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双基测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4-01-17·9页·885.8 K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

语文

命题及校对:宋亚科 王丹 盛江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

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隐私让渡主要指个人隐私因卷入公共利益,而依法予以必要让渡的情形。它反映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可克

减性,即“如果与隐私权相对的公共利益足够重要,则允许隐私权为公共利益让步”。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隐私

让渡已不再局限于这种被动的让渡,它还涵盖了个体自主决定和选择的主动的隐私让渡。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

物联网等革命性技术的冲击下,针对个体的自动数据收集、分析处理和算法渗透日益普遍,用户在追求高体验、

高回报网络服务的过程中,或主动或被动地让渡了自身大量的隐私以及个人信息,使隐私保护面临无奈选择,这

一现状与困境亟需突破。

“万物互联、万物皆媒与万物皆智”的环境演化,带来机器、算法与人类社会生活无缝交织的智能泛在化状态。

在这种人机共存的环境中,个人的隐私和数据彻底变为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机构的‘美食”。大数据技术本身的联动挖

掘模式和商业利益的驱使会使得人们的身份隐私无处遁逃。商业组织运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通过对简单数据

进行分析,再实施复合运算,就能够有意或无意地对用户的隐私进行披露。

除了技术的渗透,隐私自主的个性化选择亦导致了隐私让渡。人们通过与他人的关系定位与互动,掌握数据

流动和隐私自我管理,以实现人们对私人空间较高程度的自主。个体为了获取便利的网络服务、最新的媒介产品

以及更好的用户体验,在个性化的选择中会让渡个人隐私,意图藉助私人信息的披露与分享,获取免费的网络产

品、安全的网络空间和其他资源。尤其是许多年青人认为在社交媒体平台披露自己的私人信息与活动隐私是在线

交友非常重要的内容。他们甚至认为,社交平台中隐私信息的分享与交换,可以展现自己的内心与爱,可以谋求

吸引他人,可以博取他人的好感与信任。这种信任能消除人们对于隐私让渡风险的不确定性,促使人们的隐私忧

虑显著降低,从而导致个体在交往中进行更多的隐私信息披露。

基于公共利益的合理使用也是隐私让渡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我国法律规定披露隐私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但

是现行法律同样规定了一些无需取得个人授权的合理使用情况。对隐私的这种合理使用,是国家对个人权益和公

共利益进行的平衡,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在凌某与“微播视界”隐私侵权纠纷案中,北京互联网法院认

为:“对个人信息过于绝对化的保护,可能导致个人信息处理和数据利用的成本过高,甚至阻碍信息产业的健康发

展。因此需要在具体应用场景中考察是否构成个人信息合理使用的情形。”

网络平台责任的缺失也是导致隐私让渡的重要因素。从个人信息保护义务的履行来看,不论是超级互联网平

台,还是大量分散式网络运营者,普遍将自身经济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社会责任意识相对缺失,大多平台

不能够积极履行个人信息安全的保障义务。权力技术化和技术权力化的交互影响与叠加,催生了公共权力与经济

权力的“联姻”而导致信息宰制。

基于上面的分析,未来的隐私治理应围绕公民权利保护、产业创新发展和国家网络安全之间的利益冲突,通

过重构隐私观念、创新隐私保护范式和完善网络平台治理,实现冲突利益的平衡和隐私权益的保护。

(摘编自卢家银《无奈的选择:数字时代隐私让渡的表现、原因与权衡》)

材料二:

如果说社交媒体中的隐私让渡已成为难以回避的现象,那么如何保障隐私让渡中各方的权益则成为隐私保护

的重要方向。欧盟首次提出数据主体有权对不符合规范的数据进行更正、删除或屏蔽.旨在赋予数据主体要求数据

控制者删除那些不合规范的信息的权利。这种“被遗忘权”加强了个体对已让渡信息的控制,同时昭示了平台等数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第1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据持有者应尊重数据主体的权益。

然而“被遗忘权”看似使数据主体得以控制个人隐私,但是平台在信息收集与处理时的含糊说明使得“被遗忘权”

的范围难以界定,而盲目的数据删除也影响着平台的发展。因此,明确“被遗忘权”的施行界限,平衡个人隐私保

护、表达知情权与平台产业发展成为“被遗忘权”实施的关键。

首先应减少隐私让渡中的不确定性,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社交媒体挖掘与使用数据时应保证用户的“参与式

同意”,在保障用户权益的同时,平台更应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向用户阐明获得权限的目的、获得的数据内容以及这

些数据的后续使用情况等,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以减少数据抓取与二次利用中的纠纷。其次,限制不必要的“被遗

忘权”,减少平台的规制成本。在遇到非必要删除信息的情境时,应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作为折中之道,既可以节约

遗忘成本,也能够防止全部删除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而减少负面效应。最后,应结合具体情境平衡用户的知情

权与表达权。隐私问题应超越公私之界而以具体情况为基准进行动态判断,传播或公开的信息未必就不是隐私,

而有时用户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自愿披露隐私时,则应慎重对待“被遗忘权”的实施。

(摘编自方之衍《理性计算、技术反身与被遗忘权——论社交媒体中的隐私让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围绕隐私让渡的话题展开,材料一倾向于原因的探寻,材料二则倾向于问题的解决。

B.材料一认为,相比于被动让渡,隐私的主动让渡往往面临着主体无奈的选择,这一现状与困境亟需突破。

C.材料一中凌某与微博视界隐私侵权纠纷案的判决,说明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可以忽视个人隐私的保护。

D.材料二认为,“被遗忘权”的使用仍然存在着需要解决的隐患与矛盾,否则难以达到各方权益的平衡。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欧盟提出的“被遗忘权”使得数据主体可以将已经让渡的信息中那些不合规范的信息进行处置。

B.如果盲目的数据删除影响了社交数据平台的发展,那么,“被遗忘权”施行的可行性就会受限。

C.社交媒体能保证用户权益,平台能提升数据的准确性,用户隐私让渡时的不确定性就可能减少。

D.如果用户是以合情合理的方式自愿披露隐私,那么数据平台完全可以拒绝其实施“被遗忘权”。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说明两则材料的论证思路是基本一致的。

B.材料二前两段先阐述“被遗忘权”的意义,接着指出仍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有依据。

C.材料一从隐私让渡的现象切入,对这一话题展开分析,这与材料二论证的切入点不同。

D.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论证语言严谨,论证层次清晰,使得论证的指向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4.材料一中运用了“美食”“联姻”等词语,简析它们在论证时所起到的作用。(4分)

5.许多成年人在社交媒体中的隐私保护意识淡薄,因隐私泄露而蒙受损失的事件频发。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

提出相应的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老李

徐志摩

他有文才吗?不,他做文课学那《平淮西碑》的怪调子,又写的怪字,看了都叫人头痛。可是他的见解的确是

不寻常?也就只一个怪字。他七十二天不剃发,不刮胡子;大冷天人家穿皮褂穿棉袄,他秃着头,单布裤子,顶多

穿一件夹袍;你见过他的算草本子没有,那才好玩,代数,几何,全是一行行直写的,倒亏他自己看得清楚!总

而言之,一个字,老李就是怪,怪就是老李。

他整天整夜在想的就是两件事:算学是一件,还有一件是道德问题——怎样叫人不卑鄙有廉耻。他看来,从

校长起一直到听差,同学不必说,全是不够上流,全是少有廉耻。

老李一翻开算学书,就是个活现的疯子,他不是骂算数教员胡乱教错了,就说温德华斯的方程式根本有疑问,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第2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他自己发明的强的多简便的多,为什么做学问这样高尚的事情都要学外洋,总是奴从的根性改不了!拍的又是一

下桌子!

有一次他演说会里报名演说,他登台的时候(那天他碰巧把胡子刮净了,倒反而看不惯),大家使劲的拍巴掌欢

迎他,他把右手的点人指放在桌子边,他那一双离魂病似的眼睛,盯着他自己的指头看,尽看,像是大考时看夹

带似的,他说话了。我最不愿意的,我最不赞成的,我最反对的,是——是拍巴掌。一阵更响亮的拍巴掌!他又

说话了。兄弟今天要讲的是算学与品行的关系。又是打雷似的巴掌,坐在后背的叫好儿都有。他的眼睛还是盯住

在他自己的一个指头上。我以为品行……一顿。我以为算学——又一顿。他的新修的鬓边,青皮里泛出红花来了。

他又勉强讲了几句,但是除了算学与品行两个字,谁都听不清他说的是什么。最后一阵霹雳似的掌声,夹着笑声,

他走下了讲台。向后面那扇门里出去了。散了会,以后人家见他还是亚里斯多德似的,独自在走廊下散步。

老李现在做他本乡的高小学堂校长了。

老李回家来不到几天,东阳县的知事就派人来把他请进城去。他初次见官的成绩很不坏,想不到他倒那样的

开通,那样的直爽,那样的想认真办事。他要我帮忙——办开民高小?我做校长?他说话倒真是诚恳。孟甫叔父怎么

能办教育?他自己就没有受什么教育,还有他的品格!抽大烟,侵吞学费:哼,不要说公民资格,人格都没有,怎

么配当校长?怎么配教育青年子弟?难怪地方上看不起新开的学堂,应该赶走,应该赶跑。可是我来接他的手?我干

不干?我不是预定考大学预科将来专修算学的吗?要是留在地方上办事,我的学问也就完事了。我妈倒是最愿意我留

在乡里,也不怪她,她上了年纪,又没有女儿,常受邻房的呕气,气得肝胃脾肺肾轮流的作怪,我要是一出远门,

她不是更没有主意,早晚要有什么病痛,叫她靠谁去?可是做校长?校长得兼教修身,顶要紧就是品格,校长的品

格,就是学堂的品格。我主张三育并重,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尤其要紧,管理要从严,教育,小学教育,

尤其是根本,我不来办难道还是让孟甫叔父一般糊涂虫去假公济私不成,知事说的当仁不让……

“娘的话果然不错。”娘说孟甫叔父混号叫做笑面老虎,不是好惹的,果然有他的把戏。整天的吃毒药,整天

的想打人家的主意。真可笑,他把教育事业当作饭碗,知事把他撤了换我,他只当是我成心抢了他的饭碗——我

不去问他要前任的清帐,已经是他的便宜,他倒反而唆使猛三那大傻子来跟我捣乱。怎么,那份祭产不归念书的,

倒归当兵的;一个连长就会比中学校的卒业生体面,真是笑话。幸亏知事明白,没有听信他们的胡说,还是把这

份收入判给我。我倒也不在乎这三四十担租米,碰到年成坏,也许谷子都收不到,就是我妈倒不肯放手,她话也

不错,既是我们的名分,为什么要让人强抢去。猛三他那傻,想了真叫人耍笑,跑了几千里地,祭产没有争着,

自己倒赌了路费,听说他昨天又动身回广东去了。他自己家庭的肮脏,他倒满不知道,街坊谁不在他的背后笑呵,

——真是可怜,蠢奴才,他就配当兵杀人!那位孟甫老先生还是吃他的乌烟。我倒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好主意!

……

操场上发生了惨剧,一大群人围着。踏烂的草地上横躺着两具血污的尸体。一具斜侧着,右手里还擎着一柄

半尺长铄亮的尖刀,上面沾着梅花瓣似的血点子,他原来生相粗恶,如今看了更可怕了。他是猛三。老李在他的

旁边躺着,仰着天,他的情形看的更可惨,太阳穴,下颏,脑壳,两肩,手背,下腹,全是伤处,他睁着一双大

眼,口也大开着,像是受致命伤以前还在喊救命似的,他旁边伏着一个五六十岁的妇人,拉住他一只石灰色的手,

在哽咽的痛哭。

知事说,冤有头,债有主,这两条新鲜的性命,死得真冤,老李更可惜,好容易一乡上有他一个正直的人,

又叫人给毁了,真太冤了!眼看这一百多的学生,又变了失奶的孩子,又有谁能比老李那样热心,勤劳,又有谁

能比他那高尚的品格?孟甫真不应该,他那暗箭伤人,想了真叫人痛恨,也有猛三那傻子,听他说什么就信什么……

老李没有娶亲,没有子息;没有弟兄,也没有姊妹;他就有一个娘,一个年老多病的娘。他死了。他娘滚在

鲜血堆里痛哭他;回头他家里狭小的客间里,设了灵座,早晚也就只他的娘哭他,现在的骨头已经埋在泥里,一

年里有一次两次烧纸锭给他的——也就只他的——老娘。

(选自《轮盘小说集》,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开篇从老李的文才、穿着行为和他代数几何书写等角度,写出了他“怪”的突出特点。

B.老李报名参加演讲,多次赢得掌声,这其中既有观众的喜爱之情,也包含作者的揶揄之情。

C.知事邀请老李担任高小学堂校长,老李的应邀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他对自已人品学品的自信。

D.老李认为祭产不应该给当兵的猛三,觉得猛三很蠢,只配当兵,可见老李有些瞧不起猛三。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老李整天就关注两件事:算学和道德,这段内容看似轻描淡写,但是串连了整个故事情节,也为后文老李的悲

剧遭遇埋下了伏笔。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第3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B.孟甫人品低劣——抽大烟,吞学费,学品不足——没受过教育,竟然还当了开民高小校长,从一个侧面折射出

当时的社会风气。

C.小说中老李母亲这一形象着墨不多,她对祭产的分配态度和对孟甫的评价,体现了她“生活的智慧”,也衬托出

老李愚孝的形象。

D.小说通过猛三和老李争祭产的情节以及“知事”这一人物身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有助于读者理解作

品的深刻内涵。

8.小说在叙事视角上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的结尾往往蕴含着深意,请结合最后一段,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夫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

“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以为至诫,故常置之于坐侧。”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乃注

之,水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子曰: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

之道也。”

(节选自《孔子家语三恕》)

材料二:

夏,四月,戊寅,禁内宿臣寮聚会。先是,内出欹器一,陈于迩英阁御坐前,谕丁度等曰:“朕思古欹器之法,

试令宫人制之,以示卿等。”命以水注之,中则正,满则覆,虚则欹,率如《家语》之说。帝曰:“日中则昃,月

盈则亏;朕欲以中正临天下,当与列辟共守此道。”度拜曰:“臣等亦愿无倾满以事陛下。”因言太宗尝作此器,真

宗亦尝著论。庚辰,帝制《后述》以赐度等。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卷第五十二》)

材料三:

苏翰林易简一日直禁林,得江南徐邈所造欹器,遂以水试于玉堂。一小挡传宣于公,见之不识其名,因密奏。

既晓,太宗召对,问曰:“卿所玩者,得非欹器乎?”公奏曰:“然。”亟取进之于便坐,上亲试之以水,或增损一丝

许器则随欹合其中则凝然不摇。上叹曰:“真圣人切诫之器也!”公奏曰:“愿陛下执大宝神器,持盈守成,皆如此

器,则王者之业,可与天地同矣。”上徐笑谓公曰:“若腹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盖公尝嗜饮过中,

故托此以规之。易简泣谢惭佩,上亲撰《欹器铭》及草书《诫酒诗》以赐焉。

(节选自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一)

10.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

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或增损A 一丝B许C器D 则随欹E合F 其中G 则凝然H 不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恶,指哪里、怎么,与《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中“恶”意思不同。

B.昃是形声字,“日”为形旁,“仄”为声旁,“日中则昃”指太阳过正午就向西偏斜。

C.得非,指恐怕,表揣测语气,与《岳阳楼记》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用法相似。

D.守成,指保持前人业绩,如常说的“守成保业”;“成”与“成事不说”的“成”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参观鲁桓公的宗庙时,看到一个倾倒的器具,便询问看守人是什么器物,知道器物名称后,他让弟子来观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第4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察这一器物注水后的效果。

B.宋仁宗一直重视“欹器”,成功试制后,与丁度等大臣加以验证,借此阐发治理天下的决心,并制诏《后述》,

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响应。

C.苏易简得到徐邀制造的“欹器”后自己用水实验,小太监不认识,秘密报告给了太宗,天一亮,太宗就召见并询

问情况,苏易简如实禀报。

D.同样面对“欹器”,丁度和苏易简回复皇帝的角度并不相同,丁度坚守为臣事君之道,态度诚恳,苏易简主要表

现为对皇帝功业的赞美颂扬。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思古欹器之法,试令宫人制之,以示卿等。

(2)若腹之容酒,得此器之节,安有沉湎之过耶?

14.在古代,“欹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器物备受重视,其主要功用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内容加以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早度分水岭(节选)

卢照邻

丁年游蜀道,斑鬓向长安。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

层冰横九折,积石凌七盘。

瑟瑟松风急,苍苍山月圆。

传语后来者,斯路诚独难。

注:唐高宗乾封初,诗人被放逐为益州新都尉,后秩满,漫游蜀中。此诗当为离蜀归京时所作。周王粟:《史

记伯夷列传》有“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的记载。“空弹”句:《汉书王吉传》有

“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的记载,后以弹冠喻将出仕。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王粟”“汉吏冠”以典故借指自己做官的情形,也略带对朝廷的愧疚之意。

B.中间句从马蹄、貂裘、层冰、积石等直接写早度路途艰险,与《蜀道难》相似。

C.“瑟瑟”“苍苍”两个叠词,增强了诗句的韵味,也烘托出诗人此刻复杂的心境。

D.结尾两句卒章显志,既有诗人对眼前路途艰险的叹息,也有对宦海人生的感慨。

16.本诗前两句有版本作“千年游蜀道,万里向长安”,与“丁年游蜀道,斑鬓向长安”相较,你觉得哪个更好?请结合

诗歌相关内容简要分析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 , ”两句,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远,景象模糊轻柔。

(2)司马迁用“ , ”两句,来评价《离骚》所述事物虽小,但意旨博大深远的艺术特点。

(3)意象是古典诗词表情达意的一种重要形式,比如鸟鸣声,就能在寂静的意境中烘托诗人情感,类似的诗句有:

“ ”,或者:“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第5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天渐渐地开始短了,不到六点钟,石牌楼后面的夕阳在西方一抹淡紫的山气中隐没下去。到了夜半,就唰唰

地刮起西风,园里半枯的树木飒飒地乱抖。赶到第二天一清早,院子里,大街的人行道上都铺满了头夜的西风刮

下来的黄叶。气候着实地凉了,大清早出来,人们的呼吸在寒冷的空气里凝成乳白色的热气,由菜市买来的菜蔬

碰巧就结上一层薄薄的冰凌,在屋子里坐久了不动就觉得有些冻脚。在往日到了这种天气,比较富贵的世家,如

同曾家这样的门第,家里早举起了炕火,屋内暖洋洋的绕着大厅的花隔扇与宽大的玻璃窗前放着许多盆盛开的菊

花,有绿的,白的,黄的,宽瓣的,细瓣的,都是名种。它们有的放在花架上,有的放在地上,还有在糊着蓝纱

的隔扇前的紫檀花架上的紫色千头菊悬崖一般地倒吊下来,这些都 地在眼前罗列着。主人高兴时就在花前饮

酒赏菊,邀几位知己的戚友,吃着热气腾腾的羊肉火锅,或猜拳,或赋诗, ,顾盼自豪。真是无上的气概,

无限的享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最近,白领群体里兴起了一股逃离“格子间”,从事轻体力工作的热潮。

,它一般指那些“不需要动脑且劳动强度较低的体力工作”,像咖啡师、书店店员、外卖配送员、宠物美容

师等职业均在此列。

?纵观豆瓣小组和各种报道,即时的正向反馈、有效摆脱脑力劳动和社交的疲惫是主要原因。而且,轻体

力活既不至于像传统意义上的体力工作一样过度辛劳,又能稍稍寻回对生活的掌控感。

当然,应该乐于看到更多人勇敢地放下“追求体面”的包袱,去探索更多职业和个体发展的可能,切身践行那句“人

生是旷野”的格言。但另一方面,选择某条职业应当基于的是个人实际情况与理性判断,也不是任何一种人云亦云

的流行说法。在轻体力活受到青睐的背面,普遍繁琐的劳动、降级的薪资、不甚完善的保障制度并没有消失。对

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轻体力活只不过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浪潮, 。

20.下列句子中的“包袱”和“‘追求体面’的包袱”中的“包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包袱这个词原本为相声这种艺术形式独有,后来也被其他曲艺形式所采用。

B.在两间堆破烂农器的一间屋子里,搜出了一个包袱,里头有七八件衣裳。

C.杨部长和余静同志要我们诉旧社会的苦,放下包袱,是件好事情。

D.你告诉我名姓儿,外头去叫小厮们,打了包袱,写上名姓去烧。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些人说,生活多一些稳定的安排,少一些随机的选择会比较好;还有人说,生活不应该被规定,让未来多

一些开盲盒的惊喜岂不更好?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 第6页 共6页 大连教育学院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 )A(B 项,依据原文内容,“亟需突破”包括了被动隐私让渡;C 项,原文的意思是不能过度保护个人信息,“可

以忽视”于原文无据。D 项,将原文并列的两个结论变成了条件加结论,逻辑转述错误。)

2.(3分 )D(原文“则应慎重对待”是态度,而“可以拒绝”是做法。)

3.(3分 )A(材料一为总分总,材料二为总分,两者结构不同,论证的思路也不一致。)

4.(4分 )将智能泛在化状态下的“个人隐私和数据”比喻成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机构眼中的“美食”,形象体现了互联网

企业和公共机构对个人隐私和数据披露时的“有意无意”这一“贪婪”形象;(2分 )用“联姻”来比拟“公共权力与经济

权力”叠加成更大权力,使其对个人信息的“宰制”更加形象化。(2分 )

评分标准:每点2 分。答出“互联网企业和公共机构对个人隐私和数据披露时的‘有意无意’”给2 分;

答出“公共权力与经济权力叠加成更大权力来‘宰制’个人信息”给2 分。仅答出修辞及其形象化不给分。意思对即

可。

5.(6分 )认真阅读平台协议,明确隐私让渡风险;(2分 )理性辨别和平衡既得利益与潜在危害;(2分 )及时合理

使用“被遗忘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分 )

评分标准:每点2 分。参考答案是按照隐私让渡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基本思路向成年人提出建议;学生没有按此思

路答不作给分依据,只要能答出其中的要点就可以赋分。意思对即可。

6.(3分 )B(“也包含作者的揶揄之情”理解有误。)

7.(3分 )C(老李“愚孝”理解有误。)

8.(4分 )小说开篇以全知视角交代老李形象特点、叙述演讲风波,结尾以全知视角结束全篇,让读者对人物和事件

能有一个全面而具体的了解,更大限度展示小说社会背景的深度和广度。(2分 )小说以老李有限视角表现了他对

于校长事件的看法,以知事的有限视角交代刺杀事件的结局,故事叙述富有变化,也使得老李形象的塑造更加多元。

(2分 )

评分标准: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9.(6分 )祭拜老李的只有他的母亲,表现了老李个性的孤独;(2分 )没有人祭拜老李,衬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折射出社会的冷漠;(2分 )以这样的悲剧作结,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2分 )

评分标准:每点2 分。从人物形象特征、人物命运悲剧性及小说的主旨三个角度答。意思对即可。

10.(3分 )CEG

评分标准:涂对1 处给1 分。超过三处给0 分。

11.(3分 )A(两个“恶”都是疑问代词,表示“哪里,怎么”,意思相同。)

12.(3分 )B(“受到朝廷大臣的一致响应”原文没有依据。)

13.(8分 )

(1)我揣摩古人制造欹器的方法,尝试让宫人造出,来展示给各位爱卿。(4分 )评分标准:“试”“示”各1 分,句意2

分。

(2)如果你肚子里盛酒,能够像这个器物一样有所节制,哪能有沉溺于饮酒的过失呢?”(4分 )

评分标准:“若”“节”各1 分,句意2

14.(3分 )有警示劝诫的功能,(1分 )可以作为君子修身、君王治国、臣子辅政之用。(2分 )

评分标准:答出警示劝诫给1 分;简要说出其具体功能给2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孔子到鲁桓公的庙里去参观,在那里看到一件容易倾倒的器物。孔子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器物啊?”守庙人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答案 第 1 页 共 3 页 大连教育学院

回答说:“这是国君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欹器。”孔子说:“我听说国君放在座位右边的欹器,空虚时就倾倒,水

不多不少时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贤明的国君把它作为最高警戒,所以常常把它放在座位边。”说完回头对弟子说:

“灌进水验证一下。”弟子把水灌进欹器,水不多不少时欹器就端正,水满时就倒下。孔子感叹道:“唉!哪有东西盈满

了不倒的呢!”子路走上前问道:“请问保守成业有什么方法吗?”孔子说:“聪明睿智的人,用愚朴来保守成业;功盖

天下的人,用谦让来保守成业;勇力震世的人,用怯懦来保守成业;富有四海的人,用谦卑来保守成业。这就是退

损再退损的方法。”

材料二:

夏四月戊寅日,禁止宫内宿卫的臣僚聚会。以前,宫内有一个欹器,放在迩英阁皇帝座位前面,诏谕丁度说,

“我揣摩古人制造欹器的方法,尝试让宫人造出,来展示给各位爱卿。”令人把水灌进去,放入一半水则欹器立得正,

水满后便歪倒倾覆了,没有水时则偏斜,大致如同《家语》的说法。仁宗说,“太阳正午则偏西,月亮圆满后便亏损,

朕要以中正适度治理天下,一定与各位臣子共同坚守这一原则。”丁度拜谢说,“臣子们也愿保持中正适度为陛下做

事。”因此谈到太宗赵光义曾作这个欹器,真宗赵恒亦曾有所评论。庚辰,仁宗撰《后述》赐给丁度等人。

材料三:

翰林苏易简有一天在禁宫内值守,发现江南徐邈所制造的欹器,于是就在玉堂上注水实验。一个小太监来向苏

易简传达消息,见到欹器后不认识,就秘密上奏皇帝。天亮了以后,太宗召见苏易简问话,说:“你所把玩的东西,

莫不是欹器吗?”苏易简回答说:“正是。”于是马上取过来进献到皇帝的别室,皇帝亲自注水实验。如果水量增加或

减少一点点,器物就随之倾倒,而恰好适中,器物就竖直固定不摇晃。皇帝感叹道:“这真是圣人说的用来殷切劝

诫的器物啊!”苏易简上奏说:“希望陛下您拥有这大宝神器,保持已成的盛业,都像这个欹器一样,那么王者的基

业,就可以与天地同岁了。”皇帝慢笑着对苏易简说:“如果你肚子里盛酒,能够像这个器物一样有所节制,哪能有

沉溺于饮酒的过失呢?”大概苏易简曾经喜好饮酒且总是过度,所以皇帝依托这个欹器来规劝他。苏易简哭着谢罪,

惭愧而又敬仰信服,皇帝亲自撰写《欹器铭》以及草书《诫酒诗》赐给他。

15.(3分)B(“马蹄、貂裘”两处是间接写出。)

16.(6分)示例一:原句更好。丁壮之年与鬓发花白写出人生短暂,形成了对比;(3分)表达出诗人滞留蜀地多年的无

限感慨,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3分)示例二:改句更好。“千年”与“万里”从时空角度虚写蜀地漂泊,诗境雄浑而

悲壮;(3分)满含着诗人滞留蜀地多年的无限感慨,为整个诗歌奠定了感情基调。(3分)

评分标准:观点不赋分;分析按点给分。示例二中虚写如果答成夸张,正常赋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

(1)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3)鸟鸣山更幽山深闻鹧鸪阴阴夏木转黄鹂时鸣春涧中……。

评分标准:每空1 分,有错别字或者字迹潦草无法辨认,给0 分。第(3)处的诗句中必须有鸟的意象,且意境静谧才

能赋分。

18.(2分)绚烂夺目/多姿多彩/五颜六色/绚丽多姿酒酣耳热/觥筹交错

评分标准:每写出1 个给1 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19.(5分)运用了长句,内容丰富地表现了紫色千头菊所处的位置的特殊;(1分)与前文相比,句式有变化,行文

节奏显得更灵活;(2分)连续的定语使得中心语的画面感更加突出。(2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0.(3分)C(A 项,“包袱”是曲艺术语;B 项,本义,用布包起来的衣物包裹;C 项,某种思想或精神上的负担;D 项,

祭扫时的焚化品。)

21.(6分)所谓的“轻体力活”(2分)为什么选择轻体力活(2分)不是解决职业困局的唯一路径(2分)

评分标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答案 第2页 共3页 大连教育学院

22.(3分)选择某条职业路径应当基于的是个人实际情况与理性判断,而不是任何一种人云亦云的流行说法。

评分标准:两处修改,每处1 分。改对1处给1分,2 处都改对给3分。搭配不当,在“职业”之后加“路径”,也

可以将“某条”改成“某种”“某个”皆可;逻辑不当,将“也不是”改成“而不是”。

23.(60分)立意提示:本作文旨在启发学生对不同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选择有计划性和目标感的生活方式,让生活

更有确定性,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也可以突破这种按部就班的固定模式,寻求更多的变化和创意,让生活有更多

惊喜呈现;也可以有选择性的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以求得最佳的生活体验。典型立意如:“踏实人生每一步”,“不

要把未来装进盲盒”,“对生活的想象不设边界”,“固定的人生充满死寂”,“计划加变化,生活嘉年华”,等等。

2024 年大连市高三双基测试卷 语文答案 第3页 共3页 大连教育学院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