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历史+答案

2024-03-11·19页·1.8 M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高考适应性考卷(五)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

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 6000 年至 5300 年前后,中国各地区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转折期。大汶口文化出现随葬品超过百件的

大型墓葬,安徽凌家滩遗址出现祭坛和随葬大量玉器的大型墓葬,辽宁牛河梁遗址群出现专门举行宗教仪

式活动的“圣地”。这些现象说明( )

A. 相对稳定的政治实体逐步出现 B. 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的趋势

C. 早期国家的政治实践已经完成 D. 中华各地区的文明齐头并进

2. 西汉贾谊认为: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

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这一主张( )

A. 蕴含了天下大一统的理念 B. 深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

C. 意在强化华夷有别的认识 D. 植根于强有力的军事实力

3. 中唐以后,歙州(安徽)的祁门县“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湖州的长城县(今浙江长兴) “每岁以

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经济发展具有地域差异 B. 雇佣关系成 为 普遍现象

C. 经济重心逐渐开始转移 D. 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4. 宋代政府拣选的吏职要具备四点资格,一是产业条件,二是要“练于事”或“谙吏道”,三是要有三人

以上的推荐和担保,四是要经过对书算能力的测试。这一做法( )

A. 根源于崇文抑武的祖宗之法 B. 意在提高吏职的文化素质

C. 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 D. 说明官员的管理制度严格

5. 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此外,

他要求政府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让其有出仕机会。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 B.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价值观变化

C.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了严重挑战 D. 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第1页/共6页

6. 下表为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这反映出明初( )

却(禁)贡

时间 原因

洪武五年(1372) 安南 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

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

洪武七年(1374) 日本

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 安南 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

占城 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1391)

洪武二十六年

安南 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1393)

洪武二十七年

安南 同上

(1394)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 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 B. 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 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扩大 D. 商品交易遵循严格程序

7. 1941 年 12 月 23 日,在罗斯福的建议下,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会后中英两

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 年 1 月 3 日,中国战区宣布建立,由此拉开中美英共同对日作

战的帷幕。这些做法( )

A. 促使日本对重庆开始大规模轰炸 B. 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形势

C. 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提供有力外援支持

8. 1961 年 7 月,在讨论“科学十四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党怎样做工作?就是要创造一

个生动活泼、人心舒畅的局面,一个出科学成果的局面。党的领导干部要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关心帮助他

们;就是要老老实实当好勤务员,为科学家服务,替他们解决困难。这反映出( )

A. 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果 B. “双百”方针不断完善

C. “左”倾错误蔓延到政治领域 D. 党中央贯彻调整方针

9. 1986 年,纽约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霖访华,中国政府赠予了他一张面值 50 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

实物股票(如下图)。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上市公司。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第2页/共6页

( )

A. 引领着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

C. 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D. 改革经营方式为企业注入活力

10. 在古埃及,国王是众神之一,他们的去世会被埃及人视作“与众神汇聚”,同时在现世与来世彰明统

治,而埃及民众也因此负有为国王修建神庙、陵墓和供奉他们的责任。 “国王的神化”反映了古埃及

( )

A. 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 B. 文明古国的农耕文化

C. 王权至上的内在逻辑 D. 世袭继承的传统习俗

11. 公元 330 年,君士坦丁大帝诏令各地诸侯和教会归顺罗马教皇希尔维斯特及其后继者,并把“罗马

城、全部意大利和帝国西部诸行省”都赠给了教皇,这一文件被称为《君士坦丁的赠礼》,教会强调该文

件确立了其兼领西部帝国的合法性。然而 15 世纪一名叫瓦拉的教士凭借实证和历史语言的辨析,证明了

这一文件系后世伪作。瓦拉对这一文献的考证反映了( )

A. 进步人士反对宗教的立场 B. 抵制基督教的神学教条

C. 王权加速民族国家的扩展 D. 人作为批判主体的尝试

12. 1872 年日本文部省颁布《学制》,两年后进一步颁布《增补学制》,在此推动下,日本基础、高等教育

和外语教育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1890 年日本政府又颁布《教育敕语》为国家基本教育方针,其中规定忠

孝为“国体精华”,维护天皇的绝对权威。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反映了( )

A. 文明开化政策的深化 B. 天皇专制权力至上

C. 广受世界趋势的影响 D. 传统与近代的杂糅

13. 威廉莫里斯是英国 19 世纪英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者之一,他在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创

造性劳动”的理念,认为通过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审美愉悦,可以予以工人精神和物质的完善。这一观点

( )

A. 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理论设想 B. 指明改造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

C. 折射工业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 D. 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第3页/共6页

14. 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 1950 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如下图),描绘了十月革命后列宁专

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朴素的农民反映的问题。他们会面的主题可能是( )

A. 农民对沙皇的强烈控诉 B. 农业机械化的进展程度

C. 斯大林格勒的防卫工作 D. 国家垄断粮食生产回收

15. 20 世纪 50、60 年代的二十年时间里,西欧国家大多持续保持经济的高增长率,至 1960 年英法德意四

国的 GDP 总量占全球 GDP 总量的 20.52%。同时经济定期波动的现象也有所改观,1948 年到 1952 年西方爆

发了战后第一轮经济危机,诸多产业受波及,滋生大量失业人口,但之后西欧依然能维持经济的高增长

率,这是由于( )

A. 政府做好了市场的守夜人 B. 西欧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C. 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的调控 D. 新经济促使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55 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代实施焚书禁学,使民间学术和教育活动受到沉重打击。汉代统治者从秦代禁止私学的错

误中吸取了教训,认识到民间学术活动是不能用简单禁止的手段加以控制的。控制思想意识只能通过引导

的方法,关键要注重实质内容,无需在形式上过多计较。既然太学招生名额有限,地方官学一时也难以普

及,那让人们自行求学和施教,只要教学内容符合封建专制统治的利益,又何苦不由其为呢?因此,汉代

统治者一开始就对私学采取宽容乃至鼓励的政策。

——摘编自俞启定、施克灿《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一卷

材料二 自《北京条约》签订后,随着传教士不断深入内地,教会学校也随之增加,教会教育事业获

得了很大的发展。……19 世纪 70 年代后,由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增多,以及由外国控制的中

国海关、邮局等机关急需人才,同时洋务派所办的企业也需要懂西学的人才,这就给教会教育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促使教会学校向更高层次发展。1877 年,在上海举行了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传教士狄考文在会

上指出:“基督教传教士为何要努力培养在中国这场注定要出现的变革中起带头作用的人才,是有充分理

由的。……如果能正确控制和指导,就会为基督教取得普遍胜利开辟一条光明大道。”

第4页/共6页

——摘编自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材料三 1937 年 8 月,中共发表《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提

出要“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的的新制度、新课程,实行普及的、义务的、免

费的教育方案,提高人民民族觉悟的程度”。1938 年,毛泽东指出,“在一切为着战争的原则下,一切文

化教育事业均应使之适合战争的需要”,并决定实现“改订学制”“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及

“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等文化教育政策。1940 年,毛泽东在《关于文化教育政策》中提道:“应以提高和

普及人民大众的抗日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应容许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教育家、文化人、记者、

学者、技术家来根据地和我们合作,办学、办报、做事。”……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两年时间内,边区增加

了 2 万以上的非文盲。小学的学生数量由 1937 年的约 2000 人增加至 1939 年的 20401 人,增加了 10 倍以

上。

——摘编自李斌、张应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教育工作方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四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

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

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测算,我国目前

的教育强国指数居全球第 23 位,比 2012 年上升 26 位,是进步最快的国家,这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 2023 年 5 月 29 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统治者允许私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传教士在中国开办教会学校的危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抗战时期中共教育改革工作的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初期,“言者谓江北之民杂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虽土风各有所宜,至于参植以防水

旱,亦古之制”。宋太宗“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

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1011 年,真宗又“以

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高仰者莳之,盖旱稻

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这是原产于占

城(今越南中南部)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粮食品种交流,不仅提高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

能力,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8 世纪初,为提升国家实力,许多欧洲大国开始从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

第5页/共6页

并逐渐形成全球植物流动网络。美国建国初期,在科学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下,托马斯杰斐逊力图通过

掌握前沿的植物学知识,建立实验性的园圃,积极参与欧洲国家构筑的全球植物流动网络,实现对外来高

价值食用植物、药用植物及经济植物等的引种与推广,最终达到改善美国农业经营模式,增强粮食自给自

足能力的目的。尽管杰斐逊引种外来高价值植物的实验大都以失败告终,但仍有部分植物被成功引种和推

广。

——摘编自张鹏《杰斐逊的植物引种实验及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材料三 大豆原产自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孙中山在《实业计划》(19171919)之“衣食住

行”中叙述了“大豆工业”计划。该计划设想,一方而,在国内设立新式工厂,以西方工业生产模式革新

中国传统手工经营方式,为民众提供优质平价蛋白;另一方面“于诸国大城市设立黄豆制品工场,以较廉

之蛋白质食料供给西方人民”。孙中山将欧洲战争作为中国输出大豆的国际机遇,以中国传统的优质植物

蛋白置换效能转化率低下的动物蛋白。他曾于 1909 年参观了好友李石曾在法国开设的豆腐公司,该公司

斥巨资打造了当时最先进的豆制品机械流水生产线。孙中山宏伟的大豆出口计划就是以豆腐公司为蓝本规

划的。但该计划仅停留在纸上,并未实施。

——摘编自王书吟《素食、科学与反殖民——全球史视野中的孙中山“大豆工业”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粮食品种交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引种和推广外来植物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大豆工业”计划的用意及其国际背景。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也不论经受了多少屈辱、忧伤和困惑,中华文化毕竟从全然封闭的僵壳

中部分地解脱出来,面对着广阔的世界呼吸吞吐,接纳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新鲜养料,调节、完善自己的

再生机制。这个痛苦但却充满希望的生命过程,首先体现为近代工业的建立、交通运输的发展、沿海城市

的工商业以及农村商品经济的扩展。在此基础上,生机勃勃的新质细胞在中华文化肌体内由隐而彰、由弱

而强地分蘖、繁殖起来。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全二册)》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化的新质细胞”,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

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第6页/共6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 2024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

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距今 6000 年至 5300 年前后,中国各地区进入跨越式发展的转折期。大汶口文化出现随葬品超过百件的

大型墓葬,安徽凌家滩遗址出现祭坛和随葬大量玉器的大型墓葬,辽宁牛河梁遗址群出现专门举行宗教仪

式活动的“圣地”。这些现象说明( )

A. 相对稳定的政治实体逐步出现 B. 中华文明呈多元一体的趋势

C. 早期国家的政治实践已经完成 D. 中华各地区的文明齐头并进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大汶口文化出现随葬品超过百件的大型墓葬,安徽凌家滩遗址出现

祭坛和随葬大量玉器的大型墓葬,辽宁牛河梁遗址群出现专门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圣地’”可知,在新

石器时代,中国多地相继出现了贫富分化差距、举行宗教活动仪式等现象,说明的是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

体的趋势,B 项正确;当时并未出现政治实体,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周,与材料

无关,排除 C 项;受生产力水平发展的影响,文明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 西汉贾谊认为: “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

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这一主张( )

A. 蕴含了天下大一统的理念 B. 深受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

C. 意在强化华夷有别的认识 D. 植根于强有力的军事实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和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也。何也?上也。蛮夷者,天

第1页/共 13页

下之足也。何也?下也。蛮夷征令,是主上之操也;天子共贡,是臣下之礼也”可知,贾谊认为天子是天

下的首领,蛮夷是天下的脚,蛮夷服从天子的命令,这是天子在施展权力;天子让蛮夷臣服,这是蛮夷在

行臣属的礼节,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天下大一统的理念,A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大一统,非黄老无为

思想,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华夷有别的说法,排除 C 项;西汉初年,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排除 D 项。故

选 A 项。

3. 中唐以后,歙州(安徽)的祁门县“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湖州的长城县(今浙江长兴) “每岁以

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经济发展具有地域差异 B. 雇佣关系成为普遍现象

C. 经济重心逐渐开始转移 D. 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唐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每岁以进奉顾山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

月方毕”和所学可知,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唐以后,南方部分地区种植茶叶,说明的是传统经济结

构有所突破,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动,非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排除 A 项;明朝中后期

才出现雇佣关系,排除 B 项;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且与材料无关,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宋代政府拣选的吏职要具备四点资格,一是产业条件,二是要“练于事”或“谙吏道”,三是要有三人

以上的推荐和担保,四是要经过对书算能力的测试。这一做法( )

A. 根源于崇文抑武的祖宗之法 B. 意在提高吏职的文化素质

C. 有利于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 D. 说明官员的管理制度严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目的题、影响题和本质题。根据

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的政府在对吏职的选拔上,重

视产业条件、专业水平、举荐和能力测试,这对于减少吏治腐败,稳定国家机器运行等方面发挥巨大作

用,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国家机器运行的影响,与崇文抑武政策无关,排除 A 项;提高官员文化素

质属于影响,非目的,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吏的选拔,非官员的管理制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5. 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集大成者叶适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此外,

他要求政府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让其有出仕机会。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冲击了社会等级秩序 B. 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价值观变化

C.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了严重挑战 D. 经世致用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第2页/共 13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南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他要求政府提高工商业者

的地位,让其有出仕机会”和所学可知,南宋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对当时士农工商的价值观念产生

冲击,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价值观念的影响,非冲击等级秩序,排除 A 项;中国古代政府厉行重农

抑商政策,并未受到严重挑战,排除 C 项;南宋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6. 下表为洪武年间却(禁)贡情况。这反映出明初( )

却(禁)贡

时间 原因

洪武五年(1372) 安南 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

其国王良怀遣僧朝贡。以无表文却之。其臣亦

洪武七年(1374) 日本

遣僧贡马及茶布刀扇等物。以其私贡却之

洪武十四年(1381) 安南 以安南寇思明,不纳

洪武二十四年

占城 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

(1391)

洪武二十六年

安南 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

(1393)

洪武二十七年

安南 同上

(1394)

注:根据《明实录》《东西洋考》《海澄县志》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A. 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 B. 对外交往追求政治影响

C. 统治疆域的进一步扩大 D. 商品交易遵循严格程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安南陈叔明弑其主日熞自立,遣使人贡,却之”“以无表文却

第3页/共 13页

之”“以安南寇思明,不纳”“以占城有篡逆事,却之”“以安南擅废立,绝其朝贡”并结合所学可知,

明初拒绝朝贡贸易都是因为周边向明朝政府“纳贡称臣”的国家发生了大逆不道、背叛封建礼教的行为,

B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明初强化海禁断绝贸易往来,排除 A 项;材料体现的是洪武年间禁贡情况,并未

涉及明初的统治疆域,排除 C 项;材料体现的是洪武年间禁贡情况,并未涉及商品交易的程序,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7. 1941 年 12 月 23 日,在罗斯福的建议下,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召开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会后中英两

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 年 1 月 3 日,中国战区宣布建立,由此拉开中美英共同对日作

战的帷幕。这些做法( )

A. 促使日本对重庆开始大规模轰炸 B. 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形势

C. 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D. 为第三次长沙会战提供有力外援支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41 年 12 月 23 日,在罗斯福的建议下,蒋介石在重庆主持

召开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会后中英两国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召开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后,中美英三国开启共同对日作战,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形

势,B 项正确;日本对重庆开始大规模轰炸开始于 1938 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A 项;世界反法西斯同

盟的建立于 1942 年 1 月 1 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 项;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时间 1941 年 12 月 24 日至

1942 年 1 月 15 日,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8. 1961 年 7 月,在讨论“科学十四条”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邓小平指出:党怎样做工作?就是要创造一

个生动活泼、人心舒畅的局面,一个出科学成果的局面。党的领导干部要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关心帮助他

们;就是要老老实实当好勤务员,为科学家服务,替他们解决困难。这反映出( )

A. 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果 B. “双百”方针不断完善

C. “左”倾错误蔓延到政治领域 D. 党中央贯彻调整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根据材料“1961 年 7 月”“党的领导干部要和知识分子交朋友,关心帮助

他们;就是要老老实实当好勤务员,为科学家服务,替他们解决困难”和所学可知,1961 年,党中央开始

纠正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提出八字方针进行调整,因此出现材料中的现象,D 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科

技发展成果的结论,排除 A 项; “双百”方针是在 1956 年提出,强调学术上要自由争论材料强调干部对

第4页/共 13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