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答案

2024-05-02·8页·627.3 K

试卷类型:A

潍坊市高考模拟考试

历史

2024.4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 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 1)。

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表1

地城 青铜礼器组合

秦地 盘、篮、就、壶、垂为主,少见敦、铷

楚地 张、置、盖、浴击、盘为主,罕见颇

中原地区 敦、铷、盘、医为主,罕见理

A.青铜技术的进步B.区域发展不平衡

C.等级制度的瓦解D.政治秩序的变动

2.《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

数陷阵。俗喜歌舞,高祖观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命乐人习之,所谓巴渝舞

也”。此后,巴渝舞流行于宫廷与民间。据此可知,西汉

A.民族政策较为灵活B.华夏认同观念深人人心

C.尚武之风备受推崇D.宫廷生活追求奢靡享乐

3.图1 为唐朝、北宋、元朝及清朝新增孔子庙空间分布图。其中唐朝是

4.据《宋史食货志》载,“琼管奏:海南收税,较船之丈尺谓之‘格纳’……贾物自泉福、

两浙、湖广至者,皆金银物帛,值或至万余缗;自高、化至者,唯米包、瓦蕃、牛畜之

类,值才百一。而概收以丈尺,故高、化商人不至,海南遂乏牛米。请自今用物贵贱多

寡计税,官给文凭,听其具实报纳”。这表明当时

A.政府重视规范民间贸易B.税收方式影响百姓生计

C.不同地域经济互补性强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5.1894 年,《申报》报道,“屈指轮船招商局开办已二十年矣,长江大海往来运货约计每

年二百万,统计中国之利少人洋船已四千万,其因有华轮船彼此跌价,华商便宜之数尚

不在内。然则今之时势商务能不讲求欤?所盼以后利日益进、弊日益除,为中国立商务

不隳之基,此为首务也”。这反映出部分国人认识到

A.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求富强国的重要性

C.制度变革的紧迫性D.社会转型的艰巨性

6.图2为 1919 年《晨报》“劳动节纪念”专号发表的头题文章(节选)。该文章旨在

人类在社会生活上有三大基本的权利。

第一是生存权。第二是劳动权。第三是劳动全收权。……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能够保障这三种的权利,才算是完全的社会。……

我们要得这三种的权利,非先改造完全的社会不可。

图2

A.推动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进步B.倡导积极向上的劳动观念

C.强调改造社会是生存的前提D.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7.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首歌谣唱道,“一根扁担长又长,嫂嫂妹妹送公粮,去时顶星

星,回来踏月光。为抗日出力量,姑嫂争取上红榜”。该歌谣体现了晋察冀边区广大女

A.社会地位得以提高B.摒弃了男尊女卑传统观念

C.参政意识日益强烈D.肩负起民族民主革命责任

8.图3 为新中国初期创作的漫画《照样的阴谋》。该漫画

图3

A.抨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霸权行径B.旨在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

C.坚定了民众保家卫国的必胜信念D.说明美苏冷战重心转移到亚洲

9.1996 年,国家实施“种子工程”,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种子法》等多项配套法

规,累计投资近 63 亿元,建成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39 个。我国种子生产能力由 640 万吨

提高到 800 万吨。“种子工程”的实施反映了

A.立法工作回应民生关切B.种业基础设施体系的完备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D.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提升

10.图4 为公元2 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雕像。图中宙斯之子赫拉克利斯一

手握金刚杵,一手持拂尘,身着希腊式服装,以佛教护法的身份出现在释迦牟尼的身旁。

该雕像

图4

A.体现了佛教艺术西传的影响B.反映了种姓制度浸染佛教艺术

C.凸显了印度文明世俗化倾向D.提供了东西方交流的一手史料

11.有学者认为,中世纪的西欧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如表 2)。该学者意在说明中世纪西

表2

否定性 拒斥帝国形态,否定拜占庭为罗马帝国正朔与东正教为基督教正

生成性 生产自我系谱,基于地域族群共同体的表达

排他性 区隔其他族群,以方言打破了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

A.集权程度相对有限B.蕴含民族国家形成的要素

C.传统文化逐渐消解D.出现王权与教权并立格局

12.1563 年,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对劳资关系进行家长式管控。19 世纪上半叶,

政府鼓励劳资双方以自由契约来确定雇佣条件,以协商、谈判方式自行化解冲突,促进

了调解与仲裁制的兴起。这一调整源于

A.启蒙思想的影响B.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化

C.劳资关系的改善D.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

13.一战后,对国联发送的有关为饥民呼吁、鸦片禁运计划、盟约修改意见等函件,美国

均未回复。然而,美国官方代表几乎每次列席国联有关军备、经济和社会问题的会议。

这说明

A.国联具有普遍性与权威性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受到冲击

C.集体安全机制进一步完善D.美国外交带有利己主义色彩

14.表3 为苏联(俄)主要农产品的国家收购量。据此推知苏联(俄)

表 3(单位:万吨)

年份 1918 1922 1928 1937

种类

谷物 180 690 1080 3190

籽棉 12 7 79 258

制糖用甜莱 320 180 940 2140

向日葵 17 20 110 110

亚麻纤维 0.0003 7.4 17.3 27.6

土豆 42 20 110 700

A.经济政策具有连续性B.生产关系调整服务国家战略

C.斯大林体制积重难返D.农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15.2012 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应对热带病的路线图,以解决疟疾、血吸虫病等给贫

困地区造成的困境。世界银行等多个组织共同签署了《被忽视的热带病伦敦宣言》,并每

年向世卫组织提供定向捐助资金。这些做法

A.构建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体现了全球治理机制的互动

C.缩小了南北之间的经济差距D.旨在促进国际间协调与合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第 16题 14 分,第 17题 15 分,第 18题 12 分,第 19

题 14 分,共 55 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康熙赈灾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京师东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给京畿地区造成了

严重的损失。

当日,康照谕大学士,“地震倾倒民居,朕心悯念,至于穷苦兵丁,出征在外,

房屋毁坏,妻子露处,无力修茸,更堪悯恻。可敕该部、行令八旗都统、副都统、参领,

亲行详察,毋致遗漏……两邻十家户,有互相存恤之义,可协助修理。如官绅富民愿捐

资为贫民修理房屋者,该管官酌量奖励。其令督察院五城御史遵行”。

当日,康熙召集臣僚曰,“兹者地震之变……盖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

政,多未允符,内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尽职掌,或周上行私,或贪纵无忌,或因

循推诿,或恣肆虑民,是非颜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干天和,召兹灾

告。

九月十三日,康熙谕礼部,“前以地震示警,朕恐惧修省,夙夜靡宁,已经遣官

虔告郊坛,乃精诚未达。迄今时复震动未已,朕心益用悚惕。兹当度诚齐戒,躬诣天坛,

亲行祈祷,尔部即择期具仪来奏特御”。九月十八日,“上以地震,率诸王文武官,诣天

坛祈祷”。

十二月初六日,康熙“免直隶顺天等府属五十七州县卫本年分水早等灾额赋有差。

又发仓库银米,赈济饥民”。

——摘编自田帅保《清康熙十八年(1679)三河—平谷地震及赈灾研究》

(1)提取材料信息,说明康熙赈灾所体现的治理理念。(6分)

(2)概括康熙赈灾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8分)

1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劝学歌

图5为 1909 年,山东省滨州学务公所编写的《劝学歌》。

当今停止科举,遍立各项学堂。初等实为基础,学科部有定章。

修身读经讲经,国文算术亦详。历史地理格致,体操身躯坚强。

五年照章毕业,学问书算优长。纵然不愿仕进,仅足持家营商。

若是求取功名,宜入高等学房。资格不求甚高,但能作文数行。

愿入即速来入,无须观望彷徨。监督教员学董,翘起学务改良。

平日谆谆告诚,煞费无限周章。谕令努力为学,不必修饰服装。

休染下流恶习,举动有乖义方。书物均须爱惜,切勿任意毁伤。

堂长教习勤谨,常戒请假抛荒。四年学成毕业,得奖声显名扬。

我今还有数语,奉告五路四乡。但愿学生父兄,临行谆嘱勿忘。

务令循规蹈矩,莫教习气嚣张。学校家庭兼育,行看材储栋梁。

凡我州人子弟,勿负劝勉周详。

图5

——据《直隶教育官报》(1909 年第 20期)

结合所学知识,以“《劝学歌》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5分)(要求:表述成文,叙

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8.(12分)家书是一种独特的载体,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留下了思想昂扬向上、感情真挚

动人的红色家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色家书

图6

父亲大人:

去年十二月十三日你的来信,于本月二十四日我收到了,信内一切敬悉。未及时给

你来信,原因是等棉衣收到后,才给你来信,所以等候现在。

你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

又谈到土地入了社啦,下年有好处。……

不但自己这样作,更应该起些带头作用。因为咱家有参加国家工作的人,因此不能

落后如别人。要告诉发则、狮则、岱海、小存、登云等提高觉悟,不要有其他怀疑等等

不正确语论,说话要合乎社会前进的要求,响应国家一切号召,才是对的。

大人年老,请注意身体,少生气,看不惯的事,想开些。新社会的许多事情和旧社

会有些不同,自己看不惯,主要是封建思想在作怪。下决心去克服,增加新社会的因素。

近来我们在外各方都好。你的三个孙子吃的好,很活泼,请不要惦念。

代问前后院和东院老少人等均安,并祝你身体健康,精神愉快。等成都至宝鸡铁路

在一二年通了车,来成都看看。

致以敬礼

儿:李振华(当时在四川高级人民法院工作的共产党员)

55年1月7日

(1)请以李振华的身份,将书信中处“……”部分补充完整。(要求:符合语境和时代

背景;逻辑清晰;每处字数限制在 50 字以内。)(6分)

(2)2021 年,李振华的家书入选央视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献礼中国共

产党成立 100 周年,请说明其入选理由。(6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

英国史学家马里欧特称赞约瑟夫张伯伦是“在目前所评述的这段时期内,英国所有

政治家中最富有代表性、也最有影响的人物”。

生逢盛世

1836 年,约瑟夫张伯伦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资产阶级家庭。

1854 年,加入叔父的螺钉生意,成为著名的螺钉生产商,产品不仅占据了国内市场,

而且远销海外。

社会变革

1867 年,建立全国教育同盟,强调教育改革“是补救的开始,它可以为工人阶级带

来较高的工资和比较健康的生活,减少贫困和犯罪,改善居住条件”。

1873 年,成为伯明翰市长,大兴市政建设,改善道路、照明和供水,清除贫民窟,

完成对市中心的改造,将脏乱差的重工业城市变成了英国最美丽的城市之一。

殖民地会议

1895 年,面对各国激烈的殖民竞争和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担任殖民大臣的张伯伦,

积极推动帝国扩张,并创立殖民地会议制度,宣扬帝国共同利益、责任。

1897 年,张伯伦召开第二次殖民地会议,要求改变帝国成员的薄弱联系,将帝国变

成英国和各自治领的“合办企业”。

关税改革运动

1903 年,面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和美国、德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冲击,张伯

伦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向对英国产品设立关税壁垒的外国产品征收

报复性关税,并对来自殖民地的商品实行关税优惠。

注:约瑟夫张伯伦(1836-1914)是英国前首相内维尔张伯伦的父亲,著名政治家。

——摘编自王蒂《约瑟夫张伯伦和他的时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约瑟夫张伯伦的改革措施进行评述。(14分)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24.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 2.C3.C 4.B5.B6.A7.D78.C9.D10.D 11.B12.B 13.D14.B15.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 小题,第 16题 14 分,第 17题 15 分,第 18题 12 分,第 19

题 14 分,共 55 分。

16.(14分)

(1)理念:康熙关心灾区民众疾苦,减免赋税,发放钱粮,体现了民本思想;康熙召集臣

僚反思官员德行,体现了统治者重视吏治、以德治国的思想;康熙到天坛祈祷体现了统

治者敬天保民、天人感应的思想。(6分)

(2)特点:统治者反应迅速,行政效率高;政府与民间赈灾相结合;赈灾方式的多样化;

带有迷信色彩。(4分)

意义:康熙的赈灾举措有助于缓解灾情,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政权试同,促进改善吏治,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对后世的赈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分)

17.(15分)

示例:20 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清政府推行新政以挽救危机。

(3分)

劝学歌反映了新式学堂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中西结合;学堂规章健全,注重家校共育,

重视行为规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劝学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传播。

(6分)

劝学歌的传播利于劝导及鼓励乡民入学,推动教育改革;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顺应

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4分)

劝学歌为研究晚清教育改革和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同时对现代教育仍具有

借鉴意义。(2分)

18.(12分)

(1)国家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我们应该大力支持。(3分)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增加生产,多打粮食,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所以我

们要克服保守和狭隘思想,积极入社。(3分)

(2)理由:该家书真实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时代风貌;家书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奉献

的光辉形象;家书蕴含的精神对于当前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6分)

19.(14分)

评述: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同时社会问题凸显;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各国对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美德等新兴工业强国冲击了英

国霸主地位;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冲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6分)

张伯伦进行教育改革、完善市政建设等措施,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处境,缓和了社会

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张伯伦主张帝国扩张,倡导帝国内部的联合与团结,应对其他

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挑战和缓解帝国内部的离心倾向,维护了英国殖民霸权;张伯伦通

过组织关税改革同盟,修改自由贸易政策等关税改革措施,来应对新兴国家的挑战和殖

民地的离心倾向,符合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6分)

张伯伦的举措是对英国现实问题的呼应,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英国的霸主地位。

(2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得分不

能超过该题赋分。

VIP会员专享最低仅需0.2元/天

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最高可省50%

开通VIP

导出为Word

图片预览模式

文字预览模式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
预览说明:图片预览排版和原文档一致,但图片尺寸过小时会导致预览不清晰,文字预览已重新排版并隐藏图片
相关精选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