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适应测试-历史试题+答案

2024-02-22·19页·3 M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年级联合适应测试历史试卷

时间: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满分 48 分。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正确的。)

1.2023年 12 月 9 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

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这些道路和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当

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该研究成果反映了二里头文化( )

A. 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B. 证明夏都确切存在

C. 处于聚族而居阶段 D. 统治模式相对成熟

2.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独尊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政治功利意识,使文化系统淹没在政治系

统之中,致使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堕入了追求王权认同的陷阱之中。这说明诸子百家( )

A. 功利意识强烈 B. 隐含专制色彩

C. 政治理想趋同 D. 主张社会改良

3. 王羲之出自东晋王氏望族, 《晋书》载:(王羲之)次子凝之,亦工草隶,历仕江州刺史、左将军、会

稽内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 出语

诸将佐曰: “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

A. 道教开始兴起 B. 民族矛盾尖锐

C. 选官已藏隐忧 D. 书体盛行草隶

4.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

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士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

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促进这种社会进步的因素有( )

A. 土地关系变革 B. 市镇经济繁荣

C. 政府放开管控 D. 儒学走向开放

5. 下图为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与返回路线示意图。与之相关的史实有( )

第1页/共6页

大航海时代已开启 元朝地方治理利于交流

西学东渐拉开序幕 人工水道开通便利归程

A. B. C. D.

6.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

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

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 B. 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

C. 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 D. 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

7. 有观点认为,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都可以实现“国利”,但私人资本出现“国利”之前必然出现独占独

享, 并不能实现“民富”。唯有国家资本才能实现“国利”与“民富”的双重目标。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

A. 中体西用 B. 实业救国 C. 平均地权 D. 土地革命

8. 下图 为 1908—1930 年大连港与哈尔滨所属各口岸对外贸易数据。该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

( )

A. 北部易受邻国影响 B. 两地外贸受一战影响趋同

C. 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D. 辽宁黑龙江经济差距扩大

第2页/共6页

9. 任何一个现代民族国家都会产生主流社会对边缘社会的挤压,但是,新中国恰好是通过民族政策、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矫正了这些现代性的弊端。从这点来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各个民族提供了制度屏障和成

长空间,化解了少数民族可能面临的“民族国家构建方略”的压力,维护了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这说明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 )

A. 民族平等 B. 多元一体

C. 民族自决 D. 因俗而治

10.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时期国家元首出访情况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新中国外交( )

年份 1949 1957 1960 1963 1966

1949—1966

次数 1 1 1 5 4

撒 哈

北美

东 欧 西 亚 拉 以

1993—2014 地区 亚洲 西欧 拉美 及大

中亚 北非 南 非

洋洲

次数 45 58 38 14 25 23 21

A. 由封闭性到开放性 B. 一带一路成功实践

C. 优先发展邻国关系 D. 外部环境明显改善

11. 流传至今的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摩奴法典》认为,个人生活上的痛苦都是前生种下的“因”所致……

一个人最高的道德即是接受一切现状,等待因果转回来解决自己的一切问题。这可以用来解释种姓制度的

( )

A. 深远影响 B. 产生背景 C. 等级本质 D. 主要内容

12. 日耳曼马尔克村社标志性的政治制度是自由民大会。一切重大事情,包括罪犯的审判,都由自由民大

会集体决定。酋长们可以决定小的事情,重大事情则先由酋长们详细讨论,然后再交部落会议做最后决定。

庄园出现后,庄园法庭和村民会议往往合二而一。初期的庄园法庭,裁决者是法庭全体出席人,以后,村

民大会才逐渐被陪审团取代,而陪审团也是由佃户组成。这说明了中世纪西欧庄园( )

A. 有较大的自治权 B. 领主的权力受限

C. 自治的历史渊源 D. 民主的决策机制

13. 当时的科技劳动者包括大大小小的发明家、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他们有学者教授、农夫工匠、地主官

吏、水手和作坊主、牧师和理发匠等。瓦特、戴维和法拉第都是学徒出身,焦耳是酿酒工人,卡特莱特曾

第3页/共6页

是牧师,卡文迪许是贵族,达尔文是名门之子,道尔顿是织工后代。这种情况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

的英国( )

A. 发明创造活跃 B. 教育发展程度高

C. 社会环境宽松 D. 科技转化速度快

14. 有学者在论及《资本论》的价值时,谈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劳资关系及其处理、

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危机。由此可见,其目的是( )

A. 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 B. 发现资本主义产生的规律

C. 号召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 D. 揭示资本和劳动关系真相

15. 美国经济学家特立芬认为,如果美元与黄金要保持固定官价,其它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机制,美

国的 经常账户就必须保持顺差或维持平衡,否则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就会丧失。同时,为了维持全球经济与

贸易的扩张,把美元输送到世界各地,满足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美国的经常账户又必须是逆差。由此可见

( )

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必然动摇 B. 布雷顿森林体系不可持续

C. 世界经济发展导致美元贬值 D. 国际市场对美元依赖增强

16. 由于中国经济的高度开放性和外资主导性,许多逃避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生态问题负有不可

推卸的责任,所以,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应该,也必须为这些“中国问题”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这说明

( )

A.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代价承担者 B. 跨国公司是生态问题罪魁祸首

C.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关联 D. 人类命运共同体即生态共同体

二、非选择题(满分 52 分。其中 17 题 12 分,18 题 13 分,19 题 15 分,20 题 12 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坏消息是,写实的艺术作品并不像它表面上那样写实,而是往往缺乏现实,它不仅没有反映

社会事实,反而对其进行了歪曲。因此,历史学家如果不考虑画家或摄影师的各种动机(更不用说他们的

赞助者和客户的动机),就有可能被严重误导。然而,让我们回到好消息上。歪曲现实的过程本身也成为

许多历史学家研究的现象,为如心态、意识形态和特质等提供了证据。物质的或表面的形象,为自我或他

者的精神或隐喻的“形象”提供了极好的证据。

——彼得伯克《图像证史》

材料二:如同最精良的电脑无法取代人脑一样,无论多么精当的影像史料也不可能完全颊覆、遮蔽纸

质文本的价值,只是在传统的阅读和写作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新的、有价值的内容,无法设想历史学家敢

终会成为影像作品的制造者。纸质文本与影像史料之间是相互弥补、相互支持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的

第4页/共6页

选择。

——张晓校《影像史料重塑史学叙事模式》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写实的艺术作品可能“歪曲”社会现实的原因,并概括这种“歪曲”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结合影像史料与纸质文本史料的特点,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冯梦龙整理、编创“三言”,虽然不能完全排除逐利的目的,但他要通过“三言”来醒世、

导俗,进而实现其济世的高远之志,却也是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不过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他的工作

是以收集、整理、润色为主,因此原有的附着于宋元话本故事的娱乐性、消遣性痕迹就仍较为突出。另一

方面,冯梦龙一般很少现身故事主干作连篇累牍的说教,只是利用篇首和篇尾的诗词,对故事人物做出道

德评判,在此基础上来引导读者,这是一种相对含蓄的作法,不影响市民读者对小说故事主体的消遣阅读。

——罗小东《 “三言”“二拍”作为通俗文学的特点及局限》

材料二 《十日谈》成书于 1348——1353 年。作者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和但丁双峰并峙,

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学的最高成就。薄伽丘从小在商人和小市民图子里长大,喜爱文艺、多才多

能,《十日谈》实际上是薄伽丘搜集加工当时民间故事的结晶。100 篇故事大都以 14 世纪的佛罗伦萨为背

景,是当时市民社会众生相的生动写照。由于鲜明的反教会倡人本的市民意识倾向,《十日谈》自诞生之

日就深受民众欢迎。至 16 世纪,已刊行 87 版。

——任世江《<中外历史纲要>解析(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明小说的功能。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所反映社会现实的共同

之处。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政府不予干预的情况下,经济作物的种植显然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左翼学者述及的乡村

惨况,正是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萧条期。当时乡村危机……更本质的原因则是中央政府缺乏应有的执政能

力造成的。当市场波动之时,具有垄断规模的企业经营者势必要转嫁危机,由于缺乏政府的保护,力量分

散的农民最易沦为经济危机的终端受害者。

——杨耕《中国近代史研究》

材料二:近年来,党和中央政府大力推行“三权分置”改革,它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国农村

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三权分置”开辟了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

化新路径。实行“三权分置”,赋予新型经营主体更多的土地经营权能,有利于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

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三权分置”丰富了我们党的“三农”理

第5页/共6页

论。“三权分置”实现集体、承包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对土地权利的共享,有利于促进分工分业,让流出

土地经营权的承包农户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的魅力,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

——尚云才《“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重大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乡村危机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法制建设是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下图为 17—19 世纪西方法律建设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制与社会”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图中所示任意两个国家的信息,

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第6页/共6页

黑龙江省“六校联盟”高三年级联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卷

时间: 75 分钟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满分 48 分。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正确的。)

1. 2023 年 12 月 9 日,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

发现多条道路和道路两侧的墙垣。这些道路和墙垣把二里头都城分为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当

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该研究成果反映了二里头文化( )

A. 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B. 证明夏都确切存在

C. 处于聚族而居阶段 D. 统治模式相对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有多个方正、规整的网格区域,显示

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说明当时对二里头的统治模式相对较为成熟,D 项正确;开始出现

贫富分化,“开始”一词说法不准确,排除 A 项;仅依靠材料中信息,无法判断夏都是否确切存在,仍需要

更多的史料,排除 B 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城市的统治模式,没有体现其所处的居住阶段,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有学者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独尊意识及其表现出来的政治功利意识,使文化系统淹没在政治系

统之中,致使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堕入了追求王权认同的陷阱之中。这说明诸子百家( )

A. 功利意识强烈 B. 隐含专制色彩

C. 政治理想趋同 D. 主张社会改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士阶层的价值取向堕入了追求王权认同的陷阱之中”可知,春秋战

国时期士阶层追求王权的认同,即追求功利,由此说明当时诸子百家功利意识强烈,A 项正确;追求王权

的认同并不代表含有专制色彩,排除 B 项;不同学派政治理想不同,有的主张法治,有的主张礼治,排除

C 项;诸子百家并不全是主张社会改良,亦有追求社会复古,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王羲之出自东晋王氏望族, 《晋书》载:(王羲之)次子凝之,亦工草隶,历仕江州刺史、左将军、会

稽内史。王氏世事五斗米道,凝之弥笃。孙恩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方入靖室请祷, 出语

第1页/共 13页

诸将佐曰: “吾已请大道,许鬼兵相助,贼自破矣。 ”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由此可见,这一时期

( )

A. 道教开始兴起 B. 民族矛盾尖锐

C. 选官已藏隐忧 D. 书体盛行草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东晋(中国)。根据材料“王羲之出自东晋王氏望族”、“方入靖室请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

期,选官制度的是九品中正制,标准是家世,因为王凝之家族显赫,所以不懂兵法仍被委以重任,反映出

选官制度存在着弊端,已藏隐忧,C 项正确;道教出现于东汉末年,排除 A 项;孙恩与王凝之都是汉族,

不存在民族矛盾,排除 B 项;材料提及王凝之擅长草隶,但不意味着当时草书隶书盛行,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4.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

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士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

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促进这种社会进步的因素有( )

A. 土地关系变革 B. 市镇经济繁荣

C. 政府放开管控 D. 儒学走向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宋时期我国商品经济繁荣,门阀贵族势力逐渐瓦解,社

会思想日渐开放,从而使中国由传统社会向齐民社会过渡,B 项正确;唐宋时期的土地关系没有发生变

革,还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 A 项;唐宋时期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管控,而不是放开,排除 C 项;

唐宋时期,随着理学的形成,儒学逐渐走向保守,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5. 下图为元朝时期马可波罗来华与返回路线示意图。与之相关的史实有( )

第2页/共 13页

大航海时代已开启 元朝地方治理利于交流

西学东渐拉开序幕 人工水道开通便利归程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马可波罗来华与返回路线示意图”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元朝时,马可波罗经路上丝绸之路到达中国,在元大都、扬州等地游历,到过西南部的 云南和

东南地区,元朝疆域辽阔,地方治理利于交流,正确,马可波罗返程时,途径大运河,人工水道开通便

利归程,正确,D 项正确;大航海时代是 15 世纪到 17 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

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错误,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

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错误,排除 A、B、C 三项。故选 D 项。

6. 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在中国的西洋人如何管理并没有想好,清政府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古代

中国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让洋人自己管理自己,总比让中国人管理更省心,这样清政府就轻

易认可了“领事裁判权”。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 传统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 B. 统治阶层腐朽导致丧权辱国

C. 主权意识淡薄造成利益受损 D. 天朝上国观念误判民族危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清政府通过中国传统以来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是思想来

管理在中国的西洋人,从而导致了中国主权的丧失,由此说明传统的治理模式影响近代外交,A 项正确;

清政府是不谙近代外交的规则导致主权的丧失,并不能体现统治阶层的腐朽和主权意识淡薄,排除 BC

项;清政府是受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而不是天朝上国观念导致的结果,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7. 有观点认为,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都可以实现“国利”,但私人资本出现“国利”之前必然出现独占独

第3页/共 13页

享, 并不能实现“民富”。唯有国家资本才能实现“国利”与“民富”的双重目标。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

A. 中体西用 B. 实业救国 C. 平均地权 D. 土地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私人资本出现‘国利’之前必然出现独占独享, 并不能实现‘民富’。唯有

国家资本才能实现‘国利’与‘民富’的双重目标”可知,私人资本不能实现“国利”与“民富”,因此

应该节制资本,体现节制资本思想的观点是孙中山提出的平均地权,C 项正确;中体西用、实业救国和土

地革命都与节制资本无关,不符合材料中的观点,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8. 下图为 1908—1930 年大连港与哈尔滨所属各口岸对外贸易数据。该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地区

( )

A. 北部易受邻国影响 B. 两地外贸受一战影响趋同

C. 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D. 辽宁黑龙江经济差距扩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1915 年以后,大连的对外贸易数据大幅增长,哈尔滨的对

外贸易也有所增长,这一时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时期,大连是港口城市,从而出现了对外贸易

数据大幅增长的状况,所以图示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工业的加速发展,C 项正确;这一时期对外贸易

数据的增加主要和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关,并不是受邻国影响,排除 A 项; “趋同”的说法无从体

现,排出 B 项;仅根据大连和哈尔滨两个城市的数据,无法说明辽宁和黑龙江经济差距的扩大,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第4页/共 13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