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下学期安徽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联考(二模)-语文答案

2024-03-20·4页·73.1 K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天域全国名校协作联考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参考答案1.C(“为融合凝聚各族起到了文化核心和纽带作用”错,偷换概念。材料一是“特别是黄帝成了 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 可见,华夏民族融合发展的文化核心与血缘纽带 是炎帝与黄帝, 特别是黄帝,而不是龙图腾本身。)2.C(对“龙图腾”这一说法的质疑只是某些学者的观点,并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3.B(只是突出了事物之间不同的特点, 并无崇拜的感情。)4.示例一: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 标志的外形以新石器时代的玉龙为基本原形,显示出中华 民族龙图腾的文化底蕴。龙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体现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 搏击四海、 升腾向上, 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 (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示例二:国家雪车雪橇中心 标志的外形正如一条蜿蜒的游龙盘踞在山脊之上, 显示出中华 民族龙图腾的文化底蕴。龙是华夏民族创造的体现民族精神之魂的寓意性形象, 游龙外观象 征着力量, 以及团结奋进、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体育精神。 (每点 2 分, 意思对即可)5. 两者形象特征不同:东方的龙是多种物象的糅合体, 外形友好和善;西方的龙是“酷似一只 长着类似蝙蝠肉翼的蜥蜴”,外形怪异恐怖。两者寓意不同:东方的龙寓意团结、好运、吉 祥、富贵; 西方的龙是魔鬼、撒旦, 预示争斗、贪婪、凶恶。 人们对两者的情感态度不同: 东方的龙引发华夏儿女的自豪和骄傲;西方的龙则让人心生畏惧。 (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6.B(没有把对祖国的态度直接表现出来)7.A(并未运用拟人手法。“撒下来的声音”是通感,以形写声。)8. 看到敌机,流露出面对战争无所适从又略带迷茫的心境。心情平静后, 表达了对战事的反感与憎恶。对祖国形势的担忧与自我安慰,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痛恨。反复看短刀, 表明想要上前线保卫祖国的意识的觉醒。(意思对即可。 1 点 1 分,共 4 分)9. 方法:文本一综合运用借意象、场景描写抒情及直抒胸臆等多种方法来表达情感。文本 二主要通过意象来抒情。 情感特点: 文本一表达的情感和缓、有变化;文本二表达的情感集中而浓烈。 (每点 2 分,共 6 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10.BDF(原文断句:“宿卫之人,传餐而食。虽非性体仁明, 亦励精之主也。”译文:由晚上守夜 的卫兵把食物送进来吃。虽然他本性不很仁义明智,但也是励精图治的皇帝。)11.D(两个词意思不同。文中“阙”是过失的意思,“若不阙秦”的“阙”是“侵损、削减”的意 思。 A.“不蒙见察”的“察”意思是“理解”。B.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庭中始为篱, 已为墙”的“已”意思是“不久后 ”。C.两个“暂”都是“一时, 表示时间短”。)12.C(“那些人虽然温顺,但有逆鳞”错,原文“龙”指皇帝自己,“逆鳞”喻指皇帝的尊严,意 在赞扬臣子敢于犯颜直谏。)13. (臣子)如果遇到圣明的君主,自然就应该竭尽诚心规谏, 至于像龙逄、比干那样的处境,就不免没为奴婢或加刑戮。 (补充主语“臣子”;值:遇到; 孥戮:没为奴婢或加刑戮。1点 1 分,句意 1 分) 你的忠诚, 从这里(奏章中) 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能保全这种节操,那么你的好名声就可 以永远保全了。 (“见于斯”状语后置; 克: 能; 令:美好。 1 点 1 分,句意 1 分)14. 天下如此之大,不能皇帝一人定夺。臣子忠心进谏, 可助宗庙社稷无忧。臣子可以保全 好名声,做后人的表率。 (1 点 1 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皇上(唐太宗) 对房玄龄、萧瑀说:“隋文帝是什么样的皇帝? ”房玄龄回答说:“隋文帝约束 自己, 使言行符合于礼, 勤勤劳劳思虑政事, 每天坐朝听政, 有时会持续到太阳西斜。五品官员以 上,指派(赐予)座位讨论事情,由晚上守夜的卫兵把食物送进来吃。虽然他本性不很仁义明智, 但也是励精图治的皇帝。”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个人性格过于明察, 但内心并不能 明辨(臣子)。心里糊涂就不能通达彻见, 性格过于明察就对事情容易多疑。他本来是靠欺骗前朝 皇帝的遗孤寡妇,夺取江山登上皇位的, 所以总是害怕群臣不服, 因此,他不肯相信手下的每个官 员,每一件事他都自己判断决定,劳神费力, 事情也不是都处理得合情合理。朝中的大臣已经知道 这点, 却不敢指出来。丞相以下的官吏, 处理政务都只是遵旨应对。我认为不对, 天下如此之大, 我怎能一人定夺?我正选拔天下的贤良人才, 委任以相应的职务和要求,使每个人都能得到相应的 用武之地, 这几乎就是合乎道理了。”唐太宗于是给相关部门下令:“凡是诏策有不便利于时的地方,官吏必须上奏指出, 不能只按照圣旨上的意思办事。”材料二:贞观六年, 唐太宗因为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著作郎姚思廉等人 所奏的事很合心意, 召见时对他们说:“我曾把从古以来臣子尽忠的事迹一一看过, 如果遇到圣明 的君主,自然应该竭尽诚心规谏,至于像龙逄、比干那样的处境, 就不免没为奴婢或加刑戮。做君 主不容易, 做臣子也极难。我又听说龙可以驯养得听话, 但喉下有逆鳞。你们就敢于犯逆鳞,各自 进上奏书。常能这样,我难道还怕宗庙社稷会倾覆!每想到你们一片忠心, 一刻也不能忘怀,所以 设宴共享欢乐。”还给每人赏赐了数量不等的绢。太常卿韦挺曾经上书唐太宗,指出他治理国家的功劳与过失。太宗写了一道诏书送给他说:“你所呈上的意见是正直之言, 里面的言辞和道理都值得看。我对此感到十分欣慰。春秋时齐国发 生内乱,管仲的箭曾射中齐桓公;晋国蒲城的争斗,勃鞮曾用剑斩断晋文公的衣袖。但齐桓公重用 管仲, 没有猜疑;晋文公对待勃鞮仍一视同仁, 没有什么差别。这是臣子各为其主, 心诚不移。你 的忠诚,从这份奏章就可以看出来。如果你能保全这种节操, 那么你的好名声就可以永远保全了。 如果你在这方面懈怠了, 那将是多么可惜呀。我希望你能自始至终地努力, 做后人的表率。这可以 使后来的人看今天所发生的事, 就像今天的人看古代所发生的事一样, 这难道不是很好吗? 我近来 没有听说过我所犯下了哪些过错,也没看见我所做过的一切事中存在哪些过失,这些功绩都是依靠 你们这些忠信、诚实的人的结果。你们不断地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用来丰富我治国的思想。”15.A(“点出此地荒凉萧瑟的特点”错。联系上下文,结合谢朓的诗句可知,上阙后三句点出这是 隐居佳境。)16.(1)同:隐居时悠闲自得的心境。第一首, 写出这里村落隔绝喧嚣,景色优美怡人,表现悠 然自得之情。第二首写自己随性而游, 吃斋奉佛,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2)异:第一首, 抒发国家灭亡后闲居无所作为的无奈之情。“惟有清风明月”不过表象,实则满腹忧愤愁苦, 面对战乱, 无能为力,只能借酒消愁,麻痹自己。第二首表达诗人 淡泊闲适、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的意致。行到水穷,坐看云起;与“林叟”尽情谈笑。以上表现出诗人淡泊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相同点 2 分, 不同点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解析】《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在元好问二十五岁的时候,蒙古军便已破忻州,他好容易才逃出去。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在家破国亡之后,历尽磨难的元好问又回到故乡过遗民生活, 此时元好问已五十岁,择 居母亲张氏娘家东园。颠沛流离多年方始安定,眼见家乡宁静太平,年成丰收,他如释重负,作了 这首曲。卜居, 就是占卜选择定居之地。后泛指择地居住。外家, 即他生母张夫人的娘家。译文:重重叠叠的山峰隔断了繁华喧闹的都市生活, 更觉得年丰人寿在我们这个小村落。移居到想要 去的人迹罕至之所, 那里有窗口可以看到碧绿的山峰,还有屋后茂密的松柏一棵棵。种植那十年成 材的树木, 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 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老夫我所要做的,只是清早醒来,欣赏 那将落的明月; 醉饱之后,充分享受那山间的清风拂面而过。《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描写作者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 生动地刻画了一位 隐居者的形象, 突出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前六句自然闲静, 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 火的世外高人, 他兴致来了就独自信步漫游, 走到水的尽头就坐看行云变幻。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 动,带来生活气息, 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全诗平白如话, 却极具功力, 把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 色,惟妙惟肖, 诗味、理趣二者兼备。译文:中年我已有好道之心,晚年迁家到南山脚下。兴致一来我独自漫游,快意佳趣只有我自知。闲 情漫步到水尽之外, 坐下仰望白云的飘动。偶尔与林中老叟相遇, 谈笑不停忘记了归期。17. 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其余能表现诸葛亮功绩的诗句都可以)18.A 飘飘欲仙 B 浮想联翩 C 心驰神往 (1 点 1 分, 3 点 3 分。其他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A 飘飘欲仙: 身体轻飘飘的, 像要飞升成仙一样。形容人的感觉非常轻松爽快。 B.浮想联 翩:形容一个又一个想法不断地涌现出来。C.心驰神往: 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 向往。)19.A(A 项和原文“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中的“什么”都是用在否定句中, 处在名词前,可以删 除,且意思不变,语气略显直率。B 表示不同意对方说的话。 C 任指, 用在“也”或“都”前 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 D 任指, 两个“什么”前后照应, 表示由前者决定后者。)20.A21. 是聊八卦 则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当有人想和你“一起吃瓜”时22.为什么“吃瓜”会上头?因为“吃瓜”来自于人的两种本能需求, 一个是收集本能,另一个则 是抱团本能。 (设问 1 分,因果关系 1 分,“收集本能”1 分,“抱团本能”1 分,表达准确流 畅 1 分。)23.解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交流、碰撞、融合”,并从积极的角度阐述其意义—— “产生新形象、 新意义、新思想等”,形成明确观点即可。要注意与“团结”之类话题的区别, 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关联。阅卷标准(基准分: 45 分) 共分五类。每类分上中下三档。 一类卷 60-50。上档 60-58,中档 57-54,下档 53-50。 二类卷 49-44。上档 49-48,中档 47-46,下档 45-44 三类卷 43-36。上档 43-42,中档 41-39,下档 38-36 四类卷 35-21。上档 35-30,中档 29-26,下档 25-21。 五类卷 20-0。 根据思想内容确定类别, 根据结构安排、文体要求、语言表达、书写情况确定档次。 能深入分析“交流、碰撞、融合”的具体内涵,并与“产生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形成有 机关联,可归入一类卷。 能准确理解“交流、碰撞、融合 ”的基本含义,并与“产生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形成有 效关联,可归入二类卷。 能扣住“交流、碰撞、融合 ” “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 ”等关键词, 但缺乏彼此之间的有 效关联,可归入三类卷。 脱离“新形象、新意义、新思想”单独谈“交流、碰撞、融合”,或对 “交流、碰撞、融合” 等关键词理解有偏差,可归入四类卷。 完全脱离“交流、碰撞、融合”等关键词,只选材料中非重要词句,或另起炉灶, 可归入五类 卷。扣分项评定: 错别字,1 个扣 1 分,重复不计; 不足字数者,每少 50 字扣 1 分; 无标题扣 2 分。 残篇评定: 400 字以上的文章, 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400 字以下的文章, 20 分以下评分, 不再扣字数分。 200 字以下的文章, 10 分以下评分, 不再扣字数分。 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只写标题的,给 1 分或 2 分,不评 0 分。 完全空白的,评 0 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PDF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