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下学期3月阶段性练习-语文+答案

2024-03-06·12页·1.3 M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限时训练

高三语文 2024.3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 6500

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地壳厚度

可达 80 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 14 座 8000 米级山峰、绝大多数

的 7000 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 50006000 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 5 亿年来最

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

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

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

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 10002000 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 500 米以下,为第三

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

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

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

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 30附

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

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 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

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 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

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

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

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

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

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

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 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

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

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

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

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 400 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

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就此成形。

1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

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

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

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

川?答案是 4 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 4.4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 80以上。青藏高

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

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 4000 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

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

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

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

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

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

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 年,科学家在这里发

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

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

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

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

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 260 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

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

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

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 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

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

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摘编自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这里是中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类似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黄土高

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无一不受到大碰撞的巨大影响。

B.位于北纬 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受到青藏高原的影响,气候变得适宜,而世界上

同纬度地区的其他一些地方,却降雨骤减,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

C.青藏高原冰川有 4 万多条,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厚度可达数百米,其覆盖面

积约 4.4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 80以上。

2

D.青藏高原的隆升对生物圈的演化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物种的起源、全球迁徙创造了条

件,奠定了第三极和更广阔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

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

梯就是根据海拔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

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

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

4.东部季风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藏高原在其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 分)

5.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6 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南方高速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司机们酷热难耐……

事实上,堵车虽然可怕,却也没什么好说。

阿里戈贝内德蒂

《快报》,罗马,

1964 年 6 月 21 日

起初,开雷诺王妃的女孩还坚持要打开计时器,可是开标致 404 的工程师觉得那都是无所

谓的事。人人都可以看自己的手表,可是,无论是右手腕上的时间还是收音机里的“哔哔”声,

此刻都好像已经与时间无关,时间的概念只属于那些还没有愚蠢到选择星期天下午从南方高速

返回巴黎的人。刚过了枫丹白露他们就不得不走走停停。启动汽车,开上三米,停下来,就这

样反复折腾。有时车停得久了些,工程师还会下车四处转转,但不能离车太远(因为说不准什

么时候前面的车就重新启动,必须三步并两步跑回来,否则后面喇叭声叫骂声就会响成一片)。

八月的高温齐着一只只轮胎的高度弥散开来,车一动不动,人们越发萎靡不振。

工程师的标致 404 在右边第二车道,算起来,他的右手边还有四列车,左手边则有七列,

而实际上他能看见的只有四周的八辆车以及车上的人,一切细节他都已经记得清清楚楚。双马

力上的两位修女指望在八点之前赶到目的地。标致 203 上的那对夫妻最操心的是别误了晚上九

点半的比赛直播;开雷诺王妃的姑娘对工程师说过,晚一点到巴黎她倒不在乎,她抱怨的是这

荒唐的现实,把好几千人搞得像路驼队一样慢腾腾。

此刻,太阳正一点一点向着公路左侧落下去,给每一辆车都泼洒上一层金黄色的浆汁,金

属像在燃烧,令人目眩。又有好几个小时没能前进一步了,车里太热,很多人都下了车;人们

3

开始感到口渴难耐,瓶子里的水都喝得见了底。就这样,直到天亮,车流一动也没动过。

中午时分,标致 203 上的小女孩渴得受不了哭了起来,工程师突然想到可以去同阿利亚纳

上的乡下人谈谈,他们车上肯定有不少吃食。他没料到那两位乡下人十分和气,通情达理,说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该互相帮助,他们还有个想法,要是有人出面把这一群人的事儿管起来

(说这话时那女人用手画了一个圆圈,把他们周围的十几辆车都包括了进来),那他们坚持到

巴黎是没什么问题的。工程师生性不爱出头露面、充当组织者的角色,便叫来了陶努斯上的两

个男人,同他们还有阿利亚纳上的夫妻开了个小会。工程师没费多大劲就提议让陶努斯上的一

个男人负责协调各种事务,他基于直觉对这人有一种信任感。

到了午睡时间,阳光比起前一天来更加炽热。女人们纷纷担当起助人为乐的角色,一辆车

一辆车地照顾孩子,好让男人们腾出手来;没有人怨天尤人,当然这种一团和气的氛围也很勉

强,不过是建立在千篇一律的文字游戏和心存疑虑的好言好语之上。入夜,陶努斯亲自去和另

外四五个邻近团体的头儿商谈,他们给别的小组送去一些食品,换回了更多的水,甚至还有一

点葡萄酒。

凌晨两点左右,气温降了下来,有毯子的人都暗自庆幸可以把自己裹住。看上去这车流天

亮以前是动不了了,工程师和陶努斯,还有阿利亚纳上的男人坐了下来,一边抽烟一边聊天。

陶努斯很坦率地承认了这一点:天亮以后必须得做点什么,多弄一些吃的喝的。于是陶努斯便

去找邻近几个小组的头儿商量,那几位也没睡觉。几个头儿又把范围扩大到八十或是一百辆车

的半径,和远处的一些小组负责人商量了一番,最后确信各组的情况都大同小异。他们决定带

上所有能用的提包、网兜和水壶,到附近的农庄里去买食物。气温继续下降。到了中午,天上

下起了雨。同伴回来告诉陶努斯,事没办成。而且在周围所有的小组里,出征都不顺利,弄不

来水和吃食。

天黑了,大家被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所笼罩。天亮了,人们第一次觉得冷。王妃上的姑娘

和两位修女清点了本组的衣物。大家制定了一个优先使用名单,外套也分发了下去。水只剩下

半升,人们把水全给了老人和妇女。一辆福特正在高价卖水。陶努斯自掏腰包买了两升水;福

特答应第二天再弄些水来,只是价钱要翻番。

天气太冷,电瓶里的电也用得差不多了,不可能整天都把暖气开着。陶努斯做出决定,把

两辆配置最好的车留出来以备不时之需,给病人使用。每个人都用毯子把自己裹起来,尽量少

开车门,好存住些许热气。这一整天,加上接下来的几天,雪一直下个不停。现在,不管用什

么办法获取食物和水恐怕都不会有人感到惊奇。陶努斯唯一能做的只有管好公有资金,根据每

个人的身体状况把口粮分发下去。

每到下午,西姆卡上某个小伙子就爬上车顶,不知疲倦地瞭望着。直到冰雪与严寒使他不

得不浑身哆嗦地钻回自己的车里。

在谁都不再指望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发生了。在西姆卡的车顶上,那位兴高采烈的瞭望

哨突然觉得地平线那边有了些变化,一个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异象发生了。他们听见一片骚动,

一股沉重然而不可遏制的迁徙浪潮把车龙从无休无止的昏睡中猛然惊醒,陶努斯大声命令各人

回到自己车里。大家都在一点点地加速,变速杆奇迹般地挂上了三档,车开得更平稳,也更快

了。很自然,以这样的速度跑起来,各列车队很难并驾齐驱,他们的小组就这样散开了。他们

再也不能每天碰头开会,无论是例行会议还是在陶努斯车里的紧急会议,他再也听不到孩子们

4

玩小汽车时的嬉笑声,看不到修女们手捻念珠的情景。

404 的左边跑着一辆陶努斯,有那么一瞬间,404 以为他们的小组重新聚合起来了,一切

又恢复了先前的秩序,不必以打破为代价而继续前行。可这辆陶努斯方向盘后面坐的是个戴墨

镜的女人,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车已经跑到了每小时八十公里,前方的灯火越来越明亮,

只有一件事他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匆忙,为什么深更半夜在一群陌生的汽车中,在谁都不了

解谁的人群中,在这样一个人人目视前方、也只知道目视前方的世界里,要这样向前飞驰。

(陶玉平译,有删改)

[注]“标致 404”“标致 203”“雷诺王妃”“陶努斯”“阿利亚纳”“福特”“西姆卡”均为汽车品牌名。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中人物没有名字,都由汽车品牌名或职业来区分,意在表明一种普遍的生存境遇。

B.工程师能把周围车辆的细节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打发时光、对抗无聊的一种方式。

C.在困境中,陶努斯被推举为自救小组的领头人,在整条公路上,有很多这样的小组。

D.随着堵车时间的延长,时间刻度的逐渐模糊,人们对堵车事实变得麻木并慢慢接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文背景被设置在一条相对封闭的高速公路上,突发性事件让人们的生活进入特定状态,

由此引发故事。

B.文章主要以工程师和陶努斯为叙述视角,对堵车的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为读者提

供了综合的信息。

C.本文写堵车问题,和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写“失眠症”一样,都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书

写反思现代文明。

D.本文不刻意追求情节完整性与逻辑性,而把对存在的描摹、追问和思考作为拓展文本内

容和主旨的内核。

8.结尾的画线句表达了工程师的个人困惑,请结合文本分析其困惑产生的缘由。(4 分)

9.胡里奥科塔萨尔最为人称道之处,是通过小说这种方式把现实和幻想巧妙地结合起来。请

从现实和幻想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

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

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

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

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

可不察也。道家使人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

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

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

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5

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

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

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

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

于《春秋》。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

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

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

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

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

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故《春秋》者,

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改)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到答题卡相应横线上。(3 分)

善善 A 恶恶 B 贤贤 C 贱 D 不肖 E 存 F 亡国 G 继 H 绝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省,觉悟,明悟。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含义和用法相

同。

B.俭,同“检”,拘束,约束。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俭”含

义和用法相同。

C.敝,破坏,损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含义和用法相同。

D.雍,同“壅”,遮蔽,壅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的“壅”

含义和用法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易大传》说,天下学派追求是一致的,而学说却多种多样,目的相同而采用的途径不

一样。

B.《易大传》分类评价先秦诸子学说,认为阴阳、儒、墨、名、法等学说虽然各有优劣,

皆有可取之处,但道家学说更能兼采众长,合乎大道。

C.《春秋》记录了万物聚散,用具体历史事件阐述了孔子思想,远比只用空话记载更加深

刻。

D.《春秋》是直接明确宣扬礼义的经典著作,太史公提醒读者关注,它能够发挥礼防患于

未然的作用。

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4 分)

(2)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4 分)

14.请简要概括孔子创作《春秋》的缘由。(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516 题。

6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李益

北风吹雁数声悲,况指前林是别时。

秋草不堪频送远,白云何处更相期。

山随匹马行看暮,路入寒城独去迟。

为向东州故人道,江淹已拟惠休诗。

[注]贾校书:即贾弇(yn),曾任校书郎。振上人:诗僧法振,作者诗友,当时居于“东州” 。

江淹:南朝梁诗人,曾模仿惠休《怨诗行》而作《休上人怨别》。惠休:南朝宋、齐间诗人,原为

僧。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北风劲吹、大雁悲鸣,诗歌开篇便从触觉与听觉角度渲染出送别时的伤感氛围。

B.诗歌第三句与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采用了相同的写法。

C.诗人认为,分别之后友人就会像浮云一样行踪不定,二人何处再相见难以预期。

D.颈联描述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的情景,烘托出与友人别后的孤独冷寂。

16.学校微视频社团计划将本诗拍摄成一个短视频,将由你拟写第八句的视频拍摄脚

本。请根据诗歌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表格。(6 分)

分镜头脚本 时长:20 秒

场景 静夜拟诗

音乐特点

特写镜头

视频解说(可从内容、情感

角度解说;不超过 60 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涉及隋军大将韩擒虎攻入金陵,俘获陈后主及其宠妃

张丽华等人的典故,并为之感慨的词句是: , 。

( 2) 《 论 语 侍坐章》中,孔子鼓励弟子们积极发言的语句

是: , 。

(3)宋代词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有这样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

飞 。”你读过的唐诗宋词中还有哪些以花和鸟为意象对举的句

子: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2 题。

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理解或认识。宋祁《玉楼春》

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

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

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

7

同时人方中通《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

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

字, ,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

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没有把那个“理外之理”讲明白。

宋人常用“闹”字来形容无“声”的景色,不必少见多怪。晏几道《临江仙》:“风吹梅

蕊闹,雨细杏花香。”黄庭坚《次韵公秉、子由十六夜忆清虚》:“车驰马骤灯方闹,地静人

闲月自妍。”陈与义《舟抵华容县夜赋》:“三更萤火闹,万里天河横。”陆游《初夏闲居即

事》:“轻风忽起杨花闹,清露初晞药草香。”……从这些例子证明,方中通说“闹”字

“形容其杏之红”,还不够确切,应当说:“形容其花之盛(繁)”。“闹”字是把事

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听觉里获得了视觉的感受。

这类“闹”字的用法,不仅常见于古诗文, 。例如《儿女英雄传》

三八回写一个“小媳妇子”左手举着“闹轰轰一大把子通草花儿、花蝴蝶儿。”形容“大把子

花”的那“闹”字被“轰轰”两字申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也足以证明近代白话往往是理解古

代文言最好的帮助。用心理学或语言学的术语来说,这是“通感”或“感觉挪移”的例子。

18.下列句子中的“再”与文中加点的“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天色已晚,再不加快速度就赶不上末班车了。

B.在这么多字帖中,没有比这本再适合你的了。

C.他早已有了成见,你跟他再解释也没啥 用了。

D.新疆真美,我已做好明年再去一次的打算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含标点),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

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21.请对李渔、方中通有关“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的见解,分别作出点评。要求每人

不超过 30 个字,句子简洁流畅。(4 分)

22.参考文意,从第三段包含“闹”字的诗句中任选其一,并从“通感”的角度赏析其表达效

果。(3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现代文阅读 I《这里是中国》告诉我们,大碰撞的“洪荒之力”使得我国地貌景观极富变

化,我们的家园多姿多彩。祖国之美,在名山胜迹、澎湃江河,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原野、无

名山水、寻常巷陌。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

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8

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错。原文是“不仅豹亚科,

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可见“北极动物”中有一部分起源于青藏高

原,“北极动物”范围大,并不是仅仅指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故选 D。)

2.B(“降雨骤减”错。北纬 30附近亚热带地区受行星风系控制干旱少雨;青藏高原的

出现改变了位于北纬 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但青藏高原并未造成世界上同纬

度地区其他地方“降雨骤减”,因为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干旱少雨的。)

3.C(A 项“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

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错。原文是“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

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

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可见应是“进一步抬升”,而非“土层堆积厚

度进一步增加”;B 项“大兴安岭”错。原文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

分海拔在 500 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可见应是“大兴安岭以东”;D 项行星风系控制下

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不能简单归因为平原地区辐射少。故选 C。)

4.第一问: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第二问:影响大气循环;东亚季风被“抽吸”进入大

陆,带来充沛的水汽,形成大量降水。

5.科学性: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的科学术语和科学研究成果;逻辑

性:从根本成因到后续影响,主次分明,逻辑清晰;严谨性:对关于科学判断的陈述

加以适当界定,列出关键数字,更加精准;通俗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运用打比

方等手法,将青藏高原的特点等专业性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

6.D(“时间刻度的逐渐模糊,”文本中对时间的描述,起初一天中的不同时段“太阳正一

点一点向着公路左侧落下去”“直到天亮”“到了午睡时间”“入夜”“凌晨两点左右,”后来

是“天黑了”“天亮了”“每到下午,”说明人们对时间的流逝感受越来越模糊,这句理解是

正确的。 但被堵在高速公路上的人们开始互帮互助,工程师找到“陶努斯上的一个男人负

责协调各种事务”,虽然“天黑了,大家被一种莫名的厌倦情绪所笼罩。”但他们将有限

的物资用于照顾老人、妇女和病人,而且“每到下午,西姆卡上某个小伙子就爬上车

顶,不知疲倦地瞭望着”,直至后来道路畅通。因此“人们对堵车事实变得麻木并慢慢接

受”是错误的 )

7.B(对堵车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表述有误“全景式的描述”是既有全局整体的介

绍,又有局部细节的描绘“一辆福特正在高价卖水。陶努斯自掏腰包买了两升水;福特答

应第二天再弄些水来,只是价钱要翻番”为何只有福特能弄到水,文本并没有交代。因此

“对堵车事件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是错误的。)

8.堵车让人厌烦、疲惫和煎熬,但人们在患难中互相照顾,抱团取暖,让人留恋(2 分)

高速恢复畅通,已有的和谐被打破,温情被消解(1 分)彼此之间陌生孤独,令人困惑(1

分)

1

9.小说开篇以新闻播报的方式引出堵车,堵车的场景、路上的汽车品牌以及人物都充

满了现实感(2 分) 堵车历时多日,时间仿佛不复存在,气象变化异常,堵车环境下

的人事产生了一些变形,充满幻想因素(2 分) 现实和幻想的结合,丰富了堵车状态

的隐喻意义,呈现了如“堵车”般的人类普遍生存困境下的人生状态与现实思考(2 分)

10.BEG

11.D(A 项选文中“省”的词性是形容词,明察、考虑全面的意思;《劝学》中的“省”

是动词,是反思、自省的意思。B 项选文中“俭”没有通假,词性是形容词,节俭的意思;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俭”意思相同。C 项选文中“敝”的词性是形容词,破败、疲敝

的意思;《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敝”是动词,损害、破坏的意思。)

12.D(选文中“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是说《春秋》宗旨是以历史内容来宣扬

道德礼义,但从内容来说,《春秋》是关于历史的经典著作,所以,《春秋》对礼义的

宣扬是间接含蓄的。)

13.(1)形神不安而想和天地一起长存不灭,还从来没听说过。

(2) 孔子知道他的建议不会被接受了,他的政治主张再也行不通了,于是评判二百四

十二年历史中的是是非非,把这个作为天下人行动的准则。

14.(1)孔子认为周道衰颓,纲常泯乱,想通过修订《春秋》来明三王之道,辨人事之

纪。(2)孔子认为空洞地用礼义来说教,不如用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来进行教育更加深

刻明了。(3)孔子试图通过《春秋》对当时君臣重新树立礼义道德的标准和典范,达到

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5.D(“诗人匹马独行返城时倍感寒冷”错,“山随匹马”“路入寒城”写的是友人行为。)

16.抒情低沉、略带伤感;(1 分,情感色彩相近即可)李益提笔伏案写诗;(1 分)

江淹曾模仿惠休作诗,此时李益以江淹自比仿照振上人的诗创作,表现出对振上人诗

作的赞赏与对他的思念。(4 分。内容 2 分,情感 2 分。)

17.(1)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2)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3)例:《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

18.B(B 项与文中加点的“再”都表示在比较中程度加深,有更加之意。A 项表示如果继

续下去会怎样。C 项表示即使继续下去也不会怎样,D 项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

19.不能形容其红之多;也见于后世的白话作品(4 分。每写对一句给 2 分。意思答

对即可。)

20.(1)语句:;修改为“从这些例子来看”,或删去“从”。

(2)语句:;删去冒号,或将句号置于后引号之前。

(3)语句:;修改为“仿佛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

(6 分。序号准确各给 1 分,修改正确各给 1 分)

21.李渔:对“闹”字的通感特点完全没有认识;一味采取嘲笑的态度。

2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