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2 小题每题 2.5分共5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某原始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黑陶,以及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一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 北京人遗址 B. 仰韶文化遗址
C. 河姆渡文化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2. 西周时期的 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
读正确的是( )
农夫集体耕作 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精耕细作 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 B. C. D.
3. 与正统的儒家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朝皇帝提倡包容性,认为所有民族最终都将纳
入中国,他们的帝国理想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游牧民族,异域外来者也可以融合。上述主要反映出盛唐
( )
A. 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B. 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强
C. 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D. 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4.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
索貌阅”;唐承隋制。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B.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C.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坐大 D.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5. 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
A.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 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
C. 增强了人身依附关系 D. 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6. 资本中心主义强制建立起资本的世界联系,同时也使世界结构变得简单而清晰,那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
的二元结构,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工厂”与“世界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关
系。这一关系的形成意味着( )
A. 工业化的条件成熟 B. 殖民扩张宣告终结
C.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7. 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
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 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A. 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 B. 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
C. 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 D. 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
8. 《抗战中的图与歌》中收录了一首歌:“从正太路到京汉线,从高山上到大平原……破公路呀割电线,
控铁路呀打据点……”歌曲中提到的情形
A. 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D.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9. 1964 年,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
部地区,形成了 1965 年前后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这有利于
A. 善国工局 B. 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D. 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10. 下图所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 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
C. 农村医疗事业获得发展 D. 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11. 古老而神秘的玛雅人每到春季就要举行盛大的人祭仪式祭奠雨神,同时还将各种珠宝等撒入圣井,向雨
神乞求风调雨顺。据此可知,玛雅( )
A. 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B. 经常干旱少雨
C. 农业生态环境恶劣 D. 对雨神极为崇拜
12. 罗马帝国初期的法学家盖尤斯在其《法学阶梯》中写道:“人法中最重要的划分是(商品及不动产)
所有人,或者是自由人,或者是奴隶。”这表明罗马法
A. 保护了私有财产 B. 彰显了个人自由
C. 维护了等级制度 D. 植根于奴隶社会
13. 下表中的内容为某一时期的部分文艺作品,其共同点是
米开朗琪罗 《哀悼基督》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以宗教为题材,但画中圣母和圣子反映了人间母子亲情
但丁 《神曲》 记述作者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爱憎与立场
A. 都揭露教会的贪婪,摒弃享乐思想
B. 都以宗教为题材,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C. 都抨击教士的伪善,歌颂现实生活
D. 都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提倡生而平等
14. 中古时期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神学、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
质。这表明教会学校( )
A. 重视宗教伦理教化 B. 大力弘扬古典文化
C. 提倡积极入世态度 D. 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15. 16 世纪以来,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就开始得到传播。空想社会主义者都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
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会平等。他们中有些代表人物还主张暴力革命,并提出和论证了过渡时
期等问题。这表明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A. 是新航路和殖民的直接产物 B. 受到英法、俄革命的影响
C. 带有某些合理主张但有缺陷 D. 与马克思主义学说逐渐趋同
16. 下图为部分年份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图(以 1913 年为 100)图中 1920 年工业生产情况出现的因素是
A. 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的国有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C. 推行五年计划,刺激工业发展
D. 当时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17. 1943 年,美国西雅图的波音飞机制造厂中女工已占雇员的一半,往日的化妆品售货员、美容师、女招
待、香水瓶设计师或家庭妇女们,经过短期训练便操作起车床、刨床,或开起大吊车来。导致这一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 )
A. 罗斯福新政扩大了就业 B. 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 战争导致劳动力短缺
18. 诗歌不仅表达作者的人生跌宕起伏,而且王朝的兴衰荣辱、人世的悲欢离合也都尽现其中。下列诗歌透
露的历史事件,从前往后正确排序是( )
并吞六国,海内为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以土德王,改姓元氏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A. B. C. D.
19. 城市从古至今都是经济文化的“高地”。某城市见证古代对外贸易由盛转衰,近代率先对外开放,现代
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据此判断该城市位于图中( )
A. B. C. D.
20.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A. 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 B. 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C.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D. 阻隔东西方文化交流
21. 维也纳体系与欧洲的近代精神即革命精神背道而驰,在政治上是注定要失败的。然而从另一种角度观
察,维也纳体系则又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
来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至今仍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影响和作用。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 体现不兼并不赔偿原则 B. 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C. 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D. 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22.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先生提倡“二重证据法”研究历史,即综合利用“纸上材料”和“地下新材料”。下
列符合这一方法的是
A. 《封神演义》与商代青铜器皿 B. 云梦睡虎地秦简与《史记秦本纪》
C. 三星堆遗址与出土的黄金面具 D. 二里头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复原图》
二、主观题(本题共3 小题,共45 分。请根据答题卡题号及分值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23.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材料一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
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 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
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
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 452前 450 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在青铜牌
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
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
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
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
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
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
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
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
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2)阅读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法制建设揭开了中国法制史的新篇章。在
宪政方面,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各
个时期的人民大宪章。在民事方面,创建了劳动法,制定了减租减息条例和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
革法,制定了世界最先进的婚姻法,以及实行男女平等的财产继承法。在刑事立法方面,制定了《惩治土
豪劣绅条例》《惩罚汉奸与战争罪犯条例》《惩治贪污条例》。在经济方面,制定了大量有关财政金融及经
济管理的法规。人民民主法制是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维护人民基本
权益、向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斗争的锐利武器,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历史经验和理论根
据。
(3)阅读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结合所学指出其历史意义。
24. 时人眼中的洋务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材料—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兵工厂在我们的城市和港口建立起来;矿山得以开发;电报线网络连接
国内各省和京城;悬挂中国国旗的轮船在沿海和内河的航道上进行贸易往来。
——陈季同(晚清驻法外交官):《中国人自画像》
材料二自轮船通行江海,东南舟车多已经失业。现在津通失业之民,以车为生者约一万人,以船为生
者约三万人,以行店负贩为生者约二万人。……铁路开通之后,此项人等作何安置?……今之谋国者,第
之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光绪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礼部尚书奎润等奏》
(1)笔记送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人各自关注的是什么?
(2)为什么陈季同和奎润等对洋务运动的看法大相径庭?
25. 【植物学与经济发展】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葡萄牙人率先在亚洲展开植物学和医学
研究;17 世纪的初期自然科学从以“机械哲学”为主导思想进入到“实验科学”阶段,植物学也从描述为
主转到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18 世纪,植物学是备受欧洲大国重视的实用性学科。当时整个欧洲的政治
经济学家都在灌输一种思想:精确的自然知识是国家财富积累的关键所在,由此可以影响国家实力,植物
学家运用专业技术把经济植物运送到世界各地,往往对其国家的贸易和商业利益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隆达施宾格《植物与帝国》
材料二 美国建国初期,在科学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下,托马斯杰斐逊力图通过掌握前沿的植物学
知识建立实验性的园圃,积极参与欧洲国家构筑的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实现对外来高价值食用植物、药用
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的引种与推广,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粮食自给自足能力的目的。尽管
杰斐逊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实验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有部分植物被成功引种和推广,它们在一定程度
上促进了美国早期农业的多样化经营,丰富了家庭及农业生产。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试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植物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杰斐逊植物引种试验的理解。
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高三1 月月考历史试题
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22 小题每题 2.5分共5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某原始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黑陶,以及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一遗址最有可能是
( )
A. 北京人遗址 B. 仰韶文化遗址
C. 河姆渡文化遗址 D. 龙山文化遗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距今约 5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中、下游地区进入龙山文化时期,龙山文化
的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龙山文化遗址还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
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D 项正确;北京人尚未掌握制陶技术,排除A 项;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
器,排除B 项;河姆渡文化遗址未发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排除C 项。故选D 项。
2. 西周时期的耕作方式,被称为“藕耕”,《诗》记载“十千维藕”“千藕其耘”。下列项中对“藕耕”解
读正确的是( )
农夫集体耕作 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精耕细作 依托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周(中国)。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藕耕”是“十千”“千
藕”的耕作方式等,反映出西周时期农夫集体耕作,并且,当时实行的井田制,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说法符合题意,B 项正确;西周时期,青铜农具的数量极少,精耕细作是春秋战国时期,即铁犁牛耕
推广后才形成的农业生产方式,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 ACD 三项。故选B 项。
3. 与正统的儒家天下观并不完全相同,以唐太宗为代表的唐朝皇帝提倡包容性,认为所有民族最终都将纳
入中国,他们的帝国理想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游牧民族,异域外来者也可以融合。上述主要反映出盛唐
( )
A. 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B. 民族交融的空前加强
C. 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D. 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提倡包容性,认为所有民族最终都将纳入中国”和“既包括中国人,也包括
游牧民族,异域外来者也可以融合”可知,盛唐时期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对少数民族、
游牧民族和异域外来者都实行开放包容的政策,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少数与民族、游牧民族和异域
外来者的态度,与昂扬进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A 项;民族交融只能体现盛唐时期开放的民族政策,不能
体现开放的对外政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唐朝经济发展的水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控制人口;汉朝实行“编户齐民”;隋朝“大
索貌阅”;唐承隋制。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 )
A. 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B. 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
C. 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坐大 D. 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历朝历代之所以重视户籍管理,是因为户籍是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所
以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政府的徭役、赋税和兵役的来源,D 项正确;重视户籍管理主要是为了征收赋税、
徭役和保证兵役来源,并不是为了兴修水利工程、防止社会动荡和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排除 ABC 项。故
选 D 项。
5. 唐朝中后期,宰相杨炎改革赋税制度,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两税法的实施
A. 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B. 使赋税负担相对比较公平
C. 增强了人身依附关系 D. 使政府财政收入明显下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实行‘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的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以土地和财产的数量
作为征税的主要依据”,可得出,两税法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少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少者纳税少,资
产多者纳税多,使地主和农民的赋税负担相对公平,故 B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故 A 项错误;两税法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 C 项错误;两税法
按资产多少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 D 项错误。
6. 资本中心主义强制建立起资本的世界联系,同时也使世界结构变得简单而清晰,那就是宗主国与殖民地
的二元结构,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工厂”与“世界商品市场及原料产地”的关
系。这一关系的形成意味着( )
A. 工业化的条件成熟 B. 殖民扩张宣告终结
C.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 19 世纪中期(世界)。据所学可知,“世界工厂”是英国在工业革命后获得的称号,伴随着工业革命的
推进,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急需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各地的市场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和市场、原料之间的关系,工业化的条件成熟应该是工业革命
的背景,排除 A 项;材料没有说明殖民扩张宣告终结,材料说明的是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的发展情况,排
除 B 项;材料涉及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处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
义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才出现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7. 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
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成立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在
A. 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代替了君主专制 B. 建立公务员制度代替了贵族世袭官制
C. 开始用考试选拔官吏代替了科举制度 D. 以法律法规取代乡规民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的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用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体制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确立了共和政体,A 项正
确;材料与公务员制度建立无关,排除 B 项;科举制也属于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排除 C 项;以法律
法规取代乡规民约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点睛】
8. 《抗战中的图与歌》中收录了一首歌:“从正太路到京汉线,从高山上到大平原……破公路呀割电线,
控铁路呀打据点……”歌曲中提到的情形
A. 是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B.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 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D.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歌词内容可以看出,歌曲中提到的情境应该是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上中国军队
主动出击抗击日本的战争,大大提高了全国精灵抗战胜利的信心,D 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敌后战场
抗日的表现,不是正面战场,排除A 项;“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红军长征
的意义,而材料反映的是敌后战场抗日的情况,排除B 项;1940 年的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相持阶段,排除
C 项。故选D 项。
9. 1964 年,毛泽东提出建设西部后方的主张。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
部地区,形成了 1965 年前后三线建设的第一次高潮。这有利于
A. 善国工局 B. 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 D. 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东部沿海大量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涌向了中西部地区”可知通过三线建
设有利于改善我国工业布局,A 项正确;选项B、C 与材料无关;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强调农轻重比例协调
发展,材料没体现,故D 错误。故选A 项。
10. 下图所示是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A. 公共卫生观念日益深化 B.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
C. 农村医疗事业获得发展 D. 人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宣传画标语“赤脚医生遍山村合作医疗气象新”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我国开展医疗
下乡活动,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发展,C 项正确;该宣传画涉及的主题不是公共卫生,排除A
项;该宣传画未涉及城市医疗事业,排除B 项;根据宣传画内容,无法得出人民健康状况改善的结论,排
除D 项。故选C 项。
11. 古老而神秘的玛雅人每到春季就要举行盛大的人祭仪式祭奠雨神,同时还将各种珠宝等撒入圣井,向雨
神乞求风调雨顺。据此可知,玛雅( )
A. 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B. 经常干旱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