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德阳、成都2024届高三三诊考试-语文(成都七中)+答案

2024-04-25·11页·14.9 M

成都七中 2023-2024学年度 2024 届(下)“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22 题,共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谬误”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有“阴谋”“欺骗”等意,现发展为我们今天所普遍理解

的意思。它不是指一般的虚假、错误、荒谬的认识、命题或理论,而是指推理或论证过程中所

犯的逻辑错误。“谬误”一词广泛存在于中外学者的著作中,汉代王充《论衡答佞》有:“聪

明有蔽塞,推行有谬误,今以是者为贤,非者为佞,殆不得贤之实乎?”“谬误”一词在西方

逻辑学的著作中出现也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逻辑学著作中便有所提及。古希腊哲学家亚

里士多德有许多论述谬误的著作,他在《谬误篇》中说道:“谬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

赖于语言的谬误,一类是不依赖于语言的谬误。”当代瑞士哲学家波亨斯基认为亚里士多德《谬

误篇》中提到的谬误理论是其第一个关于谬误的学说,其后亚里士多德又相继提出了其他关于

谬误的观点。

“谬误”在中国古代的逻辑学中被称为“悖”,有“惑、违背道理”的意思,那些有意识

地用谬误的推理形式来证明某个观点的正确性被叫做诡辩。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许多关于诡

辩的记载。“诡辩”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汉代刘安《淮南子齐俗训》中“诋文者处烦扰以

为慧,争为诡辩。久积而不决,无益于治”。其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又有“(靳尚)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关于诡辩的例子“白马非马”。这个著名的哲学命题的提出

者是公孙龙,他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食客,此人被称为诡辩之祖。《公孙龙子白马论》

这样记述道:“白马非马,可乎?曰:可。曰:何哉?曰: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

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大意是说:“马”是对物“形”方面的规定,“白

马”则是对马“色”方面的规定,对“色”方面的规定与对“形”方面的规定自然是不同的。

所以说,对不同的概念加以不同规定的结果是:白马与马也是不同的。

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是第一个对诡辩论做系统批判的哲学家。他曾经指出:“‘诡辩’这

个词通常意味着以任意的方式,凭借虚假的根据,或者将一个真的道理否定了,弄得动摇了;

或者将一个虚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动听,好像真的一样。”黑格尔的这段话,清晰地揭露了诡辩

论有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特点。诡辩在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但实

际上是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理,是一种“逻辑谬误”。

(摘编自明道《什么是逻辑谬误》)

第 1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范和人们自身逻辑能力的有效方法。

3.根据材料关于“谬误”的论述,不存在逻辑谬误的一项是(3 分)

A.鲁四老爷得知祥林嫂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可见是个谬种!”(《祝

福》)

B.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

D.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晏子使楚》)

4.白居易《夜雪》一诗主要表现出一种间接推知的逻辑形式,请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4 分)

5.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如何避免日常生活中的逻辑谬误。(6 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文本一:

守翻口 孙犁

那天我们正吃早饭,听见外面一声乱,中队长就跑进来说,敌人到了村外。三槐把饭碗

一抛,就抓起我的小包裹,他说:“还能跑出去吗?”这时村长跑进来说:“来不及了,快下

洞!”

我先下,三槐殿后,当我爬进横洞,已经听见抛土填洞的声音,知道情形是很紧的了。

爬到洞的腹地的时候,已经有三个妇女和两个孩子坐在那里,他们是从别的路来的。过了一

会儿,三槐进来了,三个妇女同时欢喜地说:“可好了,三槐来了。”

三槐告诉女人们不要怕,不要叫孩子们哭,叫我和他把枪和手榴弹带到第一个翻口去把

守。

爬到那里,三槐叫我闪进一个偏洞,把手榴弹和子弹放在手边,他就按着一把雪亮的板

斧和手枪伏在地下,说:“这时候,短枪和斧子最顶事。”

不久,不知道从什么方向传过来一种细细的嘤嘤的声音:“敌人已经过村东去了,游击组

在后面开了枪,看样子不来了,可是你们不要出来。”这声音不知道是从地下发出来的,还是

从地上面发出来的,像小说里描写的神仙的指引一样,好像是从云端上来的,又像是一种无

线电广播,但我又看不见收音机。

三槐告诉我:“抽支烟吧,不要紧了,上回你没来,那可危险哩。

“那是半月前,敌人来‘清剿’,这村住了一个营的治安军,这些家伙,全是汉奸汪精卫

的人,可凶狠哩。一清早就来了,里面还有内线哩,是我们村的一个坏家伙。敌人来了,他

装着被敌人追赶的样子,在这个洞口去钻钻,在那个洞口去钻钻,结果叫敌人发现了三个洞

口。

“最后也发现了我们这个洞口,还是那个家伙带路,他又装着蒜,一边嚷‘哎呀,敌人

追我!’,一边往里面钻,我一枪就把他打回去了。这是什么时候!不管谁来搞破坏,我都得

把他打回去。

“他跑出去,就报告敌人说,里面有八路军,开枪了。不久,院子里就来了很多治安

军,一个自称是连长的在洞口大声叫八路军同志答话。

“我就答话了:‘有话你说吧,听着哩。’治安军连长说:‘同志,请你们出来吧。’我

说:‘你进来吧,炮楼是你们的,洞是我们的。’治安军连长说:‘我们已经发现洞口,等到像

倒老鼠一样,把你们掘出来,那可不好看。’我说:‘谁要不怕死,谁就掘吧。我们的手榴弹

第 3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全拉出弦来等着哩。’治安军连长说:‘喂,同志,你们是哪部分?’我骗他说:‘十七团。’”

这时候三槐就要和我说关于十七团的威望的事,我说我全知道,那是我们冀中的子弟

兵,使敌人闻名丧胆的好兵团,是我们家乡的光荣子弟。三槐就又接着说:“当时治安军连长

说:‘同志,我们是奉命令来的,没有结果也不好回去交代。这样好不好,你们交出几支枪来

吧。’我说:‘八路军不交枪,你们交给我们几支吧,回去就说叫我们打回去了,你们的长官

就不怪罪你们。’治安军连长说:‘交几支破枪也行,两个手榴弹也行。’我说:‘你胡说八

道,死也不交枪,这是八路军的传统,我们不能破坏传统。’治安军连长说:‘你不要出口伤

人,你是什么干部?’我说:‘我是指导员。’治安军连长说:‘看你的政治,不信。’我说:

‘你爱信不信。’那小子恼了,他命令人掘洞口,有十几把铁铲掘起来。我退了一个翻口,在

第一个翻口上留了一个小西瓜大小的地雷,炸了他们一下,他们才不敢往里掘了。那个连长

又回来说:‘我看你们能跑到哪里去,我们不走。’我说:‘咱们往南在行唐境里见,往北在定

县境里见吧。’大概他们听了没希望,天也黑了,就撤走了。

“那天,就像今天一样,有我一个堂哥给我做帮手,整整支持了一天工夫哩。敌人还这

样引诱我:你们八路军是爱护老百姓的,你们不出来,我们就要杀老百姓,烧老百姓的房

子,你们忍心吗?

“‘我能上这个洋当?’我说:‘你们不是治安军吗?治安军就这样对待老百姓吗?你们

忍心吗?’”

最后三槐说:“我们什么当也不能上,一上当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那天钻在洞里的

女人孩子有一百多个,听见敌人掘洞口,就全聚到这个地方来了,里面有我的母亲、婶子大

娘们,有嫂子侄儿们,她们颤抖着对我讲:三槐,好好把着洞口,不要叫鬼子进来,你嫂子

大娘和你的小侄儿们的命全交给你了。

“我听到这话,眼里出了泪,我说:‘你们回去坐着吧,他们进不来。’那时候我在心里

说,只要有我在,他们就进不来,就是我死了,他们还是进不来。”

(节选自孙犁《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注】翻口:地道中可供人上下的横洞。

文本二:

记得我初入新闻记者行列时,喜欢以第一人称写稿,却常常受到批评。当时的编辑一见

到稿子中有“我”,皆悉数删去。我不服气,曾拿孙犁先生的《游击区生活一星期》这篇文章

来“举证反驳”。而编辑却说,孙犁写的是散文,不是新闻通讯,两者不可比!

而今,当我重读孙犁的早期作品,并将孙犁还原为一个“战地记者” 时,视角为之一

变,再辅之以“时髦观念”,重新审视这篇名作,不禁豁然悟到:当年孙犁先生所写的,不是

一篇典型的“沉浸式报道”吗?

(节选自侯军《“沉浸式”战地体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本一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有名的“地道战”场景,反映了人民军队保卫家园、

保护群众的斗争精神。

B.“可好了,三槐来了”既体现了群众对三槐的信任,也从侧面表现出三槐是一个经过战

争锤炼的英雄人物。

C. 作者通过语言和肖像描写来刻画敌人“内线”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却神形兼备,

对三槐形象起到衬托作用。

D.从文中来看,冀中的地道设计精巧,规模宏大,在对敌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反映

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

7.请简要概括三槐的形象特征。(6 分)

第 4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8. 文本二中所说的“沉浸式报道”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

材料一: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于《春秋》,自鲁隐公以至

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失贤人,国无不

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

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

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

材料二:

成王处襁褓..之中,朝.诸侯,周公用事也。武灵王五十而弑于沙丘,任李兑也。齐桓公得管

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称为义主;失管仲,任竖刁,而身死不葬,为天下笑。一人之身,

荣辱具施焉者,在所任也。故魏有公子无忌,而削地复;赵任蔺相如,而秦兵不敢出;由此观

之,无贤佐俊士,能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之有也。是以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

而务得贤者。得民心而民往之,得贤者而贤者归之。

卫灵公之时,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史蝤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病

且死,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吾生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暇,是不能正君也。生

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于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

灵公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进之,召弥子瑕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

后去。卫国以治,史蝤之力也。夫生进贤而退不肖,死且未止,又以尸谏,可谓忠不衰矣。

纣杀王子比干,而箕子被发而佯狂。陈灵公杀泄冶,而邓元去陈以族徙。自是之后,殷并

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而邹衍、乐毅自齐、

魏至,于是举兵而攻齐,栖闵王于莒。燕度地计众,不与齐均也,然而所以能信意至于此者,

由得士故也。故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得贤者显昌,失贤者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

也。

(节选自贾谊《新书卷十》)

9.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3 分)

自鲁隐公 A 以至哀公 B 十有二 C 世 D 其所以得 E 之 F 所以失 G 之 H 其术一也

10.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先王,用来称呼已故的君王,也特指历史上尧舜禹汤及周文王、周武王等有名的帝王。

B. 襁褓,意为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泛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C. 朝,使……朝拜,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每朝时”的“朝”字用法不同。

D. 退,罢免,与《陈情表》中“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退”字用法和词义都相同。

1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先王不辞劳苦地求贤是因为贤人能使君王安宁、国家安定,虞国、吴国因为采纳了宫

之奇、伍子胥的意见而幸存就是明证。

B. 同一个君王,用人不同,所遭遇的荣辱也不相同,齐桓公因为任用贤才而成就大业,

也因为任用奸佞而身死不葬,为人耻笑。

第 5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C. 纣王杀死比干而失去了箕子,陈灵公杀死泄冶而失去了邓元,在这之后,殷商、陈国

灭亡,说明失去贤才会导致国家危亡。

D. 燕国的土地和人口不能与齐国相比,但它举兵伐齐,将齐闵王困在莒城,是因为得到

了郭隗、邹衍、乐毅等贤才的帮助。

12.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4 分)

(2)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4 分)

13. 材料二中,贾谊为什么称赞史蝤“忠不衰矣”?请简要概括。(4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415 题。

咏 雪

白 朴

【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宣晚。冻凝沼沚,寒侵

帐暮,冷湿阑干。

【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咏尤难。疑在玉壶间。

【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酡颜,畅饮休辞惮。

【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14.下列选项中对于这组套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曲中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着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

矛盾。

B.“疑在玉壶间”写出了夜雪澄净无瑕的特点,其中“疑”字写出了人物身置美境的恍惚

之感。

C.风雪肆虐与宴饮欢歌的场景,与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曲同工,讽

刺辛辣。

D.本套曲由同一宫调的五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单独押韵,曲调不同,但都围绕“咏雪”

展开。

15.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白朴这组套曲是怎样“咏雪”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很多文学作品所表现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即使跨越时空,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比如意大利诗人但丁在《神曲》中的名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与《逍遥游》中宋

荣子“ , ”的做法是类似的;《论语》中孔子说的“道不同,不相为

谋”,和《离骚》中的“ , ”两句都强调了“道不同不能相安”的处

世原则;《墨子尚同》中“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的注意赏罚的治政理念,在《出师表》

中的“ , ”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1 题。

过去一年,从淄博“赶考”到黔东南“村超”,从因电视剧《繁花》而引人打卡的上海,

第 6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再到以冰雪和服务圈粉的哈尔滨,旅游城市频频“出圈”,引人注目。

网红城市的“出圈”要靠“出招”,特色足够鲜明才能脱颖而出。要么以融合创新意,

把文、体、旅、商、农等多领域多要素有机结合;要么以真心换真意,掏出“家底”诚心待

客、宠客,给游客最好的体验;要么向科技助力,充分运用 VR、AR、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赋

能,拓展文旅边界……网红也好,爆款也罢,旅游目的首先地要有热点,才能有亮点。从这

个角度来说,网红不仅要靠“天帮忙”,(1),用心用情的筹备策划应该被看见、值得被肯定。

当然,网红只是第一步,把“流量”转成“留量”,才能将“头回客”转为“回头客”。做

好文旅是长远账,不能只看短暂的热度和眼前的收益。(2),只靠一时噱头或单一景点远远不

够,还需要高质量的服务、产品和体验,而这背后则是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整体社会氛围的打造。

与此同时,还得深挖内涵,只有依托历史、文化的厚土,才能让文旅发展更为茁壮,不断打开

新的可能,让游客再次“赶考”。

17.根据全文内容,解释文中“网红”一词的含义,并且简要指出它和你常见的“网红”

之最大不同,均不超过 20 字。( 4 分)

18.文中第二段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句有语病,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

流畅。(3 分)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4 分)

20.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淄博 ‘赶考’到黔东南‘村超’”,“赶考”和“村超”中引号的作用不同。

B.“才能将‘头回客’转为‘回头客’”, “头回客”和“回头客”中“回”的含义不同。

C.“只有依托历史、文化的厚土”中“厚土”的含义与“皇天后土”中“后土”的含义一

样。

D. 结尾“让游客再次‘赶考’”既呼应开篇,又委婉表达出让游客再次来该城市游览之意。

21.请你结合下面的新闻信息和图片信息,宣传成都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往,让成都“出

圈”。100 字以内。(6 分)

新闻:

今年清明小长假中,普通的居民区成都武侯区玉林七巷里常见的一种健身器材“骑马机”

引发了众多网友打卡。他们依次坐上它拍照或录制短视频留念,口中念念有词“谢天谢帝(“谢

帝”为人名),diss(表达不满、批评)你”。此话出自一位四川说唱歌手。他在一档音乐综艺

中被淘汰,而后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并录制成 MV。短片中他正

是一边在此健身,一边唱出心声。四川方言里的“diss 你”与“迪士尼”听起来很像,而“打

卡者”们坐在健身器材上高声说唱的场面极具反差感,充满无厘头的趣味性,众多年轻人跟风

追捧,使得成都“迪士尼”热度持续攀升。

原本安静的居民小区成为了网友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地”,给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

大困扰。玉林街道为此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现场分流与疏导,并设置提示牌,倡导大家

文明打卡。

图片:

第 7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图片所示“击鼓说唱俑”,属东汉时期文物,1957 年出土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回山东汉崖墓,

其以活泼诙谐的生动形象,再现当年生活气息,被称为“汉代第一俑”。

四、写作(60 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可能融汇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也可能交织着不少的艰辛和劫难,然而却毫无例外

地都潜伏着、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但正是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

地追求,去渴望最完美的生活形式,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第 8 页/共 8 页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成都七中 2023-2024 学年度 2024 届(下)“三诊”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 (A.“最早出现在西方逻辑学的著作中,之后广泛出现于……”有误,由“‘ 谬误’一词在西方

逻辑学的著作中出现也极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逻辑学著作中便有所提及”可知,没有“最早”之说。

B.“波亨斯基认为这是第一个关于谬误的学说”有误,由“当代瑞士哲学家波亨斯基认为亚里士多德《谬

误篇》中提到的谬误理论是其第一个关于谬误的学说,其后亚里士多德又相继提出了其他关于谬误的观

点”可知,原文有“《谬误篇》中提到的谬误理论”的限制。D.“只要能在逻辑论证过程中认真辨析前提

是否真实可信,就不会产生逻辑谬误”表述绝对。原文是说“在逻辑论证过程中,不认真辨析前提是否

真实可信。在这些情况下,逻辑谬误就会产生”。)

2.D (D.“分析并消除逻辑谬误,是检验正确逻辑规范和人们自身逻辑能力的有效方法”有误,

由“许多辩论家认为,某种逻辑理论的质量,可以根据它在谬误分析中所能提供的可能性进行区分,而

这种分析谬误的能力,正是对正确逻辑规范最直接的检验。因此,检验人们自身逻辑能力的有效方法,

就是看人们分析逻辑谬误和消除逻辑谬误的能力”可知,没有“检验正确逻辑规范”。

3.D (A.“鲁四老爷得知祥林嫂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可见是个谬种’” 强加因

果。B.惠子问原因,庄子答地点,答非所问。C.“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前提错误。)

4.通过忽然感觉到“衾枕”的寒冷又看到窗户格外明亮而推知已经下雪;通过听到竹子不断

折断的响声而推知积雪过重。

5.了解关于逻辑谬误的相关知识;按照三段式的正确形式进行演绎推理,讨论问题时注意确

定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逻辑论证过程中,认真辨析前提是否真实可信。

6. C ( “肖像描写”分析错误。文本一中在刻画“内线”这一形象时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并

未涉及“肖像描写”。)

7.革命意志坚定,不为敌人的软硬兼施所动摇;斗争经验丰富,从容应对敌人的突然“清剿”;

心系群众安危,勇于挺身而出保护乡亲;讲究斗争策略,与敌人斗智斗勇,令其无功而返。(每点

2 分,三点满分)

8.以第一人称叙述事件,真切记述事件过程。文本一以第一人称“我”——“战地记者”孙犁的

视角记述了和三槐一起下横洞躲避敌人“清剿”的经过,真切记述了事件过程;多用事件亲历者的原

话,不作过多的修饰和评论。文本一中使用了大段大段的人物语言讲述故事,大都是事件亲历者三槐在

讲述, “战地记者”孙犁似乎只做记录。打破传统的新闻结构,使观众如同置身于故事情节之中。

文本一,“战地记者”孙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读者代入地道里,带来一般客观叙述无法达到的现场感

和体验感。(每点 2 分)

9. DFH (句意:自鲁隐公到鲁哀公共十二代,在这期间,诸侯获得君位和失去君位,其道理是一样

的。“其”作为指示代词充当主语,“其”之前断句,故 D 处断开;“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句式相同,中间

及“所以失之”后 FH 处断开。)

10. D (A.正确。B.正确。C.正确。使……朝拜。/上朝。句意:使诸侯朝拜。/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

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D.错误。罢免。/退居家中供养祖母。句意:我活着的时候不能使蘧伯玉进入朝

廷,并且罢免弥子瑕。/我是当官,还是照顾祖母,进退两难,情况真实狼狈不堪。)

11. A (“虞国、吴国因为采纳了宫之奇、伍子胥的意见而幸存”错误,依据原文“虞用宫之奇、吴用

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于今存可也”,意为“(如果)虞国采用宫之奇的意见,吴国采用伍子胥的意

见,即使这两个国家存在到今天也是可能的”可知,这是假设,并非事实。)

12. (1)现在有使国家长久存在的方法,做君主的却不去努力寻求,这就错了(“寿”,使长久;“求”,

寻求;“过”,错误。)

(2)蘧伯玉贤德却不被任用,弥子瑕无才却担任重要的职务。(“用”,被任用;“不肖”,无才;“任

事”,担任重要的职务。)

13. 史蝤生前就多次举荐贤才,想罢免无德无能之人。史蝤死后让儿子用北堂治丧的方式尸

谏卫灵公,最终使卫灵公醒悟。

【解析】结合“蘧伯玉贤而不用,弥子瑕不肖而任事。史蝤患之,数言蘧伯玉贤而不听”可概括出,

史蝤生前就多次举荐贤才,想罢免无德无能之人。结合“‘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

于我足矣。’灵公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灵公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蘧伯玉而进之,

召弥子瑕而退之”可概括出,史蝤死后让儿子用北堂治丧的方式尸谏卫灵公,最终使卫灵公醒悟。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QQABZQYQogCoAJBAARgCEQWQCkGQkAACAIoOAEAIMAAByRFABAA=}#}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