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开学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24-02-18·13页·687.8 K

2023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适应性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

并不比柏拉图或里亚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

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当然,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对于不同的人,哲学、宗教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至于我,我所说的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宗教也和人生有关系。每种大宗教的核心都有一种哲学。事实上,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

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这就是我所说的宗教。

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就可以看出,不能认为儒家是宗教。人们习惯于说中国有三教:

儒教、道教、佛教。我们已经看出,儒家不是宗教。至于道家,它是一个哲学的学派,而道

教才是宗教,二者有其区别。道家与道教的教义不仅不同,甚至相反。道家教人顺乎自然,

而道教教人反乎自然。举例来说,照老子、庄子讲,生而有死是自然过程,人应当平静地顺

着这个自然过程。但是道教的主要教义则是如何避免死亡的原理和方术,显然是反乎自然而

行的。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科学精神。对中国科学史有兴趣的人,可以从道士的著作中找到许

多资料。

作为哲学的佛学与作为宗教的佛教,也有区别。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对佛学比对佛教感

兴趣得多。中国的丧祭,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这是很常见的。中国人即使信奉宗教,也是

有哲学意味的。

现在许多西方人都知道,与别国人相比,中国人一向是最不关心宗教的。为什么会这样?

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如果不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为什么事实上大多数民族以宗教的观

念和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这种追求如果是人类基本欲望之一,为什么中国

人竟是一个例外?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对于高

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1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

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

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

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

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

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

它是准超道德价值,而斯宾诺莎哲学里的爱上帝才是真超道德价值。

对以上的问题,我要回答说,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

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

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

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积极的知识,我是指关于实际

的信息),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老子》

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种损益的不同暂且不论,《老子》这个说法我也不完全同意。

现在引用它,只是要表明,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区别。为学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

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我所说的提高心灵的境界,哲学属于为道的范畴。

哲学的功用,尤其是形而上学的功用,不是增加积极的知识,这个看法,当代西方哲学

的维也纳学派也作了发挥,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为了不同的目的。从他们的辩论中可以清

楚地看出,哲学,尤其是形而上学,若是试图给予实际的信息,就会变成废话。

宗教倒是给予实际的信息,不过宗教给予的信息,与科学给予的信息,不相调和。所以

在西方,宗教与科学向来有冲突。科学前进一步,宗教就后退一步;在科学进展的面前,宗

教的权威降低了。放弃了宗教的人,若没有代替宗教的东西,也就丧失了更高的价值。他们

只好把自己限于尘世事务,而与精神事务绝缘。

不过幸好除了宗教还有哲学,为人类提供了获得更高价值的途径,一条比宗教提供的途

径更为直接的途径,因为在哲学里,为了熟悉更高的价值,无需采取祈祷、礼拜之类的迂回

的道路。通过哲学而熟悉的更高价值,比通过宗教而获得的更高价值,甚至要纯粹得多,因

为后者混杂着想象和迷信。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宗教的洪

福。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哲学和宗教都和人生有关系,宗教中包含着一些哲学思想,儒家、道家、佛学都是

哲学的学派而不是宗教。

B.大多数民族的生活中宗教都非常重要,中国文化精神不以宗教为基础,也不意味着

中国人对超道德价值不追求。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2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C.文中所引《老子》的话,说明了中国哲学的传统由为学和为道构成,作者引用的目

的就是要表明二者的区别。

D.文章最后提到的“宗教的洪福”是指人们通过宗教获得的超道德价值,实际上是并

不纯粹的“准超道德价值”。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四书”虽然不讲创世纪、天堂地狱,但是能够使人们对人生有反思,指导人们按照

哲学去生活,使人们获得超道德价值。

B.中国在丧祭时,“和尚和道士一齐参加”,可见这里中国人对于佛教、道教的兴趣并

不在恪守他们宗教的教条、仪式上。

C.哲学满足了中国人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所以他们都极其关心能提高心灵境界的哲学,

都不大关心也不信奉宗教。

D.在给予实际的信息方面,宗教随着科学的进展权威降低,放弃了宗教的人可以借助

哲学获得更高的价值。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七、八段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倡导“孝治”,而“忠臣之事君,犹孝子之事父也”,“忠

君”升华为儒家知识分子崇高标准。

B.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这个概念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还可以扩展

到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

C.边远地区的傩戏中,水神河伯被换成了灌县李冰,民众因为他缔造都江堰的功德而

爱戴他,世世供奉,崇敬祭祀。

D.李白诗里“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之句,涉及到了道教教人飞升、超脱死亡的

方术,也说明人们超乎现世的追求。

4.作者大胆预测说“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4 分)

5.本文摘编自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开头部分,既体现了冯先生“全史在胸”的学

术视野,又体现了他对史实的独到见解。请结合文本对此加以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阿 舒 茹志鹃

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

庄稼还是“苗”的时候,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

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有点辛苦,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

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

“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

看看,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苦

不苦?苦得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3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

的。

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

“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眼睛睁得大大的,

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

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

急。“唉!不懂人事不知愁啊!”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

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

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

奇妙的年龄。

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

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

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

“是伯伯!”阿舒眼睛尖。

“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

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

大的快慰。

“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

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伯伯,

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

“比赛?我跟谁比赛?……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

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

老支书在说话:

“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

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有人活得

像条虫。”

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

“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

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

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

粮食。”

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

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

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

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

上。

“……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

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

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

咬下来了。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4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

蝶结,绿色的绸丝,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

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

“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

了。”

“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一天

快要结束了。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多少棉

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我懂了”。我发现“十七”

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

第二天一早,我刚起身,忽听窗外有人说话:

“一层河泥,一层这玩意,倒是肥的呀。”

我推门一看,是老支书和阿舒娘朝外站在窗边议论,前面,那条河边上,阿舒带着她那

个小组的全体成员——五个姑娘,正在河边捞菱藤。

“她们在玩什么呀!”我问阿舒娘,阿舒娘不以为然地说:“在积肥呀!”我忍住笑,出

来拉了阿舒娘朝河边走去,一边朝阿舒叫道:“阿舒,你们在干什么呀!”

“我们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呢!”阿舒嚷道。姑娘们都是裤脚卷到大腿上,手里一式拿

着两根长竹竿,嘻嘻哈哈地用竹竿夹住那些菱藤,真像下面似的,把藤绞在竹竿上,然后拖

上岸来。阿舒娘一看她们这半身的泥水,不禁又笑着感叹道:

“唉!阿舒,你真是……”阿舒娘说到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下面那句“不懂人事不

知愁”竟破例留在喉咙里面。

河边,菱藤已堆成了几个小山。几个幼儿园的孩子乐极了,在旁边转来转去,忙着采藤

上的残菱。

“开心吧?”我问那些围兜袋里塞满了菱的小孩子。

“开心,”阿舒大声回答道,“这才真叫开心呢,你看!”阿舒朝岸上指了指。

那头岸上,竖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写着她们积肥的指标数和已完成数,上面总的题额

是极大极醒目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

努力什么,争取什么,没有写出,可是我明白,她们要争取的,绝对不仅仅是完成积肥

的指标。

太阳升起了,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这新的一天里,生活继续着,比赛继续着,看谁活得

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赛的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许多十七岁的青年,当中有一个人

的名字,就叫阿舒。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开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植物冒出新芽,烘托出当时蓬勃

向上的时代氛围。

B.文中强调“十七岁”奇妙且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既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又是一

个自认为成熟的年龄。

C.从把“不懂人事不知愁”的话挂在嘴边,到“破例留在喉咙里面”,阿舒娘的变化,

侧面表现出阿舒的成长。

D.黑板上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不仅表达了阿舒她们完成指标的决心,更展现了

她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5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句子借老支书映在稻子上的巨大身影凸显他形象的高大,赞美其高尚的精神境界。

B.句子通过“挺坐”“捏”“咬”等动作描写表明阿舒听到老支书话后变得迷茫。

C.句子通过一连串排比句增强了抒情意味,将阿舒的成长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

D.句子中阿舒用“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做比喻,让人感受到她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

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阿舒的成长历程。(4 分)

9.茹志鹃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一文中强调,小说创作要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再现

优美的典型。请谈谈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以全.举人固难,物之情也。人伤尧以不慈之名,舜以卑父之号,禹以贪位之意。由此观

之,物岂可全哉?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自责则以义。责人以人则易足,易足则得人。不肖者

则不然。责人则以义,自责则以人。责人以义则难瞻,难瞻则失亲。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

玉必有瑕瓋。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

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

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

桓公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

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而固贤者也用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

也已。”人固难全,权.而用其长者,当举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举难》)

材料二:

或曰:“人材有能大而不能小,犹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愚以为此非名也。岂有能大而

不能小乎?凡所谓能大而不能小,其语出于性有宽急。性有宽急,故宜有大小。宽弘之人,

宜为郡国,使下得施其功,而总成其事。急小之人,宜理百里,使事办于己。然则郡之与县,

异体之大小者也。以实理宽急论辩之,则当言大小异宜,不当言能大不能小也。若夫鸡之与

牛,亦异体之小大也,故鼎亦宜有大小。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故能治.大郡,则亦能

治小郡矣。推此论之,人材各有所宜,非独大小之谓也。

(节选自《人物志材能》)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卫之去 A 齐 B 不远 C 君 D 不若使人问 E 之 F 而固贤者 G 也 H 用之未晚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指完美、十全十美,与成语“求全责备”中的“全”词义相同。

B.任车,文中指装载货物的车,与下文宁戚乘坐的“后车”意思不同。

C.权,衡量、比较,与《过秦论》中“比权量力”的“权”词义相同。

D.治,指治理,与道家的核心思想“无为而治”中的“治”词义不同。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6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尺长的树木必定会有节结,一寸大的玉石必定会有瑕疵,即使古代圣贤——尧、

舜、禹等,也有受人诋毁之处。

B.君子得到人民拥护,不贤的人失去亲情,其根本在于要求不同,君子用义的标准要

求自己,用一般标准要求别人。

C.齐桓公没有接纳群臣的建议,不调查宁戚品行就准备对他加以重用,是因为担心会

查出宁戚的小恶从而失去人才。

D.材料二将性情宽宏的人与急狭的人进行对比,认为前者意义价值更大,因为性情宽

宏的人能统筹大事,治理郡国。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

(2)若以烹犊,则岂不能烹鸡乎?

14.学校将举行模拟招聘会,请从招聘者或应聘者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材料对你的启发。

(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跋徐恭仲省干 近诗 杨万里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

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注]省干:宋代总领所属下监当官别称。黄陈、陶谢:黄庭坚、陈师道,陶渊明、谢灵运。

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 陆 游

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两首诗题材类似,属于“题跋诗”,都是作者对某人诗作进行优劣点评。

B.杨诗并非故意唐突“黄陈陶谢”等前贤,而是旨在表明自己的创作主张。

C.陆诗批评“欲镂虚空”的“痴人”,指出“法不孤生”的道理古今相同。

D.陆诗所说“妙处”,既是对萧秀才赞美,也是陆游诗歌创作的经验之谈。

16.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杨万里、陆游分别提出的诗歌创作主张。(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古人常以侧面描写的手法,想象无感情的动物竟能闻乐起舞来突出音乐的感染力,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洞箫声可以“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

箜篌声能使“ ”。

(2)张中行先生为一幅国画题联,上联是“何处少墨同多墨”,下联如从《琵琶行(并

序)》中选句,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古代诗人常以酒为媒介抒发

情感,如琵琶行《并序》中“ ”一句,就表现出了白居易因被贬而

沦落天涯的孤独与苦闷。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7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抗倭记》中写道:“戚继光调至浙江御倭前线,面对凶

恶的侵略者,他毫不畏惧,斗志昂扬地吟诵起前人的名句: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19 题。

记得在小学里读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能文”的大师兄,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下这么

两句:“鹦鹉能言,不离于禽;猩猩能言,不离于兽。”我们看了都非常佩服。后来知道这两

句是有来历的,只是字句有些出入。又过了若干年,才知道这两句话都有问题。鹦鹉能学人

说话,可只是作为现成的公式来说,不会加以变化,(所以 A )。只有人们的说话

是从具体情况出发(包括外界情况和本人意图),情况一变,话也跟着一变。至于猩猩,西

方学者根据拿黑猩猩做实验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

变成有声语言。 B ,在于一方面能够把语音分析成若干音素(当然是不自觉地),又

把这些音素组合成音节,再把音节连缀起来,——音素数目有限,各种语言一般都只有几十

个音素,可是组成音节就可以成百上千,再组成双音节、三音节,就能有几十万、几百万。

另一方面,人们又能分析外界事物及其变化,形成无数的“意念”,——配以语音,然后综

合运用,表达各种复杂的意思。一句话,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

变化无穷的意义。这是任何其他动物办不到的。

人类语言采用声音作为手段,而不采用手势或图画,也不是偶然。人类的视觉最发

达,而且语言诉之于听觉。这是因为一切倚赖视觉的手段,要发挥作用,离不开光线,夜里

不成,黑暗的地方或者有障碍物的地方也不成;声音则白天黑夜都可以发挥作用,也不容易

受阻碍。手势之类,距离大了看不清,声音的有效距离大得多。打手势或者画画儿要用

手,手就不能同时做别的事;说话用嘴,可以一边儿说话,一边儿劳动。论快慢,打手势

赶不上说话,画画儿更不用说。声音唯一不如形象的地方在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但在

原始社会的交际情况下,这方面的要求是次要的,是可以用图形来补充的。总之,正是由于

采用了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前程万里的发展。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关联,逻辑严密,表意完整。要求:所填句子

至少包含一个成语,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19.文中~处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三处语病或标点使用的错误,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

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2 小题,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

反方二辩:我们问的是应该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

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

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对方误认为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进步。

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里有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

进步,绿叶也起作用。请解释。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8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

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正方四辩:绿叶是团体合作,绿叶在合作中,也想突出自己成为红花。

主 持 人:时间到。下面有请正方二辩提问,请。(掌声)

正方二辩:奥斯卡金像奖中有一个奖,是男女配角,那你们认为他们是红花还是绿叶呢?

反方一辩:是绿叶。

正方二辩:为什么你们认为是绿叶呢?

反方二辩:他是一片出色的绿叶,像雷锋一生都在默默地为人们服务,而去世后一直被

人们传颂,他是绿叶,而不是红花。

20.请补全以下空格。(3 分)

双方的辩题: ;

反方的辩论立场: ;

主持人话语下面,正反双方均运用了 (填一种论证方法)。

21.不仅在辩论中需要逻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必须具备识别逻辑谬误的能力。“同一

律”要求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话题始终保持如一,下列四句中,违反了同一律的一

项是(2 分)

A.课代表催王同学:“就缺你的作业了,别老缺交”。王同学说:“天天交作业的,成

绩未必比我好。”

B.上次张同学转发十次“锦鲤”图片,考出好成绩。这次我也转发了,我也一定能考

好。

C.你们说的明星人设崩塌、带货主播被罚,我从不关心,我只知道某带货主播被罚 13.41

亿。

D.吴京主演的电影《长津湖》票房大卖,他应把片酬捐给志愿军老兵,才能证明自己

爱国。

(三)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 1 小题,5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为弘扬体育精神,在龙年来临之际,某校体.育.社.团.向全体师生征集“卡通龙”形象设计。

请设计一个“卡通龙”,简要说明其形象构成及设计理由。

要求:形象鲜明,理由充分;不超过 150 字。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近年来,联名、跨界、混搭等体现多元融合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有的创

造了商业营销的奇迹神话,有的推动了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有的促进了亚文化星火燎原;但

也有的打“擦边球”,玩“恶趣味”,被批评抵制。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G12 模拟语文试题第 9 页(共 9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2023 学年第二学期 G12 模拟高三语文试题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19 分)

1.(3 分)C 2.(3 分)C 3.(3 分)B

4.(4 分)

宗教随着科学发展而将被人们放弃;哲学因为能够让人获得真正的超道德

价值能够替代宗教;哲学可以通过更直接途径获得更纯粹的价值,作为替代者优

于宗教;中国的哲学传统已经证明,无需宗教,人们按照哲学去生活就能体验到

超道德价值。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5.(6 分)

全史在胸:作者站在人类文明文化发展的全局高位,纵贯中西宗教、哲学发

展;作者谙熟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源流根脉,准确把握了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

位。独到见解:作者对哲学定义、超道德的价值标准、哲学的功用等。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 分)

6.(3 分)B 7.(3 分)B

8.(4 分)

一开始,阿舒只想听“有趣”的故事,表明了阿舒的单纯、天真,不懂人事;

后来,在稻田边老支书等人的话对阿舒有所触动,阿舒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

公社开会,阿舒由老支书的话领悟到人生应该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最后,阿舒带

领小组成员投入到积肥劳动中,并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从行动表明青年人投入

到国家建设中的决心和意义。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6 分)

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以小见大,通过

“这一个”凸显了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精神风貌。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G12 模拟语文试题评分参考第 1 页(共 4 页)

{#{QQABKQQUogAAABJAAAhCQwH4CgEQkAGCCIoGQFAIMAAACB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