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部分联考高三第三次模拟-历史+答案

2024-04-23·23页·1 M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主张“器不雕伪”,在商业行为中要“审法度”;孟子反对商人“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荀子提出

“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态(诚实)而无诈矣”。据此可知,先秦儒家( )

A. 主张实现商业经营的法律化 B. 倡导实现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化

C. 重视商业经营行为的 规范化 D. 积极推动政府经济行为市场化

2. 《道德经》中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但在董仲舒看来,“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始

动;三王之政,随阳而更起贵阳而贱阴也。”这种关于自然界的主张,被他作为“三纲”的基础加以应

用。董仲舒的这一做法( )

A. 试图实现道家道德伦理的世俗化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和谐思想

C. 成为汉武帝时大一统的理论基础 D. 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3.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

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

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 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4. 隋以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图经、图志和图记,但它们多为郡县或私人加以编制,没有全国统一的形式。

隋朝建立后疆域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志的编写多由官方主持,要求突出新划分的州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

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变化( )

A. 旨在规范地方志编写程序 B. 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C. 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D.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5.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中有“今之谈荒政者,不越二端,曰义仓,曰社仓,此预备而敛散

也;曰平粜,曰常平,此预备而粜籴者也……万世理荒之上策在是矣。今欲为生民长久之计,则常平仓断

乎当复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恤农成为古代社会救济的 动因 B. 财物积蓄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唯一手段

C. 古代政府重视救济的现实效果 D. 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6. 妈祖俗称“海神娘娘”“天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阅读如表“新加坡早期祭祀

妈祖的宫庙或供奉妈祖的华侨社团”。这反映出( )

创建时

庙宇名 主要信众群体(原籍)

宁阳会馆天 1822

广东台山

后宫 年

1826

粤海清庙 广东潮州

1840

天福宫 福建

1854

琼州天后宫 海南

永春会馆天 1867

福建泉州

后宫 年

广惠肇碧山 1870

广州、惠州、肇庆

亭 年

潮州西河公 1880

广东潮州

会 年

三和会馆天 1883

广西和广东高州

后宫 年

A. 新加坡女性的社会地位较高 B. 移民推动了中华文化外传

C. 新加坡与中国贸易十分频繁 D. 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7. 19 世纪 60 年代,南京房产诉讼繁多,为此地方官员堪定房产产权并颁发执照,为遗失契据的房地产提

供了全新的产权证明。勘定房地产权,带有鲜明城市规划性质,得到百姓的积极响应,时人产权意识日渐

强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洋务运动开展的需要 B. 外来人口大量增多

C.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 太平天国战事影响

8. 陈独秀在《吾人之最后觉悟》一文中说:“我们如果要在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又要在伦理上维护纲常

礼教,想收到新旧调和的功效,自家冲突,绝对不可能的事。”据此可知,陈独秀( )

A. 旨在灌输民主与科学思想 B. 坚持思想启蒙与政治革新并举

C. 把西学中源作为指导思想 D. 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体系

9. 抗日战争时期,郑寿麟在《研究德国史学之准备》中说:“德国历代亦曾痛受异族之压力,屡次陷于颠

连困苦之中……而卒能排除危难,完成复兴之大业,此又足资吾族之楷模者也。”徐中舒在《古代四川之

文化》中说:“则今日抗战建国之资,取赖于四川者”,强调四川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这些折射出,抗

战时期( )

A. 学术研究寄寓了现实民族情怀 B. 中外史学研究成就十分突出

C. 学者对抗日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D. 马克思主义影响了史学研究

10. 下面是 1980 年至 2010 年中国人口发展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

A. 社会生产领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革 B. 农村与城市经济差距得以扭转

C. 中国医疗卫生水平处世界领先水平 D. 国家政策调整影响人口的变化

11. 有学者指出,古代雅典在理念上形成了一套简约的法律体系。可是,这只是理念上的,城邦的一切事

物都要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每个公民都要持反对或赞同的确定态度。材料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

A. 集体意识渗透进城邦社会生活 B. 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日益高涨

C. 城邦民主政治具有一定的弊端 D. 城邦的决策蕴含专制主义色彩

12. 伏尔泰是所有的“爱慕中国”者中最狂热的外国学者之一。他认为中国自平民选择优秀人才为政府服

务的方法很值得欧洲各国模仿。孟德斯鸠对中国是持批判态度的,但他却用中国的科举取士谴责法国的以

财富买官。据此可知,他们旨在( )

A. 借助东方智慧以批判封建专制 B. 借鉴科举制度以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 为建立共和政体政制营造舆论 D. 吸收中国的理性精神以实现公平选官

13. 16~19 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两国作为相对落后的殖民国家,对拉丁美洲采取了封闭式殖民统治,大肆

掠夺拉美地区的各种自然资源,只发展以采掘业为主导的单一经济,采取排他性文化愚民政策。据此可推

知( )

A. 殖民统治方式阻碍了拉美民族发展 B. 列强间争夺殖民地斗争无法解决

C. 拉美的民主政治环境遭到严重削弱 D. 拉美民族经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14. 如图所示为关于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比重和城市等级变化情况。这些情况的 出现( )

A. 反映出德国城市生活节奏明显加快 B. 说明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C. 体现出德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严重 D. 表明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作用

15. 列宁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摘记了一次非党农民会议上听到的意见,其中喀山省的农民说:“请给我们定

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播的种子都吃掉”;彼得格勒省的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拿手枪顶着人家

太阳穴这样的强迫,人们很气愤。”这可以用来解释,苏俄(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强制性 计划经济具有高度集中性

革命后土地改革的必然性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A. B. C. D.

16. 2022年 5 月,美国前总统在日本东京宣布正式启动建立印太经济框架进程。美国政府威逼利诱印太框

架成员国限制对华出口,加强芯片、关键矿物等基本材料的供应链,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美国的这

一做法( )

A.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B. 表明冷战中心转移到亚洲

C. 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严重冲击 D. 推进了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第17 题 13 分,第18 题 15 分,第19 题 12 分,第20 题 12

分,共52 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嗣后,京边岁用,多者过五百万,少者亦三百余万,岁入不能充岁出之半。由是度支为一切

之法,其箕敛财贿、题增派、括赃赎、算税契、折民壮、提编、均徭、推广事例兴焉。其初亦赖以济匮,

久之诸所灌输益少……隆、万(明代隆庆和万历皇帝)之世,增额既如故,又多无艺之征,逋粮愈多,规

避亦益巧。已解而愆限或至十余年,未征而报收,一县有至十万者。逋欠之多,县各数十万……后居正总

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

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

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立法颇为简便。嘉靖间,数行数止,至万历九年乃尽行之。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食货志二》

材料二 在清末新政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便是财税制度的改革。清政府将原先的户部改组为度

支部,其内部各司的设置按业务分工来进行,按近代财务管理要求设立了专管收支、内外债的会计司和专

门管理金融的大清银行、造币总厂等。清政府试办全国财政预算案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大进步,为以后的

民国历届政府所沿用,在中国财政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旧税种的改良、新税种的设立、海关税的改

革以及国地税划分的筹划等内容,减少了商品流通的阻碍;新税种中的印花税的设立则是符合近代工业经

济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扩大税源。清末审计院的筹划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向西方学习先进制度的结果,它已

经突破了传统的审计制度,开始引进西方体制,标志着近代审计的开端。

——摘编自王刚《清末财税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赋税制度实施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财税改革的优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财富急剧上升,妇女的思想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女权主义思想感染

下,面对妇女无权的社会现实,中产阶级妇女自我意识逐步觉醒,并广泛参与到当时的女权运动中。作为

中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她们大多受过教育,对英国自由主义的传统了解较深,广泛参与 19 世纪的激进运

动则使她们积累了许多政治斗争的经验,获得了最初的政治参与经验,许多中产阶级妇女和她们的女儿都

成了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积极分子。19 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在为全体女性争取婚姻生活权、工作

权、受教育权和财产权斗争中充当着主角。她们的维权和参政活动改善了妇女自身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重

塑了妇女在资本主义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定位,建构了妇女自我意识觉醒发展的新内涵,并由此推动了英国

民主化进程。

——摘编自杨帆《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维权与参政活动的背景和影响》

材料二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动员一切力量支援抗战,倡导形成妇女抗日统一战线。山东省

妇女救国联合总会成立后,便积极动员和组织根据地妇女群众。山东妇救总会开展妇女工作,能够根据实

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在妇女生产运动中,通过建立纺织合作社、设立妇女工厂、开设纺织局和奖励劳

动模范等形式开展工作。在开展妇女教育工作中,能够通过冬学、识字班、夜校、农村俱乐部等方式动员

妇女,实现女性的解放。山东妇救总会是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的,只要有根据地,就要将妇女联合起来

建立妇救会,妇救会由我党的妇女干部领导。在动员妇女参加生产、慰劳部队、除奸反顽等方面做出了大

量贡献,这些都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张晓琳《抗战时期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总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 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维权与参政活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山东省妇女救国联合总会的特点和贡献。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68 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在执政初期还面临巨大的反政府势力,在矛盾丛生的执政早

期,保持政权稳定、重建社会秩序、理清发展思路、推动革新进程是明治政府的第一要义。为了和俄国宣

誓边境地区的主权,日本政府在边境地区开发自然资源,并兴办大量工厂,因而一些失地农民成为新兴产

业工人。1870 年,明治政府颁布《海外留学生规则》,在明治政府看来,劳工移民只会在西方世界留下日

本不文明国家的印象,而留学生则代表了日本社会的精英,会提升日本的国家形象。明治政府在经济和社

会等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新政策,促进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和流动,但明治政府并未立即组织大规模海

外移民,相反却颁布法律严禁任何日本劳工去夏威夷或美国大陆。据日本外务省领事移住部的数据,

1868~1884 年间,日本海外移民总数才 1354 人。

——摘编自杜娟《近代日本移民政策的转变》

材料二 1970 年以来,中国掀起海外移民大潮,持续至今,成为世界移民大潮的组成部分。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西方发达国家放宽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限制;1978 年年底中国施行改革开放政策,放

宽乃至取消对海外移民的限制。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数以亿计的发展中国家移民涌入美国、加拿大、澳

大利亚和西欧。随着全球化引发的人力、资本、技术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加速,1990 年以来,发展中国家

之间的移民也呈现汹涌之势。尤其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势崛起和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大批中国商民、留学

生随着中国商品、产业与资本的输出以及对先进教育的渴求,奔赴世界各地。据统计,1978~2006 年,每

年出国留学的数量激增至 20~30 万人。即使回归比例在提升,滞留在外的留学人员数量也远超回国者。据

《人民日报》2013 年 6 月 5 日报道:“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

达 87%”。

——摘编自庄国土《全球化时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新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治政府初期限制劳工海外移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70 年以后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原因。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价值 内

内涵解读

目标 涵

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从整体上讲,主要彰显

社会 与 了两大主题,一是阖家团圆,二是人际交流,而这两大主题都

层面 和 是中国人“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如中国春节和中秋节

的价 谐

值目

每当节日来临,人们心中都充满着对亲人、家乡的眷恋,对祖

国、民族的热爱。正因如此,传统节日文化成为维系民族情

感,深化国家认同的精神纽带,如中国春节、端午节

怀

道 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孝道首先体现为尊祖敬宗的感恩意

个人

至 识,例如春节、清明节的扫墓、祭祀活动

层面

的价

值准

强 在以人为本、以人为贵的价值观念下,每个传统节日都洋溢着

不 对生命的热爱,也蕴含着勤劳勇敢、刚健自强的品德

——摘编自朱静怡《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的整体或部分,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2024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历史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75 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

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

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主张“器不雕伪”,在商业行为中要“审法度”;孟子反对商人“以左右望而罔市利”;荀子提出

“质律禁止而不偏,如是,则商贾莫不敦态(诚实)而无诈矣”。据此可知,先秦儒家( )

A. 主张实现商业经营的法律化 B. 倡导实现商品经济发展自由化

C. 重视商业经营行为的规范化 D. 积极推动政府经济行为市场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孔子反对商人进

行欺诈经营,提出建立有关市场管理和商业经营活动的法律;孟子反对商业经营中的投机垄断行为;荀子

则提出对于贸易抵债券禁止弄虚作假而不偏听一面之词,像这样,那么商人就无不忠厚老实而没有欺诈

了,先秦儒家代表人物的主张体现出他们重视商业经营的规范化,故C 项正确。孟子并未主张实现商业经

营的法律化,排除A 项;材料体现不出先秦儒家倡导实现商品经济发展的自由化,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

项;材料不是针对政府经济行为,而是商人的商业行为,排除D 项,故选C 项。

2. 《道德经》中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而为和”。但在董仲舒看来,“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始

动;三王之政,随阳而更起贵阳而贱阴也。”这种关于自然界的主张,被他作为“三纲”的基础加以应

用。董仲舒的这一做法( )

A. 试图实现道家道德伦理的 世俗化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和谐思想

C. 成为汉武帝时大一统的理论基础 D. 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汉代(中国)。考查董仲舒思想。根据材料,道家讲究阴阳相交,产生冲气以为和,即崇尚阴阳

和谐,但是董仲舒提出“贵阳而贱阴”,目的是论证人间的政治伦理秩序即君为阳臣为阴,因此“君尊臣

卑”德为阳,刑为阴,而德阳刑阴,他的这一思想迎合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D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道德伦理是儒家思想范畴中的,排除A 项;董仲舒是将道家的阴阳和谐思想改造成具有等级观念的

现实伦理需要,并未背离原始儒学中的和谐思想,排除B 项;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成为汉武帝时大一统的

理论基础,但材料却未涉及,排除C 项。故选D 项。

3. 西晋后,洛阳的正音“南染吴越,北杂夷虏”,扬州则“侨吴混合之语音最盛行”,而且“此种相互通化

作用范围甚广”。此外,南北朝间国书往来,本来的套话是“想彼境内宁静,此率土安和”,后来为“欲示

无外之意”而不分彼此,改成“想境内清晏,今万国安和”。这些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分裂中蕴含着大一统趋势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南北地区文化已实现统一 D. 少数民族封建化成效显著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 魏晋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大分裂时代,但是正因为分裂割据

战争促使统一的因素在悄悄萌生,首先是流民和移民的大潮推动语言文字的交流与融合,语言文字的统一

成为走向政治统一的前奏,A 项正确;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减弱,排除B 项;南北文化实现统一不

符合史实,排除C 项;材料并未强调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政治文化,而是民族交融过程中为政治统一创造了

条件,排除D 项。故选A 项。

4. 隋以前,虽然出现了不少图经、图志和图记,但它们多为郡县或私人加以编制,没有全国统一的 形式。

隋朝建立后疆域有了新的变化,地方志的编写多由官方主持,要求突出新划分的州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

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变化( )

A. 旨在规范地方志编写程序 B. 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C. 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D. 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隋朝前后(中国)。根据材料,隋以前,图经、图志和图记多为郡县或私人编制;隋统一全国

后,地方志的编写由官方主持,并且强调新划分州郡的隶属关系,地理位置和山川地貌等情况。这一编制

变化,有利于官方掌握地方的州郡地理位置及山川地貌,客观上便利了政府治理地方能力的提升,B 项正

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图经,图志和图记编写的程序,排除A 项;材料主旨是对图经,图志和图记编制的主

体发生改变,并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矛盾的问题,排除C 项;保障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过于绝对,排除D

项。故选B 项。

5. 清朝的《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中有“今之谈荒政者,不越二端,曰义仓,曰社仓,此预备而敛散

也;曰平粜,曰常平,此预备而粜籴者也……万世理荒之上策在是矣。今欲为生民长久之计,则常平仓断

乎当复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恤农成为古代社会救济的动因 B. 财物积蓄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唯一手段

C. 古代政府重视救济的现实效果 D. 规范市场管理以防止商品流通无序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曰义仓,曰社仓,此预备而敛散也;曰平粜,曰常平,此预备而粜籴者

也……万世理荒之上策在是矣。今欲为生民长久之计,则常平仓断乎当复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

古代政府及民间设立义仓、社仓以及常平仓的动因是为了救济,稳定社会秩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恤

民的特征,A 项正确;财物积蓄确实是应对突发灾害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排除 B 项;材料体现了

恤农成为古代社会救济的动因,材料中未涉及社会救济的效果,排除 C 项;材料中虽然涉及“粜籴”,即对

粮食的买卖,但没有体现规范市场秩序这一主题,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妈祖俗称“海神娘娘”“天后”,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阅读如表“新加坡早期祭祀

妈祖的宫庙或供奉妈祖的华侨社团”。这反映出( )

创建时

庙宇名 主要信众群体(原籍)

宁阳会馆天 1822

广东台山

后宫 年

1826

粤海清庙 广东潮州

1840

天福宫 福建

1854

琼州天后宫 海南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