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语文+答案

2024-03-31·11页·853.1 K

2024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语文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思维导图)

材料二:

《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

点,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

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

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

“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

紧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

上不断塑造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

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在家族

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

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

缘、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

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对这种情形作了生动的描摹。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

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

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

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

“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

持已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

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

有学者对费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局等。

(摘编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

材料三:

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还

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

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

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

去,同时还是一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

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费孝通先生在

《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

国》中,费孝通提出了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我

们可以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从现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

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

(摘编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虽然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但是在当前社会转型过程中,已

没有多大的启示意义。

B.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在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塑造着、强化着甚至决定了

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

C.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历史惯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费孝通《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网络的中心是“己”,各个网络的范围都不相同,界限模糊,

具有很大的伸缩性。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材料一的思维导图可以看出,费孝通先生试图通过与“团体格局”的社会结构相比较,来阐明“差序格

局”的概念内涵。

B.材料二在论述过程中大量的使用引证法,通过直接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另外多处使用例证法,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增强说理的透辟性。

C.材料二整体上采用总分总结构,主体部分采用递进式结构,从三个方面揭示“差序格局”的特点,思路

清晰,层次分明。

D.材料三中引用梁治平的话,意在说明:传统不仅存在于过去,也存在于当下;传统可在历史中追寻,

也能从当下发现,这对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值很有意义。

3.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 )(3 分)

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弟子规》)

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则不断被现

代因子影响和浸染。

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

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

C.材料二侧重论述“差序格局”等级性、伸缩性、壁垒性等三大社会特征,并指出在现代中国转型时期“差

序格局”呈现的新变化。

D.材料三侧重从崇尚现代文明的角度,让人们认识到“差序格局”及《乡土中国》在当代的研究价值和意

义,从而继承和发展差序格局理论。

5.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简要分析下面这一情节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伸缩性。(6 分)

《红楼梦》第四回“雨村判案”故事的梗概为: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

莲)而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将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

要判案的时候,一个门子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判决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让

薛家给冯家多赔了点烧埋银子,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

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

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

的红斑,他觉得以前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

“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对我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

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夫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

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对天发誓,但后来不作声了,

羞愧得低下了头。“先生!”他说,一手按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不是大学生,也不是乡村教

师。我原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胡说!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

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

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

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

厨娘将一把斧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柴,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

去。

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我这样做是为了他

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

意,让他每月都来,活总是有的。”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

沃尔佐夫搬家也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您的工钱。我看得出来,

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

“卢什科夫。”“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一个同

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的话。”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

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

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现

在做什么事?日子过得好吧?”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您那时讲得很正

确,这一点,我当然至死都感激不尽。不过,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唉,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你怎么

不死呀!’然后坐在我对面,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

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

话。她为我耗了多少心血,为我流了多少眼泪,这些我没法对您说。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劈柴!要知道,

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全是她劈的!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

非,不再酗酒,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

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不过现在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

了。

(有删改)

6.第段和第段关于“乞丐”的外貌描写,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第段写“乞丐”破败的穿着、醉酒的外貌,表现其潦倒落魄。

B.第段写“乞丐”穿的是“羊羔皮”“海狗皮”,表现其生活境遇的好转。

C.作者通过这两段对卢什科夫的外貌描写,运用对比,为情节的展开留下了悬念,埋下了伏笔。

D.在律师看来,卢什科夫外貌的变化是因为他对“乞丐”的帮助,表现了律师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与厨

娘对“乞丐”的帮助相映成趣,使情节展开更为虚幻、曲折。

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斯克沃尔佐夫开头毫不留情痛斥乞丐,是因为乞丐利用了他的仁慈,亵渎了他的好意。这与两年后他

见到卢什科夫时感到非常高兴形成鲜明的对照。

B.卢什科夫以冒牌教师、冒牌大学生的身份行乞,只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虽然工作

能力强,有手艺,但别人不要。

C.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气愤已经消散”,说明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动了,动了恻隐之心,想

要帮助他,为下文做伏笔。

D.奥莉加先“恶狠狠地推开”,后骂“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也要遭火烧!你这苦命人

啊!”可见她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

8.假如小说从卢什科夫的视角运用第一人称叙事,与原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相比较,表达效果会有什么

不同?请简要阐述。(5 分)

9.有人说本文结尾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妙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

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

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

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区冶不

能以必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

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

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今不知治者必曰:“得民之心。”欲得民之心而可以为治,则是伊尹、管仲无所用也,将听民而已矣。

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夫婴儿不剔首则腹痛,不福痤则寝益。剔首、福痤,必一人抱之,慈母治

之,然犹啼呼不止婴儿不知犯其所小苦致其所大利也今上急耕田垦草以厚民产也而以上为酷;修刑重罚以

为禁邪也,而以上为严;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境内必知介而无私

解,并力疾斗,所以禽虏也,而以上为暴。此四者,所以治安也,而民不知悦也。

(节选自《韩非子显学》)

材料二:

(武帝)诏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蹉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

泛驾之马,跃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节选自《汉书武帝纪》)

[注]臧获:古称奴婢。泛(fng)驾:把车子弄翻,指不受驾驭。跅(tu)弛:放纵不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

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 分)

然犹啼呼A 不止B 婴儿不知犯C 其所小苦D 致其所大E 利也F 今上急耕田垦草G 以厚民产也H 而以上

为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功伐,指功劳、功勋,与成语“自矜功伐”中的“功伐”含义不同。

B.起,指起用,与《过秦论》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起”含义不同。

C.非常,指非同寻常,与《鸿门宴》中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非常”含义不同。

D.绝,指偏僻的、辽远的,与《蜀道难》中“可以横绝峨眉巅”的“绝”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澹台子羽有君子仪容,宰予言辞高雅有文采,孔子与其相处后发现他们的行为和智慧比不上仪容和言

辞,可见圣人也会有失误。

B.魏国听信孟卯的花言巧语,带来了华阳之战的惨败;赵国听信赵括的纸上谈兵,造成了长平之战的大

祸。这都是任用能说会道的人而铸成了大错。

C.在韩非子看来,“发齿吻形容”指如果用打开马口看牙齿的方式来形容马的优劣,就是伯乐也不能做出

正确的判断。

D.韩非子认为如果得民心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么伊尹、管仲就没有用处了,只要听任民众就可以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

(2)征赋钱粟以实仓库,且以救饥馑、备军旅也,而以上为贪。

1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选拔人才,韩非子和汉武帝的观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 15~16题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5.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杜诗颔联使用反问的方法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目的是劝告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更

加亲善友好。

B.杜诗中,作者现身说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还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措辞直接,入

情入理。

C.“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上句写景,使人想见山园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下句言情,表现与世无争

的知足思想。

D.辛词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将主人公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

来,耐人寻味。

16.这两篇作品都写到了扑枣者,试比较杜甫和辛弃疾对扑枣者的态度和情感的异同点。(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在《论语雍也》里,孔子认为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走廊和屋檐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火爆全网的龙年春晚歌曲《上春山》充满古诗词的韵味,其中歌词“东风拂人面落花作簪”中“东风”这

一意象也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又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日前,智跑重庆国际城市定向赛将城市地标和旅游热点区域纳入比赛线路,约 7000 名选手以轻轨、

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为载体,通过 25 条比赛线路探索城市,城市之美 。

和常见的竞技赛事、大众健身赛事相比,城市定向赛参与门槛低,兼具挑战性与趣味性。比赛当天,

年轻人都跃跃欲试, 地走出家门,和三五好友一起开启一场健身和“寻宝”的特殊旅程:在大街小

巷间穿梭,在特色打卡点留下到访的足迹。城市定向赛难度较低,但比赛内容 ,有飞盘、腰旗、

橄榄球等多项新兴运动。各年龄段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人们在健身的同时,还能了解城市的历史文化。

随着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户外运动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方式,对体育健身质量也有了

更高期待:完成赛事设计的各种任务,不仅能收获惊喜和感动,还能运动健身。

如今,“年轻化”“时尚化”正成为体育赛事发展的潮流,将赛场设置在寻常巷陌之中,不仅能提升群众

的参赛体验,更能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城市的体育文化,为全民健身注入了新动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19.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寻宝”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他们破坏环境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让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B.春节期间,一款名为“加特林”的烟花占据了全网注意力,它因射速快、火力猛而得名。

C.随着哈尔滨等地冰雪旅游运动热度的升高,相关部门提醒游客冬季赏冰乐雪,要科学防护,谨防“动”

伤。

D.春节档电影《热辣滚烫》带火了健身经济,不少健身场所在春节之后迎来了“开门红”,市民健身热情

高涨。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4 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 小题,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光合作用最理想的颜色是黑色。从理想的情况来说, ,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

光,可以更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光进行光合作用,为自己提供更多的能量。然而, ?

这就要从远古时期谈起。地球上最初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一种原

始细菌。因为能够透进海洋里的光是很少的,所以,这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才够制造能量。因此,这种植物就呈现很暗的颜色(有点像我们吃的海带的颜色)。比如,生长在深水中

的红藻含有一种叫藻红蛋白的物质, ,所以它的叶子几乎是黑色的,这对在深水中进行光合作用

是最理想的。

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这些植物必须适应环境变化。它们生长在有充分光线的地方,再

像原来那样,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就容易被强烈的光线灼伤了。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

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我们眼睛接收到这种光,所以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出绿色。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22.依据第3 段内容,简要概括我们“看到的植物大多呈现出绿色”的原因。(4 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著名作家冰心在《春水》中有这样一句短诗:“墙脚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著名演员陈

道明却认为:“孤芳自赏已经成为一种难能可贵的品格——因为要孤芳自赏,你就必须坚守自己的个性和

原则。至少,它还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2024 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语文评分参考

1.D(A 项应该是“仍然具有启示意义”。B项“儒家倡导的礼治秩序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期存在”错误,结

合原文“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塑造着、强

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可知,原文是说“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并非“决定”。选项“决定了差序格局的长

期存在”曲解文意。C.“差序格局旧有特质也在根本性改变”错误,结合原文“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

中不断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可知,原文是“一定程度的改

变”,选项“根本性改变”于文无据)

2.C(材料二主体结构应该是并列式结构)

3.B(A.“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解释为“为人弟为人子的人进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顺从兄长”。可见体

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B.“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强调的是立志和诚信的重要

性,与题干表述不符。C.“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身”到“家”到“国”到“天

下”,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在

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

血缘关系的小孩。可见体现了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故选B)

4.D(结合原文“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而且有

现实的生活可查……”“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当代价

值”等内容,再结合题目“《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可知,应该是侧重从传统文化的重建角度)

5.“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按照情理,贾雨村的差序格局中英莲应该是靠

近中心的,但贾雨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着意讨好四大家族,把薛家的利益放在了前面,体现了每个人随

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差序格局,也即每个人的差序格局不固定,具有伸缩性。贾雨村趋向贾

家,结合“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

越小”可知,是因为贾雨村被贾家的大“格局”吸引,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

心势力愈雄厚,“格局”就愈大。(每点3 分,共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6.D(在律师看来,卢什科夫外貌的变化是因为他对“乞丐”的帮助,表现了律师自以为是的性格特点,与

厨娘实实在在地对“乞丐”的帮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文写律师斯克沃尔佐夫对“乞丐”的帮助,以及他自

以为是,满是骄傲与自豪地吹嘘自己的所作所为,更突出厨娘的善良、真诚。律师的视角,使情节展开更

为真实,更具悬念,突出了讽刺意味)

7.A(B项“只是因为失业、挨饿,才沦落到如此地步”错误,原因是“酗酒”;C项“他被乞丐的可怜身世感

动了”,理解不正确;D项“可见她对乞丐始终没存丝毫好感、同情”错误,奥莉加对乞丐有同情,因为同情

才同意他劈柴)

8.选用第一人称使情节更为真实,更利于情感的表达,读者容易被情绪感染,拉近与人物的关系,能

够对卢什科夫的痛苦感同身受,更能对人物的内心产生共鸣。选用第三人称则更理性客观地反映人物的

遭遇,拉开了适当的距离,用冷峻的视角对人物进行观察,小说讽刺了斯克沃尔佐夫助人时居高临下、颐

气指使的态度。这启示我们帮助他人需要基于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只有实实在在、施以援手,才真正产生

“帮助”的效果。(答对一点给2 分,答对两点给5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9.使情节更完整。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

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达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使小说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

真诚善良,因为她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

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使主题更深

刻。乞丐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夫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

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每点2 分,共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0.BFH(“婴儿”是“不知”的主语,故在B 处断开;两个虚词“也”都是句末语气助词,故F、H 处应断

开;另外,“而以上为酷”与后文“而以上为严”等句句式一致,故在其前断开。综上,应在 BFH 处断开)

11.A(A 含义相同。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的“起”意为“起事”。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非

常”意为“意外的变故”D“可以横绝峨眉巅”的“绝”意为“度过”“越过”)

12.C(“发齿吻形容”一句中“形容”是古今异义词,在材料一中是名词,意为“外表”,故错误)

13.(1)有功劳的人必须给予奖赏,那么爵位越高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到激励;逐级提升官职,那么

官职越高,政事就越有成效。(“劝”“迁”“治”各1 分,句意1 分)

(2)君主征收赋税和钱粮来充实粮仓国库,将用它们来救济灾荒、供养军队,民众却认为君主太贪婪。

(“征”“饥馑”“以……为”各1 分,句意1 分)

14.韩非子认为选拔人才不能“以言取人”,应注重实际能力,从基层提拔。汉武帝则强调选拔人才应

不拘一格,任人唯贤,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答出一点得1 分,答出两点得3 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澹台子羽,有君子的仪容,孔子察看了他的容貌就接纳他为弟子,与他相处久了,发现他的

品行与仪表不相称。宰予说话高雅有文采,孔子考察了他的言辞就接纳他为弟子,与他相处久了,才发现

他的智慧不如他的口才。因此孔子说:“以貌取人,在子羽身上我出了差错;以言取人,在宰予身上我出

了差错。”所以凭借孔子这样的智慧,也还有考察结果不能符合实际的感慨。现在出现的辩说之辞,比宰

予的措辞更加浮夸动听,而当代君主在听辨时比孔子更加糊涂,因为喜欢他的言论,就任用他,这怎能不

出现失误呢?所以魏国听信孟卯的辩辞,导致了华阳之战的惨祸;赵国听信赵括纸上谈兵,酿成了长平之

战的灭顶之灾。这两次祸患都是任用能言善辩之徒失误造成的恶果。铸剑只看掺锡的多少和炉火的颜色,

就是区冶子也不能凭此断定宝剑的质量;用它到水面上砍杀鹄雁,在陆地上劈斩马匹,就是奴婢也不会对

它的利钝判断错误。只是掰开马口看牙齿和看马的外表,就是伯乐也无法凭此判断马的好坏;要是给马套

上车驾车上路,看马跑到终点,就是奴婢对马的优劣也会看得清清楚楚。只看人的相貌、衣着,只听他说

话议论,孔子也难以断定士人的能力大小;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办事的成效,就是平常人也能分辨出

他是愚笨还是聪明的。所以明君任用的官吏,宰相必定是从地方小吏中起用的,勇猛的将领必定是从士兵

中挑选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赏赐,那么爵位越高俸禄越丰厚,他们就越受到激励;逐级提升官职,那

么官位越高,政事就越有成效。爵位高俸禄厚,官吏都会把政事办妥,这才是称王天下之道。

……

现在,不懂得治理国家的人一定会说:“要得民心。”如果得民心就可以治理好国家,那么伊尹、管仲

就没有用处了,只要听任民众就可以了。民众的见解不可以采用,就像婴儿的想法不可以采用一样。婴儿

不用针砭挑刺他头部的穴位就不能医治他的腹痛,不割治疖子就会使病情加重。而要给婴儿挑刺头部的穴

位和割治疖子,必须由一个人抱着,由慈母给他处理;即使这样他还会哭喊不止,因为婴儿并不知道给他

吃点小苦会带来大的好处。如今君主加紧督促民众开荒种田来增多民众的家产,而民众却认为君主太残

酷;整治刑法加重惩罚用来禁止奸邪,而民众却认为君主太严厉;君主征收赋税和钱粮来充实粮仓国库,

将用它们来救济灾荒、供养军队,而民众却认为君主太贪婪;使国内民众必须知道披甲上阵,而不准私自

免除兵役,必须齐心协力奋勇作战,是为了擒获敌人,而民众却认为君主太凶狠。上述四项措施,本是为

了治国安民,可是民众却不欢迎。

材料二:(武帝)下诏说: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

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

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

15.B(“措辞直接”错,应为“措辞委婉”)

16.相同:都对扑枣者采取保护、关心的态度,不让他人干扰。(2 分)

不同:杜甫推己及人,任凭孤苦无依的妇人来打枣,并且劝说吴郎不要禁止邻妇打枣,表达了他对贫苦

百姓的关怀和同情,反映了他悲天悯人的深情和心忧天下的胸怀。(2 分)辛弃疾是在“万事从今足”的

心态下,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表现了他对“偷梨枣”的儿童的欣赏、爱护之情,同时透露出对当前生

活的喜悦之情。(2 分)(每点2 分,共6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17.(1)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2)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3)如“东风夜放花千树”“等闲识得东风面”“忙趁东风放纸鸢”“小楼昨夜又东风”等等(本小题考生所答非

古诗词句不得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