕惜安排在他那简易得不能再简易的床底下。虽然我动弹不得,但每天我又都在

跟随着他。我是他的影子,一个曾是天底下最好的乐手的影子。我随着他端盘上菜,刷盘

洗碗,砍柴劈木。我眼睁睁地看着他的一双调琴弄筑的纤手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看

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安。我在箱子里激烈地扭动自己颈细肩圆的身

子,我的十三根铜弦铮铮作响。我觉得那简易的床铺也在我的响声中摇晃。

我停止不下自己。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

3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的安静。

燕惜停止叹息是在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那晚他仿佛决定了什么,破例多喝了几杯冰

烧酒,正要回房休息,却听到了一阵久违的筑声隐隐传来。他循着筑声挪动着脚步,他的

褴褛的衣袂很快就飘到了主人家的堂前。那是一个咸阳来的客人在击筑。堂下一群人正侧

耳细听。一曲终了,众人鼓掌赞叹。燕惜却不合时宜地嘟哝了一声:好是好,就是差了一

些东西!

差什么东西呢?主人和客人把燕惜请到了堂上。燕惜说,客人的筑声是从琴弦上弹出

来的,只能悦人耳,还不是真正的音乐。真正的音乐是悦人心,是从心底发出来的!客人

把筑一下子就掷到了他的脚边,那你弹一首真正的音乐给我听听!

燕惜一脚就把那筑踢到了堂下,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走了。他从床下掏出尘封的

我,然后换上了那身在燕国朝廷穿过的华丽衣服,整容净面,回到了主人堂上。在众人惊

诧的目光里,修顾俊逸的燕惜左手按住我的头部,右手捏着竹尺,优雅而娴熟地一击,我

渴盼已久的身体顿时生动起来,震颤着发出了一声贯穿天地的妙音。众人的心一下子就被

击昏了。昏迷的心不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一阵高亢的筑音穿过,

接下来就是激越的旋律。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风

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好——主人、客人还有堂下的听众禁不住欢呼起

来。

那个夜晚过后,我没有再回到箱子里。我重新回到了燕惜的怀抱。我们又变得形影不

离了。我们搬出了那家酒楼。燕惜对我说,不怪那几杯冰烧酒,该是离开的时候了,有人

在等我们呢!

谁在等我们?是嬴政。不,应该叫他秦始皇,他现在已经统一六国了。战鼓声已经远

离了咸阳宫,现在这里需要音乐。需要音乐来粉饰装点大秦的一统江山。我和燕惜就做了

秦始皇的宫廷乐师。秦始皇要让燕惜做一曲《秦颂》,只是在进宫之前,他让人熏瞎了燕惜

的眼睛。其实,燕惜的眼睛根本不用熏了,他基本上已经为荆轲哭瞎了。

与秦始皇面对面的时候,我才知道他不但懂战争,懂政治,他还懂音乐,懂我。当我

在燕惜的手下发声委婉的时候,他微笑。他满足于君临四方威加海内,帝王大业从此开

始。当我发声慷慨的时候,他朗笑。他得意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

我发声激昂的时候,他狂笑。他感叹一个曾经的私生子,终于统一了天下所有的声音,终

于让天下最好的乐师最美的乐曲为他而奏。他狂笑着,受了我声音的吸引,一步一步走向

燕惜,走向我。他俯身想从 燕惜的手里拿过我,然后自己弹奏。而这时,我却发出了铅一

样沉钝的声音。我灌满铅的身子在燕惜的粗糙大手里化作一道闪电,飞快地向秦始皇砸去

——应该说我是长着眼睛的,但我的眼睛终究不如人的眼睛,更何况是秦始皇的眼睛。他

比闪电还快的眼睛帮助他的头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我和沉重的铅块跌在大殿上,整个身

子霎时七零八落。我成了一把断魂筑!

燕惜在秦始皇的剑下一动不动。我奇怪他的盲目里竟然还有眼泪,竟然还有铅块一样

的眼泪砸落。燕惜被秦始皇送上了绞架。我的七零八落的残骸也被他聚拢起来,放在了燕

惜的脚下。秦始皇拍拍燕惜的肩膀,轻声地说,我早就知道,你不是燕惜,你是高渐离!

熏瞎你的眼睛,是想让你专心音乐,可你却偏偏……燕惜抬起头,冷笑道,不,我不是高

渐离,我是荆轲的影子,我也是燕国的影子!

6.关于文中燕惜闻筑声重新击筑演奏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燕惜循着筑声走到堂前,源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也为后文重新击筑做了铺垫。

B.燕惜再次击筑演奏时,换上华服,整容净面,从中可以看出他对音乐的尊重。

C.众人听到燕惜击筑的声音,沉醉其中,不禁欢呼,写出了燕惜演奏技艺的高超。

D.燕惜心念故国旧友,一心复仇,击筑时故意唱起《易水歌》,从而暴露身份。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荆轲死后,高渐离内心十分悲痛,作为一名乐师,在之后的一段日子里不再击筑,

表现了对故友的哀悼之情。

B.“高渐离拍着行李箱,拍着我昏睡的身体”,两个“拍”字,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

高渐离无奈愤懑的情感。

C.高渐离改名“燕惜”,在酒楼做酒保,弄筑的手指变得粗糙皲裂,骨节粗大,反映亡

4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国后的他放弃尊严自甘堕落。

D.文末高渐离被杀这一悲惨的结局使人唏嘘,似有浓得化不开的沉闷和悲伤,同时,也

增加了历史的凝重与沉郁。

8.小说中的高渐离除了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音乐演奏家之外,其形象还有什么特点?请结合

文本内容简要分析。(4 分)

9.《战国策》中记载:“荆轲刺秦失败,其友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

为燕报仇,不中而死。”本文叙述这件历史故事,作者有意使用了古乐器“筑”的视角,

这一视角有怎样的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浦先生张公传

[明]吴廷翰

公讳某,字廷言,自称淮浦钓者,无为桐城乡人。公生颖秀异常,始读书,能通大

义。及长,潜心正学,博通五经,尤邃于《春秋》,至诸子百家靡不殚究,与兄载道一时皆

以经学闻,然不为举子业。尝从葵苍公入京师,阅历山川形胜及民风土俗。每喟然兴叹,

盖深有志于时焉。及归,坎坷,人无由知,乃隐居泥汊河,以渔为业,不别治生。郡举怀

才抱德,吏以牒从事,曰:“何异于举业?”辞不就。府守宋公鉴、州守赵公璧闻而高

之,数延.不至。后更回禄 。愈不能自存,乃入城,做刘氏塾。既而官授一社,先府君始遣

不肖..往学焉。未几,郡大疫,家口多没,公悲悼之余,神气安定,起居如常,竟不染。性

不喜老释攻之不遗余力若世俗巫觋祷祝一切禁不行。乡人迂之,至是始心服公。

呜呼!公为人孤介绝俗,性复峭直,时面规人过不贷,乡人稍为不善者,唯恐公知

之。家极贫,无寸业,不喜干谒富人, 室无屐迹焉。方伯微.时,与其相善,后贵显,数欲

得一顾,竟不往。方伯子石池先生恩亦雅敬公,然毫发不以资。某童子时窃尝记公终日危

坐,短衣弊履.,凝尘满几,澹如也。每饔飧不继,其室悬釜以待,有叹声,公若罔闻。时

于童子家取米一二合作粥,然亦止今日,若明日亦不复计。盖有人所甚不堪者,而未尝一

见颜色。每朗吟长啸,声如玉磬,琅琅然,闻者莫不竦敬,不知其贫也。尝自赞曰:“言

不足以惊世,貌不足以动人,饘粥于以糊口,缊袍于以蔽身,匪矫情而干誉,聊乐道以安

贫。文敛华而就实,学温故而知新,楼神乎鸿濛之表,适意乎寂寞之滨。吾之所志如此

而已,庶几效古之逸民。”某尝得之故纸中,乃手笔也。夫公之所志如此,而世方眩于功

利词章之习,孰有能窥之者!

(选自《吴廷翰集》,有删改)

[注]淮浦先生张公:吴廷翰外祖父张纶,作者早年曾受其启迪。回禄:传说中的

火神名。楼神:凝神。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性不喜 A 老释 B 攻之 C 不遗余力 D 若世俗 E 巫觋祷祝 F 一切 G 禁 H 不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延,邀请,与《过秦论》“秦人开关延敌”“延及孝文帝”的“延”词义都不同。

B.不肖,子不如其父,引申为不才、不贤,文中指无才的乡学子弟。

C.微,卑下、卑微,与《屈原列传》“其辞微”的“微”词义相同。

D.履,鞋子,与《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履”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淮浦先生聪颖过人,通晓大义,曾跟随葵苍公游历名山大川,考察风俗民情,有济

世之志;后回归乡里,虽不得志,但其品行深受地方官吏推崇。

5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B.在淮浦先生教授乡学后不久,郡里发生大瘟疫,先生家中人口大多病死,他悲伤之

余神态依然安详平和,日常生活照常,由此乡人认为他迂腐。

C.石池先生与其父亲方伯一样,也非常敬重淮浦先生,但从未给过先生任何钱财资

助,这与先生为人耿直方正、性格严峻刚正、追求异于世俗有关。

D.淮浦先生学问高深,其诗文风格质朴,寄寓高远,却很少有人能了解其中蕴含的深

意,作者认为这与世人汲汲于功名,一味研习科考文章有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郡举怀才抱德,吏以牒从事,曰:“何异于举业?”

(2)吾之所志如此而已,庶几效古之逸民。

14.淮浦先生自赞为“乐道以安贫”,其“乐道安贫”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三垂冈

严遂成

英雄立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难扶唐社稷,连城犹拥晋山河。

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

萧瑟三垂冈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注]三垂冈: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郊,亦称三垂山(或二冈山)。据欧阳修所撰《新五

代史唐庄宗本纪》载:“初,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今河北邢台),还军上党(今长治

市),置酒三垂冈,伶人奏《百年歌》,至于衰老之际,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

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

此乎!’”李存勖自幼随父征战,善骑射,胆勇过人。三垂冈之战,使李存勖最终占有上

党,把三晋大地作为稳固后方,进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此役是长途奔袭,以隐蔽奇袭

取胜。《百年歌》:西晋诗人陆机的组诗,共十首,以人生每十年为一首,唱出人一生从

幼到老的景况与悲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所咏对象是五代时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和上党三垂冈之事。

B.诗歌前两联首先概述李克用从崛起到创立基业的过程,言简义丰,气象恢宏。

C.颈联刻画人物形象,流露出沧桑之感的同时传达出李氏父子子继父业的豪壮。

D.尾联由历史回到现实,融贯古今,写出诗人途经三垂冈而生发的伤感情怀。

16.毛泽东曾手书《三垂冈》诗,说明了他对三垂冈之战颇为欣赏,也对此诗产生过强烈

的情感共鸣。请结合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简要分析毛泽东产生共鸣的原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过秦论》中贾谊用“ , ”两句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后得

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 2 )《过秦论》中,贾谊指出陈涉起义军的实力比不过九国之师: “ 谪戍之

众, ”,然而二者功业却相反,从中得出秦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 ”。

(3)古之君子敬小慎微,重视“小”处,如司马迁《屈原列传》“ ”,表明

“小”也可以表达深远的意义;又如欧阳修《伶官传序》“ ”,指出“小”

也会酿成大的祸患。

6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第卷(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4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821 题。

远见卓识往往“自绝”于当代。卓则必绝,远则自离。贾谊因他的 , 自然

而然地与他同时代的人离绝了。他藐视他们,他们也排挤他。他们根深而叶茂,藤粗而蒂

固;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但文帝也一样脆弱。平心而论,文帝刘恒还

是很愿意重用也很信任贾谊的,他未必就不是一个昏君。但他不能失去朝廷权力的平衡,

他也不能为了一个贾谊而触犯众怒。一边是功高盖主的老臣,一边是 的后生,两

边既已势不两立, , 文帝只能倾向前者:没有前者的拥立,就没有他的今天;没

有前者的支持,也没有了他的明天。

贾谊的失败是时势所必然,同时也与个性有关:贾谊的性格太躁急,太傲慢,(甲)躁

急则不能待人,(乙)傲慢则不能兼人,他嫌那一批老臣太愚拙无识,不屑于与他们为伍。

更不能把他们拉入同一战壕,与他们一同作战,(丙)而是欲凭一己的力量,挟文帝之权威

而获成功。(丁)不能待人兼人容人,事业还未开始,自身就已 。偏他又那么脆

弱,一贬长沙,就哭泣不止。逾数年,在寄托了他最后希望的梁怀王骑马摔死后,脆弱的

贾谊在多日的哭泣之后,赍志而殁。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 . 群而不党 初出茅庐 千钧一发 身单力薄

B . 卓尔不群 乳臭未干 剑拔弩张 身单力薄

C . 群而不党 乳臭未干 千钧一发 形单影只

D . 卓尔不群 初出茅庐 剑拔弩张 形单影只

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他则一无所恃——他只能恃文帝的保护”的破折号,作用

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B.这是老先生最得意的作品,是老先生十多年的汗水——不,是他毕生的心血。

C.直觉——尽管它并不总是可靠的——告诉我,这事可能出了什么问题。

D.坚强,纯洁,严于律己,客观公正——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20. 为使文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将“总是不能耐住性子等待时机,” 还原于文中,最

恰当的一处是( )(3 分)

A.甲 B.乙 C.丙 D.丁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3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2、23 题。

我应邀来秭归参加祭祀屈原的活动。早上出店门,没多远,就是台阶;缘山行,又没

多远,就到了祭台。祭祀开始了,大家清一色地穿着马褂,系着黄丝带,都尽力使步履庄

重。一行诗人,写诗风格完全不同,甚至在诗歌写什么、如何写上尖锐对立,南辕北辙,

但屈原,他们个个都服,个个都要拜。屈原已经超越了诗人的身份,成为中国诸神之一,

他是汉语创造的神灵。写诗的要服,不写诗的也要服。没有权力的要服,大权在握的也要

服。谁能不服?谁敢不服?在中国文坛,你如果不服屈原、孔子、老子、李白、杜甫、苏

东坡……这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恐怕也没有更值得佩服的人了吧。

屈原是一位大地诗人,他的诗是人生经验的产物,他升华、神化了这些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屈原将兰草升华成某种品格的象征,而这个象征的源头

是楚国大地。屈原如此深切地热爱祖国,因此故乡世界在他看来已经和仙境差不多了。

2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每个人内心里都很佩服他。”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

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3.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7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四、写作(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扶正祛邪”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扶正”指扶助、补益人体虚弱不足的正气,使身

体恢复正常状态;“祛邪”指祛除使人体发生疾病的一切外在致病因子。中医疗治坚持“扶正

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非常重视对“正”即人体自身机能的生发保护。

“扶正祛邪”的原则,不仅适用于治病,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为人处事,乃至社

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都有启示意义,请你结合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8 / 8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沈阳二中 25 届高二 12 月月考语文卷参考答案

1.D (“截然不同”太过武断,二者影响绘画的方式有不同,但效果有相通之处。)

2.B (A.文中说色彩“斑斓绚烂”并非指色彩混合,而是指各种原色(“纯粹”色)配合适

宜。C.“这些色彩象征一直持续到明清”错误。黑色在秦朝以后并非“最尊贵”。因此,不

能说“这些色彩象征一直持续到明清”。D. “五色”应指五原色,不包括紫色。)

3.C(《布经》是染布时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无关政治和人事,故不符合“五色体系”理

论。)

4.古代形成的惟五色独尊的色彩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儒家

色彩观影响着中华民族“礼”的规范、“配合适宜”的审美价值标准和对“仁”“德” “善”

等的追求,影响着审美价值标准;道家色彩观影响着中国绘画的色彩美学思想,影响着中

国文人画家的心灵世界、审美态度及其创作。 (一点 2 分,任意两点满分)

5.郭靖的色彩观在一定意义上符合儒家的色彩观,山青水绿,天蓝云苍,夕阳橙黄,晚

霞桃红,“文质彬彬”“配合适宜”,一片平和静美,是斑斓绚烂的“纯粹”美。黄蓉的色

彩观是道家的“法自然”色彩观,青绿蓝苍与橙黄桃红尽数化为黑墨虚白,传神写意,飘然

出尘,达到超然物外的艺术境界。(每点 3 分)

6.D“击筑时故意唱起《易水歌》”错误,根据原文“我和燕惜都不由自主地唱起了那首荆

轲曾经唱过的《易水歌》”可知,应是“不由自主地唱起”。

7. C “他放弃尊严自甘堕落”错误。根据原文“看着他的心在一点一点破碎开来,我躁动不

安”“直到中间那根长弦在燕惜沉重的叹息声里砰然抻断,我才有了暂时的安静”“昏迷的心不

会死去,它们注定还会被持续的筑声所唤醒”可知,高渐离一直没有忘记亡国之痛,并没有

因为生活放弃尊严自甘堕落。

8.有政治远见。从好友荆轲的死和燕王的行为,能预知燕国不保。怀念故友,眷恋故

国。忆起荆轲刺秦失败的伤感,对燕国的眷恋,以及知音难觅的孤寂,此时从心底发出的音

乐没有人能真正地听懂,回忆里的荆轲和燕国再次撞击他的心灵。以死报国,忠勇无畏。

忠于燕国,从刺秦失败的遗憾,对燕国不变的忠贞可看出。 (一点 2 分,任意两点满分)

9.从人物形象上看,让静物“筑”开口。通过对“筑”的动作和心理描写,衬托了高渐离惜

情重义、忍辱负重、壮心不已的形象。从主旨上看,用“筑”讲述历史人物真实的遭遇,充

分表现了历史文化中深层的悲壮与厚重,增添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文化的沧桑感。从表达效

果上看,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物以人的感情,视角独特,引人入胜。(每点 2 分,若有其

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10.BDF

11.A(A.邀请/迎击/延续 B 文中为自谦之辞,指作者自己 C 卑下、卑微/含蓄隐晦 D

穿鞋/登上)

12.B (“乡人迂之 ”是因为淮浦先生“世俗巫觋祷祝,一切禁不行”。)

13.(1)郡里推举德才兼备之人,官吏拿官方文书让其就职,(淮浦先生)说:“(这)和参

加科举考试有什么区别?”

(“举”,推举,举荐;“从事”,使(让)……任职,就职;补主语“淮浦先生/公” “何异于”,

和……有什么区别(不同)。)

(2)我的志向(不过)如此罢了,希望(但愿)效仿古代的隐士。

(“所志”,志向;“庶几”,希望,但愿;“效”,效仿;“逸民”,隐士。)

14.精通儒学,不事科考;隐居乡间,拒绝举荐;生活贫寒,安之若素;时规人过,

不慕富贵(或不谒权贵)。(答对三点满分)

【参考译文】

张公避某讳,字廷言,自称为淮浦钓者,无为桐城乡人。张公生来聪颖秀异异于常人,

才开始读书,就能够通晓大义。长大后,专心研究儒学,通读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及

至诸子百家没有不深入钻研的,和其兄长载道在当时都凭借研习经学而闻名,但不修习科考

1 / 4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文章。曾经跟随葵苍公到京城,游历山川名胜以及考察风俗民情。常常因感慨而深深叹息,

大概是有济世之志。等到回乡,不得志,人们没有机会了解他,张公就隐居在泥汊河,以打

鱼为生,没有别的谋生方式。郡里举荐德才兼备之人,官吏拿官方文书让其就职,张公说:

“这和参加科举考试有什么区别?”(张公)推辞,没有赴任。府守宋公鉴、郡守赵公璧听

说后都很敬重他,多次邀请张公,(张公)都没有去。后来经历了火灾。更加难以自谋生计,

于是就进城,租赁在刘氏私塾。不久承担起教授乡学的责任,先父开始送我前去学习。没过

多久,郡里发生大瘟疫,家中人口大多病死,张公悲伤之余,神态安祥平和,日常生活照常,

最终没有染病。生性不喜欢道家和佛家,不遗余力地批判它们。像世俗中的巫师向鬼神祈祷

之事,一概禁止不做。乡人(一直)认为他迂腐,到这时候才开始在心里敬服他。

张公为人耿直方正,超过世俗,性格又严峻刚正,经常当面规劝他人的过错而不宽容,

乡人中略微做了点不好的事情,只怕被张公知道。(张公)家里非常贫穷,没有一点产业,

又不喜欢为谋求禄位而拜见富贵之人,家里没人来拜访。方伯地位卑下时,与先生交好,后

来地位显贵,多次想要拜访他,张公终究不与其来往。方伯的儿子石池先生恩也敬重张公,

但是没有拿过一点钱财资助他。我孩童时曾偷偷地看到张公整日端坐,(即使)穿着短衣破

鞋,小桌上满是尘土,也是一副恬淡的样子。常常三餐不继,家里等米下锅,有家人的叹气

声,张公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时常从我家拿一点米煮粥,但也仅限于当天,至于第二天(的

生计)则不再考虑。家里有人苦不堪言(无法忍受这样贫穷的生活),却从未曾看见张公脸

色有变。(张公)常常高声吟诵,如同玉磬之声,声音清朗,听到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的,

并不知道他家境贫穷。(张公)曾经自我评价:“言语不足以使世人震惊,容貌不足以打动

世人,以吃粥来勉强维持生活,穿着旧衣来遮蔽身体,并非故意违反常情来追求名誉,姑且

安于贫困,以坚守圣贤之道为乐。文章收束华丽而追求朴实,在学问上温习旧知而获得新知,

凝神专一于远古宇宙之表征,自在快意于孤寂清静的世界。我的志向不过如此罢了,希望效

仿古代的隐士。”我曾经在旧纸中看到这些话,是张公亲手所写的。张公志向如此,可是世

人却正沉迷于研习求取功业的诗文,有谁能够探察其中的深意呢!

15.D.“伤感情怀”错误,诗歌抒发的是对李克用父子英雄风貌的赞颂。

16. 都胸怀大志。严诗展现了李克用为扶持社稷而一生征伐,创立了“连城犹拥晋山河”

的基业的辉煌,这与《沁园春长沙》中“谁主沉浮”所表现的词人为拯救天下、敢于改造旧

世界的豪情壮志是一致的。 都意气风发。“风云帐下奇儿在,鼓角灯前老泪多。”李克用

身后,李存勖父死子继,又是一生征讨,父子两代传续大志,与《沁园春长沙》中“恰同学

少年,风华正茂”等句所表现的早期革命者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是一致的。(每

点观点 1 分,结合诗句分析 2 分。若回答“都寄希望于青年后生”,也可酌情给分)

17.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18.D

群而不党,意思是与众合群,不结私党。卓尔不群,意思是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语

境前文有“卓则必绝,远则自离”,选择“卓尔不群”。

初出茅庐,形容初次出来做事,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刚到工作岗位上,缺乏经验。乳臭未干,

意思是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褪尽。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对年轻人表示轻蔑的说法。语境对

象是“后生”,形容他们刚到朝廷任职,选择“初出茅庐”。

千钧一发,原义是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情况极其危急。剑拔弩张,也比喻对方

摆开了阵势,形势紧张,一触即发。语境形容当时双方对峙的紧张形势,选择“剑拔弩张”、

身单力薄,身体瘦弱力气小。亦指人少力量不大。形单影只,形容孤独一人,没有同伴。语

境形容贾谊没有同伴,选择“形单影只”。

19. A 原文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转折;C.表示插说。解释说明

或补充的语句如果是插在句子中间的,可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D.总结上文。

2 / 4

{#{QQABKQQQggggAABAABgCAQ0KCgEQkBACCKoGREAEMAAAQR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