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联考高三考后提升卷02-语文试题+答案

2024-02-18·46页·3.5 M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九省联考模拟仿真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植物为人类和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和住所,还能调节气候,给地球带来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人类活动

对环境的影响,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据统计,从1753年至2018年,全球范围

内已经有571种种子植物在野外灭绝。一种植物的消失,对我们来说,并不仅仅是单一物种的消亡,也

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地球上的生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一种植物的灭亡可能会导致几十种伴生物种的消失,植物的大量

灭绝将会动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塔基。在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由于遗传基础狭窄而引起的粮食安全

事件。拥有相同基因的植物,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很容易“全军覆没”。有专家认为,从野生植物的基因

中或许能找到解决办法。如籼稻是由野生稻驯化而来的,在漫长的驯化过程中,籼稻获得了人们所期望的

性状,但也失去了部分野生稻特有的基因,其中包括抗病虫、抗逆、高蛋白含量等优良基因。因此,对于

育种专家而言,不适合食用的野生稻可以为改良栽培稻储备丰富的基因源,对解决粮食安全、维护人类生

存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学家想出了建造植物“诺亚方舟”的方法,将野

生植物的种子提前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而坐落于云南

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重大科学工程、亚洲最大的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指有活力、有生命力、可以传递给后代的遗传资源,如植物的种子。种子大约出现在3.6

亿年前,是陆地植物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不断演化出的高度复杂而精妙的结构,包含植物的全部遗

传信息。通常,成熟的种子会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但有时,种子也会因进入休眠状态而无法萌发。

造成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种子自身的原因,如胚还需要继续发育或被种皮密封而未能获

得足够的水分和空气;另一种则是外部原因,种子已充分成熟,只因环境不具备萌发所必须的条件而被迫

处于暂时停顿状态。这两种因素既可以单独作用,也可以复合作用,使种子进入不同深浅程度的休眠状

态。种子的休眠特性是一种植物特有的生存策略,可以让植物史对地适应环境,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

长。正是因为这一特性,才使建立种子库、通过保存种子来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方案成为可能。

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

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

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

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对于大多数种子而言,高

温高湿环境会加速其萌发过程,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加速物质代谢,也会导致出现霉变等问题。相比之

下,种子更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

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

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

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

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也就是把“沉睡”的种子“唤醒”,使原本

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

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

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

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

不能萌发。遇到这种情况,研究人员会先利用能将活细胞代谢产物染色的化学试剂进行染色实验,判断种

子是否还具有活力。染色结果显示,白楸种子并没有失活。切片观察后发现,原来白楸种子的含油量特别

高。冷藏之后,种子细胞内的油脂发生凝固,而在进行萌发实验的25的条件下,凝固的油脂没有熔

化。当把环境温度升高至45时,种子细胞内的油脂仍处于凝固状态。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种子才逐

渐萌发。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

的种子放在培养箱里面,模拟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的环境,通过变换温度,让它们能够萌发。

总之,我们希望种子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又希望它们在需要的时候能被轻松“唤醒”。这一点

无论对种子还是对现有的保存技术而言,都充满挑战。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

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但这也正是物种保护工作的乐趣之一——通过工作中观察到

的各种现象,进一步了解自己要保护的对象,窥探大自然的秘密。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军覆没”在文中指有相同基因的植物受疾病侵袭,导致其伴生物种消失的现象。

B.“验明正身”在文中指的是初步检查种子的质量状况,是种子入库前的第一道程序。

C.“心腹之患”在文中指种子的内部含水量过多,种子在低温时有失去活性的潜在危险。

D.“一睡不醒”在文中指我们希望种子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能在种子库中一直沉睡。

2.根据材料中白楸种子萌发实验的相关图文,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冷藏后白楸种子的细胞内油脂凝固,由此可见,现有保存技术在改变种子外部环境的同时,也有可能引

发其内在状态的变化。

B.温度为45时白楸种子不萌发,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它才开始萌发,因而当种子未被“唤醒”时,不

能简单判断其已失活。

C.白楸种子被“唤醒”后的萌发率即使达到最高值,也较冷藏前明显下降,这提示我们有必要在采集时确保

种子的数量足够多。

D.实验中白楸种子的萌发率在55时最高,然后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这说明种子在萌发时若超过一定温

度会再次进入休眠状态。

3.下列选项,和文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曾经有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有了泡沫喝起来

才有味道。

B.接下来,每隔 5-10 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C.还要充分考虑植物原始的生长环境。比如,青藏高原的昼夜温差大,所以要把来自这一地区的种子放

在培养箱里面

D.简单地说,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

4.根据材料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健康饱满,或有助于改良作物的基因

B.种子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会选择休眠

C.在安全范围内,创造干燥低温的储藏环境

D.打破种子休眠条件,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

5.本文兼具科学性与社会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守夜人

刘亮程

每个夜晚都有一个醒着的人守着村子。他眼睁睁看着人一个个走光,房子空了,路空了,田里的庄

稼空了。人们走到各自的遥远处,仿佛义无反顾,又把一切留在村里。

醒着的人,看见一场一场的梦把人带向远处,他自己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每个路

口都被月光照亮,每棵树上的叶子都泛着荧荧青光。那样的夜晚,那样的年月,我从老奇台回来。

我没有让守夜人看见。我绕开路,爬过草滩和麦地溜进村子。

守夜人若发现了,会把我送出村子。认识也没用。他会让我天亮后再进村。夜里多出一个人,他无法

向村子交代。也不能去说明白。没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不能轻易在白天出现。

守夜人在鸡叫三遍后睡着。整个白天,守夜人独自做梦,其他人在田野劳忙。村庄依旧空空的,在守

夜人的梦境里太阳照热墙壁。路上的溏土发烫了。他醒来又是一个长夜,忙累的人们全睡着了。地里的庄

稼也睡着了。

按说,守夜人要在天亮时,向最早醒来的人交代夜里发生的事。早先还有人查夜,半夜起来,看看守

夜人是否睡着了。后来人懒,想了另外一个办法,白天查。守夜人白天不能醒来干别的。只要白天睡够睡

足,晚上就会睡不着。再后来也不让守夜人天亮时汇报了。夜里发生的事,守夜人在夜里自己了结掉。贼

来了把贼撵跑,羊丢了把羊找回来。没有天大的事情,守夜人绝不能和其他人见面。

从那时起守夜人独自看守夜晚,开始一个人看守,后来村子越来越大,夜里的事情多起来,守夜人便

把村庄的夜晚承包了,一家六口人一同守夜。父亲依旧坐在房顶,背靠一截渐渐变凉的黑烟囱,眼睛盯着

每个院子每片庄稼地。四个儿子把守东南西北四个路口。他们的母亲摸黑扫院子,洗锅做饭。一家人从此

没在白天醒来过。白天发生了什么他们全然不知。当然,夜里发生了什么村里人也不知道。他们再不用种

地,吃粮村里给。双方从不见面。白天村人把粮食送到他家门口,不声不响走开。晚上那家人把粮食拿进

屋,开夜伙。

村里规定,不让守夜人晚上点灯。晚上的灯火容易引来夜路上的人。蚊虫也好往灯火周围聚。村庄最

好的防护是藏起自己,让人看不见,让星光和月光都照不见。

多少年后,有人发现村庄的夜里走动着许多人,脸惨白,身条细高。多少年来,守夜人在夜里生儿育

女,早已不是五口,已是几十口人。他们像老鼠一样昼伏夜出。听说一些走夜路的人,跟守夜人有密切交

往。那些人白天睡在荒野,在大太阳下晒自己的梦。他们把梦晒干带上路途。这样的梦像干草一样轻,不

拖累人。夜晚的天空满是飞翔的人。村庄的每条路都被人梦见,每个人都被人梦见。夜行人穿越一个又

一个月光下的村庄。一般的村子有两条路,一条穿过村子,一条绕过村子。到了夜晚,穿过村子的路被拦

住,通常是一根木头横在路中。夜行人绕村而行,车马声隐约飘进村子,不会影响人的梦。若有车马穿村

而过,村庄的夜晚会被彻底改变。瞌睡轻的人被吵醒,许多梦突然中断。其余的梦改变方向。一辆黑暗中

穿过村庄的马车,会把大半村子人带上路程,越走越远,天亮前都无法返回,而突然中断的梦中生活会

作为黑暗留在记忆中。

如果认识了守夜人,路上的木头会移开,车马轻易走进村子。守夜人都是最孤独的人,很容易和夜行

人交成朋友。车马停在守夜人的院子,他们在星光月影里暗暗对饮,说着我们不知道的黑话。守夜人通过

这些车户,知道了这片黑暗大地的东边有哪些村庄,西边有哪条河哪片荒野。车户也从守夜人的嘴里,清

楚这个黑暗中的村庄住着多少人,有多少头牲畜,以及那些人家的人和事。他们喜欢谈这些睡着的人。

“看,西墙被月光照亮的那户人,男人的腿断了,天一阴就腿疼。如果半夜腿疼了,他会咳嗽三声。

紧接着村东和村北也传来三声咳嗽,那是冯七和张四的声音。只要这三人同时咳嗽了,天必下雨。他们的

咳嗽先雨声传进人的梦。”

那时,守在路口的四个儿子头顶油布,能听见雨打油布的声音,从四个方向传来。不会有多大的雨,

雨来前,风先把头顶的天空移走,像换了一个顶棚。没有风,头顶的天空早旧掉了。雨顶多把路上的脚印

洗净,把遍野的牛蹄窝盛满水,就住了。牛用自己的深深蹄窝,接雨水喝。野兔和黄羊,也喝牛蹄窝的雨

水,人渴了也喝。那是荒野中的碗。

“门前长一棵沙枣树的人家,屋里睡着五个人,女人和她的四个孩子。她的二儿子睡在牛圈棚顶的草

垛上。你不用担心他会看见我们,虽然他常常瞪大眼睛望着夜空,他比那些做梦的人离我们还远。他的目

光回到村庄的一件东西上,那得多少年时光。这是狗都叫不回来的人,虽然身体在虚土庄,心思早在我们

不知道的高远处。他们的父亲跟你一样是车户,此刻不知在穿过哪一座远处村落。”

在他们的谈论中,大地和这一村沉睡的人渐渐呈现在光明中。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开头用“每个夜晚都有一个醒着的人守着村子”一句照应题目,且“夜晚”与“醒”相对,突出守夜人

的身份特点。

B. “我”在黑夜里回来绕开路爬过草滩和麦地溜进村子的原因:一是不想为难自己与守夜人,二是不想打

扰村人的美梦。

C. 守夜人和村民,分别生活在夜晚和白天,他们在同一个村庄中,却是完全没有交集的平行世界中的两

类人,互不干扰。

D. 文章用大量的篇幅写守夜人的生活,意在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习性和作用。奇特的构思和梦呓式的叙

述,让读者印象深刻。

7.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句子运用排比手法,强化村庄在人离开后的荒凉,突出了守夜人的失望与内疚。

B. 句子中“飞翔的人”不是指人们在满天空乱飞,而是指人们的精神和思想飞翔起来。

C. 句子表明了人们在黑夜里的梦被穿过村庄的马车打断后的沮丧、遗憾等的心理状态。

D. 句子表明黑夜过去,白天来临,更为突出了守夜人看到一切呈现在光明中的痛苦。

8. 文中所指的“白天和黑夜”意蕴深厚,请加以分析。(5 分)

9. 语文老师要求大家确定一个关键词对本文进行赏析,小张同学选择的是“梦”,小刘同学选择的是“守夜

人”。请任选其中一个,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赏析要点。(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小题。

富春山不着急

富春江上,舟行,慢慢。

这是江南最初的样子,温润清远,摇篮一样,把你揽在怀里。山水在轻轻地哼唱,用它的绵延,它的

清澈,它时常跳跃出的灵动。紧张久了的心,在这里,一下子松下来;眼睛甚至有点发潮,有点想哭。

这是感官变得灵敏的缘故,那个瞬间你会在心里暗暗惊叹:原来山水自然,真的能让人如此感动。

那叶舟还是慢慢的,人在上面,什么都不用想,心甘情愿被眼前的山色催眠,渐渐入梦。梦里的富春

山,有人进来,有诗文进来,有画进来,它们跟山水交融,自然也都是慢慢的。

富春山,从来都不着急。

那是南朝,骈文大家吴均从富阳到桐庐,行船在富春江上,看着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风景,发

出感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这是很松软的山,没有北方山脉的凌厉,它们高低都有度,有平缓柔和的曲线。水也是安静的,急流

猛浪也有,但终究会归于平和,映出山色、云朵和树的姿态。

想来吴均那个年代,这一带人的踪迹应该更少,林木茂密,于是会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的感觉。

这葱郁的、带着寒气的树丛中,人只是过客,主角是鸟,是蝉,是猿。万物有灵而自在。那些被世俗价值

驱动一心向上的人,那些不甘人后拼命向前的人,那些一腔热血在现实中屡屡碰壁的人,那些因怀才不遇

而委屈不平的人,眼睛一落到富春山上,就都安静下来。

如果说因为“经纶世务”不顺而退至富春江是一种被动的“不着急”,那像严子陵这样,机遇送到家门口

也不动心,就得有超常的定力了。

严子陵钓台上,如今有“山高水长”四个题字,那是范仲淹感念严子陵所写的:“云山苍苍,江水泱

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好一个“山高水长”啊,严子陵在富春江畔,该是看到了一些比眼前的机遇更为永恒的东西,才能拥有

这样的定力。从钓台望出去,看到两千多年前就在的风景,你可能就理解了,什么是山高,什么是水长。

时间又过了一千多年。公元 1347 年的某一天,富春江畔行来一个道士模样的老头,他是黄公望。正

是因为他,富春山成了后世人念念不忘的名字。

一幅《富春山居图》,在黄公望之后,在多少人手中辗转,经历了多少波折。画家沈周痛失此画,靠

记忆背临了一幅;董其昌赞叹它“应接不暇”,晚年将其典当给吴达可;吴达可之孙吴问卿临终时,因为

舍不得跟这幅画分离,下令将它火殉;乾隆皇帝在两幅《富春山居图》前难辨真假,成为笑谈……

然而在这幅画卷呈现的山水本身面前,这些传奇和故事就都慢慢淡去,留下的,是画家那份难再复刻

的从容。

黄公望也是不着急的。在画《富春山居图》的时候,他已经七十八岁。在这之前,他读书、做官,遭

遇过牢狱之灾,游历过名山大川。走到富春江这一带,眼睛再也挪不开,兴之所至,就提起笔,开始画。

一画便是三四年。

其间,黄公望大多数时间并未画画,而是游荡于富春江的山水间,对着山石草木,整日整月地发呆。

据说富春山中有块石头叫“雨淋岩”,就是黄公望不顾风雨发呆的地方。公元 1350 年,他在《富春山居

图》的初稿上写下题跋,感叹这幅画“成就之难”。

这一年,他已经八十一岁。这之后,又是三四年,他画完了《富春山居图》,也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

一个悠长圆满的句号。

小时候听家里老人讲,有的人一辈子的成就,可能就体现在一首诗、一篇文章上。这是《富春山居

图》如此动人的原因:它和黄公望是一体的。那些在山中发呆的时间,那些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走过

的地方,全化作画上这温润淡远的笔墨。

黄公望晚年称自己为“大痴”。真正的大艺术家,都有份痴气。他在自己的另一幅画《九峰雪霁图》上

题:“书此以记岁月云。”极平淡的一句,却敌过千钧之力。是啊,画作完成之后,要感谢的只有时间,那

些不着急的、发“痴”的时间。

又是几百年过去了。富春山已经成为人人向往的景点。人们慕名而来,想在行船中见到《富春山居

图》中的画景,想在黄公望的“小洞天”感触画家的气脉,想让清流宛转的富春江抚平自己的焦虑。

有人找到了,尽兴而归;也有人怀着巨大的期待而来,却在真实的风景前感到困惑和失望:黄公望画

的真是眼前这些山吗?为什么我觉得这景没有那么美?

面对这些失望和疑问,富春山从来不解释。这是快节奏的年代,人们怀着明确的目标而来,即便身处

山水中,也难得心安。像黄公望那样一块石头都能看几个月的人,太少了。那又解释什么呢?

后来,是富春山的一个游客回答了这个问题:黄公望画的,不是眼前的山水,而是心中的理想。这个

人叫王柳云,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人,因为“清洁工画家”的身份而被媒体报道。她最喜欢的画家是黄公

望,最喜欢的画就是《富春山居图》。

白天,她是写字楼里的清洁工;晚上和休息日,她是画家,在颜料和画布里创造自己的世界。她说,

在遇到绘画之前,她在生活中一直被贬低、被斥责。婚姻带来的伤害,家人的不理解,同村人的冷嘲热

讽,让她的心受到重重伤害,结了厚厚的痂,再也无法接纳别人。直到后来,她发现,在画画的时候,

她可以把这些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心里想的只是山坡的颜色,花瓣的形状,人物的姿态。

这些想法很难被周围人理解,但在那个更加宽广的艺术世界里,黄公望好像一直在鼓励着她。王柳云

也去了富春山,虽然没有找到画中风景,却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地。

这是富春山,是“自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是严子陵的钓台,是黄公望的雨淋岩,也是王柳云的

心之所往。

那些真正有热爱、有耐心的人,无所谓时间和年龄,无所谓财富和境遇,即使不在富春江畔,也能在

心里为自己创造出一所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

(选白《读者》,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慢慢舟行在富春江上,再紧张的心也会松弛,会被山水自然感动,会心甘情愿被此催眠,慢慢与山水

交融。

B. 吴均因为政治黑暗,社会动乱,行航在富春江上,看到富春江上的松软的山,安静的水,而萌发了归

隐之心,这与严子陵的“不着急”是完全一样的。

C. 黄公望被富春江的美景吸引,经常不顾风雨发呆、读书、游历,历经六七年才画完《富春山居图》,

体现了他的“不着急”。

D. 王柳云利用画画把心中糟糕的过往全部抛开,在富春山虽然没有找到《富春山居图》画中的风景,但

却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属地。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采用倒装句式,写出了江南温润清远的特点。

B. 句子是过渡段,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话题,单独成段,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C. 句子中“应接不暇”本义是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文中的意思是董其昌晚年没有时间看

画,只好忍痛将其典当给吴达可。

D. 句子中的“痂”是比喻,把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比作“痂”,形象地说明了王柳云受到的心灵伤害非常

大。

8. 文中划波浪线句子“静谧永恒的‘富春山居’”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联系全文探究。(5 分)

9. 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构思、人物塑造、语言”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

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

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节选自《孙子兵法》)

材料二:

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

耳。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

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毅归赵,燕军共忿。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

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

恐见得。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

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

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皆呼“万岁”。田单乃收民金,得千

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单乃

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

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

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