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4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答案

2024-04-21·7页·1.3 M

姓名 座位号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蚌埠市高三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历 史

满分:分时间: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表 为距今 至 年间华夏史前文化出现的几种不同模式。

种类 考古发现 特点 发展结果

红山文 墓葬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与 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

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

化古国 宗教祭祀相关的玉器 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墓葬中既有与宗教祭祀活

良渚文 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 自行萎缩或者被别的

动有关的玉器,也有具有

化古国 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 文化取代、融合或同化

军权、王权象征的玉石器

仰韶文 墓葬未见与祭祀有关的遗 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 承续发展,成为中华文

化古国 迹,多为陶质器皿 国家 明史的主干

据表 可知

神权国家是早期文明的必然选择 华夏史前文化发展殊途同归

权力配置差异导致文明前途不同 北方地区成为华夏文明中心

史载:秦朝某男子受到审讯时,供称他是“士伍(无爵男丁),居某里”,然后由审讯机关去查

证其姓名、身份、籍贯是否属实,谓之“定名、事、里”。此类做法表明秦朝

户籍管理体系已形成 中央集权向基层延伸

地方事权呈分化趋势 教化遵循了一定程序

蚌埠市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共页)

表 宋代国有矿场生产关系表

经营者 经营方式 产品分配方式 从业者身份

劳役征发 厢兵、罪犯、役夫

官府 课额制或

招募 厢兵、罪犯、役夫、民匠

抽分制度

私人 买扑(承佃) 民匠

据此可知,宋代国有矿场

深受产品消费市场影响 经营理念趋向灵活多元

出现了全新的生产关系 仍居于矿冶业主导地位

明清时期,番薯已经成为南方地区人们信仰中的组成部分,经常会有民众建造各种庙宇对

其进行供奉,至今仍然可以在福建地区见到“先薯祠”“先薯亭”等。由此可以看出

粮食问题得以解决 番薯已成为主要农作物

农耕文明影响深远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以 年各项指数为基准,—年华北地区农产品价格涨幅为 ,手工业品价格

涨幅为 ,银、钱比价提高率则为 。这一现象

造成人地矛盾加剧 促进商品经济良性发展

源于民族工业推动 导致农民阶层负担加重

年,美国传教士纪好弼注意到“中国医生被迫雇用穷人的孩子去进行牛痘的接种”,因

为富裕家庭“对于让人将自己孩子的痘疱戳破以取出痘浆甚是忌讳”,他们的母亲认为“这

样会有伤元气”。这表明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 牛痘接种技术尚不成熟

封建迷信阻断西医传播 西医影响中国疫病防治

年中共四大通过的《对于农民运动之议决案》提出:农会在初步运动时须注意不可过

于违背农村中宗法社会心理。此后,许多地方的共产党人在宗族内部完成最初的农民发动

组织工作。这反映了当时中共

试图彻底铲除农村封建势力 将革命道路探索与传统相结合

发动农民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立足于农村地区开展土地革命

年 月,毛泽东在同英国共产党主席波立特谈话时说:“美国在广大的中间地带,从东

京到伦敦建立军事基地”。他强调,美国在中间地带的行为使这些地区的人民“都是我们反

对美国侵略的同盟者”。这表明毛泽东

意在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 联合各国共产党遏制美国

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强调中间地带是冷战中心

蚌埠市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共页)

图 年《蚌埠日报》发布的商标通告

这体现了

企业市场意识的增强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健全

现代企业制度已形成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服兵役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公元前 年左右,罗马通

过改革使公民兵制变成了职业兵制,服役的士兵不从事生产,领国家军饷,服役期至少长

达 年。兵制改革促使古罗马

城邦日益分崩离析 军队的战斗力弱化

共和制向帝制转变 公民政治地位提升

有学者研究英国剑桥郡的农业发展状况时发现,年一个标准佃户的地产面积是 英

亩。到 年,佃户中拥有 或 英亩以上规模的比例不断上升,而且 英亩以上的

佃户比例由百年前的 上升到了 。这说明当地

农业劳动力逐渐增加 社会结构分化趋势加剧

封建庄园规模不断扩大 圈地运动改变劳动方式

世纪的欧洲,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家世和出身不再发生影响,除非和有闲及

继承来的财产联系在一起”“追求充满活力的群居生活或家庭生活,乃至纷乱和冒险的生

活”。该变化

摧毁了欧洲宗教神权 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

催生了新的民族国家 迎合新生产关系需要

美国是第一个将人口统计写入宪法的国家,“年宪法”规定:人口的实际统计在合众

国国会第一次会议后三年内和此后每十年内,依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随后国会决定由

联邦政府统一执行人口统计。该“人口统计”可以

限制南方蓄奴州利益 确立人口为分配权力的标准

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 完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蚌埠市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共页)

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在 年 月创作了漫画《大熔锅》(从左到右人物代表的国家:

意大利、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他们手中拿着代表国家利益的“桶”;威尔逊手持“蜜

油”调剂“和平浓汤”)。对漫画主旨解读准确的是

英法主导战后国际格局 威尔逊无法解决战后矛盾

欧洲各国利益分歧严重 凡尔赛体系带来短暂和平

年,英国殖民官员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大量非洲人士兵的存在,他们在军队里服役归

来以后,加深了总的不安状态。这些非洲人由于和其他民族(包括欧洲人)的接触,对当时

“生活条件”表示失望。这里的“生活条件”主要指

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 落后的物质生活条件

动荡不安的政治局势 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

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大胆地表现

生活的矛盾和冲突,必须善于使用批评的武器”。此后文艺工作者不仅可以批评个别官

员,而且“也可以批判根深蒂固的社会弊病了”。这表明

美苏冷战激化社会矛盾 斯大林个人崇拜被打破

苏共意图加强党的建设 苏联文化建设走向繁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小题,第 题 分,第 题 分,第 题 分,共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

材料一

年到 年梁启超在流亡日本期间写了《新民说》。在书中梁启超认为一个人

应该公德和私德兼备,传统的儒家伦理主要是在私德上着力,导致国民缺乏公德,而公德

是国家所赖以成立的根本因素。梁启超特别反对中国传统所提倡的宽柔以教、以德报怨

的妥协主义,这将会在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年梁启超在游历欧洲的时候写下了《欧游心影录》。在文中他认为由科学所带

来的物质进步并没有给人带来预想中的幸福,反而导致了精神的迷茫。如何解决这个问

题?在文化上就是要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存有敬意,并融合中西方文明,建立一个世界主义

的国家。梁启超他还认为竞争和强者的权利会导致社会的不公,要用互助主义来补救,中

国古代就有丰富的互助精神。

———摘编自干春松《梁启超儒学观的转变———从 新民说 到 欧游心影录 》

蚌埠市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共页)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儒学的现代转化上取得新的进展。从 年代起,海外现代新儒

学的学术成果被陆续介绍到大陆,助推了大陆的“儒学”热。学术界开始重新正视传统文

化的价值,在传统文化寻找现代化的思想资源。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为民族复兴奠定

坚实基础,民族复兴必然带来文化的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儒学现代化获得新的

发展机遇。

———摘编自郭瑞《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儒学现代化》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民说》和《欧游心影录》中梁启超对儒学认识的

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儒学发展的特点及启示。(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

材料

在近几百年的全球化浪潮中,有五次剧变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与文明的进程和方向。

见表 :

剧变 原因

《大宪章》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王在法下”准则,是后来

英国:《大宪章》与有限政 英国君主立宪的基础。年光荣革命及次年颁布的

府的起源 《权利法案》,使英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并在大

英帝国的全球扩张中,这一政治理念传播至全球。

美国:制宪会议与英国传 年美国宪法是洛克思想、三权分立思想等一系列启蒙

统的集大成者 思想集成的完美典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法国:大革命与现代世界 年的法国大革命与同时期的英国工业革命并称“双

的重塑 元革命”,分别在政治与经济上深刻塑造了现代世界。

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及后续扩散至整个欧洲的第

欧洲:工业革命与人类进 二次工业革命,再至近百年来一次又一次的科技革命,人

程的飞跃 类仅仅用了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便超过了过去人类史发

展成果的总和。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世纪苏维埃历史

苏联:苏维埃革命与世界

的影响不仅在于当下的国际力量分野,还有可能更大地

格局的重塑

爆发于将来。

———摘编自英丹琼斯《权力之笼》等

()根据材料,指出划分“剧变”的标准有哪些。(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除上述角度外还可以什么标准划分“剧变”。(分,

要求:任写一个标准,史论结合。)

蚌埠市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共页)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论及古代中国经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分)

材料

一、中国幅员是那么广大,居民是那么多,各省间的水运交通,大部分又是极其便利,

所以单单是这个广大国内市场,就够支持很大制造业。

二、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

允许有的程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

述限度大得多。

三、就生活资料价格说,中国与欧洲有很大的差异,而就劳动货币价格说,则有更大的

差异。这是因为欧洲大部分处在改良进步状态,而中国似乎处在停滞状态,所以,劳动者

在欧洲的真实报酬比中国高。

———摘编自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阅读材料,从中选取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合,表述清晰。)

蚌埠市高三年级历史试卷第页(共页)

蚌埠市 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卷 选择题(共 分)

题号

答案

第卷 非选择题(共 分)

()不同点:前者对传统文化更多持批判态度,后者反思了欧洲科学文明带来的弊端,意识

到传统儒学的精神价值(或强调中西文化的融合);前者强调竞争,后者强调互助;前

者强调救中国,后者更强调救世界。(任答两点即可得 分)原因:对传统文化价值认

识的不断加深;自身经历的变化;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分)

()特点:高度重视;被视作现代化建设的思想资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呈现出国际化

的趋势。(分)启示: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注意吸收现代

社会的思想和实践;文化的发展需要各界共同努力;注重文化的国际交流。(答出两点

即可得 分,答出一点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标准:政治制度变革;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性质。(分)

()示例 :文化与思想的创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仅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还对

全球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事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塑造了

现代社会的精神面貌。

示例::国际关系的变革: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改变了国际力量的

对比,还推动了国际体系的重建和全球治理的发展。这些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至今仍在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示例::社会结构的变革:奴隶制度的废除、妇女权益的提升等,都是社会结构变革的

重要体现。这些事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公平,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角度 分,说明 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

观点二:亚当斯密认为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受制度影响处于停滞状态。该观点是片

面的,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阻碍因素。评述:古代中国拥有人口、交通等

条件,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中。相对于隋唐,宋朝的商品经济进步明显,如纸币的使用、外贸

范围的扩大、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等。到了清康乾时期无论是耕地面积、人口总量、粮食

产量等均远超前代。但随着专制制度的不断强化,经济发展进程缓慢。如明清以后重农

抑商政策限制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不利于新的经济形态产生。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错过了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机会。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拥有很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推动了中国持续发展。但受专制

制度影响,经济发展潜力受限。(分)

蚌埠市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页(共页)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